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家谋-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方文敬看朱攸宁面上淡淡的,看不出什么情绪,心下不由得有些打鼓。

    今天的见面会着实称不上愉快,先有夏宗平,后有王宣,二人对朱攸宁言语上都很不客气,朱攸宁涵养好不与他们争吵,却也未必不生气。

    “东家,今天的事是我安排不当,竟出了这样的乱子。”方文敬低眉顺眼的跟在朱攸宁身后。

    朱攸宁走在前头,声音温和的道:“无碍的,有问题解决问题便是了。依我看,今天大家将情绪都发泄出来反而是好事,总比什么心思都憋闷在心里来的好。”

    “东家宽容。”方文敬笑着道。

    朱攸宁也微笑,问道:“听说你的孙儿刚刚满月,我让人预备了一些薄礼送到府上了,小小心意,不成敬意。”

    “哎呦,这怎么使得。东家有心了。”方文敬想起长孙,不由得欢喜的笑了起来。

    朱攸宁道:“有什么使不得的?这些年来多亏方大掌柜独当一面,我才能在学里安心读书,若不然还不知道要怎么解决呢。我心里对方大掌柜一直是非常赞赏和感激的。”

    “哪里的话。”方文敬笑道:“若不是东家信任我,肯提携我,我这会子说不定还经营个快倒闭的茶馆呢,整天过的浑浑噩噩,糊里糊涂度日。这些年做钱庄的生意,倒是让我长了许多见识,也学到了不少的东西。”

    “不断学习这是好事。”

    一行人到了后院门前,朱攸宁笑道:“我这就回去了。”

    “是。”方文敬行礼,随即忽然想起来什么,上前一步低声道:“对了,东家,我前儿得了京都城的消息,燕伯爷似乎要大婚了,想必不日就会有帖子发来。”

    朱攸宁闻言眨了眨眼,笑道:“居然要大婚了。可听说了是哪一家的千金?”

    方文敬道:“具体是哪一家的不得而知,但应该是个官家千金。燕伯爷如今是圣上跟前的红人,得圣上的重视,娶个管家千金倒是门当户对。”

    “看来过些日子,我恐怕要进京一趟了。”朱攸宁点点头,随即又玩味的笑了,“伯爷……”

    想着燕绥的事,朱攸宁就不由得觉得兴味,与方文敬道别后就上了马车。

    百灵和画眉上了车就低声道:“姑娘可要预备一份贺礼?”

    “自然是要的。现在还没有接到帖子,等接到帖子了你们也随我一同进京城去。咱们也去见识见识京城的繁华。”

    画眉和百灵跟在朱攸宁身边多年,一直忠心耿耿,尤其嘴巴严,有些秘密就连回家里与朱华廷和白氏他们都不会乱说。朱攸宁打算将来等他们大一些,好好的给他们说门亲事,等成了婚还依旧让她们回她身边来做管事娘子。

    两人一听要去京城,都非常开心,笑容满面的应下,低声叽叽咕咕的讨论着京城会是什么样子。

    朱攸宁则是微微侧身将车窗推了个缝隙往外看。

    十月的风有些凉了,但迎面吹来夹着凉爽也让人赶到清新舒适。

    就在马车左转弯拐进一条巷子时,朱攸宁忽然看到前方岔路口站着一个人。

    朱攸宁挑了下眉,吩咐道:“速度慢一点。”

    外头的司墨立即应:“是。”吩咐驭夫将马车减缓。

    那人四十出头,身姿挺拔,容貌俊朗,一身蓝衣,见了朱攸宁的马车立即大步上前来,正是刚才与朱攸宁叫板的夏宗平。

    “东家。”

    夏宗平的表情有些别扭和尴尬,虽然还是有些骄傲,但也的确是强压下了身段,上前来客气的行了一礼。

    “夏掌柜。”朱攸宁吩咐停车,撩起车帘探身出来:“夏掌柜怎么在此处?”

    说话间,画眉和百灵已经跳下马车,帮朱攸宁摆好了垫脚的凳子。

    朱攸宁扶着他们的手下了马车,走向夏宗平。

    夏宗平有些尴尬,垂首后退了半步,再度行礼道:“东家。我是有事相求。”

    “哦?”朱攸宁温和的笑着问:“夏掌柜有什么事但说无妨,我能帮忙的一定帮。”

    夏宗平此时的脸色已经涨红,可以看出他是个极少与人低头的人,此时却是硬着头皮道:“东家,方才是我一时冲动。其实我对钱庄投入了很多的精力和感情,这些年来我也一心一意的为钱庄做事。就这么断了联系,心里着实不甘也不舍,请东家在给我一次机会。”

    朱攸宁毫无意外的望着夏宗平,见这中年人连耳根和脖子都红透了,一想他与自己父亲年龄相当,也算是长辈了,便将想为难他的话咽了下去,心平气和的道:

    “夏掌柜如此聪明,又如此有能力。怎么会给别人当枪使呢?”

    夏宗平闻言一愣,随即苦笑着摇摇头道:“想不到东家已经知道了……其实也算不得当枪使,方才的那些话,其实也是我的真实想法。”

    朱攸宁剪水双瞳中充满了笑意,脸颊上的小梨涡也因展颜而显露出来,精致的面容显得更加亲切讨喜了。

    “我明白夏掌柜的想法,也理解夏掌柜的着急,不过我也的确是有法子解决钱庄面临的难题。那么我再问问,夏掌柜现在的想法呢?”

    夏宗平这时倒是觉得朱攸宁没有那么讨厌了,至少这人当面就亮了手腕,并不似她的柔软的外表这样好欺负,是个绝对不好惹的人物。

    夏宗平直言道:“东家说有法子解决,可是在我没看到之前,我也是不能相信的,因为这问题太难,我们这些经验丰富的老人研究了三年都没法子,全国的商人都深陷这个难题中也一样没办法解决。东家说有办法,得让我亲眼看到了我才能相信。”

    朱攸宁理解的点点头:“那么夏掌柜依旧想让我给你一个机会?”

    “是。”夏宗平笑容苦涩的道:“这世上恐怕再也没有更好的让我发挥才能的地方了。长安钱庄里有我的心血,我不想放弃。”

    朱攸宁并未立即就回答夏宗平的话,而是静静的打量他的神色。
………………………………

第228章 制衡

    夏宗平任凭她打量,但其实心里也十分紧张,若是朱攸宁依旧抓着他之前的冒犯不放,他恐怕真的要放弃曾经的所有努力了。

    最要紧的是,他今天分明是做了出头鸟,给那群老狐狸打了头阵,他若走了,那些人平白就少了他这个对手,那些人还能得到更多的机会,他觉得自己的做法简直是为他人做嫁衣,十分冤枉。

    过了片刻,就在夏宗平以为朱攸宁会拒绝他时,朱攸宁莞尔一笑,道:“好。那么夏掌柜回家暂且休息,过两天陪我一道去一趟京城吧。”

    夏宗平先是一愣,随即终于长吁了一口气,心口悬着的大石终于落了地,拱手道:“是。那我等东家的消息。”

    朱攸宁点点头,与夏宗平道别,便在婢女服侍下上了马车。

    夏宗平侧身让在一旁,看着朱攸宁的马车渐行渐远,才轻叹一声回家去了。

    同一时间的长安大酒楼。

    在宽敞的包厢内,方文敬正端坐在首位闭目养神。

    他的身侧,原本应该已经各自回去的几位掌柜,现在却都聚在此处。

    于青云叹息着道:“想不到东家的态度竟然会如此强硬。竟然连夏掌柜杭州地区大掌柜的身份都不考虑,就那么让夏掌柜请辞了。我都不由得想,东家是不是忌惮夏掌柜的厉害,故意想让这人走,以免掩盖了自己的锋芒?”

    “有可能。”董泽附和着道:“别看东家气质像个大家闺秀,外表像个乖巧的猫儿,但是依我看,她分明是披着乖巧外皮的小狐狸,心里头狡猾着呢。你看她从头到尾都不动声色,可是每一件事都在顺着她的心思发展,竟然将咱们这些人都给压制的死死的。”

    “是啊。”几人都不约而同的点头。

    回想起方才的经过,邱兴华也不由得叹息道:“东家如此坚决,又如此狡猾,我们想要夺了决策权怕是不容易,也要再想个其他的法子才是。”

    “正是如此。”于青云也道:“东家一个深闺女子,翻年也该及笄了吧?到时候说亲嫁人,相夫教子,难道还想继续插手我们生意上的事情?反正我是不想听一个妇道人家的指挥做事。难道我们这些经验丰富的掌柜,做事还不如她一个女流之辈?”

    “方大掌柜,你也想想办法,毕竟我们这些人里面就你与东家相识最早,对她的了解也最深。”

    众人都齐齐看向了方文敬。

    方文敬睁开眼,神色凝重的摇头道:“我早就说过,大家不要轻敌。就如董掌柜说的,别看东家是年轻小姑娘,可她实际上深不可测。这一点我是最了解的。今天我们没有趁着东家刚刚出关就拿到决策权,她心里有了防备,以后我们就更没机会了。各位也暂时先歇了这个心思吧。”

    众人闻言面面相觑,不免觉得方文敬是在夸大其词。

    “人有失手,马有失蹄,难道东家还能一直稳坐钓鱼台?”

    方文敬摇了摇头,有些事他是不敢胡乱公之于众的。

    这些人都只知道朱攸宁是朱家的九小姐,是蔷薇的一员,是杭州商会的名誉会长,是御赐皇商的身份,也是御赐以伯爵仪仗行走的身份。

    可是只有他知道,朱攸宁不但可以以伯爵的仪仗行走,她还认识一位真正的伯爷,且与之关系匪浅。

    燕伯爷的手段之厉害,叫他们这些人叹为观止。

    凭燕伯爷短短六年时间就成为圣上跟前的红人,且以商人的身份,能让圣上不顾圣祖训上的“商人不义”之言,成为商人之中第一个御口亲封的“仁义伯”,其手段见识,和成功的办法,都是不可复制,只可仰望的存在。

    在这一方面,长安钱庄成功的不可复制,与燕伯爷的成功,倒是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方文敬不由得想起六年之前朱攸宁刚刚闭关进学,恰逢第四次休息半日,就将来到富阳的燕绥约到了长安钱庄。

    当时方文敬就知道,朱攸宁不预叫人知道她是长安钱庄幕后老板的秘密,所以见到燕绥跟着她同来,十分惊讶,本还想装一装掩人耳目。

    谁知到了一个单独的包间,当时还是八岁小姑娘的朱攸宁就大大方方的对燕绥说:“长安钱庄是我的买卖,我那个名誉会长的牌子都送给你了,往后你可要多照顾我的生意。”

    转而又对方文敬说:“燕公子是我的朋友,你有什么难处,万一我没来得及出来解决,你就问问他。”

    当时的方文敬只觉得,朱攸宁与燕绥一定是特别好的合作伙伴,否则也不会交托实底。

    可随着阅历的增加,现在的方文敬却从其中咂摸出味道来。

    朱攸宁对待燕绥也好,对待他方文敬也好,其实都有所保留,将他们介绍给彼此,其实是要让他们两人相互制约。

    现在,距离当初过去了六年。

    长安钱庄日益壮大,燕绥成了圣上身边最为宠信的仁义伯,他也成了手下管着上百大小掌柜的大掌柜。

    然而,燕氏的产业与长安钱庄上的相互扶持和制约,依旧在起着作用。

    最起码,若是当初朱攸宁没将底子交代给燕绥,以方文敬现在的手段和心思,将长安钱庄占为己有朱攸宁都会百口莫辩。

    可是现在燕绥的存在,却成了方文敬最大的忌惮,他可是没胆子那么做的。

    方文敬现在被掣肘,才真正感觉到朱攸宁的可怕。

    当年想出这个相互制约主意的她才刚八岁啊。

    方文敬想了很多。但实际也不过是呼吸之间。

    他站起身道:“此事暂且搁置吧,听我的,这次不成,东家那里再想要动花招就不容易了。为免将人惹急了,还是暂且作罢。”

    几个大掌柜面面相觑,却也只好点头,另想它法。

    这时的朱攸宁才刚回到家,府里就来了个传话的小厮,满面堆笑的道:“九小姐,老太爷请您即刻国府一趟呢。”

    朱攸宁这几年的沉寂,使朱家那些跟红顶白的人对她态度也不那么客气了。

    这个小厮的表现倒是让她惊讶,不免问道:“知道祖父找我是什么事吗?”

    小厮挠了挠头,道:“好像是京城有个帖子是给您的,老太爷吩咐小的请小姐过去,想来是要一起看帖子吧?”
………………………………

第229章 发家史

    一听说是京城里来了帖子,朱攸宁不必细想都猜得到老太爷找她到底是为了什么,想来是与方才在方文敬处听到燕绥要大婚的事有关。

    果然,这一次回到朱家,朱老太爷对待朱攸宁的态度简直称得上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先前朱攸宁来拜见时,他还脸眼皮都懒得抬一下,现在却是笑的眼角的皱纹的开成了菊花。

    “不知祖父找我有什么事。”

    朱老太爷笑吟吟的向后伸手。

    站在朱老太爷身后的朱华章立即从袖中拿出了一份红底烫金的帖子递给了朱攸宁。

    朱攸宁佯作不知,双手接过帖子展开来看,确定的确是燕绥即将成婚,邀请她京城一见的帖子,便摆出一副惊愕的表情来,道:“这……我与燕公子并不熟悉,这帖子来的未免有些奇怪。”

    朱老太爷立即皱着眉轻斥道:“现在已经不能称呼燕公子了,要称呼伯爷才是。”

    “伯爷?”朱攸宁故作惊讶的瞪圆了眼。

    朱华章轻斥了一声,道:“这你都不知道?燕伯爷是圣上御口亲封的仁义伯,未婚妻是姜阁老家的掌上明珠。看来你这些年在书院里是只读死书去了,也对,一个女儿家,就好好的学着绣花,将来选个好婆家,直接从朱家大门抬进婆家的门也就罢了,好端端的出来学什么经商。”

    朱攸宁权当没听懂他话中的嘲讽,只是惊讶的对朱老太爷道:“想不到燕公子如今都是伯爷了,只不过我去赴约,是不是有些不合适?”

    朱攸宁的目光闪烁着,完全是没见过大世面的小女子才有的模样。

    朱老太爷看的有些嫌弃,当初这个孙女还满身灵气,现在却被罗勋教成了一个木讷的女书呆,于生意上的天赋都浪费了,如今竟然连去吃喜酒的胆量都没有,好像当初单枪匹马来宗族大会上抢生意做的人根本就不是她。

    朱老太爷便略有些不悦的道:“请贴上只写了你的名字,又没请旁人,那等身份的人办婚礼,没有请帖的人怎么靠的上边儿?你不去,还想让谁替你去?”

    朱攸宁被训斥的低着头,一副被吓坏了的模样。

    朱老太爷见状,怕她不知道内情万一去京城再开罪了人,只得解释道:“你此番去,对待燕伯爷一定要客客气气,再不可如同从前一样随意了。当初你们的确在商会上相处过,可现在人家可是圣上跟前的红人,就是咱们蔡知县见了都要礼让三分。”

    蔡县丞经过了多年的努力,又重新当上了知县。

    朱老太爷和朱华章都不约而同的有点泛酸。

    朱老太爷道:“这些年,经济的萧条是显而易见的,没见着后来都不许金银流通,朝廷只要买办东西就自个儿印宝钞么?

    “时逢经济萧条,偏偏各处又多灾多害。只三年前黄河泛滥,就造成了数处堤坝的决堤,数十万的百姓流离失所。

    “当时修建堤坝,重建城市,安置灾民的事,将圣上急的焦头烂额。偏偏国库空虚,拿不出银子来,紧急加印的宝钞,却少有人愿意做这一单生意。谁愿意白做工,弄一堆废纸回来?

    “危难之际,燕伯爷站了出来,联系当地的官员,说要承包修剪堤坝,重建城市,修桥铺路,建造房屋等事,且他不要朝廷的宝钞,愿意自己出真金白银来办这件事。

    “民间居然出现这么一个义商,圣上当即便传召觐见,谈起酬劳,燕伯爷却说‘身为大周人,为大周朝做事,不是理所应当的吗?’圣上感动非常,据说当场都掉了眼泪。回头便非要封赏燕伯爷,还一定要支付燕伯爷一定的银钱。――为国家做事,总不能让一个一直被轻贱的商人自掏腰包,朝廷却一毛不拔,传开来也不好听。

    “燕绥便与圣上说:‘若圣上实在是要给,我也不要朝廷的银子,只要我有生之年所修地区的税收便是了。’”

    说到此处,朱老太爷端起茶碗来灌了一口。见朱攸宁一脸呆相,听的聚精会神,便又道:“要国家的税收?这乍一听的确有点狮子大开口。

    “可圣上调阅了户部的账册,发现燕伯爷所说的地区,每年的税收加起来只有五两银子!燕伯爷就算能活一百年,一年五两银子,朝廷才只给了他不足五百两而已。而燕绥为了国家所花费的真金白银,上百万两都不止。”

    朱攸宁适时地惊叹道:“怎么可能?一个地区一年的税收怎么只有五两银子?”

    “说的就是。”朱老太爷摇摇头道:“咱们大周的如何收税?难道罗老山长没有与你说过?”

    朱攸宁闻言,当即便恍然大悟似的点了点头。

    大周的税收是由各地官员收取,留下当年当地所需,剩下的才上缴。所以一一层层扒皮,到了圣上眼前的,就变成了偌大一个地区一年只有五两银子的税银,有时候年景不好,朝廷甚至还要拨款――虽然拨的是废纸一样的宝钞。

    “既然如此,燕伯爷也算是为国家和老百姓做了事实的。”朱攸宁道。

    朱老太爷道:“是啊。可是也得罪了不少人。地方官没有油水可捞,联名上告过好几次了。”

    朱攸宁道:“但圣上还是十分信任燕伯爷?”

    朱老太爷道:“那些地方官又拿不出银子来修桥铺路,现在国库越来越紧张,往后需要用钱的地方还多,圣上当然是会维护燕伯爷的。如今燕伯爷只要在京城,就经常被传召入宫,陪圣上聊聊天,下下棋。那风头可以说比当朝的阁老也不成多让了。所以,你这一次进京城去,一定不要开罪了燕伯爷。安心吃了喜酒就老老实实的回来。听见没有?”最后一句问的极为严厉。

    朱攸宁立即白着脸连连点头:“是,孙女知道了,一定不敢开罪伯爷!”

    朱老太爷见朱攸宁的确是怕了,这才略微放下心来,让她将请帖收好嘱咐她回去预备行程。”

    朱攸宁离开本宅后,不由得轻抚着烫金的请帖,轻轻笑了笑。

    “仁义伯……”

    若不是与燕绥很熟,她还真要怀疑燕绥也是穿来的。

    棒国三颗星创始人的发家史她还是听说过的。

    燕绥的成功,在本朝已然成了不能复制的存在。

    或许过个十年二十年,圣上就会发现,大周大部分地区都已经有燕绥根深蒂固的根基,到时还不知道要怎么后悔呢。
………………………………

第230章 笼中雀

    朱攸宁回到家时,李拓北正巧提着新鲜的鹿肉来家里蹭晚饭。

    见了朱攸宁,便笑道:“上次回家你不是说爱吃这个,我又弄了来。”

    朱攸宁笑眯眯道:“太好了,多谢北哥。”

    “谢什么,待会儿你多吃点。小时候圆溜溜的多好啊,现在瘦的像根牙签儿似的。”

    朱攸宁低头看了看自己,暗想现在要是圆溜溜她才发愁呢。

    李拓北将鹿肉交给了崔嬷嬷,便先给朱华廷和白氏行礼。

    几人闲聊片刻,李拓北又不是外人,朱华廷就当面问朱攸宁:“你祖父找你去做什么?”

    朱攸宁正色,将请帖拿出来给朱华廷看。

    “是燕伯爷要成婚了,下帖子请我去京城吃喜酒。”

    朱华廷接过帖子一看,蹙眉道:“时间这么紧张,居然定在腊月里?不过兴许是圣上答允的事,下面办的也就急一些吧。”

    朱攸宁不置可否的收好帖子,“谁知道呢。从前也没想过燕伯爷居然能成了伯爷,如今还要迎娶姜阁老家的千金了。”

    “你说谁家?姜阁老家?”李拓北挑着浓眉,神色有些古怪。

    朱攸宁点点头道:“是啊,姜阁老家。”

    李拓北大摇其头:“这门婚事怎么成的?怎么选了姜家了。”

    朱攸宁素来知道李拓北的消息灵通,别看他安居一隅,可朝廷中的大事小情他都知道一些,当即便问:“怎么,是姜家有什么问题,还是姜小姐有什么问题?”

    “福丫儿!”白氏白了朱攸宁一眼,“伯爷和阁老家的亲事,你问那么多做什么!”

    朱攸宁无奈的和李拓北对视了一眼,便道:“这不是自家人关起门来说话么,再说我也没问什么。我要去京城,这些事情总要知道的。”

    白氏有些不喜欢的蹙着眉头:“你如今越发大了,也不是小时候了,理应注意这些事才对,那伯爷也是的,做什么邀请你个女孩子上京城去?抛头露面的成何体统!”

    朱攸宁一听白氏唠叨这些,不由得无奈的皱着眉。

    这些年家里的条件好了,白氏从教导壮哥儿身身上的到了不少的乐趣和自信,关起门来做一家的主母脾气也见长。

    尤其是她慢慢长大,竟还要去家学里和男子一样念书,白氏便已经不喜了。

    在白氏的心里,女孩就应该留在母亲身边学习女红中馈,又不考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