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极品驸马-第3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在想……”太平公主欲言又止。

    “什么也不要想。”薛绍淡淡的道,“现在不是讨论这件事情的时候。”

    “好吧……回家再说!”

    薛绍一拧眉,“我不是这个意思。”

    “噢……”太平公主仿佛有点理亏心虚的样子,“那就,以后再说。”

    “薛郎,太平,你们为何走得如此之慢,快过来呀!”武则天在前面唤了。

    夫妻二人加快了几步跟上去。

    武则天心情美丽容光焕发,抱着薛宁晋笑呵呵的道:“你们家的这个宁晋小县主呀,刚刚把我的衣服都给尿湿了。来,你们自己抱一抱,我得回迎仙殿更衣。”

    太平公主连忙接过刚刚干了坏事的小宁晋,薛绍则是道歉称罪。

    武则天笑呵呵的显然一点也不介意,临走时说道:“太平你在这里等会儿。薛郎,你要随本宫同去迎仙殿看望一下妖儿吗?”

    “好。”薛绍当然是一口答应。而且他看出来了,武则天仿佛也是有事要对自己说。

    武则天便起驾离了御花园,去往不远处的迎仙殿。薛绍骑马随行,距离她的凤辇不远。

    “王方翼辞官归故里了。你知道吗?”武则天突然说道。

    薛绍微惊,“臣不知。什么时候的事情?”

    “昨天。”武则天淡淡的道,“他想要进宫面圣,当面向皇帝陛下提出辞请。但是陛下身体不适没有接见,于是他就去了政事堂,把自己写好的奏折一扔,人便走了。”

    “……”薛绍愕然,有些无语。

    “王方翼此举,无疑是在向本宫示威。”武则天的语气仍然平静,“他明明知道,本宫受陛下所托正在临朝监国,却不向本宫请示也未得本宫的允许,就私自撂挑子走人。薛绍,如果你的军队里出现了这样的麾下,你会如何处理?”

    “……”薛绍无语以对。这话怎么说,都像是要害死王方翼——武则天挖的这个坑,貌似比较阴险啊!

    “本宫来替你说吧——军法如山,岂容亵渎。”武则天仍是淡淡的道,“本宫敢打赌,绝对没人敢在你薛人屠的军队里任性胡为。军队也不会是谁自家的厅堂,任何人也休想进出自如横冲直撞。”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薛绍只好点头。理亏就理亏在,王方翼把这事儿的确做得有失计较——老大不小了,哪能像孩子一样的任性呢?

    武则天侧目看着薛绍,仿佛对他的面露难色挺是满意,突然话锋一转的说道:“但是本宫大人大量,决定不和王方翼计较了。”

    薛绍微微一惊,不会吧?这显然不是你一惯的风格啊!

    “如你所言,军队和边防的稳定,是如今一等一的军国大事。”武则天说道,“王方翼的心里有气,那个气还是冲着本宫来的。但是本宫可以一切以大局为重,暂不计较他的鲁莽无礼。”

    “太后英明。”薛绍略略吁了一口气,听武则天这口气不像是在忽悠。实际上,她也没有哄骗于谁的必要。
………………………………

第752章 命中伯乐

    看到薛绍那种释然的表情,武则天笑了,“本宫不与王方翼计较,这才是你最想听到的吧?”

    薛绍笑了一笑,算是默认了。

    武则天道:“薛绍,你这个偏私护短的毛病可不是太好啊!——程务挺的事情本宫或许还能理解,但你和王方翼共事不多应该没有太多的袍泽情义吧,为何你会对他的事情那么关心和紧张?”

    “回太后……”薛绍想了一想,说道:“臣对王方翼和程务挺这两位,的确有一点护短之嫌,但绝不是偏私。”

    “有区别吗?”

    “有。”薛绍说道,“护短是因为,他们都或多或少的犯了错,理当受到一些惩罚。但是臣竭力死保他们,绝非是完全出于一己之私。实际上,像他们这种级别的将帅,就已经是我们的军队实力与国防力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如今,吐蕃突厥强敌环伺,西域那边蠢蠢欲动,我们的边防压力本来就大。此情此景,戗杀任何一名大将都无异于临阵斩将,于战大不利。况且他们在朝中并没有什么根基,离开了军队他们将再无作为有如庶民。因此臣以为,闲置即可,又何必杀之?”

    “难道我泱泱天朝,除了程务挺和王方翼,就再无良将可用了吗?”武则天在冷笑。

    “臣并非此意。”薛绍说道,“本朝历来主张慎行,太宗皇帝陛下曾言,杀一人而绝十人之望。但像王方翼和程务挺这一类,则是杀一将而寒十万士卒之心。

    因此微臣愚见,本朝自戗边将之例不可擅开。就算他们当真有罪,也该是由有司按律下判定罪处罚,而不是用人治的方法来处以私刑。唯有如此,方能最大程度的稳定军心、巩固边防。”

    听完这些话,武则天陷入了沉默。

    薛绍深信,自己刚才说的这些话武则天多少听进去了一些。实际上,像她这种级别的政治家,这么浅显的道理肯定是早就想过了。只不过她已经把政治|斗争轰轰烈烈的玩了将近半个世纪,对于军事而言她则是有点门外汉之嫌。二者相论,她当然会比较容易采取“以政治|斗争为纲”的宗旨来办事。

    迎仙殿到了。

    武则天进殿更衣,薛绍在殿外侯着,并没有去迎仙台上找妖儿。武则天随口一说而已,薛绍还没有天真到会真的去迎仙台。现在妖儿几乎已经是武则天的一个“极度隐私”,哪是随便就能见的?

    片刻后,前方走来一名身着紫色官服的男子。看他步幅和姿势,显得是一副春风得意的神彩。

    “能进迎仙宫的男人,绝对不多。紫色官服,三品以上大员……”薛绍远远看着那名男子,待其走近,心中了然——武承嗣!

    武承嗣显然也看到了薛绍,脚下稍稍一停,眼神掠过薛绍直接目视前方而且把身板挺得更直了,大步前行。

    薛绍看到他这副样子想笑,用“沐猴而冠”来形容他现在这副尊容真是太贴切了。

    待武承嗣走到近前,薛绍还是稍稍的拱了一下手:“见过武相公。”

    好歹他现在是宰相。宰相者,上辅天子下安庶民,群臣避道礼绝百僚,薛绍主动施上这一礼,是朝中既定的礼仪。

    “唔……”武承嗣停了一下脚,但几乎没有正眼来看薛绍,一手剪背一手捻着下巴上短短的几根胡须,官腔十足的道,“薛尚书,来此何干哪?”

    “太后唤我来。”薛绍答得也是平声静气。

    武承嗣则是连连眨起了眼睛满副狐疑之态,“太后先唤了我,为何又唤你呢?”

    “那就得问太后她人家了。”薛绍似笑非笑的道。

    “……”武承嗣先是无语,然后“哼”了一声抬步就往前走。

    “武相公,止步。”薛绍唤道,“再走就进寝宫了,杀头的罪啊!”

    武承嗣慌忙停脚,整个人的身体重心却仍是往前,双手乱晃险些一头栽倒在地。

    旁边的几名御林军卫士和宦官们,都被武承嗣这副滑稽的样子给逗乐了,但又不敢笑。个个使劲憋笑,看样子极有可能憋出内伤来。

    武承嗣的脸上顿时臊得大红,急忙一转头看向薛绍,见他仍是那副面带微笑的淡定模样,武承嗣的心里越发来气。

    “你在嘲笑本阁?”武承嗣猛然转过身来,气乎乎的道。

    “显然没有。”薛绍仍是面带微笑,淡淡的道,“普天之下,没人敢嘲笑大唐的宰相。除非,他活得不耐烦了。”

    “那你为何一脸的笑?”武承嗣满肚子气没地方撒,越发有些气急败坏。

    薛绍淡淡的道:“我这样的微笑,是贵族从小就习惯了的教养和风度。”

    武承嗣气煞了,“你是在说本阁没教养了?!”

    薛绍这下是真想笑了,但刚好看到武则天从里面走出来,于是忍住了。

    “你们俩个在这里争执什么?”武则天的声音不高不低,但隐隐有威。

    武承嗣就像是遭了电击一样慌忙一个转身,拱手弯腰下拜九十度,“侄臣参见太后!”

    “免了。”武则天不动声色的道,“薛绍,你还有话对本宫说吗?”

    武承嗣在旁边暗瞪了薛绍一眼,明显是在说“没你事了赶紧退下”。

    薛绍微微一笑,“太后,臣有事。”

    “武承嗣,你去偏厅候着。”武则天说完转身就走,“薛绍,随本宫进书房。”

    “是!”

    两人双双应诺。武承嗣一脸铁青的定在原地,薛绍面带微笑的随武则天而去。

    到了书房里刚刚坐下,武则天给薛绍递上一份东西,“你看看。”

    薛绍接过来一看,是一匹白绢,上面用不同的笔迹密密麻麻的写了很多的姓名,还有红指印。

    “太后,这是何物?”薛绍一时不解。

    武则天平静的道:“这就是武承嗣,今天来的目的。”

    “何样的目的?”

    武则天说道:“这份绢书,是上百名洛州的仕绅百姓的联名上表,力请本宫正得君位。”

    “!!”薛绍不大不小的吃了一惊——这也太早了、太猴急了吧?!

    “因为此事,本宫已经厉斥过武承嗣。”武则天平静的说道:“没想到他不死心,再三求见定要再一次的当面陈述。薛绍你说,本宫该要如何回绝于他?”

    薛绍心中微微一凛,哪有你这么问客杀鸡的啊?……谁不知道你心里比谁都想早日正得君位,武承嗣明明就是投你所好,只是时机没有把握恰当——我该如何回话呢?

    思索了片刻之后,薛绍说道:“太后,此事现在不宜声张扩大。不如暂时按下不提,只对那些上表之人私下打赏一番,并劝说他们以后不可再行此事。”

    听到这个回答,武则天的脸上泛现出了一丝笑容,可谓意味深长。

    “就依你说的办吧!”

    薛绍轻吁了一口气,还行!

    “说吧,你有什么事?”武则天问道。

    薛绍便将自己早已准备好的“计划案”拿了出来,并口头简述了一下,重建立讲武院的事情。

    “本宫不由得想起先帝在世之日创办讲武院的初衷,是为大唐培养更多的将才。现在的讲武院,的确是有些荒废了。”武则天接过了奏折仔细的看,一边看一边说道:“听你的意思,是想把讲武院办成国子监那样的高等学府,从此佣有独立的权力和职责?”

    “对。”薛绍答道:“大唐历来尚武,层不出穷的将才是我们威服四海的保障。但是一直以来,我们的将军都是自学成才或是得自家传,还有很多的人才埋没在乡野之间不为人知。臣就是希望讲武院能够成为一个固定的独立的国家机构,能够稳定的、高效的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军事人才。”

    “听起来,很不错。”武则天仍在认真仔细的看薛绍的奏书,说道:“照你所言,光是依靠学府培养好像还不够,还得创立一套如同科举的考试,才能更多的汲收散落在民间的军武人才了?”

    “臣正有此意。”薛绍说道,“有科举,为何就不能有武举呢?文可安邦武能定国,文武并举方是盛世之道!”

    武则天双手用力将奏折一合,眉梢轻扬嘴角一挑,显然是动心了。

    “讲武院,谁来负责?”

    “臣,兵部尚书薛绍亲自负责!”

    “错了。”

    “臣知错。”薛绍连忙改口,“臣,夏官尚书薛绍,亲自负责。”

    武则天微然一笑,“既然是像国子监那样的独立机构,怎能由你兼任?”

    “臣暂时兼任管理督划,待其走上正轨,臣再主动让贤,令专人负责。”薛绍答道。

    “需要多少时间筹备?多少人力物力?官署选在何处?”

    薛绍一一作答。

    武则天听完之后站起了身来,来回的踱步,在认真思考。

    良久。

    “此事,可办。”武则天说道,“但既然是朝廷新增一个独立的官署衙门,就已经是国家大事,不能在这里由本宫一人空口白牙的说了就算数。现在只能告诉你,本宫心下是绝对赞成的。”

    “臣谢太后!”

    “但具体何时开办,如何开办,本宫还需得和宰相们商议一下。国家制度,不可废之。”武则天说道,“你先回去。一有消息,本宫会马上派人通知你。”

    “臣告退。”

    薛绍走出了迎仙宫,双臂挥展的长吁一口气,心情很不错。

    至从回京归朝,薛绍已经很少像现在这样心情愉悦了。他不由得想起一件事情,在真正的历史上,中国的武举就是武则天创办的。只不过这件事情是发生在武则天皇帝生涯的晚年,当时的武周朝已经是将才十分匮乏。

    “如果我能如愿以偿,武举的创立至少提早了二十年。同时诞生的还有一所军校,这又该是提早了多少年呢?”薛绍自忖道,“如果这件事情能够办成,武则天,那你就真是我的命中伯乐了!”
………………………………

第753章 灰色力量

    时间,不急不缓的过去了两个多月。转眼已是隆冬,年关将近。

    原本大唐时代的关中天气,就有点接近于21世纪的江南气候,并不是特别的冷。洛阳的冬天,显然还要比长安的“温柔”了几分。每日清晨薛绍骑马出门时,都不用把衣服裹得特别的紧,到了午时更要脱去厚裘,否则就会感觉有些微热。

    薛绍时常想起一句上辈子记得挺清楚的话,这个冬天不太冷。

    讲武院的事情,武则天的确是信守了承诺,一直都在积极的推助和活动。但也正如她所说,这是“国之大事”,不可能朝夕之间就即刻上马。

    薛绍私下找内史令岑长倩打听过事情的进展,得到的回答总是“连日都在磋商”。

    每每听到这个回答,薛绍心里总会不由自主的想到武承嗣和武攸宁。这两个鸟人虽然完全仰仗武则天的鼻息过活,但是这不妨碍他们给自己使绊子。在这一点上岑长倩也隐约透露过一点,说“人选颇有争议”。

    薛绍估计,那两个姓武的宰相当然不会反对成立讲武院,但是他们肯定不同意让一个叫薛绍的人来担纲。

    现在讲武院始于初创,谁要是能在第一时间先入为主,将来培养出来的将军那都可以算是自己的门生。

    ——天下武宗!

    这份货真价实的实力,可比“天下文宗”的纯名声和潜在影响力要来得实在的多了。毫无疑问这是一块大蛋糕,谁都想分上一块。那两个姓武的鸟人包括武则天本人,都不想拱手让人。

    薛绍感觉,讲武院的事情一时半会儿恐怕落实不下来。万事开头难,更何况是这样一件开万古之先河的大事,阻力重重困难多多,是在情理之中。

    最近这段时间,没什么特别好的事情发生也没有什么坏消息,稍微算得上一件喜事的,是司农寺的官署最后一批迁到了神都。与此同时薛绍的兄长薛顗,也终于得以举家迁到了洛阳来定居。

    一家团聚固然喜庆,真正让薛绍高兴的是,自己终于可以亲自“监督”大哥,防止他被那些李家皇族的人私下撺掇了。上次李温的事情武则天早已查觉,但并未明说和怪罪。

    但这不代表,她真的不介意。

    实际上,如果不是那天在望仙台上薛绍和她“深谈”了一番鲜明的表述了自己的立场,李温的事情是值得武则天大作文章追究一番的。

    另一方面,姚元崇去了夏州有段日子了,暂时还没有明确的消息回报。武则天曾经多次找薛绍问起朔方军改旗易帜的事情,薛绍做出保证说过年以前肯定完成。武则天略略不满,但最终也接受了。于是薛绍只好给姚元崇施加了一点压力,派了快马送信过去,依样画葫芦的下达了“死命令”。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姚元崇既然主动请缨去办此事,薛绍就相信他一定会有办法。其实,姚元崇从一介京畿县令直接被提拔为兵部侍郎,外界是有蛮多争议的。姚元崇自己心里也是憋了一股子劲,想要通过这件差事来证明自己。

    因此薛绍相信,姚元崇必能成功。至于具体怎么办,那是他的事情了。自己需要的和武则天一样,只是一个结果。

    这一日早晨,薛绍如同往常一样去官署。因为是双日不用上朝,因此到达兵部公廨时已是日上三竿。处理了一些寻常公务之后,王昱进来报说,有客来访。

    兵部这地方比较严肃,多是往来交接军务的将军很少会有访客。会直接来拜访尚书的,就更不是一般人了。

    新任洛阳令,魏元忠,目前炽手可热的朝堂新贵。

    薛绍叫王昱把人请进来,未及施礼先问了一句,“魏明府来找我,公事私事?”

    “既公且私。”魏元忠答得也有意思。

    薛绍笑了一笑,“看来是不合适在公廨商谈,更不方便去北市酒馆里谈了——王昱,私署置茶相待!”

    “是!”

    薛绍把魏元忠带到了兵部衙门的最里层,尚书专用的私人书房里,煮上茶,二人对坐。

    “说吧,什么事?”薛绍倒是挺好奇,即公且私,能是什么事呢?

    “是这样的。”魏元忠说道,“昨天下午有十余人自缚捆绑之后主动来到县衙投案,声称自己是孟津水枭。非但如此,不用我这个坐堂的县令审问,他们一上来就主动交待了自己曾经多次作奸犯科。其中就包括……”

    “当年参与行刺于我的事情?”薛绍说道。

    魏元忠点头,“所以,这件事情是不是既公且私?”

    薛绍皱了皱眉,“你有没有问出,他们为何这样做?”

    “问自然是问了,但是没人肯说真相。”魏元忠说道,“他们只说自愿前来投案,肯求从轻发落。”

    “这倒是奇了……”薛绍疑惑道,“难不成这伙贼人还能良心发现?”

    “当然不会。”魏元忠笑了一笑,说道,“很明显,他们是被逼到走投无路了。”

    “何以见得?”

    魏元忠答道:“他们每个人的身上都带着不轻的伤,有的还导致了残疾。”

    “哦?”薛绍微微一惊,“这么说来,他们是被人治服了?”

    “绝对是。”魏元忠说得很肯定,“非但是被治服,还都有了重大的把柄握在别人的手里。否则,这样的亡命之徒是不会甘于就范的。”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薛绍若有所思的道,“如你所言,这样的亡命之徒从来就不会真正的惧怕官府与王法。能够治服他们的,只有一种人。”

    魏元忠心领神会的一笑,“同道中人。”

    薛绍赫然心中一亮,想到了一个人——赫连孤川!

    “看来薛尚书,是心中有数了?”魏元忠何等精怪的人,看薛绍这样闪过一个表情,已然心中有数。

    薛绍只是呵呵一笑,不置可否。

    “既如此,下官明白了。”魏元忠说罢就起身施礼准备告辞,临走时说道,“下官回去之后,即刻依律对其下判。想来,应该就不会有什么差错了吧?”

    薛绍呵呵一笑起身相送,“律法自有主张,魏明府按律办理,定然无差。”

    “如此甚好。”魏元忠挺默契的对薛绍微然一笑,拱手拜别,“多有打扰,下官告辞了!”

    “王昱,送客。”

    魏元忠走后,薛绍静下心来仔细想了一想,不由得发出了微笑。

    赫连孤川这个人,以前就曾是关中绿林的“盟主”级人物。如果孟津水枭的事情真是他办的,那就办得太漂亮了。既解决了问题,又不会惹下任何的麻烦。

    公事罢后薛绍回家叫来了郭安,叫他派人去咸阳的章台小筑找赫连孤川问个情由。不料郭安答说不用派人去了,今天吴铭吴大师回来了——就从咸阳回来的。

    薛绍不禁一乐,这个赫连孤川还想得挺周到!

    于是薛绍马上找来吴铭问话,吴铭答说,自己最近这个把月其实一直都和赫连孤川在一起,知道他所干的每一件事情。

    这两三个月来,重出江湖的赫连孤川把以前失散和老弟兄都召唤了回来,很快就召集起了一票实力雄厚的人马。当然,薛绍给的那六颗天价珍珠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这构成了他们雄厚的经济基础。

    不过赫连孤川没有重操旧业的去走私盐、贩人口或是铸私钱,他干起了水路运输的买卖。洛阳的槽运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的经济主动脉,除了往来运送国税物资的各种官船,民间的各类商船和货船也是川流不息,槽运异常的活跃与发达。

    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赫连孤川就建起了关中最大的一支私人槽运船队。当然,他用的手段相当多样化。除了自己购船雇人的做正常买卖,他另有一个重要的发家手段就是,不断的打击和吞并活跃在各条水路上的——大小水枭。

    海上有海盗,水上就有水枭,说白了就是靠着抢劫偷窃、敲诈勒索而发家致富的一批绿林人物。孟津水枭,就曾经是关中最大的一个水枭团伙,连官府都拿他们没什么办法。

    但是赫连孤川,把一批又一批的水枭都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