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剑起惊鸿-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霍青寻点点头,他心里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他沉吟了一下,随后指着地图说道:“西面不能去,我们没有晋王残部那二十万兵马的消息,贸然从西面解围怕是会被晋王残部的人围住。”

    “北面应该是最适合的地方,我们从北面过去,先吃掉他北面布防的几万人,然后在转向东城门,将那边的人也吃掉。”

    他说着将视线从地图上移开,看着偏将道:“你且传军令下去,让兵士们好些休整,明日一早,我们就掉头向北,绕个圈子去长安北城门。”

    偏将点点头。

    九月十三,长安城似乎要到了粮绝的地步,许多家中早已没有存粮的百姓走上街头,希求着哪位大人更够施舍自己一些米粮。

    只是这些不过都是奢望,长安九月的天气还有些燥热,哪里会有达官贵人闲来无事在长安街头走动。

    李潺鸢居于公主府中,脸上也带着忧色。

    其实五日前她就已经下令,让那些贵族豪绅开仓放粮,她不求这些人将自己家储备的粮食全都施舍出去,只是希望他们能够施舍一小部分,能够帮一部分百姓渡过难关。

    不过最后响应者寥寥无几,五日来一共也才布施了千石粮食,对于长安城里那无数的人口,无异于杯水车薪。

    公主府也没多少余粮了,剩下的也就够府上人吃上半月不到。

    若是长安城再无人能够解围,那怕是长安真的要被燕翎军困死在这里了。

    “该如何才好啊!”李潺鸢叹息一声,忧愁又重新用了回来。

    她忽然察觉到一些困意,她想睡一觉,或许睡一觉眼前这些烦心的事情就会自然消失了呢!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长安城北面却传来了一阵号角声,一下子打消了李潺鸢所有的困意。

    几个呼吸后,她听到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随后便是“笃笃笃”的敲门声。

    “进来!”李潺鸢应了一声,房门便被立刻推了开来。

    “公主!”苏拂雪的脸上带着惊喜,冲着李潺鸢行了一礼。

    “北面的号角是怎么回事?莫不是燕翎军换了策略,打算从北面攻打长安?”李潺鸢看着苏拂雪问道。

    苏拂雪摇了摇头,脸上的笑意更浓了:“那是我苏家军的号角声,我听得出来,爹爹他来支援我们了。”

    “苏将军来了?”李潺鸢听闻苏拂雪的这番话脸上也浮现出惊喜的色彩,“快,我们速速去北城门,去迎接苏将军。”

    ……

    长安北城墙,城头上只有零星一些城卫在监视着城墙外的情况,而城墙外也只有寥寥万人的燕翎军。

    比起北城墙十几里的长度,想要守住这面城墙,寥寥万人肯定是不行的。

    但是即便如此,李潺鸢也不能带着人冲出城去,他们是守城的,若是尽数出了城,将长安空下来,便是遂了三皇子的愿了。

    至于百姓,李潺鸢其实并没有打算将他们也一同拘禁在城中的。

    长安最初被围困的那几日,长安城的北门一直是开着的。当时有一些百姓想着从北门逃离这个是非之地,可是他们每出去一个,被守在北城门的燕翎军逮住,便是要送命的结果,等死的人多了一些,城中的人也就绝了出城的念想,李潺鸢无奈也只好将北城门关上。

    时至今日,长安的四个城门已经封闭了一个月之久了,而北方城墙外的号角声终是打破了长安城虚伪的宁静。

    不多时,李潺鸢随着苏拂雪感到北城,沿着石阶登上了城墙,终是看到了城墙外的景象。

    那里是一片浩荡的烟尘。铁马、金戈、旌旗蔽空。

    只是登上城头的苏拂雪看着城外的情形,眉头却微微蹙了起来。

    “怎么……只有霍将军一个人来了?”她低声呢喃着,心里似乎没想通为什么。

    李潺鸢也向外远眺着,她虽然没有带兵打过仗,但是长安城也有过几次兵马操练,她也是去看过的,心里对于兵马人数也有个大体的了解。

    现在两军交锋,她看得出整个北城门大体有多少兵马。

    “苏将军只带来了十万兵马吗?”李潺鸢对着苏拂雪询问了一句,“还是说这十万兵马只是打头阵,中军还没到?”

    苏拂雪摇摇头:“应该是就只有这么多了,我了解父亲,若是整个苏家军与别人交锋,战场指挥定然是他亲自来做,但是现在负责指挥的却是父亲手下的霍将军,我想爹爹大概是不会来了。”

    听着苏拂雪的回答,李潺鸢微微沉吟了一下,又展颜一笑,说道:“十万兵马也不错啊,以苏家军的实力,独自对抗二十万燕翎军都是足够的,现在再加上城中你麾下还有五万苏家军,应该可以吃掉三哥手下的燕翎军。”

    苏拂雪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点点头,她作为一位征战沙场的女将军,自然知道这其中有多少难度。

    想要用十几万人吃掉二十万大军,困难定然很大,所以她也只能乞求现在北城门外的战斗莫要损兵折将。

    不过好在霍青寻也是一位悍将,十万苏家军在他的指挥下,很轻易的就吃下了燕翎军用来防守北城门的部队。

    三万人,连一点浪花都没掀起来,就折损在了这里。
………………………………

第四十九章

    北方,长安的城门已开,李潺鸢站在城门口,一脸笑意的迎接着霍青寻以及他身后那十万苏家军。

    “霍将军!辛苦了!”李潺鸢看着霍青寻,客气的说道。

    霍青寻能做到正四品的武职,自然在做人上有些心得,他并未居功自傲,而是对着李潺鸢行了一礼,谦虚道:“都是末将该做的,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职责所在。”

    李潺鸢听得出他这番话的意思。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这话中君一字指的并非是她,而是还在昏迷中的夏皇李修元。

    霍青寻如此说便已经表明了立场,他在说自己是夏皇的人,支持的也是夏皇,若是将来李潺鸢做出了什么谋反的事情,那他霍青寻也必然反戈相向。

    “倒也算是个有趣儿的人!”李潺鸢心中暗暗笑道。

    一旁的苏拂雪当然也知晓霍青寻的话里藏着的意思,不过她也如李潺鸢一样没有点破,她看了看霍青寻问道:“霍将军,为何此番只有你的十万军来了,爹爹他人呢?”

    “大将军正坐镇中军,还在幽云关与齐王的大军对峙着,我们是趁着齐王斥候不察,绕远路过来的。”霍青寻答道,“若非这般,怕是此时我们还被齐王的军队拦在幽云关呢!”

    “苏将军的胆魄,着实令人惊叹。”李潺鸢赞叹了一声。

    霍青寻也笑了笑,说道:“是啊,将军的谋略与胆魄,是我等所不及的。”

    似霍青寻这般年轻有为的将才能在苏康麾下甘心为之效犬马之劳,已经能够说明一些问题了。

    只是李潺鸢在赞叹过后话锋一转,询问道:“现在长安之围已经化解了一些,不知霍将军接下来打算怎么做?”

    霍青寻沉吟了一下,开口答道:“斥候那边传来消息,说是西南晋王的残部纠集了近二十万的军队,准备支持三皇子,现在已经在赶来长安的路上了。”

    “晋王残部?”李潺鸢有些惊讶,“此事已经确定了吗?”

    霍青寻点点头:“关于此事,就目前的消息来看,有九成把握。现在唯一不知晓的,便是晋王残部到底行知何处,还有多久会到达长安。”

    “所以现在的时间有些紧迫,我打算一会儿让兵士修整半个时辰,便立刻动身,将长安以东以南的燕翎军尽数驱逐。”

    “半个时辰?”李潺鸢有些担忧,“半个时辰的话,怕是燕翎军那边已经做好准备了。”

    只是李潺鸢的话并没有扰乱霍青寻的心绪,他仰着头,开口道:“无妨,燕翎军我还是了解过的,他们那个张姓统领是无能之才,甚是惜命,甚至将燕翎军视为自己的私物,爱惜的很。如今他三万兵马已经折损在长安北门,接下来的交锋我量他也不敢与我拼命。”

    “燕翎军,不足为惧!”

    成竹在胸,大抵也便是如此了。

    而与此同时,长安城南城门外,燕翎军的营帐里,又是另外一幅样子。

    “什么,你说我放置在北城门那三万兵士全都被吃掉了?”张统领一只手抓着一名前来报信的小兵的衣领,高声呵斥着,而他脸上的横肉也随着呵斥不住地颤抖着。

    “你告诉我,被谁吃掉了?老子要去找他算账!”

    那小兵也颇为恐惧,声音有些唯唯诺诺:“听……听说是……霍……霍青寻!说他带了十万军袭击了北城门。”

    “霍青寻?”张统领虽然没什么名气,甚至在这燕翎军里,他也不过才当了一年的燕翎军统领,与上层的人交往甚少,可也还是听过霍青寻的。

    这位年纪轻轻的正四品中郎将,在整个大夏都有一些名气。

    “苏康的军队不是被齐王拦在了幽云关吗?霍青寻是怎么过来的!”张统领的声音有些颤抖,他难以理解霍青寻是如何率兵渡过幽云关,长驱直入赶来了长安。

    “你说啊!”张统领又是一声呵斥。

    “这个……这个小的也不清楚啊!”那兵士吓得连忙跪伏在地上,不敢再说话。

    张统领嘴角狠狠抽动了两下,随后走到这兵士面前,抬腿便是一脚,直接踹在这兵士肩头,踹的他人仰马翻。

    “滚!”张统领怒喝了一声。

    三皇子就坐在不远处,看着张统领如此发怒也没有去插嘴。直至半晌之后,他见张统领的气似乎消了一些,这才开了口。

    “现在霍青寻已经率领十万精兵支援过来,不知张统领接下来打算怎么做?”三皇子询问了一句。

    “三皇子的想法是什么?”张统领虽然惜命,但是也不傻,现在受三皇子支使,只不过是三皇子这边有利可图罢了。

    三皇子思索了一下,说道:“霍青寻手头不过十万苏家军,我那妹妹又需得待在长安城中,没办法将长安城里的兵士排出来支援。现如今虽然我们在北城门折损了三万兵马,但是若是召回守着西城门的两万人,也足有十六七万的兵马。”

    “一个时辰前我刚收到房照房将军的传书,说是他们至多还有一日便可赶来。只要我们能撑过一日,长安城便唾手可得!到时候……你便可随我一同享尽荣华富贵!”

    “房照房将军?”张统领在脑海里思索了一下,反问道:“莫不是在西南纠集起晋王残部的房将军?”

    “正是!”三皇子点点头。

    张统领沉默了,他思索了片刻之后,说道:“三皇子说的可是实话?房将军真的只剩下一日的路程?”

    “无半份虚假。”

    张统领得到了三皇子的肯定答复,想了想,最后咬了咬牙,答应道:“也罢,那我就尽力一搏。”

    “哈哈哈!”三皇子站起身子,朗声笑道:“那好,那我就坐等统领的佳音了!”

    他说罢,一转身朝着营帐外走去。

    只是当他离开后,张统领看着他离去的身影脸上却露出一丝冷笑。

    “哼,画几张大饼就想让我替你卖命?痴心妄想!”

    “拖一日等晋王残部?一群用几日时间纠集起来的乌合之众,二十万又怎样,到时怕是连我十万燕翎军都打不过。”

    ……

    翌日,天色方才亮了不久,霍青寻就直接率领着十万精兵前往南城门燕翎军的阵前叫阵。

    其实两军昨日下午时就已经交锋过一次了,那一次只是试探,可就是一次简单的试探,燕翎军这边就折损了数千人。

    反观霍青寻那边,只不过是才折损几十人。

    如此的比例,已经让张统领心中升起了惧意。

    于是今日,看着霍青寻在不远处叫阵,他也迟疑了,许久没有下达命令。

    三皇子站在他不远处,看着张统领那迟疑的神色,笑道:“张统领怎么了?莫不是被昨日那一场交锋消磨了锐意?”

    张统领尴尬的笑了笑,说道:“让三皇子笑话了……”

    他说罢,手一挥,冲着一旁的侍卫说道:“传令下去,叫全军备战,一刻钟后我们出阵应敌。”

    一旁,看着张统领这般,三皇子方才满意的点点头。

    时间一点一点流逝,霍青寻守在战阵最前方,目光盯着燕翎军的营帐目不转睛。

    终于,燕翎军的营帐里响起了一阵骚乱声,霍青寻的目光开始犀利起来。

    “终于敢应战了吗?”他笑道,“传我军令,全军戒备,准备迎战!”

    约莫半刻钟后,燕翎军终于被整军拉了出来,两军的交锋也一触即发。

    “兵士们,长安靠你们来护佑!”霍青寻站在战阵最前方,双手柱着一柄铁剑,高喝一声。

    下一刻,他手里的剑猛然举起,朝前方凌空一挥,号角声响起,整整十万苏家军开始整齐划一的随着战阵向前方冲锋而去。

    “杀”

    一声声厮杀声回荡开来,血开始浸染长安脚下的这一片土地。

    “咚咚咚”

    战鼓响起,一声又一声战鼓宛如雷动,高声震天。

    鼓槌每一次敲击在战鼓上,那响动在空气中波动到广阔的地域,传到兵士的耳中,助长着他们胸中的火焰。

    火,燃烧了起来。

    东方,朝阳已经跳出了地平线,金灿灿的光横跨万丈,从遥远的东方激射而来,最终打在正在交战中的兵士身上,映出他们脸上深邃的轮廓。

    日头越升越高,战场上的厮杀也愈演愈烈。

    地面上,鲜血进入低下寸余,只是流的血多是燕翎军那边的,霍青寻这边倒是没出现什么大的损伤。

    燕翎军的后方,张统领看着自己的兵士一个接一个倒下,脸上的肌肉抽搐着。

    他心疼,这燕翎军原本只是一个不足五万人侍卫营,在长安周边是极不起眼的。

    而他成为燕翎军统领的这一年,用各种手段给燕翎军扩军,获取军备,这才将燕翎军拉到了十几万人的规模。

    如今自己的心血却在被别人一刀一刀割成粉碎,他如何能不心疼。

    他一边想着,一边儿瞥了一眼西南的方向,心中冷笑道:“若是当初真的听了三皇子的话,在这里给他守上一日,怕是我这十几万人全都要葬送在这里!”

    想到这里,他脸上露出一丝冷笑。

    他转头瞧了瞧还站在营帐里朝着战场看过来的三皇子,最后脸色几经变化,冲着一旁的传令官悄悄下了一道军令。

    约莫半盏茶的功夫,战场上忽然起了变化。

    只见燕翎军原本还在于苏家军厮杀的兵士突然全都掉头,不管不顾的朝着东方狂奔而去。

    “这是怎么回事?”霍青寻的眉头皱了皱,目光朝着燕翎军奔逃的方向看去,只是那边一眼望到远处,除了空旷的地面,并无他物。

    他思索了一下,心中微微有些谨慎,随后对着一旁的侍卫吩咐道:“传令下去,让兵士们多加小心,不要追太远。”

    只是他不知道,就在燕翎军原本驻军的营帐里,三皇子看着突然朝着东方四散而逃的燕翎军也愣住了。

    半晌之后,他这才缓过神来。

    “这帮欺软怕硬之徒,竟然在战场上临阵脱逃!”他脸色阴沉,口中咒骂道。

    只是他也只是骂一骂,并不能真的做些什么,咒骂了片刻之后,他瞧见远处的苏家军已经逼了过来,眼看就要踏入营帐了,连忙冲着一旁的侍卫说道:“快,我们也赶快退走,若是晚一些,怕是要成为霍青寻的俘虏了!”

    侍卫点点头,冲着还留在营帐里的兵士高喝一声,众人连东西也顾不得收拾,便朝着南方撤走。

    半个时辰后,长安周围终于安静了下来。

    苏家军并未去追击退走的燕翎军,至于南逃的三皇子,苏家军也没有去追。

    霍青寻知晓西南的晋王残部就在赶来长安的路上,只是他并不知晓晋王残部还有多久会赶来。

    因为时间的不确定,让他不敢贸然去追三皇子,虽然晋王残部都是些乌合之众,可若是真的中了圈套,他怕是也要损兵折将。

    “霍将军,辛苦了!”李潺鸢将长安的四面城门打开,走出城去,来到了战场上。

    霍青寻摇摇头,笑道:“没什么辛苦的,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职责所在,不敢有失。”

    “霍将军过谦,若是来日父皇病情好转,我定然为霍将军请功。长安之围,皆仰赖将军援手,此番恩情,又怎会不了了之。”李潺鸢说道。

    霍青寻没有再回答她,他沉默了片刻之后,拱手道:“公主殿下若是再无他事,那霍某就退下了,战场尚未打扫,我得去处理此事。”

    李潺鸢点点头,笑道:“将军轻便,我也要回长安城中处理一些事情,告辞!”

    她说罢,便带着苏拂雪转身离去。

    看着李潺鸢的身影越来越远,霍青寻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耐人寻味的神情。

    “这个公主,有些不简单!”他自言自语着,“大将军的女儿对他言听计从,追随在她身前,想来应该不会是无德无才之辈。”

    “呵……只是若是来日帝君真的清醒过来,这江山也落不到她手中,公主虽然有能力,可以帝君的脾气,是不会把托付到一个女儿家身上的。”
………………………………

第五十章

    西方,天色开始变得昏暗,一日便就这样过去了。

    皇宫,书房里,李潺鸢与苏拂雪相对而坐,低声交谈着。

    “如今长安之围已解,长安城内秩序恢复,现在也该考虑请名医过来,将父皇的毒治一下了。”

    “现在长安城有霍将军镇守,想来不会再有什么事情了,苏康大将军在幽云关那里牵扯着齐王,现在需要担心的,就只是从西南赶过来的晋王残部了。”

    只是当李潺鸢说道晋王残部的时候,苏拂雪脸上却露出了不屑的神情。

    她是大夏的女武神,自然心中有自己的高傲。

    当年她凭借十几万军队,摧枯拉朽的平定了晋王的反叛,心里对西南晋王麾下的军队自然是有一定了解的。

    当年就能够摧枯拉朽,更何况现如今晋王残部还是一些乌合之众组成的。

    “晋王残部不足为惧的,以他们二十万的兵力,至多也就越五万苏家军旗鼓相当。若是他们打算来攻打长安,我们长安中驻守的苏家军只需一半,便可全数灭掉他们。”

    “晋王残部如此不堪?”李潺鸢没有经历几年前的那一次平乱,一些消息都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心中对于这个自然没什么概念。

    苏拂雪点了点头,说道:“晋王的军队虽然身处西南,但是他们并没有经过正规的操练,两军对垒交锋如同市井流氓打架一般,若是碰上敌军组成战阵冲杀,怕是几个来回就要折损打扮。”

    “这一次晋王残部匆匆拉起二十万的军队,即便他们换一个善战的将领,也没什么时间去对二十万兵马进行操练,对阵还是如过去一般,不会有太大的长进。”

    “所以……其实晋王残部不足为惧的。”

    “如此吗?”李潺鸢点点头,“不过还是小心一些的好,晋王残部卷土重来,我们对他们知之甚少,莫要鲁莽才对。”

    苏拂雪点点头:“行军打仗霍将军比我有才能,长安城由他担任主将,我辅佐于他,应该可以固若金汤的。”

    “对了,公主准备何时去寻找名医来化解帝君体内的毒?”

    李潺鸢想了想,答道:“若是有时间,便去一趟江东吧,丹霞教的沈掌门医术超群,想来应该可以解掉父皇的毒。”

    “到时若是连沈掌门也没办法化解,怕是这世间也没几人能化解了。”

    “公主还是想开一些的好,沈掌门医术已臻至化境,我想陛下的毒应该难不倒他的。”苏拂雪笑了笑,劝慰道。

    只是李潺鸢眉间的忧色并未褪去,若是解掉他父皇的毒真有想的那般简单,那长安的太医院也不用束手无策了。

    ……

    幽云关,日出。

    还在睡梦中的李浮笙被敲门声惊醒。

    “进来!”他穿好衣服,这才开了口。

    门被“吱呀”一声推开,一个身着劲装,脸上还带着仆仆风尘的男子从门外走了进来。

    “你怎么连夜赶回来了?”李浮笙瞧见男子楞了一下,随后才问道。

    “启禀王上,末将此番赶回来,有要事禀报。”

    “要事?”李浮笙皱了皱眉头。

    这人本是他听从楚慈的意见,特意安插在长安城的一个眼线,在长安城里也有着一定的官职,虽说接触不到一些机要,但是情报还是能够传递一些的。

    现在他从长安星夜兼程,急匆匆的跑回来,说有要事禀报,甚至还早早的将他吵醒,那想来此事也因该是极为重要的事情。

    “你说说,是什么要事。”李浮笙问道。

    这人思索了一下,答道:“长安之围已解,三皇子南逃,十五万燕翎军向东方逃窜,不知所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