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极品驸马-第3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兵者民之司命,臣理解。”薛绍点头。

    “其实突厥的反叛,最早可以从平定辽东开始溯源。”武则天道,“那时大唐国内兵员不足,于是开始频频从突厥征调骑卒。随后大唐又与吐蕃争锋数年,西域那边也是征战不休,全都从突厥部族征调了兵员。打仗自然就要死人,突厥部族因此损失了大量人丁,族内多有孤儿寡母。对大唐仇恨的种子,就此在他们的心中埋下。而接连的大战,让富庶的大唐都感觉到疲于应对了。近几年突厥反叛,裴公生前指挥了两场平定突厥的大战,动用的兵马都在三十万以上,消耗的粮草钱帛不计其数。裴公去后,由你指挥的大战又有几次。虽然频频得捷,但是大唐的消耗又再度加剧了。承誉,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本宫今日给你交个底……大唐,打不起了!”

    “臣可以想见。”薛绍点了点头,“穷家难当。臣去夏州之后频频找朝廷要钱要粮要人力物力,颇是难为太后了。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臣才会亲自动手去剿了绥州的乡绅恶霸并查抄其家,连着白铁余那里剿来的贼赃,一共充作了军用。真要追究起来,臣有些举动确实是为国法所不容的。若非是太后在上面一力周旋,臣现在真的可以沦为阶下之囚了。”

    武则天呵呵直笑,“有你这句话,本宫就已经很欣慰了。”

    “臣今日,郑重拜谢太后。”薛绍拱手一拜之后,说道:“所幸现在银川军屯已经开垦出来了,朔方军大可自给自足。能为朝廷减少军费的开支,能为太后省去许多的烦恼。臣的心里,多少才算安稳了一点。”

    “文治也好武功也罢,你在夏州和朔方都干得很不错。”武则天说道,“此前你立下许多军功朝廷一直没有赏赐,这看似非常不公。其实,是本宫想要择一良机好好的对你论功行赏。现在突厥请降议和,且不论其真假诈谋,至少短时间内应该不会再有边境战争。你便可以趁这段时间交割朔方的军务,回朝就职了。至于官职大小,三省六部九卿的任何衙门,三品以上,由你挑选。”

    薛绍不禁暗吸了一口凉气儿,三省六部九卿,这是大唐朝廷的中枢机构。三品以上任由挑战,这个空头支票开得可不止是“大方”二字就能形容了。

    但武则天的话里也透出了另一层意思——军队十六卫,可就不在你挑选的范围之内了。

    换句话说,将军就别再当了。

    武则天的神情挺和蔼的,说道:“承誉,本宫知道你是不世出的将帅之才。但是把你用在朔方这样的一个苦寒边塞之地,其实是屈才了。你若立于朝堂之上,可以为国家建立更多的功德。本宫希望有朝一日,你能成为本朝的中流砥柱,擎天之石。”

    薛绍沉吟了片刻,说道:“太后,臣当然很想立功报国。但是臣入仕尚浅经验不足,最多也就只能料理一点点军务。三省六部九卿里的那些臣工们,哪个不是积攒了几十年的行政经验?臣和他们比,没优势啊!”

    “没有谁一生下来就是会做事的,都得学。”武则天道,“朝中一般的臣工,大多都是从县令一级的地方官做起,慢慢的一步步做到州官刺史,然后调入中枢为官,或许又要远调州县。这样有利于他们积累丰富的行政经验,熟悉各门各部的一切政务,这样才能彼此通力合作,从而保障大唐朝廷的健全与稳定。”

    “没错啊!”薛绍说道,“臣从入仕起就只在军队里混迹,夏州都督也没当过几天。非但是地方官的经验欠缺,对中枢三省六部九卿各部门的政务,全都一无所知。臣这个样子要去做一个三品高官,岂不是尸位素餐?”

    武则天笑了,“本宫方才说的,是一般臣工的仕途轨迹。但你,是一般的臣工么?”

    “呃……”薛绍怔了一怔。

    “这么说吧!”武则天笑道,“已经过世的先帝和现在的皇帝陛下,他们可曾做过一天的县令或是将军?”

    薛绍顿时笑了,“那当然是没有了!”

    “既如此,他们连皇帝都做得,你却做不得三品高官吗?别忘了,你可是当朝唯一的驸马,是皇族至亲的内眷。而且以你现在的功绩和威望,没人会说朝廷任人唯亲。”武则天微笑道,“当然更重要的是,我相信以你的能耐,没什么事情是能够难倒你。但有不懂的,潜心去学便是。”

    薛绍心想,其实回朝做官也未必就是洪水猛兽。古往今来亿万仕子无不渴望出将入相,这是莫大的荣耀和成就。方才武则天说这么多,倒也表达出了她对我的一番期待——她现在很需要帮手,得力的帮手,懂军事的、能在身边随时替她分忧的得力帮手!

    “你仔细想想,考虑清楚再给本宫回复。”武则天仍是商量的口吻。

    薛绍也不是知不好歹,其实朝廷要给哪个臣子调换官职,直接下令便可,又哪里还用商量呢?武则天,已经很给自己面子了。

    “太后,臣还是那句话。”薛绍说道,“臣愿意回朝做官。但是臣,确实信不过突厥的请降议和,并且对朔方军放心不下。”

    武则天微然一笑,说道:“如你所言,突厥狼性残忍多诈。有可能他们今日请降,明日便开战。”

    “对!”薛绍道,“我就是担心这个。”

    “大唐的朝廷,倒也不是那么好愚弄。只要有了防备,那也就不怕他们使诈。”武则天说道,“承誉你不妨往深处想上一想,其实停战议和这件事情,大唐现在只能接受,不好拒绝。”

    薛绍微微一怔,仔细一想……武则天这话,有道理。

    近年来尤其是先帝李治过世之后,大唐周边多生战乱,内部也是动荡频仍。远的不说,扬州叛乱就刚刚才平定。享受了几十年和平的唐人,现在多少有那么一点人心惶惶的感觉了。

    再加上新君刚立裴炎下台,朝堂之上也可以用一个“百废待兴”来形容。

    只有经历了动荡和灾难,才会让人们意识到安宁与和平的可贵。如今的大唐朝野上下,大家都在渴望和平和宁静,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在这样的大前提下,且不论突厥请降议和的诚意与否,朝廷都只能先行接受下来。否则,就将是背离人心之所向,终将导致人心离散、更加动荡不安。

    由此,代为执政的武则天,也就别想把位置再坐稳了。

    “如此说来,这是一个阳谋。”薛绍深吸了一口气,说道,“骨咄禄和元珍,仿佛是已经看透了我们的心肝脾肺肾,他们甚至比我们自己还要更加明白,我们现在迫切的需要什么。”

    武则天表情冷肃的点了点头,“对这两条恶狼,目前只能暂且姑息。迟早,还是要打掉的!”
………………………………

第729章 一分为二

    大唐即将接受突厥的请求,与之罢兵和解了。

    这是继扬州叛乱平定之后,发生的另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突厥的可汗阿史那骨咄禄在国书中称,愿归降于大唐帝国,并如同朝|鲜半岛上的新罗国一样,从此尊奉大唐为宗主国,年年进奉岁岁纳贡。

    这是武则天最先对朝野上下宣布的事情。乍一听起来,仿佛很是振奋人心,因为突厥不战自降,乖乖归附了。

    但是稍稍有一点政治嗅觉的人都查觉到了其中的异样——突厥,什么时候就是一个“国”了呢?

    原本,突厥汗国成立的“合法”与否,是一个相当尖锐且重大的问题,重大到直接触及了大唐的底线。试想,如果大唐治下的异胡部族都像要突厥部族那样分裂出去独立成国,后果哪堪设想?

    但是这个重大问题,仿佛都被骨咄禄的“请降求和”给悄然掩盖了。绝大多数的民众不明|真相也很难想到深处;能够想到深处的人,更加知道如今的大唐不得不暂时牺牲一点底线来换取边疆的和平。连年的征战,已经让大唐内忧外患疲于应对。

    说得好听,这叫退一步海阔天空。

    外界能够知道的,大约也就只有这些了。真正涉及到“两国和谈”的核心细则,却只有武则天和少数一些宰相重臣们参与和知晓。

    薛绍当然也在其中,每一次的和谈会商他都参加了。武则天和皇帝李旦都没有直接参会,只在会后听取汇报。和谈双方的人选,级别必须对等。

    突厥那边派来的,是他们的叶护阿史那咄悉匐,可汗骨咄禄的亲弟弟。“叶护”是突厥的官名,地位仅次于可汗。就连元珍这个统帅突厥所有兵马大权的阿波达干,在他面前也得逊让三分。当然若论实权,咄悉匐肯定是比不上元珍的。

    薛绍第一次和咄悉匐打交道,感觉他和他的亲哥哥骨咄禄截然相反。骨咄禄沉稳厚重内敛大气,咄悉匐则是油腔滑调狡诈贪婪。他脸上始终挂着谦逊又和气的笑容,但薛绍分明感觉他胸中藏着随时可以拔出杀人的铮亮快刀。

    和这样的人,薛绍不想多言。谈判桌上的唇枪舌剑讨价还价,向来也不是薛绍所喜。于是,几场会商下来他几乎从来就没有发表过一个意见,就像是一个有他不多没他不少的旁观者。

    谈判接近尾声时,重要的细则差不多都厘定下来了。大唐不愧于“泱泱大国”,在很多问题上表现得相当的大度,其中有一些在薛绍看来甚至大度到了“纵容”的程度。比如说,突厥汗国暂不接受大唐派谴国使常驻他们的牙帐,言外之意不许大唐干涉他们的内政。双方边境各自驻军把守暂不开放通商,突厥暂时不会放回曾经俘虏的大唐子民。其他诸如大唐派官、驻军,就更加无从谈起。

    突厥的和谈诚意,仅仅表现在骨咄禄献来的一纸请降国书,和些许进贡的草原土特产。大唐赏赐回去的,却是不断退让的底线和大批的金银财宝。

    薛绍心中自然不爽,但从大局上考虑一番,便也忍下了。实事求是的说,并非是武则天和这些宰相们有多败家,大唐向有此成例,但凡异邦属国前来进贡,大唐必然数倍于之的反馈回去。这摆明了赔本的买卖,如果真能换来一段时间的边境和平,其实倒也划算——打仗烧的钱,肯定比这一点赏赐要多得多。更重要的是,打仗还得死人!

    和谈到此,基本敲定。薛绍自己用一句话来总结了这次和谈,那就是原本生死相搏的双方,暂时都把刀子藏在了身后,貌似心平气和的坐了下来、脸上同时挂起虚假的笑容,签下了一份貌似祥和实则虚假的和平盟约。

    最后一次会商罢后,薛绍和宰相们一同前去向武则天汇报。皇帝李旦一直都在后宫偏殿“养病”,武则天总揽朝政之全局。

    盟书递上给武则天之后,重臣们全都噤声不语。

    “这些细则条约,多半是大唐吃亏。”说完这句,武则天的脸上几乎是没有表情。

    重臣们也没有一个反嘴回话,现场很是安静。

    “图全大局,不争小节。”武则天将盟书往桌上轻轻一扔,“罢了,照办就是!”

    “臣等遵命!”重臣们都吁了一口气,一同拜诺。

    武则天仍是面无表情,那一双罕有生在女人脸上的炯炯龙睛却看向了薛绍,并问道:“薛爱卿,本宫听闻,数次会商下来你几乎是一言不发。因何如此?”

    宰相重臣们也一同看向了薛绍,这或许也是他们想问的。

    薛绍走出班列上前拜了一礼,说道:“回太后,和谈会商讨价还价,并非臣之所长,于是臣不敢班门弄斧,以免误国误民。”

    这话一说出来,武则天和在场重臣们的脸色都沉了一沉。很明显,薛绍一点都不愿意和谈。

    “薛爱卿,本宫知道你胸怀不忿,不愿与突厥和谈。”武则天当众说道,“同时本宫也很欣慰,你能抛弃私念顾全大局,促成这一次的和谈。”

    “回太后,臣尊重大局,保持己见。”薛绍回道,“和谈能成,自然最好。如其不然,臣愿意马上奔赴疆场,用我们的唐刀和汉剑,打到他们跪地请降!”

    “诸公,现在你们知道薛爱卿为何在数次会商当中,一言不发了?”武则天斗然提高了声音,大声道,“唐刀和汉剑,才是他的语言!”

    “臣等知道了!”重臣们一同参拜,然后又一同对薛绍拱手拜了一拜,以示敬重。

    薛绍回了礼,心中不由得想道:这次和谈原本就是武则天授意的,不然这些重臣们不会接受这些专做赔本买卖的和谈细则。他们虽然手无缚鸡之力,但也绝对不是卖国求荣的软骨之辈——至少,不全是!

    可是事罢之后,武则天又想在这些大臣们面前挽回一点面子,仿佛是在说大唐可不是因为打不过突厥了才被迫和谈……我们只是,暂时不想揍他们了!

    看着武则天和在场重臣们各不相同的表情神态,薛绍在自己心中喃喃自语:“刚刚演的这场双簧,真够无聊的……把我留在长安,就是专干这种事情的?”

    次日中午,武则天将要在麒德殿设宴,宴请并欢送突厥使臣阿史那咄悉匐一行。薛绍实在是有点厌烦这样的场合了,本想推托不去,但实在拗不过太平公主的软磨硬泡,只好硬着头皮再去走一过场。

    “薛郎,在京为官就是这样的,你总得慢慢适应。”临行之时,太平公主这样温言细语的劝慰。

    “我明白,做京官无非就是吃吃吃,喝喝喝,笑笑笑,拜拜拜。”薛绍没好气的道。

    太平公主噗哧就笑了,“看来对于这次的和谈,你心中很是不爽。”

    “我本可以活活揍扁那个咄悉匐,现在却要眼睁睁的看着他拿走我们一堆的金银财货,我还得满脸堆笑的拱手欢笑。”薛绍忿忿的道,“你说,我心里会是一个什么感觉?”

    “好啦,别孩子气了。”太平公主轻抚着薛绍的后背,笑吟吟的道,“你现在可不是一介边帅,而是朝廷重臣了。别老想着打仗,该要多想一想深远和大局。”

    “那好吧,不说了。”薛绍叹了一气,“我去混吃混喝了,你带好孩儿在家等我回来。”

    “去吧,夫君。”太平公主笑道,“记得要吃饱喝足,哪怕是醉了也不打紧。我叫琳琅在麒麟殿外候着,车马伺候。”

    薛绍扬鞭拍马,飞驰绝尘而去。

    太平公主微微一怔,脸上的笑容却有一点僵住了……以往离家,他总是牵马慢行,时时回望面带微笑。今日却是飞掣而去头也不回。看来他的心里,当真是很不痛快。

    “琳琅。”

    “在。”

    太平公主微皱眉头的沉默了片刻,小声问道:“夫君,这是怎么了?”

    琳琅面面相覻,一同摇头,“殿下都不知道,奴婢哪能知晓?”

    太平公主微微一怔,“这几日,夫君不是宿在你们姐妹房中吗?就没和你们说什么?”

    琳琅仍是摇头,小声道,“这几夜,一直是月奴陪着夫君……”

    太平公主先是略微一怔,随即就有了一点恍然大悟之感。

    “要不,奴婢去把月奴唤来,殿下当面质问于她?”

    “不必了。”太平公主一口回绝,说道,“月奴和你们不一样。除非她自己愿意主动前来跟说起,否则,我都不好去找她打听,就更别提质问二字了。”

    琳琅同时一惊,都像是呆住了……堂堂的太平公主殿下,还会招惹不起自己家中的一个媵人吗?

    太平公主看着她们脸上疑惑和惊异的表情,自己摇了摇头微微一苦笑,小声道:“你们不要胡思乱想,本宫只是出于对夫君的尊重,才不去找月奴打听和质问。”

    琳琅明白的点了点头,疑惑道:“奇怪,夫君究竟有什么瞒着我们呢?看他整日,都心事重重闷闷不乐的!”

    “他没有事情瞒着我们。”太平公主轻叹了一声,说道,“只不过,他还有一半的心和一半的魂,暂时还没有回来。”

    “啊?”琳琅同时一惊。

    太平公主轻轻的摇了摇头,“夫君早把自己一分为二。一半在长安,一半在朔方。长安的这一半,你我都能懂。可是朔方的那一半,却只有月奴能懂!”
………………………………

第730章 公子任性

    大唐皇城太极宫里的麒德殿是国宴专用之地,一般用来宴请外邦使臣或在重大节日启用。

    至从先帝李治驾崩算起,这里已经很久没有派上用场了。今日却是歌舞升平一派繁华景象,大唐摆起豪宴“欢送”突厥国的使臣,阿史那咄悉匐。

    凡京官五品以上,都必须参加这个宴会。

    不是邀请,是“必须”。

    这是武则天继拿掉裴炎、摆平扬州叛乱之后,干成的第三件大事。如果说前两件大事更多的是冲着武后本人来的(至少表面上是),那与突厥的和解则可以算作是她为大唐帝国所办成的一件政治功绩,是值得她大书特书、风光显摆一把的。

    满朝文武的心里都十分有数,现在的大唐朝堂之上,武后已经没了对手。她已经有了足够的底气说出“必须”二字。

    所以,凡是身在京城的五品以上官员、宗室、勋略全都带着夫人前来赴宴了。麒德殿里摆上了上千副桌几,蔚为大观。

    薛绍自然也在其中,而且他的座席非常靠前。对面,就是突厥使臣咄悉匐一行人的座席所在。

    宴会开始了。

    武则天一举杯,便响起排山倒海一般的谢恩与祝福之声。这个声音,让武则天脸上的笑容显得格外的年轻,格外的春风得意,写不尽的巾帼豪迈。

    仿佛,拥有了整个天下。

    穿梭不停的宦官使女们一一呈上经典的宫庭美食,妖娆美艳的歌儿舞女们,陆续登台献艺。

    丝竹悦耳长袖善舞,珠光宝气美人倾城。

    从塞北苦寒之地远道而来的的咄悉匐等人,被大唐的锦绣繁华彻底的震撼到了。那种感觉可不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所能形容,简直就像是升斗小民白日飞升得以见识到了天廷宫厥。

    薛绍静静的喝着酒,冷冷的看着座席对面那一群狼吞虎咽毫无吃相,还对着婀娜舞伎眼睛放绿光的突厥饿狼们。

    他心里就在恶狠狠的琢磨着,吃吧,吃吧!不管你现在吃了多少,迟早也要给我全部吐出来!

    宴席过半时突厥使臣们集体登场,自弹自唱的跳起了他们的胡旋舞,推助宴席气氛。

    凭心而论突厥人跳的舞充满了动感与激情,还是挺好看的,他们历来就是一个能歌善舞的马上民族。在场也有不少的大唐官员们称赞叫好,不管是出于真心还是假意。

    但是薛绍和李多祚这些将军们全都无动于衷。再怎么样,他们也无法对生死仇敌们装出一副伪善与讨好的尊容来。

    突厥人跳完了舞依次归席,咄悉匐拿出一个颇富异域风情的精美礼盒来,献上给武则天。他说这里面装着一颗神奇的夜明珠,是突厥汗室阿史那部族的镇族之宝,曾经由历任的突厥可汗拥有。今日,献纳给“至圣至明”的武太后。

    薛绍离得较近一眼便看清楚了那珠子是个什么德性。虽然自己不是珠宝专家,但胜在见多识广。以他的眼力劲不难分辨出,那珠子也就是个一般货色。自己家的藏宝阁中,随时可以搜出一打来。

    薛绍尚且如此一眼瞧出端倪,就不用提一生与名贵珠宝为伴的武则天了。但是武则天表现得很高兴,非常乐意的接受了突厥人的献贡,还当众宣布赏赐给咄悉匐一批丝绸、金器、良马和美女做为回报。顺带着,还给他们的可汗骨咄禄和权臣元珍也都赏赐了一份。

    这种事情,在两国邦交当中并不罕见。中华礼仪之邦,向来是来而不往非礼也。泱泱天朝的出手向来阔气,就怕别人说我们寒酸。

    听闻赏赐,咄悉匐当场大喜跪地就拜。薛绍清楚的看到,跪地而拜的咄悉匐斜着眼睛就在瞟他旁边的那些身段婀娜酥胸半露的宫庭舞伎们,就差咽口水了。

    兴许是多喝了几杯闷酒,本就心中很是烦闷的薛绍,无法忍了。

    他站了出来走到堂中,对着武则天拱手一拜,“启奏太后,臣有本奏。”

    众目睽睽之下薛绍这样突兀的站出来,着实让大家颇感意外。而且他说的还是“臣有本奏”,如同正在上朝那样正式和庄严。看他神态更是严肃认真,不像是去恭贺讨喜。

    麒德殿里,突然一下就安静了下来。安静得有些诡异。

    仍在单膝跪地谢恩的咄悉匐异讶的抬头看了看薛绍,不解的眨着眼睛……眼熟,近几日会谈都有此人出场,但好像从来没有听他发表过意见。

    ——何许人也?

    武则天隐隐感觉到了一丝不安,但仍是和颜悦色语调轻松,“爱卿有话,不妨直言。”

    “臣启奏,我朝理当厚赐突厥叶护贵使,以及他们的可汗与阿波达干等人。因为战火绵绵生灵涂炭,和平来之不易。”薛绍拱着手,说得一板一眼,“但是臣建议,不要把我们的人,也给赏赐出去了。”

    此言一出,满堂惊讶。

    武则天的表情微微一变好像有点猝不及防,一时间竟然无语以对。

    咄悉匐的汉语是说得相当流利的,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