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极品驸马-第3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数日之后。

    千骑增设了两名副使,相当于将军的待遇从三品,一个是周季童一个是崔贺俭。后者曾经也是薛绍在奉宸卫的同僚,是已故宰相崔知温的侄儿。崔贺俭离开奉宸卫之后曾在远任州县当地方官,深造一圈之后终于又得以回到京城,并且赶上了千骑选将的这一大好良机。武则天念及崔知温在世之日的种种功劳(或者说他死得早没和裴炎搅得太深),就把崔贺俭给提了起来。

    薛绍带在身边很久了的三个“背身”卢思义、潘奕和唐真,全都顺利进入千骑担任了五品左右的中级将领。对他们来说,也可算得上是“修得正果”了。

    在这一次则天门行刺案之后,武则天下定了决心要加强一下御前禁卫,于是扩增千骑由原来的一千人左右,增至两千人。由于千骑直接护卫太后和皇帝所在的内廷宫殿,这股武装力量的重要程度其实已经远超镇守皇城玄武门的羽林卫。

    与此同时,武则天决定重组左右奉宸卫,并恢复先帝李治在世之时的情景,让他们成为太后与皇帝的贴身保镖。另外,奉宸卫被更名为“千牛卫”并设大将军,与南衙其他各卫平级。

    与薛绍关系极为良好的程伯献,由此完成了一次人生的大飞跃,终于挂上了正三品衔成为了第一任左千牛卫大将军。而右千牛卫大将军则是来自于羽林卫的一员骁将,曾与唐休璟同守丰州并在薛绍麾下作战过的,范云仙!

    周季童、崔贺俭,程伯献、范云仙这新任的四员御前禁卫大将,再加上左羽林卫的大将军李多祚,全是薛绍信得过的袍泽弟兄,也可以说是他的——嫡系。

    夜半时分。

    “看来,我还真是有点任人唯亲了。”薛绍有点难为情的样子,对太平公主道,“你母后会不会觉得,我是在拉帮结派呢?”

    “事实证明,‘薛子镇国’这句话我母后还真不是说说而已。”太平公主不以为然的淡淡道:“她老人家都敢把满城兵马交给你了,又哪会不让你再添几个你用得顺手的将军呢?”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然也,然也!”

    看着太平公主拽文时的这副神气活现的俏模样,薛绍毫不犹豫的把她扔到了床上。

    “来,大战三百回合!”

    “九百、九百——琳琅何在?!”
………………………………

第768章 可汗英明

    三月的草原,注定被欢乐的气氛所笼罩。传承了上千年的诺鲁孜节,是突厥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相当于中原的春节。

    这一天,家家户户的突厥人都会在自家门前点起一堆松柏枝,用松柏枝的烟火向神祈求他们的牲畜能够无病无灾长得膘肥体壮。于是这一天他们不再屠宰牲畜,而是像中原人一样用粮食煮诺鲁孜饭吃。其实就是稀饭,他们把这叫做“冲克缺”,翻译作汉语即是“丰盛粥”。

    就像春节时突厥也派了使臣携带牛羊进京,前来向中原的皇帝拜年一样,大唐也派了使臣带着许多可以煮丰盛粥的粮食,来到了草原向突厥的可汗骨咄禄恭贺节日。

    骨咄禄和他的谋主元珍、叶户咄悉匐等一干重臣,提前来到南牙黑沙,在牙帐里郑重的接见了唐使,并邀唐使一同出席了他们隆重的庆典活动,直到深夜方才散席。

    然后,骨咄禄与元珍、咄悉匐三人却开始了另一场,远比诺鲁孜庆典还要更加重要的聚会。

    “阿波达干,这就是唐使送给你的私礼?”骨咄禄指着放在牛皮毡几上的一个布包盒子,“我可以打开看一下吗?”

    元珍微笑,“可汗请。”

    突厥人远没有中原这么多的礼数,骨咄禄亲自上前打开了盒子,微微一惊,里面居然装的是一颗人头。

    “唐朝何意?”咄悉匐顿时怒了,“如此吉祥的诺鲁孜节,他们居然以人头做贺礼?!”

    “叶护稍安勿躁。”元珍道,“可汗还记得出,这颗人头是谁的吗?”

    骨咄禄拿起那颗用药物与香料处理过后没有半分腐烂的人头,细看了两眼,淡淡道:“李仙童。”

    “可汗好眼力,好记性。居然还记得这么李仙童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元珍笑道,“如果臣没有记错的话,可汗总共只见过他一次吧?”

    骨咄禄不动声色的放下了人头,“阿波达干,唐朝此举是何用意呢?”

    “回可汗,臣私下和唐使谈过了。他告诉臣这颗人头的来历,还有另外一些重要的信息。这个信息可算是和人头有关,但远比这颗人头本身重要得多。”元珍说道,“可汗想听臣先说哪一个?”

    骨咄禄很是淡定的坐了下来,从靴子里抽出自己的银刀割下了一块烤肉,放在嘴里慢慢的嚼,“哪个有趣,先说哪个。”

    “我听可汗的!”咄悉匐也坐了下来也用刀子割肉吃,一边狼吞虎咽,一边嘟嚷道,“诺鲁孜节不杀牲口不吃肉,一整天熬下来怪难受的!”

    “可汗,其实唐朝送来这颗人头的意思很简单,他们不想再开战。”元珍说道。

    咄悉匐的动作稍稍停滞了一下,继续割肉,“二者之间有关系吗?”

    “有。”元珍说道,“李仙童之所有被杀,是因为他在中原的上元节之时,去皇宫行刺了唐朝的皇帝和太后。”

    “哦?!”这一下骨咄禄和咄悉匐的动作同时停了,并一同发出惊咦。

    “当然,他失败了。”元珍笑了一笑,说道,“败在一个,我们的老朋友手上。”

    “薛绍?”

    “是的。”

    骨咄禄放下了刀子,用麻布擦了擦手,认真的道:“详细说给我听。”

    “是。”

    于是元珍就把李仙童行刺的前后始末,当着骨咄禄与咄悉匐的面给说了一遍,说得如同亲临其境。

    “阿波达干,李仙童是听受了你的指令,才去行刺的吗?”骨咄禄问道。

    “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元珍答道。

    “何解?”

    元珍说道:“上次李仙童逃亡来到草原之后,每天都在想着重回中原报仇血恨,每天都来求我帮他完成这个心愿。这让我不厌其烦,于是我给了他几个骑奴,打发他回了中原。临时之时李仙童主动向我承诺,他一定会立下大功再回来。我问他怎么立功,他就说,杀了中原的皇帝、太后、薛绍三人当中的任何一个或者几个,算不算是立功?”

    骨咄禄笑了,“这是一条心中满怀野心、暴戾与仇恨的丧家之犬,无论他能否立下大功,我们的汗国都不应该接纳他。”

    “可汗所言即是,臣当时也是这么想的。”元珍微微一笑,说道,“如果他成功了,或许对我们有那么一点好处,但必然激起唐朝的举国仇恨,对我们的汗国来说无异于引火烧身。实际上,李仙童上次发起的天津桥行刺薛绍,说是为我们效劳除一劲敌,实际上他更多的是为了发泄私愤。靠这种卑鄙的暗杀阴谋,是无法取得真正的胜利的。从那时候起,我就不想再用李仙童了。但又一时甩不到掉他——现在好了,他终于可以安份下来了。”

    咄悉匐在一旁插了一言,“这个叫李仙童的人以前还在御林军当职,并且一家人都是唐朝重臣的时候,或许还有点用。靠着他送出的一些情报,我们打了几个不错的胜仗。但是他的野心和胃口也未免太大了,居然想和我们突厥里应外合攻陷并州、侵占整个河北。然后他还想要一块地方割据为王。结果却在并州遇到了薛绍,输了个一败涂地差点全家死光。从那时候起,李仙童除了惹祸其他的什么用都没有了。现在死了好,死了清净!”

    “李仙童野心太大城府太深心机太毒,终究是作茧自缚。”元珍笑了一笑,说道:“这次他主动请命重回中原想立功,其实也是察觉到了我不再重视于他,不想再用他了。然后他就想立下一点特殊的功劳,好让自己将来有个立足之地。”

    “李仙童杀死自己的祖父、出卖自己的父亲,后又背叛自己的母国。”咄悉匐很是不屑的道,“这样的渣滓唐朝不要,我们突厥汗国就会要吗?”

    “咄悉匐说得对。这个人死了好,死了清净。”骨咄禄说道,“但是,唐朝会不会因为这一次的行刺案件,而牵怒于我们突厥从而派兵前来征讨呢?”

    “可汗,臣刚才说了,唐朝送来这颗人头的用意,就是不发动战争。”元珍说道,“唐使是这样对臣讲的——这个李仙童因为私仇而刺杀中宫,却诈称自己是突厥的刺客。他的目的就是想要这样的挑拨离间,好让两国重新开战。他的心就像是地狱里的恶鬼一样狠毒。哪怕是自己死了,能在十八层地狱里看到无数人死于两国的战火,他也能发出疯狂的笑声。”

    “很不错的说辞。”骨咄禄笑了,“如此说来,唐朝虽然知道一切真相,却一点都不想发起战争?”

    “对。”元珍说道,“如果两国真要重新开战,是一定需要一个好借口的,否则就是师出无名。现在有这么大这么好的一个借口摆在那里,他们非但视而不见还主动的加以掩饰,就足以见得他们惧怕战争的发生。”

    “那正好啊,打!”咄悉匐把手里的刀子往牛皮毡桌上狠狠的一扎,“他们越是不想打的时候,就越是我们发动战争的最好时机!”

    “未必。我们不能小看了主政唐朝的那个女人。她绝对不会愚到自暴其短,让我们有机可趁。”骨咄禄当头浇了咄悉匐一桶冷水,“你先坐下,收好你的刀子。还是先听谋主把话说完。”

    咄悉匐拔起刀子用,又乖乖的坐下,用衣角擦试刀身。

    元珍说道:“臣要说的第二件事情,跟这颗人头有关但远比这颗人头本身要重要的,就是——薛绍又重新掌兵了。而且,是接受了紫金鱼符统帅唐朝京城的所有的兵马,并兼领御林军。”

    “当”的一声,咄悉匐手上的刀子掉到了地上。他连忙捡了起来,脸色有些奇怪的解释,“手上有油,滑掉了。”

    “你不用掩饰。”骨咄禄深呼吸,“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里也有些紧张。”

    元珍的表情也变得严肃了许多,“可汗,这对我们突厥来说,的确不是一个好消息。”

    “是啊!”骨咄禄表情深沉的缓缓点头,“那一幕,我至今仍是记忆犹新。裴公当着我的面,指着薛绍对我说——这个人就是今后几十年里,你们所有突厥人的噩梦。”

    “这个家伙,的确是个噩梦。”咄悉匐恨得牙痒痒,“上次我出使唐朝圆满成功,结果在麟德殿的宴席上与他交锋了一场。哎,真是想起来都倒霉。好几十个绝色美女啊,活生生的被薛绍给强行留住,我一个也没能带到草原上来!”

    “这种事情就不必提了。”骨咄禄不轻不重的斥责了一声,再对元珍道,“看来唐朝的武太后是活怕了我们突厥现在发动战争,于是把薛绍搬了出来镇场面,想要吓唬我们。我的谋主阿波达干,你说,我们该要怎么做呢?”

    “什么也不做。”元珍回答得很果断。

    “何意?”

    元珍答道:“可汗,我们和唐朝连续打了好几年,唐朝损失惨重耗不起了,我们的草原子民也需要休养生息。更何况,现在九姓铁勒的某些部族在唐朝的怂恿之下变得有些不安分,想要脱离我们的汗国去投靠唐朝。尤其是东面的奚族和契丹在一天天的壮大,如果放任不管将来必将成为汗国最直接的威胁。所以,我们不如就买武太后一个面子做个顺水人情,继续和他们保持现在的友好关系。我们自己也好腾出手来,好好的处理一下内部的事情。”

    “言之有理。”骨咄禄点头认可,“不管武太后让薛绍重掌军事是出于何种目的,薛绍这个人始终还是不容低估。由他谋划唐朝的军事,唐朝必然防范甚严,我们很难有好的机会。与其这样,还不如好言好语的哄着武太后,隔三岔五的还能要一些赏赐好处。或许,我们还能借助唐朝的力量,去帮助我们对付奚族和契丹呢?”

    元珍哈哈的大笑,“可汗英明!”
………………………………

第769章 打出鼻血

    经历了一场刺客风波的洛阳,并没有太久的沉浸在惊悸与恐慌之中。不过一两个月的时间,人们差不多都已经淡忘了这件事情。至少没有像前段时间那样,让它成为街头巷尾与茶余饭后的谈资。

    薛绍的生活,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一个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他快要忙成灰孙子了。

    兵部改旗易帜与新一年府兵上番的事情,洛水大军的春季训练与粮草调拨之类的军务,御前禁卫正在改组的许多重要事务,没有哪一件是轻松的活儿。如果再加上一个,比前面三项加起来都还要繁琐和头疼的尚武台……薛绍不知道自己这段时间是怎么活过来的。

    太平公主劝了薛绍好几次,让他交出一些差事,不要把自己累坏了。开始薛绍不肯,因为这几个职事对他来说,就如同手背手心都是肉,没一个舍得放下。到后来薛绍不得不妥协了,事实证明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他打算忍痛割爱,放弃一些职事。

    但究竟放弃哪一个呢?

    这又是一个值得纠结的问题了。

    洛水大军的兵权,这是自己做梦都想要的宝贝,是自己做为一名武将安身立命的底气与资本,怎能轻易放弃?再者就连武则天都说了要“薛子镇国”,自己主动提出要放弃,岂不是有背国策?

    兵部的事情,改旗易帜正进行到了最紧要的关头,这时候提出辞呈很有撂挑子的嫌疑。再说了这是自己的“本职工作”,岂能放弃?

    御前禁卫这一块的事情不多,但关键的事情都需要自己来拍板。实际上,新上任的几个御前大将对新环境都不太熟悉,都在唯自己的马首是瞻。皇帝与太后的安保工作是重中之中,如果这时主动放弃,会显得很不负责任——而且是对皇帝和太后不负责任。

    那这个责任,也未免太重大了一点。

    至于尚武台……这是薛绍最想放弃又最无法放弃的事情。因为这里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忙了,但现在除了薛绍又没人可以接过担子负起责来。

    “我要死了!救命啊!!”

    很多个夜晚,薛绍都在床上这样呜呼哀哉的大呼小叫。

    太平公主就在一旁冷笑,“都跟你说了,贪多嚼不烂。你非要死撑,现在你就自食其果吧!”

    “夫人,救命!”薛绍可怜兮兮的趴在她的大腿上,就差一把鼻涕一把泪了,“你去跟太后她老人家说说吧,让我去掉一些职事?”

    “去掉哪一个?”

    “好像……”薛绍哭丧着脸,“哪一个都去不掉!”

    太平公主又好气又好笑,轻轻拎住薛绍的耳垂,对着他的耳朵一字一顿的道:“那你就,能者多劳吧!”

    几日后,姚元崇从朔方回来了,这可把薛绍给乐坏了。他二话不说,把兵部大小的事务全部堆到了姚元崇的手上。可怜姚元崇为了赶时间,是一路骑马走了两千多里路回京的,两腿内侧磨掉了几层皮都还没有愈合,就迈着八字腿像螃蟹一样,匆忙的投入了紧张的工作当中。

    至于另一位兵部侍郎张光辅,他现在只负责一件事情,就是上朝听政,然后回来负责给兵部的官员们开会“传达精神”。会一开完,他就拍屁股走人了大小的事情一概不管。

    薛绍已经在琢磨着,怎么把这个占着茅坑不拉屎的混球,给扫地出门了。但这厮上头有人,这人来头不小还是薛绍的死对头——武承嗣。

    一时之间,恐怕不容易轰他走人。

    好在有了姚元崇分担兵部的日常事务,薛绍轻松了许多。再加上尚武台最忙最乱的时段已经过去,尚武丞萧至忠这个得力助手一把担纲,代理接管了尚武台的日常工作,这让薛绍非常的欣慰。这样一来,他肩上的担子再又减轻了许多。

    现在,就只剩下御前禁卫和洛水大军的军务,需要薛绍每日亲自打点了。这两块,一个关乎兵权一个关乎中宫的安危,薛绍不打算假手任何人。

    就在薛绍忙得屁颠屁颠几乎就要七窍生烟的这段日子里,朝野上下很多闲得玩脚趾头的人,都盯着薛绍并且私下里议论纷纷。

    说得最多的,就是——薛绍这下真的发迹了。至从裴炎倒台之后,他应该就是朝堂之上除有太后最有实权的一个人了。而且就连宰相都有些管不着他了,因为他做的所有事情,都只是直接向太后一个人负责。

    人类惯有的嫉妒,在这些人的心里已然泛滥成灾。不时有很多的风言风语传到薛绍的耳朵里,甚至有人说他会仰仗兵权干点出格的事情,比如推翻太后扶正皇帝,或者直接废掉皇帝拥立太后登基,诸如此类云云。

    初时听到这样的谣言,薛绍心里着实惊了一惊,也曾动过交还兵权、辞职避嫌的念头。但后来冷静一想,人正不怕影子斜,自己越是表现得紧张,反而越会惹来话柄。再说了,武则天都敢如此大胆的把兵权交给自己,自己的胆量还不如一个女人吗?

    屌丝就是矫情,屌丝就爱嫉妒!——让他们说去,不管!

    于是薛绍充耳不闻。

    渐渐的,谣言反而不攻自破的平息了。

    武则天通过太平公主,表达了对薛绍这一态度的欣赏。她说,有胸怀才不拘小节,有担待才能不在乎他人的臆想与猜忌,这是成大事者风范。

    薛绍听了感觉心里挺美,不管怎么样,获得他人的认同与欣赏,总是一件舒心的事情。

    世上又有谁不想听到这样的话呢?

    薛绍自忖,也是个正常人类。

    这一日下午,薛绍在兵部的官署里办完了公务,正准备像往常一样的回家。正要走的时候,他看到随身书吏王昱在清理书案时一副欲言又止的犹豫神色,便主动问道:“你有事跟我说吗?”

    “回尚书……学生有点小事,还是件私事。”王昱有点难为情的样子,“学生不大敢说。”

    薛绍笑了,“说。”

    “明日公休,学生想趁这一天定一门亲事。”王昱说道,“家父与家母很是希望,尚书能够大驾光临。但学生知道尚书近日异常忙碌定然是累了,需得在家好生休息……”

    “定亲?好啊!”薛绍听了挺欢喜,“我会来的,沾点喜气也不错嘛!”

    “多谢尚书!”王昱大喜,恭身礼拜。

    薛绍笑呵呵的走了,回家的路上他心里就在琢磨:该给人家送一份什么样的礼物呢?虽然王昱只是自己的一个小跟班,但他平常做事非常的认真仔细负责任,给自己分担了不少的麻烦。再加上他为人谦虚好学勤勉向上,从来都没有抱怨过待遇、官职与前程的问题——目前,他仍是一个连品衔和俸禄都没有的书令使,只是兵部聘用的“临时工”。

    这个王昱还真是个不错的好苗子……再说了,他还是上官婉儿的表弟呢!

    嗯,这份礼物可不能太薄了!

    于是回到家里之后,薛绍就猫进了藏宝阁里开始翻箱倒柜。这里收藏了海量的珍宝古玩与名人字画,大多是薛绍与太平公主定婚、成亲、生子的时候宾客们送的贺礼,再就是宫中的赏赐。太平公主眼界极高,值得她放进这藏宝阁里的东西,没有哪一件不是价值连城世间罕有。就拿上次送给赫连孤川的六颗珍珠来说……它们都还没有资格在这藏宝阁里多住几日呢!

    翻翻捣捣了一阵,薛绍拿起了一对儿玉马,自己挺喜欢。他心想定亲嘛,那就得成双成对的好事——就送这对玉马挺不错的!

    正要拿着这对玉马走出藏宝阁,太平公主迎面走进了屋来,夫妻俩撞了个对脸儿。

    “你作甚?”太平公主一眼就瞅到了薛绍手中的锦盒。

    “嘿、嘿嘿……”被捉了现行的薛绍,一个劲的干笑。

    “又要败家?”太平公主双眼一瞪,“拿了什么,我看看?”

    “咳……你看吧!”薛绍可不想在自己家里被当贼捉,于是坦然的把玉马给太平公主看。

    太平公主倒是没有大呼小叫,只是狐疑的问道:“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这是你第一次亲自来藏宝阁找东西——是谁这么大台面,值得堂堂的薛驸马亲自动手呢?”

    “没谁,没谁。”薛绍笑呵呵的道,“同僚相请,礼尚往来而已。”

    太平公主冷冷的一笑,“是去王昱家里吧?”

    薛绍一怔,“你怎么知道的?”

    “你说呢?”太平公主的脸色已经转到了阴天,“我刚刚进了一趟皇宫,遇到了上官婉儿。”

    “呃……关上官婉儿什么事了,我可不知道她会去。”薛绍有点尴尬的眨巴着眼睛,“王昱都搬出了他的父母来说事,挺郑重的请我前去。我觉得他人还不错,勤快能干又谦逊上进,平常帮我做了很多的事情,没他帮忙我真有可能早就活活忙死了。于是我打算给他送一份好礼,算是给他的一个奖赏。”

    太平公主冷冷的道:“我有说过,上官婉儿会去吗?”

    “哦,不去就不去吧,反正我是会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