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基因致胜-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一片最为纯净的佛国天堂,在雄伟的群山之间,古老的宁玛红教传承着藏传佛学的博大文化和济世情怀。随风飘扬的经幡,依山而建的红屋,慈祥温暖的僧众,匆匆一眼,那些累世光影,俗世梵音会深深烙印在脑海,由此心存眷恋、再难割舍。
中午,科考队在门措上师的陪同下用过斋饭后,同意配合门措上师,做一场神使降临的颂经法会。
或许是上苍眷顾这神奇的土地,多变的高原天气一直是阳光普照。颂经**会在数十位活佛的颂经声中拉开序幕,岳陪安排央金抱着阿甘到山顶的转经佛塔上,转动了经筒。刹时间,央金和阿甘身上都散发出淡淡的金光。
神使降临,满地匍匐着僧人和信众,口颂佛经,震撼天地。佛会进行到下午一点左右,门措上师带领众高僧,一同登上佛学院的车,引领着科考车队,向神圣的天葬台直奔而去。
今天要天葬的尸体只安排了六具,三男两女一男孩。
参与天葬是今天**会的一部分,所以央金和阿甘的身上仍然发出淡淡的金光。今天进行天葬的家属,感动得泪流满面,五体投地。能有神使和如此多的高僧活佛颂经,为亡者超度,他们一定能得到神灵的眷顾。
在祥和的佛经声中,天葬师熟练的打开装尸袋,把全祼的尸体脸朝地摆放好,然后固定尸体头部。第一刀落在背上,先竖三刀,后横三刀,接着肢解四肢,取出内脏,割成小块。开尸、扒皮、割肉、碎骨,每一个步骤都是如此的娴熟。
训练有素的几百秃鹫,在天葬师的手势指挥下,一哄而上,抢食尸体。短短五十分钟左右,地上已经尸骨无存,天葬宣告结束,平均每具尸体还不到十分钟。
天葬是神圣的,成千上万的信众和游客见证了这个时刻。科考队队员同样怀着虔诚的心,祝福所有的逝者。他们不是死去,这是另一种新生……
………………………………
第十八章 祖寺觅宝
神圣的天葬结束后,此次临时**会也宣告结束。科考队随着门措上师从天葬台返回到五明学院,央金也关闭了阿甘身上的菩萨印记。下午三点左右,科考队一行离开了壮丽雄伟的喇荣寺五明佛学院。
岳聪率领科考队与门措上师及众高僧活佛告别,没有接受门措上师赠送的礼物,而是索取了两块水盆大小黑色的玛尼石。这是科考队同意开启阿甘身上菩萨印记的根本原因,菩萨法印可以感应周围的能量物质,这两块黑色的玛尼石就是成果。虽然它们的能量已经不多,但总算是有收获。
据央金推测,这两块黑色的玛尼石,很可能是神话时代建造传送台的材料,被信徒带到了这里,石块上面的六字箴言符文,显得古朴而又充满了灵性。
神使降临的消息继续在世界各地发酵。神使显身色达喇荣寺五明佛学院,并为天葬作法的新闻更是第一时间就传遍了世界。
“中国肯定掌握了与神沟通的办法。”这几乎是世界各强国高层做出的结论。神使降临中国的消息,同样让世界各地的宗教团体坐不住了,圣城梵帝岗、耶路撒冷发表讲话,称:“上帝和真主都已经告示,中国出现的神使是代表上天诸神降临地球体察凡间疾苦的,不久将会离去。”
这样的发言,让岳聪感到有点不爽。是不是有点虚伪呀?这也能搭上便车?不过,他只是心中不爽而已,神的世界,不是凡人的他能够触摸的。
在世界的诸多宗教里,最大的是:基督教、天主教和佛教。“上天”是它们的共同点,无论是天国、天堂、天庭还是极乐世界,或许都在仙域,只是凡人不知而已。在众多承认神使的宗教里,或许真有浑水摸鱼的。
凡人的世界本来就是这样,你虞我诈,真真假假,鱼龙混杂。所有这些,不外乎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罢了。
神使降临之事,在圣城梵帝岗、耶路撒冷发表讲话后,在全球掀起了更大的波澜。世界各地的信众,竟然不分宗教,蜂拥而至,目标就是找机缘拜见神使。中国当局大为紧张,万一处理不好,很可能会酿成重大事件,危及国家安全。
这是世界性的朝圣,而且不分宗教,这是史无前例的。据保守估计,朝圣的人数可能会超过百万以上。
当岳聪收到相关部门传递过来的信息时,他也不得不动容。国家领导要科考队初拟一个应对方案,让他大为头痛。他也是第一次面对这样的情况,聪明的他顿时有一种措手无策的感觉,压力山大。
科考队离开色达喇荣寺五明佛学院后,一路回到了炉霍的军营,要在这里进行修整。回到军营时,已经是晚上六点多了。回炉霍军营是调整后的计划,目的是不想让人捕捉到他们的考察线路,减少路上不必要的麻烦。
在炉霍军营用过晚饭后,科考队开了个简短的会议,主要是商讨应对朝圣人潮的策略。因为世界各地前来朝圣的人实在太多,国家高层要科考队提交一个应对方案。对科考队来说,这根本是一个难以完成的课题。
会议最终给出了一个建议方案:一个月后,建议在拉萨举行神使见面**会。主会场放在布达拉宫,分会场有五个,分别是大昭寺、哲蚌寺、色拉寺、卡基林卡清真寺、河坝林大清真寺。由于牵涉到各宗教,具体方案科考队无法给出,由国家相关部门酌情安排,科考队尽可能配合。
说实在,这样的事情本不应该由科考队来想,岳聪判断,国家很可能是想知道科考队的真实想法。其实,这种事,科考队尽量去配合就可以了。
朝圣的人太多,可能会对这次科考产生重大影响,不可预见的危险也进一步增加。对于科考队来说,抓紧时间考察才是上策。岳聪决定,明天早上六点就出发,争取中午之前赶到德格,这是计划中的目标考察地之一。他要求科考队员们充分休息好,接下来的行程会非常艰苦。
德格是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它是藏区英雄格萨尔王的诞生地。前面有提到,著名的歌唱家降央卓玛也是德格人。
雀儿山将德格县分为东北、西南两大部份。东北部高,河谷宽扩平坦,土壤肥沃,古夷平面保存完整,属川西北丘状高原地貌;西南部低,河谷深切,地势高差悬殊较大,属于高山峡谷地貌。
在德格并存着藏传佛教的五大教派祖寺:藏区噶举派(白教)祖寺八邦寺;康区萨迦派(花教)祖寺更庆寺;康区宁玛派(红教)祖寺竹庆寺;康区格鲁派(黄教)祖寺更沙寺;康区苯波派(黑教)祖寺丁青寺。
德格有五所著名的五明佛学院。它们是:竹庆寺协日森五明佛学院、宗萨寺康协五明佛学院、八邦寺五明佛学院、协庆寺五明佛学院、丁清寺基扎五明佛学院。此外,更庆寺内的德格印经院也是科考队要考察的重点。
德格印经院以藏书丰富,门类齐全,各教派兼容并蓄而著称于世。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书”、“藏族地区璀璨的文化明珠”、“雪山下的宝库”等盛名,其全名为:“西藏文化宝藏德格印经院**库吉祥多门”,又称“德格吉祥聚慧院”,始建于1729年,总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
第二天一早,科考队准时出发。此时的天还是灰蒙蒙的,晨曦还躲藏在浓浓的晨雾后面。漫山遍野的青草和野花,叶子和花瓣上,依然挂满了露珠,晶莹欲滴,好像在等待朝阳的升起,展现七彩光华。
车队沿着鲜水河边上的g317国道逆流而上,清澈的河水,偶尔掀起几朵浪花,哗哗的演奏着特有的旋律,在欢送着科考队。早上八点过,科考车队就到达了甘孜县。咆哮的雅砻江出现在了众人的面前。
雅砻江是金沙江较大的支流,在甘孜境内,还属于上游地段,江水虽然汹涌,却依然清澈,江中不知名的鱼,偶尔腾出水面,在朝霞映照下,闪着洁白的鳞光,给这片高原增添了无限生机。
跨过雅砻江大桥后,没多久,车队就从g317国道向右拐进了一条小路。这条小路修建在雅砻江的江边,蜿蜒曲折,通向大山深处。在这条山谷中,隐藏着康区格鲁派(黄教)祖寺更沙寺和康区苯波派(黑教)祖寺丁青寺。
道路的路况不是很好,一路颠簸不已。幸好雅砻江两岸,沿途风光十分秀丽,让科考队员们沉迷于山水画卷中而忘却了旅途的艰辛。
上午九点半,车队就到达了扎科乡丁青寺。丁青寺坐落在一个三山合围的开阔地上。背部是一座石山,山上建着风格各异的建筑,有巧夺天工之妙,也是丁青寺的一部分。而开阔地上,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屹立着,红白墙体,在五颜六色的装饰花纹点缀下,显得格外瑰丽。
主持热色活佛已经带领众活佛和高僧在寺院门前迎接科考队的到来。作为康区苯波派(黑教)的祖寺,丁青寺承载了悠久的历史传承。苯波教是藏区最原始的宗教,经历长期的教派斗争能够传承下来,实属不易。
到接待室落座后,岳聪对主持热色活佛说明了来意,然后就听取了寺院**六位转世活佛的转世情况说明,前后也就一个小时左右。随后,央金开启了阿甘身上的菩萨印记,寺院笼照在一片金光之中。
这次在丁青寺开启阿甘身上的菩萨印记,只感应到一个法玲具有共鸣特性。这个法玲似铜似铁,肉眼很难判断出它的制造材料。对于丁青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法玲,主持热色活佛很爽快的把它赠给了科考队。
科考队没有继续逗留,于十一点左右离开了丁青寺,沿着这条小路继续向雅砻江上游奔驰而去,下一站是中扎科乡的康区格鲁派(黄教)祖寺更沙寺。
或许是由于比较偏僻的缘故,在科考队到访时,丁青寺的信众和游客并不多,因而此处的神迹显现并没有造成太大的轰动。据央金初步鉴定,在丁青寺获得的法玲有可能是启动传送台的祭祀法器,价值难以估量。
路况越来越差,车子颠簸得让人有点难受。雅砻江河谷,星星点点的散布着藏式房屋,在青山绿水间,成群的牛羊,正悠然的吃着草,一股田园诗意跃然纸上。一个小时左右,终于到达了中扎科乡的更沙寺。
寺院坐落在一座满眼青翠的山脚下。典型的藏式风格建筑漫延到了半山坡上,整体却显得稍为破旧。更沙寺整体规模不算宏大,由于地处偏僻,这里的喇嘛数量也不算太多,平时保持在300左右。曲吉活佛是现任的寺院主持。
………………………………
第十九章 古经出世
更沙寺只有曲吉一位活佛。科考队到达时,曲吉活佛已经率领高僧在门口迎接。这些俗套的东西,岳聪已经感到有点无奈。
更沙寺的环境是极好的,随山而建的寺院建筑错落有致,四周是一望无际的雪山,雪山巍峨险峻、林木五彩斑斓,其景致美丽若幻,门前有一条雅砻江的小支流流淌而过,河水清澈,水草肥美。
科考队在更沙寺用过斋饭后,按例进行了简短的访谈,随后,央金就开启了阿甘身上的菩萨法印。神迹何不例外的降临更沙寺。让岳聪感到意外的是,在这不起眼的寺院里,竟然藏着三页玉经,而且和阿甘身上的印记产生了激烈的共鸣。
据曲吉活佛介绍,这三页玉经在很久以前就存在了,具体是怎么来的,没有任何记录。玉经字符根本就不知道是哪里的文字,没人能看懂,因而在更沙寺,多少年来都没有人重视过它。
曲吉活佛大方的把它送给了科考队,岳聪内心有说不出的激动。虽然没人能看懂玉经,但它能与阿甘身上的印记产生这么大的共鸣,说不准对找寻和开启传送台有很大的帮助。这是一个巨大的收获。
科考队在更沙寺一共停留了两个小时左右,下午两点,科考队离开了更沙寺,前往下一个目的地,竹庆乡更达村。这里是康区宁玛派(红教)祖寺竹庆寺的所在地。
科考队没有按原路折返,而是沿着更沙寺门前的这条雅砻江的小支流,一路向上游挺进,准备横跨延绵不绝的雪山。这是一条简道,准确的讲,这是004乡道,路况和之前的相差不大,车辆依旧颠簸。
一路前行,河谷沙洲密布,沿途森林茂盛,鲜花灿烂,还有颜色鲜艳的藏式民居等,人文景观厚重精彩,自然风光秀丽怡人,让科考队暂时忘却了疲惫。跨越一座又一座雪册后,下午五点半左右,科考队到达了更达村竹庆寺。
竹庆寺位于德格县竹庆乡更达村一公里远的群山中,为康区宁玛派(红教)祖寺,其坐落在群山脚下,三面环山,森林茂密。寺院后面的矮山顶上,满眼的经幡在风中吹得猎猎作响。而远处是雄伟险峻、高低起伏的雪山。
竹庆寺被山峦包围,中间是平坦的草坝,地形非常好,据说这里极具加持力。宽阔无比的草坝上正盛开着五颜六色的格桑花,瑰丽无比。草坝的中心位置,矗立着一座高大雄伟的莲花生大师的金色塑像,在夕阳映照下,金光闪闪,散发出万丈光芒。
竹庆寺不仅是康区宁玛派祖寺,更是宁玛派六大传承寺院之首。寺院规模宏大,建筑精美。这些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共分为三部分,中间建筑群是宁玛派最高佛学院,左边是闭关中心,而右边则是竹庆寺主体,包括大殿、经堂、大圆满中心等。在寺院后面,还建有法王的行宫,常年有法王坐镇在这里,颂扬佛法。
科考队的到来,竹庆寺相当重视。法王、政王、丐王及众多活佛都出来相迎,或许这都是因为神使的缘故吧。看到如此隆重的迎接仪式,岳聪也只能苦笑。
现在正直竹庆寺“央勒”会期间,宁玛派的主要活佛高僧基本都集中在这里颂经,因而才会有如此众多的活佛高僧迎接科考队一行。除此之外,来这里的信众和游客也是数量众多,道路两旁及寺院前的草坝上,已经是人山人海。岳聪觉得,这里的信众和游客比贡嘎寺还要多得多,应该超过三万人。
竹庆寺的会客室装饰古色古香,有一种说不出的肃穆意境。竹庆寺“三王”和众高僧活佛,一同会见科考队一行。
竹庆寺转世活佛众多,让科考队一行都暗吃一惊。分别对这些活佛采访后,得到关于灵魂转世的资料相对多了些,却并没有科考队最想要的答案。岳聪更加的肯定,尽管是活佛转世,但他们在这末法时代仍然是凡人,或许灵魂转世唯有神才可控。
竹庆寺对科考队的招待晚宴,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晚宴上,竟然出现了大量的荤肉。经了解,原来这是三净肉,藏传佛教并不禁吃。
晚宴后已经是晚上快八点了,竹庆寺门前草坝上的藏戏已经开演。竹庆寺的藏戏是闻名天下的,是藏戏的典型代表,其中,以格萨尔王为题材的戏本众多。
竹庆寺的藏戏把跳神等宗教舞蹈融入进来,创造了特殊的说唱形式,给人很高的艺术感受。科考队一行被邀请观看。岳聪对这一藏族文化瑰宝并不排斥,他也希望对这一传承有更深入的了解。
舞台上演员们的表演,带给了岳聪很大的视觉冲击的同时,更多的却是思考。按理说,松赞干布对藏区的影响要比格萨尔王大很多,而且早几百年,为什么藏区歌颂更多的却是格萨尔王呢?
或许,格萨尔王这个从德格阿须草原走出的牧童,其成长的历程更令人向往吧!向往成功是每一个人的梦想,藏区同胞歌颂格萨尔王,寄托着自己的希望。
晚上九点半左右,藏戏表演结束,竹庆寺在法王的主持下,举行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法会。在岳聪的授意下,央金开启了阿甘身上的菩萨法印。
刹时间,整个竹庆寺金光闪耀,璀璨无比。耀眼的金光把黝黑的夜空照得通亮,在转经筒的佛音及众高僧的颂经声中,远方的雪山好像也有了感应,发出低吟的神音,回响整个山谷。
竹庆寺的草坝上,密密麻麻的游客和信众,齐齐跪拜,虔诚无比。雄伟的莲花生塑像,更是金光闪闪,如太阳一样绽放光芒,沐浴着地上所有的人。
在竹庆寺的前方不远,一条汹涌的小河从雪山上奔腾而下,河滩上无数的石头上,都镌刻着六字箴言,此时,在佛音的洗礼下,也在共鸣,并发出弱弱的金光。经神山雪水的长期沐浴,这些石头竟然吸收了少量能量,让人吃惊。
都说竹庆寺的加持力特别强,看来是真的。在它的周围,散发着微弱金光的石头还有很多很多。这一现象,让科考队大为高兴,按央金的说法,这里应该隐藏着纯度极高的能量石,甚至超过更沙寺的三页玉经。
果然,在经堂中,科考队发现了一个紫色香炉,在佛音中散发出柔柔的紫光,十分神圣。这个香炉上,镌刻着几百个无人认识的字符,这些字符和玉经上的又不一样,此时,字符金光流动,景象非凡。
所央金推测,这应该是祭祀传送台时使用过的香炉,对寻找传送台作用巨大。法会进行了一个小时,在晚上十点半左右结束,科考队除了找到这个紫色香炉外,并没有其它更好的发现。
竹庆寺法王同样慷慨的把紫色香炉赠送给了科考队,能为国家做贡献,也是他们应尽的义务。况且这是神使找寻的东西,他也不能不送。
据法王介绍,此香炉为一印度高僧送来,说其上所镌刻是菩萨的《涅槃经》,只是符文陌生,不象出自地球。
竹庆寺有很多招待之所,但科考队没有留宿。神迹出现后,任何一个地方,他们都不会久留。这既是为了自身的安全,也是为了寺院的安全。
竹庆寺众高僧依依不舍的送别科考队。科考队的到来,给竹庆寺带来了莫大的造化。神迹之象,在竹庆寺显现得超越了之前的任何地方。
天空上,星星显得特别明亮,一闪一闪的。那月儿却似害羞一样,遮了大半张脸,偷偷的在天空中,静静的看着大地,关注着竹庆寺的一切神迹。
科考队披着夜色,在众人的目光下,消失在黑暗中。车队沿着s456省道向马尼干戈方向进发。
如果按原来计划,科考队应该要沿着s456省道向石渠方向去的,计划调整后,岳聪取消了到石渠的行程。因此,此次科考,只能错过石渠世界最长的玛尼墙了。不但是石渠,就连青海玉树一带的科考计划也一并取消,不得不说,这是一种遗憾。
晚上十二点左右,科考车队来到了雀儿山脚下的新路海军营。科考队今晚会在这里留宿。
夜很深了,军营已经提前做好了科考队的接待准备,到达新路海军营后,科考队员们顿时感觉得特别累。科考开始后,今天应该是最累的了,一共走了三个地方,收获还是令人满意的。今夜,或许有个好梦!
………………………………
第二十章 古鼎仙音
新路海位于德格县境内的雀儿山脚下,它是甘孜州著名的冰蚀湖。湖周边生态依旧原始而完整。巨大的冰川从海拔5000多米高的粒雪盆直泻入湖滨的草原上,蔚为壮观。新路海的水源来自雀儿山冰川上消融的积雪,最后汇入措曲河。
第二天一早,科考队的队员们就起来了,在军营用过早餐后,大家都不约而同的走出军营,来到了这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
清晨的薄薄雾气弥漫于湖水之上,有种朦胧的仙境意味,宁静而吉祥。或许只有那一只只不知名的鸟儿掠过湖边,才能打破这一片仿佛凝固的宁静。
在藏族著名史诗《格萨尔王传》中有一段故事:格萨尔王的爱妃珠牡徘徊于一个海子边,被海子的静谧深深吸引,迟迟不肯离去。后来人们称这个海子为玉龙拉错,意思是倾心神湖,它就是今天的新路海。
岳聪觉得连日奔波太辛苦,所以决定让大家在新路海休息半天。面对如此的人间仙境,科考队员自然不愿放过。盛夏晨曦中的新路海是最美的。
朝霞中,雀儿山上的雪峰,显得更加的雄伟险峻,绚丽多姿。它高大威武的样子犹如藏区的康巴汉子,守护着这碧玉般的新路海。
雪山脚下的新路海,周围由高原云杉、冷杉、柏树、杜鹃树和草甸环绕。蓝天白云、雪峰皑皑,冰川闪烁,青山融融,绿草茵茵,波光粼粼。湖岸珍禽异兽时而出没,湖中野鸭成群,游弋嬉戏,欢乐无比。盛夏时节,山花烂漫,争芳斗艳,宛若仙境。
参观完新路海,科考队一行就漫步到离此不远的一个著名小镇――马尼干戈。马尼干戈是位于去德格、石渠及阿须草原的分道点上。早在远古时代,这里就是云南、青海、四川三省的藏族商贸聚集地,也是茶马古道上的重镇。
这里自古都是驿站,一条街道和几排藏式平房显得干净利落。质朴的康巴藏人生活其中,各地骑马而来的牧民络绎不绝,他们是到小镇来购买商品的,为小镇增添了些许人文景观,使得整个小镇看上去有些神秘独特。
时值盛夏,马尼干戈的美让每一个科考队员都无比震撼!这里风光旖旎,蓝天白云、绿草如茵,各色野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