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崇祯末年-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过去,想想马上就可以见到皇帝了,心情紧张的王枫也顾不得欣赏周围的景色了。
当王枫跟着太监一路小跑地来到大殿的时候,发现这里出奇的安静,大殿下面密密麻麻地分两边站立了很多的人,有穿儒服的,这些大概就是文官集团,也有穿盔甲的,这些大概就是武将集团了。而大殿的上面龙椅上面坐着一位穿黄色龙袍的人,身边站着太监和宫女。
这些人见到王枫进来,都把眼神投向了王枫,这个时候有专门太监就开始唱道:“陛下,王枫到!”
王枫在这充满严肃和威严的大殿也不敢到处张望,现在听到太监唱完后,急忙几步走到了大殿中央的空地上然后跪下磕了个头后高喊道:“臣王枫参见陛下,祝陛下万岁万万岁!”
王枫喊完后,头就一直这么恭恭敬敬地低着,等着皇帝的发话。不一会儿,一阵威严的声音传入王枫的耳朵:“王爱卿一路辛苦了,平身吧!”王枫闻言后又恭敬地磕了个头,说了句:“谢陛下”,然后才站了起来。
就在王枫悄悄打量的时候,龙椅上面的崇祯发话了:“王爱卿真乃我大明朝之福啊!”
王枫听了急忙恭敬地道:“陛下过奖了,一切都是托陛下的洪福!”
崇祯听了满意地点了点头道:“不错不错,立下如此大功又这么谦虚!”
崇祯听了非常的满意,哈哈大笑道:“爱卿果然是年轻有为了,我大明朝前面出了二十几岁的总兵吴三桂,现在又出了个少年战神,真乃天佑我大明啊!”
王枫听了急忙假装惶恐地回答道:“陛下夸奖了,臣万万受不起战神二字,陛下十几岁登基,还把我大明治理得如此斤斤有条,那才能算年轻有为呢。”
崇祯被王枫拍了下马屁,也非常的开心,毕竟崇祯也自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勤劳的有为皇帝。现在崇祯听了王枫的话后开心地大笑了几身,然后一整面孔,严肃地道:“王枫听封!”
王枫一看正事来了,马上又重新跪下,激动而又紧张地等待皇帝的封赏。然后崇祯威严地说道:“现特封王枫为平鲁将军,挂兵部左侍郎衔,授少保爵!赏白银五万两,绸缎万匹,赐京城宅邸一座,望爱卿不负朕所望,把守好我大明的疆土!”
王枫一听有这么多的头衔,也没时间细想这些头衔的作用和品级,在崇祯说完后,赶忙又磕头大声道:“谢主龙恩!臣定不会辜负陛下之所望,一定牢牢地为陛下把守好我大明的疆土!”
崇祯听了后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挥手示意王枫退下去。
(本章完)
………………………………
第四十八章 崇祯召见
在皇帝封赏完王枫后,接下来又跟众大臣开始讨论其它的一些无关紧要的事了,比如哪里又开始受灾了啊;哪里又饿死了多少人了啊,哪里的农民军又开始作乱了啊等等。之所以说这些事是无关紧要的,那是因为这些事在大家看来早就习以为常了,而且是根本无法解决的,朝廷每天的朝议都要讨论这样的问题,搞得好象这些问题如果一旦解决了的话;那么每天的早朝就没有问题讨论一样。
现在的这些问题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那么唯一的方法就是用钱,只要有了大量的钱,那么就可以拯救灾民了,有了钱就可以给那些军队发钱给奖赏,他们就有动力去打仗了。可是现在朝廷没钱了,崇祯没钱啊!想想若大的一个朝廷,居然拿不出钱来,简直是天大的笑话,可是现在崇祯朝廷里确实没钱了,户部里没有银子了,这确实是一个不得不承认的尴尬事实。
那么这些钱到底到哪里去了吗?对于这个问题,知道点明末历史的王枫知道,而王枫相信崇祯的也知道,毕竟现在的崇祯帝也不是那么的昏庸,相反现在的崇祯是非常的精明非常的勤奋,可是说现在的崇祯在明朝历史上还可以算得上是比较为为的皇帝。
现在朝廷没钱那是因为钱都集中在大臣和各地藩王手中了。对于这些大臣,特别是文官重臣,前面说过了崇祯跟这些文官是敌对关系的,崇祯从十六岁开始执政后就一直奈这些文官不何,一直到现在都是磕磕碰碰的关系,一直维持到现在。而崇祯也知道这么大臣是朝廷的根本,所有朝廷的大事都离不开这些大臣的运做,如果没有了这么大臣,那么朝廷的很多大事都不能正常运转,崇祯也就成了光杆司令了。所以对于这些大臣,还不能来硬的,前段时间崇祯倒是在缺钱的时候向这些大臣募捐过,可是收效甚微,这些大臣特别的吝啬,特别是那些有钱的,比如外戚周奎等。
还有就是各地的藩王了,如果是在和平时代倒也有办法,可是现在整个朝廷处于内忧外犯的境地,这就造成了各地藩王处于半独立中央政权下,朝廷也一时不能奈他们何,只有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大捞银子而无可奈何。
在朝廷跟众大臣讨论这些事的时候,王枫一直静静地站在下面一言不发,不是王枫不愿意说话,而是王枫毕竟也是第一次上朝,不方便说什么。再说了这些问题也非常的棘手,不是那么容易都可以解决的。如果这么容易就可以解决了,那么也不用像剩菜剩饭一样拿出来反复地炒了。
其实对于这些问题的真实现象和解决方法大家都心知肚明,只是没有人愿意提出来而已。因为一旦有人不识趣把这个问题的根本提出来的话,那么他就会得罪整个朝廷的大臣和各地藩王,那么即使这个人有皇帝的保护也会混不下去的。所以这些事是天天提,天天讨论,可是始终却讨论不出一个结果,现在的大明朝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那就是国家越没钱则越乱,越乱则越需要钱。
今天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也注定不会有个结果的。在讨论了几个时辰后,很快午饭的时间到了,大家都知趣地停止了讨论,大家都知道今天早朝可以结束了,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这个时候大家总不可能饿着肚子继续讨论这个注定讨论不出结果的事吧。
这个时候掌印太监也识趣地站出来大声道:“有事上奏,无事退朝!”这个时候大家都知道这是退朝的暗号了,也不会有人会不顾其他再提出其他的事来讨论了。于是大家都跪下三呼万岁,然后太监手中的尘柄一挥,大声宣布退朝,皇帝先起身从龙椅上站了起来消失
(本章未完,请翻页)在屏风后面,众大臣才从地上站了起来,然后三两成群地望大殿外面走。
王枫随众人三呼万岁站起来后,独自一人朝殿外面走。那几个重臣,比如兵部尚书陈新甲,大学士周延儒等大臣,理都不理王枫,这个时候的王枫总不可能厚这脸皮贴上去吧。
在王枫独自望外走的时候,倒也有不少的小鱼小虾来跟王枫打招呼恭喜他升官,王枫也一一回礼。
当王枫郁闷地走到大殿门口的时候,又被一太监追上了,来的太监给王枫带来了一个非常令王枫惊讶的消息,那就是皇帝要在御书房单独召见王枫。王枫听到这个消息后,只好放弃回家吃饭的打算,饿着肚子跟那太监一起去见皇帝了。
王枫在太监的带领下来到御书房后,那太监早退了下去。王枫见崇祯正坐在御书房的桌子上吃饭,急忙跪了下去三呼万岁。崇祯这个时候停止了吃饭,忙摆摆手道:“王爱卿来了啊,今天朕这么急地把你召了过来,想必你还没吃饭吧,你平身吧,过来跟朕一起吃饭吧。”
王枫听了非常的感动,毕竟能有机会单独跟皇帝吃饭那也是件非常了不得的事,有多少的王公大臣都没有这样的机会。而王枫现在就能有如此的殊荣,真可谓龙恩浩荡啊。
王枫也觉得崇祯对自己太好了,心想大概是他统罗人心的一种手段吧。不管是真心的,还是手段,王枫还是感激地再一次谢恩后,从地上爬起来,小心翼翼地半个屁股坐在椅子上,当拿去筷子正准备吃的时候才发现桌子上的菜非常的简朴,简朴得在王枫那个时代用来招待客人就会觉得不好意思。而王枫以前看电视上那些皇帝吃饭哪个不是山珍海味几十个菜的,而现在崇祯吃的菜仅仅是几个家常菜而已,还没有酒。王枫看到这情形后真正地被感动了,真是穷啊。觉得历史上对崇祯的评价一点都没过分,他确实是明朝历史上非常有作为的皇帝,现在国库空缺,为了支撑这个国家,连皇帝吃饭都这么节省了。
王枫看到崇祯作为一国之君,连吃的都这么简单,心里非常的感动,也非常佩服崇祯为国操心的行为,怪不得历史学家评价崇祯是我国最勤政的皇帝,现在王枫亲眼看到;才觉得历史上的崇祯果然不虚。
于是;王枫感动地道:“陛下作为一国之君生活却如此简单,真让未将汗颜啊!”
崇祯摆了摆手,叹了口气道:“王爱卿你知道吗?至从朕十六岁登基的时候起,朕在心里就发了誓一定要努力治理好这个国家,让我大明的子民不再有饥饿和战乱,让大明的子民都可以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可惜天不遂朕愿啊,现在到处都是灾害和战争,而我作为一个皇帝又无能为力,只有眼睁睁地看到这一切的发生而束手无策。现在我大明这么多子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朕心不安啊,朕日日夜夜想起这些都无法安睡。不错,朕是皇帝,朕是天下之主,可越是这样就意味着朕的责任越大啊,朕做的这点算什么呢?谁叫朕是皇帝呢?”
王枫也听得热血沸腾,多好的皇帝啊,大明能有这样的皇帝确实是大明之福啊,只可惜崇祯生不逢时,他接手的这个国家是一个非常虚弱,底子非常薄的国家,再加上现在四处的旱灾和建虏的入侵,才造就了今天的崇祯对于这个国家再怎么努力也无济于事,王枫觉得自己既然来到了这个明末,有遇到了这么勤政的皇帝,那么自己就应该有所作为,为大明扫清一切障碍,让这个国家和民族重新走上正轨。
于是,王枫又重新跪了下来慷慨激昂地对崇祯道:“陛下的勤政图治真让末将汗颜,末
(本章未完,请翻页)将发誓一定要用手中的剑为陛下扫请一切外来之敌!”
崇祯听了王枫的话后也表现得非常的感动,走了过来亲自把王枫扶起来坐到位置上后,赞许地道:“王爱卿真乃国之栋梁也,朕得爱卿真乃朕之福,如果人人都像爱卿这样忠心为国,这大明这天下何愁不平啊!”
接下来,两人就边吃饭边讨论当下的形势,以及如何治理国家和对付眼前的困境,王枫虽然多了几百年的见识,可现在毕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大明现在的困境不是一两年造成的,而是多年的不治留下的后遗症集中爆发的,想要治理也不是一两天就可以治理好的。况且王枫也总不可能把现代的那些经济理论全部搬出来,因为这些理论在明末,至少是在这个时候根本用不上,而且很多理论一旦说出来会惊世骇俗的。王枫也知道自己的身份,不应该参与更多的国家大事。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如果自己对朝中大事过多参与的话,谁知道会不会引起皇帝的猜疑呢?现在王枫只能假装谦虚,把自己在以前学到的经济知识有选择地挑选一部分斟酌后才拿了出来,饶是这样,王枫说出来的那些知识也令崇祯赞叹不已。
当然,王枫也不会在饭桌上长篇鸿论地大谈他的经济知识,相反王枫还一直回避这个问题,生怕自己风头过大引起皇帝猜疑,王枫尽量把话题往打仗方面引,王枫觉得目前讨论打仗的话题更适合他的身份。
这顿饭王枫吃得非常的不自在,因为自己是跟皇帝在一起吃饭,王枫不但要吃饭,更多的时间要花在如何应付皇帝身上,要全神贯注地倾听皇帝的各种提问,还要努力小心地思考后认真地回答。
吃完饭后,自有宫女进来收拾好,然后端上两杯茶。在品茶的时候,崇祯回到书桌上去,然后随手翻出几份奏章,然后对着坐在下首的王枫道:“爱卿可知这奏章上写的是什么吗?”
王枫非常奇怪崇祯的这举动,心想皇帝这个时候这么问我,难道这奏章是关于我的事吗?只是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于是王枫摇了摇头道:“微臣不知,望陛下明示。”
崇祯把奏章递给王枫用淡淡的语气道:“爱卿自己拿去看吧。”
王枫小心地接过奏章,然后回到位置随手细看起来,越看越吃惊,原来这些奏章上都是弹劾王枫的,说王枫在山东不遵守国律与白莲教有联系,还犯有欺君大罪,奏章上的署名当然已经被崇祯抹去,看不到是出自谁人之手。王枫看得心惊胆颤的,背上布满冷汗。王枫知道崇祯拿出这个的用意,明显的是用来敲打自己,这些奏章有可能是哪个御史通过某个途径知道这些事后来弹劾自己的,或者这些奏章根本就是崇祯通过派往自己身边的人知道了然后故意安排人写的。王枫知道不管是哪种情况,那么现在崇祯拿出来的用意只有一个,那就是敲打自己,让自己好好地听他的话,站在他的阵营中去。
虽然王枫知道崇祯在这个时候把这些奏章拿出来应该不是为了治自己的罪,可是这些罪名也确实不少,无论哪条都够得上杀头的。心中非常害怕的王枫赶忙假装大恐地跪在地上惶恐地道:“臣罪该万死,请陛下治罪。”这个时候王枫觉得去分辩那些事反倒没有作用了,既然皇帝是想来敲打自己,那么分辩也没用,反而有可能会激怒崇祯,于是急中生智干脆来个不分辩,只恳求皇帝治罪,王枫相信皇帝想治一个人罪的话,你怎么分辩都没用,不是有句话叫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吗?而皇帝不想治你的罪时候,你犯了多大的罪想活命还不是皇帝一句话的问题。
(本章完)
………………………………
第四十九章 东林党
果然在王枫跪下请罪的时候,崇祯再一次从书桌来到王枫身边,然后又把王枫亲手扶了起来,拍拍王枫的肩膀道:“爱卿不用紧张,朕知道你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大明江山。这些御史不了解爱卿的苦心,故有此举动,不过朕已经严厉训斥了他们,你就放心吧。只要爱卿今后全心为朝廷办事,为朕分忧,朕一定不会亏待你的!”
王枫顺着崇祯的力气从地上站了起来,抹了抹头上的冷汗,听了崇祯的这话后,忙恭敬地道:“多谢陛下的不杀之恩,请陛下放心,臣以后一定忠心为陛下办事,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崇祯听了非常的高兴,连连赞了几句好后,又接着道:“爱卿能有如此认识,真让朕万分欣慰啊。这证明朕的眼光还是不错的,爱卿你知道吗?在你进京的时候,关于对你的提拔刚开始就遭受众人的非议,有的大臣认为爱卿年纪尚小,资力尚浅,不宜过分提拔,可朕坚持认为像爱卿这么的人才就应该受到应有的待遇,现在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机,朝廷需要像爱卿这样的人才啊。”
王枫现在充分感受到崇祯作为一个皇帝的御臣手段了,原来崇祯从一开始就在拉拢自己,至于先前拿出的那奏章只是为了来敲打自己一下,让自己能感受到崇祯作为皇帝的威严,让自己无条件地听他的话,切底为他所用。而在敲打之后,又借机免除了他在山东的所有之罪,然后借众臣阻止他升迁的事来表明是皇帝一意孤行地提拔王枫的,让王枫心里对他感激。这典型的是先打一棒,再给一颗糖吃的方法,让王枫充分理解到这个时代的朝争是那么的激烈。现在看来崇祯跟那些文官也确实斗争得非常的厉害,这些文官也真厉害,居然让崇祯作为一个皇帝也奈他们不何,还得靠点小手段来借助外来之力来对付文官集团。王枫知道自己也是被崇祯利用的一枚棋子,利用来对付文官集团的棋子,王枫也知道自己之所以会被利用,所依仗的不是王枫现在有多大的官,因为官职大小不是主要因素,况且王枫在整个明朝无根无基,王枫之所以被利用做棋子所依仗的不外乎是自己能打仗。要不然朝廷大佬任何一个人都不会放在眼里的,更何况是皇帝呢?崇祯正是看中了这点,才对王枫额外恩宠,又是升官加爵,又是单独召见。
想明白这些后,王枫也放心了下来,然后就一个劲地假装感恩零涕的样子,并再三表示一定要为国尽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然,听到王枫这么表示,看得出来崇祯也非常的满意,至少在表面上非常的满意,一个劲地夸奖王枫。
君臣两人谈论了一段时间后,可能崇祯也累了,就挥手让王枫退下。王枫恭恭敬敬地行了个大礼后,悄然退出了御书房。
从御书房退出的王枫重重地喘了口气,刚才崇祯又是吓又是安抚的手段,让很少经历这种阵仗的王枫确实不是很适应,现在王枫的后背被冷汗弄得**的,现在王枫只想赶快赶回家去好好想想今天发生的一切,也好为将来的出路好好谋划下了
当王枫回到府里时,突然接到一张请贴,而且是一张意想不到的请贴,当王枫打开请贴时发现邀请的人居然是左都御史刘宗周。平日里自己跟这些大儒并无联系,这时王枫脑海里浮现出“东林党”,因为刘宗周正是东林党的代表人物。刘宗周的思想学说还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当代新儒家学者甚至认为,刘宗周绝食而死后,中华民族的命脉和中华文化的命脉都发生了危机,这一危机延续至今。
提起东林党,我们不得不先说下东林党的发展史:东林党是明代晚期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政治集团。万历三十二年(1604),被革职还乡的顾宪成在常州知府欧阳东凤、无锡知县林宰的资助下,修复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与高攀龙、钱一本、薛敷教、史孟麟、于孔兼及其弟顾允成等人,讲学其中,“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其言论被称为清议。朝士慕其风者,多遥相应和。这种政治性讲学活动,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三吴士绅”、在朝在野的各种政治代表人物、东南城市势力、某些地方实力派等,一时都聚集在以东林书院为中心的东林派周围。时人称之为东林党。
而崇祯登基后正是靠着东林党才搬倒了魏忠贤,后来东林党依靠搬倒了魏忠贤势力慢慢发展壮大,现在整个朝廷的文官集团都是以东林党为主的,而崇祯现在对东林党已经从最开始的依赖变成了对抗,这就是历史上的党争。
(本章未完,请翻页)崇祯单独召见王枫就是为了拉拢王枫去对抗东林党,这事崇祯虽然没有点明,可王枫也不是傻子,从崇祯的暗示用已经了解了。而现在突然接到东林党的请贴,怎么不令王枫吃惊?王枫也知道自己成了众多势力拉拢的对象,可也没想到会怎么快,自己早上刚被崇祯升了职,晚上就来宴请自己了。
王枫拿着手中的请贴,觉得像是烫手的山芋一样,去还是不去呢?不去的话,用脚指头都可以想象得出王枫以后的日子肯定不会好过。要知道现在东林党在朝廷的势力有多么的大,连皇帝都得让三分,王枫一个小小的平鲁将军岂能比得了?如果王枫拒绝了刘宗周的宴请,那么就意味着跟东林党切底决裂了,那么王枫还有什么好果子吃?以这些东林党的手段,即使不做其他的,每天都来参王枫几本也够王枫喝一壶的了,要知道王枫现在自己屁股也不是那么的干净,随便找几条来参王枫,在这么多文官的压力下,也许连崇祯也保不了王枫了。
但是如果去的话,那么是不是又会得罪了崇祯呢?现在崇祯可是王枫的大老板呢,一旦得罪了的话,同样是没好果子吃的,现在王枫的前途和官运可全掌握在崇祯手中呢。
王枫拿着请贴在书房不停地走来走去,心中十分的纠结,现在到底该怎么办呢?去也不是不去也不是!现在王枫充分感受到了当一枚棋子被两方势力夹在中间的难处了,以前王枫一直希望自己可以游走与朝廷势力之外安安心心地发展自己的军队势力,可是现在正是自己拥有了强大的军队才导致被两大势力所拉拢,而这两大势力任何一方都是不可以得罪的。
眼前也没有更好的办法,王枫只好决定走有一步看一步了,先应付好眼前的难关再说。王枫决定去参加这个宴会,到时候自己去了见机行使就是,反正王枫不一定要急着马上表态,实在不行就用拖字决。
当王枫来到刘宗周的府邸后,早有管家在门口等着自己了。对于刘宗周本来没有亲自来迎接王枫倒也理解,刘宗周可是正二品的文官御史,在权力和地位上比王枫要高,故没来门口迎接也算正常。
当管家把王枫带到宴会厅的时候,王枫发现现场还不止刘宗周一个人,还有好几个叫不出名字的小官作陪。看到王枫进来,年迈的刘宗周也亲自站起来迎接王枫,然后把王枫引导到桌上去。几人坐定后,刘宗周开始介绍起几个作陪的人,果然是几个其他部的小史,而对于王枫的到来,那几人也热情恭敬地跟王枫问好。
看到大家都坐定了后,作为主人的刘宗周拍了三下手,立刻一个个精致的菜和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