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北宋当土豪-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练兵和带兵完全是两码事。练兵林冲是好手,但是带兵打仗就不见得了,至少水浒传里面就没写过林冲带兵打仗的。所以这个重任还是留在了岳飞的身上。在周毅看来,岳飞绝对是军神级别的人物。
然后就是作战指挥方面,周毅那样纯属小打小闹,靠着不按照常理出牌一路走到了现在,要真真正正是两军对垒的时候,周毅那点小聪明就完全不够看了,所以这个时候还是需要吴用他们来定制策略。
可以说,周毅现在要文臣有文臣,要武将就有武将,已经完全具备了自己的一套体系,一支完全从自己手中诞生的队伍,如果再给几年来发展的话……那结局太美好周毅都不敢想。
对于这一点,不知道为什么童贯也没有来干涉他,这让周毅很是奇怪,好歹是北宋六贼好不好,稍微做点坏事符合你自己的身份好吗?别一开始到现在就看到你正义的那一面,这不符合历史了啊喂。
且说周毅将吴为祝几个人都迎接进了自己的帐篷,他们既然是来投靠的,要是不那点干货当做投名状,那周毅可就不乐意了。
“首先感谢几位对我的信任和支持,如今大宋虽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这都是正常的,一台机器运作的时间长了,总会出点毛病,我们要做的不是落井下石让这些毛病扩大和暴露出来,而是要将这些漏洞全部修补好,让机器尽量运行下去。这一台机器太大了,如果出了毛病就舍弃的话,代价就太大了。你们明白我的意思吗?”几个人按照身份坐了,周毅首先发话道。
吴为祝说:“我很能够理解周大人的意思,如此深入浅出的对一个国家进行解释真是让人耳目一新,从您的这番话里面我深深地感觉到了自己之前做的那些事情是多么的错误和荒唐,所以我真心悔过,我的这些兄弟们也一定会尽心尽力地辅佐大人,为修补大宋这台机器贡献自己应有的一部分力量。”
对于吴为祝的表态周毅十分满意,他说:“这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全民族的事业,而且我要纠正一点,我修补的是这个国家,我不希望它因为战争而满目疮痍。而不是修补这个政权,在我看来这个政权不需要修补,而是需要调整,它已经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撒丫子狂奔了。啊对了,我和你们说这些干什么,这种大逆不道的话还是少说,总而言之,我所谓的国家,是指的这一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面的人们,以及这些人们所创造出来的灿烂的文化。纵观历史,任何一次战争都是对文化的一次摧残,我是个读书人,我不希望见到这样的事情发生。”
“当然,看来我们心中的想法是一样的,能够和知府大人在思想上达成高度统一实在是我的荣幸,那么我现在就我了解的情况向您做一个汇报,希望早日平定战乱,还世界一个和平。”吴为祝说。
随后,他将自己所了解到的情报一一向周毅做了详细的汇报。作为军师级别的人物,他掌握的情报那自然毋庸置疑,甚至许多计划他都参与其中,这也难怪对于他的离去方腊会那么紧张了。
周毅听得眉开眼笑,吴为祝将方腊接下来的行动和兵力情况都做了详细的说明,这对于周毅来说当然是一份极其重要的情报,只要做一个计划让方腊做出错误的决定,那所谓的方腊起义,恐怕也就到此结束了。如今的方腊,能够控制的兵力在三十万人左右,远远超过了周毅和童贯指挥的十七万人,但是人数上的差距并不能让周毅感觉到恐惧,百战百胜的辉煌战绩给了他无比的信心。
在得到吴为祝的第一手资料之后,周毅马上将这些情报汇报给了童贯,随后请童贯进行决策,在这里,他能够分清楚谁是老大谁是老二,如果自己擅自行动的话,很有可能这还没回家杀头的圣旨就会已经摆上了他的案头。周毅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只有对这几位大佬无条件的臣服和崇拜,才能够在这个险恶的政治环境里面生存下去,同时也才有时间培养自己的势力。
得到周毅的汇报,童贯果然十分高兴,在口头上对周毅进行了嘉奖,周毅表示欣喜,更表示会好好写奏章上去夸耀国公的功绩,是在国公的带领之下自己才有这样的机会为国家效力。
现在情报已经拿到了,当然是事不宜迟,如今睦州已经拿下,周围的几个州县的小股叛军势力要么选择了投诚,要么就是直接解散,已经对大宋构不成任何的威胁。现在只需要打下歙州,就可以长驱直入杭州,与那个方腊进行正面对抗了。想想还是有些小激动呢。
于是在吴为祝他们投诚的第三天,十七万宋军就浩浩荡荡地往歙州前进,同时,周毅四处散播消息,宣扬大宋五十万军力,要和方腊决一雌雄。
五十万兵力,顿时让无数人吓破了胆。
………………………………
【168】进攻歙州
巨大而平整的石块垒砌起来的巍峨的城墙,是华夏儿女勤劳的象征和智慧的结晶,这些建筑兼顾美观和实用,绝对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创举。
而如今,周毅却要率领军队对这样完美的杰作进行破坏,这让他感觉深深地罪恶,同时也对战争更加厌恶。
战争是什么?战争两国之间的战争是让无辜的百姓用生命和鲜血来满足统治者统治的**和需求,或者是一群为了实现私欲的人对无知的百姓进行蛊惑和唆使导致劳民伤财流离失所的现象。
不管从哪一方面来说,战争的存在都不是必然,**,只是无尽的**,因为**而有了战争。
宋军在歙州城下集结,那黑压压的一大片人,谁也数不清楚到底是三十万还是五十万,或者达到这样的规模了,三十万和五十万都已经不重要。
守城的人名字叫做方一山,从姓氏上来说就可以推测方一山和方腊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事实上也没错,这个方一山是方腊的大侄子,之前本来是宋军的一个百夫长,年纪大约三十岁左右,这样的年纪到四五十岁能够混个小官当当完全是有可能的。但是在听说了方腊高举义旗的事情之后,他果断从大宋的军营里面叛逃了出看来,帮助叔叔打天下。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他已经是歙州的统治者了。
几天之前,他听说大宋军队五十万人直扑歙州而来,十分熟悉宋军体制的他知道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就好像正常人都不会把所有的鸡蛋放进一个篮子里面一样,还有外患的大宋也不可能将这么多兵力都投入到围剿叛军这样的事情上面来。因此他表现得很淡定,更觉得自己绝对不会像睦州的守将那样是个只知道吃饭的窝囊废。
最主要的是,针对周毅那个炮轰城墙的计划,他已经做好了完美的准备,比如说在城墙外面挖战壕。比如说架上了高高的铁丝网直接将炮弹阻拦在距离城墙几丈远的地方。
做好这一切,他就静静等待着宋军的到来了。
周毅刚刚开始的时候还想着如法炮制,直接用火药将城门给打开,但是没想到这歙州的守城将军还是个有头脑的人。针对自己的计划早早地就做好了防护准备。周毅于是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同时也算是讲这件事情做给了童贯看,你说用那些东西有违人和是吧,那我就不用,这你总没话说了吧。同时,这一举动也等于是让童贯知道,他周毅还是很听话的。
面对这样的局面,童贯不慌不忙,在周毅与他这么多次的接触当中,就没感觉到他有什么变化,别人都说从脸上看不出表情变化的人才是最可怕的敌人。周毅觉得这句话说的真是对,你根本就没办法去推测他到底是高兴还是悲伤又或者说是愤怒。特别在这样一个人还是你的上司的时候,就更加让人提心吊胆了,说不准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撞到枪口上面去了。
和周毅不一样,童贯带来的是国家编制内的人员。包括裨将,谋士等等。而周毅的这一边则要么是招募来的,要么是对面投降来的,简直就是一群杂牌军。
正是因为如此,周毅完全摆出了底下的姿态,甘心当陪衬,哪里驻扎什么时候前进这种事情完全都童贯说了算。自己不发表任何看法,只有在童贯叫他过去的时候她才会提出自己的想法。
周毅的表现让童贯满意,如今面对前面的歙州,他也打算让宋军将士们好好表现表现自己的技术。
他和周毅商量好的战术是这样的,周毅的人负责将这些东西铁网进行破坏,随后大宋的军队则展开对城门的进攻。同时周毅的部队则防止叛军在城破之后弃城逃跑。
总的来说计划是很简单的,其实攻城战就很简单,没有什么战术可言,打的就是人和勇气,只要士气高涨人数还不少的那一方。十有**都会获得胜利。
虽然摆明了不适用火药,但是周毅却绝对不会放弃使用投石机的,那些石块能够有效地将铁丝网给打掉,同时周毅还发现,石头落地之后地上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陷阱。
“我了个擦擦,你特么这是学我啊,老兄你跟我说过没有啊,没交版权使用费小心我告你啊……”看着地上大大小小的洞穴,周毅腹诽不已,这抄袭得也实在是太明显了吧。
但是不管这么说,那些石头已经让这些陷阱都现了形,也就没有了什么作用,谁瞎了眼看见前面有个坑还去踩?那纯属死了活该啊。
破坏了前面的障碍,童贯表示十分满意,而城墙上面看着这一切的方一山却是很郁闷,这好歹也是自己费尽心机搞出来的东西你破坏起来不要显得这么轻而易举好不好?
随后,童贯组织人手进行了攻城,首先开路的是硕大的攻城车。其实所谓的攻城车也就是在山林里面砍伐一株巨大的树木然后削尖了,绑在特制的大独轮车上面,对城门进行撞击,在周毅看来毫无技术含量可说,还不如一个**包来得管用。但是周毅现在都还没弄明白为什么用**就算是有什么伤什么了。难道这么多年就是因为这样火药武器才没有发展的?理由要不要这么扯淡!
且说三辆攻城车用很快的速度朝城门逼近,但是城墙上面的羽箭也很快就射了下来,很多宋军中招,倒在地上死去,周毅都不忍心看那惨绝人寰的画面了,直接用大炮那多么简单直接有效――周毅还在为这个事情耿耿于怀。看看八百年后的战争,都是飞机大炮轮番上场,就算是铁打的城墙那也能直接就给你炸成废品,多么简单直接而且有效啊。
闲言少叙,再看场上,除了攻城车用来进攻城门之外,还有攻城云梯,传说中这个东西是鲁班发明的,然后又有传说这是墨子发明的,不过鲁班和墨子这个时候已经没机会跳出来争论到底谁才是发明人了。总之从春秋战国时代开始,打战就已经开始使用这样一种东西了,历经千年,战争方式依然不变,不知道这也算不算是华夏的特色?
战况十分惨烈,至少在周毅的心目中是十分惨烈的,他看着宋军一个一个地倒下去,心里面就感觉有什么东西塞着,堵得慌。再看看如今,城门依旧巍峨高耸,显得那么牢不可破,不禁显得十分忧伤。
这种情况一直从早上持续到中午然后到晚上的时候终于有所突破,历经千辛万苦之后,攻城车终于将城门给打开了,但是城门打开之后宋军就倒了霉,还没看清楚里面有什么东西了,一轮羽箭就将他们射成了马蜂窝,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但是至少城门打开了,宋军的弓箭手也有了用武之地了,他们对城门进行了惨无人道的狂轰滥炸,将那些叛军给逼迫进入了城里面去。
有所突破的宋军士气大振,攻城云梯那里也有了进展,有人开始爬上了城墙,但是还没站稳就又被叛军给砍了下来。这还不算,叛军们将油拿了出来,桐油菜油,什么颜色的都有,这些油已经烧热了,他们将这些油淋在城墙上面,城墙免得滑不溜秋,云梯根本就没办法摆放。就这一招,就让云梯失去了作用,不得不说是个奇迹。
城墙上不去了,但是城门打开了也是一样的。不过事情显然还没完,上面有人拿来了火把,往城墙上面一丢,那橙色的火焰瞬间就将整面墙体覆盖了,变成了一块燃烧着的幕布,周毅相信如果是在晚上的话一定会很好看。
惨叫声此起彼伏,可以受刀伤箭伤,但是这种疼痛都绝对不能够和烧伤相比,如果冷兵器的伤害还能够承受的话,火焰的伤害根本就是没有办法忍受的事情。
童贯见到这个情景,顿时恼怒,他下令加快速度进攻。双方的仇恨现在已经达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不难想象,等到宋军进入城市里面,将会是一场尸横遍野的白刃战。
但是这和周毅没有关系,至少现在没有关系,他的几万人现在还在城外,还在距离城池很远的地方,还不到他出场的时候。
城门的叛军坚持了不到一刻钟就被如同潮水一样的宋军给淹没了,宋军浩浩荡荡地进入了歙州,他们手中的大刀早已经饥渴难耐,如今找到了发泄的对象,自然不会客气。
周毅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屠杀百姓,就算是知道他现在也无能为力,叹了一口气之后,他已经不忍心看那种画面了,于是率领着自己的人马朝其他三处城门而去。如果叛军从这些地方逃出来,他也将会毫不犹豫地进行打击。还是之前说过的那句话,既然你要做掉脑袋的事情,那就要做好掉脑袋的觉悟,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
【169】正面相遇
周毅握紧了手中的长剑,虽然这把剑到现在还没杀过人。他总觉得这剑上面要是沾上了人的鲜血自己还要随身带着的话那肯定会永远失眠下去的。要知道第一次杀人的时候她可是好几天都没睡着,睡着了还做噩梦。说到底,还是心理素质不过硬啊。
但是他总是觉得自己过不了自己那一关,可能是受到的教育不同吧,在周毅所在的那个时代的那种教育,他只能呵呵,有时候看动物世界觉得自己学的还不如电视里面的猎狗学怎么捕食,好歹学了那个之后还饿不死,越算是一技之长。
他也不强迫自己了,既然自己不适应的事情,那为什么一定要逼迫自己去适应呢,那不是很自己过不去吗?
就在他胡思乱想之间,紧闭着的城门突然之间就打开了,那些在城里面被杀得丢盔弃甲的叛军们抵挡不住宋军正面对抗的压力,弃城逃跑了。但是他们却刚好撞在了周毅的枪口上。
周毅依旧站在那里没动,只是手中的宝剑高高举起,这是进攻的信号。他对早已经排列好队形的弓箭手们说道:“给我射他们一脸憔悴!”
那些仓皇出逃的叛军遇上了严正以待的军队,虽然这样的军队才刚刚训练不长的时间,但是以逸待劳对付这些人也已经足够了,更何况弓箭还是无差别攻击,谁上谁倒霉,那么多目标连瞄准都省略了。
弓箭闪着寒光往这些人身上招呼,周毅在队伍的最后面,对于他来说这样的场面看着都不舒服,好歹都是华夏人,这样自相残杀真的有意义吗?周毅觉得如果对面是大和族的话自己肯定会第一个冲上去。
一个时辰,仅仅是一个时辰,周毅他们面前堆积起来的尸体就已经有半个人的高度,几乎将城门洞都堵死了,其他的城门也都是这样的情况。叛军在城市中连出城都做不到。
内有宋军追杀,外有宋军堵截,现在大家总算是知道什么叫做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一时间哀声遍地。多少人跪着求着看,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往外面移动,争取得到宽大处理。
对于这些人,周毅还是动了恻隐之心,将他们浑身上下都扒光了之后就让他们离开了,不远处就是山林,他们或许可以进去,至于其他的周毅就管不上了,让他们自生自灭吧。
进城之后一个半时辰,方一山终于还是选择投降了。失去了城墙的阻挡,农民军的战斗力本来就和正规军不在同一个层面上,再加上人数还比对方少,不输才怪呢。
对于方一山,童贯毫无怜悯之心。这也算是造反的始作俑者,再加上他是大宋的逃兵,不管按照法律还是按照身份,都应该被杀,对于这样的人,周毅也不会选择同情。
最终,方一山的头颅被切下来。用绳子悬挂的城门外面,按照童贯的说法说是要暴晒三天,这对于对尸体几位尊重的时代来说绝对是酷刑,要是谁敢这么做,仇家必须会将他追杀到不死不休。
所以方腊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直接气得吐了血。不顾任何人的劝阻,率军往歙州的方向而来。
而宋军势如破竹也给那些想要造反的人以巨大的威慑力,号称百万的造反队伍仅仅是这么短的时间里面就已经分崩离析,最为强大的方腊军被连破两城,其他的解散的解散投诚的投诚。总之最后的结果都是销声匿迹。
其实宋朝造反并不激烈,感觉大家都是反着玩的,不爽了就反,你要是来打了我就散了,就这么回事。不像后来的明朝,那造反真的是造得轰轰烈烈,各种神人轮番登场,而且还都有当皇帝的野心,不管是李自成张献忠还是吴三桂耿精忠之流,都死了命地反,最终明朝元气大伤,被满清鞑子乘虚而入。
北宋这样一个在唐文明基础上发展的社会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家,并非是轻武的朝代。相反而是一个在历代中最重武备的朝代。其武备在国家经济中占的比重,几可和穷兵赎武的前苏联相比。
但是很可惜,大宋为了维持一百六十多万军队的消耗,允许军队经商,却最终品尝到了这样做带来的严重后果。简单点来说,就是这些兵都去经商去了,结果没当好商人,战斗力还下降成了渣。
因为这个原因,宋军的军队战斗力才底下,而不是所谓的重文轻武,拥有全世界最大规模军队的国家如果还算是重文轻武的话,那请问要怎么才算是重武?
所以,拥有百万大军的宋朝,只要将军队的战斗力提升上去了,那将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没有之一。所以,赵佶才对周毅的练兵之法那么感兴趣。再加上周毅能赚钱,如果既能让军队强大,又能不为军费担忧,世界上还有比这更加完美的事情吗?如此,周毅受宠或许也就能够理解了。
闲言少叙,且说这歙州被宋军收复之后,周毅照旧还是贴什么安民告示,说是明年的税收可以减免等等,同时周毅还派人微服私访,哪个官员比较为非作歹的,就秘密杀死,对外就宣称被叛军消灭了。
这一场战役还是比较惨烈的,宋军伤亡有三万余人,周毅对此腹诽不已,难道三万人死亡还比不过倒塌一段城墙?
将歙州安顿好已经是五天之后了,而周毅也恰好在这个时候得到了方腊带军前来的消息。他顿时十分高兴,正愁找不到他呢,没想到他自己就找上门来了,这样的感觉就好比是睡觉了有人送枕头,吃饭了有人送馒头,简直妙不可言啊。
童贯决定就在这歙州守株待兔,等待这一次正主的前来,而这一次方腊亲自前往歙州的消息也牵动了大家的神经,总的来说这一场声势浩大的造反运动就他搞出来的,如果他的部队都被消灭了的话,那这一次轰轰烈烈的全民运动也就算是告一段落了,因此大家都十分关注。
周毅也严阵以待,这绝对是重头戏啊,而就在这个时候,由王禀、刘镇等分别率领的队伍也前来与童贯大军会合。
王禀,开封人,字正臣。行伍出身。宣和元年,官至婺州观察使,步军都虞候。
刘镇,行伍出身,官至诸卫大将军。
两人各自带来了十万大军,如此,小小一个歙州居然已经聚集了三十万大军!
这个时候的方腊,势力范围已经很大。宣和三年正月,方腊派遣方七佛领兵北伐,一举攻下崇德县,进围杭州东北的秀州,并分兵进入湖州境内。正值王禀率领东路宋军从北而来,方七佛义军迎战,不胜,退守杭州。同时,方腊率领主力南征,相继攻下婺、衢两州。义军别部北上攻克宣州宁国县,进围广德军。史称义军先后攻下六州五十多县,包括今浙江省全境和安徽、江苏南部、江西东北部的广大地区。
王禀是和方腊进行过正面对抗的,因此对于方腊的弱点比在座的人都更加了解。不久之后有消息说方腊亲自率军二十万,已经距离歙州不远,消息一出,所有人尽皆震惊,只不过如此战斗,双方居然投入了超过五十万兵力!
这注定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战斗,童贯没有选择在歙州坐等叛军的到来,而是在斥候兵的带领下,一路迎上了方腊的军队。
周毅主动申请负责后勤工作,理由就是自己强大的算账能力以及自己本来就是个经略安抚使。但是实际上是因为他不敢上前线去冲杀,就是这样,周毅觉得如果自己骑着马冲在最前面和敌人对砍,他会吓得从马上摔下来的。
童贯当然不知道他的想法,如果知道的话绝对会用最强烈的情感来进行鄙视。
行军八十里,斥候前来报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