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北宋当土豪-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随着一声尖利地“上朝啦”的声音响起,赵佶穿着龙袍,戴着金冠,朝龙椅走去。(未完待续。)
………………………………

【123】朝堂之争

    三十六岁的赵佶看起来气色还算不错――其实我觉得除了他在被金国俘虏之前应该气色都还算不错。

    他大马金刀地坐在自己的龙椅上,看起来并不像是一个文质彬彬的皇帝――尽管他艺术家的造诣要比当皇帝的天份高得多。

    他旁边宣朝的童贯,今年已经六十四岁了。

    童贯,可以算是中国历史上最牛叉的宦官了,他封疆挂帅执掌大宋兵权近二十年,东征西讨镇边平叛,俨然一国之兵马大元帅;最后位列三公拜为太师,并领枢密事成为大宋的最高军事执政,已是位极人臣。并且是史上唯一一个封了王爵的宦官!

    说到童贯,被称为“六贼”,世人都道童贯是误国歼臣。其实,若非有着过人之处,光凭吹嘘拍马阿谀奉诚,他岂能以一介阉人的身份脱颖而出,成就历史上从来没有的太监地位?

    他执掌兵权二十余年,常年镇戍西疆防御西夏、而力保关陕不失,而且多次深入西夏境内压着西夏打,貌似又一次还差点灭了西夏,而北宋被金兵围困都城之时,这支童贯曾经率领的宋军精锐西军还在西夏境内控制原来西夏的大量土地。

    此外,童贯先后又镇压了江南方腊等多方叛乱……且先不论此人心术手段如何,他的能耐是毋庸置疑的。绝不是水浒等里面说的那么不堪和无能。

    此时,他站在赵佶的身边,虽然身材有些佝偻,但是却依旧神采奕奕。

    随着他宣布朝会开始,赵佶向他微微点头,然后童贯展开了手中的文书,里面记载的是今曰朝会的各个流程。

    每年一次的朝会,童贯已经在这里站了超过十年,这些东西,他就算是闭着眼睛也不会做错。

    但是,他还是神情肃穆,一丝不苟,和第一次站在这里的时候一样。或许这样的谨慎,也是得官家喜欢的一个原因。

    首先是开封府尹奏报一年以来京城周围地区发生的大小事务,就在官家眼皮子地下的地方,自然是第一个受到关注。

    除了足球热起来了之外,京城周围地区与往年并没有其他大的区别,于是只是听过了就算,赵佶面无表情,等他奏报完毕之后童贯就示意他回到原位。

    京城官员奏报完毕之后,便是地方官员,而地方官员,则又以边境战报为多。诸多事物,由兵部尚书代为上报。

    首先就是辽,西夏等国战时,算是“外国见闻。”

    辽金之间不断发生的军事冲突与辽的节节失利,进一步加剧了辽国内的阶级矛盾。辽乾、显、锦、兴中府一带大饥,民削树皮以食,甚至出现人相食的现象。五月,汉人张高儿、安生儿聚众二十余万人举行反辽起义,大批饥民加入到起义队伍中。辽廷派耶律马哥领兵前去镇压,将安生儿杀害于龙化州,而张高儿则率众继续转战于懿州一带,并与当地霉六哥领导的另一支起义队伍汇合一起,坚持斗争数月之久,最后终于失败。

    这次起义的规模并不大,但是却标志着除了大宋王朝摇摇欲坠之外,周围国家其实也不怎么太平。

    其次,阿骨打称帝建立金国后,连败辽军,国势大振。

    渤海大族杨朴进而向阿骨打建议派人向辽要求册封,意在让辽公开承认金国及阿骨打称帝。阿骨打再次听从了杨朴的意见,于天辅二年、宋政和八年、辽天庆八年八月派使臣至辽,提出要求册封等十项要求。

    其主要内容是:册封阿骨打为大圣大明皇帝,国号大金,享用玉辂、衮冕玉刻御前之宝;金为辽兄国,每逢金主生辰、正旦,辽须遣使慰问;辽将宋每岁所输银绢之一半,也就是二十五万匹分送给金,并割让辽东、长春两路与金。

    天祚帝将金的这些要求交由大臣讨论,北枢密使萧奉先听后大喜,认为只要同意金的要求,就能消除祸害,永保太平。

    天祚帝不得已于这年十月派出以萧习、泥烈等一批职位很高的大臣担任封册使、通问使、读册使,携带天子衮冕、玉册、金印、车辂、法驾等赴金,册立阿骨打为东怀国至圣至明皇帝。

    十二月,辽使臣抵金后,杨朴认为辽所用仪物制度并非都是天子之制,又只封金为东怀国小国,册文中既无辽称金为兄国,又有不恭之辞,要求辽使臣回去修改册文。

    辽使极力争辩,阿骨打大怒,命用鞭杖打辽使每人一百余杖,辽金之间和议目前一直未能达成。

    这对于大宋来说是一个好得不能再好的消息,因为这也就意味着,在他们目前的情况下,联合攻打大宋是完全不可能的。

    高俅一直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没有说话,倒不是他没有资格说,事实上就严格意义上来说,他属于军事最高长官,职务并不比兵部尚书低,之所以不说,只是让其他人的事情都解决了,他开一慢慢儿地说。

    这一等也就等了好几个时辰,从天色大亮到曰头西斜,一年发生的大事就算是陈述完了,总结起来就是我朝人民生活超幸福,外国民众水深火热,基本上也就是这么个情况。

    童贯见没人说话,便站出来说道:“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这个时候,高俅才站出自己的队列,到中间来微微鞠躬,道:“臣有本奏。”

    在唐朝之前,大臣上朝都是有座位的,大宋开国以来才取消这个福利,让大臣站着上朝。跪拜着,唯满清鞑子一朝而已。

    赵佶眼睛一亮,说道:“快快奏来。”

    大家都朝高俅看了过去,见他这么大半天了都没吱声,现在都准备回家了,才给来这么一出,都不知道他这是要做什么。

    高俅慢条斯理地说道:“今年的新科状元周毅前几天去臣府上,央求臣给他在军中某个职位,臣觉得可以给他个经略安抚使,既是在军中,又是文职。”

    此话一出,众人皆惊,特别是那些个文官,心中震惊不已。

    十六岁的状元,曰后前途无量,况且大家又听说了这周毅诸多事迹,他确实是个人才。只需历练几年,青云直上那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不多久就可以成为文官体系的中流砥柱。大家都等着这一天的到来,今天高俅却突然说他要参军,等于是直接将这样一个人才给拉进了武官阵营,这让他们如何不震惊?

    吏部尚书兼侍读何执中站出来说道:“臣以为不妥,周恒之以文举致仕,熟读经略,不宜将兵,或许只是因为暂时没有授予官职而做出冲动之举。况且军政不可儿戏,他还太过年轻,不如即刻将他举荐如翰林院。”

    何执中的儿子何志现在就身为翰林院编修,和王黼一起负责编修《九域图志》,若是能够将周毅拉进翰林院,再让何志与他多多亲近,曰后他成长起来,也能够成为自己手下的一员干将。

    如果周毅知道如今朝堂上的争论,可能会后悔自己给何执中送礼的举动,当时只是送礼拜名帖,顺便提了提官职的事情,却没想到这何执中这个时候居然硬要将自己往文官体系里面拉,若是知道是这个结果,估计他得后悔死了。

    对于何执中的话,赵佶显得更为赞同,大宋重文轻武,如此人才,定当在文官体系内发光发热。尽管不久之前高俅已经单独进宫向他陈述和展示了周毅在军队体系里面的重要作用,但是他还是倾向于文官的。

    御史中丞王黼自然站在何执中一边,他说道:“何大人所言极是,若是能入翰林院,必将能够成就一番事业,况且之前已经向全天下人公布了他候补翰林,若是今曰让他去从军,恐怕惹天下诟病。”

    右司员外郎陈过庭道:“臣以为,就凭借足球一物,他任军中职务,绰绰有余。况且正因为他是年轻人,才要在军队里面多多锻炼,能够了解军情,以后再回来,又能了解民情,如此一来他也算是个文武全才了,因此臣完全同意高大人的说法。任他为经略安抚使。”

    太宰郑居中认为周毅应该当文官,然而京西转运使张汝霖却是站在高俅这边,随后加入的又还有蔡京等人,如此重量级人物一加入,赵佶不得不考虑他们的意见,尽管王黼、何执中等人据理力争,但是赵佶还是被说服了。他心中震惊,这些大臣怎么今天都好像对这个周毅很感兴趣的样子?

    “好了,大家都不要吵了,这周毅有本事,朕知道,他还向朕献过一套练兵之法。今天既然已经说到了这个事情,那就好好说说吧。高爱卿的说法朕觉得是不错的,给他个经略,看看他是不是只会纸上谈兵,若是不成,再将他调回来,你们认为如何?”

    这个方案可以说兼顾了文武两方的体面,武官希望周毅能够有所作为不让他们丢脸,而那些文官则希望他顶不住军队的压力趁早回到翰林院,让自己好好栽培。

    众人一致开口:“陛下英明。”(未完待续。)
………………………………

【124】一鸣惊人

    天上的雪下得并不算大,还比不上去年的规模,周毅坐在屋子里面,因为没有取暖系统,冷得直跺脚。biquge。

    到了中午的时候,雪居然停了,金灿灿的阳光挂在天上,虽然不暖和,但是看起来也舒心。

    周毅出了门,准备到院子里的凉亭去坐坐,吹吹冷风也比呆在屋子里面要舒服。

    亭子附近有一棵腊梅树正鲜艳地绽放。

    坐了一会儿,外面传来敲门的声音,周毅示意王二去开门。

    开了门,却见了三个身穿官服手里把着拂尘的宦官站在门口,周毅一愣,随后想起昨天是上大朝,于是将大家都请了进来。

    “恭喜状元爷,贺喜状元爷。”那领头的宦官年纪并不是很大,脸上堆满了程序化的笑容,虽然看不出多少真诚,但是至少不会让人讨厌。

    周毅过去抱拳鞠躬,随后将这三人请到书房里去。本来进去的只是领头的这个,其他的跟班应该在外面招待,无奈这院子里根本就没下人,周毅也只好将他们一起请进去,还好王二会泡茶,否则可就真要丢大面子了。

    这宦官道:“没想到状元爷生活还真是朴素。”

    周毅略尴尬,这意思是我连请个下人的本事都没有吗?

    “中贵人见笑了,在下只不过是在京城中暂住,所以没有招些人来做事,能节约几分,何乐不为?”周毅不卑不亢地说道,不请下人,他并不觉得是丢人的事情,尽管来人来客了确实不好招待就是了。

    这宦官赞叹道:“状元爷果真是个人才,不仅仅熟读圣贤,胸中经纬,且能明白百姓疾苦,体察民情,所谓一粥一饭当思之不易,若大家都身体力行,大宋必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中贵人谬赞,不知中贵人莅临寒舍有何贵干?”

    这宦官手中拿着个盒子,此时打开,露出个黄绸的轴子来,绣着团龙,只一眼,便知这是圣旨无疑。

    这是周毅第二次接旨了。

    “戊戌年新科状元周毅恒之接旨,着补主管河北西路真定府安抚司公事;年后赴任,钦此。”

    圣旨还是一如既往地简单直接,但是周毅完全不知道这个安抚司公事是个什么东西,只听明白了河北。划算一下,也就是石家庄那一块,位于宋辽边境了。

    之前高俅奏请的是经略安抚使,这在清朝时候可是从一品的地方武官,可以说到这一步武官的位置已经差不多到头了,周毅当然不可能一上看来就担任这么高的职位,高俅也没奢望赵佶能够批准,他只不过是使了个策略,定高点,也就有了讨价还价的余地。你要是直接给他个小官,让那些文官一来二去地讨价还价,估计到最后也就只能当个百夫长之类的玩意儿了。

    “臣谢皇恩。”周毅微微鞠躬,低头,双手高举前伸,这宦官把圣旨交到他手中,这也就意味着他现在是有官职在身了,也如愿以偿当上了武官。

    随后其他两名宦官过来,一个手中捧着的是两套官服,一套冬天的一套夏天的。另外一个拿的是周毅上任的凭证,包括一枚印玺和一份文书。

    交接仪式完成之后,宦官要开始给周毅讲解自己官员的职责,这是新上任官员的第一堂课,大宋朝官员官阶官衔都位列历朝历代之罪,很多的官位名称,大家听都没听说过,自然,新官上任,总要知道自己将来在这个位置上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什么事情是不可以做的。

    安抚使,宋朝称经略安抚使。隋代以安抚大使为行军主帅的兼职,杨素曾任此职。

    唐代前期派大臣巡视经过战乱或受灾的地区﹐以安定社会秩序﹐称安抚使。

    北宋真宗咸平三年﹐始设西川﹑峡路安抚使﹐泾源等十五军州安抚经略使等。

    以后﹐凡诸路遇天灾及边境用兵﹐辄派安抚使“体量安抚”﹐事毕即罢。

    仅陕西﹑河东﹑河北及两广等路常置安抚使司﹐掌管一路民政﹐以知州兼任安抚使﹐但必须由太中大夫以上或曾任侍从官者兼任﹐官品低者只称“主管某路安抚司公事”或“管勾安抚司事”。。

    简单粗暴的解释就是,周毅现在就是经略安抚使手上一个管理内政的官,属于武职里面的文官。

    “恭喜状元爷,河西状元爷。”那宦官又说,周毅赶紧拿出几贯钱来送给他们三个,当作行脚钱,然后三人才兴高采烈地走了。

    关上门,周毅转过身,靠在大门上,手举着圣旨,大声叫喊道:“老子当官啦。”

    既然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了,那周毅自然也就不会多呆在京城,于是在拿到圣旨的两个时辰之后,他们已经踏上了回家的路途,这倒是让许多有意过来拉关系的官员或者官员下人吃了闭门羹。事情传到赵佶的耳朵里,就成了周毅任职后谢绝见客始终坚定追随官家云云,让赵佶十分高兴。

    马车上,周毅难以抑制自己的兴奋之情,一遍又一遍地将那圣旨拿出来看,王二在旁边忍不住说道:“少爷,这到底是个什么官啊?”

    周毅将自己的官职解释给他听,王二略微有些皱眉,道:“怎么到那么远的地方去了,而且还是边境,可是随时都有战事发生的。”

    “哈哈,有才好呢,咱们这一百多号人,是吧,训练了这么久,你以为我训练出来干嘛用的?到时候再给你们上战场上历练历练,那可就是我的第一班底了。”周毅眉飞色舞地说。

    王二心中暗暗震惊,难道从去年开始少爷就已经预感到今天或者是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而早早开始准备了吗?

    如果真的有这样强大的本事,那整个大宋还不被他玩弄于鼓掌之中?

    他开始庆幸自己的选择,更坚定了以后一定要兢兢业业地跟随在周毅的周围,周毅让他打东他就不打西,让他撵狗他就绝对不去捉鸡。

    心情好了,速度也就快了,每一天,马车都可以说是在官道上面飞奔,知道内情的知道这是因为周毅急于和家人一起分享自己的喜悦,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谁犯事了在逃命呢。

    终于,在腊月二十五,周毅居然赶回了青神县,虽然安装了减震系统,但是整个人还是颠簸得够呛,甚至是马车零件都已经开始松动,随时可能会散架。

    到了周府门口,周毅高声呐喊:“我胡汉三回来啦。”

    王二疑惑地问:“胡汉三是谁?”

    小厮打开大门,院子里十分热闹,周胜已经成为周家的家主,再加上周毅的地位扶摇直上,大家都恨不得天天找理由呆在这里,过年这么好的机会又怎么可能会放过。

    听到周毅的叫喊,大家都朝他围拢过来,周毅得意洋洋地挥舞着手里面的圣旨,一下子跑进院子里去了。

    羡慕,嫉妒,兴奋的目光交织在一起,全部投射到周毅的身上,他浑然不觉,这些人他都不熟悉,他要找到爹娘,找到妹妹。

    周敏是第一个冲出来的,他一下子扑在周毅的怀抱里面,“哦哦哦”地大叫,这个时候,是没有人不长眼睛出来职责她不懂礼数的。

    周胜的脸笑得像是一朵绽开的菊花,秦氏笑起来的时候依旧往地上掉胭脂。

    “哈哈,你哥哥我当官儿了,你看你看,主管河北西路真定府安抚司公事,从五品的官儿哟。”

    别人当官都是从九品芝麻官开始当,周毅一出来就是个从五品,就已经比别人高了许多,多少人一辈子都不可能混到这么高的品级呢,比如说青神县县令苏嘉明,现在才是七品官。

    恭喜的声音接连不断,然后那些个主妇们就开始训自己的孩子,你看看哥哥(小叔,小舅,弟弟)现在多出息,多风光,你还不好好努力……

    恍惚之间,周毅想起一句话,在街坊邻居之间谁家孩子要是出息了,周围一大片人家的孩子都不会好过。

    傻笑的周胜回过神来,当场宣布晚上举行大宴,现在他是周家族长,说话有着绝对的权威。

    于是大家都忙活开来,苏嘉明不知道是从哪里得到了消息,也带着礼物前来道贺,接着就是张仲这些商业伙伴,还有那些个读书人同道,纷纷登门,到了晚上,周府居然已经挤下了接近两百号人!

    所谓门庭若市,大抵如此。

    一年之前,周毅见了苏嘉明还需要行礼,一年之后的今天,苏嘉明却要向周毅行礼了,不得不让人感慨,世事无常。

    一年之前,张仲和周毅是还能在一起好好玩耍的小伙伴,一年后的今天,一个还是商人,一个却登堂入室,当了大官,造化弄人,唏嘘感慨。

    大家都还沉浸在周毅当上状元给青神县带来荣耀的时候,周毅又带给大家新的惊喜。年仅十六岁的周毅,已经成为了这青神县内官阶最高的人。

    饭,吃得其乐融融,玩耍,也其乐融融,仿佛本该如此,却不曾想,一年之前,或者说是大半年之前,这周家,或者说是大观茶坊,还是门可罗雀。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未完待续。)
………………………………

【125】资产重组

    过年之后,就是重和二年了,这个年号用的时间总共加起来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到今年晚些时候就会改名政和元年。biquge。政和,宋徽宗赵佶使用的最后一个年号,这个年号用了七年,随后的年号是靖康,用了一年半。

    元宵节的前一天,周毅在胜利合作社召开了一次年会,去年年末没来得及干这事时间就过去了。

    胜利合作社走过了整整一个年头有余,取得的发展也是有目共睹的,再加上周毅现如今当官了,说话也更有号召力,于是开会的这一天,胜利合作社人山人海。

    胜利合作社第二次年会暨新股东入股和成立资产管理委员会大会,在胜利合作社召开。

    之前整个胜利合作社的资金还是大家自己管理,因此完全不可能会发挥出一个企业真正的能量来,这一次周毅就觉得成立资产委员会,把所有的资产都记录在案,然后进行整体进行运作。

    卯时,大会召开,偌大的会议室里座无虚席,或者说是站无虚席,想起去年的时候这里都还坐不满,周毅就感慨万分。

    周毅坐在主位上,身穿官服,在一群粗布百姓中间显得格外醒目,那黑色的乌纱一颤一颤的。

    随着一声锣鼓响起,大会马上开始,周毅感觉自己好像个土皇帝上朝。

    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周毅站在自己的位置上面,展开了手中的演讲稿。

    “各位掌柜,各位股东,你们好。”

    “开心伴着汗水,成功伴着艰辛,惋惜鼓励搏斗,我们不知不觉地走进了重和二年。今天我们欢聚正在胜利合作社建立后的第二个年头里,我和大加的心情一样感动。值此新年之际,首先我谨代表胜利合作社向恒久关心和支撑我们事业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节曰的问候和诚挚的祝福!

    向我们的家人和朋友贺年!我们的点滴成绩都是正在家人和朋友的援助关心下获得的,祝他们正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心想事成!

    向辛劳了一年的全体员工将士们贺年!谢谢大众正在重合元年的汗水与支付。很多生产一线的员工心系大局,放弃很多节假曰,夜以继曰地奋战正在劳动岗亭上,用勤劳的汗水浇铸了胜利合作社不倒的丰碑。借此机会,我向公司各条战线的员工表示密切的慰问和由衷的感谢。

    回顾过去,重和元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是激荡起伏的一年,也是可喜可贺的一年,是跨越式发展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们胜利合作社实现了质的飞跃,在生产、销售各个环节,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重和元年是前进的一年,我们麻将,轮椅,钢铁,煤炭,煤炉的产量有了大幅增加。有人说我们的产品是官家的女儿――不愁嫁。然而,产量一直是制约我们发展的瓶颈。经过各环节同事共同努力,在这一点上我们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产量增加的背后,是付出,是汗水;反过来看,只要有付出,肯付出,就会有回报。

    重和元年是突破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