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极品驸马-第2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众人一阵大笑,其乐融融。

    本是一句无心的戏言,谁料除夕之夜戏言就不胫而走了,“朔方十八将”的名号全军皆知。薛绍,一不小心就成了将士们口耳相传的“青龙上|将”。

    与此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草原大漠之中,轧荦山上。

    飞雪漫天千里冰封,可是却有一条人工开辟的无雪山径,盘绕而上。

    阿史德元珍让自己的五百亲兵日夜扫雪开道,就为了在这时候能够亲手给山上的人,送上一壶自酿的美酒。

    轧荦,突厥传说中的战争之神。轧荦山,则是好战的突厥人心目中的神砥。

    能住在这座山上并且值得阿史德元珍亲自去送酒的人,只有一个。

    神鹰之子阿史那克拉库斯的母亲,阿史那艾颜。

    阿史德元珍穿着一身厚实的毛皮大裘,提着两坛酒走到了山顶那一座孤零零的院子外面。这是一座有着明显的大唐建筑风格的院落,不大,很新,精致典雅透着一股浑然天成的贵气。

    抖落身上的积雪之后,阿史德元珍拍了拍院子的门。

    “如此深夜,何人造访?”屋里传出一个女人的声音。

    阿史德元珍微然一笑,“神母,是我。”

    院内沉默了片刻,传出艾颜的声音:“阿波达干,现在已经太晚了。风雪漫天山路难行,你请回吧!”

    “今晚是汉人传统的除夕之夜。我知道神母从小在中原长大,有过年的习惯。”阿史德元珍说道,“因此我备了一些自酿的薄酒,还带了两位手艺精湛的汉人厨娘,来陪神母一同守岁过年。”

    “多谢阿波达干的好意,我已经睡下了,请回吧!”艾颜的语气很柔婉,但是不容商榷。

    阿史德元珍见她一直称呼自己的官职,言语之间多有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意味,不由得微微一苦笑。

    沉默了片刻,阿史德元珍说道:“那好吧,酒交给厨娘保管,她二人会一直等在门口,直到神母准许她们入内。”

    “在下告辞。”

    说罢,阿史德元珍踩着厚厚的积雪,朝山下走去。他身边的亲信士兵们举着火把小心的开道和搀扶,一同离去。

    院子门口只剩下两个女人,迎着朔风顶着飞雪孤零零的站着,瑟瑟发抖。

    阿史德元珍一行人的身影刚刚消失在山道转角,院子的门就打开了。两名身强体壮的突厥女奴,连忙将那两名快要冻死的汉人女子拉进了院子里,然后又飞快的关上了门。

    阿史德元珍站在不远处的暗影之中静静的看着眼前一幕,不禁苦笑摇头。

    “何必呢?”

    “只要你做了一天的突厥神母,就永远再也回不到他的身边!”

    “……更何况,他早就忘记你了!”
………………………………

第619章 唇亡齿寒

    转眼过了半月,已是上元佳节。薛绍清楚的记得去年此时,自己曾与薛楚玉一同伺奉先帝李治登上朱雀城头,与万民同庆佳节。

    一转眼,物是人非。

    一场春雪袭击了丰州军镇,比年前的那场大雪来得更加猛烈。薛绍与十万将士感受不到半点春天的气息,仍需与严寒艰苦的斗争。

    薛绍本想组织起新一轮的大练兵,因为缺少肉食,只得暂且作罢。随着时间的推移,薛绍心中的危机感与日俱增。相比于其他的将校,曾经深入草原与突厥贵族多次近身交手的薛绍,更加了解自己面前面对的敌人。

    待严寒过后,鸷伏许久的突厥人肯定会卷土重来,侵袭大唐。这个时节,正是大唐春耕的紧要关头,中原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将会投入到农业生产当中去,边防难免会有所松懈。与此同时,熬过了一个艰苦寒冬的突厥人消耗了太多的粮食和物资储备,急需补充。

    一场战争,眼看就要随着严寒的消退,而汹涌杀来。

    薛绍唯一捉拿不定的是,突厥人会对哪里动手。大唐的北方从河北的幽州到阴山南麓的丰州这千里疆界,在突厥人看来就像是一张长条桌儿上面摆满了美味佳肴。从哪里下口,主动权完全在突厥人的掌握之中。

    这让薛绍很恼火,但也无计可施。上千年来,以农耕为主的中原人在和北方游牧人的战争当中,因为天然的劣势一直都处于这样的被动防守状态。

    薛绍只能和古往今来的许多戍边大将一样,用预测的方式来估计突厥人将要袭击的地带。他遍观如今大唐的北部防线,幽州是大唐的边防重镇,兵力雄厚城池坚固而且地理位置偏离富庶的河北腹地有些遥远,突厥人应该不会强攻幽州,那绝对是吃力不讨好。薛绍自己坐镇的丰州,情况与幽州有些类似,而且兵力更加强盛、更加贫穷苦寒,突厥人更没有理由前来攻击。因为他们现在缺的不是一场战争的胜利,而是目的明确的要去掠夺资源与财富。

    一顿排除法预测下来,薛绍认为,一但突厥南下侵袭,目的地只有两个——河北的云州和朔州。

    朔州和代州形同一体,如同并州大都督府的两扇大门,同时也是大唐的北方国门。一但这两个州被攻破,突厥人就能长驱直入的杀到河北腹地大肆劫掠,甚至威胁到大唐的北都。

    上次裴行俭北伐之时,朔代二州就曾是战争的主战场。当时,薛绍与朔州都督程务挺、云州都督李文谏并肩作战,共御突厥。薛绍使了一手黑虎掏心奇袭黑沙,从而逼退突厥大军并且一战成名。

    现在李文谏仍旧坐镇云州,但是最令突厥人忌惮的程务挺,已经被调回帝都执掌御林兵马。

    如此再一推算,朔代二州最有可能被突厥人选定为,开春之后南下侵略的突破口!!

    思及此处,薛绍马上想到一个人。

    ——薛仁贵!

    这位年届七旬的老将军复出之后,接过了程务挺身上的担子,坐镇朔代镇守北方国门。

    受伤后的野兽更加凶残,至从上次黄花堆一役战败之后,突厥人鸷伏蓄势已久。一但卷土重来,势必给朔代二州带来一场空前强大的战争风暴。

    薛绍没理由质疑大唐战神薛仁贵的能力,但又不得不替他捏一把冷汗——毕竟是七十高龄了,行军打仗既是重体力又是重脑力活儿,这位老人家久疏战阵,身边还没有特别得力的助手,他能扛得过来吗?

    大唐的北部边防长达千里,呈一线串联之势。一但在某一个点上出现缺口必将形成一场灾难,其他的点守得再好也是白搭。之前突厥人孤军深入洗劫河陇牧马监,就是前车之鉴!

    薛绍正琢磨得有些头疼,郭元振与薛楚玉按例一同前来汇报一些军事。

    薛绍说道:“楚玉兄弟来得正好。我有一事,正待与你商议。”

    “那我是不是该回避?”郭元振笑嘻嘻的道。

    “你少废话。”薛绍板了板脸,说道:“有件事情我们心里都有数,一但严寒褪去,突厥人就会南下入侵。方才我参照军事地图比对了良久,心中计较,突厥人很有可能选择朔代二州做为突破口,意图入侵河北。”

    二将同时精神一凛,薛楚玉道:“巧了!末将与郭将军,适才正准备向少帅求教此事。我二人私下商议,也认为突厥人很有可能进攻朔代二州!”

    郭元振也不再嬉笑,正色道:“突厥南下入侵,向来都会选择两个时段,一是中原农忙的春耕之时,二是九月鹰飞秋收之后。上次黄花堆一役之后,突厥人退回大漠休养生息整顿内部,已逾数月。想来他们也早已憋足了力气,就等着开春一战了。现在保守估计,突厥叛军至少控弦三十万。如此庞大的兵力,比前两次的叛乱兵力都要雄厚得多。而且阿史那骨笃禄与阿史德元珍这两人,也远比奉职和伏念更加厉害,然其野心也更加庞大。通过这段时间的内部整顿,我们有必要最大程度的相信骨笃禄与元珍已经统一了草原各部的兵权并加强了他们的权威。这样一来,他们最大的短处就得到了弥补……一但卷土重来,势必更加凶猛!”

    一席话说得薛楚玉的脸色变得十分严峻,他道:“年前我曾收到我家长兄的一封家信,说朝廷已有预料突厥人会在开春之后南侵,因此频频调兵谴将增援河北边防。长兄薛讷就被调往代州充任司马,辅佐老父。可是朝廷再一次迁都回西京,兵力因此捉荆见肘。河北边镇目前面临一个防线过长、兵力寡少的不利局面。一但突厥大举南侵,我担心老父和兄长在朔代二州,支撑不住!”

    “我要跟二位说的,就是这个问题。”薛绍说道,“朝廷迁都陛下复出,这本不是坏事。可是这也意味着我们大唐的朝局仍是非常的动荡。内部不稳,无以攘外。而骨笃禄与元珍却趁此机会进一步的巩固了他们在草原上的地位,实力更盛往昔。此消彼涨,我认为今年将是边患连连大战频仍,对我们来说相当艰苦的一年。我们非但要守好丰州防线、发展银川屯田、巩固军队实力,还有必要应对突厥人对我们的友军展开的疯狂攻击。这绝对不是多管闲事,因为幽州、云州和朔代,与我们所在的丰州构成大唐的整条北部防线,彼此形同一体。唇亡齿寒的道理,想必不用多说。”

    “可是河北的军事,并不在少帅的管辖范围之内。”郭元振提醒道,“哪怕少帅只是上书朝廷提请注意,也会有僭越之嫌。边帅预于国政,这可是大忌啊!”

    “我正为此事头疼。”薛绍说道,“我若私自调兵擅离职守的越界作战,绝对是死罪一条。朝廷上有那么一些人,向来最恨我们这些边帅擅做主张不听他们的调谴。因此上书请战,多半也是难以行通。”

    “难道我们十万朔方军,就眼睁睁的看着突厥人猛攻河北却无动于衷?”郭元振咬牙道,“恨我不是当朝宰辅,否则!……”

    “废话就不必说了。”薛绍摆了摆手,说道,“楚玉,你有何高见?”

    “现在我只担心老父的安危。”薛楚玉浓眉紧皱,说道,“既然大的战略行不通,不如就请少帅许我些许时日的假期,准我先行前往代州探望老父,顺便一探战况虚实如何?”

    “我正有此意。”薛绍说道,“你若以私人的名义告假省亲,则是无妨。如若突厥人当真猛攻朔代,你既可以留在老帅身边辅佐用兵,也可以派快马前来向我报急。”

    “可是朝廷那边……”薛楚玉很担忧。

    “这你不用管。”薛绍的神情异常坚定,“代州距此将近千里,多有关山阻隔道路崎岖难行。你须得早日启程尽早赶路。到了代州你也不必多说,只称是去探亲。一但军情紧急,你须得随机应变——切记!切记!”

    薛楚玉深吸了一口气郑重一抱拳,“末将,这就动身!”

    “大雪封路,你如何动身?”郭元振担心。

    “就算是爬,我也得尽早赶到老父身边。”薛楚玉再一抱拳,“少帅,郭将军,告辞了!”

    “慢着!”薛绍将他叫住,说道,“多带几个得力的亲随一同前去,只做微服出行的平民打扮。吴铭调养了一批信鸽,颇为得心应手。你不妨随身带上两笼。但有急事,你就飞鸽传书与我便是。记住,用第九套蓝田秘码!”

    “是!”

    薛楚玉重重的一抱拳,把手掌打得一声大响。眼神炽热的深看了薛绍与郭元振一眼,他转身大步流云而去。

    薛楚玉走后,郭元振一直愁眉不展而且满腹狐疑的看着薛绍,喃喃道:“你又准备干一些出格的事情了,对吗?”

    “有吗?”薛绍满不在乎的撇了撇嘴。

    “你现在的气度与神色,就与你当初征讨白铁余时有得一拼……”郭元振满副心有余悸的样子,吸了一口凉气儿说道,“你骗得了别人,却骗不了我。你心里肯定又有了一个……断子绝孙的作战计划!”

    “闭嘴!”薛绍怒喝,“老子刚刚生了儿子,你别乱说话!”

    “我该死!我该死!我掌嘴!我掌嘴!”郭元振轮起手掌狂刷自己的嘴巴,当真扇得叭叭作响。一边扇他一边说道:“但我还是要提醒你,奇袭黑沙这样的战术,只能用一次!”

    “住手!”薛绍一把捉住他的手腕,神情异常的冷静,说道:“阴山横亘于前,突厥游骑往来不绝,元珍绝非等闲之辈,黑虎掏心的奇袭战术根本没用。”

    “那你如何打算?”郭元振满副忧色的道,“二竿子确是骁勇无敌,薛老帅更是旷古烁今的一代战神。可是他们父子二人再如何勇猛,也架不住突厥人兵力雄厚,群蚁蚀象。朝廷方面,又绝对不会允许我们朔方军前往河北助战——我实在想不出,还能有什么办法助其一臂之力?”

    薛绍神情冷峻的慢慢踱到了窗边,静静的看着窗外一片白到刺眼的茫茫雪景,沉寂如山一言不发。

    郭元振的心里却是一阵寒意在油然而升,心中惊道:每逢将要干些大事,他就是这般的沉默寡言!……坏了,坏了!名动天下的薛少帅,又要干出一些离经叛道的惊人之事了!

    。

    【书友们新年好,给大家拜年了!】
………………………………

第620章 大刀阔斧

    三日后,大雪终于停了,而且天空现出了暖人的艳阳。这意味着冬天正式离去,春天已经降临到了丰州这个边远苦寒之地。

    十万朔方男儿血管里的激情与战意,仿佛都被一朵艳阳给点燃了。全军上下举营而动,清理积雪修筑城池,修整校场操练兵马,一派热火朝天之势。

    这天气一暖,薛绍顿觉肩膀上的担子就变重了,他也甩了膀子准备大刀阔斧的大干一场。

    摆在眼前的第一要务,就是解决全军的吃饭问题。

    只要薛绍一天还是朔方军的统帅,这副担子就一天不会离开他的肩膀。兵者民之司命,一个不懂民生的统帅迟早一败涂地。毕竟战争的胜负,很大程度上处决于国力和强弱,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军队的后勤能否得到保障。

    银川军屯的开发,正式提上了日程。

    虽然朝廷还没予薛绍正式的答复,所请求的耕牛与种子这些生产资料也没有配发过来,但薛绍在大雪刚刚停止的第三天,就派出了他的行军记室苏味道与管记李仙缘,率领一批熟悉农业耕作的书令使与地道的农民兵们,一起去了银州考察地形。后方都督府的刘幽求得到薛绍的命令也亲赴银州,汇同银州本地的官员,一同参与了实地考察。

    考察的时间肯定不会很短,薛绍把任务交待下去之后没有坐地干等,而是亲自接过了薛楚玉留下的工作空缺——操练骑兵。

    朔方军的骑兵组建日子已经不短,也曾参与过实战,因其彪悍的战力在朔方军乃至大唐的整个军界,都享有极高的盛誉和威名。薛楚玉留下的那一套训练方案也非常的成熟与完善,真正需要薛绍操心的事情并不太多。他最大的任务,就是尽快选出新的骑兵将领,在薛楚玉暂时离队的这段日子里担纲起“领头羊”的责职。

    常言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选将”这种事情,在军队里面非常的重要。尤其是朔方军这样的边防野战军,一个不称职的将领是得不到麾下将士认同的,那就很可能发生抗命不遵、以上犯上、甚至是“兵强则逐帅”的恶劣之事。

    骄兵悍将固然是长于征战,但也是一样的有利有弊。

    很显然,除了薛绍这位主帅,薛楚玉麾下的精锐们很难在短时间内接受其他的领袖。因此薛绍从薛楚玉的“告假”第一天开始,就亲自的临时兼任了骑兵大将与跳荡军的统领。与此同时,薛绍千挑万选的把两名“副将”一起带了来,丰州司马唐休璟,与新人张仁愿。

    唐休璟虽然不是朔方军的老人,但他是检校丰州都督薛楚玉的直嫡下属。他已经五十多岁了,无论是从政还是带兵都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性情刚烈而沉稳,为人正直果敢且富有远见和谋略。

    按理说唐休璟这样的“老手”没理由给薛楚玉这个弱冠青年当绿叶。但薛楚玉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件不讲道理的事情,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像他这样年少有为呢?就连他的父亲薛仁贵在他这个年纪的时候,都还在落魄潦倒的打猎为生。唐休璟没什么不服气的,二人一直合作的相当密切,兼负起了丰州绝大多数的日常军务。

    有这样一层关系在,唐休璟的出现很容易就被骑兵将士们接受了。

    至于张仁愿,明眼人都看了出来薛绍是打算“破格”的重用他了。这个“科举”出身的文生在朔方军里面其实并不稀奇,十八岁中进士的少年天才郭元振,似乎比他的名气更大。但是薛绍偏就看中了张仁愿身上独一无二——军事天赋。

    就像是酒一样,绝世佳酿与普通的村醪白干在成份上有百分之九十九是相同的,但偏就那百分之一不同的东西,决定了二者的尊卑优劣。“天赋”亦是如此,薛楚玉的天赋无疑是万中无一百年罕见。但在张仁愿的身上,薛绍也仿佛看到了类似但又不完全相同的东西。

    薛绍让张仁愿和跳荡军一起训练,朝夕相伴形影不离。

    张仁愿没有让薛绍失望,他竭尽全力的玩命似的训练,倾尽心血百倍的学习。很短的时间里,他就完全的适应了跳荡军特殊又艰苦并且非常复杂的训练与作战方式,并很快脱颖而出成为最优秀的骑兵战将之一。

    军队是强者为尊的世界,张仁愿凭借自己的天赋、努力和迅速强大,获得了跳荡军全军将士的认同与尊重。

    薛绍这才任命张仁愿为三千跳荡军的副统领,全军上下无人不服。

    与此同时,唐休璟也暂时接掌了薛楚玉留下的职务空缺,担任起一军越骑的副行军道总管之职。

    一“军”两万五千人。

    这一军越骑是朔方军的中流砥柱与精华所在,其中的三千跳荡军则是薛绍最为倚赖的杀手锏。对于唐休璟与张仁愿的突然活跃,李多祚与郭元振等人看在眼里悟在心中,知道薛绍绝对不是急着要找人取薛楚玉而代之,“人走茶凉”这种事情可能发生在官场上和军队里的任何地方,但绝对不会发生在薛绍与薛楚玉之间。那么,薛绍一定就是在为某个神秘的军事行动未雨稠穋。

    但是薛绍不说,没人敢问。军事机密这东西,有时候真的只能是主帅一个人知道。

    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薛绍把唐休璟与张仁愿提拔了起来,暂时接替了薛楚玉留下的空缺。军队得以稳固,薛绍由此心中稍定。

    这时,后方夏州都督府运来了今年的第一批补给,其中有大量的活羊肉食。朔方军的训练强度顿时加大,模拟实战的军演也举行了起来。唐休璟与张仁愿像上次的洛水军演时的薛楚玉一样,担纲了假想敌与薛绍率领的主力大军对战。

    这次军演和洛水军演不同,以军战演练与正面的野战对抗为主。薛绍把自己当作了磨刀石,重点磨励唐休璟和张仁愿麾下的骑兵。

    唐休璟麾下一共中有两万五千人,薛绍手中则有七万多人。面对三倍于己的“敌军”的正面围剿,唐休璟和张仁愿吃尽了苦头。薛绍对他们一点也没有客气,七军六花阵、风后握垒阵这些野战军阵一一的演练下来,唐休璟等人几乎全都脱了一层皮。唐休璟本人身为主将,好几次在演习中挂彩甚至差点丧命。张仁愿更是被郭安等几个斥侯生擒过一次,被薛绍当着全军将士的面抽了鞭子——敌军战俘,这样的待遇不错了!

    这种强度的军演,朔方军也是第一次经历。将士们隐约感觉到,薛绍这样拼命的打磨骑兵,肯定是别有图谋。

    大军演在十五天以后结束。

    当天,李仙缘带着大量的图文资料回了丰州,向薛绍汇报银川平原的考察情况。

    李仙缘说,银州确实土地肥沃灌溉方便,地势也非常适合农耕,至少可以开垦出七千顷良田。但真正想要开发那里也不是易事,至少需要大量的耕牛、骡马和相当雄厚的人力物力做基础。早前王方翼担任夏州都督时就曾想过要在银州屯田,但因为一场瘟疫导致牲畜大量死亡,才不得不作罢。为此,王方翼还研究古籍开动脑筋发明了新的农具用人来拉犁,称为“耦耕法”。这才保障了当时的百姓农耕正常进行。

    同时李仙缘还带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年前薛绍曾给朝廷上表请求耕牛和种子农具开发银川,现在朝廷已经给了批复。理由原因说了很多,但简而言之就两个字——拒绝!

    一头耕牛、一粒种子也没有给夏州都督府,只叫薛绍静等朝廷的补给到来。

    薛绍恨得那叫一个牙痒痒,第一反应就想到了裴炎。

    裴炎一直想要在军队里发展势力,一直都对薛绍和朔方军深为忌惮。现在朔方军要开发银川屯田,本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但这在裴炎看来,则是薛绍想要“经济独立”脱摆朝廷的控制。

    薛绍越来越觉得,自己和裴炎之间的矛盾已是不可调和,二者无论是站在私人的角度还是在对国家大事的态度上面,都有那么一点“八字相冲”。

    “少帅,朝廷不支持,开发银川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