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华朝纪事本末之风雨不同舟-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城门外,林允贞打马上前,还未与城上说话,平南关的大门就敞开了,顺序出来几位骑马的将领,依两侧排开,中间单行一人着鲜艳红袍,身穿战甲,斜佩长剑,长须美髯,威风赫赫,林允贞见了,赶紧翻身下马,走近拜倒,道一声:“见过陈帅。”
原来,这位便是华军副元帅,兼南军元帅,从一品大员,陈敏是也。
在陈敏身后的几位将军,此时也已下马,依次看去,分别是另一位南军副帅曾泽,以前是林允贞的上峰,今已知命之年,颇有与世无争的超然,不然即便陈帅无意亲临视事,林允贞也不可能在南军如此大展拳脚,总揽要务。以及,几位年轻的南军主将:宋奕、郑瑜、曹杰,这几人都是林允贞在南军中的好兄弟,一同出生入死闯出来的。
还有一位,下得马来的是个黑面书生,身形高大,容貌英俊,但略显单薄,不像行伍中人,未穿战甲,只着素袍,下马后急趋几步,走到陈敏的马旁,一伸手便扶住陈敏,陈帅顺势倚靠着他也下马来。这一位,便是南军中鼎鼎大名的监军杨佩纶。
说起来,华朝军制中是没有监军一职的,可这个“监军”职务奇特,这个“杨佩纶”也奇特,他来就任南军监军更是奇特得很。当初昭帝朝时,杨佩纶就中举入仕,是被昭帝划到“文党”去的人才,可是昭帝二十年,也就是五年前,时年三十五岁的杨佩纶突然被昭帝破格擢拔,调入南军,充当监军一职。其中原委,众说纷纭,由于各杂其论,不一而足,这里暂且不费笔墨。
陈敏下马之后与林允贞交流一番,两旁的将领也围上来,大家聚作一团,呼喝声起,自然少不了颂赞之词,尤其陈敏,对这位后生的出色战功更是褒扬有加,但这却反倒把林允贞说得悲伤起来,一时心中百感交集,在一片欢聚声中,林允贞不禁在众将围簇下,失声痛哭起来。
林允贞流着泪说道:“末将领兵出关时,足足两万铁甲,气壮山河,踌躇满志。可现如今只带回三千多人马,末将丧师之罪,纵陛下能恕,于己岂能恕乎!”说罢流泪涕泣,靠手扶着身旁的宋奕,才能将将站稳。
顿时周边几位将领也都沉默,曾泽看看林允贞身后的那些兵马,虽然经过了在京畿郊外的休整,但仍不免破衣烂衫,士气低丧,许多将士疲惫得直接坐在地上,还有些虽骑在马上,但直接在队列里头就哭出声来,用手抹泪,好不凄凉。曾泽看罢对着陈敏小声说道:“先进城吧。”
陈敏下意识抬了抬眼皮,瞟了一眼林允贞身后的队伍,立刻明白曾泽的意思,然后一把抓住林允贞的一只手,说道:“来,先把这些英雄请进城。”说着拉住林允贞,不由分说就往关内走去,曾泽见状,赶紧上前两步,对着后方的军队喊道:“陈帅有令,迎南归英雄入城!”说着转过身向城上做了个手势。顿时城上早已预备下的鼓乐一同响起,代表这座巍巍雄关欢迎这群九死一生的南归英雄。
一行人边说边走,不多时便来到关内的议事厅里,按次序落座之后,总要再正式谈几句。
陈敏:“这次真的辛苦了,京城发来的邸报,我们都看了,允贞不容易啊。”
邸报者,京中发往各地主政官员的朝政简报是也。平南关作为南方总关,陈敏既然坐镇于此,自然也要收到,至于说“都看了”,想必是陈敏阅后广而告之罢了,这也是各地主政官员阅览邸报的常例。
林允贞已然止住了眼泪,平静了许多,说道:“都是将士们卖命”顿了顿,接着说:“也是葛帅调度有方。”话题提到葛昀,场面变得安静了许多,邸报上当然也有葛昀被黜的消息,平南关的这些高层将领自然也有所耳闻。
曾泽见陈敏不便开口询问,于是自己问出口了:“葛帅的事?到底如何?”
林允贞听了,面露难色,思忖片刻,还是答道:“我也不是很清楚,只知道葛帅可能说不好,说不好。”林允贞话到嘴边的猜测还是咽了下去,这一路上,他也不是没有思考这个问题,但所知情况实在太少,陛下的诏书里又说得极其隐晦,诸如“揽权”、“自作威福”之类词语,不过套话而已,不可不信,亦不可全信,思来想去,到底还是没个头绪,干脆就不说了。
这时候陈敏出来打圆场:“说不好那就不说了,葛帅能在京中休养,也算圣恩宽大。”然后转过脸对着杨佩纶说到:“你去准备一下,到中午了,也该吃饭了,今天是上元节,允贞又回来了,菜做得多些,酒要备足。”
“哈哈哈,那我得喝个够!”郑瑜在旁边说道,他是有名的好酒量,整个南军中,甚至整个华军里,他的酒量都是数一数二的,曾经被葛昀点名来拼酒,结果当然是要“输”给老帅了,但也算喝出名堂了。爱喝酒的人,通常比较健谈,尤其喝酒之后,汪洋恣肆,挥洒自如,郑瑜也不例外,加之他容貌英伟,诙谐幽默,喝酒之后,脸上泛红,更显意气风发,为人也是风流,广有韵事,故此,军中不少人称他“俊相公”。
众人听郑瑜一说,也都笑出声来,林允贞也转悲为喜,宋奕打趣郑瑜他道:“酒是管够,可喝完酒以后可得管住自己了。”众人更是大笑,郑瑜也不介意,只对着杨佩纶说道:“那还请杨大人把酒和我都给管住了!”杨佩纶也不禁大笑,点头说好,众人也是大笑。
众人又谈了些这段时间以来两边的军中情况,最主要的就是林允贞提请重建南军骑兵,还把肖南宇的“白袍轶事”也说了一番,当然直接抹去了肖南宇在殿上突然发难的过程,说到大家兴起处,连陈敏都说要把这个肖南宇直接带到中午的欢迎宴会上,让大家见见,林允贞也欣然应允,他也正希望能把肖南宇引荐给南军的诸位高层。
本章完
………………………………
第33章 南军宴会
午时,南军诸位高层都移步宴会厅,一一入席坐定。南方总关的宴会厅是出名的气派,尤其是这些高层官员待的二层雅座,屋内一律四人一桌,一共只有八桌,身份不到根本进不来,不过只在大厅里待着倒也不错,也能容下千把来人,进不来的官兵也全都在军营开席,不论内外高低,酒菜全都一模一样,特别今日还是双喜临门,更是酒菜管够,大有一醉方休的架势。
陈敏、曾泽、林允贞、杨佩纶自是四人坐在一起,这是南军最高层。
作为开席之语,陈敏当然是要讲两句的:“诸位,今日无他,只管喝酒!”陈敏说得倒是简洁,久不视事的他在军中仍然享有很高的声望,所谓一呼百应,用之于他,并不算夸张。
正说着,陈敏斟满自己的酒碗,双手高举过头顶,喊道:“第一碗,恭敬陛下!”大家都站起身来,无论是屋内还是厅里的,一起把手里的酒碗举过头顶,齐声喊道:“恭敬陛下。”
诸位将帅和厅里的军士把第一碗酒喝了,再又斟满,大家都没坐下,等着陈敏说话。
陈敏举起酒碗,再喊道:“第二碗,兄弟走好。”说着把酒泼向地面,跟着其他将帅和军士也把酒泼向地面,其中有不少从北边回来的将士有些动情,啜泣声起。
陈敏再举第三碗酒,提到自己嘴边,只大喊一个字:“喝!”于是众人才算开席。一时间喧腾不已,热闹非凡,刚才些许悲情也被大多数人的激动喜悦给掩盖了。
大家相互敬酒,呼喝一片,将帅们相互喝过之后,算有稍安,林允贞立刻指着屋内靠门的末席,喊道:“肖南宇,过来过来。”
只见末座的肖南宇本就与一桌都不认识的南军将领坐在一起,大家各说各话,只他一人初来乍到,无人搭理,难免显得拘束,甚至有些局促,不过,倒也趁此多夹了几口热菜,算是填补饱了肚子。
说起来这军中的饮食,大锅大灶,是做不出什么山珍海味来的,加之食客也都是些五大三粗的莽汉,真要是些珍馐之物,这些人也未必吃得如意。军中的宴饮,要的酒就是烈的白酒,要的菜就是热的肉菜,大段的猪头肉,整只的肥蹄膀,南方牛羊少,就用鸡鸭替代,也有时换鹅肉,只是通常不太吃鱼,虽然南方鱼多,也鲜美,但这些军汉是不习惯挑骨剔刺的,所以伙房也就不太做了,只是在这些将领的餐桌上,有时才能见到。
说回肖南宇,刚才吃了几口热菜,算是果腹了,正巧听着林允贞唤他,于是斟满酒碗,拿将过来。
林允贞一边向陈敏介绍肖南宇,一边把酒又给陈敏斟满了。
陈敏眼见得从末座走来一位高大军汉,身板厚实,面露威风,英锐不可名状,不禁有些赏识,待肖南宇走到自己身前,经林允贞介绍后向自己又说了几句恭维话,便少有地站起身来,与这位后生对饮。
接着,林允贞又带肖南宇见过曾泽、杨佩纶等人,一一敬酒,自不待言。敬完这桌,林允贞赶紧拉着肖南宇的袖子来到旁边那些主将兄弟们的桌旁,让他们相互见过,觥筹交错间,谈笑言欢。
正谈笑间,林允贞突然对着另一桌坐着的陈敏说到:“陈帅,我看这小子与郑将军投缘,就把他编入郑将军营中如何?”
陈敏一时怔地无语,一闪念间立刻回神,回话道:“只怕郑瑜不教他好啊!”说罢大笑,两桌人也都大笑起来,只是这笑声中有些笑明白了,有些还笑不明白。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陈敏算是吃得好了,他看看杨佩纶,一点头,然后杨佩纶说道:“我们几位不胜酒力,实在喝不了了,又居上位,坐在这里反倒让大家不能尽欢,我看,还是像以前一样,两位元帅和我先走,让林帅带着大家尽兴,尽兴啊!”说着就站起身来,陈敏、曾泽也都起身,一边笑着说话,一边就往外走,旁边几位将领也都纷纷起身,立在两旁,一一告别。
直到送出了房门,看着三位都下楼了,几人才又进去,各自落座,只有林允贞把他们三人直送到了宴会厅外,看这几人都上马离去,才复又上楼。回来以后,林允贞拉着肖南宇一起做到了主将他们一桌,把刚才坐的那桌空出来了。
宋奕忿忿地说:“你看那姓杨的,从进来到刚才一句话也不说,临了要走了,倒是他跳出来了。”
曹杰虽有些木讷,此时也说道:“杨大人今天是过分了,这么大的喜事,一点面子也不给,还拉着陈帅、曾帅一起走。”
“陈帅也还真听他的,什么时候走,也轮得到姓杨的发号施令!”郑瑜面带红光地激愤说道。
肖南宇渐渐有些听不懂了,又加上刚才敬酒喝得猛了,虽然前头在末席吃了几口菜,但这时候也扛不住了,眼神渐渐有些迷离,头脑昏昏沉沉,有些发懵,勉强撑住。
林允贞说道:“这些细枝末节,你们也都别计较了。”
“我们算什么,他姓杨的是冲着大哥你啊!”宋奕抢白道。
原来,私下里,这三位将领和林允贞早就结了金兰兄弟,只是公众场合不便谈及,尤其在军中高层面前,更忌讳展现这层关系,但既然他们都走了,宋奕不免放下些戒备,下意识地就脱口而出,喊了大哥了。
再说这杨佩纶,虽然关于他如何平步青云,突降南军有各种版本的流言,但是他到南军以后的作为却是有目共睹。首先,他极力拉拢陈敏,主动投靠,被陈敏引为心腹,这是他有所作为的先决条件。其次,他利用皇帝钦命和陈敏心腹的身份,在南军中实行改革,先是收归各军财权,然后拆分各军将领的任命权,实际上成为陈敏在军中的代理人。这就与被陈敏默认总揽军中要务的林允贞形成天然冲突,也与林允贞手下这班将领有诸多不睦,平日里大家共事,也是面子上的来往,多是面和心不和。而最主要,最集中的矛盾,就体现在他的出现改变了林氏在南军中一家独大的局面,通过他几年的经营,已然把南军变成了实质上的“双首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陈敏也正是需要这样的“双首领”情况,以便他在久不视事的前提下依然牢牢掌握南军的控制权,所以陈敏一方面维护着林允贞的自尊,他明白这是林最看重的东西,另一方面又在实质利益上对杨佩纶有所倾斜,小心地平衡二人之间微妙的关系。
林允贞听了宋奕的话,也不搭茬儿,只是拿起筷子夹了口菜,正在嚼着,问旁边的郑瑜:“这肉这么嫩,什么肉啊?”
曹杰是个有名的饕客,在一旁答道:“像是羊肉吧,用醋泡过,所以不见腥味,肉质更嫩。”南方几乎不吃牛羊,所以其他将领吃不出来,也不稀奇,只有曹杰在吃这方面算是见多识广,正当不善言语的曹杰找到自己擅长的话题,准备侃侃而谈的时候,林允贞突然一口就把嘴里还没下咽的酒菜给吐了出来,把筷子往桌上重重一掷,说道:“这以后要是再敢在我面前吃羊肉,别怪我不讲情面。”
这句话,从镇北关忍到了平南关,对林允贞而言,羊肉让他丢了脸了。
气氛顿时尴尬起来,旁边几桌也都看向这里,显然都听见了林允贞说这句话,一时坐立都不安。
恰巧,喝醉了的肖南宇实在撑不住了,脚底一软,往桌子底下滑了下去,瘫倒在地,郑瑜见状,插话道:“林帅莫不是把他给吓死了?”
林允贞一听,也忍俊不禁,旁边将领也都大笑起来,肖南宇这一摔、郑瑜这一说,正给了林允贞一个台阶,这一场尴尬才算化解过去。
酒菜都吃的差不多了,酒量最大的郑瑜也有些微醺,越是酒醉,倒越是显得这位“俊相公”容光焕发,正恍惚间,郑瑜嘴中哼唱到:“少年郎,赴战场,执干戈,保国疆忘生死兮报君上,立功名兮做栋梁今日歌今日,明朝待明朝,何惜披甲去,酒醉壮士豪。”接着雅座内的众将都哼唱起来,声音传到大厅,底下的兵士也都一起哼唱,足有上千人酒酣放歌,气势如虹。
肖南宇也是醉中生奇,询问一番才知道这是私下里南军的歌谣,传唱足有几十年了,敖大将军那时候就有了,说着肖南宇也不禁跟着哼唱起来,反而醉意渐消。
本章完
………………………………
第34章 林帅呈文
从宴会厅出来,曾泽回了自己的府邸,杨佩纶则跟着陈敏同走了一段路。两个人骑在马上,几乎并行,当然都是没醉的。
杨佩纶:“他这回更直接了。”
陈敏没说话。
他们说的,当然是指刚才林允贞在宴会厅雅座内把肖南宇划归郑瑜帐下的事情,在杨佩纶看来,这是实实在在的越权,虽然象征性地在酒桌上征求陈敏的同意,但这样廉价的征求同意,更像是一种知会,而不是应有的请示,并且,从陈敏在酒桌上的临场反应来看,他体会出了陈敏的不悦,所以他才更要在这个时候再点醒陈敏,或者说,再烧一把火。
陈敏之所以不说话,当然也有他的考虑,作为主帅,林允贞在宴会厅里明目张胆地越俎代庖,自然是令他非常不快,可以说,是出乎他意料的,虽然他自认为已经很了解林允贞了,但仍然被他这样的行为触怒了,但另一方面,他仍然很倚重林允贞,或者说,他依旧信任林允贞,酒桌举止有可能确实失态了,但并不完全代表林允贞对他不尊重,所以,他在酒桌上也用很江湖的方式,把林允贞的提议给搪塞过去,加之自己后来的离席,他认为自己已经给了林允贞足够的宽容,也有足够的警告,林允贞应当明白了。而且,杨佩纶自从掌握南军财政大权以来,也是迅速膨胀,毕竟不是刀尖上滚过来的人,加上又读过那么多年的书,脾气秉性隐藏得太深了,到现在自己也摸不到杨佩纶的底,如果就这样冒失地表明自己的态度,无疑是推动杨佩纶向林允贞发难,而这,并不是陈敏自己想看到的。
杨佩纶见陈敏没有表态,知道陈敏有自己的想法,故也没有纠缠,同行一段路程以后便分道扬镳了。
几日后,林允贞正式在平南关恢复日常工作了,头一件事就是为阵亡的一万多名将士申请抚恤,虽然朝廷定下了一户十两银子的抚恤标准,但是按照成例,各军也会额外再发一些抚恤金,比如南军,向来是二两银子的定额,可这次林允贞认为部下跋山涉水,吃够了苦头,所以提请每户发三两银子,若与朝廷的十两银子合计,则每户能得银十三两,这在当时也是一笔可观的费用了,寻常人家靠这笔钱财即便不劳不作,也能生活一段时间,这在林允贞看来是件大好事。
另外,他也书面地给陈敏递了一份呈文,主要就是希望重建南军骑兵规制,并提请由郑瑜负责,另专门请示是否可将肖南宇划归郑瑜麾下,受其节制。
林允贞那日在宴会厅上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莽撞,可能有喝酒的原因,抑或是喜悦的气氛导致,总而言之,他知道自己失言了,可以说,话一出口他就后悔了,尤其后来陈敏离席,他更是明白自己犯了忌讳,所以才一路送陈敏出宴会厅,想着单独解释弥补一下,可杨佩纶一直在陈敏旁边,所以他最后也没机会说出口。接着行文的机会,他赶紧把那日的口头之言恭恭敬敬地写成呈文,送到陈敏那里,再三嘱咐无论如何要让陈帅给个批示,自己也好遵照行之。
其实陈敏已经久不视事了,大多数的上行公文到了他这里,也只是交付林允贞或者杨佩纶,遇到疑难的,交给曾泽也能办妥了,但这次林允贞再三请自己过目,想必是棘手的事情,翻开一看,果不其然,里面那些重建骑兵规制和肖南宇、郑瑜两人的职务安排之类的事情,都属小题大作,林允贞完全可以自行决断,之所以报给他,这是林在向其示弱,也可以说是林在向其表忠,尤其是为宴会上的口无遮拦委婉地道歉,这些陈敏都能一笑了之,欣然应允。可是每个阵亡将士家里多发一两银子,那是大事,一万七千人,就是多出了一万七千两银子,南方总关不比朝廷,朝廷有税收,有纳贡,每年都是有进项的,可是各军是没有向地方征税权利的,各军的财政是每年向民部报账,由民部下拨款项,所谓各军的各军“财政”,无非是节流得来的,都是一点一点从历年的赏赐、拨款、以及部分缴获中抠出来的,用来做个周转尚有富余,但要独立完成一件大事就真是捉襟见肘了,本来花二两银子一户能办的事,现在要花三两银子,等于平白多出一万七千两的开销,这对南军总关而言,相当艰难。
陈敏估计,林允贞此举无非两个目的,一是以此来团结部下,邀取名声,这是显而易见的,二是打算用这样的办法向杨佩纶施压,他挟军功在身,回来以后向杨佩纶发难,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陈敏很犯难,对林允贞与杨佩纶相互之间的暗流涌动,他已经观察许久了,也控制许久了,但现在暗流要变成明波了,这对陈敏本人以及整个南军都是重大的伤害。所以,陈敏没有把这件事直接摆到管财政的杨佩纶那里,而是自己压了下来,不讨论,不批复,不表态,希图把这件事情拖下来。当然,郑瑜和肖南宇的职务安排以及重建骑兵规制的事情,陈敏立即做了批复,下传给林允贞。两封呈文,一封批了,一封没信,林允贞心里也就明白陈敏的意思了,但是既然陈敏也没有否决,所以林允贞就不再紧追不舍了。
话分两头,陈敏对重建骑兵规制的支持态度亮明以后,林允贞立即着手办理,尤其在任命郑瑜和肖南宇的问题上,丝毫没有迟缓,免生枝节。
任命下达以后,林允贞立即找来郑瑜面谈,地点就在平南关城楼上,那里开阔,说话安全,也有山河壮色可览,是南军将帅谈话的首选。
两人约在辰时,因是冬日,夜长昼短,郑瑜到城上时天还未全亮,但林允贞已经在城上等他了。两人见面,寒暄一番,林允贞把郑瑜叫到城墙边上,并排而立,临风不动,面对城外关山,顿生豪气。
林允贞:“郑瑜啊,骑兵这次算是基本打光了,全靠你自己了。”
郑瑜:“林帅放心,我”
林允贞打断郑瑜的话,抢白道:“对你我当然是放心的,也知道你能干。”
郑瑜明白了,今天林允贞找他来不是想谈重建骑兵的事,但具体要谈什么他还没琢磨出来。
林允贞这时候转过头来看着郑瑜,问道:“肖南宇这个人,你看怎么样?”
郑瑜恍然大悟,回答道:“看这小子能替仲将军报仇,应该有几分本事,历练历练,兴许能成才。”
林允贞又把头看向群山,但身子侧向郑瑜一边,说道:“不是兴许,是必须。”
郑瑜有些疑惑,但不方便问。
林允贞继续讲:“你我自家兄弟,我给你交个底,这个肖南宇,我是要有大用的。”
郑瑜转过身,看着林允贞的侧面,这时候东方渐红,日将要出。
林允贞干脆也把身子侧过来,对着郑瑜讲到:“在你手里,我最多放他三年,三年后我是一定要把他送到军帐书办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