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旧年漫-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第一章 危机

    “让一让!都让一让!”

    “报!前线传来急报-!”

    骏马驰骋在清晨中的一片朦胧中,弥散飘离的雾霭似乎被这突如其来的巨响惊了个正着。马蹄大步疾驶的踢踏声,还有士兵一阵高过一阵的呼喊声交汇融合着,倒使得原本突兀的声音协调了不少,一举冲破了长安还算宁静的黎明。

    “启禀陛下,前线今晨传来急报。镇军大将军楚世涣,已带领军队闯入中原地区重立阵营。臣等已照陛下圣旨,在出战之初将下面的人调派过去供楚将军所用。据他们所报,前日楚将军已在军营中重新布阵,与品级稍高些的将官们重议了谋略。只不过如今虽有新的对策,但我军已与敌方交战数月,且双方僵持许久,迟迟未果。近日的几场小型战役也连连退败,将士们的军心早已不稳。有的记挂着家中老少,已屡屡显露出退战之意。若是再这样下去,我南夏只怕是撑不了多少时日了!”

    兵部尚书施应成跪在皇帝面前,头埋得很低,言语中颇具劝诫之意。早朝之前,前线的军报便传到了朝中的每一个官员家中,如今连皇上的脸上都快有些挂不住了,底下满朝的文武大臣更是忧心忡忡,面露难色。因他们素知当今圣上治理朝政,只知听人之言,耸人听闻,却毫无半点主张。做事更是常凭自己的喜恶,而不追究是非黑白。如今这般情形,若是皇上再拿不定什么有效的主意,那么无论前线的亲军和承坚军再骁勇善战,宁宋攻入南夏腹地,也是迟早的事。

    “陛下,老臣有一言,不知是否当讲,”

    正愁眉不展的皇上听闻此话,向下望去,见是国相站了出来,脸色顿时缓了些。他沉声说道,“国相有何事要禀明?”

    “依老臣看,楚将军这般行事,乃是抗旨不遵。”他话音还未落,身后的朝中众人便哗然一片,一旁跪立的施应成也转过头来,不可置信地看着他。曾世安却并未理会他们半分,见圣上准许,他便不紧不慢地继续说下去。

    “楚将军分明知晓此战的重要性。如今宁宋在两国边界河西展开围攻,势必已做好了万全之策。我军退一步,便可能意味着敌军进一步。若是他们越过梁西,深入我南夏腹地,只怕就没有这么好击退了。况且如今我军长年征战,军饷钱粮已是不足,因而此战须得速战速决。”

    “可如今楚将军却非得要退入中原安插阵营,老臣实在不知楚将军在等些什么。听闻宁宋此次的主力军队围谷军素来擅长实施围困之计,以假象麻痹敌人意志,从而进攻。一头困兽,只怕是什么也做不了的。梁西地形特殊,易守难攻,如今双方在此刻开战,楚将军却迟迟不前,老臣虽不才,不通军事,却也不知究竟是何道理。”说罢,他的目光有意无意地瞥向了身后的一些新任臣子--这些官员多半是他选出之人,大都是些只知溜须拍马,见风使舵而无真才实学的富家子弟。见国相发话,他们便开始连连点头,议论纷纷楚世涣的不是。

    曾世安见此,将冰冷的目光收起,脸上却挂着一丝不易被发觉的笑容。可与其说是笑容,却不如说是得意。此时的皇上,却一言不发,一如方才一般沉默地坐在席上。一旁站着的宫人子实,脸上已挂满了豆粒儿大的汗珠,却是一句话都不敢多说--他自幼跟随皇上左右,便自知形势严峻,若是因自身原因而影响了皇上的判断,那便是死上十回都不够抵的。

    “曾相此话差矣!”施应成见皇上久久不语,心中知晓皇上定是对他的话信上了几分。曾世安向来擅长蛊惑人心,现今形势本就危在旦夕,若是再被他添油加醋地说上几句,岂不是更糟?他心中顾不了那么多。

    “陛下,老臣以为,此刻南边的宁宋率大军大举进犯,是有备而来,与前几年的多场小型战役甚有不同。宁宋历史尚早,根基虽不稳却国力庞大,且近年来一直持续吞并周遭小国之势。我南夏已开国一百余年,宁宋虽觊觎我南夏势力已久,但碍于我国根深蒂固,不得不有所忌惮,因而才没有轻举妄动。但尽管如此,这些年来边境安宁,无战无乱,我军士兵缺少训练,整日懒散度日,面对如此大规模的进攻却仍生惰怠之心。从前只能算是试探性的突袭,可此次敌军先是断了我敌军向东进军之路,而后又一举将我军盘桓在梁西的先锋部队端掉,致使我军不可进只可退。此番形势下若是执意进军定会伤亡惨重,因而楚将军之举,实是正道而为之!望陛下明鉴!”

    施应成并没看曾世安此刻的神情,他不怕他,只是一种打心底里的厌恶油然而生。“不过陛下不必过于忧心。此刻承坚军主帅苏源望已率三万承坚军赶赴梁西支援,余下的三万则留于连郡做进一步的防守。老臣以为,此刻的当务之急是整合军队,击退宁宋大敌,而并非我南夏内部互相猜忌!曾相还请收回疑虑,顾全大局!”施应成抬起头来,嘴唇已有些发颤。他不知皇上会听上他几分,只知一切不可顺应曾世安之言,否则便是内忧外患。他一向不喜欢拐弯抹角。无论心中有何私心,所为何利,一切都应当以朝廷社稷为重。

    这也实在算的上是他的底线了。

    他继而双手拱拳,面色凝重,“陛下还请再听老臣一言。敌方来势汹汹,我朝军队虽人数众多,武器先进,可这几年来并未训练军队,多数都还是临时招的新兵。虽说是保家卫国,可不情不愿。还望陛下支持楚将军之举,另从朝廷拨款,安置那些新兵家中的老人与照顾妻孩。如此,他们才可全无顾虑,为国效力啊!”

    一语说罢,朝中那些支持他的大臣便纷纷站出来,跪在他的身后。他心中顿时有些抚慰,朝中忠贞之士仍在,只是被蒙住了双眼罢了。

    而皇上又何尝不是。

    “还请陛下顾全大局!”

    “如此一来,施兄这话,是在责怪我冤枉了楚将军不成?”曾世安向一旁的施应成看去。他的目光虽始终平静如水,可眼眸却如危险的沼泽,深不见底,无可揣摩,也无处可测。

    “老臣并无此意,还请陛下明察。”施应成倒也不屑与他搭话,而是重新扭过头去,直直地看着皇上。他还有许多事情要处理,实在无心与这样一个祸国殃民的国相斗嘴。

    “好了,诸卿都冷静一下。”皇上总算发了话。他坐直身子,似乎拿定了主意,目光中却有着深深的不安。“施卿所言有理。如今战事在即,还是应当以前线为重,其他的,都放到后面再说。况且镇国大将军,朕还是愿意相信他并无反朝廷之意。”他顿了顿,旁人都能看出他的犹豫和动摇,清清楚楚地写在脸上。“那便按施大人说的做。子实,传我的旨意,将每位新兵的俸禄都发放到各家。记着,此事关系重大,不许出任何差错!”

    “遵旨。”

    “臣,多谢陛下圣恩!”施应成听见自己的谏言被采纳,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可随即又听见皇上的声音扬起,“国相忧国忧民,为国殚精竭虑,实在劳顿。前方战事吃紧,后头你也没闲着。回头等战事结束,你便与军队众人一众领赏。”

    “臣谢过陛下。只是老臣无德无能,能做的也就只有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罢了。陛下不必看在眼里,更不必放在心上。”曾世安慌忙行了礼,仿佛是始料未及的事一般。

    施应成呆呆地愣在原地。思绪虽没跟上皇上的话,心中却已凉了大半。

    怕是早就凉透了。

    “你既做了事,又何苦要藏着掖着,不让别人知道?”皇上笑了笑,站起身来。“好了,今日早朝便到此结束吧。朕有些疲乏,你们都先行退下吧。”

    皇上今日的龙袍似乎格外耀眼,红衣穿金,龙纹穿梭,显得比平日里更加气宇不凡,华贵大气。

    只是那夹杂在金纹中的丝丝殷红,竟像极了那曾遗留在梁西边境战场上的血迹。
………………………………

第二章 若你知晓(上)

    杨府。马车稳稳地停了下来,杨崇笙的些许倦意顿时被驱赶得无影无踪。他手脚灵便地走下了马车,他站在门口的台阶前,从屋顶处露钻的阳光耀得他快要睁不开眼。两个楷体的大字并列写在牌匾上,府外的绿荫已渐成浓密之势。若按方位算,此地虽位处长安城中的主街,却与墙外那条整日车水马龙的闹巷大相庭径。这样堂堂一位朝廷重臣,中书令杨大人竟居住在如此僻静之地,无论如何都该让人想不清缘由。还未等他走到跟前,门却“吱呀”一声从里面打开了。

    “老爷!您回来了?”府中的伙计映山见到面前的杨崇笙,“早听消息说您今日回长安,不想如此早便到了。老爷您快进来吧。”映山说着退到一边,不由分说地便将他往屋中赶。杨崇笙无奈地笑笑,映山的这个急脾气,也不知是与谁学的,跟人说话也总是一噎一个准。

    反正不是他。

    他一面走进府去,一面怀旧般地环视着周围。皇上派他去西北办事已是两月有余,他临走前,府上新种的海棠花都结出了饱满的花骨朵儿,迎着微风摇曳着。他低头细细一嗅,似乎还嗅到了淡淡的香味。院边上两棵高大的槐树也都生出了不少嫩芽。一片青葱,甚是好看。

    “老爷!”杨夫人被贴身丫鬟搀扶着,从另一端的里屋走了出来。杨崇笙听闻此声,赶忙回过头来,迎了上去。“夫人怎么出来了?如今虽说天气渐渐有了些暖意,可一早一晚依旧寒凉。就算要出来,也该加件外衣才对。”杨崇笙说着脱下身上的衣服,往她的身上披去。“夫人近来身体可好?月季,夫人的旧疾可还有犯?”“回老爷的话,如今春日里天气暖和了不少,月季便时常带着夫人出来散心,姜大夫开的那帖药也未曾断了。如今夫人的身体已无大碍。”

    “你瞧瞧你,都这把年纪了,还跟个孩子似的啰嗦。才刚回来便操心这操心那的。我难道能不清楚自己的身体吗?”杨夫人听着他那一大串话,竟忍不住笑了出来。

    “夫人不领情也就算了,又何必要说出来,叫我难堪?”杨崇笙开玩笑般地赌气说着。“对了,泽兴呢?怎么没见到他人?”“一大早便出去了,走的时候倒是匆匆忙忙地打了声招呼,好像是到昀辰那儿去了,也没说去干什么。”

    杨崇笙陪着杨夫人慢慢走进了屋中,步伐缓慢而又有力。若是这么一细想,如今的长安城中,该是这对夫妻最为耀眼瞩目了。可却并非因为他们位高权重,或是引人瞩目的身份。在这之前,还颇有一段故事。

    杨夫人本名张夕芋,是前礼部侍郎张焱之女。先帝仍在位之时,杨家便已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当年为了杨崇笙的婚事,杨家前后也没少殚精竭虑,只是杨崇笙自小便颇有主见,父母亲选定的人,他一概不喜。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张夕芋,可谓是一见钟情,且嚷嚷着非她不娶。当时双方皆有些为难--凡事讲究个门当户对,这礼部侍郎虽说官也不小,可要说是配杨家,只怕还是有些牵强。就这么僵持了几月,杨家最终还是拗不过杨崇笙,选了吉日成亲。而人人都以为杨崇笙只是一时兴起,对于一个礼部侍郎的女儿也犯不上多用心。杨崇笙却像是从此定了性一般,往日倜傥风流,纨绔子弟的形象统统消失了--他接替了父亲的官职,还一心一意地对待张夕芋,自那之后,便未曾再娶。而杨府众人则从未见过他对她会有失态之时。就这样过去了三十多年,他们可以说是一同携手经过了大大小小的事,只是感情依然如初,羡煞旁人。自那个时候,他们这对金童玉女的佳话便传开了长安城。

    正当杨崇笙准备坐下喝口热茶时,与夫人叙叙旧时,映山突然急急忙忙地跑了过来。“老爷,施应成施大人到咱们府上来了。说是与您有要事商议。”杨崇笙听闻此话,将茶杯放了下来。“天色尚早,施兄过来做什么?映山,快去请施大人进来。”他说着站起了身。“月季,你先带夫人回房歇息。”

    施应成神色匆匆地走了进来,见到站在门口迎接的杨崇笙,便走上前去行礼。“杨兄,你前去西北巡访才返,我便前来府上打扰,实在过意不去。只是事态紧急,还望杨兄能够多多包涵我此番行径,下不为例。”他眼中满是诚恳。杨崇笙笑着回了个礼。“施兄这是做什么?我们之间,又何须如此多的礼节?外头风大,快进屋说话。”

    施应成刚刚坐下,便将今日朝上的来龙去脉都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杨崇笙。他们是多年的挚友,又同朝为官多年,政见契合,默契想必也不是一分两分的了。

    听罢,杨崇笙便始终眉头紧锁,一言不发。施应成只是坐在一边,他早已注意到了他的神情,也知道他所思所想,却自始至终都将眼神转移到别处,尽量控制自己不去打扰他的思绪。

    “曾世安就如此迫不及待想动手了?”杨崇笙的脸有些阴沉,因而看不清面部的表情。“如今南方外患未平,他便急着引起我南夏内部互相猜疑,打击军队士气。到底是何居心?”

    “依我看,他是想借此次楚世涣领兵御敌作为契机,一举摧毁楚家的势力,还能让与楚家交好的几个家族受到一定的打击,瞥如说,你们杨家,”他的目光直直地投了过来。“曾世安觊觎楚家身后的力量已久。他虽身为国相,若论兵权,却并不一定能有几分。多年前,他的祖父又曾是罪臣之身,元气早已大伤。他能走到今日这步,大约也没少做步步为营,坑害他人的事。楚家便是他的心腹大患之一,依我对他的了解,他早晚会想方设法地除了楚家。”

    “我与楚之涣虽相处不多,倒还算投缘,且政见也十分相合。我知他精通军事,善领军队,更是忠良之臣,绝不会为一己私利而置家国于不顾。”他斩钉截铁地说。

    施应成正想开口说些什么,忽闻屋外一阵急乱的脚步声传来,打乱了他的思绪。
………………………………

第三章 若你知晓(下)

    “父亲!”一个清亮的声音传了过来,杨崇笙向外看去,心中暗想,定是杨泽兴回来了。

    随即映山便跟了进来。“映山无能,还请老爷责罚。映山方才本告诉公子您与施大人在屋中谈事,可公子听闻您回来,心中欢喜,便不顾一切地闯了进来。”

    “孩儿正是知道是施伯伯在此而非他人,才敢在父亲面前如此无理。”面前的少年未等杨崇笙责罚,便直直的站着拱手行礼。兴许是跑得急了,他还在大口地喘着气。

    “小世侄所言极是。在施伯伯面前,还讲究那些繁文缛节做什么?不过许久未见小世侄了,好像又长高了不少。”施应成仰头看着少年,眉眼中似乎都闪出了笑意与欣慰。

    阳光丝丝点点地洒进屋里,照在杨泽兴好看的侧脸上。少年身材高挑,头发整齐地梳在后头,衣着简洁得体又不失气度。他的脸部轮廓棱角分明,皮肤白皙,鼻梁高挺,眼睛中填满了灵动,更显得有神。一旦笑起来,一排洁白的牙齿便一齐露出,洋溢着温暖而又治愈的笑容。

    “施伯伯说笑了。再过一月泽兴便满二十三岁了,哪里还有再长高的道理?”杨泽兴笑起来时,眼睛会不由自主地弯成了月牙,只给人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

    “你瞧瞧你这孩子,我不在的这两个月,好的东西没学多少,这油腔滑调倒是学得越来越多了。”杨崇笙站起身来,将杨泽兴的毛巾递给他。“看看你热的,赶紧歇歇。”

    “既然小世侄回来了,杨兄便先忙吧。我先行告辞了。”施应成站起身来,行了个礼。而杨崇笙也跟着站起身来,在他身后回了个礼。

    “映山,帮我好生送施大人出去。”

    “父亲,你刚刚在跟施伯伯说些什么啊?”杨泽兴放下杯子,好奇地问着。杨崇笙看了他一言,“你这臭小子,不是一向对军事和朝政不闻不问吗?平日里问你之时,你都不声不响的,怎么今日反倒问起我这个来了?”杨泽兴坐了下来,有些不服地瘪了一下嘴,“那是从前,我觉得与我无干,因而不愿意牵扯进去。可如今我已经长大了,身为南夏子民,国家的兴衰自然牵连到我,我应当有权知晓。父亲,你可别以为我什么都不懂,你们不就是在谈论楚将军领兵南下的事吗?”

    杨崇笙本不太想让他知道这些,便想找个理由随便搪塞过去。可他既然说了出来,倒也不便阻挡。杨崇笙便饶有兴趣地看着他,想着自己的儿子究竟能说出些什么花样来。“哦?既然如此,你便说说你的看法?”

    “是。那孩儿就斗胆一叙。”杨泽兴看起来似乎有些不知所措的兴奋。

    “近些年宁宋屡屡率兵进犯,楚将军身为镇国大将军,领兵出战本就是合乎情理之事。驻守中原便算是他的策略之一。经过几月激战,我军屡屡处于劣势,军心不稳可是战场上的大忌。在战场上根据敌人的行动而改变战略更是一个将军应有的素质。难道不管形势如何变化,我军都要固步自封,迟迟不变吗?”

    杨泽兴顺手在一旁的书架上翻拢了一下,展开了南夏与宁宋的地图,指着梁西说,“例如说,我得知楚将军原本的计策是镇守梁西,东西两边同时派承坚军南下,包围宁宋的几座重要城池。挑选梁西作为下手的地盘对我南夏十分不利,但也不是无计可施。此次进犯南夏,宁宋意图攻击而非防守,围谷军兵力八万,有五万都集中在了梁西边境,由此可见宁宋国界的两边防守薄弱。楚将军带领的两万后军若是死守梁西,地形缜密复杂,不利于攻下,少说也能够坚持个五六天。承坚军若是同时向宁宋腹地的两侧突围,势必会扭转形势,将我军立于主动之地。后方连郡还有三万承坚军,到时不论宁宋如何不放,都势必无可翻身。”

    杨泽兴又拿起桌上的笔,在宁宋国界上画了一条连续的曲线,“只是父亲您看,如今的形势,是宁宋已断了我军东进之路,西边的京城更是安插了两万禁军。如此一来我们的计划便全乱了套。敌人临时改换招数,围谷军又擅于围困,那么驻扎在梁西的两万后军的前进之路便被生生阻断。一旦宁宋攻下梁西,后面的连郡便是易如反掌。照此下去,很快便会打入钦山--这是我军在长安之前的最后一道防线。一旦攻破此地,长安危在旦夕,那么当地的驻兵连喘气的时间都不会有。”

    “因此,孩儿倒以为,在中原地区休整是最好的选择。虽然表面上是少了一日进攻,但我们的主要目的是防守,只要梁西守住了,我们便不至于手足无措。此战最忌讳的就是快了,快则无益,我们的目标本就是七分防守,三分进攻。只要先守得住,宁宋大军便拿我们没什么办法。此时退则缺乏先行权,易陷入被动,进则落入他们所设的圈套。因而楚将军所举在目前看来是最为有效的办法。”

    杨崇笙此时已丝毫掩饰不住眼中的惊诧。平日中他多忙于政事,所以杨泽兴大多数时间,不是跟教书先生待在一块儿,便是约上好友一起出游。他从未像今日这样如此认真地直视自己的儿子。

    “父亲,父亲?”杨泽兴在他眼前晃了晃,“您这是怎么了?”

    “好,好,”杨崇笙十分满意地站了起来,在屋中走动。“我原以为你只论诗书,从不通晓这些。可今日一见,你竟比那些关外驻扎的节度使们看的还要更加透彻!我也真是老糊涂了,你如此有军事天赋,竟没早早地把你培养起来。”

    杨泽兴也站了起来,“多谢父亲夸奖。只是这并非全是孩儿的功劳,若论军事天赋,昀辰才是数一数二的军事天才。孩儿在这方面的造诣还远不及他。只不过在父亲回来之前,我已提早与他商议了此事。方才孩儿说的这些言论,也有多数都是昀辰所言。父亲大概不知,昀辰连接下来楚将军要做什么都全想明白了。”

    杨崇笙点了点头。“的确,苏源望与我也是几十年的挚友。他十五岁时便接手统领承坚军,这些年来立下的战功如何数都数不清。昀辰身为将来承坚军的将帅,又怎会差到哪儿去呢?”

    “是啊,说到这点,我倒还真有些嫉妒他呢。每当我与他切磋之时,我之所想总是不如他全面到位,分析得也不如他透彻。他似乎总是高瞻远瞩,也总能考虑到全方面的防卫与攻击,包括敌方的常用战略也都一清二楚。有时候我还真想知道他的脑袋里是不是装了一本军事论战大全。似乎所有旁人束手无策的困境,他都能一一攻破。”杨泽兴笑着说。

    “是啊。这孩子如此有天资,若只是作为理论参照实在可惜了。昀辰大概,也很快就要接手起他应尽的职责了。”杨崇笙站起身来,望向窗外,深沉的目光染上了瞳孔。

    不知道是不是树影的缘由,正站在门口的杨泽兴,脸上一直挂着的笑容却跟着杨崇笙的话,一同黯淡了一下。
………………………………

第四章 尘埃未落

    两个月的时间,已足够许多事被搅得翻天覆地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