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极品驸马-第2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435章 二圣交锋
薛绍与李治并没有在花圃中多作逗留。当他二人回到球场安坐下来时,武则天刚好换上了一身特制的蹴鞠宫服回来。
看到武则天这副样子,薛绍不觉甚感惊叹,这完全不像是一个年近六旬的老太太,说她充满了“青春的活力”都不为过啊!
李治则是呵呵直笑,“朕的皇后,仍是风采不减当年哪!”
“陛下取笑,臣妾当真是老了呢!”武则天笑吟吟的施了一礼,不经意的转眸看了一眼薛绍,那眼神让薛绍感觉她的内心活动非是一般的丰富。
毫无疑问,武则天一定是在怀疑薛绍趁她不在的时候,私下和李治说了什么。
稍后,武则天就在太平公主的央求与拉扯之下进了球场,两个当世最为尊贵与显赫的女人带着一群宦官宫女,与薛绍麾下的一批人比试蹴鞠。让薛绍大感意外的是,武则天的“老胳膊老腿”一点都不显得迟钝与乏力,相反,她的蹴鞠技艺非是一般的出众,宦官宫女们连连叫好,李治也不停的鼓掌喝彩。
薛绍更是大觉惊艳,武则天比李治还年长五岁,现在李治已是半失明半瘫痪,武则天居然还能生龙活虎的蹴鞠——上天,对这位传奇女性真是非一般的眷顾啊!
这一场蹴鞠下来,薛绍顺理成章的输给了武则天与太平公主领衔的“联合部队”,满场的欢声笑语,看似非常的融洽与和谐。
稍后,李治就在含冰殿的膳食堂里设安宴,款待新婚后第一次前来晨昏定省的公主与驸马,武则天当然也在席。
酒过三巡,李治摒退了左右侍人掩上了大门,说道:“天后,太平,薛绍,难得我们一家人能够坐到一起来用膳,现在便来闲话家常,说些小事。”
李治说得轻描淡写,但在场其他三人都知道,皇帝口中的“小事”绝对小不到哪里去。
“陛下请说,臣妾洗耳恭听。”武则天率先说道。
太平公主与薛绍这两个晚辈都作认真倾听状,没有插嘴。
“既然是家常内事,那便是不足为外人道知的。”李治话锋一转,说道,“今日所议之事,切不可外传。”
“是,陛下!”三人一同应诺。
李治笑眯眯的点了点头,“其实,就是关于薛绍的任职一事。”
“陛下,可有训示?”武则天眉宇微沉,但不动声色的平静问道。
薛绍与太平公主则是眼观鼻、鼻观心,目不斜视。
“都说只是闲话家常,天后不必过于严肃。”李治语调轻松,说道,“记得此前薛绍北伐归来之后朕曾经说过,要重用于他。但据朕所知,薛绍现在仍然只是六品兵部员外郎。天后,你不觉得这样安顿于他,有些屈才了吗?”
“陛下,臣无才无德资历浅薄,如今忝居兵部员外郎一职犹恐不能胜任……”
薛绍说到一半,李治挥了挥手打断他,“不用你说。朕想听一听天后的意思?”
武则天仍是八风不动不慌不忙,拜了一礼之后侃侃道:“陛下,臣妾这么做,一是遵照了陛下的意思,二是参照当前的时势,三是为薛绍本人量身而制,并与阁部宰相反复参祥之后,做出的决定。臣妾扪心自问,目前这份职事对薛绍来说,是最为妥当的。”
“天后,何不详细说说?”李治转头,看着武则天。
“是,陛下。”武则天显然是早已成竹在胸,她说道:“薛绍从入仕的第一天起,臣妾就一直在密切的关注于他。对于薛绍的文才武德与资历经验,臣妾都是了如指掌。北伐一役,薛绍的确是立下了奇功。如若论功行赏,他的职位至少应在羽林卫五品郎将薛楚玉与郭元振之上。但是当时的环境,容不得薛绍继续担任军职。臣妾的理由是,薛绍是裴行俭的嫡系门生,裴行俭刚刚卸甲归田放弃了军职,军队里顿时出现了一些纷乱,各方势力都对裴行俭空留出来的军权展开了殊死的争夺。在这样的情况下,根基浅薄又失去了裴行俭之庇护的薛绍,将很难在这场争夺当中胜出,甚至有可能遭受不必要的摧残。臣妾让他暂时脱离军队,其实是出于保护他的意图。”
“臣,万谢天后娘娘的关爱与呵护,臣感铭肺腑!”薛绍拱手长拜。
“皇儿也要拜谢母后!”太平公主也拜了下来。
“你二人大可不必多礼。”武则天只是微笑。
李治点了点头,“这一点,朕也想到过了。薛绍,你的确不必埋怨天后将你临时请出军队。北伐结束之后,大唐的军队里的情况的确非常的复杂。听闻裴行俭卸甲归田,军队里还出过一些乱子,是程务挺和李谨行一同出面才将其抚平。为此,还秘密的抓捕了一批并处决了一批带头闹事的将领。试想,当时如果你还留在军队里,那些闹事的将领必然会找你带头。到时,你若伙同他们一同闹事,便是哗变谋反;你若不从,则会违背袍泽情义。左右为难,你能何去何从?当时,天后让你离开军队并且带着太平出去游玩,正是为了让你远避兵祸——这件事情知道的人不多,算是军国机密。今日告知于你,只是为了消除你心中的误解。”
“臣对天后娘娘,从无怨言,更加没有任何的误解!”薛绍正色说道。
“如此便好。”李治抚髯微笑,说道,“但是天后,现在裴行俭的事情差不多已经平息了,程务挺与李谨行也已经稳住了军队。是不是应该,恢复薛绍的军职了?”
“此事,臣妾与阁部的宰相以及程、李二将,已在商榷之中。”武则天答道,“只念薛绍与太平新婚燕尔,岂能仓促之间就让他去军队带兵?如此一来,薛绍可就没有多少时间去陪太平了。”
“娘,我不介意的!”出乎三人的意料之外,太平公主抢先说道,“薛绍喜爱军伍立志从戎,皇儿也一直很喜欢英武的将军呀!男人大丈夫理当有所报负有所追求,只要薛郎觉得喜欢和妥当,皇儿一定会全力支持他干出自己的一番事业,为二圣分忧、为社稷出力的!”
李治和武则天不约而同的露出惊愕的表情,“太平,当真是与往日不同了!”
“嘿嘿!”太平公主既自豪又有些腼腆的笑了起来,“皇儿现在……已经是薛郎的妻子了嘛!皇儿不再是任性的小孩子了!这些年来,母后不也是全心全意的辅佐父皇么?皇儿是在效仿母后,要做一个能干又体贴的贤内助!”
“我儿,当真了得!”李治哈哈的大笑。
武则天则是微笑的点头,“太平,你真是长大了!”
“全赖父皇和母后,教导有方!”太平公主十分乖巧的拜了下来。
薛绍欣慰的暗吁了一口气,安然,当真就是我的贤内助了!
“天后,你也听到了。太平都不介意薛绍去带兵了。”李治说道,“朕的意思,与太平相差无几。既然薛绍是卫公的嫡传门生,又在北伐之时证明了他在军事上有着独特的异才,还是太平的丈夫、我们的半子女婿,为何就不能多给他一点栽培的机会呢?——我们家人说私话,再怎么说提拔与重用薛绍,也比倚赖外人要强吧?”
“陛下所言,不无道理。”武则天低眉顺目,非常的冷静,“但是眼下,军队里的确是没有合适的空缺职事,能够安置薛绍。其实臣妾的话还并没有说完。让薛绍担任兵部员外郎一职主办讲武院,未必就不是重用。这比带兵更有意义,也能让薛绍经历更多的磨练、积累更多的经验。”
李治很是沉得住气,淡淡道,“如何说?”
“开办讲武院,初衷便是用讲武的形式操练御林军,提高御林军的士气和战力。”武则天说道,“御林军是陛下的亲勋私军,是从天下军队当中挑选出来的精锐之师。可是他们养在皇宫久疏战阵,再加上京师温柔乡的纸醉金迷,难免让那些将士们变得懒惰与荒废。如果薛绍能够通过开办讲武院来解决这一重大问题,那无疑是对保卫皇宫、守护陛下立下了天大的功劳。此外,每年因为裁汰与更换御林军将士、以及御林军的腐败与堕落带来的其他开支,可是冠绝后宫私緍所有开支之首,一直居高不下甚至难以为继。如果薛绍能够让御林军紧张起来、凝炼起来,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问题了。从而,也就能节约很大一部分的军费开支。所以臣妾觉得,办好讲武院的意义是非常之重大的,一点也不亚于带好一只远征野战的府兵军队!”
李治听完后沉吟了半晌,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天后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所言甚是啊!”
薛绍虽然明知道武则天是在打太极推手,但也不得不承认,她的这一番话说得很是在理。皇宫御林军的主体是左右羽林卫,其次还有千骑、左右监门卫和左右金吾卫。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薛绍是了解羽林卫,并且参与过远征、算过后勤细帐的。他清楚的知道,光是左右羽林卫这六千多人的军费开支,比两个军(两万五千人)的野战军还要高出一倍。而且,羽林卫的绝大多数军费开支,都用来维持羽林军的好吃好喝与高福利发放了。
一群待遇优厚、享尽清福的军人,能有多少战斗力呢?打磨羽林军,的确是势在必行!
说完那一番话,武则天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
这一抹微笑,在李治看来是胸有成竹胜券在握,在薛绍看来则像是警告与敲打的冷笑,仿佛是说——你小子就不用找皇帝告状请命了,一切尽在我的掌握之中!
………………………………
第436章 天下武宗
眼看一切都将落入了武则天的下怀,李治突然话锋一转,说道:“天后,既然你能想到让讲武院通过‘北衙讲武’来锤炼御林军,为何就不能往更深的层面去想呢?”
武则天眨了眨眼睛,“陛下,言之何意?”
“讲武院,除了操练御林军,难道就没有别的事情可做吗?”李治反问道。
“陛下,何不明示?”武则天一脸狐疑。
“朕,也是突发奇想。”李治呵呵一笑,“既然讲武院能够锤炼军士,就不能培养将军吗?讲武院,能否像国子监那样成为大唐的最高军事学府,为大唐培养源源不断的军事人才呢?”
薛绍心中一动,皇帝总算干了一件靠谱的事情,他先把武则天的话套了出来,然后顺着她的意思往下说,巧妙的提出了我的“军校构想”。
老狡猾就是老狐狸啊,李治可能没有别的大本事,但是他谈话的艺术真是已经炼的炉火纯青了。或许,也只有他这一只和武则天做了三十年夫妻的老狡猾,能够把武则天也给“忽悠”进来!
不等武则天回过神来表个态,太平公主连忙拍起了巴掌,“父皇真是英明睿智!讲武院嘛,顾名思义,就该传授武艺教授兵法,培养许多的将帅之才。薛郎可是学了卫公兵法的哦,如果他能教出一些好学生为朝廷所有,大唐何愁没有将帅之才可用?我大唐的军队,又何愁外敌侵扰、宇内生患呢?”
“兵者凶器,军国大事,岂容你一个小姑娘来妄议?”武则天没好气的斥责起来。
“娘,我都嫁人了……”太平公主撇着嘴,怯怯的道。
李治呵呵直笑的打起了圆场,“都说了是家人私语,太平姑妄言之我等姑妄听之,天后又何必小题大作呢?”
“是,陛下。”武则天不动声色的低下一下头,双眉紧锁的沉思了片刻,再道,“陛下的意思,臣妾明白了。但讲武院仍处于草创之初,仓促之间恐怕办不下这么多的事情吧?”
“仓促之间,固然是办不成。”李治说道,“朕的意思,也是想要给薛绍三到五年的时间先来实践一回。如若成功,就让讲武院永久的办下去;如若失败,也不会有太大的损失。天后,你觉得呢?”
“那依陛下之意,何时开始筹备为上?”武则天小心的问道。
李治将巴掌拍在身前的小桌几上,“就现在!——薛绍,你现在就可以动手去准备了!”
“是,陛下!”薛绍心头暗暗激动,拱手而拜。
武则天也只好点了点头,“陛下立意长远高瞻远瞩,臣妾只能拜服。既然陛下已经决定了,臣妾也定当鼎力扶植薛绍,办好讲武院!”
“薛绍,你还不谢过天后?”李治不失时机的道。
“臣,多谢天后!”薛绍拱手再拜武则天。
李治抚髯长笑,“今日我们家人的一番私语,或许就会给大唐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了。天后,至从李勣故去之后,你我不是时常感觉缺一股肱么?我们渴望人才,尤其缺少军事人才。但是我们想得最多的是如何去搜罗将帅之才,却很少想过将帅之才也是可以主动培养起来的。正是薛绍这个最好的例子,让朕茅塞顿开啊!”
“陛下,是如何茅塞顿,又是如何突发奇想的呢?”武则天很配合的问道。
李治呵呵直笑,说道:“天后你想想,薛绍年方弱冠从未涉及军旅,但是他至从拜入裴行俭的门下学了卫公兵法,又从军远征经历了一场北伐,就发生了脱胎换骨一般的巨大改变,朝夕之间就从一个鲜衣怒马的贵公子,变成了横扫千军的将帅之才。由此可见,将帅之才真的是可以培养与煅炼出来的!薛绍,不就是最佳的概模吗?让他来开办一个培养武将的军事学堂,那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武则天面带微笑机锋不露,淡淡的道:“从大唐开国起,河东薛氏人才辈出,几乎每一代人都会出一个天下文宗。如今到了薛绍这一代,难道是要出一个‘天上下武宗’了么?”
“天下武宗?”李治听到这个新名词先是一奇,随即就是一笑,“天后的意思是,薛绍以后会像薛元超那样,‘桃李满天下’么?”
“陛下,是桃李满军队!”武则天侧眸看了一眼薛绍,意味十分深重。
薛绍一拱手,“陛下,天后,如果讲武院将来真能培养出三五将才,那他们一定是死心塌地效忠二圣、效忠朝延的!兵者凶器,选将比选官更加应该注重德才兼备。若是心术不正之人,哪怕是天纵奇才也不能任其学习兵法、执掌兵权!臣记得,当年的侯君集便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
“说得好。”李治抚掌而赞,“德才兼备,这理当成为讲武院遴选与培养人才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否则,若是培养出一个本事大却要造反的将军,岂不是适得其反了?”
“是,臣谨遵陛下教诲!”薛绍拱手再拜。
武则天只在一旁静静的看着一君一臣的一唱一合,脸上泛着莫可名状的微笑,完全是不动声色。
这一记微笑落在薛绍的眼里,让他感觉讲武院的未来固然是光明又伟大的,但也一定是……困难重重命运多舛的!
“至于薛绍的军职一事,天后还是要多多留心。”李治再又扯回了这个话题,看似都有些“不依不挠”了,他说道,“军队之大,难道还容不下朕的一个外甥和女婿,难道还容不下一个奇袭黑沙生擒了伏念的卫公门生吗?说将出去,岂不令天下人耻笑朝廷不会用人、辜负才俊?”
“是,臣妾一定详加留意,尽早恢复薛绍的军职!”
眼看李治的态度如此坚决,武则天也算是做出了“保证”了。
“最好是,在北衙禁军当中给薛绍安排一个位置。”李治仿佛是有些得寸进尺了,他说道,“薛绍要办讲武院,院址就在北衙校场。若能在北衙禁军当中给他兼任一个军职,则是两全齐美最好不过。”
“是,臣妾记下了!”武则天一一应诺。
“朕还是那句话。”李治把话又兜了回来,说道,“今日,是我们的家人私话,不足为外人道知。朕的初衷无非就是,既然用外臣也是用,自家人当中有了人才,为何就不能重用呢?古人云,内举不避亲嘛!——薛绍,你也切勿让朕、让天后和太平失望了。我们对你,都有着很高的期待!”
“是,臣万万不敢辱没了皇家的尊严,更不敢辜负了陛下与天后的器重,也不敢枉费了公主殿下的信任!”薛绍拱手拜道。
“好了,朕想说的,差不多就都说完了。”李治笑容可掬的看向武则天,“天后,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武则天沉思了片刻,说道,“有!”
薛绍和太平公主同时心时砰砰跳了起来,她会说什么呢?
“那你说吧!”李治还颇为期待的等着武则天的下文。
武则天微然一笑,说道:“就是关于薛仁贵的安置一事,臣妾想当着薛绍的面,在陛下这里讨一句准信。”
薛绍一听,武则天这话是有深意了——她仿佛是在暗示和怀疑,我在薛仁贵的事情上动了手脚!
心念至此,薛绍连忙拱手道,“陛下,天后,此乃军国之事,臣就不便旁听了。”
“薛仁贵不是你的族叔么,这有何不便?”武则天淡然道,“你不是还托请太平来找我说项,想要给薛仁贵谋求一个好的安身立命之处么?”
“娘,薛郎可没有对我提过此事!”太平公主连忙说道,“是我听他闲聊中无意说起过崇拜薛仁贵这位大唐战神,我也历来就对薛仁贵颇为敬仰,因此才会……”
“太平,不必说了。”李治不以为然的挥了挥手,呵呵一笑,“其实说白了,皇族无小事,家事即国事。薛仁贵既然是薛绍的叔族,那也就不是外人。再者,朕对这位老臣也是一直都有惦念的。如今天后已经召他回朝,朝廷又正当用人之际,这是好事一桩,你们又何必为此而争执呢?——天后,其实你的心中已有定案,何不说出来让朕听一听?”
“陛下圣明。”武则天拱手拜了一拜,说道,“程务挺与李谨行二将归朝之后,大唐的北疆国门出现了空缺。臣妾已经和阁部的宰相计议过了,并且听取了程、李二将的意见,打算将薛仁贵派往代州雁门镇守国门。陛下以为如何?”
“甚好。”李治二话不说就拍了板,“就按天后的意思办!”
“是,陛下。”武则天淡淡一笑,深深的看了薛绍一眼。
薛绍不由得心中微微一动,关于薛仁贵的回归与去向,我的确都有参与谋划。武则天故意当着我和皇帝的面说这些,是在对我发出某种警告么?……管不了那么多了,畏首畏尾的感觉,我真的已经受够了!
再作一番闲叙之后,家宴散去。
薛绍与太平公主离开了含冰殿,往皇宫外面走去。
刚出了玄武门,太平公主就拍着胸口夸张的直喘粗气儿,“薛郎,今天真是好紧张、好紧张啊!”
薛绍笑道:“家宴而已,你紧张什么?”
“别装了,你莫非就不紧张?”太平公主撇了撇嘴,小声说道,“父皇和母后唇枪舌剑你来我往,简直就差拿起刀剑来互砍了——这可全都是因为你啊!”
薛绍眉头微皱,沉默不语。
“天下武宗……薛郎,倘若真有那一天你的桃李满军队了,那会是一副什么样的光景呢?”太平公主定定的看着薛绍,一副不可思义的神色。
薛绍无法回答太平公主的这个问题,只是深吸了一口气在心中想道:天下武宗”,天下武将出薛门?……我倒是希望,我真有当得起这个称号的那一天!
………………………………
第437章 半壁江山
大唐朝廷至永徽年间起,就有了一个“单日上朝、双日不上朝”的成例。每月的初一十五则是朔望大朝,一般用来宣布或是公议重大的政务、军事和邦交大事,原则上但凡七品以上京官都要参加。
薛绍入仕也快一年了,总因为这样或是那样的原因,还从未上过早朝。既然李治强调了要他在十五日去上朝,薛绍没理由再缺席。
可问题也就出现了——薛绍还没有上朝的朝服。
北伐回来后薛绍被削去军职任命为兵部员外郎,成了彻头彻尾的文官。可他还来不及定制新的官服就忙着操持婚事去了。仓促之间薛绍决定,只好穿上以前在左奉宸卫发放的千牛备身的花钿绣服去上朝。
十五日黎明,薛绍起了个大早去往皇宫,像许多的文臣武将那样去大明宫含元殿上朝。太平公主设计的这一套花钿绣服实在是太潮太惹眼了,再加上薛绍是头一次出现在早朝的班列之中,因此引来无数人的频频注目。
薛绍开始没觉得,后来看到了左奉宸卫的同僚程伯献与崔贺俭等人,发现他们都只穿着一套绯色的武官朝服,这才意识到自己的服装可能出了点问题。找他们一问,薛绍这才知道原来千牛备身的花钿绣服早在一个月前就废止了,改为了绯色朝服。据“小道消息”说,这还是花钿绣服的设计者太平公主的意思!
薛绍顿时愕然,记得太平公主以前还真是说过这话,当时薛绍告诉太平公主自己可能要调离左奉宸卫不会再穿花钿绣服了。太平公主便说那就让所有的千牛备身都不许再穿,只有薛绍一人保留这款朝服。
起初薛绍以为那不过是太平公主的一句戏言,没想到今天还真是应验了。如今,薛绍独自一人穿着“新潮”又“时尚”的花钿绣服走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