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极品驸马-第2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切但凭公子吩咐!”虞红叶连忙道,“公子临走之时,不妨带上两笼我训练好的信鸽。一但前方大定,公子就可以将鸽子放飞。只要它们回来,我就马上带上商队出发!”

    “如此最好!”

    薛绍长吁了一口气,刚才还有些阴霾的心情顿时变得畅快了许多。他心想,朝廷只给了我这么一点军资去打仗,或许是真有难处又或许其中有裴炎的小动作,他在故意给我穿小鞋。

    虽然裴炎大体算是一个挺称职也挺奉公的宰相,但是“以权谋私”的用权术来打击政敌他早玩有过前科了,上次“处斩伏念”这样错误到荒诞的军国决定,就是他为了打压裴行俭而做出的谋划。

    其实武则天私底下,也曾对“处斩伏念”所带来的不良影响颇有微辞,只是她从来没有对裴炎说过。这次针对挂帅的人选,她和裴炎已经有了分歧,再看到朝廷只给出这么一点钱粮,武则天的心里肯定会犯嘀咕——这会不会又像上次那样,因为裴炎的“小动作”而导致战争的失败或是带来别的不良后果?

    思及此处,薛绍禁不住拍了两下额头,现在我才终于明白,她为什么会要事先叮嘱我,让我不要与裴炎相争了,原来她早就做出了安排!她不同意裴炎的那些安排,但也没有采取“硬碰硬”的方法去和裴炎争个高低,而是用了一个迂回的法子,暗底里塞给了我一笔“私房钱”——于是就有了虞红叶这个“河陇盐铁官商”的诞生!

    姜还是老的辣呀!

    丈母娘大人,这次是真仗义了!

    “公子在想什么,笑容如此灿烂?”虞红叶看到薛绍的表情,笑而问道。

    “想钱啊!”薛绍笑道,“我仿佛看到,滚滚的钱财铺天盖地朝我压来,都快把我吓傻了!”

    “嘻嘻!”虞红叶禁不住掩嘴而笑,“想不到,公子也会如此爱财?”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谁不爱财?”薛绍笑道,“倘若再见太后,你要记得代我拜谢她老人家。就说,薛绍对她的大恩大德没齿难忘。等到了前方,我一定奋勇杀敌,报效国家也报效她老人家!”

    “红叶一定带到!”虞红叶非常郑重的拱手长拜。和达官显贵们结交了那么久,她的“政治嗅觉”早已是今非昔比。薛绍话中的那一句“报效国家也报效她老人家”可是耐人寻味,不是随便说说而已的!

    “临出征时遇到这样的好事,大好兆头!”薛绍笑道,“虞姑娘,你真是我的福星!”

    “这话当是红叶来说才是。”虞红叶脸上微微一红,说道,“公子,你真是我命里的贵人!”

    薛绍眨了眨眼睛不由得笑了,这话听着怎么像是有一点暖昧的味道呢?

    “公子军务繁忙,红叶不敢叨扰。”虞红叶再度拱手长拜,“红叶就此拜别公子,他日,夏州再会了!”

    “好!你我就此别过,他日再会!”

    薛绍翻身上马,骑在马上对虞红叶微然一笑,扬鞭策马飞驰而去。

    虞红叶凝视着薛绍的背影,双手摸了摸脸颊,“为何这么烫?……为何一见到他我就全没了方寸,比见了太后还要更加紧张和局促?”
………………………………

第579章 十万沸腾

    军队里的乱子生得并不是太大,主要是郭大封和党金毗这两个将军引起的。因为薛绍决定,把他二人和十万大军一同留下来。

    这两位将军都是跟在裴行俭的手下成长起来的沙场宿将,以往每战必定当先立下过累累的战功,在军队里颇有威望。听说要出征,他们比谁都兴奋。但薛绍突然下来一道命令让他们二率军留守并转任右卫的军官,他们哪能接受得了?

    他们麾下的各级将官和士兵,当然也会一样的受不了。

    心中有气,他们就越发的想不通,甚至还以为薛绍是在军队里玩“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把戏,只知道重用自己的心腹薛楚玉与郭元振等人,有意疏远和弃用裴公带过老将。

    薛绍很了解这些将军们,他们性格刚烈而耿直,他们热切的盼望能够征战沙场斩立功勋。这既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指望,也是他们心中的理想与报负。

    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没坏心。

    于是薛绍专程把党金毗和郭大封请了来,别无旁人,三人私语密谈。

    “二位将军都是追随裴公多年的宿将,算来,是我的前辈。”薛绍说道,“这次我下令让你们二位留守,你们有意见我可以理解。你们的心情,大概就像当初裴公故去之时朝廷突然停止西征把军队拉到洛阳时一样,我感同身受。”

    “既如此,大将军为何独独留下我二人?”党金毗嗓门很大,急道,“是因为我二人无能,还是和大将军不够亲近?”

    薛绍皱了皱眉,“党将军,说这话可就见外了。一直以来,我都把你和郭将军视作我的袍泽弟兄,和薛楚玉、李多祚这些人并没区别。这次我安排你二人留守,非但不是有意疏远你们,恰好相反,我是对你二人寄予了重托。”

    党金毗和郭大封同时一怔,“怎么说?”

    薛绍示意他二人凑近一些,小声道:“朝廷上面有人忌惮于我们右卫兵力太过强盛,于是有意削弱和拆散我们。这次他们只许我带一半兵力出征,就是此意。同时上面还下达了命令,只留下一位右卫的将官程齐之率军留守。程齐之是程务挺的儿子,也是裴炎的女婿。上面的这一举动,你们难道就没嗅出什么味道来?”

    听薛绍这一点拨党金毗和郭大封恍然醒悟,“莫非是裴炎有意褫夺大将军的一半兵权,将其移交给程务挺?”

    “若是真的交给程务挺,我反倒放心。”薛绍说道,“但如果是落入了裴炎的掌握之中,可就不是什么好事了。你们想一想,裴炎在朝堂之上已经权势滔天,无人可以抗衡,程齐之哪能拗得过他那位强势又精明的岳父?万一让留守的十万大军落入了裴炎的手中,这不仅仅是我们右卫的巨大损失,更有可能会是一个潜在的……危机!”

    话说到这份上,党金毗和郭大封总算是懂了!

    二人一同起身,郑重对薛绍抱拳,“大将军不必说了,我兄弟二人留守便是!”

    “二位将军深铭大义,薛绍在此拜谢了!”薛绍也起身郑重一拜,“今日我托负给二位将军的可不止是十万名同心同德的好兄弟,还有……帝都的安危!”

    “大将军尽管放心!”党金毗和郭大封郑重道,“只要我二人一天不死,洛水大军就一天姓薛!”

    薛绍笑了,“二位将军言过了,洛水大军可不姓薛。这等戏言有些诛心,可别到外面去说。”

    “那自然不会,大将军尽管放心!”二人同是憨厚的点头而笑,又道:“但裴炎毕竟是宰相,万一他擅用职权将我二人调走挪开,大将军远在西疆鞭长莫及又不能为我二人作主,如之奈何?”

    “问得好。”薛绍微然一笑点了点头,说道:“二位将军年幼时,都曾玩过纸鸢么?”

    “大将军何有此问?”两名将军都有些迷茫,“玩过,大概都是玩过的吧!”

    薛绍笑道:“纸鸢要想飞上空中,下面就必须有人用一根线拽着它。飞得越高,这根线就要越长越牢实。同时,这根线也是纸鸢的命数所在。万一拽线的人松开了手,纸鸢也就要陨落了。”

    两位将军都挺得很认真,但也挺迷茫,“大将军,言下何意呢?”

    “带兵远征的将军,其实就像是一枚纸鸢。”薛绍饶有深意的微笑道,“要想飞得高飞得远,就必须要有一个相当值得信赖的人,紧紧的拽着那根线不松手。”

    两位将军终于恍然大悟,“我们明白了!!”

    “当真明白了?”薛绍笑而问道。

    “但有问题,我们就去请教太后嘛!”两位将军憨憨的笑道。

    “不可。”薛绍正色道,“太后已经归政退回后宫哪能随便接见带兵的将军,后宫那种地方又是你们能随便进的吗?”

    “那该如何是好?”两位将军迷茫了。

    薛绍呵呵直笑,当场写下了一张纸条交给他们,说道:“若有急事,带上它去太平公主府求见主事宦官杨思勖。他会安排好一切!”

    “多谢大将军!”二人大喜的收下。听了薛绍的那些点拨他们已经不难意识到,万一裴炎想要趁薛绍走后铲除右卫的旧将夺取洛水大军的兵权,那这张小小的字条就是大将军预留下来对付裴炎的“锦囊妙计”,同时也是他们二人自己的“保命符”!

    “洛阳之事,就拜托二位将军了!”薛绍对党金毗与郭大封,拱手长拜。

    “大将军如此器重,我二人必当誓死相报!”

    ……

    五日后,经过了一番紧张的忙碌与准备,薛绍麾下的十万大军终于是要誓师出征了。

    因为薛绍被授“朔方道行军大总管”,十万王师就又有了新的军号,朔方军!

    皇帝依旧称病不朝,垂帘听政的武太后代替皇帝前来主持誓师大会,并亲为薛绍颁赐斧钺。

    十万大军布列整齐,一眼看不到边际。

    面对这些将士,武则天感觉他们的呼吸之声都已化为一阵惊风,吹得这校场之上的战旗在猎猎的翻滚。

    “泱泱大唐,赳赳健儿!”武则天由衷的感慨,“何其盛哉!何其壮哉!!”

    “请太后训示!”薛绍上前,将行军管记苏味道写好的檄文递上,示意她宣读檄文以壮军威。

    “不。”武则天微然一笑,“你是主帅,你是军魂。我今日只来颁赐斧钺,绝不喧宾夺主——大将军,你来!”

    “太后,还是你来吧?”薛绍小声道,“以往都是主持誓师的帝王、太子或宰相人等念诵檄文,这是军中不成文的规定。”

    “你来。”武则天微笑,但是说得很坚决。

    “好!”薛绍也便不再推辞,手拿檄文站到了高高的点将台上。

    十万将军看到薛绍站定,同时挥起手中的兵器大吼了一声,化作一阵惊天动地的呼喝,仿佛平地起惊雷!

    武则天深呼吸了一口面露微惊之色,“军威如此磅礴!就连本宫,都已似热血沸腾了!“

    薛绍站在高高的点将台上,看向远方。仿佛到了天地接壤之处,也无法看到大军阵的尽处。那站在远处的士兵,非但无法听到自己的话,就连自己的人影恐怕都看不到一丁点。

    但是薛绍相信,自己的意志可以通过将士们的口耳相传,一一传达到每一个地方!

    展开檄文薛绍细下一看,文辞极其华美!

    行军管记苏味道少年时代就以文采卓尔而著称,后来进士出身做了个县尉。正因为他的文章写得好,才被裴行俭拉到身边成为了行军管记(相当于司令部参谋与主帅秘书)。

    薛绍心想,这檄文华美归华美,可是我都看得有些拗口和费解,那些读书少甚至目不识丁的将士,能听得懂么?

    思及此处,薛绍把刚刚展开的檄文缓缓的折好又放回了囊中,并且走下了点将台骑上了他的威龙马。

    众皆惊愕,大将军要干什么?

    薛绍骑着马小跑前进,走到了将士们的行伍之中,将腰上挎着的太乙御刀拔了出来,大声道:“我的袍泽弟兄们!”

    “诺——”

    铺天盖地的呼声滚滚而来,卷起大校场上的阵阵黄沙一阵乱舞!

    薛绍骑着马在行伍之中来回的小跑,高举手中的太乙御刀大声道——

    “你们还记得裴公吗?!”

    “记——得!!”

    薛绍摇了摇手中的刀,“很好!——裴公曾经带领我们,和我们的先辈们,狠狠的揍过突厥人。每一次他们都被揍得像孬种一样,跪在地上认输求饶!”

    “可是裴公一去,他们就又不老实了!”

    “他们造反了!!”

    “他们在西北,杀了我们成千上万的弟兄!”

    “抢走我们数十万的牛羊!”

    “他们烧我们的城池!”

    “杀我们的亲人!”

    “抢我们的女人!”

    “还骂我们大唐的男人,全是没用的孬种!”

    将士们汹涌的怒吼起来,“杀了他们!!”

    薛绍骑着马挥舞着他手中的战刀,在行伍中间来回的奔驰与鼓动,疯狂的怒吼经久不息甚至越来越烈!

    武则天很吃惊,“他一个人,竟然能够同时鼓动这么多的人?!”

    “很好!”

    “裴公的儿子们!”

    “我的袍泽弟兄们!”

    薛绍挥舞战刀往来奔驰,大声的喝道,“现在,我就和你们一起去西北!”

    “我们这就让突厥人知道!”

    “就算裴公不在了!”

    “他们——”

    “仍然只能跪在地上,认、输、求、饶!”

    “跪在我们——”

    “大唐的男人面前!!”

    十万人的大军阵,沸腾了!

    “吼——”

    疯狂的吼声,让静静流淌的洛水都翻起了浪花。远在洛阳城中的百姓大惊失色,还以为发生了地动之类的灾难。

    武则天,为眼前一幕彻底的震惊了……原来,这就是薛绍做为一名统帅之时,才会展现出来的独到之处!
………………………………

第580章 生死劲敌

    朔方军出发了,旌旗蔽日连绵百里。

    十万男儿都和薛绍一样,把家和思念扔到了身后,奔向了苦寒又凶险的西北战场。

    时值秋日,比起寒冬和春时雨季这样的日子来说行军要显得轻松一些。但九月鹰飞之时,也恰是北方游牧人传统的狩猎季节。一整个夏天,丰美的水草已经把他们的牛羊和马匹养到了剽肥体壮,养精蓄锐已是足够。

    冬天就快到了,他们得为过冬做准备。

    历来,中原的茶叶、丝绢和秋收后的粮食是大漠上的胡人最爱,娇艳欲滴的美人儿用来暖被窝则是神仙般的享受。

    可是这些,他们自己都没有。

    于是,战争对草原上的游牧人来说显得犹为重要,就如同他们一生下来就需要呼吸、喝水和吃饭一样必不可少。因此,几乎是从有文字记载开始,中原的农耕民族与大漠上的游牧人之间的战争,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划地而居的中原人大多依凭城池采取守势,游牧人则是充分利用他们得天独厚的骑兵机动力优势,大多数是采取游击战的策略在边境各地骚扰,以劫掠财货与人口为主。

    行军的路上,薛绍一路都在寻思这些。

    其中有很多渊源与道理,当世很多人都能了如指掌。但是有一些,是除了薛绍没人知道的。因为他的身体里有着一颗来自千年后的灵魂,他比旁人更加清楚,眼下这一拨突厥人将要给中原大唐带来多大的祸患。

    他们发动叛乱的“时机”,选得实在是太刁钻了!

    因为高宗皇帝的去世,大唐的君权交替出现了问题,大唐内部因为最高权力的斗争陷入了空前的混乱。内部问题尚且没有理清,大唐又何来精力管理附庸和对付外敌呢?

    此前,大唐还曾经草率而且错误的处斩了伏念,这激起了草原人的义愤和对大唐的不信任,再加上有前两次叛乱打下的“群众基础”,这便使得叛军更容易凝聚在一起。再者大唐近年来战事频仍,军力和民力都已显露疲态,国库日渐空虚,对突厥人的防范与镇劾之力自然空前减弱。

    大唐与突厥的此消彼涨,就像是一个人自身的免疫系统出了问题,稍有一点病毒的感染就容易生病,而且是生大病!

    用一个不太恰当的形容来说,这一次阿史那骨笃禄的叛乱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

    在战争开始之前,薛绍首先要做的就是认清敌我。在鼓舞麾下将士的时候,他壮气磅礴的宣称要打得突厥人跪地求饶。可是他自己心里非常的清醒,现在的唐军已经不复裴公挂帅时的盛壮与威风。相反的,突厥人的实力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增强。起事才不到三个月,他们就已经能够动用十万人围攻丰州一个弹丸之地,为洗劫河陇马场而围城打援了。

    以一名统帅的直觉来判断,这肯定不会是他们的全部兵力。至少,他们会留足一半以上的兵力做为后援和备用并且把守老窝。也就是说,保守估计突厥人现在应该有了二十万大军的实力!

    再者,现在的突厥叛军首领阿史那骨笃禄汲取了前“两任”先辈的经验和教训,变得极其的谨慎、诡诈和狡猾。从他在边疆的一系列军事部署来看,这已经不是以前那一拨只知道放火打劫和愚昧冲杀并且内乱不断的突厥叛军了。他们对大唐边境的虚实了如指掌,他们有了严密的组织和详实的军事计划,他们把围城打援、声东击西和调虎离山这些诡奇战术运用得出神入化,还把薛绍曾经用过的“奇袭黑沙”的战例,现学现用的搬到大唐河陇腹地给用上了,一次就捞足了十八万匹战马的丰厚战利品。

    草原上别的没有,会骑马会射箭并且想到战场上捞一把的男人,满地都是。这批战马至少能让阿史那骨笃禄,再武装起十万以上的骑兵!

    三十万突厥骑兵,这么庞大的敌群是以往裴公都没有遭遇过的。

    此前的两次突厥叛乱,裴公挂帅以三十万大军出征讨伐突厥,就像是老子教训未成年的小儿子,直接摁倒在地脱了裤子就打得哇哇大叫——泥熟匍和伏念,基本上没有什么可以抗衡的余地。

    现在薛绍面临的情况则是大相径庭。那个逆子已经长大成人正当青壮,而老子则是老态显现而且身患疾病了!

    情况,非常不容乐观!

    薛绍越来越觉得,裴炎这次给自己穿的小鞋,实在是有够卑劣。他居然又像上次的伏念事件一样,以私废公置军国危机于不顾。

    曾经,薛绍对裴炎的印象还没有坏到什么份上,还有过与之和解并合作的经历。但是现在,他已经对裴炎彻底的失望了。于私来说,自己恨不能马上一刀宰了他;于公来说,大唐在这样一位自私浅陋的首席宰相的带领之下,别说走向什么辉煌,不一条道走到黑就不错了!

    ——与其让裴炎一心谋私的瞎折腾,还不如让武则天出面执政接管大权!

    薛绍认为,做为一名政治家来说,武则天的责任心和思想觉悟绝对要高于裴炎。哪怕武则天对自己的政敌再残忍,哪怕她夺权的手段再狠辣,至少她不会拿军国之事当儿戏,她也不会因为私斗而废了国家民族之大事。

    这是薛绍现在心中,最明确的想法!

    ……

    大军出发后因为马匹不足,走得并不快。

    副将李多祚押运的粮草队伍还能看见长安的城池,吴铭和郭安率领的斥侯已经飞驰到了百里开外。此前丰州与夏州等地送来的战报语蔫不详,并不足以判断敌军虚实。薛绍对斥侯们寄予了厚望,希望他们能够第一时间打探到自己需要的一切军事情报。

    大军一路北上,五日后已经接近泾州边境,这里是离长安最近的战难灾区,数日前突厥人洗劫了这里的三处马场,劫走数万马匹。

    薛绍派出的斥侯终于回报消息,同时也带回了两个薛绍没有想到的人,狄仁杰与赫连孤川!

    斥侯说,狄公有要事特来向大将军汇报。

    薛绍接到狄仁杰,见他一身烟土狼狈不堪人也黑瘦了一圈去,惊讶的问道:“狄公何以在此,还弄得如此狼狈?”

    “一言难尽!”狄仁杰苦笑道,“至从上次接手大将军行刺一案后,狄某不敢懈怠一直严加追查。幸蒙大将军厚恩许我通关文书,狄某追寻线索一路到了丰州边境。正要有所斩获之时突厥叛军前来犯边,丰州都督崔智辩出师兵败,狄某险些被乱兵所杀。幸有赫连孤川等几位壮士一路拼死保护,狄某才得以退至泾州。不料还没喘上一口气,突厥的叛军居然敢大妄为的杀进了关陇腹地,劫掠了泾州的马场!……几番兵乱,狄某没能擒获贼首却落得如此狼狈境地,实在惭愧!”

    “遭遇此等兵灾狂澜,绝非个人之力所能挽回,狄公大可不必自责。”薛绍问道,“适才我听狄公说,没有擒获贼首——想必,狄公已经知道贼首是谁了?”

    狄仁杰深吸了一口气,“这恐怕,是狄某此行唯一的收获了!”

    薛绍轻皱眉头的点了点头,“看来,确是与突厥叛军,脱不了干系。”

    “没错。”狄仁杰说道,“大将军此次奉军北伐,还定会与此人交上手。”

    “他是谁?”

    “阿史德•元珍。”狄仁杰说道,“此人曾是单于都督府治下的一名酋长,后来因为犯法被拘。阿史那骨笃禄起事之前第一个就想到他,于是不惜犯险从单于都督府的监牢之中|将此人救出,然后拜他为谋主军师,对他言听计众!”

    “阿史德元珍!”薛绍深吸了一口气,“我在洛阳的时候,就听说了这个人的名字!”

    “大将军,你一定要小心此人。”狄仁杰说道,“此人虽是出身突厥阿史德贵族,但从小在中原长大,对中原的一切都是了如指掌。再加上他曾经在单于都护府和一些边境州县为官,对大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