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抗日之双星-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弹琴是基本的地位象征!整本书中,会弹琴的都是出身不凡的人。
还有,司马微结交的名士,门童介绍,司马微关系最为要好的是庞德公,经常和庞统促膝长谈。刘备在见司马微前都要问,司马微结交的是什么人?听完之后才肯进入司马微的家。如果水镜先生是个平头百姓或者是曹操董卓那样的暴发户,恐怕庞德公是绝对不会进他家门的。庞德公是什么家族?世家大族。这也就了解到了吕布失败、曹操被人鄙视乃至未能统一天下的根本原因,出身原因。
从水镜先生所带来的形象,他会的娱乐技能、面对蔡瑁时所表现出来不屑姿态以及结交的朋友来看,水镜先生就是一个世家子弟。
司马微很明显就是世家出身,而整个东汉帝国司马氏就只有一个世家,当中出现了“司马八达”的杰出人物,这个家族是谁,我想应该明白了。
司马微在荆州,他早就知道刘备的名声,不仅如此,就连相貌特征都给门童交代的清清楚楚。还有,他和庞统曾经深切交谈五天五夜,实在让人费解。还有,他也不去参加荆州聚会。这一切都让人觉得这人到底是怎么活着的?
不去聚会说明他闲云野鹤,但是他又和庞家走得那么近,另外,他又推荐了孔明。这又是怎样的说法?
整个过程中,对刘备讲了这么一个道理,你必须增添文人集团力量。原文自己去看,司马微很明显有挑拨刘备和关张二人的意图,在他言辞之中,暗示刘备集团武将实力过大的隐患,甚至还把刘备的重要文人实力都给损了一边。他可真够牛的!
那么刘备是怎样反应的呢?我可以老实说,刘备应该不太喜欢这个人。他好歹也是历练多年的人了,司马微的意图他有所提防。首先,刘备没有过于急切地追问伏龙、凤雏的住址和姓名,他在司马微家里休息,按理说一天折腾已经很疲惫了,可是他好半天都没有睡着,害怕司马微干掉他,徐庶来到司马微家里,两人对话刘备听得清清楚楚。司马微夸赞徐庶有王佐之才,但是刘备一声不吭不搭理他们,后来徐庶加入到刘备那里的时候,刘备既没有问他伏龙凤雏下落,也没有再去见司马微。还是司马微主动前去看他的。其实我有时候都在想,书中刘备是不是一个雄才大略的人,书里面的他简直就是走一步看一步的动作。
以后孔明加入刘备集团,成为军事祭酒,这是曹操手下郭嘉的职务,官职应该是很高了,这应该是很符合司马微的计划。那么他能不能够胜任呢?
我以后就来向大家讲一讲长坂坡故事以及周瑜和孔明的恩怨纠葛,这才是刘备集团真正的转折。
;
………………………………
名着中所隐藏的秘密 八
长坂坡之战让刘备下半生彻底颠倒过来,但是他还是个伶俐人知道打不过就跑的道理。那么这一事件的侧重点在哪里?它就是一场生死时速额较量,刘备跑步跑得掉成为了整件事的关键。
可这个关键确由一群群的巧合所形成的,结果也是由巧合而生成的
。
下从哪里讲起来?刘备奔当阳前夕很是安稳了一段时间,接着徐庶孔明等人到来让他完全改变了以前的生活方针。
徐庶其实就是踩着刘备往曹操身上爬的,这里就有了两个显要的证明。第一就是《三国演义》第三十六章末尾处他拜别刘备后忙里偷闲到了一次孔明家里,将自己向刘备举荐孔明的消息传了过来,孔明骂他不厚道。大意就是你这不是把我当做祭品一般的来牺牲掉吗?可见当时其实没人看好这个所谓的“绩优股”皇叔。司马微也讲了徐元直走就走了还让别人来呕心血!这说明司马微和徐庶其实根本就是把刘备这里当做中转站而已。还有一个证明就是奔当阳前夕,这就有些较为阴暗了,曹操商议是否对刘南下用兵。记住,徐元直当时就跳过了该不该用兵的话题直接讲了,刘备有孔明,孔明“经天纬地,鬼神之才,当世奇人,非同小可,万勿大意”。从这里你就可以知道关羽告诉曹操,张翼德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关羽是带有什么目的了。
这个徐庶,一颗心好不玲珑!曹操听了他的话之后,派出最勇猛的夏侯惇做主将,副将于禁还有李典出战,夏侯惇曾经和关羽打成平手,于禁也是有道理的因为宛城之战他最有经验,宛城和新野相近所以需要他,另外李典也是个持重的人。最后他们虽然被打败,但是刘备集团代价也是非常大的,居然烧毁了新野城。
曹操在夏侯惇打败之后,还不罢休,亲自领重兵前去攻打刘备。这就是刘备倒霉的开始,其实曹操以前正在消化邺城资本,所以他只是派兵袭扰新野,这回可就当真了!
战斗一开始刘备等人就开始着手撤退事物,真打不过!可是刘备却能够将一座城池的老百姓拉出去和他一块儿走,这是为什么?刘备真的得人心到了这般地步了?你要知道抗战年间鬼子大屠杀的风声已经传来,再加上国民政府的添油加醋,鬼子应该是很恐怖了,但仍旧有人念家不愿意动弹,何况在那个时期一向“匡扶汉室”的丞相,他名声就那么糟吗?
《演义》中用了一句特别有意思的句子“嚎哭而泣”来形容当时百姓撤退场景,既然是跟着明主刘备为什么要哭?其实这很好解释,老百姓根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刘备在新野长时间训练了许多忠实他命令的士卒,就连夏侯惇也讲刘备在新野训练兵士,这些人拿着大刀片儿在后面赶着你,你看你走不走?还有,在新野刘备和曹操用发生了数次交锋,离奔当阳最近的一此战斗中,孔明用计火烧了整个新野。我估计老百姓也是损失惨重,来不及走的下场要么是被大火烧死了,要么是被曹军泄愤杀了,所以这次刘备组织人员撤离会那么容易恐怕也是害怕刘备再次烧毁城池害苦他们。
奔当阳前夕就是这样不知不觉间形成的趋势,那么刘备得出手底下又有什么人能有精彩表演?刘备手下骨干在这泰山压顶的崩盘的境地会做些什么?
首先关羽就和孔明演了出双簧,关羽身份是孔明根本不可能指挥得到的,关羽撑死也只听他军事上的安排,可是关羽居然听从孔明人事命令到江夏搬救兵。
刘备最危险的时候你跑了!你好歹把人家家人带走不是?你走的可是水路呀!按照运输的章程,水路是可以运输货物众多且不易腐烂变质的运输方式。关羽在这个时候完全应该让刘备所领导的老百姓上船避祸才对。看得出来,关羽在走单骑之后隐隐把自个看作是老大人选了,刘备已经开始从张飞的代言人变作二弟的代言人。
孔明支走了关羽后,就建议刘备用流民来攻打刘琮夺取荆州。看来孔明也是个年轻人,不到黄河心不死。以前很听话的皇叔终于刹车了,修建了二十多年的襄阳城是流民可以上打下来的?就是打下来又能怎的?如何处理蔡瑁和蒯越?如何抗拒曹操?关羽已经走了,手下文臣武将严重缺失,总不能且顾眼下吧?
赵子龙身为亲卫队长,当时主要职责是什么?当然是保护刘备家人安全了!他做到了吗?这太不好讲了,要是算上保护没保护好刘禅,赵云的确做到了,但你如果只看着一面就太简单了——他的问题最大!
糜夫人是怎么死的?原著中明显写道,糜夫人腿上受伤,抱着阿斗在一处荒野哭泣。赵云神兵天降一路杀来,本以为这人是救命的英雄,于是糜夫人将孩子交给了赵云,赵云还要糜夫人跟着他一块走,糜夫人好言相劝,别管我了;没成想赵云瞬间化为要命的阎王。原著中就是怎么写的;赵云厉声喝斥,赵云沙场刚刚归来,一身血污,手拿宝剑,这是何等吓死人的节奏?糜夫人只得跳井。明白吗?糜夫人之死的真正原因。
你要知道,曹操当时亲自率领十几万大军过来,正找不到刘备本人,赵云一个人单骑杀出,直愣愣地杀到刘备面前,那你说曹操那伙人有谁是傻子?还不去追刘备这条大鱼?谁会去还跟他拼命?
曹操也真是个实诚人,他见到刘备不是他对手于是放刘备离开许昌,刘备在新野混好的时候,他又不间断地挑战刘备。当看到刘备真的不是他对手他就对刘备的手下一再放水。效果很明显,刘备的行踪被赵云暴露了个彻底,更关键的是激化了他们之间的内部斗争。
当时如果你是赵云,请问你会怎么做才能够保护的了刘禅和糜夫人?有以下几种,一是将他们二人藏匿起来,化装成普通一家子,可以南下到苍梧太守吴质的地方,这样可以联络刘备的盟友来帮助刘备;二是藏于民间,等到赤壁之战结束以后再归队。这都是可以保住母子二人的办法,没成想赵云用了最不知所谓的办法。
刘备这个时候很倒霉的,他让张飞关羽来保护家人,结果统统丢地失人,这二位好歹还能落得个母子平安回归。赵云接受,结果就给他出事。
那么刘备对他的这个亲卫队长是什么态度呢?赵云再把孩子送到面前的时候,刘备的内心是,狂怒不已!换任何人都会这样。请千万不要把电视剧里面的场景照搬到脑海里,赵云献子时的悲壮与他所捅的篓子是不成比例的。糜夫人之死导致了糜家和刘备离心的局面,刘备身边能有家族方式投奔他的还真不多,糜家离心这让刘备身边人才储备更加枯竭,这个先不说。曹操将刘备逼到墙角,眼看就要大军围攻过来,这是谁给他引得路?所以刘备一口气力没出发只得摔起儿子来撒气。有人说刘备这样做全是为了笼络赵云,这不对。人家都已经出生入死地过来了,还有什么只得笼络的?这时候赵云的身心已经是全部都在刘备集团了。
刘备虽然“感激”赵云,但是心里面那个气难以消除,赵云依旧是很危险的。必须要缓解刘备对赵云的不良情绪,否则赵云后果堪忧,这个时候孔明出手化解了矛盾。你知道怎么化解的吗?
………………………………
名着中所隐藏的秘密 九
孔明和赵云结盟是必然的。刘备集团中,刘关张三人已经起了冲突,刘备听了水镜的话,开始制衡武将势力。所以就有了刘备一直和孔明在一起冷落关张的事实,还不止,孔明在出山的时候给了刘关张三人非常大的难堪,除了刘备之外两人很不喜欢他了。
孔明要想维持局面他就必须要有武将来帮衬他,其实在徐庶在的时候赵云就有多过关张的红利了。大破八门金锁阵让人不由得眼前一亮,也是的别人第一次看见了赵云的英姿。还有,糜家就此衰落,对于孔明是极有利的。
那就有个疑问,赵云抗得起给他的担待吗?长坂坡之事赵云好歹也救了刘禅,所以中间的篓子大家华丽地忽落掉,以后再看看他的表现吧。
眼下就一桩难以维持的事情必须得过关,刘备恼了!赵云贤弟!你在沿途杀掉了五十余名曹军将士,但曹操八十三万减去五十多人却也被你给领来了。你要再次七进七出多少次才可以让我们转危为安!
整个长坂坡,仔细一些就会发现:刘备逐民,关羽溜号,孔明烂计,赵云胡冲。这就是《演义》中你所见到的仁义智勇的代表人物在危局时刻所表现出来的正真本性,可有意思哩!
那为什么刘备还能够活下来?这就不能不说天意难为了,老天就是能这般作弄。当时杀刘备的人主要分为两个集团,一是刘琮部下,但是文聘“羞愧而走”让这一支人马就此退出;二是曹操的人,可是他们来的太晚,在路上又被沿途百姓堵住去路,幸亏刘备让这些人做了肉盾,否则还真是难过此劫。
张飞的行为使得刘备转危为安,张飞自从在徐州丢了人后,便一直想找回场子,当阳桥阻敌正好是洗刷耻辱的最佳时刻。这不得不说张飞是真的卖了大力气来做的事,刘备因而在这次和他冰释前嫌。
可以讲张飞是唯一一个在这时候能够真正帮助刘备的人。可是有人不乐意了,他见到张飞之后立刻痛斥张飞:“你为什么把桥给拆了?”
孔明只不过是个出山一年左右的人,面对曹操都看重的武将张飞如此作为,他有资格吗?且这种责怪很没道理,各位不要因为话出自孔明之口就一脸赞同。细加分析就会知道这里的所有关系,用他孔明的话解释,曹操看到桥安好就会心生疑虑,不敢过去,桥拆了之后曹操明白过来,不用一天时间就会架好桥梁前来。用他的解释,曹操这个傻子带着一帮二傻子会在一座空桥面前愣上超过一天时间!呵呵,桥毁了,还能延迟一天左右,没有毁的话一个小时都不用等!这不是抗曹神剧!是《三国演义》。
刘备手底下武将:关羽走了,赵云累晕了,只有张飞一个武将。如果张飞中途别做他想,他就是什么都不管了,刘备日子就完了!孔明什么意思?激怒张飞有什么意义?真是不嫌臊!张飞要是忍不住一矛捅过去,你孔明用什么来抵挡?一句话,张飞别说是刚刚救了刘备和你孔明的命,他就是做错了你也不肖这般责怪!年轻人就是年轻。
那孔明为啥让张飞下不来台?因为要分散刘备的注意力呀!刘备本来只怪赵云一个人,现在是两人分担责任。而张飞是要分担多一些的,因为着重提到你了,而且还有过去徐州“案底”在,还有刘备要整治关张二人做铺垫,所以赵云就是恩人,你就是个老粗!
刘备众人,这次简直就是本性大暴露!刘备不顾百姓死活,让他们给自己当肉垫使。关羽居然不顾老资格的傲气听从后辈孔明的“安排”,去什么江夏找毛的援军。赵云,胡对妇孺使劲;滥用武力。孔明狭隘自大,没事找事乱挑毛病。当阳桥,当阳桥。真是一条阳间的奈何桥!在这里的所用人都将自己的一切仁义道德全部都丢失在忘在了那一边。从此之后过桥的都是鬼,没有人。
言归征途,张飞归队后曹操又一次杀来,这回关羽终于领着一万人马前来救援,曹操五千人人困马乏只得收拢退却。关羽也是有他自己考虑的,结义队伍在,那么以后就有他的重要地位,所以他不想失去,这也就是为什么关羽后来能独霸半个荆州的原因。
当然不能白来救他刘备。关羽埋汰他:许田围猎就和该我出手干掉曹操,要不是你拦着怎么会这样?怪你吧?刘备这时候只能哭了,换我也哭:我当时投鼠忌器呀。你不要命,我要命呀。你到时候能不能杀曹操,指不定是个陷阱,别一转念害了我。
这就是刘备集团,那么请问?孔明到底还有没有别的心思呢?这一点就必须要从以后魏延之死上说起了。
你看过这次败仗,有没有多想过招揽孔明究竟有多大作用?相信你也能够明白过来,在我眼里:“招揽孔明进而可以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因果关系,丝毫不亚于“我拜神之后可以考试过关或者老婆身怀六甲”和“看了某某神医结果治好了困扰我身上老久的感冒”一样。
这次刘备阵营好生热闹,那么曹操这里又有啥新鲜事?在围攻赵云的时候,作者将曹操手底下许多重要武将一一点名,但有两人却不知到了哪里。徐晃是关羽的朋友,他不被相信,且还要看守凉州马家防止叛乱。可有一个人却也不见了,于禁到哪儿了?于禁真是个倒霉蛋!当年宛城战败,于禁收拾了曹军里的一些不法之徒,得罪了人。没成想,在之后的战斗中,刘备火烧博望坡,曹军大败。将领三人,夏侯惇是心腹,李典是同乡,收拾不得,于是经过公正选举,于禁成为那次战斗失败的夹心饼干。赤壁之战,蔡张二人被杀,曹操给了他一次机会出山,训练水军。结果大家都知道,那就要命了,因为这是曹操失误才导致的败仗,可这真的能以军法而处理吗?于禁,你再做一次夹心饼干吧!
于禁有多大本事?他带兵严整,而且基本上是秋毫无犯的,至少比其他曹军将领要来的强。另外他的武艺也不能小觑,赵云第一次出场救徐州就是和他打的,赵云和他拼杀十几回合不分胜负。于禁确实是武艺高强,没成想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了解放前。这个人在他当年宛城的所作为所恐怕就已经注定了悲剧的产生。
………………………………
名着中所隐藏的秘密 十
赤壁之战,是孙刘联盟的一个重头戏。比以后虎头蛇尾的蜀汉北伐要来的漂亮得多,但是罗贯中在《演义》里强大部分对白都给了周瑜、孔明和鲁肃三人。
这没有什么奇怪的,因为这三人是赤壁之战的关键人物,这个时候不写他们什么时候写?可这里面却将孔明夸赞的淋漓尽致,从此也奠定了他“智圣”的名声,不过也都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的衬托而成的,这个人就是周瑜!
对于周瑜我们都知道些什么?他是个帅哥,事业家庭双丰收,以及他打赢了曹操与赤壁,老婆是宅男女神,还有呢?哦,他估计似乎嫉妒孔明!呃,也算吧。还有呢?
周瑜对于东吴到底有什么地位呢?仅仅只是一个大都督东吴军事一把手那么简单吗?
周瑜出场是孙策的有力支持者,他不同于孙氏其他的一般将领以前就是孙坚部下,或者从敌军那里奔降孙氏,要不然就是只身一人慢慢在孙氏手里熬资历等待别人给他升职加薪。周瑜是主动加入孙氏的,当年孙策带领袁术给他的三千人马路上与他周瑜数千人汇合在一起的,周瑜还是世家比一般人出生好太多了。这其实就是两个人共同成立的东吴公司,孙策和周瑜是董事会主要成员,孙氏充其量是一号股东。换言之,周瑜是有机会再东吴未确立起中央政权时期成为江东之主的。他在江东的地位根本上已经超过了关羽在刘备集团的事实,就连张昭都是他介绍的,江东二乔也是两人各得一个,还有吴夫人也对孙权讲周瑜是你的兄长,可见一斑。
那孙家对这个人是怎么看的呢?提防、压制是主流策略,利用收买是必要方法,贯彻实施以孙氏为主要核心指导方略,达到逐渐消除其动摇江东两面格局的优势,坚持走孙氏三代领军人物的重要发展路线方针,这才是东吴孙氏将要做的业绩。
错了吗?孙策时期,孙策基本坐稳江东地区后,便将周瑜打发到外地,而且死的时候还不敢让周瑜回来,托孤的时候也是只对张昭讲可取孙权而代之的话。“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反言之,周瑜不得过问孙家内政!而张昭可以过问一切,军事外交也包括“内事”好吧?
孔明到了吴地后,是怎么舌战群儒的?
一句话,人身攻击。张昭是“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虞翻是“欲使其主屈膝降贼,不顾天下耻笑”。步骘是“畏强凌弱,惧刀避剑之人也”。薛综是“无父无君之人也”!陆绩是“小儿之见,不足与高士共语”。总之,谁敢和他斗嘴,谁就要被狠骂一通!双方是越说越僵,孔明不要联吴抗曹了吗?而这些被他骂过的人日后都在夺取荆州事宜上有重大贡献,孔明臭骂他们,以后也要小心些了。
着这里就有两个问题了,周瑜这样的人居然没有参加这次会议,还有孔明为什么要赖在周瑜军中不走?
孙权想不想打赤壁之战?他要不想的话就不会让鲁肃带着孔明过来了。态度是明显的,可表达上却是难以直接的。说到底也只是个二十七岁的年轻人,孔明就是看到了这一点才会这样呛东吴文臣,让孙权先身心愉悦一下,再跟孙权沟通。
那么周瑜这时候干什么呢?对于江东文臣武将为啥态度不明呢?推演一下子你就知道了,周瑜不表态,或者表态倾向投降。投降派占据绝对上风,其他武将难以维持抗曹局面,那样的话会怎么样?
孙权会有两种选择,第一,真的投降,第二,加大对周瑜拉拢工作,周瑜也就适时地“幡然悔悟”,领着孙权给他的好处开展抗曹工作。
你认为那种是周瑜的计划?鲁肃劝孙权说道:“如肃等降操,当以肃还乡党,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降操,欲安所归乎位不过封侯,车不过一乘,骑不过一匹,从不过数人,岂得南面称孤哉!”
言下之意,臣下投降仍是臣下,主公投降那就不是主公了。那就有个明显的问题,抛弃忠心不谈,反过来理解鲁肃的话,孙权若是要让周瑜抗曹,他必须拿出比一人之下还要高的地位才能笼络得了周瑜。而作为江东军事一把手的周瑜也是一样,降曹也会受到地位上的损失。
这样的话,瑜亮的第一个矛盾就来了,周瑜按兵不动,希望孙权给他更多资本来抗击曹操,而孔明希望周瑜主动请缨,化解他在江东战不战和不和的尴尬局面,这也是孙权要求他的,否则以孔明年纪是不可能把东吴内部消息把握的如此准确的!而且他出山一年时间都和刘备睡在一起,东吴的事他应该不太了解的。结果大家都知道,孔明没有底线,用周瑜老婆来威胁周瑜,再不表态抗曹,鱼死网破!最后周瑜没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