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极品驸马-第3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后,那万一御史台要查看大金佛呢?”薛绍故意问道。

    武则天笑了一笑,“本宫虽然不富,但一尊金佛还是铸得起。”

    薛绍释然了,好嘛,果然是准备充分——都已经把应付查案的赝品准备好了!

    薛绍转念一想,大金佛的事情真要追查起来,还会牵扯到武懿宗那个傻逼玩艺儿。武则天这么做也算是一箭双雕吧,既拉拢了我,又保护了武懿宗。

    “如果不出所料,明天御史台就会对你进行审问。”武则天说道,“本宫已经催促过御史大夫韦思谦了,让他务必尽快结案。最迟后天案子必须了结,然后你官复原职。”

    薛绍点了点头,心想“官复原职”这四个字可是内有玄机,我是右卫大将军兼夏州都督,算起来现在镇守长安城外的十万野战军,也就是党金毗和郭大封所部人马,也在我的管制之下。如果我在这时候官复原职,那就意味着——整个长安都将都被我控制!!

    裴炎还能调皮么?

    思及此处,薛绍不禁吸了一口凉气,武则天真是太老谋深算了。从派出上官婉儿将我拦下的那一刻开始,她的计划就已经做到了让我官复原职的这一步。

    ——阴谋与阳谋环环相扣,步步玄妙天衣无缝!

    专玩笔竿子的裴炎,不过是一介心中充满了儒家理想主义思想的书生,哪能是她的对手呢?

    虽然他们二人还没有正式开战,但是薛绍心中已经认定,裴炎必将死无葬身之地!

    “非常时期,本宫就不多留你了。”武则天说道,“你即刻回府,就当你从来没有来过这里。明日,御史台开审。”

    “好。”

    薛绍也不多言,起身拱了一下手,就准备走。

    “请稍等。”武则天也站了起来,走到薛绍身边,微微一笑,语气柔和的说道:“你的事情,太平知道么?”

    薛绍点了点头,“知道。”

    “那她岂不是很担心?”武则天问道。

    薛绍本想说“她没什么可担心的”,但话到嘴边心中一思索,却是说道:“殿下,确实很担心我此行有所闪失。几次三番,阻止我来长安。如今幸得太后搭救,臣才能确保安然无恙。此番恩德,臣感铭肺腑!”

    “少帅言重了。”武则天笑了一笑轻叹一声,说道:“太平,仍是这般小孩子心性。等事情完结,你尽快给太平捎个信报个平安去,免得她提心吊胆。”

    “是!”

    “去吧,一路好走。”

    薛绍不再多言,走了。

    一边走,他一边心中想道:我可不能让她觉得,我早就猜中了一切,知道自己一定会平安无事……我得表现得我们夫妇二人都很无助很紧张,特别感激她的“搭救”之恩才行。万一让她觉得我“料事如神”、“胸有成竹”可就不好了。

    不然的话,等扳倒了裴炎,我就会成为她眼中的头一号劲敌!——还是一个,比裴炎更加厉害的劲敌!

    稍后,薛绍依然乘坐那一辆绍车,离开皇宫回到了太平公主府。

    薛绍回到府里,一切正常。程伯献说,在薛绍离开的期间没有任何一个人来访。

    薛绍吁了一口气,心想时局紧张风声鹤唳,朝堂之上人人自危无暇他顾。此刻表现得相当活跃的人,也都是围在裴炎的身边等着瓜分胜利的果实。

    也不知道裴炎他想过没有,靠着“废立皇帝”赚来的这颗果子,他就算吃得下去,却能消化得了么?
………………………………

第668章 无聊透顶

    次日一大清早,御史大夫韦思谦就派了书令使来传话,说今日开审案件。

    薛绍心里已经有底,所谓的审案已经只是走个过场而已。

    说得露骨一点,所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其实只是骗人的鬼话,律法从来只是用来约束天下大多数人的。如果是混到了薛绍这种“大将军”的位置并且手中握有实权,除非自己在政治上犯了大错而倒台,否则一般的律法已经对其造成不了多少杀伤。

    他人控告薛绍的十六宗罪,绝大多数都是鸡毛蒜皮或者说子虚乌有。只有两宗稍显麻烦,一个是可能会有损薛绍名声的“通奸罪”,另一个就是大金佛的事情。

    但是现在,这两宗罪也不会成立了。陈仙儿本人现在就在太平公主府里,堂堂的大将军媵御,哪里还存在通奸一说呢?至于大金佛,武则天已经搞定。

    于是薛绍很是淡定的等着上一回公堂,接受御史台的审问。

    辰时刚到,韦思谦等人准时来了。

    审问薛绍的这个“法官团”的阵容,其实还是蛮强大的。监察机构的首脑御史大夫韦思谦,律法系统的最高官员刑部尚书裴居道,行政审核机构的最负责人门下侍中刘齐贤,同时他还是阁部的宰相之一。

    若在平常,这三尊“大神”随便搬出来一个,也足以让大唐多数的官员诚惶诚恐胆战心惊。可现如今,薛绍的面前一下就出现了三个。

    于是薛绍心里忍不住想笑,还真是看得起我!

    一番既定的陈辞与程序之后,审案开始了。

    太平公主府毕竟不是真正的公堂,审案的时候薛绍只是宛如平常的端坐着。三尊大神并排的端坐在了上首正位,当真就像是庙里摆的泥胎菩萨。真正的“主审法官”却是宋璟这个刚刚加入御史台还不到一个月的,小虾米。

    宋璟进来的时候,薛绍就意味深长的看着他笑过了。宋璟却像是不认识薛绍一样板着个脸一副公事公办的神情,但是眼神当中会不经意的流露出一些复杂的意味。

    薛绍差不多能读懂他眼神中的意味,心想,揭发武承嗣并将其告倒让宋璟成了名,但这个“名”未必就是他想要的。因为他心里清楚那实际上是我的一出计谋,他不过是参与了实施而已。从某种意义上说,他还被我当了一回枪来使。被人利用的感觉可不是太好,宋璟这个犟书生现在心里肯定憋着一口气,他一定很想在我的面前证明他自己!

    宋璟将十六宗罪一条一条的搬出来,审问薛绍。

    薛绍一点都不像是一个在被审问的阶下囚,始终面带微笑的从容不迫,一条一条的亲自答辩,该反驳的时候事实确凿条理清晰,该承认的时候也是坦然自若干脆果断没有半点拖泥带水。

    三尊大神负责旁听,宋璟问了薛绍答,然后他们三人商议这罪名是否成立。

    结果一连审了十四条罪下来,有十一条罪名不成立。另有三条薛绍承认了,比如“带兵越境”,但都是情有可缘不会被判罪。

    十四条罪审下来,宋璟的脸色有些铁青。他已经清楚的意识到,三尊“大神”是在有意对薛绍从轻发落,甚至主动为他开脱。

    宋璟刚直,但不意味着他傻。以他的级别他不可能知道“上层”的那么多内幕,但他可以想像,薛绍的这宗案子其实是上层争斗的一个表现。薛绍是否会被判罪,根本就不在于执法更不是他这个小小的侍御史所能掌控。

    这让宋璟格外的郁闷——又被人抛出来当枪使了,能不郁闷么?

    审到通奸罪了。

    宋璟拿起卷宗看了一眼,当场将它一把摔到桌子上,“不审了!”

    三尊大神同时一惊,“为何不审?”

    宋璟气呼呼的道:“人所共知,陈仙儿之初并未许婚更不是他人之妻,现在又已是薛驸马的御媵,通奸一事从何说起?这分明就是别有用心之人,想要败坏薛驸马的名声!——堂堂的御史台岂能迂腐至此,连这种无聊的状告也接?”

    三尊大神各自无语,有的愤怒有尴尬。

    薛绍则是笑了,“宋璟,我听你这口气,你是一定要找到一个可以把我扳倒的罪名出来吗?”

    此言一出,三尊大神都有些变了脸色——“扳倒”这两个字,可是份量不轻!

    宋璟却是镇定得很,答道:“宋某不想扳倒任何人,宋某只想维护律法公正。”

    “好。”薛绍笑了,“还有最后一宗罪,你来审吧!”

    “大金佛。”宋璟深吸了一口气,“这宗案子的卷宗我已经反复的看过了,也仔细的查证了很长一段时间。涉案的人很多,几乎夏州都督府的所有官员和将佐都能牵扯进来,其中还包括当时外派绥州的钦差武懿宗。”

    薛绍笑道:“那你究竟查清楚没有?”

    “没有。”宋璟摇头,“虽然很多线索和证据都指向,大金佛确实是被你私藏。但除非找到大金佛这件最重要的物证,否则你的罪名都无法成立。”

    薛绍哈哈的大笑,“那我告诉你,它在哪里吧?”

    宋璟先是一怔,随即面露一丝怒容,“你要戏弄我吗?”

    “不戏弄,说真的。”薛绍道,“它就在……”

    四个人一起竖起了耳朵,听着。

    薛绍小卖了一下关子,笑道:“武太后那里!”

    “什么?”四人一同惊讶出声。

    “不信,你们可以去问武太后。”薛绍说道:“大金佛的下落,说起来十分的曲折。总之结果就是,我将它找到,并早已暗中交给了武太后处理。现在,那东西就在太后那里。”

    “那好……”宋璟深吸了一口气,“我马上就进宫,向武太后求证!除非亲眼见到大金佛,否则,这件案子我一定会追查到底!”

    “宋璟,不可乱来!”御史大夫韦思谦斥道,“你也太不识时务了,竟敢去询问武太后!——这么大的事情,薛驸马难道还敢撒谎不成?”

    “他撒不撒谎是他的事情。律法公正,讲求证据确凿!”宋璟寸步不让的顶撞起来,说道:“不管薛驸马是否有罪,下官身为御史,必须将案情的真相追查清楚!”

    “你大胆!”韦思谦怒喝。

    “大夫息怒。”薛绍笑道,“我有罪没罪,自有真相说话。就让他继续查下去吧,若能查得一清二楚则是最好。那样,我就真的一身清白了!”

    韦思谦深吸了一口气,“那你就查去吧!”

    “下官去了!”

    宋璟对三尊大神拱手一拜,还真的走了——去皇宫求见武太后了。

    薛绍呵呵直笑,真是个犟书生,还好我不会跟他计较。如果换作是另外一个人,等我重获自由之身并官复原职之时,第一个要弄死的就是宋璟这个不识时务的家伙。另外,他连自己的顶头上司也敢当众顶撞,这种性格真的比较难在官场上吃得开。历史上的宋璟,何尝不是几起几落呢?

    坚持原则是好,但也要注意一点技巧啊!——宋璟,还得教!

    宋璟去取证了,审案只得暂停,明日再继续。

    薛绍便又歇了下来,依旧把程伯献叫来饮酒聊天。

    席间过半时,程伯献的一名心腹小校进来对他说了一通悄悄话,然后就走了。

    程伯献没有隐瞒,马上对薛绍说道:“少帅,方才他告诉我说,侍中刘齐贤离开了太平公主府之后,直接就乘马车去了裴炎家里。他会不会是去向裴炎汇报今日之事的经过呢?”

    “情理之中的事情。”薛绍笑道,“刘齐贤曾是黄门侍郎,是裴炎在门下省担任侍中时的副手。现在裴炎做了中书令而刘齐贤接任了裴炎留下的侍中空缺,两人看起来是平起起座,但实际上刘齐贤不过就是裴炎的一个附庸罢了!”

    “我看也是……”程伯献点了点头,左右看了看没有闲杂耳目,小声道:“外面有传言说,这次有人弹劾你十六宗罪,实际上是裴炎暗中指使人干的。既然是裴炎要动手整你,那刘齐贤怎么没有尽力判你有罪呢?相反,他甚至有意轻判于你?——真奇怪!”

    “没什么奇怪的。”薛绍轻哼了一声,说道:“因为裴炎和刘齐贤心里都清楚,这些罪名都不足以真正的扳倒我。他们只是想要恶心我一回罢了!”

    “恶心?”程伯献愕然,“如此大事,怎么像是小孩子打闹一般?”

    薛绍笑了,“朝堂之上有时就是这样的。越是拙劣之极的幼稚伎俩,偏偏就会有人相当卖力的去表演;越是人人都明白的道理或是相当清楚的事实,偏偏就会有些官居显位的人假装糊涂故作无辜。这种行为,我习惯称之为——装逼!”

    “装逼?”程伯献先是微微一怔,随即咬牙切齿的骂“真是无聊透顶!”

    薛绍笑道:“没错,装逼的人都是一些无聊透顶之辈!”

    程务挺苦笑两声,“让他们装去,我们只管喝酒便好!”

    薛绍笑了一笑,举杯和他饮下了一大杯。心中却在想道,果然是不在同一个圈子里,就不会想到一起去。其实裴炎整我并不只是出于“装逼”,他是想要独占“拥立”之功,并且不想我从旁干涉到他的政变,于是就假借弹劾让我暂时抽不开身——他只是想要当独一无二的从龙功臣,进一步的提高自己的地位、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罢了!
………………………………

第669章 另立新君

    宋璟去了一趟皇宫求见武太后,武太后还就真的召见了他这个小小的侍御史,并且让他亲眼见过了那一尊大金佛。宋璟就算明知道这其中有猫腻,但事实胜于雄辩,他总不能当着武太后的面质疑大金佛的真伪。

    真亦是假,假亦是真,政治有时候就是这么一回事。

    于是,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薛绍被弹劾一案,以薛绍无罪释放并官复原职而告终。原本这件案子极受朝野关注,但因为皇帝被废更为重大,因此案件的受关注度减小了很多。这件事情,最终是雷声大雨点小的悄然落幕了

    国不可一日无君,在李显下台的第三天,朝廷宣布由李显的弟弟——也就是武则天和高宗李治的第四个儿子李旦,继位为皇帝。

    并,马上举行登基仪式。

    前一天还是自由受限的犯罪嫌疑人,后一天,薛绍就和满朝文武一样走上了朝堂,并且是站在武将的第一号班列,恭贺新皇登基。

    以前薛绍也上过朝,但是在朝班之中的位置相当靠后,更加谈不上起眼。现在裴行俭去世了,李谨行和薛仁贵不在了,就连程务挺都去了北方带兵。大唐军队里的老前辈和中生代死的死、走的走,不知不觉之间,薛绍一跃成为了军方首屈一指的重量级首脑人物。

    新皇登基,自然要颁布一系列的新政。第一条,就是废黜旧君李显为“庐陵王”,即日启行迁居房州,不得朝廷传唤不得回京。

    薛绍心中暗暗感叹,眼前的这一段历史,又和自己熟知的差不多了。连李显的新封号“庐陵王”都是一样的……历史的大车轮,看来不那么容易彻底的改变轨迹啊!

    拥立新君功劳最大的,当然是裴炎。他已经是当朝首辅宰相中书令,官职没办法再升了。但是裴炎的爵位并不高,于是新君李旦封他为“河东县侯”并加了食邑。

    另外一位斩获了拥立之功的重臣,是中书侍郎刘袆之。这个人以前在朝堂之上并不十分打眼,但他有两个特殊的身份,其一他曾是武则天的私人智囊团“北门学士”的成员之一;其二,他还被先帝李治派去给相王李旦(也就是现在的新君)做相王府司马并教导李旦德才学问,相当于李旦的老师。这一场废立皇帝的政变,刘袆之也相当积极的参与了。他非常擅长写公|文,这段时间朝廷上所有的敕书发布,几乎都出自于他的亲手。

    既是北门学士之一又是新君的老师,再加上政变有功,刘袆之瞬间就崛起了,他马上就入主阁部成为了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宰相,并且也被加了爵。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朝廷的很多重要机构和部门都更换了首脑。比如前一天主审了薛绍案件的御史大夫韦思谦,就被调整为尚书左丞兼中书门下平章事,入阁成了副宰相,但不再主理御史台。接任他的工作的,是一个薛绍不太熟悉的人,骞味道。

    诸如此类的人事调整,极多。但是军队的将领人选,没有做出什么调整。只有直接参与了政变的张虔勖和范云仙这两个羽林卫将军,被加了爵。

    如此看来,新君登基仿佛没有薛绍什么事情。他还是那个右卫大将军兼领夏州都督并授朔方道行军大总管,一丝一毫的变化也没有。甚至朝会之时,都很少提及薛绍的姓名。更多的时候,他都像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局外人。

    一朝政变,那么多的人出了风头甚至平步青云,薛绍看在眼里,非但没有并点的羡慕和嫉妒,反而庆幸自己没有卷入这一场重大的政治风波当中。他更加确信,今天这些风头出尽了的政变者们,明天就是身首异处了也是极有可能——政变就像豪赌,大起大落太正常了!

    朝会进行到尾声,新君李旦当众宣称说自己最近身体不好需得静养调理,请求武太后出面监管朝政,效仿先朝之时垂帘听政、临朝称制!

    虽然所有的大臣都看得出来,年仅二十岁的李旦身体没有半点的不适,但他的这个决定一点都不出乎众人的意料之外。

    对于这位新君李旦,由于他从小到现在一直生活在后宫里、陪在武太后身边很少抛头露面,所以大多数的朝臣都对他不是太了解。但是薛绍的心里,却是多少有一点数的。一来自己对历史有所了解,二来太平公主可是从小和这个亲哥哥一起长大的,两人的兄妹感情还比较深,比和其他几个哥哥的感情都要更好。

    薛绍认为,如果要把新旧两位皇帝拿来做一个对比,他两人最大的相似之处就是,性格当中都有懦弱的一面,但无可否认他们都算是好人,心肠并不坏。相比之下,李显是志大才疏又毛糙急躁,像是一个脑袋里缺了根筋的滥好人;李旦的性格更加温顺一点,他对争权夺利这种事情一点兴趣都没有,他最大的爱好就是书法和绘画,是一个典型的大唐版文艺青年。

    出于当前的政治形势考虑,再结合李旦这样的性格,他登基之后马上就托病不出让政给他强势的母亲,似乎已经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于是,武太后被皇帝和宰相们隆重的从内廷请了出来,穿着一身华丽袭人的宫廷盛装坐在了龙椅之侧的珠帘之后,开始了她新一轮的——垂帘听政,临朝称制!

    按照规矩,皇后和太后这一类人,在正式的场合是自称为“予”,口头上多自称“我”或者“本宫”。但是新君李旦主动提出,请她的母亲自称为“朕”。武则天一再推辞,李旦再三请求,武则天才“勉强”答应了。

    虽然只是一个称呼上的小小改变,但这件小事仿佛比“废立皇帝”这件大事更加触动了朝臣们的心肝。

    一个女人自称为“朕”,这是什么概念?

    ——这还了得!!

    于是武则天刚刚答应下来,马上就招来一片人的反对——裴炎带头!

    这下可把新君李旦弄急了,他反复的搬取历史上的成例来劝勉裴炎等人,不要反对。裴炎等人就是不依,坚持武太后不可以自称为“朕”。

    仿佛,裴炎对武则天临朝称制并没有太大的反感——或者说无法阻止,但是他相当的反感武则天“自称为朕”这件事情。

    朝堂之上,还争吵起来了。

    薛绍一直冷眼旁观,不置一辞。他看到,武则天也只是静静的坐在珠帘后面,冷冷的看着新君李旦和裴炎这一群大臣,因为一个“朕”字而争论不休。

    众人争论了一阵,李旦只好做出了妥协,不再强求。武则天很是淡然的出面说了一句,本宫不需要自称为朕。

    真是是不需要,还是不能够,还是不稀罕,或者是不急于呢?

    “不需要”三个字,引发了很多人在内心的纷纷猜测,当然也包括薛绍在内。他就觉得,我和武则天在某些方面还真有类似之处。我们都不拘于小节不流于表面,对于“自称为朕”这种虚名妄节根本就不在意。真正值得我们在意的,是“朕”字背后的东西!

    新君的登基大典,在经历了一个“朕”字的争论之后,宣布落幕。从始至终薛绍一言未发,散朝之后他也谁都没有理,独自一人离开皇宫,骑上马就回家了。然后闭门谢客,谁也不见!

    但是有一个非常“不识时务”的人,跑来求见薛绍了,于是理所当然的吃了个闭门羹。

    ——宋璟!

    他也参加了新君的登基大典,大典结束之后他几乎是一路追着薛绍来的。现在宋璟仿佛知道,为什么“上面的人”那么急着把薛绍的案子结案了。因为新皇要登基,哪能缺少了薛绍这位右卫大将军和托孤大臣的到场出席呢?

    参加了今日的大典之后,宋璟突然就想清楚了很多的问题。朝堂之上,一切都要服从于大局。有时候“坚持原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但到了某些特殊的时段,他会变成一种细微末节的东西。如果这时仍旧迂腐的坚持原则,非但起不到正面的作用,反而还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就拿现在的局面来说,如果薛绍的案子不尽快结清并让他火速复出,那么新皇的登基就会隐患重重。

    一来裴炎仰仗拥立之功实力进一步加强,他提拔了更多的心腹之人居于要职,眼看朝堂之上|将要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