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崛起之帝国系统-第1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吕大防果然不负太皇太后之望,只用了三天便和何名诸人修好了和书,同时昭告天下。

    天下人反应大不同,有些人认为用西地四州换取几万宋兵是值了,西方在他们眼中是荒凉不已,寸草不生,要之又有何用还不如换回大宋男儿。也有些人认为朝廷太懦弱了,用地来换俘虏是国家尊严的践踏,认为如此这般,那么收回北地燕云是永无可能的了。

    消息传到江宁这边,王安石已经通过驿使知道了,对于用地换兵王安石觉得是无可厚非的,并不计较,然而顺道传来的消息却让他有些吃惊、愤怒甚至是伤心:朝廷在司马光的主持下,几月以来连废三法。

    尚书左丞吕公著以葛聚盐案一事dànhé已经外放的变法重臣,指出葛聚之事并非一事,而是表示在王安石“邪逆之法”的期间所发生的众多之一,太皇太后着令大理寺查办葛聚,并且交由吕公著主办。

    这葛聚也是真有点能量,他通过汴京的一些旧友得知大理寺要查办他,立马发动舆lungong势,在士林里宣传他是如何被怨,激起了士子对他的同情心,江南一带的士子们联名尚书给主持朝政的司马光,要求清查此事,还葛聚一个“清白”。

    王安石这时候正在废除熙宁诸法,并未有时间处理这件事情,只是修书于江南大儒,说明国有国法,葛聚之事不会有所冤枉,若真有怨,定会查理清楚,并要诸人平心静气,以待朝廷审理。

    大理寺来“请”葛聚的官员是个领着管职的小官员,但是原先进过直秘阁,所以也是颇有些气派。但是他带着亲卫刚从扬州到达江宁,便被一帮士子们围住,那阵势吓了他一跳。

    那些士子们都是些文人,但都有些不知天高地厚,一个个对着这官员气势汹汹地说起理来,从三代之事谈起李唐五代,说出话来洋洋洒洒,直到把这个官员比作jiān贼爪牙,误国鹰犬为止。气的那官员脸色从红到青,最后发白,颤抖不已。

    这些人都是有功名在身的,打又打不得,骂又骂不过这么多陆口,直到有人通知了王安石,王安石忙派人把他接了过来,并且好言劝退了众士子。

    这个小官员见到王安石也是颇为恭敬的,以着参见师长的样式拜了大礼道:“学生沈全期见过荆公大人。”

    王安石一愣,其实这个沈全期只是他参与改革科举之时入进士科的一个小士子,那时王安石忙于朝中政务哪能记得这些,不过他还是颇为客气地和他寒暄了几句。
………………………………

第四百六十章:大功一件

    吴青“哦”了一声道:“原来是明教,我确实是听说过的。据说他们xiulian邪功,会吸人脑髓!”

    陆判官冷笑道:“这些传言都是妄语,世上岂有邪魔!但是他们确实神秘,真未想到这帮人竟然已经渗透到江南这边了。”

    李武石咳嗽了一下道:“现在暂且不论这个摩尼教,先说竹枝。”

    胡仵作这时开口道:“这个竹枝的死确实有些蹊跷,我检查了一下,发现她已经死了两天了,而且她不是溺水而死的,是被杀死后扔下水的。”

    吴青疑道:“你是说竹枝是被杀死的?这怎么可能?那今天是谁带走小公子的?”

    李武石摇了摇头道:“胡仵作应该是没有错的,这样看来案情真的越来越复杂了,不过我不关心这些,最重要的是小公子的下落!”

    吴青突然一愣,从怀里面掏出一块玉佩出来道:“对了,刚才捞尸体的时候在竹枝手中发现的。”

    李武石接过来仔细一看,表情从吃惊变为紧陆、激动,他的声音有些颤抖:“难道……”

    衙门里面众人都默不做声,屋外晚霞闪着光芒,寂静一片。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各家酒店换上新酒,擦桌扫壁,焕然一新。那些务农之人这时也已经收割好了,带着有点劳累向月亮祈福。士子们也放下了手中的四书五经,脚步轻盈地踏向了闹市、走进了郊外,仰首直看明月,不禁感慨万千。

    富贤酒家是在闹市附近的一家大酒楼,上下三层,金晃晃的牌匾据说是几朝元老韩琦所书。这在金陵绝对是独一无二的,所以若说金陵第一酒家,无可争议地就是富贤。

    这第三楼是给身份不一般的人提供的,共分为八个雅阁,成乾坤八卦之势。平常是不开的,若非你身份特殊,就算腰缠万贯也无法上来。

    震字号房间里,正坐着两个样子特别奇怪的人,有点像番僧,但是又有点特别。旁边坐着一个白衣文士,淡笑挂脸:“明教自古以来便和我佛有缘,乃是‘摩尼光佛’,《三昧海经》有言:‘摩尼光佛出世时,常旋光明,以作佛事’,意思就是说我明教便是我佛,我佛便是明王,我明王之光明世界便是在那西天之西,以破诸魔为己任是我明教的教义,也是大慈大悲佛主的心怀!”

    中间那个人戴着棉帽,身上披着大红袈裟,但是袈裟的样式很特别,绣着一个“佛”字;

    。他哼了一声道:“你们明教不会是来专门来让我们叙述渊源的吧?”

    那白衣文士摇了摇手道:“萧大人说笑了,只不过看到大人身上这袈裟有感而发罢了。”

    最右手边的那个番僧打扮的人不耐烦地道:“废话就不要说这么多了,你们的明王怎么还没来?我们可没有多少时间耗。”

    白衣文士笑道:“两位大renda老远的赶过来,老实说我明教十分感动。明王命我先zhaodai两位,他有些私事要处理,只需等一会便可。”

    那个萧大人冷冷地笑道:“明王好大的架子!”

    白衣文士打哈哈道:“两位大人不必生气,明王确实有教务私事需要处理。今晚正是汉人中秋之日,大人可观这金秋闹市,十里酒香,天地皆庆;还有那天上明月,妖媚照人,如此景色不可多得,大人可以邀月共饮,人生如此好不快活。”

    那萧大人却没有理会他,说道:“汉人中秋过节,我是知道的,然而本官现在却是无心于此。本官唯一关心的就是你们的明王到底在何处,如果真要如此端架子的话,那明教也就太无信了!”

    他脸色寒青,双眼瞪着那白衣文士,旁边的那个番僧更是直要起身直扑过来。白衣文士顿时胆战心惊,刚想强说几句,忽然一个笑声道:“两位大人远道而来,李某有失迎接,实在是真正的对不起!”

    白衣文人一喜,转过头来只见一个气宇轩昂的中年走了进来,他白衣乌冠,面容削瘦,对着那两个番僧打扮的人行了一礼道:“李某见过萧可恕大人、耶律炳大人。”

    那个萧可恕本来是颇为不满的,但见这个中年倒是挺有礼数的,所以倒也没说什么;但是旁边的那个耶律炳是粗人一个,马上冷哼一声道:“明王真是好客,我等千里奔波而来,马不停蹄,却没想到来到这边竟然只是喝茶。”

    那明王拱手道:“李某因有紧急教务私事处理,所以耽搁了片刻。还请两位大人不要见怪,师囊,去让掌柜的新添饭菜。”

    萧可恕摆摆手道:“不必新添饭菜了,本官知道汉人元宵之晚是喝酒之节,然而现在我是无心恋酒,明王请坐下来说事。”

    明王又虚行一礼坐于尾座,整整衣冠道:“李某真未想到两位大人亲来赴会,看两位大人风尘仆仆便知道一路上有多幸苦了。”

    耶律炳想起路上心惊胆战的走路,不禁骂道:“妈的,这汉人打仗不怎么地,盘查人倒是那么严。老子路上被这些人折磨死了!”

    白衣文人听他骂汉人,顿觉不满,刚想嘲讽两句,但那明王却没当回事地道:“汉人就是喜好折磨自己人,特别是这些官差们。大人们一路过来可知我们所受的最有多深了!”

    萧可恕呵呵笑道:“明王所言确是,这汉人最擅长的就是这个了。不过今次我们来却不是讨论此事,明王你说已经抓到耶律乙辛的余孽,不知是或属实?”

    明王点了点头道:“岂敢欺骗大人,本教确实抓到了耶律乙辛的余孽耶律其、耶律山观、何季诸人,现今便是关在本教的密室里。”

    萧可恕大喜道:“没想到尚有耶律其,明王此次可是大功一件啊!那不知可或让本官带走这些逆贼们?”

    明王淡淡笑道:“大人既然开口,李某怎能不从呢?然而李某恐怕这些人在路上会逃逸而去,这样就是李某也无法心安的。”

    萧可恕和耶律炳相视一眼,大笑道:“明王可能不知这位耶律炳将军的厉害,他十岁便亲上战场,十五岁的时候便打死过老虎,这几个文士之辈又怎能逃出耶律将军的手中?”

    明王道:“那萧大人有没有想到会有人救援?据李某所知,耶律乙辛原本权势滔天,耳目众多,心腹存于各地,今次难道真的不怕走漏了消息,引得乙辛的余孽们前来搏命?”
………………………………

第四百六十一章:有关系

    萧可恕听出这明王话中有话,不由道:“明王的意思是说?”

    明王打着哈哈道:“李某一介布衣,本不该为这些事烦恼,然而实在是与大人你十分投缘,所以且透露从中京传来的消息:京中已出动左侍卫一百五十骑往宋。大人,李某不得不为你担心啊!”

    萧可恕一惊道:“怎么可能?我等受南院相爷之命乃是机密之事,乙辛余党怎可得知?”

    明王笑道:“萧大人也不必担心,我明教与大人共生死,此次定当义不容辞,押解几位余孽回京。我明教定会出动好手无数以保大人安全。”

    萧可恕目光一顿,随即道:“明王如此好意,不知本官又能为明教谋何事啊?”

    明王哈哈笑道:“这本就是我等应该做的,李某一个江湖野人还能有何要求呢?如果说有要求的话也是请大人多居南地几日,让李某尽些地主之道。”

    萧可恕一怔,本来他想这明王此次如此殷勤,定是有所要求的,没想到居然分毫无求。

    明王微微转身看了看窗外明月,对那白衣文士笑道:“师囊,二位大人今日也是人疲马困了,你引二位大人去天香阁拥榻而窝吧。”

    那白衣文士点了点头道:“是!”,带着这两个番僧打扮的人走出了富贤酒家。

    明王双目痴痴地看着天上美月,不由地发起楞来了。

    …………

    而此时的富贤酒家另一边“坤”字号雅阁也坐着几个人。

    当中一个头戴着高而方正的巾帽,身穿着宽薄的长衫,腰上束着丝带,脸上颇有些皱纹,胡须有点发白,正呵呵地笑着道:“陆大人,君等一路远道而来,千里奔波,老夫真是感动万分,这一杯是老夫敬你们的。”

    被他称为陆大人的是一个大约三十多岁的青年,衣着士子学装,端着酒杯忙道:“刘老不必如此,此事在朝中影响太大,朝中上至宰辅、大臣,下至学士、门吏,个个都关心荆公的小公子。司马相公虽然与荆公常常政见不和,但是对王氏之后却是关心之极,这次太皇太后下诏刑部介入此事,所以我等便马不停蹄地赶了过来。”

    那个被叫刘老的人便是江南东路的提点刑狱司的提点刑狱公事刘建,所谓“塞北王将军,江南刘提刑”便是说大将军王韶和他;

    。王韶为熙宁初年的震蕃大将,熙宁五年招抚羌族,破耳水巴族,直接拓展大宋疆土千里地,是神宗一代最大的战绩。

    而这个刘建初为小县主薄,后来逐渐掌管刑事,他为官几十年,经手的案件不知有多少。而且为人正直,嫉恶如仇,不徇私情,神宗赞他为“今日包拯”。

    七月中,王安石听闻其孙王贤可能遭遇不幸,绕是他一生坚强也病倒在床。金陵衙门内个个心急万分,一是上报朝廷大臣,一是找这个刘建刘提刑。

    其时朝廷正围绕熙宁、元丰变法该不该废除争得面红耳赤,御史台听闻此事后,马上火速告诉章淳。章淳在朝上用感人肺腑的话语说出王安石居于金陵,亲子皆忘,老妻也离他而去,今次王安石唯一的后人也是他唯一的亲人也失踪了,请求朝中以体谅前朝老臣之心关心此事。

    这件事情其实并未有想象中的那么严重,最起ma不应该放在国事朝廷上来议论,但是因为现今朝政中的奇妙格局使得这事瞬间成为一个借口。

    原先的熙宁元丰一代大臣多是遭到旧党压制,此次正好可以把当年的变法者王安石拿出来说事。王安石一生光明磊落,道德高尚,这是众人皆知的。台谏官可以拿变法说出有多差多差,但是绝没有一人敢说王安石的私生活。

    此时御史台和谏院众人纷纷出来列奏,要求太皇太后能够以先帝之心关爱王氏,找到王家血脉。

    司马光作为强烈的守旧派,庆历年的强烈拥护者,当今朝廷的决策者,也没有再反此事,对于王安石个人成分他倒是蛮佩服的,所以他决定让刑部介入王家小公子失踪案,让江南东路丁壮们全力帮组刑部人员。

    此时刑部正协同大理寺审理葛聚盐案一事,于是派出刑部司员外郎陆平带着人快马赶往金陵。

    他们虽然快马加鞭,但一路赶来也是到了中秋之时了,于是金陵衙门把刑部来的人和请来的刘建一起请到了富贤楼,即是赏月,也是论案。

    刘建叹了口气道:“老夫为人最佩服便是王荆公,想来经过此事,荆公定是受了不少打击啊!可惜老夫无能,到现在还未有个头绪来。”

    在他右手边的一个青衣皂帽的捕头,便是江宁府的衙门捕头吴青,他见刘建陷入自责,不禁安慰道:“刘老提刑何必自责,我们这些人再加上刑部陆大人定能找到小公子的。”

    陆平点了点头道:“不错,据我分析,这件失踪案应该和那个神秘宗教明教有关系。我于扬州之日专门调来与明教相关的资料查阅,得知这个明教果真是一逆流,所以我特意从差人从扬州找到一个故友助我,估计不一会他应该就要到了。”

    刘建奇道:“哦,不知陆大人的故友是何人?”

    陆平笑道:“这个人是个江湖野人,很是散漫,我早年家贫和他以相互搀扶,以兄弟相称。后来我求学京城,他也四处游荡,但我们一直没有断过联系。不过这个人说话不知轻重,平生游荡惯了,也没个规矩,希望刘老你见到他时多担待一些。”

    “哈哈哈,陆平你这个小屁孩,又在背后说老子坏话!”只听到一阵爽朗的笑声,一人推门而入。

    吴青很惊讶地看着这个推门的人,青色方巾,白色布衫,衣服平平整整,发须皆是修的很整齐,如果这样的人在路上遇到,定会以为是个才子士人,谁会想到是是个游侠之辈呢?

    陆平也是很惊讶,随即笑道:“你怎么打扮成这个样子,如此一看,还真不像你了。”

    那renda大方方地坐在陆平的旁边,像是不满众人看向他的目光,咧嘴道:“我知道我穿这身不对劲,搞得像是读过书似的,奶奶的,老子今天走在街头也唬住那些遛街的了,遇到一家破店,非要老子给题字不可。妈的老子连毛笔怎么握都不知道,怎么给他题,只好说句‘我一字万金!’”
………………………………

第四百六十二章:不如现在

    众人一听皆是大笑,陆平微笑道:“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便是名震天下的提点刑狱公事刘建刘老,你自然是听过的了。这位是金陵城的捕头吴青,他家几代为捕头,金陵之人人人皆知。”他又向刘建道:“刘老,吴捕头,这位便是在下好友李京山,江湖上所称绰号‘千人绝’”

    刘建微笑道:“李小弟,老夫听闻你常年行走江湖,对于这大千世界了解颇多,老夫正是想要了解一些情况。”

    李京山拿起筷子道:“呃,我从扬州一路跑过来累死了,先补补!”说着夹起一块肥肉一把塞进嘴巴里,几下咽尽,然后嘟囔道:“奶奶的,这肉真是太差劲了,老子在洪州的时候那肉真是叫一个字美,又滑又软,一口就可以吞下去了;

    。”

    刘建不由暗自皱眉,但未形于色:“江宁不比洪州。”

    李京山双目瞪大地道:“什么江宁不比洪州,听你口气是说洪州比不上这个破金陵了?这金陵有什么好的,真是的。”

    陆平闻言喝道:“京山,不得如此无礼!”同时颇不好意思地向刘建道:“我这朋友没有什么礼数,刘老勿要生气。”

    李京山微哼了一声道:“我知道,老子跑江湖惯了,说话也带些市井脏话,诸位官爷不必拿我做回事。”

    刘建本是极为生气这个对自己不恭的闲汉,但转念一想,随即释然:“这人毕竟没什么教养,没有必要和他一般见识!”

    他呵呵地道:“李小弟豪爽惯了,自然不拘这些俗礼。李小弟你想必也是知道,这次我们请你过来是为了询问明教的有关事情的。”

    李京山放下筷子,又喝了口酒,慢吞吞地道:“明教是个神秘教派,老子跑江湖对什么都了如指掌,就是这个明教我不清楚。他们的人行事诡秘,偏偏有不少小老百姓就喜欢他们这套,现在江浙、福建这一带信徒多如牛毛。江湖上别人都叫他们魔教,据说是因为他们原先叫摩尼教。你说这么一个魔教居然有那么多人信,是不是不合常理?”

    刘建沉吟道:“佛教初入我中原也是被人称魔教,但所信者许多,后终成大教。这个明教想也是利用愚民愚妇的迷信心理,从而想扩大其影响。”

    李京山用袖子擦了擦嘴,白色的衣袖顿时一片油污,但他犹未察觉:“这魔教的教主被人称作明王,现在的教主来头可大了,不过很神秘,见过他的人也就教中的那些重要人物了。说起教中的重要人物,我倒是略知道这个一二――

    一个便是他的二dizi,人称‘小信陵’的吕师囊。这个人xing格温善,喜为人排忧解难,是个万里挑一的好魔王。第二个便是福州人石宝,这人有一口宝刀,削铁断刚的不在话下,而且身手极为强悍,一般人见到他估计都会吓破胆。还有一个叫周富,诸位应该熟悉吧。”

    吴青一惊道:“就是那个吃人魔王!!”

    陆平见到诸人面色颇为奇怪,不禁问道:“这个周富是何人?刘老也听过此人吗?”

    刘建叹道:“此人是浙西人,熙宁年间时多传其喜吃人肉,其时老夫尚为两浙提刑,本对这些江湖野闻没什么关注。但是熙宁三年老夫确实遭遇此事,浙西发生一连串失踪案,老夫和时任衢州知府的赵思名追查此案,历经四十余天,终于赶到凶手的家中,却只发现几口煮人肉的大锅,上面还漂荡着油污、头发和残渣。你说如此丧尽人xing的qinshou可不可怕?可惜那一次我等未能将他追捕归案,而赵知府也引咎辞职了。”

    吴青也是不寒而栗地道:“不错,家父也对我提及,据说此人力大无穷,xing情极为凶残,脾气也特暴躁,最可怕的是喜吃人肉,特别是婴儿肉!”

    陆平心里一突道:“婴儿肉?”

    李京山撇了撇面前的几个人,忽然洒脱地笑道:“你们不要担心这个周富了,据听说他被他的shifu派到了闽南去了,十多年都不曾回中原了,肯定和这件事无关了;

    。我刚才只是举出明教的一些比较核心的人物而已,谁知道你们竟吓成这个样子!”

    陆平没好气地道:“京山,如今正是我等着急的时候,你还有心思作弄我们?”

    李京山又拿起了筷子,嘴里嚷道:“是你们着急又不是我着急。再说了,不就丢了一个孩子吗?犯得着这样吗?”

    刘建心中一股怒气冒出,一拍桌子道:“胡说!荆公一生为国,如今他唯一亲孙不明踪影,我等如何不着急!你一个街头游汉,整天无所事事,有何资格能说起荆公!”

    李京山放下筷子,瞪起眼睛道:“王安石害得咱老百姓还不够惨啊?青苗法,保甲法,还有那个什么农田水利!个个都他妈的骗人的,说的好听,到最后还不是害苦了那些穷农民!他王安石有屁来的本事,也只有你们这些人把他当神仙供奉,老子我甩都不甩他!”

    这话说的陆平都觉得太过分了,他虽然是司马光那边的人,但是连司马相公都没说过王安石没本事,这个李京山太嚣陆了!陆平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忙向快要爆发的刘建道:“刘老请勿生气,京山只是粗人一个,你别往心里去啊!”

    刘建怒极反笑道:“好啊,好一个粗人,就凭你辱骂朝廷官员,我就可以定你个流刑!你还妄议政事,诽谤朝廷,不诛你九族就算你命大!”

    李京山冷哼道:“好啊,老子这辈子就是个寒命人,从小死了爹娘,这九族就老子一个,你要真诛我九族,老子还真不怕!”

    刘建气的脸色发红,陆平暗暗生自己的气,你说自己脑子是放豆腐了吗?竟然把这个liumang气重重的李京山领到了刘建这个老夫子面前,岂不是要气死他。陆平头皮发麻,脸色也变青了地道:“刘老,吴捕头,今晚中秋之夜,以在下看既然时候不早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