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极品驸马-第3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众所周知,朔方军原有十二骁将和四大军帅。”玄云子终于开口说话了,娓娓言道:“四大军帅又以你为首,再有薛楚玉、郭元振和李多祚——驸马,这其中有个问题你发现了没有?”
薛绍皱了皱眉,“什么问题?”
“你们为首的四大军帅,一个比一个年轻。”玄云子说道,“而副佐的十二骁将,除了张仁愿是年轻的晚辈,唐休璟是投笔从戎的新晋儒将,其他人都是资历深厚的沙场宿将。”
薛绍点了点头,“你说得没错。十二骁将当中有十个老将,他们要么是裴公留给我的同僚袍泽,再不就是曾经追随王方翼的安西虎师旧将。”
“那薛驸马有没有想过,在你走后,谁还能镇得住朔方?”玄云子说道。
薛绍心中稍稍一沉,顿时陷入了深思之中。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问题由玄云子这个外人提出来,薛绍猛然有所醒悟。
按理说无论是官场还是军队里,都讲求一个尊师重道或是论资排辈,一般来说都是以老带新。玄云子说得没错,整个朔方军的人员架构其实是很奇怪的。最年轻的薛绍等四人组成了军队的最高层。
薛绍本人由于身份特殊(既是皇族驸马又是裴行俭的嫡传门生),再加上他确实打了几场漂亮的胜仗赢得了众将的拥戴,所以当薛绍本人身在朔方军时,有些矛盾和问题就不那么明显。但是一但薛绍离开了朔方军,那么剩下的人当中就没有一个能够起到薛绍的作用,取而代之的成为朔方军的真正领袖。
用玄云子的话说,那就是——谁还能镇得住朔方?
大唐的军队可不是别的地方,从戎这么久,薛绍可是什么都见识过了。军队里的那些汉子们个个争强好勇脾气火爆。他们既敢于把脑袋别在腰上和敌人拼命,也会和自己人一言不和大打出手,甚至是拔刀相向。尤其是在没有战争的和平的日子里,窝里斗更是屡见不鲜。
一尘不染的绝对纯洁,是不会有的。
“人无完人,更何况我手下的那些将军们没几个受过诗书教化,更加没有一个是好脾气。”薛绍不由得苦笑了一声,说道:“你就直说吧,他们内斗,斗到了什么份上?”
玄云子犹豫了一下,然后轻叹了一声,说道:“唐休璟远调蔚州,李多祚回京应职。这些,还不够吗?”
“岂有此理!”薛绍顿时恍然,一巴掌拍到了桌几上。
玄云子小声说道:“安西虎师的旧将阿史那忠节与独孤讳之、沙咤忠义志趣相投结为友朋,三人又分别负责丰州驻军的粮草转运和银川军屯的府库收支。有一次阿史那忠节送粮晚到,李多祚大怒要治阿史那忠节的罪。阿史那忠节不服抗上,独孤讳之与沙咤忠义联合求保,这件事情好不容易才平息下来。但他们之间的梁子也就这样结下了。与此同时,刘玄意和裴思谅等一批老将,都开始眼馋独孤讳之等人手中兼管的银川军屯的肥缺差事,开始对主管军勤内务的唐休璟施压,要求调换岗职。唐休璟不允,老将们就开始处处和他作对……”
“别说了,都是一些什么破事!”薛绍闷哼了一声,沉声骂道:“没了仗打,这帮混蛋就像妇人一般的捉对撕咬起来了。真是丢人现眼,气煞我也!”
玄云子笑而不语。
薛绍越加郁闷,“你在兴灾乐祸呢?”
“没有。”玄云子淡淡的道,“薛驸马,有些事情如果你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想一想,就不会如此生气了。”
薛绍眨了眨眼睛,“怎么说?”
“你是高贵富有的皇族外戚,从来都是衣食无忧。再加上你出身名门饱受诗书教化,德操志向亦是出人一等。”玄云子说道,“可是你麾下的那些将军们,他们和你比起来就是一批俗人。是俗人就要为生活而奔波,就会喜爱酒色财气,追求升官发财。”
“其实我也是一介俗人,一样的有所欲有所求,否则也不会有这么多的烦恼。所以,我理解你说的意思。”薛绍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不奇怪。但是同为出生入死的袍泽弟兄,却为了一些蝇头小利或是鸡毛蒜皮而自相内讧,甚至闹到李多祚和唐休璟都被排挤走人——我无法做到不生气!!”
玄云子微然一笑,“归根到底,这还不是怪你?”
“我?”薛绍微微一怔,但没有发怒,“从何说起?”
“我知道,你麾下的所有将士,全都对你深信不疑百般推崇,甚至明知道你要带着他们去死,他们也会毫不犹豫。”玄云子说道,“但是,他们全都只是信服于你一个人,别的都没放在眼里。一但你不在,那些将军们就目中无人的没了管束。同僚袍泽之间固然是感情深厚,但牙齿还会有咬着舌头的时候。那些将军们会生出一些内斗,也就不奇怪了。”
薛绍深吸了一口凉气……没错,朔方军组建的日子还短,很多地方还不健全。可以说,目前这支军队里唯一的精神领袖和一切凝聚力的来源,就是我薛绍本人!——换句话说,朔方军可能连王法朝廷和皇帝老子这些都不认,却只认薛绍。
——这既是大利,也是大弊!
“所以,别怪你麾下的那些将军们。”玄云子说道,“驸马请恕贫道班门弄斧——你麾下的那些将士们,个个都是血性耿直的厮杀汉,一切直来直去不知隐藏。他们不是道德崇高的圣人,无法做到事尽完美。他们会奋不顾生的去和敌人战斗,同样也会头脑发热的和自己人内斗。这些,恰是证明了他们都是吃着粟米的大活人,有着寻常人的喜怒哀乐和美丑善恶。这就需要有人来善加引导和扬长避短。”
“看来我的确还有很多,做得不够的地方……以后,我既得练兵还得育人。那样就能像裴公一样,即使我不在了,我留下的军队依旧是真正的虎狼之师!”薛绍郑重的点头道。
玄云子微笑,“你已经做得很不错了,普天之下怕是很难有人会比你做到更好。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裴公花了几十年才做到的事情,你还是循序渐进的好,不必操之过急。”
仿佛有一道灵犀从薛绍的脑海中闪过。他算是听出来了,玄云子这是在拐着弯的劝自己……别留在长安了,赶紧去朔方吧!
——那里才是你的根基,留着你的魂魄!
薛绍不由得不想到,玄云子和武则天的关系非常特殊。武则天既然能派她去河北做“说客”,是不是就有可能提前对她吐露过一些特殊的机密?
“贫道多言了,驸马恕罪。”玄云子打断了薛绍的思虑。
薛绍举起杯来,“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二人对饮。
饮罢之后玄云子站起了身来,“夜深了,驸马该去陪太平公主殿下就寝了。”
看来玄云子是不想再深谈下去了,于是薛绍也起身点头微笑,“月奴,送一送仙姑。”
“是。”
二女结伴而去。
薛绍独自一人留在天井花亭当中沉思了良久,越想越觉得玄云子今天说的这些话奇怪。他心里就在琢磨——
怎么感觉,她像是在催着我早点去朔方?
她为什么这么做呢?我去不去朔方,和她有什么关系呢?
还有那玄武法简,刚认识的时候她就送给了我。到现在我都不知道它究竟有什么深意。
每当我们相处到了熟络亲密时,她就会悄无声息的就从我的生活里消失,仿佛从来都没有出现过。每当我快要忘记她时,她又总会突然出现在我身边。而且每逢她再次出现,总是在一些特殊的时间地点或是紧要关头。
总感觉她和我若即若离,我好像和她很熟,又好像一点都不了解她。
……这真是一个,谜一样的女子!
………………………………
第725章 夫妻交锋
夜已深沉。
薛绍和太平公主已经很久没有这样安静的相处了。两人都侧身躺卧着没有入睡,中间躺着他们还不到满月的宝贝小女儿。
不用言语和任何肢体动作的表达,仅仅是一个眼神的交汇,对方的心思都已知悉。
这样静谧而温馨的夜晚,薛绍希望永远不要天亮。
夫妻俩就这样安静的看着熟睡的小女儿,居然看了将近一个时辰。直到小女儿哭醒了,太平公主才唤来奶妈将女儿抱走伺候。
终于只剩下二人世界。
太平公主产后不久,夫妻房事显然是不太适宜。两人并肩躺着,手扣着手,静静的能够感受到对方的心跳和呼吸。仿佛不分彼此,两个人就是一个人。
“薛郎?”
“嗯?”
两人同时扭过头来看着对方,薛绍惊奇的发现了她眼神中悄悄闪过的一抹心虚。
薛绍不由得笑了。
“你笑什么?”太平公主翘起嘴来,仿佛有些不满。
“你想对我说什么?”薛绍直接问道。
太平公主知道瞒他不过,于是转换了一副稍稍认真的态度,说道:“我确实有事情对你说。虽然你回来好些天了,但一直没有适当的机会。”
“今晚不错。”薛绍微笑道,“你说吧!”
“嗯……”太平公主轻应了一声,却没有急于开说。反而是眉头微锁仿佛是有一点犹豫该要如何开口。
薛绍越发觉得奇怪,这可不像太平公主平日的风格。
“我们之间,还有什么不能说的?”薛绍问道。
太平公主轻皱了一下眉头仿佛是下定了决定,说道:“你从河北回来的时候,可曾收到了一封我托武攸归带去的家信?”
“是的,收到了。”薛绍答道。
“那你为何不听我劝,放下河北和程务挺之事,马上回京呢?”太平公主并非是诘难的口气,更像是迷惑不解。
薛绍说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我若半途而废,后果不堪设想。”
“我就知道你会这样回答。”太平公主说道,“以我对你的了解,我也早就知道你会坚持下去,不会因为我的一封书信而改弦易张。”
“那你为何还要写那封信呢?”薛绍问道。
太平公主的嘴角轻轻一扬露出意味深长的微笑。薛绍完全读得懂她的这个表情,仿佛是在说——你懂的!
“看来我的岳母大人,很不希望我和武家的子侄之间闹出什么不愉快。”薛绍笑着说道。
“既然知道,你为何还要一意孤行呢?”太平公主说道,“其实我母亲的态度很是分明,只要河北的军事危机能够顺利得到解决,其他的事情都小事。你别嫌我妇人之见……你此行功德圆满,母亲看在你的颜面上要特赦程务挺一条性命,根本不算什么。但是你却因为一个程务挺而与武攸归翻脸闹僵,这很难让我母亲心里高兴啊!”
薛绍听了,沉默良久。
虽然太平公主的语气很是柔和,但不难从她的话里听出,武则天其实是蛮不爽的。从而似乎也可以推断出,武则天已经在着手大力培养和提拔她的侄儿们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她派出的侄儿们就是她的权力分身。和武家的子侄们作对,几乎就等同于和武则天做对。
“薛郎,这次回京,你嗅出什么奇怪的味道了没有?”太平公主突然问道。
“什么怪味?”
太平公主说道:“此前扬州叛乱、裴炎逼宫、河北危机,一度将我母亲逼到了水深火热之地,大唐社稷都面临了一场空前的浩劫。但是随着裴炎问斩、李孝逸平叛和你的河北凯旋,这所有的危机都得到了解决。这三件大事,足以改变改变大唐的国运并重塑历史。然而……这三件大事你全都参与其中,而且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嗯,然后呢?”薛绍很用心的听着。
“然后,该是到了秋后算帐和论功行赏的时候了。”太平公主说道,“扬州叛乱的匪逆们必然死无葬身之地,程务挺托你的福算是捡了一条性命,姑且不论。以前裴炎的那些党羽,迟早也该一一被清除了。这样一来,朝堂格局必将大变。”
薛绍沉默的点了点头。裴炎曾经权倾朝野甚至敢于逼宫武则天,他从来都不是一个人。但是他倒台之后,武则天并没有急于清算他的派系人马,而是出于稳定大局的需要暂时隐忍姑息了。现在扬州叛乱和河北危机都解决了,的确是到了秋后算帐的时候了。
薛绍不由得不想到魏玄同、刘齐贤、刘袆之这些现任的宰相们。细细一算下来,大半个朝廷都可以被清洗。这岂止是“格局大变”?分明就是重新洗牌,破而后立的节奏啊!
有人被拿掉,就必然要有人顶上他们的空缺。可以想像,顶上来的人必然会是武则天的心腹股肱。这样的洗牌最终只会有一个结果——更多的权力将要归于武则天的手中。从此以后,朝堂之上再也无人能够与之抗衡!
“薛郎你有没有想过,在现在这个紧要关头,你该何去何从?”太平公主问道。
“你跟我绕了半天的弯子,就是想跟我说这个吧?”薛绍笑了一笑,说道:“我知道你已经有了想法,直说吧,我听听。”
太平公主嘿嘿的笑了一笑,说道:“我在宫里住了许久,与母亲朝夕相伴。就这件事情,母亲和我商议了多次。最后我们觉得……”
“你们觉得?”薛绍笑了一声,“怎么样?”
“觉得……”太平公主有点心虚的样子,连连眨着眼睛,嘴里也有些结巴。
“说嘛!”
“你还是卸下军职,留在长安当一个尚书或者宰相比较好。”太平公主说了。说完就有些小紧张的看着薛绍,使劲的观察着他的表情。
不料,薛绍只是淡定的微笑了一下,既没有生气,也没有惊愕,这仿佛还有点让太平公主失望了,但也让她安心了许多。
“你觉得如何?”太平公主有点急切的追问道。
“我觉得……”薛绍眉头微拧拖长了声调,“不怎么样!”
“为什么?”太平公主有点急了,手臂一撑就坐了起来,“尚书,宰相,这样的官职还配不上你吗?你还不到三十岁啊,大唐至开国以来,还从来没有出现过如此年轻的宰相尚书!”
“这不是配,或者不配的问题。”薛绍道,“一时之间,我不知该要如何向你解释。”
“我不需要你的解释。”太平公主急语道,“方才我与你说了许多,意思还不明白吗?朝堂即将破旧立新,这既是大风险也是大机会,而且我母亲身边正当用人之际。首要,她老人家就先想到了你。她知道你擅长军事,于是准备正式任命你为兵部尚书,主管全国的军务。同时让你挂衔于政事堂平章军国事,虽不是正式的宰相,但也有参议军国大事之权。待个三五年之后你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和功绩,便可以名正言顺的入主阁部成为大唐宰辅——这有何不可?”
“……”薛绍一时无语以驳,沉默了。
他不由得想道,平心而论,武则天这个丈母娘待我这女婿不薄。不到三十出将入相,这在古往今来都是罕见。更何况现在正是一个破旧立新甚至有可能马上改朝换代的时代,武则天最应该培养和提拔的是她武家人。但她首先想到的是重用我这个身负李家皇族血脉的“外人”……这很不容易!
看到薛绍沉默不语,太平公主有些急了,“我以为,你就算不会特别的兴奋,也至少不会抵触和反感。没想到,你会是这样的一个态度!”
“安然,你先别生气。”薛绍也坐起身来轻抚她的后背,好言劝哄了一阵让她不再愠恼,再温言说道:“你和太后的好意,我当然明白。一直以来,你们都对我很好,是真心的好。”
“知道,你还不领情?”太平公主假愠的翻着白眼。
“不是我不领情。”薛绍说道,“而是这份情,我暂时领不了。”
“怎么说?”太平公主有点好奇,问道。
“做人做事,都得讲求一个善始善终吧?”薛绍说道,“这几年来我一直都在带兵打仗,夏州那边刚刚经营出一点眉目。如今突然要我放下军队和夏州去做宰相尚书,说实话,我感觉我是背叛了我的袍泽弟兄们。因为现在,正是他们最需要我的时候!”
“背叛?这话从何说起!”太平公主不解的道,“你从来都不曾亏欠他们什么,不是吗?”
“是不曾亏欠。”薛绍轻吁了一口气,说道,“但是,我们之间还有着一份从来没有用言语说过的,承诺。”
“什么承诺?”
“行伍人的承诺。”
“我不明白……”太平公主迷茫的摇头,“你做了宰相尚书,一样可以记着你的袍泽弟兄们。你不是说过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你若高升了,不是可以更好的照顾他们吗?这又怎能是背叛呢?”
“不是这一层意思……”薛绍轻叹了一声,“你不会明白的。一时之间,我也解释不了。”
“你不说,我也明白……”太平公主的表情有些黯淡了下来,轻声道,“别人给的东西再好,不是你想要的,你从来都不稀罕。”
“……”薛绍微微一怔,无语以对。
虽然太平公主说的这话有那么一点闹情绪的偏激味道……但是,意思却是表达清楚了!
宰相也好,尚书也罢……薛绍在自己心中说道,这还真不是我想要的!
“你宁愿苦兮兮的挣扎着去弄一碗没有油荤的隔夜饭,也不会正眼去瞧他人施舍的山珍海味。”太平公主说着说着又有点气乎乎的了,“薛郎,我真忍不住想骂一个难听的字眼!”
“什么?”薛绍笑问道。
“你就是——矫情!”太平公主恨得牙痒痒的在他胸口来了两拳,说道,“现在不知道有多少人挤破了头想要挤进三省六部政事堂,而我母亲把这些地方所有的大门向你敞开任你挑选,你却不屑一顾——你说,你是不是矫情太过?”
“我不是矫情,真的不是。”薛绍认真的说道,“我只是觉得,我还有许多本该是我去办,却没有办完的事情。我抽不开身,也挪不出心啊!”
“没人强施于你,让你去办那些事情!”太平公主急语道,“我早就看出来了,你人在长安心在朔方。你日思夜想的就是回去做你的都督、做你的将军,你就不能寻思一点别的事情吗?”
“我有啊,我有寻思!”薛绍说着搂住了太平公主,笑眯眯的道,“我天天想你,想我们的儿子,想我们的宝贝女儿!”
“油嘴滑舌,我不跟你说了!”太平公主气乎乎的一下转过了身去,忿忿道,“就让母亲去亲自跟你说。到时,我看你还将如何嬉皮笑脸的推托塞责?——哼!”
薛绍心里稍稍一紧,看来太平公主只是来打个前哨试探一下口风的。迟早,武则天将要亲自找我说事摊牌。
难道,她这回是真的铁了心不让我再去带兵了?
——这怎么行!!
………………………………
第726章 独一无二
薛绍的女儿即将满月,太平公主府里提前数日,就已经开始张罗要操办一场满月酒宴。
喜气洋洋,热闹欢腾。
最先赶来的当然是薛绍的兄长和弟弟两家人,还有汾阴薛族的族人们。外宾只是道贺,他们提前赶来也好给东家帮一把手。虽说太平公主府里不缺人手,但是这样的宴会堪比国宴,很多事情不是那些下人能够打理明白的。
比如薛绍的弟弟薛绪,就和“买褚得薛不失其节”的大才子薛稷,一同担任了迎宾的重职。薛稷长于书法绘画,薛绪出口成章独领风骚。两人既是年龄相仿的同族兄弟又是同窗密友,还是目前国子监内比肩齐飞最为著名的两大才子,是汾阴薛族这一辈当中的治学翘楚,看势两人都有可能接过薛元超留下的“天下文宗”的这面大旗。
光是这两个迎宾的“门子”,就已经足以惊艳长安。
但这,其实并非是出于薛绍的本意。全是武则天,一手安排的。
小女儿满月了,薛绍固然是高兴。但他从来就不会因为高兴而得意忘形,更没有招摇显摆的习惯。按他自己的意思,就是把自家兄弟和关系要好的同僚袍泽们请来饮宴一番,私下热闹庆贺一下便已是极好。但武则天只用一句“皇族无私事,皇族无小事”就把主意定下来了。
在这种事情上,薛绍没理由和她争个高下于是同意照办。与此同时,薛绍心里也很是清楚老太太此举的深意——之前嫡长子薛麒玉满月,都未尝如此兴师动众。现在为一女儿庆生却尽极周章之能事,显然是别有安排。
府里热闹忙作一团,薛绍这个家主反道是落了个清闲无事。在与家人欢聚一番之后,薛绍带着半薰独自出来散一散步,不知不觉的走到了后堂的天井花厅里来。
已是黄昏。
仆人丫鬟都去前堂忙碌,后堂是客房和仆婢们的居所,现在四周相当的安静。
“奇怪,我来这干什么?”薛绍左右四下看了看,没人。
正要转身回走,薛绍听到一记窗棱支开的声响,然后就是一个动听的女声,“驸马既然来了,却又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