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极品驸马-第4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姚元崇算是比较了解薛绍的,他心里清楚,以薛绍的思维之敏捷和头脑之冷静,哪会不知道该和赞普谈什么?——他就是在等朝廷的人来了之后,再和赞普开谈。
这是一位具有高度政治觉悟的统帅,才会拥有的高级“职业素养”。
想到这一层,姚元崇也就不敢擅作主张了。他建议,把大非川的战况飞马快报给朝廷。让女皇来决定,该要怎么和赞普来谈。
这已经不是一场简单的抗击外敌的战争,而是不亚于当年太宗皇帝平定突厥草原的“历史大功绩”。这样的功绩肯定不能是臣子独享,必须先要让女皇成为最大的赢家。
于是姚元崇亲自操刀写下了一篇华辞华美、慷慨激昂的上表,飞送洛阳。只等这篇上表及达京城,必然是天下震惊举国欢腾。对于女皇来说,这就不仅仅是有益于塑造她的光辉形象了,她的历史地位都将被拔高许多。
在等候朝廷回令的这段时间里,薛绍要做的事情也并不少。十几万吐蕃俘虏要管制,并不是一个轻松的问题。如何对待和处置他们还是后话,那得听朝廷的意思来办。但在朝廷的意思抵达之前,薛绍对他们用了一条能让器弩悉弄吐血的“绝户计”——他让论弓仁去招纳降卒。
这十几万人当中,少不得有许多曾是噶尔钦陵的麾下旧部和死忠,或是与噶尔家族沾亲带亲颇有渊源的人物。论弓仁的特殊身份果然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仅用了五天时间,他就招来了三万劲卒。
和强行发配到军队的战俘不同,这些“主动投诚”的吐蕃降卒不会被列为贱籍军奴,而是享有一般雇佣兵的待遇,就和之前跟随论弓仁一同前来投诚的那五千人马一样。当然最重要的是,这些人都是心甘情愿前来投诚的,这样就不会埋下什么大的隐患,将来管理和融合起来都会很容易。
论弓仁前前后后给薛绍弄来了三万余高原骑兵,这对中原王朝来说绝对是有钱也买不到的极品宝贝。然而比这三万人加起来还要更加珍贵的,是论弓仁这一员虎将。
所以薛绍觉得,自己这回真是当了一回爆发户,赚大发了。
还有一件事情,薛绍也想认真的办下来。那就是安葬噶尔钦陵。
俘虏器弩悉弄之后,将士们在吐蕃的大营里找到了噶尔钦陵的尸体。虽然器弩悉弄很想将他碎尸万段弃之荒野,但考虑到噶尔钦陵在军队里的威望,他暂时没有这么做。于是他打算战争结束之后,再将噶尔钦陵的尸体带回高原进行处理。
如何安葬噶尔钦陵,对于论弓仁和投诚过来的三万余吐蕃将士来说,显然是相当重要的。因此薛绍决定,无论朝廷将会如何处置器弩悉弄,安葬噶尔钦陵这件事情自己必须给论弓仁做个主。
另外,薛绍派郭安等人去了一趟洮州,把吴铭和月奴接来了。
论弓仁的心情很复杂,按理说噶尔钦陵最应该被葬在高原,但是现在高原上的政治局势如此复杂,万一以后有人想要将他剖棺沥尸怎么办?如果葬到中原,对噶尔钦陵来说又是做了“客死异乡”的无主孤魂。
一代枭雄,死后连下葬之地都是难寻,论弓仁心中的悲愤旁人难于想像。
最后论弓仁做出了一个令人惊奇的决定,他要将噶尔钦陵火葬,然后一直将父亲的骨灰带在身边。自己走到哪里,就将它带到哪里。如果有一天自己也死了,那就和父亲的骨灰葬在一处。
有亲人同葬,就算是回家了。
薛绍觉得,这可能是目前最没有办法的办法了。他还觉得,原来论弓仁也是一个挺有浪漫情怀的血性男人。
吴铭和月奴到了。
月奴仍旧蒙在鼓里,只当是仗打完了薛绍接她来团聚,高兴得不得了。吴铭把一切心情都放在他的眼神之中,与薛绍心照不宣。
三万们吐蕃降卒,聚集到了噶尔钦陵的尸体旁。
噶尔钦陵一身戎装,躺在高高的柴堆上。论弓仁站在火堆旁,手里拿着一个还未点燃的火把,脸上的神情无比的庄严与肃穆。
月奴站在薛绍的身边,好奇的看了论弓仁好一阵,小声道:“公子,那个吐蕃蛮子……好眼熟呢!”
吐蕃蛮子?
薛绍心中暗自一笑,对月奴道:“你可别当面这么叫他。他是噶尔钦陵的亲生儿子,是和薛楚玉旗鼓相当的猛将。他刚刚率领大军前来归顺于我,以后就是我的一个兄弟臂膀了。”
“噢……”月奴眨着眼睛,小声的嘟嚷,“这蛮子,莫非真是在哪里见过?”
葬礼开始了。
论弓仁第一个上前,将火把扔进了巨大的柴堆里。三万多吐蕃降卒也选出了十几个代表,每人上前扔一个火把。
薛绍对月奴道:“你也上前点一把火。就当是,代表我去的。”
月奴一愣,“我?”
“对。就是你。”
………………………………
第1012章 不该再有战争
洛阳的夜色,总是这么妖娆而迷离。
至从武则天正式登基为帝之后,几度在此大兴土木兴造宫厥楼台,给这座本就瑰丽万千的古都,再添几许阴柔之美。
武则天站在万象神宫的最上层,俯瞰整个城市。
她的脸上带着微笑,眸子精亮,神采奕奕。
她喜欢现在这种,站在神都的最高处,然后皇袍衮冕逆风飞扬的感觉。此刻,整个天下都像是匍匐在自己的脚下。一睁眼,能够聆听到万古圣贤与九天诸佛的声音。一闭眼,能够想到后芳百世对自己的铭记。
君临天下,豪情万丈。
这两个最不该属于女人的东西,武则天现在全都拥有了。
“稚奴。”对着眼前的一片虚空,武则天独自轻吟,“我没有让你失望。”
“他,也没有让你失望!”
片刻后。
库狄氏走到了武则天的身后,小声道:“陛下,玄云子到了。”
“叫她过来。”
玄云子来了,仍是一身道袍手执拂尘,稽首而拜。
“来。到朕身边。”
玄云子便走到了武则天的身边。
“最近,你还好吗?”
“有劳陛下挂念,臣很好。”
武则天面带微笑的点了点头,“至从归国之后,你一直寓居终南山。朕,原本也不想打扰了你的清修。但是现在,不得不把你请来,和你商议一件重要之事了。”
玄云子淡然道:“陛下是指,臣与薛公的婚事吗?”
“对。”武则天道,“如果不是吐蕃入侵,你们早该成婚了。”
“臣,一切听从陛下安排。”玄云子答得云淡风清。
武则天稍稍皱了一下眉,“朕发觉,你从突厥归来之后改变不小。你愿意跟朕谈一谈,你在突厥究竟经历了一些什么样的事情吗?”
“陛下,这无甚可谈。”玄云子淡然道,“只是一场普通的云游,一些简单的经历。”
“你难道不是刻意去找艾颜的?”
“臣为什么要去找艾颜?”
这下倒是把武则天给问住了,她笑了一笑,说道:“最近,朕听到一些风闻。”
“既是风闻,想必陛下是不会理会了。”玄云子道,“谣言,止于智者。”
“你是智者。”武则天并没有被玄云子的话封住口,反道,“所以朕,想向你求证。”
玄云子沉默了片刻,“陛下请讲。”
“据传,突厥汗国的现任叶护,也就是艾颜的儿子克拉库斯,是薛绍的亲生儿子。”武则天道,“你对此,可曾知道几许详情?”
“无稽之谈。”玄云子答得简单,也果断。
武则天眨了眨眼睛,“朕也如此认为。”
“陛下,还想问点什么吗?”玄云子道。
武则天说道:“朕想知道,你现在的真实想法。你真的愿意,嫁给薛绍吗?”
“陛下,这不重要。”玄云子淡然道,“君无戏言,臣与薛公的婚事早已天下皆知。”
武则天微微一笑,“你懂事了。”
“道理,臣其实早就懂了。”玄云子道,“此前臣的种种偏激之举,只是因为内心深处还有些不甘心。”
“有何不甘?”
“臣不希望自己从出生到老死,这一生都不曾放肆的追逐,不曾灿烂的张扬。”玄云子说道,“臣发自内心的喜欢薛公,不仅仅是出于男女之情。臣羡慕他能拥有那样波澜壮阔的人生与意气风发的豪情。臣其实更加希望,自己是一个男儿。这样我就能和薛楚玉、郭元振他们一样,用一生来追随于他,尽享人间百般滋味。”
“你说得对。”武则天微笑点头,“年轻时不曾飞扬放肆,老了就会十分可怜。因为,就连仅剩的回忆都会是苍白无色。”
“现在臣的心愿已了。”玄云子微笑道,“臣可以安心的嫁作人妇,或是安心的做我的道姑了。”
“你还是没有直接回答朕的问题。”武则天眨了眨眼睛,“这么说吧,你究竟是更偏向于嫁给薛绍,还是更加希望继续做你的道姑?”
玄云子沉默了片刻,“陛下,一定要回答吗?”
武则天也沉默了片刻,“一定。”
玄云子微然一笑,看着眼前苍茫一色的神都夜空,喃喃道:“如果真有选择,我希望能和他……做一世的知己。”
“在你看来,婚姻难道不是爱情最好的归宿吗?”武则天问道,“你曾说过,你是发自内心的爱着他。”
“对。臣不否认。”玄云子说道,“曾经,我不惜一切想要做一些对他有益的事情,希望能够打动他的真心。但在经历了许多事情之后,臣认为,并非世上所有的爱情,都必须以拥有做为结局。有那么一些人,真的是相见不如怀念。因为,一但他们真正做了夫妻生活在一起,所有的美好都将在现实中破灭,甚至连回忆都无法存活。如果不曾走到一起,他们却能在彼此的怀念当中,获得真正的永恒。”
武则天早已遗忘了什么是爱情。但在经历现实的摧残与折磨并没有选择的遗忘爱情之前,她也曾经年轻过,感性过,幻想过。
玄云子的话,勾起了武则天无限的回忆和暇想。这时她仿佛突然想起,原来我也是一个女人。
“年轻,真好。”她说道。
“陛下,臣已经不年轻了。”玄云子说道,“臣比太平公主的年龄,还要略长。”
“她已经是四个孩子的母亲。”武则天颇富玩味的微笑道,“但在朕的眼里,她永远是长不大的女儿。你也是。”
玄云子微笑,“臣从来没想过,要与太平公主殿下相提并论。”
“这或许是有一点牵强。”武则天道,“但你的美貌、智慧、豁达与坚韧,都是世间罕有。朕每逢看到你,总是不由自主的想起朕年轻的时候。从很多地方,朕都感觉你就像是朕的亲生女儿。”
玄云子的脸上泛着一丝奇妙的微笑,沉默了片刻,说道:“臣,会忍不住提起一件,令陛下伤心的往事。”
“说吧,朕今天心情好。”
玄云子说道:“记得我年幼时入宫,代替太平公主殿下入太平观修道。那时就有人对我说,我的生辰和夭折的安定思公主的忌辰,恰是同月同日。”
武则天的表情微微一变,“是。朕知道。”
玄云子说道:“那时就有传言,说臣是安定思公主的转世轮回。然后上天安排臣再次回到陛下的身边,重续母女之缘。”
“……”武则天沉默,眼神凄迷的看向远方。
安定思公主,那个死在襁褓中的女儿……武则天怎能不想起她呢?
“当时臣年幼,对此竟然深信不疑。”玄云子微然一笑,说道,“臣甚至怀疑过,自己就是当年那个夭折的安定思公主。但是臣后来弄清楚了,年龄不对。安定思公主大约比臣年长十岁。”
“对。”武则天说道,“你与太平年龄相若,安定思公主比太平年长十一岁。”
玄云子扭头看向武则天,直视她。
很少有人会直视女皇,所以武则天感觉挺诧异,也凝视着她。
“陛下,臣想问……”玄云子说道,“臣的身上,是否寄托了陛下的某种情怀?”
武则天没有回答,而是问道:“你呢?”
“臣的记忆里,从来就没有母亲的模样。”玄云子说道,“所以在臣初初入宫听到了那些传言之后,就不由自主的把陛下……当作了母亲。那时臣年幼,什么都不懂。只是渴望能像别人一样,也有一位母亲。”
武则天稍稍眯眼,眼神变得十分凄迷,“朕,让你失望了吗?”
“陛下,那只是臣的一厢情愿。”玄云子凝视着武则天,表情既像是将要哭泣,又像是在微笑,“臣总是习惯了,去干这种一厢情愿的事情……”
……
大非川。
器弩悉弄骑上了马,看着薛绍。
薛绍也骑着马,身边站着薛楚玉和姚元崇。不见论弓仁。
“薛帅。我们就此别过。”器弩悉弄说道。
这还是器弩悉弄,对薛绍说的第一句话。代表朝廷与器弩悉弄谈判的是姚元崇,至从被俘以来,薛绍还从来没有和他有过交谈。
大周朝廷的意思,释放赞普与降卒归乡,大周与吐蕃和盟。
“赞普一路保重。”薛绍面带微笑,也没有多说什么。
“你是当世英雄。就像曾经的噶尔钦陵一样。”器弩悉弄这话,显然诛心。
薛绍只是淡然一笑,“我永远无法和噶尔钦陵相提并论。中原英杰辈出,朝廷名臣如林。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将军,打打仗而已。”
“或许有一天,那会由不得你。”器弩悉弄说道,“你这样的人物,注定要改变一个时代,书写一段历史。”
“真如赞普所言,那我已经写过了。”薛绍说道,“眼下这一刻,就是历史。”
“对,你赢了。”器弩悉弄说道,“不止是在战场上。”
“如果吐蕃与大周能够从此和平相处,我们都是赢家。”薛绍说道,“战争本身证明不了什么。战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和平。”
器弩悉弄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吐出,点了点头,“赞同。”
让一位国家元首对一位俘虏过他的将军,说出这样的话,倒也不容易。
薛绍点头微笑,“赞普的心胸,薛绍佩服。”
“这不是心胸,这是妥协。”器弩悉弄说道,“人在没有选择的时候,就会妥协。这样的事情经历的多了,才会有心胸。”
薛绍深有感触的微然一笑,“我也赞同。”
“你给我的感觉,真的和噶尔钦陵很像。”器弩悉弄说道,“曾经我年幼时,无比的崇拜他,尊敬他。他既像我的父亲,又像我的老师。时至今日我所懂得的一切,几乎全是拜他赐教。”
薛绍笑了,“难道我现在,也教会了赞普什么吗?”
“很多。”器弩悉弄说道,“最现实也最重要的一点,只要你还活着,吐蕃和中原之间,就不该再有战争。”
………………………………
第1013章 此一时彼一时
吐蕃大事已定,除了黑齿常之仍旧驻兵大非川处理善后,薛绍率众将一同回军灵州。
灵州大都督府治下所有州县村野的百姓,自发出郭而迎,欢庆薛绍的凯旋之师。
这是一场无比辉煌的胜利。
河陇今夜无眠。
薛绍和狄仁杰花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将所有从河陇征招来的士兵一一谴散,各自送回了家。有很多人想要跟随薛绍回京从此成为“军士战官”,也就是职业雇佣兵,薛绍都尽力的劝退。不是薛绍看不起他们,也不是国家不需要这些勇士,而是河陇一带几经战乱,人丁实在太稀薄,尤其缺少精壮的劳动力。朝廷那边一直都在想办法征调一批人口过来,近年流放的囚徒也多大发配到了六胡州,薛绍又哪会再将精壮男丁带走呢?
抚恤烈士一一到户,劝退兵员厚加补偿。办完这些事情,原本十分富有的薛大元帅变得一贫如洗,想给将领们再分一点战利,也是无从说起了。好在身边的这些将军们都很体谅薛绍,说我们回朝之后自有女皇奖赏。
上下同心,这是最令薛绍欣慰的事情。这样,他才能在军队里“为所欲为”,而且不用担心被仇视被孤立。
谴散河陇兵员之后,薛绍重新整顿兵马。出发时的五万洛水大军,经历数战之后增加到了七万多人。另外战马也增加了将近十万匹。这看起来十分喜人,但是七万人当中有一半是吐蕃的降兵。如果将这批人尽数带回京城,难免会引起朝廷恐慌,或多或少也确实有点安全隐患。
于是薛绍决定,就地对麾下兵马进行一番人员调整。好在姚元崇就在身边,薛绍与之商议之后达成了共识,让姚元崇马上回朝知会女皇并由夏官发令,要对三座受降城的驻守兵员进行“定期换血”。
这个计划,其实早在薛绍的部署之中。驻守受降城的将士常年飘居海外,哪有不思乡的道理?因此很有必要定期让他们轮守换防。但薛绍还没有正式将这些事情办完,就被迫“下野”了。现在既然收编了这么多的吐蕃降兵,倒是个不错的执行机会。
于是兵马整顿完毕之后,薛绍挥军北上“巡狩北疆”。
临走之时,薛绍又在河陇牧马监留下了五万匹上好的吐蕃战马,然后从银川军屯调用了大批的粮草。薛绍对狄仁杰戏称,咱们这是“以物易物”谁都不吃亏。
只有狄仁杰心里清楚,战马的繁衍可比土里长粮食要困难多了。河陇牧马监曾经是大唐最重要的马场,后来被突厥人洗劫了一场,从此一蹶不振。现在薛绍一口气补充了五万匹战马进来,显然是为了长久的军国大计做打算。
河陇久经战乱,虽然贫苦,但民风骁悍兵员果劲,现在又有了大批的战马做为战略物资保障。如果将来再有战事发起,只需要薛绍登高一呼,河陇随时能够拉出战力彪悍的数万大军奔赴战场。
藏兵于民勇赴国难,招之即来来之能战,这才是真正的尚武,这才是真正的汉唐雄风。
这样的国度,无人敢犯。
薛绍带着他的军队走了,却把尚武的精神永远的留在了河陇大地,深植于每一个子民的内心深处。
出朔方,一路向北。
这段路实在太过熟悉,薛绍仿佛回到了当年初初执掌朔方军时。但他看了看身边,当初的朔方诸将,还有几人在身边呢?
除了郭元振仍镇丰州,张仁愿驻守抚云祠,唐休璟远在云州,就只剩薛楚玉和独孤讳之、沙咤忠义这三人了。
战争,带走了很多。
薛绍的大军,在丰州停住。郭元振和张仁愿,飞马来见。
郭元振跳下马时,第一件事情就是冲到了薛楚玉面前,跳了起来将他抱住,“二竿子,你没死哇!”
“放手、放手!”薛楚玉大窘,众人大笑。
不过年许未见,张仁愿明显老成了很多。边关的生活很苦,带兵更是辛苦。
薛绍设宴款待两位戍边大将,并将论弓仁介绍给他们认识。
一路走来,论弓仁一直挺沉默,毕竟大周不是他的故国,眼前的一切都是陌生。但是薛绍身边的将军们都对他挺和善,彼此相处倒也不算困难。论弓仁毕竟是一个简单耿直的年轻人,渐渐也就打开了心扉,开始主动的想要融合进这个新的集体中来。
薛绍向郭元振和张仁愿详细的询问了边防情况,总体来说情况还算不错。但正如薛绍预料中的那样,戍边太久,将士们都有思乡之苦。
戍边将士定期轮换,看来已是势在必行。
在丰州等候了数日,朝廷那边终于来了指令,准许受降城兵马定期轮换。这第一次的轮换任务,就由薛绍亲自在前线执行。另外朝廷还下达了两则人事任命,将郭元振与张仁愿调回朝堂听用,改任独孤讳之与沙咤忠义分别担新的丰州都督与琴州都督,兼领受降城军事。
上次薛绍北伐,独孤讳之与沙咤忠义立功少,因此未得升迁,奖赏也少。这次击讨噶尔钦陵并大败吐蕃赞普,他们两位总算是一展身手立下了功劳。这次分别擢升为三品都督,虽是地方官但也是手握实权的一方封疆大吏,算是荣升了。最重要的是按照现下不成文的规则,能在受降城这样关键的军事重镇“煅炼”一段时间,将来再要提拔可主容易了。眼下郭元振和张仁愿,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
因此独孤讳之和沙咤忠义都很高兴。他们都曾是朔方军的旧将,但在薛绍走后曾经改投韦待价麾下。几年的时间里他们都只在夏州混吃等死的当“土豪”,后来眼睁睁的看着薛绍带出的郭元振和薛楚玉等人,一个个的功成名就前途无量,他们心中只能是后悔加艳羡。现在总算荣升都督,对他们来说还真是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媳妇终于熬成了婆。
跟对人,是多么的重要。
当然,薛绍此次北上最为关心的,仍是突厥问题。所以他想率领这支大军重走诺真水阴山之路,去黑沙薛讷那里看一看。但是朝廷那边好像并不乐意薛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