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极品驸马-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就是萧至忠?”薛绍不由得笑了一笑。

    萧至忠愕然的眨了眨眼睛,“阁下认识我?”

    “现在应该算是认识了吧!”薛绍拱了一下手,“汾阴薛绍。”

    “原来阁下就是薛公子,萧某失敬!”萧至忠连忙弯腰拜下,拜了个九十度。

    “你我平辈之人,萧兄何必大礼?”薛绍道。

    “萧某受朝廷诏令前来讲武院听学,薛公子是授学博士便是萧某之师,理当以师生之礼相拜!”萧至忠仍是拜着不起。

    兰陵萧氏也是一个诗书传世礼乐典盛的大世家,虽然到了现在这个年代萧氏一族在朝堂上没有什么做大官的人失去了以往显赫的政治地位,但兰陵萧氏的社会地位仍比汾阴薛氏过之而无不及。

    出身这种世家的青年子弟,有学问重礼数,这是必然的。

    薛绍笑了一笑,说道:“好吧,你要坚持我也不矫情推辞。现在礼数到了,你可以站直了。”

    萧至忠闻言呵呵的笑了起来,“薛公子真是风趣。”

    薛绍说道:“你是我大嫂的堂弟跟我也就是一家人了,再者又是太平公主把你举荐来的,以后不必太过生份。”

    “公子,萧某有些好奇――在下与太平公主素昧平生,她是如何想到举荐在下在下的?”萧至忠问道。

    “这个问题,可就说来话长了。”薛绍说道,“知其然,未必需要知其所以然。既然来了你就只管安心在讲武院好好的治学。以后,你慢慢就会明白的。”

    萧至忠眨了眨眼睛,看似有些心领神会,拱手拜了一拜说道:“谨尊公子教诲!”

    薛绍想笑,这萧至忠还真把我当老师看待了,看他年龄应该比我还大几岁――当然,若论心理年龄我可能比他大了十五岁,当他的老师也不算占了他多大便宜!

    这时,李仙缘和两个人骑着马一同到了。

    李仙缘下了马快步上前,说道:“薛公子,小生来引荐这两位妙人给你认识――郭兄、魏兄,二位还不快来拜见薛公子?”

    薛绍心中一动,莫非这两个就是天后举荐的郭元振与魏元忠?

    李仙缘先把一个二十六七岁、身材非常结实、满脸英气纵横的青年拉到了薛绍面前,说道:“薛公子,这位就是右武卫铠曹参军郭震,郭元振。郭兄常以字行。”

    “幸会元振。”薛绍与他见了礼。

    “蓝田公子大名,如雷贯耳。”郭元振畅快的大声道,“不知何时能有机会,与公子携姬游江河、痛饮三千觥?!”

    薛绍哈哈的笑,“随时奉陪!”

    “好!”郭元振一击掌,“郭某可就当真了!”

    薛绍感觉这郭元振根本就不像是一个文致彬彬的儒家仕子,倒更像是一个烈酒快刀、行侠仗义的江湖豪客。

    与郭元振同来的魏元忠上了前来对薛绍拱手一拜,说道:“监察御史魏元忠,见过薛将军。”

    监察御史官职八品,薛绍是五品通贵,魏元忠以官场常礼拜见,行礼也是一丝不苟。

    “魏御史不必多礼。”薛绍回了一礼上下打量他,儒雅,从容,神采奕奕智光内敛,与郭元振的豪爽奔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薛绍对“魏元忠”这三个字可不陌生。历史上的魏元忠几次做到宰相也几次被贬出朝堂,是和狄仁杰同处一个级别的著名大臣。

    昨夜薛绍与裴行俭饮酒叙谈时,裴行俭曾经跟他谈论过郭元振与魏元忠这两个人,说他们是当今鲜有的“颇有军事天赋”的青年才俊。虽然他们现在都还很年轻、官也做得不大,但将来这二人都必成大器。

    言下之意,裴行俭倒是对天后举荐来的这两个年轻人动了爱材之心,无疑也就是对天后的“识人之能与用人之术”,表示了认可与赞许。

    倒不是裴行俭刻意献媚与拍马,历史上的武则天的确是以知人善用而见长。哪怕到了后世,许多不待见武则天的人也对她的用人识人之能,持认可的态度。

    这时李仙缘指着郭元振笑道:“薛公子,你可知为何十八岁就中进士做到了一县之尉的郭元振,现在却只是个管库房的铠曹参军?”

    “李司历,你是要当众出我的糗吗?”郭元振瞪着李仙缘,佯装愤怒。

    魏元忠呵呵直笑,“我知道,我来说!”

    “魏御史也跟着落井下石?”郭元振很是忿然。

    薛绍笑道:“看来应该会是很有趣的事情,魏兄快说。”

    魏元忠笑道:“郭元振,文武双全少年成名、才情纵横侠气凛然,十八岁中进士做了通泉县尉。可是十九岁的郭少府,就把他的顶头官长明府君给气得秩仕引退了。”

    大唐的县令尊称为明府,县尉则是少府。

    众人一起大笑,薛绍问道:“他都干了一些什么?”

    李仙缘笑嘻嘻的道:“少府本该辑盗捕贼保境安民,负责一县之治安的。郭元振一到通泉县,干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去拜会那位老明府君,而是先去结交了通泉本地最大的流氓头子,和他拜了把子做了结义兄弟。”

    “胡说!”郭元振怒道,“我兄弟分明是一位豪杰大侠!”

    “好吧,是豪杰、是大侠!”李仙缘笑道,“后来呢,郭少府就和他的结义兄弟效仿先秦游侠干起了行侠仗义的大事业,还一同做起了铸私钱、贩奴婢的大买卖,所赚钱财从不留作隔夜,一律分给手下喽罗或是携姬游江河痛饮三千觥。短短一年时间,郭少府和他的结义兄弟一统绿林威名远扬,人称‘郭太岁’。连高坐禁中的天后都知道了郭太岁的鼎鼎大名。”

    “年少轻狂时的一点糗事,被你们说尽了!”郭元振摇头直叹,哭笑不得。

    薛绍不禁好笑,这个郭元振真是太非主流了,好好的少府君不当,偏要学人混黑社会――倒也还混得不错!

    魏元忠笑道:“然后天后就将郭元振叫到了宫中问话。郭元振向来就是胆大包天,他见了天后眼看要被问罪非但没有害怕,反倒和天后高谈阔论起来,二人纵论古今畅谈文史,郭元振还献上了自己的得意诗作《宝剑篇》,深受天后的喜爱与赞赏。”

    “然后呢?”薛绍笑而问道。

    李仙缘笑道:“然后,天后破例法外开恩,没有将他贬为庶民流放三千里。”

    魏元忠哈哈的大笑,“但是让他管了八年的铠甲仓库,终于与老鼠为伍,再也不能回到通泉县去做他的花花太岁了!”

    “你们说够没有、说够没有!”郭元振大叫起来。

    众人一起大笑。

    尚武的大唐时代,民间自有一股“游侠”风气在盛行,就连李白都能写出“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侠客行》。在“道上”混得不错的游侠,还挺能受人敬重的。武则天法外开恩没有贬杀郭元振,在世人看来还是一种敬侠与爱材的表现。而郭元振的这些“陈年糗事”其实是一种光辉事迹,说出来并不丢人。

    现在武则天会把郭元振举荐到讲武院来,也恰是证明了她一惯的用人宗旨――唯才是举任人唯能,不以道德风评做为唯一的参考标准。

    众人谈笑正欢,左奉宸卫的四御刀与薛楚玉来了。他们五个要等皇城朱雀门开了门才能出宫,然后骑马绕过若大的一个皇城才能到达玄武门,因此来得稍晚。

    四御刀与薛楚玉一同下了马往薛绍面前一站一抱拳,萧至忠、魏元忠、郭元振与李仙缘马上就收敛了神色,不再谈笑了。李仙缘等人都是**品的京城小官或者外官,左奉宸卫的千牛四御刀对他们来说,个个都是背景雄厚只可仰视的大牌衙内。

    之前薛绍有意随和的与李仙缘等人谈笑生欢,是为交流感情、拉近距离。可是奉宸卫的五个人一到,就像是有一把无形的大刀在薛绍与李仙缘等四人之间砍出了一条不可逾越的界线,将薛绍的核心与领袖地位瞬间突出和拔高了。

    私交亲和、上下分明,这也正是薛绍要的效果。

    再过了片刻,裴行俭举荐的三名行军管记和元万顷手下的十七个兵部书令使都来了。其实真正要学蓝田秘码的就是这三个行军管记和十七个书令使。等到随军出征了,他们才是真正学以致用的人。其他的人包括薛绍在内,主要目的都是借着这个由头来镀金深造,或是寄望于求一个“裴氏门生”的出身。

    只不过这其中的深意,其他人未必都能知道。
………………………………

第171章 无心插柳

    玄武门的大门到了时辰打开了,守门的羽林军卫士一一的严格详细盘查之后,将薛绍等人放进了宫来。众人集结,元万顷开始清点人手。裴行俭这个“名誉校长”没来实属正常,他现在应该是在含元殿上参加朝会。

    可是有三个该来的人还没有来,武懿宗、武攸归,和天后最后加进来的那个最让元万顷惦记的,宋之问。

    “再等等。”元万顷如此说道。

    薛绍道:“军令如山,过了时辰就没有等人的道理。我们应该马上就去玄武殿。”

    元万顷啧了一声,小声道:“公子,法规是死的人是活的。那两个是五品将军又是天后的侄儿,稍等片刻又有可妨呢?”

    薛绍忍了一忍,说道:“就给元公面子,再等片刻。”

    过了大约一炷香的时间,武懿宗等三人还是没来。所有人一起站在这里干等,很多人都有一些不耐烦了发出了议论之声。

    薛绍没有吭声催促,元万顷自然也听到了这些声音。但元万顷很是沉得住气,把大家的怨言全部当作了耳边风,两手往袖管里一扎,一副八风不动的样子继续等着。

    再过了许久,一骑奔到玄武门来,是给武懿宗等三人告假的。说二位武将军军务繁忙,宋之问留在二位将军身边伺奉,今日都不能来讲武院报道了。

    众人心里都生出一股怨气,有两个忍耐力稍差的人已经低声的骂了起来。

    “元公,还等吗?”薛绍冷嗖嗖的问道。

    “诸公,随老夫去往玄武殿!”元万顷像是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一样,大袖一挥先行一步就走了。

    薛绍摇了摇头,人在官场混上几十年,别的功夫或许练不出来,但一脸老脸的脸皮铁定能够练到贼厚无比!

    一行人跟着元万顷去往玄武殿,这里曾是北门学士编书议事的地方,是元万顷熟得不能再熟了的“老巢”。讲武院的学堂倒是还布置得不错,该要用到的笔墨纸砚等物一应俱全,每名学士都安顿了一间单独的馆舍下榻,伙食标准与寝居档次一点不比当年的北门学士差。内侍省调了三十多名宦官专门来伺候伺候讲武院的这些人,保证他们茶饭上手衣食无忧,房间里的床铺都不用自己来铺。

    当然,玄武殿地处后宫禁内,学士们的活动范围也被严格局限在了玄武殿周边一带,不能离开了那一片种满牡丹的花圃大墙。墙里墙外都有羽林军卫士严格把守,谁敢擅自出于那就行同“闯宫”,一刀就能砍了!

    宫里的各方面待遇绝对是一流的,但规矩也是森严到了极致的。

    薛绍等人走进玄武殿,再要出去一趟可就极难了。非得是有元万顷亲手下发的手令,并由四名以上的羽林卫士一路“护送出宫”。没有特别特殊的情节,元万顷也不会批准谁请假出去――这是他发布的第一道命令。

    老头子当了几十年的官,明确自己的职责宣示自己的权威,这种事儿干得特别的驾轻就熟。

    现在众学士们心里清楚,武懿宗等人为什么“请假”了。进了玄武殿就像是进了一个囚牢呀,那两个五品将军怎能受得了元万顷这个老头儿定下的严规?

    薛绍的心里也明白了一件事情,宋之问肯定是武家人举荐来的。今天报道第一天他就和武家两兄弟一起缺席,说不定就是去了武三思的家里。

    今日午时,武三思要在家里举行曲水流觞的诗酒会,武懿宗与武攸归当然更愿去参加这种愉快的酒会,而不是跑到玄武殿来受这种约束闷气了。宋之问是个挺有名气的诗人,他如果跟武家的子侄有交情,必然会在邀请之列。

    想通这些薛绍心里一阵冷笑,武三思还在等着上官婉儿的大驾光临吗?可别被太平公主吓破了苦胆才好!……可惜没有移动电话,不然我真该通知太平公主一声,让她把武懿宗、武攸归和宋之问这三个“逃学”的鸟人,狠狠的收拾一顿!

    众学士在玄武殿稍稍观光了一下熟悉了环境,就到了学堂里各自入座准备开始上课。元万顷当仁不让的先开讲了,给大家上了一堂高屋建瓴的政治教育课,唾沫飞溅口若悬河,说得大家全都昏昏欲睡。

    对此,薛绍既没阻止也没有发表什么意见。讲武院这种地方固然是教东西学东西的,但事关国家军事,“政治挂帅”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看来武则天钦点元万顷来做这个“政治部主任”很是用人得法,老头儿干了几十年的革命工作,别的才能或许没有,但是搞政治教育绝对是一把好手。再者他也的确是肚子里有货,说了都快有一时辰了也没有一句重复的话,旁征博引滔滔不绝的宣扬忠君爱国、敬师勤学,还是很有一套的。

    政治课听到一小半,薛绍找了个更衣的借口离开了学堂,得去准备两样之前忽略了的重要的东西――黑板和粉笔!

    大唐的纸很贵,讲武院三四十号人的每天用纸会是一笔相当大的开销。这还不是最主要的原因,薛绍觉得光凭自己口述、座下的人听了做笔记来理解学习,这也太麻烦太没效率了。如果有大黑板和粉笔,绝对要直观和高效得多!

    于是薛绍找到了主理后勤的宦官,对他进行了一番吩咐。要用黑色油漆刷出大黑板,这事儿很好办;粉笔的工艺也相当简单,暂时就用天然的白加以磨制成形做为代用即可。

    白是炭酸钙的一种,在我国古代被拿来入药。大唐用的漆是天然的桐油与植物里榨出来的“大漆”混合而成,“油漆”一词因此名符其实。油漆可不便宜,漆器一般只有富贵人家才用,但到了宫里根本就不算是什么稀奇物件了。

    宦官听了号令,马上就去办了。这些人虽然不够爷们儿,但是做起事来还是很麻利的。元万顷的开学典礼大演讲还没有结束,宦官们就将大批的白从尚医局的存药坊里弄了来,两块大黑板也已经放在了太阳底下烤晒。

    一块大黑板是用来固钉钉在墙上的,一块稍小一的是带有脚架可以抬动的。薛绍叫他们多涂了几块小黑板让学士们拿来练习单用,并叫他们回头去煮一些生石膏(硫酸钙)并用长条的模具将其固形,专门用在黑板上的书写。

    众宦官们满头雾水个个都在心里嘀咕,这个薛公子哪来的这么多奇思怪想呀?

    嘀咕归嘀咕,事儿还是得办,于是众宦官个个打起小跑,丝毫不敢怠慢。

    大明宫里传来钟鼓之声,早朝都结束了,元万顷的政治课也还没有上完。薛绍倒是半点不着急,就让“政治部主任”元老先生多讲一会儿好了。反正黑板粉笔都还没有准备好。

    快到了午饭时分,裴行俭来了。他穿着一身紫色朝服,显然是刚刚从早朝上下来的。

    “老夫只是来看看而已,元公、承誉,你们照常进行。”裴行俭说道。

    薛绍笑道:“照常进行的话,现在快要用餐了。元公辛苦了一上午,也该歇息一下了。”

    元万顷倒也领情,笑眯眯的道:“忠君为国,老夫不敢怠慢。已是快到午膳时间,就让大家都休息一下吧!”

    于是大家都被释放,走到了外面来晒一晒太阳。

    裴行俭一来元万顷的政治课马上就结束了。众学士齐拍额头心里直叫庆幸――裴行俭,真是我们的大救星啊!

    “这是何物?”有人指着院子里晾晒的大小黑板问道。

    薛绍走过去,拿起白粉笔在一块将要晒干的小黑板上写下了几个字,然后又擦了去,说道:“黑板,用来教学。”

    “好东西!”众学士一并惊叹,“这能省下不少的纸笔钱啊!”

    就连裴行俭都是眼睛一亮,指着那黑板大声道:“承誉,你可是干了一件大好事啊!”

    薛绍眨了眨眼睛,“什么大好事?”

    裴行俭说道:“你是贵族公子,不知贫寒学子的求学之难。历来教学都是老师执书口述、学生笔记或是发问。但是纸和笔,对大多数的平民子弟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开销,不是轻松就能够承担得起的。大唐的教育颇为普及,几乎每一个州、县甚至乡里都有学馆,就连寺庙里都有教习穷苦孩子识字的寺学。如果将这黑板与粉笔推广开来定能造福无数的师生,从而使得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到文化的教育。”

    “裴公所言甚是,此物当真是极好啊!”马上得到了一群人的响应和附合!

    裴行俭是主管教育与科举的礼部尚书,他的这些话说出来可就太有份量了。在场许多人、尤其是那些连品衔都没有的书令使,基本上都是出自平民人家,他们对于裴行俭说的话当然是深有感触。有句成语叫做“洛阳纸贵”,原本出处就是形容出色的诗作引得无数人一起传抄,洛阳的纸因而供不应求变得很贵。

    纸,历来就是古代的读书人不堪承担又不容回避的一笔大花销。

    “元公,你马上递个奏章,请准朝廷将这种黑板和粉笔推广开来吧!”裴行俭半开玩笑半当真的道,“想必大唐天下的授学博士与学龄子弟都会因此而受益,大唐的教育因此高上一层楼。这可是一件大功,也是流芳后世的大德啊!”

    “好,老夫马上拟奏!”元万顷一下就激动了,抬脚就要跑去写奏章。一想又停了下来,回头对薛绍道:“公子,不如就将这种黑板取名为‘蓝田墨板’如何?”

    “但凭元公作主,都行。”薛绍呵呵直笑,我只是无心插柳罢了。

    元万顷一溜烟就跑了,可不能让这个大功大德落在了别人头上!

    裴行俭和其他人都有些赧然失笑,这元万顷迂是迂了一点但有时倒也挺能逗趣的,讲武院还真是不能少了他呀!
………………………………

第172章 七十二变

    裴行俭留在讲武院吃了一顿午饭,和薛绍并席而坐,相谈甚欢。

    他们两人这一个小小的举动,在其他人看来可是别有深意。尤其是四御刀与魏元忠、郭元振这些人是看在眼里悟在心中。他们不约而同的在心中确定了两件事情。

    其一,由裴行俭这个当今大唐第一军事统帅主持的讲武院,绝对不是一个普通的小学堂。蓝田秘码的背后,一定深有玄机。

    其二,早有传闻二圣赐予了薛绍卫公兵法并让裴行俭为他“解惑”。二人虽无师生之名却显然已经有了师生之谊。估计再过不了多久,就会有师生之实。一但大唐生出战事,裴行俭必然就会带上薛绍一同出征。因为只有在战争的前线用“实践”的方法传授的兵法,才是真正的兵法。

    程伯献与魏元忠等人越想越觉得,今天裴行俭在这里吃的这一顿饭的用意,当真是非常之不简单。裴行俭与薛绍坐在一起,就如同是日光月华交相辉映,令他们只能仰视。裴行俭六十二岁暮色深沉、薛绍二十一岁如金乌腾空,这一老一少一唱一合,仿佛就是在进行卫公兵家一脉的传承仪式。

    将来,如果薛绍能把河东薛氏大世族、皇族外戚、太平公主驸马与卫公兵家传人这几者完美融合于一身,那么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他想要平凡都已是不大可能。

    更何况,眼前的这个薛绍非但是有一颗大争之心,更有一身与这颗争心相匹配的本事与底气。

    四御刀与魏元忠、郭元振这六个人没有经过任何言语的交流,就已经在心中达成了一个默契――就从讲武院开始,跟定薛绍了!

    至于薛楚玉和李仙缘,这两人比他们早一步就已经做出过这样的决定。

    还有一个刚刚由咸阳尉调到讲武院来深造的萧至忠,虽然他目前还有一点理不清这其中的头绪,但有一件事情在他心里是铁板钉钉的――我是太平公主点名提拔来的,到了这里又跟在准驸马薛绍的手下学习和办事。将来,我必要唯他夫妇二人马首是瞻!

    另有裴行俭带来的三名行军管记苏味道、钟绍京与刘幽求,他们这三个年轻仕子都是一样的出身寒微才华出众,本来就是裴行俭慧眼识才选到身边的心腹书吏。现在裴行俭都有意要传下衣钵了,薛绍在他们看来就等同于是“少主人”,也就是将来的主人。

    剩下十七名人微言轻的书令使,只能跟着上面这些人“打酱油”。

    事实再一次证明了武则天的眼光之长远,与用人之高妙。

    裴行俭这面“大旗”在讲武院刚一亮出来,整个院里的格局顿时变得相当明了。在各种微妙利害的交织与推动之下,薛绍的核心与领袖地位瞬间突出变得无可撼动。

    所以,与其说裴行俭今天中午来讲武院是吃了一顿饭,还不说如他是来做了一场政治大秀。一来是为了给薛绍和讲武院做“宣传推手”,二来也是为了显示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