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极品驸马-第4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突厥气数未尽。天意如此,人能奈何?”
将军们在长城上叹息不已的时候,一场大雪纷纷而下。只用了半天的功夫,长城内外千里疆域尽披银妆。当他们赶回朔州城来看望薛绍的时候,发现他的房间里多了一位不速之客。
这是一位生相俊朗举止优雅的青年道人,飘逸洒脱仿似仙人一般。张成和吴远像小药僮一样跟随在他左右,言听计从的忙前忙后。
薛绍依旧躺在床上,身上盖着厚厚的被褥。但是,他苏醒了!
“薛帅!!”
众将惊喜不已,一拥而入拜在薛绍床前。
青年道人站在床边,对众将道:“诸位将军,请不要高声喧哗。”
薛绍虽是醒了,但仍旧非常的虚弱,仿佛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只是微眯着眼睛,静静的看着他们。
“那我们先行退下!”众将按捺住激动不已的心情,纷纷往外退。
“都回来。”薛绍总算说出了一句话来。
于是众将又都回转身来,依旧拜下。
“这位仙长是我故交。复姓司马,讳承祯,道号天台白云子。”薛绍说道,“是他救了我。”
“原来是大名鼎鼎的司马先生!”
众将无不惊讶,连忙一同拜谢。
“诸位将军不必谢我。”司马承祯微笑回礼,“薛驸马之事,贫道责无旁贷。何况举手之劳,不足挂齿。”
众将愕然无语或苦笑不迭,那么多号称名医的老家伙全都束手无策,还只是“举手之劳”?
“然而在医言医,贫道不得不多说两句。”司马承祯说道,“一年之内薛驸马数度负伤几次晕厥,所流之血足有两人之多。若非天赋异秉体质超常,又兼意志坚定非比俗类,他早该死上十七八次了。失血太多操劳过度加之殚精竭虑伤心太甚,换作是金刚下凡的神仙之人,也难保无虞。诸位将军力所能及之内,何不与他分担一些?”
一席话,说得在场众将不无羞愧难当低下头来。
“司马先生,这些话就不必说了。”薛绍说道,“我问你们,现在我军是否已经撤入了朔州城中?”
没人出声应答,众将只敢点头。
薛绍长长叹息了一声,双眼发直的沉默良久,再道:“突厥人,撤兵了是吗?”
“是的……”
薛绍紧紧的闭上了眼睛,再不说话了。
“诸位请回避,道贫又要施救了!”
半月过去。
雪后初霁,天气却比下雪之时还要更加寒冷。
至从那日吐血之后,薛绍第一次下地行走。张成和吴远非要搀扶,薛绍却是自己走着来到院子外面。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拐杖扔了几丈远。
天地苍茫,入眼一片刺眼的白。
薛绍只能眯着眼睛,打量这个熟悉又陌生的世界。
司马承祯从另一间房里走了出来,穿着斗蓬背着行囊,一副远行的打扮。
“仙长要走?”薛绍问道。
司马承祯上前拜了一礼,微笑道:“薛驸马已无大恙,只须安心调整十数日即可痊愈。贫道闲散之人过不惯军旅的生活,早该走了。”
薛绍微笑点头,“救命之恩,何以为报?”
“薛驸马只须爱惜自己养好身体,便是对贫道最大的报答了。”司马承祯说道。
薛绍笑着点了点头,“我尽量。”
“如此最好。”司马承祯也是微笑的稽首拜了一拜,再道:“另外贫道想问一句,我那师妹去往何方了?”
薛绍微微一怔,然后茫然摇头,“诺真水之战时,她飘然而去。从此,我再没见过她。”
“原来如此……”司马承祯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薛绍皱眉,“仙长莫非是想到了什么?”
“没有。”司马承祯说道,“只是算将起来,她与薛驸马的大婚之日,渐将近矣。”
薛绍恍然一怔,你不说我还真的忘了!
“贫道这便告辞了。”司马承祯稽首一拜,微笑道:“贫道云游四方闲来也是无事,便代为薛驸马寻找师妹一番吧!”
“多谢仙长!”
“告辞——请留步!”
司马承祯走了,踏雪而去轻如仙云。
“真是个活神仙!”张成惊叹不已。
吴远道:“近日来我们兄弟俩跟着他学医,着实增长了不少本事。他很是大方又兼耐心,对我兄弟俩知不无言言无不尽。只是可惜了,他就是不收门徒。”
薛绍笑道:“人家是飘渺的仙人,你们是杀人的军汉,没那个福缘。”
张成和吴远都笑,也都很遗憾的叹息。
正说笑着,张仁愿和五六位将军一同来了。远远见到薛绍站在院子里,他们惊喜不已的跑上前来。
“薛帅康愈,万万人之福啊!”
“别说废话了,我正好有事问你们。”薛绍道,“进屋说话!”
一行人进屋坐下,张成吴远升起一炉旺旺的炉土,煮了热汤。
薛绍病后初愈,气色并不是太好。众将都小心翼翼的,不敢随意开口。生怕又说了什么让他太过操心的话,害他旧疾复发。
因此,他们就像是一群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的小学生那样,安静到拘束。
“郭安那边,可有消息传回?”薛绍开口就问。
众将都没吭声,张仁愿犹豫了一下,说道:“大雪封道信使难行,暂时还没有收到郭将军的消息回复。”
薛绍不置可否,再问道:“朝廷那边呢?”
“李孝逸来过一次,当时薛帅正在昏迷之中。于是他又走了。”
薛绍皱了皱眉,“你们跟他说了什么?”
“他倒是问起很多,但我们什么都没有说,更没让他进入薛帅的房间。”张仁愿连忙答道:“不过他回去之后,马上就发来了大批的帐篷、冬衣、山炭和酒肉,说是力助我军抗过严冬。”
“他来的时候,我军已经撤入了城关?”薛绍问道。
众将点头。
“那就对了。”薛绍轻叹了一声,“那是他最为期望的事情。狂喜之下他连裤子都能脱了送人,别说是一点过冬的物资了。”
众将都想笑,但又不敢笑,只好死死憋住。
薛绍面无表情,拿一根木棍随意的拨动着燃烧的木炭,沉吟了片刻,说道:“算起来,朝廷的使者也该来了。”
众将默然无语。他们心里都清楚,一但朝廷的使者到来,很有可能就会意味着,这一趟征战之旅便要就此结束了。
薛绍仍是面无表情的,轻轻拨弄着燃烧的木炭。
“我的命令,还管用吗?”
众将先是斗然一怔,马上全像弹簧一样的站直了身体,抱拳齐喝,“末将听令!”
薛绍把手中的棍子扔进了炭盆之中,火星四溅。
“打开城关,雪中练兵。”
“是!”
………………………………
第892章 朝廷的力量
因为薛绍这个没死成的病殃子的一句话,十万个生龙活虎的男人钻出了温暖的被窝离开了熊熊的火堆,来到了长城之外的冰天雪地之中,练兵!
冬季练兵,这是大唐军队的一个首要传统。从大唐开国之起,无论是皇城禁军还是各地府兵,都会在冬季举行长达两到三个月的苦训。
但是敢在长城之外练兵的,薛绍是头一个。
练兵开始的第一天,薛绍不顾张成和吴远的竭力阻拦,非要骑马到城外去亲自检阅军队。张成吴远阻拦不下,只好请来众将一同帮劝。无奈之下薛绍只好采取了一个折中方案,不骑马可以,我坐车也得去晃一圈!
众将无奈,只得接受。
于是薛绍坐上了一辆制式古老的军用轺车(四面敞露仅有伞盖),走到了长城之外。
十万大军布列成阵山呼“薛帅”,排山倒海惊天动地。
薛绍从不在乎这样的风光和排场,但是今天,他觉得自己非显摆一下不可。因为自己病倒已经太久,军中各种谣言四下乱飞,军心已然动荡不稳。自己再不露一下面,士气丧尽局面失控那是极有可能。当然最重要的是,薛绍想让其他某些人,看到自己病愈之后仍要北伐的坚定信念。
以薛绍对武则天和朝廷的了解,他们的使臣必然已经在路上了,只是一个距离远近的问题。
练兵开始了。
各级将领都很卖力,因为他们刚刚体会过了失去主帅群龙无首的艰难滋味。现在主帅复出了,这支军队就如同是一个失魂落魄之人,又死里逃生的重新找回了魂魄。于是对待眼下的一切,他们都充满了新的热爱与激情。
薛绍只在城外蹓了一圈,就被半强制的拉回了长城以内。最高限度,他只能站在长城之上远远的观望大军的操练。但有号令,都只能通过斥侯来传达。
薛绍感觉自己几乎快要变成一个被胁迫被架空的“傀儡主帅”了。只不过,这个胁迫与架空完全来自于将士们对他的尊敬与关爱,于是他只能是痛并快乐着。
大军苦训月余,绝对卓有成效。在众将和联合监督与张成吴远的悉习调理之下,薛绍的身体也恢复得很好。现在,他已经能够较为轻松的骑马和射箭了。
除夕前一天,薛绍下令全军暂停训练休息五天,。薛绍给他们准备了海量的好酒好肉和点心果子,还从相邻的州县请来了几批舞伎乐师,专在各营之中给将士们表演曲乐歌舞,既添过年的喜气,又能娱乐减压。
于是三军振奋,感激涕零。
某些将士趁着兴头壮起胆子,私下弄来了一批军妓或将自己的小妾,悄悄带入了城中一同过年。虽然大唐的军律对这种事情的管制相当松散,甚至还有专门的“官营妓”义务提供服务,但是薛绍向来治军严格。属下的将军们收到信报之后,只得赶忙上报。
但薛绍的回答有些出乎他们的预料之外,他说:“这种小事,别来烦我。”
言下之意,只要他们没把事情做得太过出格,睁一眼闭一眼算了。
军中绝大多数的将士都已是数月不知肉味,薛绍的这个态度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法外开恩和意外的惊喜!
他们哪里知道,做为一名两辈子混迹于军旅的老兵,薛绍心里一直都很清楚,军人所承受的精神压力是常人无法想像的。如果这个压力一直积压不得释放,内心再强大的人也承受不了多久。用古人的话说,会走火入魔。用现在的话来说,会患上“老兵综合症”这一类精神疾病。这既是军队的不稳定因素,也会对军人今后的正常生活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要想缓解军人内心压力的最好办法,当然是进行专业的心理疏导并配合药物治疗。这在大唐时代的朔州显然不可能做到,于是就只剩另一个简治快速又相当有效的“权宜之计”了——进行性处理。
张仁愿私下问过薛绍,为何这次对麾下将士如此纵容?
薛绍答说,再英勇无畏的将士也是活生生的男人。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事情,我干不出来。
张仁愿会心而笑,说薛帅若有想法属下可以安排。
“我一个病殃殃的药罐子,能有什么想法?”薛绍笑道,“你自己乐着去吧,不用管我了。”
张仁愿点了点头不再多言,心里却想的是:我看你恢复得已经很好了,若要单打独斗一场我现在都未必是你对手。只不过是因为,那些个庸脂俗粉入不了你的法眼吧?
曾经的蓝田公子风流无双但眼界极高,就算薛绍自己忘记了,别人仍是记得很是清楚。
大年初二,除了驻守城关的将士,余下诸军仍旧沉浸在过年的轻松与喜庆之中。李孝逸带着一拨车马抵至朔州,说是特意前来犒军,并给薛驸马和诸位军将军拜年。
薛绍却知道,这是来者不善。身为一名封疆大吏,逢年过节那是最忙的时候,登门拜访李孝逸这位并州大都督府长史的客人,能从并州排到长安。李孝逸再兢业再无私,也不会在过年的这几天里顶风冒雪的从并州出发,跑到冰天雪地一毛不拔的朔州来犒军拜年。
能够驱使他这样做的,只有来自朝廷的力量。
于是薛绍就好奇了,武则天会派哪个头皮硬的家伙,前来游说于我呢?
“薛帅,如何应对?”众将心里也都有数,于是先来请示薛绍。
“你们就说我仍旧卧病不起,先去接待他们。”薛绍道,“但有消息,前来报我。”
“是!”
众将领诺而去,没多久张仁愿就悄悄的溜了回来,说朝廷派来的使者是宰相岑长倩。与之随行的,还有侍御史宋璟。
“嗬,这对组合有意思!”薛绍当场就笑了,一个是我的老上司,为人宽和谦逊有礼,但非常注重原则;另一个是天下闻名的死倔驴,虽与我有一段惺惺之交,但从来都是认理不认人。
嗯,刚柔并济软硬兼施是吗?
“他们一来,就打听你的病情。”张仁愿说道,“我们都说,薛帅病重不能理事,更不方便见客。他们不折不挠非要见你。现在,如何是好?”
薛绍想了一想,说道:“既然话都说出去了,那我就当真不会见他们。这一老一少都能说,三天三夜不用歇嘴。我怕被他们的唾沫活活淹死!”
“属下听闻,薛帅和岑长倩、宋璟还多少有些私交。”张仁愿有点担心,“当真不见,也不太好吧?”
“他们不是那种小肚鸡肠之人,公私之分更是清楚明白,断然不会因为这么一点小事记恨于我。”薛绍笑了一笑,说道:“当然,如果他们带来了朝廷的强制命令,另当别论。”
“怎么说?”
“如果他们仅仅只是前来探听虚实,然后见机行事的想当说客。我闭门不见同时抓紧练兵,就等于是表明了我的态度。这样还能省去朋友之间的唇枪舌战与针锋相对,避免因为公事而毁了私交。”薛绍道:“但是,如果他们是带着朝廷的强制命令而来,那我就只能无可避免的站出来,和我的两个友人抗争到底了!”
张仁愿不由得大吃了一惊,看这架式,薛帅已经有了强硬到底甚至不惜与朝廷撕破脸的心理准备。如果岑长倩和宋璟真是带着圣旨而来,那个局面将会坏透了!
“去吧!”薛绍从容的拿起了一卷书籍,说道:“照我说的去应付他们。”
“是!”
张仁愿走后,薛绍把书本往桌子上一摔,双眉紧拧的暗自沉吟道:现在就看武则天对我,究竟有着几分的信任和几分的尊重了!
到了晚上,张仁愿又悄悄的来见薛绍,说属下旁敲侧击的打听过了,但是岑长倩和宋璟的口风都很紧,绝口不提什么“圣旨”之事,只是反复的提出请求想要面见薛帅。
“别再打听了。”薛绍笑道,“如果连一点保密的本事都没有,也就不会跑到朔州来了。”
张仁愿就叹气,“朝廷的军队之间,就连这点的信任都没有吗?”
“古往今来,最遭君王猜忌的莫过于带兵在外的将军。”薛绍呵呵一笑,说道:“混得久了,你自然就习惯了。”
李孝逸与岑长倩、宋璟在朔州呆了几天,薛绍一直避而不见。到了大年初四,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开出城关,继续冬季大操练。岑长倩等人的心里,对薛绍的态度也就相当的清楚明白了。
他们什么也没有再多说,而是留下了一堆补品药材和写给薛绍的慰问信,悄然离去。
一直捏着一把冷汗的众位将军,不约而同的长吁了一口气。
薛绍也吁了一口气,同时也感觉到一丝安慰:终于,武则天不再把我当作小厮一样的呼来喝去了。这或许是她的无奈之举,但也正是最聪明的做法。
或许她现在,恨我就像恨当年的程务挺一样。
但我,不在乎了!
我拼着命都不要了,可不只是想要当一个无私奉献的小黄牛。
那么,就从今天起——
这个国,这段历史,不再是她一个人就能说了算!
………………………………
第893章 我就是历史
严寒渐退,冬裘入库。
长城之北,十万大军日夜操练枕戈待旦。
朔州内外,战旗飞扬车水马龙,无数的战略物资从河北各个州县,络绎不绝输送而来。
武皇太后的制令,已经颁布天下。授命兵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薛绍,为单于道行军大总管,总督河北各路兵马发动对突厥的——第三次北伐!
前两次北伐,唐军统帅都是已故的闻喜公裴行俭。薛绍曾以裴公学生的身份,亲自参与了第二次北伐。
那一场战争,成为了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
唐军在战场上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但因为朝政的失误(主要是处斩了已经投降的突厥领袖阿史那伏念),引起了整个北方大草原的公愤。这为阿史那骨咄禄的东山再起,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短短几年之内,阿史那骨咄禄从几十骑起家,在阿史德元珍的强力辅佐之下,历经大小数十次战的铁血征伐,逐渐征服了草原诸多部族,并多次发动侵略唐朝的战争,从中掠夺了大量的人口、战马和财富,从而迅速建立了一个以突厥民族为核心的、幅原辽阔、兵力强盛的突厥大汗国。
因此有人说,大唐的前两次北伐,可以称之为“平叛之战”。而现在的第三次北伐,大唐面对的不再是一支临时拼凑的草原叛乱兵马,而是一个完整的、强大的草原国家。
所以,第三次北伐实际上是一场——国战。
然而,大唐在进行前两次平叛之时,先帝李治仍旧在世,大唐周边大体宁定,国力正当极盛之时。朝廷两次出钱招募雇佣兵,人数都在三十万。若将征发的劳役与民夫一并计划在内,参战人口不下五十万。
但是到了现在的第三次北伐,朝廷能够给予薛绍的,只剩河北各个州县还没有被突厥人抢光抢尽的一点战略物资,和一份不到半斤重的制令。所需兵马,大部分都要薛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而薛绍在离开洛阳奔赴战场的时候,身边不过两百骑。
九州天下,正在广为传散薛绍的战迹与辉煌,叙说他的辛酸与壮举,并期待他力挫突厥一振国威,重现贞观之时天可汗的荣耀。
然而这些,对薛绍来说都显得微不足道。因为他已经得到了,他目前最想得到的东西——武则天的妥协!
“单于道行军大总管”,制令上的短短数字,就是她的妥协。
薛绍不止一次的冷静思考过,突厥之害,年胜一年。突厥之仇,越积越深。讨伐突厥,民心所向。自己的一系列举动其实只是一个诱因,诱发并激起了大唐子民抗击突厥的决心和斗志。与其同时,自己现在已经可以凭借手中的实力,独自发动北伐或是反过来影响大唐的政治格局。
在这样的大前题下,武则天再不表态支持北伐,那除非是她想下台不干了!
所幸,武则天总能在关键的时候,做出正确的抉择。至于这个抉择是否出于心甘情愿,对于一般人来说或者重要;但对于一名成熟的政治家来说,这并不重要。
平民子弟的精明与愚蠢,往往只有一纸之隔。因为聪明过头,就会变作蠢不可耐。
但是政治家的精明与愚蠢,却是天壤之别。
做为一个女人,武则天有野心有手段很精明还很毒辣;做为一名政治家,武则天同样的精明狠辣,但她更加富有政治远见和清醒的大局观,她比同一时代的大多数男性政治家,还要更加懂得政治的精髓不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而是——“妥协”。
只有妥协,才是达成合作的真正前题。
薛绍心里清楚的知道,武则天的这一次重大“妥协”,并非是意味着她的放弃与认输。恰好相反,这是她的一笔政治投资,这意味着她期待以后能够更好的和薛绍这个兵马统帅,达成“深度合作”。
这类层次的对话,已经无关任何个人感情。此时的薛绍和武则天,已经不再是岳母与女婿、伯乐与千里马,而是两个平等的政治人物。
然而以薛绍对武则天的了解,她从来都不期待与谁一起平起平座。
那么自己打完一仗回朝之后,将会面临什么呢?
人们往往喜欢根据已经发生的历史事件,发表各种五花八门的真知酌见,从而认定自己要比当事的古人高明百倍。但真当自己身在这样的处境之下,谁又能保证自己不会一失足成千古恨呢?
每每想到这里,薛绍就懒得再往下想了。因为接下来的每一刻,对自己这个穿越者来说都将是完全陌生的历史。
历史将要如何,全在于自己将要怎么去做。
薛绍觉得,这仿佛很有趣。
……
战鼓震荡,百里惊闻。号角破天,流云飞遁。
十万大军的统帅薛绍,终于又再一次骑上了高大的战马,出现在了他的袍泽弟兄们面前。
现在他们有了新的军号,大唐北伐军!
而薛绍,也有了他的新座骑。从元珍那里缴获的白马没多久就病死了,大概是因为突厥人的战马吃不惯唐军的马料。于是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