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极品驸马-第4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郭元振,你赚了,你要发达了。”薛绍对他道,“你只带了五十条壮汉来参战,现在我却要给你五千人。”
郭元振当场就大笑,“快说,打谁?”
“不打谁,我得让你回丰州。”薛绍说道,“这五千人,都是我从河陇带出来的,其中有一部分人还是你的老部下。”
“回去干嘛?”郭元振很是不解,“大战在即,你怎么叫我回去呢?”
“筑城。”薛绍只说了两个字。
众将愕然。
薛绍道:“现在突厥的主力大军已经撤往了漠北,短时间内他们难以再次占据漠南。而我们就要趁此机会巩固胜果,并将防线往北方推移。丰州横跨黄河南北,突厥南下往往最先攻拔此地。黄河上的渡桥烧了又拆、拆了又烧,终究不是御敌之长策。因此,我要你在丰州以北百里左右选取良址,新造一座军镇。让它与丰州互为犄角之势。但有敌人来袭,前后夹击背水一战,务求歼敌于北岸!”
“好主意!”郭元振深吸了一口气大为振奋,“这么说,刚才这五千号人马,从此就都归我了?”
“当然。”薛绍道,“他们都是百战余生的老兵,个个金贵。另外还有银川军屯与朔方旧镇的兵马也都归你了。用好他们,别把朔方军的这面大旗给弄丢了。能做到吗?”
“誓死撼卫,朔方大旗!”郭元振重得抱拳大声应了一诺。他很少像这样的慷慨激昂。
“新城筑起,就叫西受降城。”薛绍说道。
“西受降城?”众将有些讶然。
“是的。你们就当它是,接受敌酋投降之意。”薛绍面带微笑的点了点头,看向站在一旁的张仁愿,心道:这原本是几十年以后,将由你来主持的一项大工程。现在薛某人不得不越俎代庖,先你一步了!
张仁愿被薛绍看得有点不知所措,左顾右盼了一阵,仍是满头雾水。
“张仁愿!”
“在!”
薛绍指着行军地图上的一处,“拂云堆,知道吗?”
“末将知道,它是阴山之南的兵家必争之地。”张仁愿答道,“突厥南下,往往取由此道。他们还在那里建了一所神祠,但逢出兵之前都会前去祭祀。再早一些,北方草原各部都由此处南下参拜我大唐的天可汗。因此这条通道也被称为天可汗之路。”
“说得透彻。”薛绍赞许的微笑点头,说道,“天可汗之路,现在几乎快要成为历史了。因此我要你去做的这件事情,意义就会显得犹为重大。”
“请薛帅下令!”张仁愿很兴奋。
薛绍道:“我的五千中军越骑全数给你,另外我会拨给你三千步卒与三千民夫以及足够的军资。你去拂云堆造一座兵城,就叫中受降城。我要它固若金汤莫敢来犯,我要你一夫当关百夫莫开!”
“是!”张仁愿暴喝一声,脸都红了。
不光是他,在场的人都有些热血沸腾。但是,好像除了赵义节以外。
郭元振一双眼睛可算是毒了,嘴更是毒,当下就说道:“薛帅,你把中军越骑都给了张仁愿,那赵义节可就真成了光腚将军了。要不你就派他和张仁愿一同去筑中受降城吧?”
“不行。”薛绍说道,“赵义节,你别不高兴。我留着你自然另有大用。”
“是!”赵义节应诺。
“郭元振,张仁愿。”薛绍再道,“你二人的受降城筑成之后,相互之间的间隔约在四百里左右。在这四百里之间,我要你们多筑烽火台,彼此消息互通。”
“我们之间,那是阴山。”郭元振道。
“对,就筑在阴山之上。”薛绍道,“我要让突厥人,再也休想迈过阴山一步!如果有,你们让他来一个死一个,来一对死一双。死着死着,他们就不会再来了。”
“好办法。我喜欢!”郭元振嘿嘿直笑。
………………………………
第902章 债多不急
薛讷和唐休璟这两位大将也参加了会议,但他们性情沉稳一直都在细心聆听,还没有插一句嘴。
“慎言,休璟。”薛绍很客气的称呼了他们的表字。唐休璟原名唐璿,以字行。
“在!”两位大将上前应诺。
“我命令你们,一鼓作气打下南牙,收复单于都护府!若得必要,我会亲自率军上前与你助战!”薛绍下令。
“末将得令!”二将慷慨应诺。他们就等薛绍的这个命令,然后大干一场了。
“然而这还只是第一步。”薛绍说道,“刚才你们听到了西受降城和中受降城,肯定早就猜到了,还有东受降城。”
唐休璟道:“薛帅是想重建单于都护府,并在那里筑起一座受降城吗?”
“对。”薛绍道,“这些年来北方但凡有点不安宁,我们的单于都护府就最先遭殃,早前突厥人就曾杀害了单于都护府司马张行师。这既是仕人之伤,也是国之大辱。我不希望以后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我要驻军、我要筑城。我要单于都护府不光是一个衙门官府,还得是一个强有力的军事壁堡。另外,我要用烽火台和精兵强将,把三座受降城连为一体,让它成为长城北面的一座新长城。我要把大唐和突厥之间的战场,从我们的边境前推百里以上!”
众将听了,都很振奋。和突厥打了这些年,胜负且先不论,大唐自己的城池和百姓总是一直遭殃。如果三座受降城真能达到薛绍预期的效果,那绝对是国家之福、民族之福!
一向沉默寡言喜怒不形于色的薛讷,上前一步抱拳:“东受降城筑成之后,末将请命率军驻守!”
“没人比你合适。”薛绍笑了,心说我这个族兄一向“木讷”得能够把人急死,这回却是机灵死了!
唐休璟本来也是想要主动请缨的,但见薛讷已然抢先,他也就没再多说什么了。
薛绍环视众人,“众将还有何疑问?”
“没有!”
薛绍挥了一下手,“除郭元振与赵义节留下,都散了。”
众将都走了,只剩下郭元振与赵义节。
薛绍说道:“赵义节,我要交给你一件特殊的任务。”
“请薛帅下令!”赵义节抱拳。
薛绍道:“我要和郭都督一同去往丰州,去干一件,。”
赵义节直眨眼睛,“还请少帅明示?”
“我要你去,抱大腿。”薛绍说道。
“啊?”赵义节果然愣住了。
薛绍笑了一笑,说道:“当初,是我把你从千骑当中踢出来的。现在,我要你衣锦还乡,重返御林军。”
“末将……不是太明白。”赵义节仍是满头雾水。
郭元振在一旁笑了起来,说道:“薛帅是让你去巴结讨好一下左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他现在正在丰州养伤。这就是薛帅所说的,抱大腿吧?”
“对。”薛绍笑着点了点头,“诺真水一战羽林卫也是损失惨重,其中包括一些重要的中层将领。赵义节,李多祚会是一条好大腿。”
“可是……”赵义节看来有点不大情愿,小声道,“末将更希望能留在薛帅身边,冲锋陷阵抵御外敌!”
郭元振一拍赵义节的肩膀,“薛帅做事向有道理,以后你会明白的。现在你就不必犹豫多问了,跟我走吧!”
“好……”赵义节有些茫然的点了点头。
薛绍走到他身边,对他道:“不妨对你透露一点机密。迟早,我们会在京城相聚的。”
赵义节眼睛一亮,“末将明白了!末将这就前去收拾行囊!”
薛绍微笑点头,赵义节急忙走了。
“你这几手铺排,算是漂亮。”郭元振说道,“精兵强将都被你布列在了漠南,避免他们回朝之后一哄而散。”
薛绍微然一笑,说道:“三座受降城和千里烽火台,再加上以后将会登场的特殊军器,这应该能够防止突厥人的轻易南下了。就算再有战争,我也把战场往前推了上百里,我们的州县和百姓不会再像以前那样,饱受战争的摧残。”
“于国于民,这是你的丰功伟绩一件。”郭元振皱了皱眉,“但你想过没有,你未经请示就擅作主张制定并履行了这样的军国大策,还将精锐兵马滞留于外并交由心腹重将来统领。武太后,会怎么想?”
“她无非是想弄死我,这个念头恐怕早就存在于她的脑海里了。”薛绍双手一摊,满不在乎的道,“那我再多干一两件让她不爽的混帐事,又有什么关系呢?”
郭元振愕然的轮了轮眼珠子,“你还真是债多不急,虱多不痒啊!”
“这些年来我,一直都在小心翼翼的隐忍。到现在,我总结出一条经验。”薛绍说道,“适当的谨慎,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但如果一味的忍而不发畏手畏脚,那就什么事情都干不成。到头来,还得被人骑在头上拉屎拉尿。”
“有道理。”郭元振笑嘻嘻的点头,“那你一直都在欺负我,我是不是也不用忍了?”
“可以啊,前提是你打得过我。”薛绍盯着他的熊猫眼冷笑了一阵,说道,“按我朝的制度,等北伐大军归朝之后,除了少量的军队会被留下来驻守京城之外,其他的大部分人马将会被分散到各处。将军们也将回朝就职,或是奔赴不同的驻地上任新的官职。如果我不留出几手,回朝之后我就是一个光腚将军。或许会有人记得我曾经立下的功劳,或是敬重我打下的名声。但是,没人会害怕一个空有名望却手下没兵的将军。”
“所以你留下了三座受降城。这既能防范突厥又能确保北伐大军的精锐不散,还能给自己留一笔家底和一条后路。”郭元振点了点头,“办法倒是不错。但万一你在京城有什么事,千里之外的三城又怎能救你?”
“真到了那个份上,别说三城,百城都救不了我。”薛绍微笑道,“但你放心,这样的事情轻易不会发生。”
“我还是担心。”郭元振皱着眉,摇了摇头,“带兵在外,你天下无敌。回朝之后,你哪是武太后的对手?”
“若论权谋争斗,我的确不是她的对手。”薛绍说道,“但是,政治的核心是什么?”
郭元振眨了眨眼睛,“治国。”
“对。”薛绍微然一笑:“政治的核心与最终目的,是为了治国。一切权谋争斗,都只是手段而已。在这个大方向上,薛某人和武太后的目标是统一的。关键更在于,薛某既没有染指皇权的血统身份,也没有祸乱天下的野心欲望。因此,我不会和她有根本的冲突。就算将来会有一些明争暗斗,那也是无伤大雅的细微末节。”
“这也正是,武太后一再对你宽容和妥协的原因吧?”郭元振问道。
薛绍点了点头,“换作是一个李家的皇子像我这么干,早就死够八百次了。再者,她可以算作是我的一个老师。我的志向我的为人,她都很了解。”
“听你这么一说,我放心多了。”郭元振轻吁了一口气,“尽管如此,你回京之后也尽量小心谨慎一些。古往今来被君王戮杀的功臣名将,那也是不少了。”
“放一百个心,我还没有活腻。”薛绍没好气的哼了一句,说道:“再说了,条件没谈好,不弄到一点安身立命的本钱,我是不会轻易回朝的。”
“这就好!”郭元振哈哈的笑,“你好好谈,做大官!你混得好,我们才能跟着吃香喝辣!”
薛绍笑而不语,郭元振这是话粗理不糙。现在已经不止一个郭元振,在跟着自己“混饭吃”了。
“现在,我可就安心的回丰州,当我的封疆大吏一方军帅去了!”郭元振道。
“去吧!”
郭元振走后,薛绍坐了下来轻吁一口气,心中想道:方才郭元振的这番话,应该是说出了很多北伐大将的心声。回朝之后我薛绍能否保命久活、能否在朝堂之上立足长远,将会直接关系到他们本身的生死荣辱。
“我已经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代表了,一个军武派系!”
次日,独孤讳之与沙咤忠义的两路先锋,和薛讷唐休璟所率领的主力前部,三支人马加速前进,直扑突厥南牙,黑沙城。
战斗很快就打响了。突厥兵马虽然不是太多,但他们坐镇“主场”以逸待劳,抵抗十分顽固。面对唐军的三路夹攻,他们好像完全没有撤军的计划,只在拼死战斗。
唐军占据了优势,但一时之间也难彻底取胜。
薛绍率领主力大部稳健前行,不停收到前方送回的战报。他判定,死守黑沙的这支人马,是骨咄禄留下来断后的炮灰死士。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阻挠唐军拖延时间,好让骨咄禄有更加充裕的时间,带着若干的部族与兵马撤往漠北老巢。
于是有将军建议,我军应该速战速决拿下黑沙,然后全速追击骨咄禄主力。但是薛绍否决了这个提议。原因是,草原如此巨大又没有固定的城池,没人知道骨咄禄会逃到哪里去。就算知道了,等我们打下黑沙越过大沙漠再追上他的时候,我军已是人困马乏,敌军则是以逸待劳。那等于是,羊入虎口。
所以,步步为营,先拿下黑沙城再说!
………………………………
第903章 我的方天画戟
黑沙之战,越打越激烈。受伤了的野兽更加凶残,驻守黑沙的突厥士兵们做困兽之斗疯狂反扑。薛讷和唐休璟所部兵马虽然节节胜利,但付出的代价也并不小。
与黑沙之战相比,收复单于都护府的战斗就轻松简单多了。突厥人留在这里兵马并不多,薛讷只是派出了一支轻骑部队展开了一场夜袭,战斗就此宣告完毕。
薛绍亲自来到了单于大都护府查看情况,主要是为了堪察地形选取合适的新城筑址。
单于大都护府,是草原上为数不多的城池之一。但是和它的级别与称号相比,所谓的“城池”实在是太渺小太寒酸了,连一个内地的县城都远远不如。所谓墙城,不过是一圈夯土堆起来的土篱笆。薛绍一脚踢上去,就塌了一大片。
城内更是差劲透了,没有街道没有集市,倒是一堆堆凉晒的牛粪马粪很是壮观。房子很少见,多是一些帐篷。原来的都护府官署早已被一把火烧成了废墟,现在仅能看到了一些残破的夯土院墙。
薛绍的牛筋马靴踩着都护府的灰烬,嘎吱作响。四下看去,他看到了一个铁笼子残留在废墟当中,颇为醒目。于是他问道:“那是何物?”
一名获救的汉奴告诉薛绍说,几年前都护府曾用那个铁笼子关押过元珍。当时元珍因为犯了一些事被下狱。后来骨咄禄起事,元珍诈称他可以前去劝降,都护府就派他去了。再后来元珍率军攻下了都护府,倒把这个铁笼子留下了,说是做为纪念。
薛绍听了冷笑一声,“来日得到元珍的尸首,就用这个铁笼子给他下葬!”
这时,负责筑城的土木官员视察了一遍回来,告诉薛绍说,这里的土质不是太宜筑城。就算勉强来筑,也很难筑起高大坚实的城墙。
其实不用他们汇报,薛绍的心里也多少有数。此处临近大沙漠,土地沙化比较严重地基也不是太稳,附近又没有大石可供开采。构筑城墙大宅所需的基石,都要从长城关内的南方转运而来。真要动起工来,那叫一个煞费时日劳民伤财。
这个问题,对大唐时代的建筑大师来说,都是难以解决的硬伤。否则,这么多年来单于都护府早该改头换面,变成一座大城了。
薛绍听完了,却只是淡然一笑,说道:“基石的问题,我自有办法不用你们担心。现在,你们就按朔方和雁门那一类大型军镇的标准,去设计新的都护府规模式样。打下黑沙城之后,附近有一座黑山盛产良木,只管派人前去砍伐。我要你们特别注重城墙的高度和厚度,我要它跑得起马车。上限,只要不超过长安与洛阳的规格就是。”
官员们听说之后都大吃了一惊,在一片沙地之上建起不输长安的高巨城墙,这不是说天书么?!
“去办!”薛绍低喝一声。
“是!”土木官员们慌忙应诺而去。
将军们都笑,说这些土木匠师怕是一辈子没干过这种事情。当然,我们连听都没听说过!
你们听说过就有鬼了!薛绍觉着好笑,水泥!那是高科技,懂吗?
……
黑沙南沙战火弥漫兵戈不止,北方与之相隔了一片大漠的百里开外,却是一片兵荒马乱的景象。
听闻唐朝派谴薛绍挂帅,率领二十万大军北伐而来,突厥可汗骨咄禄下令,南牙一带所有的百姓,一律北迁。
如今这个时代,人口就是最大的资源。在损失了同罗与仆骨数千帐部户之后,骨咄禄不想再丢下任何一个部户。命令下达之后,骨咄禄还派出了军队强力执行。于是黑沙一带所有的游牧人口,无论是突厥本族的部落还是其他部族的牧民,全都被强行搬家,往北驱赶。
这是突厥版的“坚壁清野”。这个战术并非是骨咄禄首创,几百上千年来北方的游牧人都会用这个法子,来对付南方大军的强势讨伐。一但他们带着百姓和牛羊往北逃遁而去,南方的大军来得再多再猛,也只能得到一片没有活物的草原而已。于是这个策略,他们屡用不爽。
在茫茫混乱的迁徙人群之中,一个老妪驱驾的马车显得极为渺小,仿佛随时都有可能被混乱的人群和乱奔的羊马所吞没。
草原人搬家很简单,把帐篷、铺盖和粮食、炊具等物打包一卷往马车上一堆,骑上马儿赶着牛羊就可以走了。可是这件原本很简单的事情,对赶车的老妪来说实在是太艰难了,因为她只能独自一人忙活这些事情。她年迈的老丈夫已经安静的躺在了一个石堆里永久长眠,帮不了她了。
附近不停有青壮男子骑马跑过,但没人多看老妪一眼更不会有人来帮忙。时下草原人的传统与汉家不同,他们不懂什么尊老爱幼也不习惯助人为乐,他们只懂得如何的追随强者,从来不会悯恤任何可怜之人,哪怕这个可怜之人曾经是一位英雄。
老妪的牛羊不断的被混乱的人群冲散,混入了别人的羊群之中。那是她丈夫留给她唯一的财产和耐以生存的食物。她很心痛,但无法停下来去追回那些牛羊。她一边赶着车,一边不停的回头朝车厢里张望,眼神充满了焦急与无助。
车厢里,静静的躺着一个男子,身上盖着厚厚的羊毛被褥。仅有的一些锅碗盆瓢都堆放在他的脚头,随马车晃荡不停的咣当作响。
男子却躺着一动不动,仿佛是死了。
“蒙厄巴,蒙厄巴,你渴吗?”
“蒙厄巴,蒙厄巴,你又睡着了?”
老妪用突厥语连着喊了几声,车内没有回应。她急了,连忙停下马车艰难的爬进车厢里,摇晃男子。
还是没反应。
老妪拼命摇着男子的身体,放声大哭起来。有一些听到了哭声朝这边张望,但没几个人过来探个究竟更谈不上帮手。
大家都在逃命。
有几骑朝这边奔来,停在了老妪的马车边。其中一个领头之人用马鞭抽着车棚喝道:“为何停下不走了?”
“俟斤!!”老妪放声大哭,“我儿子!……我的最后一个儿子,死了!”
俟斤是突厥的官名。领头之人就是俟斤,他问身边的人道:“怎么回事?”
身边之人答说,这是突厥部族的老牧民约格罗的遗孀。他们曾经有五个儿子,全都加入了大汗麾下的附离狼骑。结果诺真水一战五个儿子死了四个,只有一匹老马驮了一个半死不活的小儿子蒙厄巴回来。老头子约格罗伤心过度当场就死了,就剩下一个老婆子和这个半死不活的儿子约格罗?蒙厄巴。
“我也有两个儿子和三个侄子,死在了诺真水……”俟斤轻叹了一声,伸手撩开了马车的羊皮棚子。低头一看,躺在车上的那个青年结了一头凌乱的突厥式小辫子,面无血色双唇黑灰,看来确实死了。
“你们几个,找个地方帮她把儿子埋了。”俟斤说道。
随从听了令,七手八脚的爬上车去搬蒙厄巴的尸体。其中一人刚刚把手伸过去,蒙厄巴斗然一下双眼瞪大,一手伸出如同铁钳一般,将那人的手腕给捉住了。
“啊啊啊!”随从魂飞魄散惊声大叫,另外几人更是吓得屁滚尿流摔下车来。
蒙厄巴已然坐起身来,眼中精光暴闪浑身杀气四射,哪里还像一个垂死之人,分明就是一只刚从地狱当中苏醒的厉鬼!
“蒙厄巴,你又诈尸啊!”老妪惊声大叫,“你爹就是这么被你吓死的,现在你又要吓死你娘啊!”
骑在马上的俟斤也被吓坏了,差点一口气没喘上来当场摔翻下马。看着诈尸活回来的蒙厄巴那副将要吃人的模样,他抽出刀来,浑身哆嗦的喝道:“你、你是人,还、还是鬼!……放、放开我的随从!”
蒙厄巴仍旧死死抓着那个随从的手腕,任凭他使足了吃奶的力气也抽不出来。听到俟斤的声音,他一脸茫然的慢慢转过脸来,双眼呆直的看着指着他的刀尖,喃喃道:“我是谁?我在哪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