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江山劫之明末宏图-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意见如何?”

    一旁的孟兆祥听到这不由得瘫倒在地,下站的列为官员一听要去投敌,心里本来还有所顾忌,但随着第一个人喊道:“我们愿意誓死追随将军!”紧接着整个营帐里的人都喊着这句话,一旁的孟兆祥的内心彻底崩溃了。

    接下来,姜瓖按着原本已经制定好的计划,先杀了孟兆祥,又召集所有的将士读了林奎的讨逆檄文。然后,姜瓖率领着大同两万五千多守军南下投敌而去。
………………………………

第二十二章:抉择

    二十一日晚,拿现在的时间点说,已经到了第二天凌晨三点多。大同兵变的消息传到宣府,邵宗元听罢万分震惊。他即刻调兵遣将,准备派兵南下追击,并立刻给朝廷上了大同兵变的八百里加急折子。

    第二天一早,邵宗元领兵南下。而京城里,凤阳的折子刚刚到。

    那时刻,李昱晗正在南书房批改折子,忽然大殿的门被猛地一下推开,一个驿夫连滚带爬的进来了。李昱晗骂道:“大清早的,你撞什么丧啊?”

    “皇上,皇上,大事不好了,凤阳……倪元璐……”那个人上气不接下气,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李昱晗听着倪元璐和凤阳两关键个字眼,下意识的意识到有大事发生了,他立刻让旁边的王德化给那个驿夫端了一碗水,并将他扶了起来。

    那个人缓了一口气,将折子呈给李昱晗,并接着说道:“皇上,正月十九日,倪元璐大人和众位娘娘皇子们行至南直隶凤阳府凤凰山,遇到流寇袭击,虽凤阳巡抚马士英大人和总兵黄得功大人驰援,但当二位大人赶到之时,叛贼已经杀了太后娘娘,两位皇妃,皇子朱慈照遇害,锦衣卫同知赵祖华英勇就义,佥事吴孟明身负重伤。”

    听到这,原本站着的李昱晗一下子坐在了椅子上,愣在了哪里。这个打击对李昱晗来说实在太大了,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倪元璐那会出现这么大的麻烦。一旁的太监王德化看着李昱晗的样子,赶紧到了一杯水递到李昱晗手上,并说道:“皇上,敲景阳钟召集群臣议事吧!”

    李昱晗想了半天说:“去找范景文和李邦华吧!记着,没有朕的旨意谁干把这件事说出去,朕诛他九族!”

    王德化和驿夫当然不敢说什么,都退了出去各干各的事去了。大约一刻钟的时辰,范景文和李邦华匆匆赶到了南书房。

    南书房里,李昱晗正一脸死灰的坐在那里,看他们来了,李昱晗开口说道:“看看吧!倪元璐一行出事了!”说着话,便将折子递给了 他们二人。

    范景文和李邦华越往下看,越紧张。等到看完,他们两个浑身都已经被冷汗浸透了。看完之后,两人四目相对,眼神里都写满了恐惧与惊慌。

    良久,李昱晗一脸死灰的问道:“你们二位说说这事怎么办?”

    范景文颤颤巍巍的答道:“皇上,节哀顺变吧,事已如此,晓谕群臣,先发丧吧!”

    “难道没有别的办法了?朕的计策才刚刚开始啊!”李昱晗不甘的问道。

    李邦华和范景文互相看了看,都摇了摇头,都不再说话。

    李昱晗看了看他俩问道:“灵柩回京需要几天?费银几何?”

    “启禀皇上,棺椁从凤阳运到京城大约需要半月时间。太后与先皇葬于德陵,花费不大。但两位皇妃和太子都需要新建陵寝花费大概约四十万两白银左右。连同太后灵柩进京,几座陵墓的修建和陪葬品等总共大概需要耗时八个月左右,前后总花费还带工部核算,但依臣所见其总共不会少于六十万两白银。”范景文慢慢地说道。

    李昱晗听罢重重的将桌上的茶碗摔在地上,大吼道:“八个月?朕就亡国了!难道我大明朝就非亡不可吗?”

    范景文和李邦华吓得立刻跪在地上,虽然他们不知道皇上说的什么,但也只能糊里糊涂的听着。

    李昱晗强压着内心的怒火再次问道:“难道真的没有办法了吗?”

    “皇上,臣有一计。”李邦华也颤颤巍巍的说道。

    “那赶快说啊!”李昱晗连忙说道。

    “皇上,费时在于修建陵寝,臣以为咱们可不可以退一步求其次,将两位皇妃和皇子先葬在南京,只将太后的灵柩运抵京城,其不仅可以减少朝廷的负担,还可以大大缩短时间。”李邦华越说声音越小,说到最后直接都没声了。

    一旁跪着的范景文听罢,连忙说道:“皇上,李大人之举万万不可取。自古以来为送死丧为大,更何况皇家呢?自仁宗皇帝起,我朝皇帝皇妃的陵寝皆在北京,贸然将两位皇妃葬在南京,不和祖制,也没法给天下一个交代。”

    “范大人,我何曾不知其中的道理啊!可朝廷现在哪有银子来干这个啊?朝廷无力将太后皇妃皇子的棺椁全部运回京城,现在朝廷上下都在备战,如今在移灵柩,建皇陵朝廷那来那么多的精力啊?”一旁的李邦华也边抹眼泪边说道。

    “可不可以把太后的棺椁也葬在南京?”李昱晗说道。

    李邦华立刻说道:“皇上,万万不可。皇妃皇子的棺椁留在南京已经冒了天下之大不讳了,若再讲太后留在南京朝中的列位大臣绝对不会同意的。”

    李昱晗听罢,点了点头说道:“范景文、李邦华朝堂上还望你们和朕一心。”

    他们二人点了点头,范景文知道,皇上的决心已定,虽然李邦华的提议对朝廷来说应该是最完美的建议了,但要让列位大臣都接受恐怕并不简单。范景文知道其中的利弊,但他明白,为了皇上,为了社稷江山他也只能和皇上同舟共济了。

    范景文又问道:“皇上,倪元璐怎么办?”

    听到这,李昱晗也愣住了,愣了半天才缓缓地开口说道:“你们认为倪元璐会被判什么罪啊?”

    “皇上,依律倪元璐其罪当诛,满门抄斩。凤阳巡抚马士英凤庐总督黄得功等一干官员都难逃惩处啊!”李邦华颤颤巍巍的说道。

    “必须死吗?”李昱晗无奈的问道。

    “皇上,不管怎样。倪元璐身为钦差,发生这么大的事,就算皇上能饶了他,可群臣不会啊!”范景文说道。

    李昱晗无奈的点了点头说道:“敲景阳钟,召集群臣议政。”

    一会儿,不远处的钟楼里传来阵阵钟声,在凄凉的北京城里,李昱晗怎么听都觉得这声音就像是大明王朝的丧钟一样,令人不安。

    不一会儿,文官武将全部到齐。李昱晗旁边的王德化将倪元璐的折子给大家读了一遍,顿时朝廷上乱成一团,哭喊声、质问声等等一下次充斥着整个大殿。

    这是一个苍老的声音说道:“皇上啊!太后娘娘和皇妃还有皇子怎么会突然出现在凤阳凤凰山而且还遇害了呢?”

    李昱晗看着这个人,他认识,国丈周奎,众位大臣看到国丈爷开口了,也都识相的安静了下来。

    李昱晗叹了一口气说道:“众位卿家,如今社稷危亡之际,朕害怕将太后和皇妃皇子等留在京城恐有不测,为了保险起见,朕特任命倪元璐为密使,有因为害怕兴师动众引起李自成的注意,顾才让倪元璐假装商队密送太后皇妃皇子们南下。谁料到会发生这样的变故,列为爱卿,事已如此,朝廷该怎么办啊?”

    紧接着,以成国公朱纯臣、国丈周奎、内阁次辅魏藻德为首的一干大臣,对倪元璐发起猛力攻击,还暗中中伤范景文和李邦华,也顺带着给李昱晗抹了一鼻子灰。

    李昱晗越听越气,他们极力主张将所有灵柩运抵京城,举行国葬。另外调集大军,将那群流寇一举全部歼灭。他们还要将倪元璐、赵祖华、孟兆祥、马士英、黄得功等一干人马全部问罪。他们那边越说气焰越是嚣张,而李昱晗这边李邦华和范景文静静地站在那里,一言未发。

    最后,李昱晗无奈地问道:“范景文,你身为内阁首辅你看这事该怎么办?”

    朝中的大臣都明白,范景文将要说的肯定就是皇上想要的,这样的大事皇上肯定是和范景文和李邦华商量好的,皇上有了一定主意才敢和群臣商议。他两的意见就是皇上的意见,他们几个已经在朝中被称为“帝党”了。

    范景文看了看四周,又看了看皇上,大声的将刚才李邦华的建议说了一遍,顿时朝堂上像是开了锅的沸水一般,辱骂声、哭喊声、劝谏声整个朝堂乱成了一锅粥,李昱晗第一次年对这样的情形,显得不知所措,更不知道到底该做出什么样的抉择。范景文说的是他们刚才商量好的,魏藻德等说的,引经据典,也好似句句在理,他也不知道到底听谁的是好。

    正当李昱晗无可奈何的时,李邦华大声的喊道:“臣赞同范大人的意见!”

    成国公朱纯臣走过来叫嚣道:“李邦华、范景文你两算什么东西?太后皇妃皇子,这是皇上的家事,你到掺和什么?换一句话说,没有你两一天在皇上耳边吹耳边风,皇上能做出这样荒唐的决策吗?”

    李昱晗听罢,这是在暗着说自己啊!便立即怒骂道:“朱纯臣,那你有什么东西!你给朕闭嘴!李邦华你把你想说的说完。”

    李邦华说了声“是。”完全没有理会刚才叫嚣着的朱纯臣。将其中的利与弊一一的说了一遍。说完之后,李邦华重新站入两班队列之中,朝堂上还有想表达不同意见的人,看着李昱晗愤怒的眼神都乖乖的没有向前。

    过了一会,周奎缓缓的走出来,问道:“皇上,那倪元璐等怎么处理啊?”

    李昱晗听罢,看都没看周奎就说到:“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接旨。”

    骆养性急忙上前跪道在地,按理说,这件事应该交于刑部、大理寺做,但李昱晗为了保住倪元璐只能靠骆养性去办了。

    “钦差大臣倪元璐,大意失职,以致太后皇妃皇子罹遭不幸,先革职查办,就地问斩。凤阳巡抚马士英凤庐总兵黄得功降两级,罚俸一年,令其戴罪立功。锦衣卫同知忠贞殉国,赐谥号“勇”,加封锦衣卫指挥使,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锦衣卫孟兆祥护驾有功,晋升锦衣卫同知。”李昱晗面无表情得说道。

    紧接着,李昱晗又说道:“成国公朱纯臣接旨。”

    朱纯臣跪好后,李昱晗接着说道:“命朱纯臣为钦差大臣,前往凤阳接太后灵柩返京。”

    听到这,许多人都大吃一惊,这样的圣旨实在太出人意料了,尤其是对一干官员的处理,更是令人匪夷所思,一旁的朱纯臣还想要上前说什么。

    李昱晗瞅到了,便厉声问道:“朱纯臣,你对朕的做法有什么不满吗?”

    朱纯臣听罢,战战兢兢连忙说道:“臣没有。”

    李昱晗冷笑了一下说:“没有最好了!”

    李昱晗的这句话说的下站的许多人脊背发凉,过了一会看大家都安安静静的站在那,连大气都不敢出了,李昱晗才下令退朝。
………………………………

第二十三章:烧饼歌

    早朝结束以后,李昱晗又将范景文和李邦华宣到南书房,小太监也给李昱晗换上了孝袍,范景文和李邦华来的时候也换上了白色的孝服。

    南书房里,君臣叙礼完毕,李昱晗问道:“两位大人,凤阳的事虽然扰乱了朕的计划,但是计划不能变还要继续做,江南还是需要一个有力的人去做,不知你们二位意下如何?”

    范景文说道:“回皇上,正如皇上那日所言,朝廷不管怎么样,李自成都是要和朝廷打的。事到如今,山海关兵甲不日将要南下。朝廷这时再被太后皇后的事耽搁,虽有违祖制,但臣思前想后,还是应以江山社稷为重。”

    李昱晗点了点头,李邦华接着说:“凤阳之事的处理,虽激起了朝廷文武百官的反对,但社稷江山之间,臣相信众多有志之士还是能明白皇上的苦心的 。”

    李昱晗缓缓说道:“但愿如此吧!这群家伙要真的反对起朕来,朕还真的束手无措。”

    “皇上,御史言官是不会不说点什么的!”范景文提醒道。

    “怕什么!有朕在!朕就不信他们一个个还能翻了天?”李昱晗不屑的说道。

    李邦华,连忙说道:“皇上,你千万别小看了这群言官们,他们要是按着太祖皇帝的遗训,他们是完全可以上本批评皇上,而且皇上还不能治他们罪,他们要是联名奏起本来,皇上还是小心为妙啊!”

    “李邦华,你多虑了,他们有上墙计,朕有翻墙梯。你们可别忘了,咱大明朝还有一个老祖宗――武宗皇帝。”李昱晗轻轻松松的说道。

    范景文和李邦华一听,皇上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无赖,但是又有一种气魄在里面。要对付御史言官雪花般的折子,也只能是耍无赖罢了。范景文和李邦华相视了一眼,都不约而同的笑了一下。

    李昱晗接着问道:“九省总督,钦差大臣现在是没了,但事还要有人做,你们二位看还有没有合适人选?”

    “右佥都御史、大同巡抚卫景瑗。”范景文想了一会说道。

    “臣赞同范大人的人选!”一旁的李邦华更是不假思索的说道。

    提到这个人,也许许多人不认识。但他曾说过一句话,却名垂青史,明朝灭亡后,卫景瑗以身殉国,死之前他说道:“母年八十余矣,当自为计。儿,国大臣,不可以不死。”这李昱晗也是知道的,这个人物他在明史上也看过,是一个公正廉洁,执法不阿,杖毙豪强、衙蠹无数,直声大振的官员,在任河南推官期间,就敢弹劾首辅杨嗣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人才。

    李昱晗也点了点头说:“朕相信你们二位,你们二位都觉得此人能堪大用,那朕就用他。大同离京也不远,也就是孟兆祥也要去的地方!”

    他们二人也没在说什么,范景文和李邦华便退下了。走出南书房的玉阶,范景文问道:“李大人,你有没有发现皇上在接到凤阳的折子后,竟毫无动容,还一心想着御驾亲征之策!”

    范景文的话说的很对,李昱晗内心对此事的群毫无波澜,毕竟太后他只见过一面,那两个妃子与他也只是吃过一次饭,至于儿子,是崇祯的,又不是他的,他要是痛哭流涕那才怪了!

    “大人啊!你还没发现皇上变了,完完全全脱胎换骨了!自打皇上莫名其妙的疏远陈演、张缙彦,然后直接将他们速斩速决。再到王承恩任山海关监军、孟兆祥巡狩西北,还有你我的突然晋升,倪元璐的九省总督等一系列的动作,皇上的变化实在太大了,大得我都有一点怀疑这是不是当今圣上。”李邦华小声说道。

    “但不管怎么说,皇上变得很有魄力,遇事不再优柔寡断,也没有了以前疑神疑鬼的样子了!”范景文说道。

    李邦华点了点头说:“范大人,不管皇上怎么变,有什么抱负,我心里一直有一个问题想问你,皇上将这万斤重担已经压在你我身上,敢问大人你心里有谱没谱?”

    “你是想问大明的江山还有就没救对吧?”范景文慢悠悠的问道。

    李邦华看了四周一下,点了点头小声说道:“我就知道我的心思瞒不过阁老你。”

    范景文叹了一口气说:“当年刘伯温做过一首《烧饼歌》,你可记得?”

    李邦华小声说道:“那是**啊?”

    范景文摆了摆手,看了看四周接着说道:“歌中有一段是‘忠良杀害崩如山,无事水边成异潭,救得蛟龙真骨肉,可怜父子难顺当。树上挂曲尺,遇顺则止,运至六百半,梦骑有字得心惊,胡人二八秋,二八胡人二八忧。’”

    李邦华听完叹了一下,问道:“唉!国运如此,不知皇上有何想法,作何打算?”

    范景文也叹了一口气,半天才说道:“李大人,天下兴亡,在于天定。大明朝到底会怎么样,你我说了不算,皇上说了也不算,但拿形势来看,形势不容乐观啊!皇上如今的‘御驾亲征’说着是韬晦之策,可你不觉得实在是皇上不甘心,实在是想和李自成好好的打一仗吗?”

    “你是说皇上的‘御驾亲征’并非为了南迁,而是真的要打?”李邦华一下子站住,拉着范景文问道。

    范景文接着说道:“我只是有一种直觉,皇上调山海关的宁远铁骑,有急着安顿西北防务,南迁不假,但御驾亲征也应该不假。皇上想的比你我都长远啊!所谓的韬晦之计为了瞒住你我,那怎么不会用来瞒住朝臣呢?我大明亡国不能亡骨气,断头不能断脊梁,敢问李大人你心里难道真的不想和李自成好好的打一仗吗?”

    李邦华点了点头说:“对,亡故不亡骨气,断头不断脊梁。看太祖爷十六朝人物,赏三千里日月河山,就算亡国!我等也是站着亡的。”

    说完李邦华坚定地看了范景文一眼。

    而此时,李昱晗又急召骆养性进宫。

    骆养性南书房施礼完毕,还没等李昱晗开口,骆养性就开口问道:“皇上,今日朝堂上你给臣的旨意,臣实在不明白!”

    李昱晗说道:“朕知道你不明白!邢部的差事,怎么交给你了?对吧!”一旁的骆养性点了点头,李昱晗接着说道:“朕不想让倪元璐死,你可明白?”

    骆养性楞了一下,才缓缓地说:“臣明白了!可……”

    李昱晗摆了摆手,将骆养性想说的话堵了回去,他接着说道“骆养性,朕知道你想说什么,但倪元璐是我朝对税制认识最清楚的人,他的能力一般人是比不了的,杀了他,朝廷的税收改制,想再找一个像倪元璐一样的人就不容易了。”

    “臣……明白了!”骆养性点了点头说道。

    “新的钦差大臣卫景瑗已经在回京的路上了,道时他还需要倪元璐的帮助,凤阳哪的事你就按着朕的旨意办就行了!朝廷这边,有什么事朕给你兜着!”李昱晗接着说道。

    骆养性点了点头,便退下了。回到府中,稍作收拾,就急着带了几个随从就连日南下而去。

    晚上,李昱晗用完晚膳,去了内阁一趟。在哪,他第一次见识到了御史言官的厉害,雪花般的折子,将内阁都堆满了。朝堂上,皇上在气头上他们不敢惹,现在回家后,一个个开始耀武扬威,批评皇上不尊祖制,又说皇上的惩罚不合理等等,竟然还有人趁机弹劾范景文和李邦华,还有趁机为陈演、张缙彦翻案的。兵科给事中光时亨更是煽动群臣,上了一个一百多人的联名折子,请求将所有灵柩运抵京城。

    李昱晗看罢别提多愤怒了,在内阁值班的范景文看着这些折子也不知所措。李昱晗看着折子愤愤的说道:“朕不想动你们,既然你们不想和朕一心,共渡难关,那么朕就和你们斗斗。”

    一旁的范景文连忙劝道:“皇上折子留中不发便是了,现在朝廷经不起大的彻查啊!”

    李昱晗看着范景文冷笑道:“朕自有办法,朕不但不会让这群家伙害怕,还要让这群家伙更加向着朕!”

    “皇上!慎重啊!”范景文连忙劝道。

    李昱晗理都没理范景文直接说道:“把所有的折子按内容分好类给朕拿到南书房!”

    说完,李昱晗一拂长袖,转身便离开了,留下范景文独自一人在风中凌乱,他不知道这位主子爷又要做什么!

    而大同,巡抚卫景瑗因虽宣大总督王继谟检查边防的事情,孟兆祥到达时,才有人给他俩报信,当他俩赶到宣府的时候,大同兵变已经发生了,卫景瑗也因此而幸免一劫。此刻,大同的兵变传到了卫景瑗和王继谟的耳中,他二人甚是吃惊,宣府的大营里,邵宗元已经调集好了兵马,只等着总督王继谟下令了,但追与不追,王继谟心里实在没数,大同宣府两个镇的兵力,如今只剩一个,若在去追击,追得上追不上都不一定,更不用说蒙古趁机南下夺了城池,那北京就完全暴露在了漠北蒙古族的铁骑之下了。

    而二十二号这一天,西安的李自成已经率领这文武群臣及四营兵马三十余万自西安出发,开始大举北伐,并与当日已经进驻渭南。正当李自成雄心勃勃的想着直捣黄龙时,北京城里可是祸事一件连着一件。晚上,北京京城已经关闭,但大同兵变的折子,一下子打破了二十二日京城夜晚原本的宁静。
………………………………

第二十四章:与天斗

    二十二日已经是三更天了,北京城外,大同兵变的折子被连夜送到京城,值班的大臣看到如此紧急的军报丝毫不敢耽误,连夜将折子通过长安右门的缝隙投进去,招呼守门的卫士迅速传到宫里。

    此时,李昱晗早已就寝,突然被小太监叫醒,起身坐在桌边,还睡眼惺忪的。他半睡半醒的问道:“出什么事了?三更半夜的嚷什么嚷?”

    小太监缓缓的说道:“皇上,大事不好了!大同兵变,大同总兵姜瓖杀了钦差大臣孟兆祥,带着大同二万五千多驻军,南下投敌了!”

    李昱晗猛地一下惊醒,站起来大声问道:“你说什么?”

    小太监战战兢兢的再次说道:“皇上,大同兵变,大同总兵姜瓖杀了孟兆祥,带着守军投敌了!这是宣府总兵邵宗元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