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抗日之双星-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解开迷题的钥匙有三个,一是孔明多年来把持军权,李严这个长官军务的名义上人物成为虚职;二是李严向孔明写信要他“加九锡”,这是准皇帝的开幕曲。孔明的反应时没有反对,反而写到“加十锡也可”,其意不言自明。他是丞相所说所言是要板上钉钉的,而且更关键的是一千多年后我们居然都知道这件事情,这么私密的事情;第三件事,李严被赶下台,有居多大臣联名上书表示支持。
什么意思?其实,陈寿也是够意思了,他所在的时代是西晋灭亡蜀国的中间时期,身为亡国之臣,他太了解当年孔明的很多秘密了。可是孔明在世时,极大地保证了他的那个政治团体们的利益,陈寿也是深受其利的,所以不好多讲地。只要将里面的契机全都写明也就行了,李严被夺去军权很不太高兴,而孔明也很争气,北伐一直都以失败告终却没有一点儿下去的意思。李严便试探了孔明一番,比如劝他加九锡,孔明回应道可以加十锡,你认为这件事情李严会不告诉刘禅吗?刘禅知道了的话会如何处置?孔明又会是什么反应?
如果想明白这些的话一切都豁然开朗,刘禅想杀杀相父的威风,但是孔明军权在手谁敢造次动他?最好的办法就是赶紧让孔明离开魏蜀边界,这样子相父就不会恋栈军权了。于是孙权攻打蜀国的谣言就此传开,也就只有这件事情可以惊动孔明了。孔明是因为联盟才当上相位的,这本身就是因为他国之力而取得的利益。蜀国在刘备死后,经历了丢失荆州,夷陵打败,黄权孟达等人降魏等重大糟糕的事件,已经是在死亡的边缘,这还不说有内部叛乱,所以要保住蜀国就只有联盟了。孔明就会受到更多更多的重用,不用还不行。这是对刘禅、对蜀国而言一个没有别的选择的处境。当刘禅看到加十锡的回信恐怕也是也是病急乱投医了,同时心中也有这样的安慰:孔明回来之后,一个皇帝加上一个顾命大臣向他施压,孔明应该有所收敛才对吧;按说孔明加十锡的信已在面前,我们私下里一个政治协商,朝堂上相父老老实实地交出军职应该就行了。
可是没有想到,孔明简直就是天生来做丞相的,政治才能却是很了不起。他居然将李严多年来和他书信来往的许许多多的关于对李严不利的信件居然一封不少的留了下来,而且他还联络了许多大臣,其中大部分是高级武将联名上书指责李严、拥护丞相。其中最为恐怖的人物就是魏延!魏延是汉中太守,汉中太重要了!如果这个地方被其他势力所吞并,蜀国时刻都要接受汉中带来的巨大军事威胁,蜀国就有亡国灭种的压力。如果魏延一个不高兴,他就是不投降敌国,消极怠工都不是蜀国能够接受得了的。张鲁凭借汉中和地盘远大过他的刘璋对抗那么多年不是没有道理的。
可以想象,当刘禅看到这封联名书之后,年轻的刘禅算是崩溃了,他以后能保住性命就不错了,多年来在长坂坡大逃杀,在虎女孙尚香绑架下的情形早就让这个小子肝胆俱裂好不容易过上几天好日子就要受到如此打击。他不太可能在振作起来了,以后就好好地在董允的手底下老老实实的吧。刘禅也很惨,封建制度中居然会有像他这样被绑架的还真不多见,难怪以后会如此为了活命而为人下作。
李严也蒙了,如果他跟孔明死磕到底的话说不定还有一拼之力,没奈何,形势比人强。我相信孔明一定对他有些暗示,他这次老实下台,以后孔明会看在先帝份儿上重用与他。于是一场也是“将相和”的戏码在《演义》中描写,但是李严最后却死亡了,而且还是在孔明死后不久,陈寿不知为何一定要写一个已经下台的人的死?是为了突出李严想念孔明,还是什么原因,也无从考究了。
这也充分说明了,孔明却是是一个政治高手,他可是凡事预留一手的。我们也该学习学习,懂得成功是给有准备的道理。
………………………………
名着中所隐藏的秘密 四
各位很奇怪,我更是奇怪。为什么世界会有最聪明的人?为什么中国人选择孔明?而外国人选的是爱因斯坦?爱因斯坦给大家留下什么?孔明留给大家什么?这和大家的认知是有关的希望这样会给各位一些启示,莫要再执迷。
请问!《演义》中孔明到底有多聪明?他是怎样体现出来的?从今天起我就来告诉你们,《演义》中关于刘备阵营中的所有猫腻,在此申明所有言论全部都是我个人一家之言,绝非十全十美。旨在抵制低俗,提高情怀,防止再有伪学家侮辱国家文化以此牟利的不良现象愈演愈烈。
要想讲明孔明就先要谈起他的老上级刘备发家的事实经过,皇叔发家是一场极具传奇的经历,相信世上仅此一家,以后绝对不会被人模仿。这是为什么?因为《三国演义》上皇叔经历了一次世上最最坑人的游戏骗局。这场骗局将皇叔一生都构陷在这里面无法自拔,更是将众位看官都轻易骗过引为经典不知晃过了多少人的脑子。
《演义》中最坑爹的骗局――青梅煮酒论英雄!
故事很有趣,刘备,这个被吕布打得落花流水的丧家犬居然有脸跑到曹操那里去乞食,有一天,曹操居然放下了所有的国家大事不去做反而来请他喝酒。云山雾绕胡言乱语,居然真的让刘备心怀激动,从此以后刘备整天想的是如何攫取实力和权力,来和曹操作死,几十年下来害苦了中原百姓。而刘备也一生中将他的拥护者们都带入了一条不归路当中!
这场小规模的宴席中,第一个骗人的就是曹操,哎!不对,是刘备呀,他自作菜农,韬光养晦骗过了奸雄呀!怎么说骗人的是曹操呀?这・・・・・・好吧!先骗人的是刘备,但是曹操骗人却是润雨细无声的,怎么讲?就在论英雄里,曹操问皇叔,你知不知道,当今天下谁是英雄?紧接着一场坑蒙拐骗的大戏才正式拉开。曹操言实力最为雄厚的袁绍不是,保境安民的刘表不是,比刘备皇族血统更为可信高贵的刘璋不是,弱冠之年的“小霸王”孙策不是,只有我曹操和你刘备是英雄。你说这话,这已经不是坑爹了。是坑到刘备祖宗十八代了!可是刘备居然还十分得意,回去之后还对关张二人吹嘘。这曹操骗人能力简直就是一把手的厉害。不说别的,就是关羽比起刘备来都不知道厉害多少呢?更悲哀的是,这句摆明的唬弄刘备的话居然能骗过所有人。并且成为了刘备前进动力,鼓励刘备在绝境中奋发图强。曹操真是一个启迪人生的良师益友呀!
你还真别不信!曹操就有这么好心,培植一个对手帮他重拾信心,给皇叔造谣造势,没有两天时间再放他离去,从此以后让这个对手和他逐鹿天下。
因为皇叔是对手所以曹操一定会完完全全将他给连根儿抛掉,这个独裁观点不知何时侵占了我们的思想,但是绝对不要以偏概全。就先来看看吧,曹操对刘备早就在观察当中了,他和刘备都被吕布所偷袭过,但是曹操就能够反败为胜打败吕布收复兖州,刘备有陈登父子相挺还是没辙――刘备用兵气魄失了曹操一大截;曹操在得到兖州之后和袁绍是有了相当一段时间的蜜月期的,他知道自己要稳固实力需要袁家,而刘备,得到了徐州之后就敢死磕袁术,袁绍也不拉拢,这战略外交能力上又是一大硬伤;吕布反复无常,手下猛将多过刘备,和吕布相处情况下刘备依然没有太多措施,或离间或拉拢张辽陈宫等人都是一点没有做到,还敢傻傻地离开本营去干袁术,自己和刘备在人才驾驭方面又是一个完胜;刘备当年,实力弱小受到袁术奚落,于是在曹操挟天子的命令下居然放弃容易暗杀吕布的比较容易且有利可图任务,转而攻打袁术,这气量可不是曹操自己看得上的;张飞丢失城池,失却了刘备的家人,刘备不予以严惩,使得军威受损,将士离心,在军法面前刘备的执行能力又是一个次呦;曹操射猎侮辱天子,关羽都看不下去了,刘备距离曹操不到五步居然也忍气吞声,胆量狭小,他还真以为曹操没看到关羽的举动呢。凡此种种一个什么都不如自己的丧家犬还有什么不该扶持的?
那么曹操干吗好心好意的扶持这个怂呢?呵呵,《演义》中,青梅煮酒论英雄的背景是,曹操四面受敌,他即将与当时以前的大哥袁绍硬碰硬。可是周围的诸侯是什么态度呢?刘表不理不睬,袁绍实力大过曹操,不理就代表这站在袁绍一边,孙策即将突袭曹操。可是讲曹操如果真是要来硬的,还真不一定是袁绍、刘表、孙策任何一个军阀的对手。与此同时谋士郭嘉又发表了“隔岸观火”的计策。在这里必须向大家讲明,每一个战略家和谋士都要有一招自己的招牌计谋,就像是武侠小说里大侠们的绝招一般,曹操和他的谋士最擅长的就是地方的反间计谋,从而造成他们内部破裂自己渔翁得利的手段。因此曹操需要一个能够将反曹实力从他们内部攻破的契机,刘备就是这样的一个契机。青梅煮酒一篇中,曹操先故作惊人之举问:“家中干的好大事?”让刘备内心注意力高度集中,紧接着又向刘备讲了望梅止渴的故事,暗示刘备:我今天的话都是有深意的,你要好好的想。同时也是罗贯中暗示读者给刘备画饼充饥的游戏即将到来。曹操先帮助刘备重拾信心,再帮助刘备离开大本营,以后的事情大家应该都知道了。
事实证明,曹操的赌注下对了!这个刘备真是让人失望!连跑带窜,途中看到张辽和许褚前来阻拦,张辽他们没有防范,刘备看着曹操手下两员猛将在眼前送上门居然放过!又再次失去徐州,废物能力可见一般!可是袁绍居然还把他当个宝,没有谏言,也没有军功居然整日里和袁绍一起出入随行。这让手下人怎么看待?更关键的是关羽斩杀他的猛将,袁绍也不追究刘备,反而还振振有辞“得关羽胜过颜良、文丑”真没心眼儿!许攸、张颌该反他。
刘备加入刘表阵营,很快不安分地参合到了世子传位之争,使得荆州文武离心离德,最后干脆投降曹操算啦。放走刘备的红利曹操一直到赤壁之战才算是有了一个结尾,刘备为什么要什么做呢?因为曹操权威认证了的,我是和他能够一交长短的“英雄”,所以我能够得到天下,不管是复汉室,还是除国贼,我都行的。所以我要有实力来干,所以我要窃取反曹同盟们的实力,所以我要坑害他们。谁敢反对我,就是在反对兴复汉室之神!
在这里必须要讲一下,关于刘备是一个朝三暮四的人,以及他老挖人墙角的习惯谣言!刘备在真正对别人动手的只有刘璋这个更废物的,其他人他基本上都不敢打!直到被人逼得没法子了他出手的,刘表手下老找他麻烦刘备就是能忍,一直到刘表死了才算完;孙权和周瑜一直给他穿小鞋,他也能忍,他后来伐吴那是因为这个梁子太大了,如果再忍就不是个男人了!至于他挖了赵云的墙角,只能讲是他运气好!公孙瓒在灭亡之后才跟随的刘备,如果刘备真的是一个挖掘机的蓝翔高手,多少猛将他不会挖走吗?不说别的太史慈、张辽、陈宫还有那个甘宁,这些人都是顶尖人才!你为什么挖不走?原因很简单,根本就是一个怂,害怕这些人在自己的麾下尾大不掉!
青梅煮酒中第三个说谎的:作者(旁白)。有一句“勉从虎穴暂趋身”的诗篇,在《演义》里特别响亮,用来表示刘备在曹操阵营中韬光养晦欺骗国贼的赞美之词,但是请不要忘记了,这一句前面还加了一句“后人云”。哎,就像是《念奴娇赤壁怀古》里的“人道是”一般,苏轼压根儿不知道战场在哪里所以“人道是”。《演义》中老罗对于诗篇中的意思到底赞不赞同,不知道!但是绝对不会是他自己观点,否则就不会写“后人云”了,可是如果你一那些诗中的意思来衡量当时的情景,你就上了老罗的当了。如果诗中所写是对的那么请问:为什么董卓根据民间诗中意思来迁都他反而会死?夷陵之战后刘备手下黄权投降魏国,竟然留诗暗讽他不去殉主,这合理吗?细细想来这些不过是作者用来阐述民间对于很多传奇故事看法的,根本不能作数。
总而言之,青梅煮酒故事不是一个关于韬光养晦、欺骗敌人保全自己的事情,而是一场谁比谁更奸的欺骗与反欺骗的游戏。
貂蝉的真实身份是什么?
这个问题我本来是没有任何多余思考的。但是最近有不少网络小说都斩钉截铁的写:她就是王允的义女,毋庸置疑!就连新版的都是这样演的,小姐从一出场就喊王为“义父”。真的是这样的吗?哈哈。
《演义》中,王允只是因为貂蝉脸上略有愁容,就骂她:“贱人,是不是像贼汉子了?”从这里你就知道,王允和貂蝉之间是什么纯洁的关系了。一个“干爹”,一个“干女儿”。那么后来的事情就更让人不甚了解了,后来王允和貂蝉定下了“美人计”后,吕布和董卓二人分别来到了王的家里,王允给他们吃喝,二人就吃喝。对于王允的一切都没有任何提防。在王允家里,王允要杀董吕二人易如反掌,更重要的是董卓居然没有带吕布前来。
其实王允就是董卓的一个得力手下,所负责的就有送美女给董卓以供享用的伟大任务。不是吗?我看了一眼董卓入京的罪行,有“卧龙床,睡公主”的罪行,可是何进冒然入宫死于非命,难道董卓也敢乱入?如果有一个朝中大臣为此事张罗,那么一切都会好办多了:另外董卓说穿了不过是一个野蛮军阀,可废立君王的举动却非常熟络,没有大臣来暗中操作,实在是对不起大汉数百年来的完善中央集权制度。那么从王允身上可以看出貂蝉的真正身份,貂蝉很有可能是一个汉室宗室。她被王允带出皇宫,精心教养,本来就准备送给董卓(也有可能是中饱私囊),所以王允除董卓是有天然优势的。我们就姑且认为是为出国贼,损誉释疑吧。
再看先前,王允和曹操商议刺董的时候吧,相当诡异。因为曹操先前一直在拍董卓的马屁,王允居然一点都没怀疑,更关键的是曹操要刀王允就给刀,杀董卓什么刀不行非要用王允家里的知名宝刀?原因很可能是王允根本不怕曹操失败。成功固然很好,王允更进一步,失败了的话董卓不会怀疑他,所以他敢来这么一手,完全可以抵赖过去。你忘了
?曹操失手后,王允不也一样没有受到牵连?
王允和董卓关系有没有这么亲密?你举出例子吧,第一,吕布曾经质问王允,为什么把貂蝉送给董卓,王允讲,是董卓亲自到他家里来接走的。这告诉我们,董卓没有带上他的贴身吕布跑到了王允的家里,这对王允是有着莫大信任的,更绝的是,吕布没有怀疑这是计谋董卓和王允之间的事贴身保镖吕布绝对清楚地;第二,在《三国演义》中,王允经常被称为王司徒,董卓身为丞相,是不可能把一个左右手的工作交给外人的,就连女婿李儒都没当上,可见王允受到的器重。
董卓和王允是相差不远的同一类人,只不过是先死后不要脸的一种组合。你看王允得到大权后,干得也不咋的,大汉朝在这个时候其实早已经名存实亡了。所谓的兴复汉室也只是口号罢了,可就是几句口号就能够将人蒙的死死地真是让人长叹不已。
………………………………
名着中所隐藏的秘密 五
刘备是一生颠沛流离的吗?这点不用否认,但刘备就没有一点儿的风风光光的日子?这世上人的境遇都是一样的,如果没有的升,哪里有的降呀?可是奇就奇在他的升降史居然是如此的“波澜壮阔”,到底有什么秘密哪?有人说是因为他仁义所以得民心,还有人讲是因为他虚伪,以至于他可以欺骗所有的同盟,要将领给他,要底盘给他,要替他一同对付强敌也一块去,到赤壁去到战场上去到为了皇叔送死的地方去。
必须得先讲一下《演义》里的刘备和现实中的相差太大了,但是即便是这样,《演义》里面也没有太黑刘备的。后来对他的观点很大一部分有过于求全责备以及捕风捉影之嫌。
赵云他是在公孙瓒灭亡后才跟着他的,没有挖角一说。赵云其实也没有太符合你所想的,请问一个人才的价值是什么?是看他如何七进七出得疯吗?赵云跟着刘备后也没有太过帮助他创立什么大业,仔细翻书看去吧。
好吧,欲抑先扬了一下,那么从哪里开始呢?就从结义开始吧,一个黑脸杀猪匠和一个红脸的在逃犯人,因为什么才看得上刘备这人的?不会真的是有什么英雄之器吧?跟你讲讲吧,这二人都是别样心思,首先张飞是一个极具功名之心的。他开口呵斥唉声叹气的刘备,刘备和他搭话张飞知道这是汉皇后裔立即变了嘴脸:“失敬。”如果你是张飞你会怎么想?这个汉室宗亲无论真假首先会是我的很好的垫脚石,而且他真没用,混到皇族卖草鞋的地步,当兵凭借杀敌升迁过于危险,而且还很慢,我如何不能让他的皇族来做这个头把交椅的替死鬼呢?就连结义都是张飞拉线赞助的。关羽是个逃犯,五六年时间亡命早已让他厌烦了因此他只要能留下来活命是会答应结义的。这就是三人结义的开始过程。
既然是这样那就请问刘备会不会死得很惨?难说,因为刘备靠着征剿农民军在数年后一直官升平原相,很大的官了。后来居然一步上位登上了徐州牧,成为了一个大大的诸侯。很了不起。这是一个**丝前阶段
的光辉历史,大家不要被后面的窝囊给迷惑了,刘备也是混壮过得!
接受徐州是刘皇叔的一生败笔!
真不知道为什么没人来批评刘备干出来的荒唐事情。我们就来回顾一下接受徐州的整件事情吧:陶谦的手下杀了曹操的家人,曹操前来报仇,屠杀了十几万徐州百姓,刘备看不下去了,带了自己数千人马以及公孙瓒友情提供的赵云来救徐州,陶谦感恩之下在弥留之际将徐州交给了刘备。
有问题,陶谦是不是误伤了曹操的家人?陶谦,哎呦,你不要看他的名字那么的文静,其实这人一点都没你想的那般,据说是陶谦自己要交好曹操,所以好心办的坏事。可问题是,这哥们儿为什么要让一个黄巾贼出身的来护送曹嵩他们?护送的队伍中清一色的黄巾旧部。你徐州没有人了?为什么不让陈登他们护送这明明就是欲盖弥彰!
好吧,我们忽略这个小小的细节,那么请问,徐州是一个什么好地方呢?真不咋地!徐州四面环敌,绝对不是什么福地。南有袁术、西有曹操、北有公孙瓒和袁绍,很难想像这地盘是个好地方。刘备居然敢接这个手还真让人无法理解,说不定真是为了仁义吧。
敢杀曹操的家人这是需要勇气的,陶谦这个大胆妄为。但是他一人怎敢如此?
接着看吧,皇叔接下徐州这个烫手山芋后不旧,徐州就迎来客人――吕布。这是一个没有任何人能够驯服得了的狼,再此不做任何评价,但是有一个人确是非常容易忽略的,他就是陈宫。
吕布和陈宫是在这一批人中非常显眼的,其他诸如张辽等人就不用提了吧。吕布是什么人我想不用介绍了,陈宫是什么人就必须要好好介绍一番了。什么?他是一个正人君子,还有吗?哦,他是一个忠义之人,高风亮节一直令人瞻仰。
是这样的吗?陈宫在《演义》里面本是一位中牟县令,快好好看他的出场!《捉放曹》这出戏曹操刺董未果,逃离京师,陈宫孰视之,看出来曹操的伪装,言道,当年我来京城求官,你这家伙不给我官做,老子把你记得可狠了!将曹操关押的时候,偷偷的来看曹操,问了一下曹操的志向。自己也吐露到,我是没有遇到识货的,所以现在才是县令。
你看这个陈宫,满嘴的功名利禄,哪有一点忠于本职的意思?只到他和曹操谈妥,决心投身曹操阵营当中,这回拜倒:“真忠义之主也!”
很显然,这是一个表面端正,却是一心扎进官印的人。接下来呢,再看看。他和曹操杀了吕伯奢一家,曹操被他指责道:刚才杀吕伯奢的家人的时候,是误杀(所以没罪),现在为什么要杀死吕伯奢?
陈宫这家伙,真让人无语,他在和曹操一起出逃的时候,本来他是手下,曹操是主。吕伯奢将他们迎进屋子休息,这两位亡命之徒中曹操休息,而陈宫应该留在外面作为警戒。你看关羽在曹营是怎么看护刘备的妻子?曹操听出来外面略有不对劲的地方,陈宫也没有履行他的属下责任,曹操反成为了他的看守。这是一个极不尽责架子特大的人!还有后面,依照他指责曹操的理由,他和曹操在不问情由的情况下,枉杀好人,杀了好一伙人,男女老少无一不有,在他看来这是值得原谅的,曹操的错误是不能够原谅的。你也是杀人犯好吧?为何要将正义者的姿态摆的那般高大,这实在是没道理!令人齿冷!
陈宫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