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江东霸主-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今灵帝驾崩,朝内的纷争即将升华,留给孙策的时间,也不多了。
从枞阳到舒县,路途并不是非常遥远,最多只有两天的路程,沿途孙策策马奔腾,夜里会选择驿站投宿,很快来到了周家在舒县的大宅,可周瑜这时候,并没有在家居住,而是在山中盖了几间茅屋,为父亲守丧。
孙策又带着随人,按造周家人指引的方向,找到了周瑜住的地方。
一个非常别致的院子,此时已经是五月初,天气燥热,孙策几人下了马,孙大盘走到篱笆墙附近,大喊两声:“周公子,周公子。”
院子里没有一点回音,孙策几人推开篱笆门,走进院子。
正中央摆放着一个四方桌,四方桌四周,各摆放一个杌凳,孙策让孙大盘几人在院子里小息,自己走到正中间的防务,推开房门,里面空无一人。
屋内的物品很简陋,但是摆放的十分整齐。
孙策简单的扫一眼屋内,院外,已经响起了周瑜的声音:“什么人?”
孙大盘和铁牛几人被吓得猛然起身,孙策也慌忙走出来,看到身穿白袍的周瑜,孙策大笑着说道:“周郎,我的好兄弟,终于见面了。”
周瑜先是一怔,转而诧异道:“你不应该在长沙的吗?仗这么快,打完了?”
“没有,听说令尊过世,我们都很难过,我父亲刻意让我来看看你。”孙策顺口回道。
孙策给孙大盘递个眼色,孙大盘会意,立刻从包袱里拿出几个小包裹,放在四方桌上,孙策指着小包裹道:“来的仓促,没准备什么好东西,你别嫌弃就好。”
“孙兄说哪里话?”周瑜不满的笑了笑。
拉着孙策,几个人走进了屋里,周瑜亲自把钓来的鱼拎起来,招呼几个人道:“我去处理一下,中午就吃这几条鱼。”
“有酒吗?”孙策问道。
周瑜迟疑一下,苦笑道:“我独自一人,还真没有备酒,这样,我一会去打。”
“不必了,让铁牛去吧。”孙策吩咐铁牛一声,铁牛慌慌张张牵过马,向附近县城赶去。
周瑜简单的把鱼处理一下,在院子里架起篝火,搭好树杈做的架子,香喷喷的烤鱼味,很快充斥着整个院子。
孙策和周瑜坐在方桌旁,孙大盘亲自帮忙烧水沏茶,院子外,几个随从人员把守着四周。
终于,在一声轻叹后,孙策开口道:“如今皇帝驾崩,汉家的天下,恐怕会更不消停了。”
“兄长这话不对,其实汉家的天下,并不是皇帝驾崩而动荡不安,依我看,在几年前,就已经风雨摇摆,如今是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呀。”周瑜干笑一声。
毕竟是在山野中,说这样的话不怕被人听去,周瑜说话,也就直白了许多。
孙策也并不在意汉家的天下会是什么样子,他所在意的,是如何打造属于自己的天地,如今父亲已经收复零陵郡,只需要时日,桂阳郡也是囊中之物,那么下一步呢?北上大荆州吗?
没有合适的借口,无端出兵,很容易失去人心。
那么向扬州进兵?这几年,揚州确实也不太平,可孙家若想从长沙转战揚州,也需要一个借口,更重要一点,孙家目前的能力,还不足以掌控揚州,甚至袭扰揚州。
一旦引起其他势力注意,那么,孙家就会成为众矢之的,被有心人利用,从未遭到各军诸侯的一致打压,到那时,恐怕会适得其反。
历史上,孙坚也是在巩固长沙郡后,随着诸侯联盟北上讨伐董卓,得到了正义之师的招牌,只可惜,因为一个传国玉玺,孙坚却死在了回长沙郡的归途。
这种悲剧,孙策不会让他重演。
孙策脑子里始终在困扰着这些事情,就连孙大盘来到身边,他都没有觉,这会,孙大盘把一杯热茶放在孙策面前时,滚滚热气,把孙策从沉思中唤醒,周瑜见孙策有反应了,这才笑问道:“想什么呢?”
“我在想,孙家军的未来,在哪里。”孙策叹道。
“呵呵,我们之前不是说过吗,非扬州之地,不足以立根本。”周瑜笑道。
“眼下,扬州之地,孙家恐怕还够不着,鞭长莫及呀。”孙策叹口气。
“心急则乱,孙兄,你听我一言,大可静静等待,不出几年,兖州必有大乱,等揚州乱事一起,机会就来了,何况,从长沙郡入揚州,反而是一条最好的路线。”周瑜得意洋洋的笑了笑。
铁牛回来的时候,烤鱼也差不多了,几个人在屋子里拿了几个石碗,又用盘子把烤鱼装上,坐在方桌上,一边喝酒,一遍闲聊。
不过食物并不充足,孙策带来的随从,只能轮班去附近县城买口饭吃。
几轮酒喝进肚,几个人都是一脸的醉意,周瑜拿着筷子,敲打石碗,极有节拍的吟诵一朋友归,唱的在场几人纷纷叫好。
周瑜很清楚孙策的心事,也知道,孙策这次来,绝不仅仅是吊孝那么简单,他有意无意的都会提起一些关于长沙郡的事情,就是想借机开导孙策,当听孙策提起在益阳大搞私塾的时候,周瑜大赞孙策,高瞻远瞩,此乃利国利民的长久之策。
而且,长沙郡能够在那么短时间内展,壮大,周瑜很惊讶,也很欣慰,从孙坚,到孙策,再到岁数比较小的孙权,都是人才,可谓一门三杰,令人羡慕。
这一夜,几个人喝道很晚方才散去,清晨,当太阳高高挂起的时候,周瑜还在床上憨憨大睡,这一夜,喝得实在太多,孙策来不及和周瑜打招呼,趁着天亮,带着几个人,急匆匆离开了。
孙策必须尽快赶回家,把父亲想要迁家去长沙的事情和母亲说明,如果母亲没有意见,孙策这段时间,就该忙碌雇佣车马,迁家的事情了。未完待续。
………………………………
第0122章 一纸檄文
孙策带着人,转走龙舒县,从水路向九江郡进发,大概坐了三天左右的船,又勒马赶了两天的路,终于赶回了寿春。
这时的寿春,已经挂满了大白绸子,国殇还没有结束,人人脸上,挂着一抹悲伤,这种悲伤,并不是因为孝灵皇帝驾崩,而是四处匪患重生,尽管还没有彻底波及寿春,但是从北面涌来的难民,越来越多,已经严重威胁了这里民众的生活。
孙策入城的时候,所见所闻,也令他触目惊心,寿春城在孙家军离开的时候,还是一座热闹的城池,可如今,满大街的流民,饿死的人每天都有,官府忙着清理尸体,控制疫情,防止有更多的人死亡。
孙策没有在城门附近多做停留,他穿街过巷,直接回到了孙家大宅。
大宅前,有家丁护卫,倒也安全,只是孙策刚刚回来,就听说,大伯父孙羌,几天前病逝了,讣告已经送往长沙,只是路途遥远,至今没有回信。
再加主持丧事的,除了吴夫人外,就是孙权来回奔波忙碌,尽管此时,孙权已经十二岁了,但是他毕竟还是个孩子。
孙策匆匆让铁牛准备孝带,命令随行人员全部扎孝带,这才来到孙羌的住所,院子里,大伯母哭的跟个泪人似的,母亲吴夫人陪在大伯母身边,拍打她后背,安慰着。
三婶则陪着孙权,在一旁休息,整个院子里,哭声不断,还有街坊四邻,一些与孙家有交情的人纷纷前来吊唁。
孙策走过人群,来到灵位前,跪倒在地,后面,铁牛,孙大盘等人相继跪倒,孙策这才哭喊道:”大伯父,侄儿来迟,您在天有灵,一路好走。“
孙策的声音,引起吴夫人和大伯母们的注意,一声凄厉的哭声,大伯母哽咽着哭喊:”当家的,策儿回来了。“
吴夫人也在看到孙策之后,浑身颤抖,强忍着好几天没有哭泣的吴夫人这会,也不禁落泪:”策儿,你回来了?“
孙策点点头:”孩儿不孝,让母亲担忧了。“
孙策起身,孙权强大精神,过来施礼,孙策拍拍孙权弱小的肩膀,安慰道:”你这几天,辛苦了。“
随后,院子里跑来几个孩子,有孙尚钰,孙翊,这时候的孙翊,也有六岁了,在他们身后,还有已经亭亭玉立的孙尚美,几个人见到孙策,都是一脸的兴奋,孙翊甚至有些闪躲,他对孙策的记忆很少,在他还在襁褓的时候,孙策就已经随父出征了。”
与家人一一叙旧,孙策便担起了家中的主心骨,孙羌的丧事,在孙策的操持下,圆满结束,奉葬在后山中。
等长沙郡送来消息的时候,已经是半个月以后了。
此时中原面临着一场浩劫,何进和十常侍的矛盾,在一点点升华,已经从背地里转道明面上,何进甚至在大丧期间,已兵权威胁百官,已大将军的身份,直接扶持少帝刘辩登上了皇位,帝号少帝。
少帝登基,对于别人而言,只是换了个皇帝而已,但是对于孙策而言,预示着董卓入京的时间,不远了。
孙策本还想去拜访陈登,去下邳走一走,可是时间太过仓促,长沙郡那头,让孙策尽快准备,带家人去长沙,孙坚已经名韩当准备船只,北上接应了。
玩伴无奈下,孙策与吴夫人商议了一下,在国殇刚刚结束,便举家向南而去。
其中还带走了韩当,黄盖,程普,祖茂的家人,近三艘船,满载着各家的物资和家人,顺着长江向南而去。
……
七月末,京城的形势已经势同水火,十常侍与何进之间,已经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何进多次想要诛杀十常侍,十常侍已张让为首,贿赂何皇后的母亲,何皇后的母亲又在何皇后跟前劝说何皇后,别再追究十常侍。
十常侍与此同时,也攀附何苗,何苗经常进宫面见何皇后,述说其中厉害,何皇后听了这么多的好话,自然不会让何进去动十常侍。
何进是个没有主心骨的人,他犹豫着,徘徊着,始终下不了决心,时间拖延一天又一天。
夜晚,在何进的幕府里,八园校尉大多数集结在这里,还有一些喝尽的属官,幕僚,大家聚在一起,再一次商讨如何诛杀宦官。
由于何皇后不允,何进愁闷不堪,却又无可奈何。
袁绍是何进最信任的人,又是豪门大族之后,四世三公,在何进面前,大多是言听计从,这会,袁绍大笑几声,望着何进道:“将军既然要诛杀宦官,何不借力而为?”
“哦?”何进始终低头沉默,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这会被袁绍打断沉思,诧异一声,又道:“去哪里借力?”
“传檄西方,号召各镇诸侯带兵来会,有外镇诸侯共诛宦官,皇后殿下定然拦阻不住,更何况,兵势所趋,又岂是十常侍能够阻拦的?大将军不必犹豫,当火速下诏。”袁绍拱手道。
听说招纳四海之兵,剿杀十常侍,何进略显沉吟,低头思索片刻,而后仰头大笑道:“好一个借力之策,妙,妙呀!”
何进的笑声刚起,那一头,,曹操已经冷笑着说道:“区区宦官,只需要十几名衙役便可,何必劳师动众,更何况,一旦各地诸侯入京,形势一变再变,恐难控制。”
“孟德,你多虑了。”何进哈哈大笑。
曹操却不赞同的摇摇头:“大将军,若各地兵马入境,洛阳将永无宁日。”
“你不必多言。”何进斩钉截铁的训道。
曹操还想再劝,何进目光忽然变得犀利,直视曹操到:“我想起来了,孟德你祖上,也是宦官,莫非,你想袒护他们不成?”
这句话,气的曹操脸色发青,犹豫片刻,曹操一甩袖子,冷哼一声道:“匹夫不足以与某。”
曹操走了,但是何进却没有多做思索,吩咐主簿道:“快,拟定檄文,今晚就送出去。”
……
凉州北地,董卓的军队就屯驻在此,自从击败王国的军队以后,董卓率军来到了这里,始终关注着朝中局势,一开始,是灵帝病重,董卓麾下的谋士贾诩便出谋划策,让董卓不要妄动,静待时机。
转而是灵帝驾崩,谋士李儒慌忙入拜,大笑着告诉董卓,形势已成,天下必将动乱,可徐徐向洛阳进发。
一路上,董卓沿途打探消息,静观洛阳形势,果然,越来越多的消息送回来,其中最值得注意的,便是何进与十常侍的内斗越来越凶,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那就是何皇后,何皇后不但没有帮助乃兄,还多次阻止,自古妇人干政最误国,贾诩与李儒意见相投,必须再加速度,向洛阳进兵。
这时候,距离洛阳已经仅剩十天的路程了,从洛阳送来的檄文也到了,大将军何进邀请各镇诸侯,清君侧,共同入京清理十常侍,会猎京城。
这简直就是上天送给自己最好的礼物,董卓立刻找来女婿牛辅,让他率兵随同自己先行,其余人随后继进,必须尽快赶往洛阳。
……
董卓收到檄文后的几天里,又有很多人收到了檄文,并州刺死丁公,正在上郡操练兵马,虽然他对朝中局势也很关心,但是却没有董卓那么大的野心。
不过并州军常年与胡人作战,也非等闲之辈,并州骑兵,更是天下闻名,陷阵营举目四望,无人可敌。
此时朝廷的檄文送来,丁固看后,略显不爽的哼一声:“何进匹夫,区区十常侍都奈何不了吗?”
丁固怒骂的同时,立刻喝令:“我儿奉先何在?”
已银盔银甲的骁将走出,拱手道:“义父有何吩咐?”
“速速集结兵马,向洛阳进发。”
……
徐州刺史府,刚刚站稳脚跟的陶谦双手捧着檄文,大概看过前四行,陶谦已经怒气冲冠的扔掉檄文,怒喝道:“何进,你这是要毁掉大汉江山吗?”
别家从事糜竺略感诧异:“使君怎么了?”
“你看看吧。”陶谦的手颤抖着指向檄文,糜竺一脸的困惑,走过去捡起檄文,大概看一眼,也同样惊讶的说道:“区区十常侍,何须动用举国之兵?”
“若是仅仅诛杀十常侍,恐怕还是小事,我担心,这么多军队进入洛阳,秩序如何维持?一旦被有心人利用这次机会,何进能控制了局势吗?我主幼小,这可如何是好?”陶谦叹道。
“是呀,一旦洛阳兵变,恐怕天下各地,都要再起风云了。”糜竺叹口气。
想了想,糜竺一脸惊讶的问道:“使君有何打算?”
“这是取乱之道,洛阳之地,已经变得风起云涌了,我们不趟浑水。”陶谦果决道。“
……
长沙郡郡守府,已经结束战争纷扰的长沙军各归其位,各郡渐渐恢复了正常。
但是就在何进檄文发出后的半个月,长沙郡也同样收到了檄文,孙坚这时候,正在筹谋兵进桂阳郡,国殇刚刚结束,正是用兵的好时候。
可是偏偏何进要谋杀十常侍,别的孙坚不在乎,可是入京勤王,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孙坚有些犹豫了。
长史公仇称刚刚看完檄文,此时檄文递给了身边的朱治,朱治还在快速的阅览,但是公仇称已经诧异道:”主公莫非想要——?“
公仇称后面没有明说,但是他和孙坚心有灵犀,彼此会意,孙坚略感犹豫的叹口气。
一旁,朱治已经看完檄文,檄文被孙策抢去阅览,朱治犹豫着拱手道:”我觉得,这就是个陷阱。“
”何出此言?“孙坚很诧异。
朱治又一次犹豫半响,回道:”区区十常侍,只需要派兵入宫,搜捕即可,即便大将军不愿意走这步棋,也可以徐徐图之,招募天下军队入京,这么多人,岂能不乱?就算不乱,大将军若有异心,扣押军队,削减军权,我们如之奈何?“
朱治的分析虽然粗蛮,却也有几分道理,孙坚犹豫着点点头。
一旁,孙策看完檄文,心中已然明了,孙策等了许久的时机,终于到来了。
孙策不理会还在犹豫的孙坚和欲言又止的公仇称,更不理会刚刚发表完看法的朱治,独自来到孙坚身前,拱手笑道:”机会来了,父亲难道不想把握这次机会吗?“
孙坚被孙策打断沉思,略感诧异道:”你是让为父北上?“
”不。“孙策果决回道。
”那你的意思是?“
”我觉得,收复桂阳,正是时候。“孙策回道。
”你不同意北上?“孙坚诧异道。
孙策点点头,回道:”先不说我们北上,能得到什么好处,就从路程上看,等父亲挥兵北上,抵达洛阳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月以后了,那时候,京中无论有什么变故,都改结束了,我们去又有什么意义呢?更何况,沿途多要耽误时间,浪费钱粮,得不偿失。“
输出呢说到这,看一眼其余两人,见他们严重带着疑惑,不禁笑说道:”另外,桂阳之地若不夺下,我们一旦北上,便会有后顾之忧,如鲠在喉,敢问,父亲不应该拔掉这根刺吗?“
孙坚见孙策顿住了话头,立刻吩咐道:”说下去。“
”我觉得,父亲应该拔掉桂阳这根毒刺,而后向北用兵,夺取荆州作为根本,待揚州有乱,便可顺江东进,江东之地,也是父亲囊中之物了。“
孙策说到这,又一次顿住了话头,他必须给孙坚几人思索和分析的时间。
过了一会,孙策才继续道:”况且,这几年,交州始终不太平,若有机可乘,固然是好,若不行,我们也可结交士燮,与他结盟,南面,不足为虑。“
……
益州刺史府,刚刚奠定基础的刘焉也同样收到了来自北面的檄文,邀请天下诸侯来会,共同诛杀十常侍,刘焉脸上露出了鄙夷的目光,看着谋士,冷笑道:”这是哪个蠢材的主意?大将军竟然也真信了?“
想了想,刘焉又道:”这一次,可有好戏看了。“(未完待续。)
………………………………
第0123章 毒杀何后
不到半个月时间,便有何进被杀,西园八校率兵攻打皇宫的消息传出来,这时候,十常侍利用蹇硕脱罪的计划已经破灭,大汉江山,也会因此而变得更加混乱。
在长沙郡守府,孙坚高坐在主位上,旁边坐着一个手持茶杯的中年人,用嘴轻轻吹着热气,他是长沙郡四大家族之一的潘家家族潘安,字奉华。
潘家在长沙郡的主要产业,大多已酒楼,客栈为主,也有少数土地,但是并不多。
潘家在荆州很多地方,都置办过产业,也在河南,豫州等地有部分产业,可以说,财大气粗,这次孙坚能够快速在长沙郡崛起,少不了潘家的帮衬。
为了巩固孙坚的势力,扩展日后北侵的根基,潘家很多产业的掌柜或者伙计,都换成了孙家的密探,也就是斥候,间谍一类的人员,他们负责收集各地情报,统一传给长沙郡,由长沙郡郡尉朱治负责统计,汇报给孙坚。
当然,朱治只是负责整理这些情报,真正负责管理这些产业和密探人员的,是潘家的长房嫡子,他叫潘讯,字乐源,能文能武,深得孙坚器重。
潘家也借此,一跃而起,在长沙郡,乃至零陵郡,都有很高的声望,尤其是孙坚占领零陵郡以后,潘家在零陵郡,可没少置办产业。
此时屋内很静,两个人各自品着茶,很长时间,都没有交谈,直到孙坚把茶杯放下,这才诧异道:“董卓已经进入长安了吗?”
“是呀,听说,西苑军队和内侍禁卫打的很惨烈,双方死伤都很严重,董卓几乎是毫无阻碍,进入的洛阳城。”潘安笑了笑。
他也把茶杯放下,从袖子里掏出一块锦帕,锦帕上写着一份情报,他把情报递给一名随侍的府兵,府兵双手接过,亲手交到孙坚手里,这时,潘安又道:“这个,是我们在洛阳掌握的情况,没有随其它情报一起送回,是怕这个情报一旦落入西凉军之手,后果不堪设想。”
孙坚点点头,并没有怪罪潘安越权,他打开仔细瞧了瞧,惊讶道:“这个消息,有几分可靠?”
“十分。”潘安斩钉截铁道。
孙坚更加诧异:“并州军和凉州军交战,吕布反水,丁原被杀?”
“呵呵,还不止这些,听说,董卓已经有废帝之心,想要立弘农王刘协为帝。”潘安笑了笑。
这些情报,都写在了锦帕上,不过,有这么机密的情报送回,孙坚更加坚信潘家的实力了,果然没有让自己失望,孙坚收起锦帕,笑了笑,诧异道:“这些情报是什么时候送回来的?”
“是半个月前,我儿安迅在洛阳亲自收集的,为了避免情报沦落,他亲自揣着情报,从洛阳赶回长沙。”潘安回道。
孙坚又一次认可的点点头:“孺子可教,日后定是大才,奉华,你就瞧好吧。”
“借大人吉言。”潘安笑了笑。
随后,潘安又端起茶杯,想要喝茶,但是桂阳郡的形势,已经到了不打不行的地步,他很想知道,孙坚对于桂阳郡,是如何安排的呢?
潘安呷口茶,眼珠子滴溜溜打转,很快,便想好了说词,笑问道:“大人,我听说,桂阳太守已经兵进耒阳,这次,看来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