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江东霸主-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名头?”孙策默念一句,不由暗恨道:“你拿我这里当什么地方了?英雄打造厂吗?”

    不过想想,若天下英雄都能像孙大盘这样,甘心屈居于自己的麾下,那么何愁大业不成呢?孙策犹豫了一会,假装为难的点点头道:“这件事嘛……不是不可以,不过,我怎么知道你是不是真心的呢?”

    “这好办,您吩咐,需要我做什么?”孙大盘信心十足的拍拍胸口。

    “这……”孙策犹豫一下,还真没什么能让他做的,想了想道:“对了,我身边还真缺人,铁牛是执法郎,以后要跟着军队走,不能总是留在我身边,这样吧,你就跟着我,做个跟班把。”

    听说只是个跟班,孙大盘的脸上闪过一丝暗色,不过很快,他就扬起眉毛,一副坦然的样子道:“没问题。”

    ……

    下邳城的四座城门如期开启了,衙役,郡兵各有分工,把守在城门两侧,有的负责巡逻,有的负责盘查来往行人,有的负责站岗放哨,有的站在巨鹿后面,背着弯弓,警惕的观望着四周。

    孙羌和程普在清晨,城门刚刚开启的时候,就带着十几人急匆匆离开下邳,向寿春赶去。

    而太阳高挂的时候,瓮城里回荡着孙家军集结部队的鼓声,各营各寨纷纷赶往校场,集结后,军队就要启程了。

    这次负责护卫家小的是孙贲和吴奋,两个人一早就带着部队,去各家门口等候了,孙策也在安顿好血煞军以后,赶回了孙府。

    孙策本身是没有什么需要携带的,但是吴夫人就不同了,她需要收拾一些细软,还要安排几个孩子的随身衣物之类的东西,还有吴夫人在去年初刚生下的儿子孙翊,也需要特殊照看,一切都得吴夫人操心,所以,孙家准备的相对慢一些。

    十几名家丁往来奔波,大小细软,大小箱子,还有一些盆盆罐罐,都得抬出来装上马车,管家冯伯忙碌在院子里,指指点点,有时候还要发一些小脾气,训斥这些家丁。

    孙策进入孙府,直接奔前堂而去,吴夫人这会怀里抱着才两岁的孙翊,“哦哦”的哄着。

    孙权在旁边站着,早就不耐烦了,这会看到孙策回来,兴匆匆跑过来:“哥哥,你回来了。”

    孙策喜爱的摸了摸弟弟的额头,还有妹妹孙尚美牵着只有五岁的孙尚钰也凑了过来,孙尚美一脸不情愿的问道:“大哥,为什么咱们要搬家呀?我觉得,下邳这个地方挺好的。”

    “傻丫头,父亲要去打仗了,你们住在这里,不安全。”孙策伸手摸了摸孙尚美头上的簪子,这个簪子,还是孙策从乌头山那批珠宝里偷出来的呢。

    孙尚美一副茫然的样子问道:“我们住着不安全?难道哥哥你不用住吗?”

    “呵呵,我会跟着父亲一起上战场,所以,我不能和你们一起住寿春了。”孙策又顺手捏了捏妹妹孙尚钰的脸蛋,孙尚钰童真的脸上,闪过一脸的不满。

    孙策被孙尚钰可爱的样子逗乐了,孙权却在边上拉了拉孙策的衣袖道:“你和父亲说说,把我也带上吧。”

    “你还小,不能去。”孙策果决的摇摇头。

    “凭什么?我也可以和你一样。”孙权撸了撸袖子,表示自己也会武功,也可以上阵杀敌。

    孙策横他一眼道:“要求,你自己求父亲去。”

    孙策不等孙权再说什么,撇开了几个孩子,直奔吴夫人而去:“儿子给母亲问安。”

    吴夫人正在哄孩子,听见孙策的声音,一脸慈爱的笑了笑,把孙翊递给一旁的奶娘,这才站起身道:“策儿,这次出征,你父亲准许你跟着一起去了?”

    “呵呵,是啊母亲,儿子不但可以随军,儿子还有自己的军队了,叫血煞军。”

    听到血煞军三个字,吴夫人不禁皱了皱眉,这名字,太血腥,孙策这孩子从小就用这么血腥的名字,日后,难免不会走上歧途,吴夫人想了想,叹道:“我不喜欢血煞军这个名字。”

    “额……”孙策愣了一下,但是他不能违背母亲的意愿,只能陪着笑问道:“母亲觉得,应该叫什么?”

    “叫什么都好,总之,血煞军这个名字太血腥,太悖逆,我不喜欢。”

    “……”孙策犹豫了一下,一旁,孙权凑过来插话道:“我也觉得,这个名字不好听。”

    “你小子,懂什么?”孙策小声呵斥一句,孙权一脸的委屈,眼看就要哭了,吴夫人又一次皱了皱眉道:“策儿,你怎么可以欺负弟弟呢?”

    孙策被搞的无可奈何,只能向孙权赔个礼,又对吴夫人道:“血煞军并非儿子的想法,这个名字,是孙暠他们几个小孩想出来的,我也只是顺从而已。”

    “唉……不管谁想的,我希望,你以后不要像这个名字一样堕落就好。”

    “肯定不会。”孙策肯定的摇摇头。

    外面,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冯伯快步走进来,在吴夫人身前施一礼:“夫人,都准备好了,可以启程了。”

    吴夫人点点头,看着孙策道:“策儿,你和我们一起走吗?”

    “母亲,父亲让我和师傅一起走,我是来和你辞行的。”孙策双手抱拳拜一拜。

    吴夫人很满意:“路上要注意安全,别鲁莽行事,如果有危险,也不要那么拼,别让母亲为你担心,懂吗?”

    “母亲放心。”再一拜,孙策双手扶着吴夫人,慢步向府外走去。

    ……

    说一下,老仔会尽量保持每天十二点有一更,不过,有时候写作不在状态或者有事耽搁,就会白天更新,只要没有意外,十二点我都会尽量更新一章的。

    另外再说一下,孙翊是(184)年出生,因为本书有些改动,所以是提前一年,也就是183年出生,希望不要被大家纠结,年龄这方面,如果上纲上线,一定要按照原年龄出场,很多人物的衔接会出现问题,趣味性也就没有了。

    后面还会有一些人物年龄和出场会有改动,我就不一一说明了,希望大家能够理解。
………………………………

第0069章 朱俊败北

    湛蓝的天空,白云朵朵,非常美丽,一缕微风拂过,一群大雁由南向北,自由翱翔在天际,忽然,一支羽箭滑向半空,穿透了两只大雁,大雁惨叫着随羽箭栽落下来,其余的大雁立刻散乱的飞离了这里。

    大概一盏茶之后,孙大盘驾着马兴匆匆跑回来,手里提着大雁,欢呼道:“大郎,你真厉害,一箭双雁。”

    “呵呵,今晚烤着吃,给师傅补补身子。”孙策在马上收起弯弓,接过孙大盘递来的大雁。

    大雁很沉,不过并不算肥美,孙策掂了掂大雁的重量,转手又把大雁丢给了一旁不远处的孙暠道:“交给你了。”

    “好嘞。”孙暠接过大雁,挂在了马钩上。

    一旁,黄盖掠髯大笑道:“大郎,你的箭法越来越精进了,我看,用不了多久,你都可以赶超韩义公了,哈哈哈。”

    韩义公是韩当,辽西人,最擅长使用的就是硬弓,臂力惊人,一口大刀舞的天花乱坠,千人阵中,可进可退,无人能敌,这些年,韩当始终跟在孙坚身边,十分得孙坚的信任,也正因如此,孙坚把弓弩兵都交给了韩当去训练。

    黄盖这时候拿韩当来做例子,孙策不由苦笑着摇摇头:“公义叔的弓箭,岂是我这个小辈能比的?不过,要是韩综这臭小子能得到公义叔七成的真传,我就知足了。”

    “你们聊你们的,干嘛扯上我?”韩综在旁不满的回一句。

    不过想想,自己的父亲何等的威武,何等的勇悍,而韩综,除了吃喝泡妹子,别的到没什么太大长进,虽然跟着孙策也学了不少东西,武艺却平平无奇,韩综脸上,也觉得害臊,竟然红了。

    孙策瞥一眼韩综,也没当回事,继续跟黄盖聊天道:“师傅,我认为从夏丘走陆路多好,沿途风光明媚,还可以剿杀几个黄巾贼人,可父亲偏偏要从许县过境,走水路,搞不明白他在想什么。”

    “呵呵,你小子,可知道,豫州的战局十万火急,现在黄巾军人数越来越多,一着不慎,大汉朝都会有颠覆的危险,你父亲能不着急吗?”黄盖苦笑着摇摇头,又道:“更何况,我孙家军这时候,更应该为国出力,得到朝廷的青睐,得到皇上的倚重,你父亲日后,才会有更好的前途,懂吗?”

    “哦。”孙策勉强应一声。

    纵观历史,大汉朝的颠覆,并不是因为黄巾军的出现而警号连连,如果非要寻找根源的话,问题还是出在了大将军何进的身上,还有后来盘踞在hb一线的大军阀袁绍,若不是袁绍出主意招募外援来对抗十常侍,董卓不可能进京,十常侍也不会狗急跳墙,挟持汉少帝了,总总而言,汉朝就是败在了自己的手里。

    只不过,孙策不会和黄盖讨论这些问题,更何况,黄盖也不知道这些东西,历史的滑轮还在转动,孙策所需要做的,只有等待,等待一切水到渠成,天下崩溃,孙家,便可以寻求自己的立身之本了。

    正当孙策走神的时候,一队快骑从远处疾驰而来,为首一人身穿红色军袍,外套皮甲,他是黄盖身边的人,这会火急火燎的赶过来,还没到近前,就已经单手握着缰绳,抱拳道:“屯长,还有十里地就到徐县了,咱们是否进城休息?”

    黄盖想了想,摇头道:“这么多钱财需要运往寿春,还是别进城了,以免途中生变,通知大家伙,直接绕过徐县,去淮河河港。”

    ……

    眨眼四月已至,春天的脚步彻底来临,寒冬的肃杀之气消弭一空,绿色的草地扑满旷野,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朝廷发下的四万大军浩浩荡荡,从旋门关出,走管城,向汝南颍川郡推进。

    右将军朱俊率领着精骑五千,步弓一万先皇甫嵩一步,赶往了颍川郡郡治阳翟,此时的阳翟还没有沦陷,朱俊仓促间排兵布阵,准备和黄巾军鏖战在此,一方面是要保住阳翟,一方面,也是要把黄巾军主力击溃在这里,也好重挫黄巾军士气。

    只可惜,朱俊才刚刚在阳翟一线占住脚,营寨还没有立起来,黄巾军就如同受惊的蚁群,呼啦啦围拢而来。

    此时的黄巾军主将是张宝,几个大方渠帅如波才,****义,张曼成,韩愈等人都赶来了豫州,和他会师,徒众多达七万之多。

    张宝正在围困阳城,一时间很难脱身,波才和韩愈的军队不得不转战阳翟,配合阳翟一线的大渠帅****义,抵御朱俊的兵马。

    一时间,数万军队都集结在阳翟附近,百姓苦不堪言,村中百姓原本还信奉黄巾军,资助他们,可是官军的到来,大战拉开序幕,百姓们不得不背井离乡,远离战场,离开家园,或向南,或向北逃窜。

    两支军队在陉山以南,拉开阵势,黄巾军临时集结,大概有四万余人,而朱俊此时,仅有一万五千余人,皇甫嵩刚刚进入豫州,一时间,不能驰援朱俊。

    但是朱俊带来的,毕竟是北军精锐,不是黄巾军轻易便可撼动的,所以,朱俊也就无所畏惧,不等各路兵马抵达,便想与黄巾军决战,想要一战击溃他们。

    如果能够以寡敌众,重挫黄巾军,南线的黄巾军也将不战自溃,闻朱俊之名而仓皇逃窜。

    隆隆的战鼓在旷野敲响,两军阵内各自奔出一名骁将,各自挥舞着兵器,在两军阵前奋力厮杀。

    汉军的战鼓如暴雷般,隆隆,隆隆的响,黄金军阵内,也不甘示弱,同样快速击打战鼓,将士们呼喊,咆哮,为黄巾军骁将助威。

    朱俊勒马在门旗下,静静观望战局,自己的那名骁将虽然勇猛,但是每一招却都被敌将压制,朱俊不禁皱了皱眉,诧异道:“黄巾军中,还有如此勇猛的人吗?”

    “听说,这个人叫何曼,诨号截天夜叉,确实骁勇无比。”身旁,一名谋士提醒道。

    朱俊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忽然,远处响起一阵哗声,黄巾军士气忽然高涨,欢呼,呐喊。

    汉军中开始出现异动,人心惶惶,朱俊这时候,也收起心思,凝神看去,自己的骁将竟然被何曼阵斩在马前,朱俊双眉紧锁,刚要选将出战,黄金军阵前,波才挥起大刀,毅然大喝:“杀!”

    好几路黄巾军如猛虎扑食一般,呼啦啦向汉军席卷而来。

    朱俊慌忙提剑在手,向前一划:“杀!”

    汉军精骑五千最先发动,向前狂奔,后面,弓兵,盾兵,戈兵,矛兵纷纷响应,向前狂奔。

    朱俊也在这时勒马而出,直扑黄巾军而去。

    两支军队奔驰在旷野上,足有千余步的距离,不到一刻钟时间,两支军队撞击在一起,惨叫声连连。

    朱俊手提青铜剑,左斫右砍,一连气杀死了好几人,但是黄巾军人数实在太多,如密集的蚂蚁,怎么杀也杀不完,朱俊苦战了半个时辰,体力渐渐不支,与此同时,波才与何曼已经勒马杀来,正好与朱俊迎面相遇。

    波才挥刀指向朱俊,大声怒喝:“击杀汉军主将者,重赏!”

    “哈哈哈,交给我了。”何曼凝眉大笑,勒马挥刀,直扑朱俊,朱俊这时候,已经有些气喘,加上何曼忽然杀来,不得不奋力一战,两人在乱军中,厮杀了二十来个会合,直到远处又响起一阵杂乱的呐喊声,朱俊感到有异,虚晃一剑,避开何曼的攻势,勒转马头,向本阵内逃去。

    何曼刚要追击,只听见西南角,震天动地的喊杀声响起,又一支黄巾军忽然加入了战局。

    汉军本来就是以寡敌众,这时候遇到了更多的黄巾军伏击,早已经士气丧尽,朱俊也仓惶逃离了战场,主将撤走,三军皆动,纷纷奔逃,向东一路狂奔。

    波才兀自不可舍弃,策马狂追的同时,喊来几名传令兵,逐一吩咐:“通知所有人,不要放走朱俊,给我追!”

    ……

    白天出门办点事,回来继续写,今天还有更。
………………………………

第0070章 突围

    皇甫嵩的队伍与朱俊,相差有些距离,但是朱俊的溃退,黄巾军的穷追猛打,使得皇甫嵩的前队布阵后,没能制止黄巾军的脚步,反而让朱俊的溃军冲散了前队,两支兵马,不约而合的一起逃向长社。

    皇甫嵩也不得不临时改变计划,调转军队,去长社和朱俊会合,整顿兵马,重新再战。

    黄巾军一路尾追,前军抵达长社后,将长社城团团围拢,宽宽的护城河外,到处都是黄巾军士兵的影子。

    不久,波才等人也率军抵达,军队多达十万余人,西邻潠河,东邻洧河,黄巾军连营多达数百里。

    战鼓声每天响彻云霄,号角声惊天动地,黄巾军起初几天,对长社发动了最猛烈的进攻,堆积的尸体都可以将护城河填满,堵塞河水不再流通,即便有河水流下,也变成了暗淡的血红色。

    战争之惨烈无可言及,只是这种强攻猛打,也仅仅持续了半个多月,便悄无声息了,黄巾军进攻的脚步渐渐变缓,战争也没有初时那般猛烈了,但是,长社城囤积着数万汉军,粮草供应被断绝,日子,一天天难熬,军心浮动,战局变得更加紧张。

    孙坚率领着孙家军,从淮hn下,走钟离,进下蔡,又从下蔡走旱路,进入寿春,这时候,西线的汉军连连受挫,朱俊,皇甫嵩的军队被困的消息也传来了。

    战局变得更加复杂,已经有消息传来,朝廷转任曹操为骑都尉,正在纠集兵马,想要救援长社的皇甫嵩,朱俊两路兵马,扭转战局,与此同时,又有消息称,黄巾军将领邵陵在对汝南的战役中,成功击败了汝南太守赵谦,赵谦溃不成军,豫州刺史王允立刻组织军队,重新部署防线,在汝南一线继续鏖战黄巾军。

    孙家军赶往长社的脚步,也不得不加快,在送入家眷去寿春后的第二天,孙坚带着一千多孙家军,立刻踏上了西进的征程。

    孙策与黄盖的队伍晚孙坚一天,也只是把钱财完好无损的送进孙府,留人看管以后,急匆匆追赶前队去了。

    从寿春道长社,路途很远,孙家军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歇过,晓行夜宿,日行数百里,即便这样,孙家军进入颍川,赶到鄢陵的时候,也已经是四月末五月初了。

    战争打到这个时候,各路兵马都已疲惫不堪,即便是人数多达十余万的黄巾军,因为长期攻打长社,伤亡也在两万人之多,而长社城里,死伤多达数千人,只是粮草断绝,汉军眼下,必须寻一个突破口才能打破僵局。

    孙坚在鄢陵以西屯营,与长社仅隔一条洧河,但是洧河西岸的黄巾军却不敢轻易渡河一战,孙坚在没有详细计划之前,也不敢轻易渡河扰乱敌军,双方又僵持了两三天。

    直到有一天,一队伤痕累累的骑兵队冲出黄巾军的包围,渡过洧河,赶来了孙坚军的大营后,战局,终于有了新的突破口。

    这支骑兵队原本有二百人之多,在长社的突围中,战死了一百七十多人,伤了二十多人,等抵达孙家军大营时,能够出气和讲话的,已经不足三个人了。

    一封血淋淋的信交到孙坚手里以后,那人便如释重负的长出口气,永世长眠了。

    即便是铁铮铮的汉子,看到这一幕,也不无伤感,落泪。

    信是皇甫嵩亲笔书信,约定举火为好,两处兵马齐发,攻打黄巾军,一可解长社之围,二可长驱直入,一鼓作气,击溃波才的军队。

    接连几天,孙坚布置了周密的安排,弓弩兵作为辅助兵种,布置在洧河河岸处,一旦军队渡河,弓弩兵可配合骑兵,随后继进。

    骑兵大体有程普的军队,黄盖的军队,孙策的军队,三路兵马,多达千余人之多,已经整装待发,静待长社城头举火为好。

    祖茂,孙静,孙羌,孙贲,吴奋几路兵马多是步兵,被安排在最后渡河,过河以后,分路包抄,不给黄巾军反扑的机会,一鼓作气,突破敌营。

    仅仅如此布置,还不够周密,孙坚命人连夜打造木筏,越多越好,随时听用。

    孙坚又从许县新汲等处募得粮草,备办在军营里,长社解围后,粮草正好可以解朱俊等人的燃眉之急,稳定军心,以为稳妥,大概在某一天的夜里,月黑风高,天空有些阴沉,这个夜,看不到一点星星的踪迹。

    月亮仿佛也去度假了,长社县四周,暗淡无光,笼罩在漆黑的夜里。

    忽然,长社县城头燃起了汹汹烈火,近七座烽火台同时燃起,浓烟滚滚,就连百里之外的地方,也可以清楚看到,与此同时,长社县一带,忽然响起了隆隆的鼓声和号角声,城门开启的声音如野兽的咆哮,“吱嘎嘎……轰隆隆”。

    整个黄巾军大营一直沉浸在漆黑的夜色中,这几日对长社的进攻渐渐有了突破,黄巾军大方渠帅波才也就不再提防长社县会有变故,白天攻城,晚上会让将士们稳稳睡上一觉,以保证第二天攻城,将士们可以有一个更好的状态,士气更加高昂。

    可突来的变故,打破了沉静,黄巾军猝不及防,汉军的铁骑已经踏破了大营,手里的火把引燃了栅墙,营帐,东南风拂过,大火更加旺盛,蔓延甚广,不少人浑身燃着大火,哭喊着,惨叫着四处奔逃,直到被大火渐渐吞噬,才倒在地上抽搐,挣扎。

    一队队铁骑穿过帐篷间的空隙,火把左右引燃帐篷,又有人惊慌冲出带火的帐篷,毫无提防的被汉军用短矛刺死,连惨叫声都没有,又随即被后面赶来的骑兵撞飞出去。

    黄巾军位于长社的东,南,西,北四处大营都受到了汉军的袭扰,城楼上战鼓隆隆响,这样漆黑的夜,即便大火蔓延了黄巾军的营寨,也无法分辨汉军到底有多少人。

    有的黄巾军溃军哭喊着,咆哮着:“汉军援军到了,汉军援军到了。”

    大渠帅波才,****义,韩愈等人也各自退去,顾不上整顿兵马,迎战汉军,只要能走的路,都会成为他们逃生的希望。

    黄巾军人数众多,十余万人顷刻溃退,如洪水般,可是东,西两处横亘着两条宽河,又岂是说退就能退去的?朱俊,皇甫嵩随后追击,就连孙坚,也布置了好几天,骑兵在前,弓弩兵在后,步兵继进,向长社推进。

    沿途,死在弓弩兵箭镞下的人数不胜数,骑兵过河之后,四处剿杀,即便跪地求饶的黄巾军士兵,也被明亮的刀枪砍死在乱军中。

    当先锋部队孙策即将抵达长社的时候,一股流亡的黄巾军跑错了方向,从南面绕了回来,这会再想逃离战场,已经来不及了,恰巧与孙策遭遇,为首一人目光深冷的望着孙策,进退两难之际,那人犹豫着说道:“我等愿降!”

    “左中郎将皇甫嵩有令,不允降!”孙策目光深冷的望着那人。

    那人缓缓提起长矛,咬牙切齿指向孙策道:“乳臭未干的毛孩子,你能阻挡爷爷的脚步吗?”

    “呵呵,那就试试吧,你叫什么?”

    “哼,老子何仪!”何仪横挺长矛,一脸愤愤的说道。

    如果汉军准降,也许,何仪真的会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