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江山劫之明末宏图-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长悲金牌十二道,至今犹记腊月八!
卫景瑗的贴身随从上前来,将卫景瑗掺扶着坐到一家店铺的门口,谁也没有说话,就是那样静静地坐着。偌大的应天府,竟然容不下他一个卫景瑗。
到了第二天,卫景瑗找到了倪元璐和吴孟明。听闻昨夜之事也都义愤填膺,同朝为官,谁也料不到徐弘基将此事做的这么绝情。倪元璐看着满面凄凉的卫景瑗安慰道:“卫大人,我到有几句话,你不妨听一听。”
“倪大人,你说吧!”卫景瑗有气无力的说道。
倪元璐点了点头说:“我给大人举个例子,一个小人遇见一群君子。就像一滴油滴进一锅热水里面一样,水可以接纳油,却绝不能融到油里面去。而一个君子遇见一群小人,就像一滴水滴到一锅滚油中一样,必然是两败俱伤,方可罢休。”
卫景瑗听罢苦笑了一声说:“倪大人啊!我就问你一句,我下一步该怎么办?”
“卫大人我就直言了!”倪元璐起身说道。“我等都是皇上破格提拔的,为的就是保大明的江山!如今逢此不幸,我等就应该视死如归!不忘皇上的寄托!”
“倪大人!你既然这样讲,我听你的!”卫景瑗听罢也起身,他拉住倪元璐的手说道。
倪元璐点了点头说:“接下来,每一步都不好走啊!卫大人,多保重!”听着倪元璐的话,卫景瑗没有在说什么,他只是点了点头,便急急忙忙的走了。
当天差人在城内寻了一件民宅,虽谈不上雕梁画栋,倒也还看的过眼。接着,他就开始着手准备组阁的事宜。暗流涌动的应天府里,他的每一步都必须小心小心再小心。他想到的第一个人就是应天巡抚左懋第,他知道此人不但有忠心,更重要的是此人熟悉江南官场的情形。另一个就是马士英,毕竟他与江北四镇关系密切,牵扯到应天的安危。第三个,山西巡抚蔡懋德,皇上特旨救下来的人,其才能肯定不用怀疑,另外他是外省人,难以参与到江南的党争之中。关于人选,他暂时只能确定这三个,慎重考虑决定之后,他先把这三个人报给了皇后,皇后也没什么异议,只是点头说道:“一切全凭卫阁老安排。”
左懋第和马士英接旨后便星夜兼程,到二十八号终于赶到了应天,卫景瑗或许没有料到,自己在把马士英调到应天的同时,也把祸事调到了应天。
应天的本来城防是由魏国公徐弘基掌控的,所以那一夜他才敢那样对卫景瑗。这一切,卫景瑗虽然知道,但是初到江南的他对其中的一些细节还不甚清楚。可马士英不同,他与东林素来不和,与史可法等人可谓是势不两立。徐弘基到底站在那一派,他心知肚明,虽然明面上大家都过得去,可背后早已是风起云涌。
所以,马士英再来应天之前,命令黄得功率其部暗中向应天周围转移,虽然他是告诉黄得功是为了防止意外发生。可其实他是在做两手打算,如果不能顺利的拥戴福王为帝的话,那么他就要发动政变,强立福王!
关于这一切,卫景瑗自然不可得知,但他也知道马士英不是一般人物,万不可轻视。同时,左懋第对马士英入阁,也是忧心忡忡。但圣明一下,也只好如此,于是乎新的内阁班子就这样订了下来:首辅卫景瑗,次辅马士英,接着是左懋第,蔡懋德。
对此安排最不满的还是要属东林党和复社,因为这四个人中,没有一个是东林。而且,自己的政敌马士英还一飞冲天,到了次辅的位置,可东林、复社的领头人物史可法等众如今却深陷牢狱,他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江南的官场改天换地……
………………………………
第一百一十二章:政变(二)
新的内阁班子组建好以后,第一件事就是要解决皇帝失踪这件事如何处理。不管是对马士英来讲,还是卫景瑗、左懋第他们,或者东林复社的党徒,这都是他们最最关心的问题。从皇上遇险到现在已经快十天了,前方的战报先是说战死,接着又模糊不清,说下落不明。如今谁也不敢确定皇上到底是怎么样了?可是皇帝的死走逃亡伤,却牵扯到每一个党派的下一步行动方向……
二十八日当晚,新成立的内阁举行了第一次内阁会议,商量的就是怎么处理此事。班房里,卫景瑗身为首辅,率先说道:“前方战报模糊不清,皇上下落不明,不知几位大人以为朝廷当下该怎样办?”
他们三人面面相觑,对于这种特别犯忌讳的事情谁也不想做过多评论。看他们的样子,卫景瑗继续说道:“皇后临危受命,咱们也算是受命于危难之际了。说实话,我知道,咱们让朝廷挺过了这一劫难,咱们未必流芳千古。可是咱们就这样败了江山,一来对不起皇上,对不起皇后的大恩大德,二来也却必遭后世唾弃!”
马士英听罢说道:“首辅大人,臣还是有一事不明。如今皇上下落不详,满朝文武也都是人心惶惶。虽说皇后此时重新在南京组阁是权宜之计,可毕竟北京也有一套内阁六部的班子,这以后到底是北京说了算还是南京说了算?”从马士英的话中不难看出,他是很在乎自己手中的这份权利到底是真是假,说话能有多大作用。
“马大人我可以这样告诉你,皇后让我组阁的时候就说过要废除北京那套班子的权利,到明日皇后就会明发懿旨,昭告天下,暂停北京内阁六部的一切权利,天下政务将全部收归到应天。”卫景瑗回答说。
马士英电了点头说:“既然如此,那我就先谈谈我的看法。这国不可一日无君,如今既然皇上找不到。我以为应该选一个王爷,先暂时摄政或者是监国,除此之外,还是要加快确定皇上的下落。给山东。湖广一带的督抚去文,仔细寻找皇帝下落。”
“首辅大人,马大人还有蔡大人,我以为大人所提方法亦可亦不可。”左懋第缓缓说道。
马士英听罢微微一笑,问道:“左大人这是什么话,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什么叫做亦可亦不可?”
左懋第然后说道:“几位大人,这朝廷需要有个人主事,这是我赞同的地方,可要说让王爷摄政甚至监国,我万不敢苟同。我想当年的土木堡之事,各位大人还是没有忘记吧!”
“左大人,你的意思我明白,担忧的也不无道理。王爷摄政谁也不敢保证会不会发生什么意外,可那朝廷现在的形势来看,咱们必须找一个有威望的人,一来可以服众,二来万事也算有人牵头了。”马士英说。
“几位大人,臣也有一言不知当讲否?”蔡懋德一旁问道。
“同朝为官,蔡大人不必这么拘谨,有什么话还请直讲。”卫景瑗一旁说道。
蔡懋德点了点头说:“我刚才听闻了二位阁老的意见,我以为二位大人都是难得的心系天下、保国的忠良之才。”
“蔡大人谬赞了!”马士英、左懋第一旁拱手客气到。蔡懋德继续说道:“马大人之言通大理,左大人之言是忧社稷。这朝廷是需要一个有威望的人出来主事,可现在不成。一来,王爷摄政历来都不是什么好事,必须到了不得不行的时刻才能这样办。而如今,皇上下落不明,我们应该先以寻找为主。若果真没有了去向,咱们到时就不仅仅是寻找王爷摄政的事了,那可就是要另寻真主的。”
马士英听罢点了点头说:“蔡大人此言是句句要害但就是这个时间问题。咱们是寻多久,以多久为期?”
“马大人所言甚是,至于时间这个问题,要是众位大人认可了臣的意见的话,咱们还是要商量这来。”蔡懋德说道。
左懋第也说道:“蔡大人这个主意我也认可,首辅大人你的意思呢?”
“既然你们都没有意见,那么咱们就先这么定了,明日早朝奏于皇后,看皇后是否还要对此修改。可咱们现在应该先商议出一个具体时间,明早一同奏报皇后。”卫景瑗说。
“大人。”左懋第叫住卫景瑗说道。“提到皇后,臣还有一个建议,短期内要不先让皇后临朝摄政吧!”
听到左懋第的建议,蔡懋德随即表示赞同。可马士英却有点不大情愿,毕竟对他这个有着野心勃勃的人来说,现在扶持一个人,就是在给自己树立一个政敌。他略有所思的说道:“皇后摄政,这前朝也是有过典例的。可自打本朝开国以来,还没有过这等情形,我想此举恐怕会引起朝臣非议。”
“这个问题好解决。”卫景瑗说道。“至于皇后要不要摄政,这个主意还是让皇后自己去拿吧!再怎么说,这也算是皇室的家事。”
“那就全凭首辅大人安排。”马士英点头说道。
接着,卫景瑗问道:“那个咱们打算寻找多久,咱们内阁定个时间,明天也好和皇后商量。”
马士英心里肯定是盼着时间短了,只要内阁这里放弃寻找,宣布李昱晗死亡的话,他就可以光明正大的辅佐福王继位。可他明白,绝不能让欲望打破理智,所以他问道:“左大人、蔡大人,你们二位以多长时间合适?”
“两个月!”左懋第脱口而出。
蔡懋德摇了摇头说:“不行,朝廷等不了那么长时间,顶多一个月。”
“我也是这样认为的。”马士英说道。“时间久了容易出乱子,一个月我认为差不多了。”
接着他们三个人都齐刷刷的看向了卫景瑗,毕竟卫景瑗对于每一个答案都有着一票否决的权力。卫景瑗沉思了一下说道:“今天是二月二十八,从明日起,寻找皇上到四月初一,如果皇上没有什么意外,万事大吉,一切照旧,若遭逢不幸,再谈立储之事!”
他们几个人互相看了看,也都点头表示赞同。
二十九日,在卫景瑗的建议下,周皇后驾临奉天殿,临朝议政,商议朝廷的下一步动向。当然繁文缛节的虚礼过了之后,卫景瑗出班奏到:“启奏皇后娘娘,如今皇上下落不明,然政事一日不可废,臣以为当速作决议,以防再生事端。”
“对此,内阁的意思呢?”周皇后问道。
卫景瑗回答道:“回皇后,昨夜臣与马士英、左懋第、蔡懋德三位大人商议。当务之急是以寻找为主,向湖广、山东诸省发出公文,勒令其严加寻找。”
“首辅大人,你好不威风啊!在下斗胆有几个问题,不知大人可否指教指教。”魏国公徐弘基冷言冷语的说道。
看着徐弘基卫景瑗缓缓答道:“国公爷客气了,恐怕还谈不到指教二字。还不知国公爷说的是什么问题?”虽然前日羞辱在前,可金殿之上,卫景瑗知道自己的身份,更明白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一,我问你你们寻找皇上这段时间,这朝廷政务改由何人来执掌?二,你们打算找多久?总不会找个三年五载,找不到誓不罢休吧?最后一个,史可法史大人、吕大器吕大人等入狱也三四天了,不知内阁审的怎么样了。要是有罪,还望早日昭告天下,要是没有,还烦请卫首辅能早日将他们放出来。”徐弘基一字一句的问道。
卫景瑗听罢微微一笑:“国公爷,你这些问题,我也会在朝堂上把这说明的。今天的早朝为的就是这事,一,寻找皇上这段期间,朝政有两种方式处理,若皇后愿意临朝摄政,那政事就由皇后代管。若皇后不愿摄政,那朝事就暂由内阁执掌。二,寻找皇上时间亦不可太长,以免朝中再起是非,当然也不能太短,毕竟一朝天子,不是儿戏。至于三吗……”
“至于三我来回答。”马士英打住卫景瑗的话,上前说道。“首辅大人勿怪,卑职来回答国公爷的这个问题。”卫景瑗点了点头没有说什么,他知道两党的纷争是根本无法避免的。
马士英拱手笑道:“国公爷近来可安康否?”
“一切安好,不知马大人呢?”魏国公也笑着说道。
“无恙。”马士英笑道。要问什么是笑里藏刀?什么是口蜜腹剑?马士英、徐弘基就是真实的例子。虽然梁然都面带微笑,可这微笑中却令人感觉到了杀机四伏。他接着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太子及众皇子罹难,实在是令人痛心疾首的事情。几位大人在此事发生之前可曾劝过皇后立潞王为帝的,当然被当做重点怀疑的对象!所以此事肯定要细查,详查,要不然怎么对得起太子爷的在天之灵!”
徐弘基看着马士英,心里恨不得把他剁吧剁吧喂狗吃。因为他心里比谁都明白,文华殿失火如果不是东林复社所为,那就必将是马士英一党。可如今的情形,对东林复社来说是在不利。徐弘基有心当朝与之争辩,可皇后、内阁都没有向着自己的,贸然发难,难免适得其反。所以徐弘基点头答道:“既然如此,那还烦请马大人秉公执法了!”
“那是当然!那是当然!”马士英答道。可这八个字却是那么的嘲讽,他作为文华殿纵火案的策划者,如今给别人讲着秉公执法……
………………………………
第一百一十三章:政变(三)
徐弘基虽然表面上没有和马士英争吵,但话里话外他也明白,史可法等人落到他马士英肯定是好不了。
徐弘基接着试探的问道:“敢问马大人,史大人等的案子打算由谁来审理啊?”
卫景瑗听到这,大呼不妙,他害怕马士英将此案揽去了。那样他举算是真的和整个东林结仇了,他急忙说道:“吴孟明!”
马士英正要开口,可卫景瑗抢先说出了这个名字。马士英当然不能再自告奋勇了,背地里再过不去人面上也不能太过分,卫景瑗毕竟是皇后钦封的内阁首辅。而且吴孟明这个人马士英也是知道的,当时凤凰山太子遇袭之后,原九省总督倪元璐被斩,但是李昱晗又使了一招狸猫换太子,救了倪元璐一名。倪元璐暗中走的时候,保护他的那个人就是锦衣卫同知吴孟明。而这些事情,马士英是知道的。
可徐弘基却是头一次听说此人,他便问道:“不知这个吴孟明是何等人也?”
“锦衣卫同知!一直在北京,刚到的应天,由此人来审理调查,我想国公爷应该挑不出什么毛病吧!”卫景瑗说道。
锦衣卫查案,别说国公爷,就是马士英此刻也不好再说什么。锦衣卫所到之处,如皇上亲临,锦衣卫审案就如同皇上亲审一样。你要是对锦衣卫不满,那就是对皇上不满。所以魏国公只能说道:“既然是皇上的人查案,老夫自然无话可说。可时方才,这段时间的朝务到底谁说了算,这还没说清!”
“这由皇后自己决定。”左懋第出班答道。
“左大人所言不错,这也是内阁的意思。”卫景瑗说。
周皇后虽平时不摄政务,但是也常留下朝中的尔虞我诈,也从今天马士英与徐弘基的话中也能略微听出来他们二人不合。于是她说:“这个主意既然要让本后自己定,那本后就说了。江山逢此大难,本后要说撒手不管,恐怕是说不过去。可要是直接摄政的话,本后一个妇人家,对朝事也懂的不多,也容易众卿家不满。所以本后临朝只听政而不摄政,朝务还是内阁说了算,本后在后面帮衬着。”
“皇后圣明。”满朝文武急忙说道。此举对于马士英与东林两派来说可谓是最好的结果,双方都可以接受。这样马士英在朝中的威望依旧可以延续,而弃手中的权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监管。
就这样,在这貌似平和的氛围中,南京的第一次早朝落下了帷幕。可徐弘基和马士英都明白,此时刻胜负并没有真正的决出。东林在朝中的主要势力虽然暂时入狱,可是东林的人数在南京还是占着多数,马士英虽然手中有兵,可是却在江北,虽然他身居内阁,但他朝中无人,两派的斗争必将还要继续下去。而对这一切,卫景瑗却知道的甚少。
早朝下了回府之后,徐弘基便立刻给淮安去信,因为当时潞王朱常淓就在淮安,也是他与东林力保的人物。他想潞王详细的说了应天现在的局势,并建议他即刻起身来应天,以防发生突发事变。
而马士英回到内阁之后,第一件事就是与其他三人,起草给湖广、山东、河南的寻人公文,同时还要起草圣旨,昭告天下,即日起南京内阁接管天下政事。从这此早朝往后,混乱了十多天的大明朝廷也好歹算是有点朝廷的模样了。
三月初二,接到魏国公信的朱常淓赶到了应天。这一消息当然瞒不住马士英等人,听闻马士英不由得心头一紧,两派的势力天平因为朱常淓的到来再次出现了反转。
马士英在确定消息之后,灵机一转立刻就找到了卫景瑗。一副极其慌张的样子说道:“首辅大人,大事不好了!”
卫景瑗见马士英的样子急忙问道:“马大人,怎么了?”
“借一步说话。”马士英拉着卫景瑗进了旁边的一个房子。
卫景瑗一脸迷茫的问道:“马大人,到底怎么了?”
“首辅大人,时方才据报潞王朱常淓进了应天城了。”马士英说道。
卫景瑗听罢大惊,如今的应天府已经成了京师,而藩王不经召见私自如都,那可是朝廷大忌,那可是有着谋反的意思。他急忙说道:“此事当真?”
“首辅大人,这事我能开玩笑吗?”马士英摆手说道。
卫景瑗继续问道:“那潞王此时人在何处?这是谋反的罪过,他怎敢大胆到如此地步啊?”
“潞王当然不糊涂了,他是暗中进的城,我只查到是魏国公徐弘基从中做的调度,至于潞王现在人在何处?意欲何如?我也不曾知道啊!”马士英说道。说不知道,其实他心里跟明镜似的,不比东林的人清楚,这样说只不过是为了搪塞卫景瑗,为自己的下一步行动做准备而已。
卫景瑗谨慎的问道:“马大人,恕我直言,你这个消息怎么来的?”
“首辅大人,时至今日我也就只说了。江南的形势,你恐怕也是略有耳闻,东林横行,下官也要想法自保啊!这应天府几乎是他们的天下,下官要是没有两个耳目,下官的凤阳巡抚怎么座的安稳啊?”马士英一脸凄凉的说道,貌似自己受了多大委屈似得。
卫景瑗听罢叹了一口气说:“那依马大人之见,现在该如何应付啊?”
马士英不愧是朝中老奸巨猾的人物,他并没有直说自己的想法,因为他知道,只要让卫景瑗等人感受到威胁,他的计划就算成功了一半了。所以他拿出一副忠臣的样子说:“此事事关重大,下官不敢自作定夺,还是交给内阁商议由皇后定夺吧!”
“那行!”这也正中卫景瑗下怀,对于马士英卫景瑗还是有着极高的警惕心,对于是非对错,他此刻更远相信左懋第的。所以他说:“今天天也不早了,左大人、蔡大人也都回府了。明日内阁晨会,咱们就议一议这个事,你也在官场沉浮多年,大江大浪也见得多了,你晚上也回去多想一想,此事非同小可。”
“下官谨记大人的话!”说着话,马士英便也退下了。而卫景瑗并没有直接回家,而是直奔左懋第的府邸。左懋第的府邸其实与卫景瑗距离不远,左懋第的应天巡抚衙门在扬州,到应天后还是另寻的住处,为了好商议政事,左懋第的住处是卫景瑗特地安排的。
到了左懋第府上,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让进了书房,左懋第是一脸的吃惊,他曾经与卫景瑗有过过节,后来虽有过书信来往,卫景瑗在信中向左懋第解释了这个误会,可真正实打实的交谈这还是第一次。
卫景瑗看着左懋第有点不知所措的样子说:“怎么,还记本阁的仇啊?”
“不敢!不敢!”左懋第急忙说道。
“其实也管我,当时是我一时糊涂,没有细查,错怪了大人,后来还是大人不计前嫌,出兵搭救,至今也未言谢。大人此次到应天后,也是我的疏忽,一直没有拜访左大人,罪过!罪过!”卫景瑗一脸虔诚的说道。
左懋第也算得上一条汉子,夹在马士英和东林之间这现年,仍旧可以洁身自好,也纯属不易,见惯了江湖风雨,也少了那些虚情假礼。听闻直接卫景瑗所言,直接抱拳说道:“首辅大人不必这样讲,想当初在扬州见到大人时,大人给予保国的一片忠心,就令足下钦佩不已。后来虽有误会,但卑职也知道那并非大人有意为之,毕竟江南的这潭水太深了。再后来,接到大人信,大人明白了卑职的苦心之后,卑职便如同久旱逢甘霖一样,甚是欣慰啊!”
“能听到左大人这一席话,本阁甚是欣慰。今日前来,有一要事相求!”卫景瑗说道。
左懋第点了点头说道:“大人请讲。”
卫景瑗便将马士英所说一事,原原本本的告诉了左懋第,左懋第听罢问道:“大人,你是怎么给马士英答复的?”
“不瞒左大人说,对于马士英本阁还是不敢完全相信的,所以当时没给他回复,说的是明日内阁再议。”卫景瑗说道。
左懋第点了点头说:“那就好,这马士英一定要提防,我猜测他多半是要接内阁之手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