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江山劫之明末宏图-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邦华叹了口气的说:“首辅大人,我前天才向皇上说了王德化私下找我关于福王的事,今天就有人上折子参劾他,你说我在跟着掺和,那不就成了是我主使的了吗?”
“今天王继谟弹劾王德化的五条大罪,均与福王无关,自然也牵扯不到你了,你这样,皇上更会生疑的。”范景文说。
李邦华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说:“今天这事,我说也不是不说也是,已经过去了,不提了。”
范景文也没有在说什么,便与李邦华一同向朝方走去。给吴三桂部和朱孔训牛勇部的封赏折子还要抓紧时间拟,皇上把许多的重担都交给了内阁,他们几个也实在有点忙不过来。
可他俩刚到内阁,李昱晗又传旨让他两到养心殿面圣,他二人自然不敢耽误,当了养心殿门口,刚刚遇到刚受完召见的骆养性。三人打了招呼,边各忙各的去了。
他们两人进了大殿,李昱晗急着说道:“二位大人,今天初九了,辽东的军马到京师也就是这三五天的事情,各地的军需粮草如今备的如何了?”
“回皇上,派出的邱瑜昨日来报,他已经筹得粮食五万石,已经起运,应该在大军进京前便可以运到。”范景文说 。
李昱晗点了点头说:“有点少,朝廷的银子有限,买粮不是长久之计,二十多万大军,开销不小啊!”
“要不内阁给卫景瑗发个急递,问问他那如何。”李邦华说。
“也行。”李昱晗点了点头说。接着,他又说道:“李邦华啊,你今天的样子可有点不对劲啊!”
“臣那是为了避嫌,害怕皇上……”李邦华小声说道。
李昱晗笑着拍了拍李邦华的肩膀说道:“李阁老,你放心朕不是疑神疑鬼的皇上,朕信得过你,好好干。”
“臣谢过皇上。”李邦华激动的说道。
李昱晗继续说道:“朕叫你两来主要还是粮的问题,你两一定用心,邱瑜、张采、卫景瑗都勤催着,打得赢打不赢粮食可是关键啊!”
“臣等谨记皇上教诲。”他俩异口同声的说道。接着,李昱晗便让他俩退下了。
王德化毫无预兆的突然入狱,在内廷中引起了极大的恐慌,特别是东厂提督曹化淳,王德化与曹化淳是有着多年的交情,曹化淳听到王德化被皇上下了北镇抚司的诏狱的消息,不由得大动肝火,他的直觉告诉他王德化入狱,绝非表面上这么简单,他心中暗暗的发誓,他一定要查明其中的猫腻,替王德化报此仇。
………………………………
第五十章:太原告急
二月初九短短的一个早朝,将魏藻德踢出了内阁,夺了他的兵部尚书,又将不可一世的“二王公”王德化北镇抚司的大狱,同时一个坚持和皇帝唱对台戏的徐右麟却被稀里糊涂的送进来内阁。
当朝廷的局势在悄然变化的同时,山西的局势也在不断变化着。二月初八,吴三桂将大军停驻在榆次县,山西巡抚蔡懋德特派布政使赵建极为特使,前往榆次县接待吴三桂。
同时,西北剿匪大将军、山西总兵官周遇吉也亲自赶到榆次县,查看战况。
周遇吉先赵建极一步到达榆次,到达之后,吴三桂将周遇吉让进县衙,吴三桂急忙施礼说道:“平西侯、宁远总兵官、平西将军见过西北剿匪大将军周大人,恕卑职甲胄在身,不能大礼相迎。”
周遇吉急忙扶起吴三桂笑道:“吴将军你可折煞我了,你刚到山西就立下如此赫赫之功,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谢你为好,你却如此多礼。”
“周大将军是皇上钦封的西北剿匪大将军,全权掌握西北的剿匪事宜,我吴三桂不过是皇上派来的一只援军罢了,至于该怎么办,还要听命与将军的部署。至于榆次之战,区区功劳,不足挂齿。”吴三桂态度恭敬的说道。
周遇吉叹了一口气说道:“哎!吴将军初到山西,就拔得头筹,而我周遇吉自打李自成进山西,可是节节败退,无一胜仗,如今以是连失七个州,还有三个州正处在危急之中。”
“周大将军,这些卑职有所耳闻。如今圣上英明,相信不久便会给山西派来援军的。”吴三桂安慰道。
正在此时,传令兵进来说:“山西布政使赵建极求见。”
吴三桂看了看周遇吉,然后说道:“快请!”
赵建极进了县衙后,急忙施礼道:“卑职山西布政使见过二位将军。”
“大人快快免礼!”吴三桂急忙起身说道。
赵建极激动地说:“蔡中丞听闻榆次大捷,特别高兴,特派卑职前来给吴将军道喜。”
“中丞大人和藩台大人实在太客气了!区区功劳,何足挂齿。”吴三桂急忙说道。旁边在座的周遇吉脸上明显显得很尴尬。
赵建极落了座以后,说道:“山西目前加上吴将军的兵马不足八万人,而李自成至少还有三十万人,榆次之战,李自成恐怕不会如此罢休的。”
周遇吉点了点头说:“这个当然,接下来难免有一场恶战。”
吴三桂问道:“大将军有何部署?”
“赵藩台,你来时蔡中丞什么意思?”周遇吉回头来又问赵建极。
赵建极说:“回大将军,蔡中丞只说了吴将军,中丞的意思是让让吴将军率兵到太原,恐吴将军在榆次兵少城矮,有什么闪失。”
赵建极点了点头说:“本将军也正有此意。山西 现在分兵守城是不大可能了,八万兵守太原都是有点悬。”
“周大将军,赵藩台,末将斗胆问一句,山西的粮草储备如何?八万兵士,加上城中百姓,若李自成一旦围城,那……”吴三桂说道。
赵建极结果吴三桂的话说:“吴将军,皇上抄了晋王的府邸之后,从晋王府得到银二十多万两,粮十二万石,当时赵中丞就派人出省买粮,加之山西库存,八万军马加之城中百姓,可供使用二十天。”
周遇吉点了点头说:“几位大人筹集粮草也是多多费心了,等打完这仗,本将亲自上书为中丞大人和藩台大人请功。”
“将军在前方杀敌,浴血奋战,保国安民,我等只是筹集军需,职责所在,理应尽责,此功卑职等可不敢贪。”赵建极说道。
吴三桂笑道:“山西官场真让末将刮目相待,如此上下一心,纵使李自成是铁齿铜牙,也要崩下来几个。”听到吴三桂的话,周遇吉和赵建极都笑了。
接着。三人又谈到了血战太谷、以身殉职的朱孔训和牛勇,还有那八千热血男儿。讲的三人都深有所感、眼睛通红……
突然,一个传令兵进来说:“报将军,周将军的军营来人了,说有要事,要紧急见周大将军。”
“快让进来。”吴三桂说道。
不一会,一个兵丁急忙走进大堂,一脸黑线的递过一封书信。周遇吉打开书信,越看表情越严肃,看完后,周遇吉不由得长叹了一口气。
“周将军,这是……”赵建极急着问道。
赵建极一边将书信递给赵建极,一边说道:“交城失守了。”
赵建极惊呼道:“什么?交城没了?”
“大人,这个交城?”吴三桂不解的问道。
“交城以失,太原西南方向,再无城池相阻,李自成率大军便可直取太原了。”周遇吉语言严肃的解释道。
“那末将立刻派兵马前去夺回。”吴三桂抱拳说道。
周遇吉摇了摇头说:“不必了,李自成西路又十万人,将军总是精骑,也是寡不敌众。山西的兵马有限,经不起那样打了。”
“那末将该怎么办?”吴三桂问道。
“听蔡中丞的赶快回太原,我预料中路和东路的马上就有大军开来。”周遇吉说。
“可末将就这样……”吴三桂的话还没有说完,就听见周遇吉惊呼道:“不好,徐沟有难。”说着话,周遇吉就火速向外面跑去。
赵建极也好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得,也跟着惊呼道:“大事不妙。”
一旁的吴三桂听得一愣一愣的,他不解的问道:“赵藩台,你与周大将军所说的不妙是什么?”
赵建极慌里慌张的说:“周将军这有山西地图没?”
“有,在这。”吴三桂一边回答,一边顺手打开桌子上的山西地图。
赵建极指着徐沟县的位置说:“周将军所剩的九千人马还在此地休整,你看,交城、太谷均已落入敌手,若二地的大军二十五万同时出战,这九千人马不就成了人家的囊中之物,就算是插上翅膀也跑不了了。”
“那要不要末将即刻去接应周大将军。”吴三桂问。
赵建极急忙摇头说道:“若徐沟安然无恙,周将军必然退兵回太原,若是徐沟被袭,周将军去了也是……”说到这,赵建极无奈的摇了摇头。
“那我们就在此坐以待毙吗?”吴三桂问道。
“吴将军不必多言了,天虽然已经完了,你我立刻回太原,此地不可久留。”赵建极坚定地说。
“可……”吴三桂还要继续说。但赵建极看着他,重重的点了点头。吴三桂也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无奈的下令道:“传令,各军立刻收拾,半个时辰后拔营进太原。”
戌时许,周遇吉赶到永康镇,发现一队人马,经辨认正是自己的那九千人,周遇吉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周遇吉急忙问道:“谁下令大军开拔的?”
只见他的副将弱弱的上前来吞吞吐吐的说道:“是……是……末将。”副将不知周遇吉此话何意,所以略显紧张。
“好样的!九千弟兄都没事吧?”周遇吉问道。
“回将军,都没事。”副将这下才放下心来,略显高兴地说。
“没事就好。”周遇吉点了点说,接着又问道:“你是怎么想起让大军北撤的,你怎么有那么大的胆子?”
那个副将挠了挠头说:“交城兵败的信先送到了徐沟,但将军没在,卑职便告诉了将军的去处,此人继续送信。但卑职也想,交城以失的话,徐沟的处境不也变得极其凶险,卑职便西南两路派出十余骑探马,果不其然,发现了又敌军再向徐沟方向靠拢。将军又不在,贸然开战,卑职自知不敌,所以就擅自做主让大军迅速北撤。”
“后面又追兵吗?”周遇吉急忙问道。
那个副将说:“后面的探马没有报告有,卑职令走在最后的部队,沿路砍树,设置路障,不管李自成是骑兵还是步兵想轻而易举的追上我们那都不是简单事。”
周遇吉点头说道:“真有你的,来啊!给副将记一等功。”
“卑职谢过将军。”那个副将高兴的说道。
当夜,他们火速行军,不敢稍作懈怠,吴三桂这边也是一样,收拾好形装后,也火速赶奔太原。
第二天天微亮,吴三桂赶到太原,申时许,周遇吉也赶到了太原。赵建极见到成功退回的周遇吉不由得感叹道:“多亏了周将军反应及时啊!”
周遇吉笑着说:“那是我,多亏了我的副将,我走到东阳,就遇见他率领正在北进的大军。”
赵建极不由得对此副将进行了一番夸奖。但此时刻,每个人心中都是忐忑不安,嘴上的笑也都是苦笑。
他们每一个人都明白,交城失守,徐沟弃防,刚到手的榆次也撤离了守军,要不了多久,李自成的三十万洪流,就会出现在太原城下,下来就将是山西与太原最后的决战。
进了太原城后,紧急的局势下,蔡懋德都未给吴三桂周遇吉准备接风宴,而是火急火燎的就将他们几人带上了城墙,商讨防御任务。
绕着城墙巡视了一周,对原本的城防做了一定的修改,接着几人有火速赶到巡抚衙门。衙门的伙计备了一点清粥,他们一人快速的喝了一点后,便又展开了紧张的讨论。
每个人心里都清楚,山西如今缺兵,城中目前只有三万九千人,而即将面对的事三十万敌军。
周遇吉说道:“如今,山西还能自己拿出守城的兵,一是王永魁的两万人马,就在太原以北,一日便可到达。二就是镇西将军、宣府总兵邵宗元的四万人,但如今不知在何处?”
“周大将军。”蔡懋德说。“有一个消息还没有给将军说,昨天晚些,邵将军的部下来报,邵将军率领着部下四万人前去兴县、岚县追剿叛贼姜瓖,不幸在岚县以北的清水河遇袭,部队伤亡惨重,邵将军更是中箭,如今还在昏迷之中。信上还说,据写信时,邵将军还未与一行还未与大部队联系上。”
听到这些,周遇吉的内心几近崩溃,如今看样子他的手下能用的最多也就六万人了,这仗根被就无法打。周遇吉重重的坐在旁边的椅子上,一言不发,其他人也都跟着愣在那。
看着这样的气氛,吴三桂开口说道:“不管怎样,先给皇上上个折子,说明一下山西的情况,或许皇上还有什么想法。末将还有八万精锐,正在南下的路上,山西能够拖七日,末将的八万精锐便能赶来。”
“那就先给皇上把折子上了吧!”蔡懋德点了点说道。
接着,赵建极便急忙磨墨写折子,写完之后,蔡懋德、赵建极率先署了名,紧接着是吴三桂,最后是周遇吉。
一切都完了后,这个盖着四个火锲,插着四个鸡毛,关乎山西存亡的信件被急匆匆的发往京城。
………………………………
第五十一章:血泪太原(一)
折子发出以后,几个人都坐在那,局势的转变实在太令人猝不及防了。四万宣大守军属于西北边防军,作战能力远强于目前周遇吉与王永魁所率领的几万人马。
半天,吴三桂开口说道:“周大将军,皇上让你总理西北剿匪事物,邻省的军马也可以调啊!”
“唉!吴将军有所不知。”周遇吉还没有开口,蔡懋德说道。“前几日,山西的加急折子送到京城,皇上下圣旨让北直隶的军马入晋,都没人听,他没还会听一个区区西北剿匪大将军的话?”
我三桂听罢也不知说什么是好,朝廷用兵之时,兵却调不动。
突然,周遇吉起身来到书桌前,说道:“磨墨。”下人赶紧过去给研磨润笔。
他们几个也好奇的上前看周遇吉要给谁写信,周遇吉边写边说。“事到如今,也只能拼一把了。把王永魁的两万人马火速调入太原,这是一;在给邵宗元部传令,让其尽最大可能收拢部队,走天门关向太原方向靠近,这是二;三是给个州府县衙传调令,各地能出多少军,招多少乡勇,尽其最大可能支援省城。这四吗……”说到四,邵宗元不由得停下了手中的笔,眼睛紧紧地盯着前方。
赵建极小心的问道:“周将军,这四……”
“给北直隶、河南发调令。”赵建极缓缓说道。“在试一试,唇亡齿寒的道理,他们也许会懂。”蔡懋德、赵建极几人听到此话,也都是什么话都没说。
不一会,几封书札、调令全部写好,便火速向各地派送。
此刻,邵宗元那边,处境也是极其凶险。二月初五,他们一行在青龙峡遇袭后,其副将将重伤的邵宗元送进了岚县县城,第二天便急忙派出探马想法与走散的大军联系,同时也向太原送了信。
初六晚,邵宗元依旧在昏迷中,可姜瓖得到了邵宗元在岚县的消息,率着两万余人趁着邵宗元的大部队还未赶到,竟对岚县发起了攻击。
但岚县,目前加上岚县自己的守军,与邵宗元溃逃的人马不足七千人。最要命的是,岚县更没有那么多的存粮,城里粮草匮乏已经成了守军需要面对的最重要问题。
晚上,邵宗元的副将莫忆城、岚县县令泉凌波以两人为主,在矮小的城墙上拼命地阻止着抵抗。
虽然莫忆城这边人数比较少,可凭借着城墙的优势,也让姜瓖的进攻计划变得极其艰难,姜瓖本来就打算速斩速决,毕竟等到邵宗元的大部队赶到,姜瓖在想取岚县,捉住邵宗元那就成了痴人说梦的事。
整整一夜,姜瓖总共发起了六轮攻击,最后,甚至还将岚县西门攻破,入城的叛军与守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整个县城的青壮年也都自发的组织起来共同杀贼,他们拿着简单的农具,或者做饭的菜刀,顽强的杀向入城的叛军,有了百姓的帮助,不仅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兵力不足的压力。
最重要的是,老百姓的奋勇杀敌更是激起了官军的斗志,七千守军如同打了鸡血一般,成功地击退了姜瓖的每一次进攻。
天快亮的时候,一波敌军刚刚冲入城,还未与守军展开激战,便火急火燎的向城外退去。正在与敌人厮杀的宣大副将莫忆城,高兴地大喊到:“弟兄们给我杀啊!我们的援军到了!”
听到援军已至,本已经疲困的守军又提起了斗志,竟向城外撤退的姜瓖大军发起了冲击,一旁的岚县县令泉凌波急忙劝道“莫将军,穷寇莫追,小心有诈!”
“放心,泉大人,本将军在宣府多年,熟悉姜瓖这厮的脾性,他若撤退,必是遇到什么大困难了。”莫忆城说道。听到这,泉凌波也没在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
看着莫忆城骑马领着守军出城追击,泉凌波也急忙回到了县衙,他即刻下令,尽力在全县征粮,因为县城的粮食储备在吃一顿就没了。
过不出莫忆城的所料,刚出城,就看见了不远处杀来的大部队。他们共同追击了约有十里路,莫忆城便率领着所有大军回到岚县,部队一边在县城外安营扎寨,经清点,四万大军还剩三万余人。另一边,部队的将领也急忙赶到县衙,看望还在昏迷中的邵宗元。
在县衙的后堂几个重要的将领进行了磋商,下一步该如何做,他们共有三种打算,一是整理形装回宣府,二是留在岚县,等待邵将军苏醒再做安排。三是开赴太原,到太原再做定夺。最终,现在的最高将领莫忆城确定了第三个打算,去太原。
决心下定之后,便随即准备,用完午饭,三万大军便开上了前往太原方向的道路。
山西的折子是二月初九午时左右发往京城的,初十子时许,折子送到京师,与上次送大同兵变的折子方法相同,由长安右门送进了宫,在由守卫迅速传到内廷。
子时,李昱晗早已经安歇了,加上这两日有了褚瑛的陪伴,李昱晗正沉浸在女人的温柔乡之中。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深宫大院的寂静,同时也惊醒了正在睡梦中的李昱晗。
李昱晗睡眼惺忪的对着外面喊道:“什么事?”
“回皇上,山西送来的加急折子,奴才们不敢耽误,所以深夜才惊醒了圣驾,还望皇上恕罪。”外面一个太监说道。
李昱晗“嗯”了一声,便简单的穿上衣服,走下龙塌。敲门声也惊醒了褚瑛,他正楚楚动人的看着李昱晗,李昱晗回头看了他一眼,嘴角不由得露出了一丝微笑。
李昱晗坐到桌前,招呼太监进来,李昱晗接过折子,看到四个火锲的折子,不由得一惊,他急忙打开折子。接着灯光,他知道了山西如今的形势有多危急。
他看着折子陷入沉思,特别是邵宗元突然出现的闪失,也让他有点所料不及,看着区区几万人马要去面对李自成的三十万大军。李昱晗想将折子留到明天与范景文和李邦华再作商议,但转念一想,军情不可耽误。
李昱晗便对太监喊道:“拿朱笔来!”他心里明白,自己现在的身份是皇上,遇到的事情,都是牵扯到江山社稷的大事,不能什么都靠自己的两个助手,他必须有临危不乱,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小太监拿过来朱笔,经过反复思索,李昱晗在折子上批示了短短的八个字“弃守太原,退往平定。”接着,又令小太监连夜发往山西。
小太监走后,李昱晗独自一人坐在桌子前,倒了一杯茶,想着白天的事情,和再过几日的御驾亲征。床上的褚瑛,见皇上还坐在桌前,她悄悄的拿起一件衣服,走到李昱晗面前,将衣服披到李昱晗身上。
李昱晗回头看了看褚瑛笑道:“怎么?不怕朕了?”褚瑛咬着嘴唇,头低下半天没有说话。
李昱晗顺手将一个凳子放到自己前面,让褚瑛坐下。李昱晗其实此刻得内心极其孤独,空虚,偌大个皇宫,偌大个天下,却没有一个人能让他谈心,更没有一个人能陪他发泄心中的不满。
看着眼前的褚瑛,李昱晗说道:“这几天朕太累了,让你一个人整整在这呆了一天,委屈你了。”
“皇……皇上,奴婢……不……不委屈。”褚瑛结结巴巴的低头说道。
李昱晗苦笑着说:“你抬头看看朕,朕有那么可怕吗?吓得你连话都不会说了。”
褚瑛缓缓的抬起头,看着李昱晗,看了一眼,又突然将头低下。李昱晗见状继续苦笑道:“哎!人人都说皇上好,其实皇上的烦恼比谁都多。”然后,李昱晗便起身向床的方向走去。
李昱晗刚一起身转过身子。褚瑛普通一下跪倒在地,急忙说道:“奴婢惹的皇上不高兴,奴婢该死,奴婢该死……”褚瑛便磕头,便哭着说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