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极品吴掌柜-第2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六式自知:夫智者见于未萌,愚者暗于成事。故知己之害而图彼之利者,胜。知可以战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以逸待劳者,胜。不战而屈人者,胜。老子曰:“自知者明。”

    第七式审局:夫弈棋布势,务相接连。自始至终,着着求先。临局离争,雌雄未决,毫厘不可以差焉。局势已赢,专精求生。局势已弱,锐意侵绰。沿边而走,虽得其生者,败。弱而不伏者,愈屈。躁而求胜者,多败。两势相违,先蹙其外。势孤援寡,则勿走。机危阵溃,则勿下。是故棋有不走之走,不下之下。误人者多方,成功者一路而已。能审局者多胜。易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第八式度情:人生而静,其情难见感物而动,然后可辨。推之于棋,胜败可得而先验。持重而廉者多得,轻易而贪者多丧。不争而自保者多胜,务杀而不顾者多败。因败而思者,其势进战胜而骄者,其势退。求己弊不求人之弊者,益攻其敌而不知敌之攻己者,损。目凝一局者,其思周心役他事者,其虑散。行远而正者吉,机浅而诈者凶。能畏敌者强,谓人莫己若者亡。意旁通者高,心执一者卑。语默有常,使敌难量。动静无度,招人所恶。诗云:“他人之心,予时度之。”

    第九式斜正:或曰:“棋以变诈为务,劫杀为名,岂非诡道耶?”予曰:“不然。”易云:“师出以律,否藏凶。”兵本不尚诈,谋言诡行者,乃战国纵横之说。棋虽小道,实与兵合。故棋之品甚繁,而弈之者不一。得品之下者,举无思虑,动则变诈。或用手以影其势,或发言以泄其机。得品之上者,则异于是。皆沉思而远虑,因形而用权。神游局内,意在子先。图胜于无朕,灭行于未然。岂假言辞喋喋,手势翩翩者哉?传曰:“正而不谲。”其是之谓欤?

    第十式洞微:凡棋有益之而损者,有损之而益者。有侵而利者,有侵而害者。有宜左投者,有宜右投者。有先着者,有后着者。有紧逼者,有慢行者。粘子勿前,弃子思后。有始近而终远者,有始少而终多者。欲强外先攻内,欲实东先击西。路虚而无眼,则先觑。无害于他棋,则做劫。饶路则宜疏,受路则勿战。择地而侵,无碍而进。此皆棋家之幽微也,不可不知也。易曰:“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

    第十一式名数:夫弈棋者,凡下一子,皆有定名。棋之形势、死生、存亡,因名而可见。有冲,有斡,有绰,有约,有飞,有关,有粘,有顶,有尖,有觑,有门,有打,有断,有行,有捺,有立,有点,有聚,有跷,有夹,有拶,有刺,有勒,有扑,有征,有劫,有持,有杀,有松,有旋。围棋之名,三十有二,围棋之人,意在可周。临局变化,远近纵横,吾不得而知也。用幸取胜,难逃此名。传曰:“必也,正名乎棋!”

    第十二品格:夫围棋之品有九。一曰入神,二曰坐照,三曰具体,四曰通幽,五曰用智,六曰小巧,七曰斗力,八曰若愚,九曰守拙。九品之外不可胜计,未能入格,今不复云。传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

    第十三式杂说篇:夫棋边不如角,角不如腹。约轻于捺,捺轻于辟。夹有虚实,打有情伪。逢绰多约,遇拶多粘。大眼可赢小眼,斜行不如正行。两关对直则先觑,前途有碍则勿征。施行未成,不可先动。角盘曲四,局终乃亡。直四扳六,皆是活棋,花聚透点,多无生路。十字不可先纽,势子在心,勿打角图。弈不欲数,数则怠,怠则不精。弈不欲疏,疏则忘,忘则多失。胜不言,败不语。振廉让之风者,君子也起忿怒之色者,小人也。高者无亢,卑者无怯。气和而韵舒者,喜其将胜也。心动而色变者,忧其将败也。赧莫赧于易,耻莫耻于盗。妙莫妙于用松,昏莫昏于复劫。凡棋直行三则改,方聚四则非。胜而路多,名曰赢局败而无路,名曰输筹。皆筹为溢,停路为。打筹不得过三,淘子不限其数。劫有金井、辘轳,有无休之势,有交递之图。弈棋者不可不知也。凡棋有敌手,有半先,有先两,有桃花五,有北斗七。夫棋者有无之相生,远近之相成,强弱之相形,利害之相倾,不可不察也。是以安而不泰,存而不骄。安而泰则危,存而骄则亡。易曰:“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

    虽然这只是一本黑白子的棋谱,我也从中获得了一点心得。棋盘就这么大,无非是道同势不同,所以每一局棋你要自己学会造势。若对手势弱,你切不可掉以轻心,说不定对手准备和你来一次孤注一掷,背水一战,或者对方造的势你根本就没看出来,你一定要在棋盘中少给自己留下被对方一击必杀的死门,步步为营,收放自如,敌退我进,敌疲我打,围而歼之若对手势盛,你要学会以柔化之,同时在化的同时,想一想有没有可能给对方造成克势。柔不是弱,是容,是收,是含。含而化之,让对手入你的势。除了平时的基本功,这个时候更多的是考验个人的天赋,平常我们所说的棋运,便是因势而导,逆势而为产生的,只要能抓住棋运,你随时都有翻盘的可能,正所谓不以失一城一地论成败,就是这个理如果遇到一个同样和你同样会造势的高手,你们彼此入对方的势会很难,这个时候就要损,损他一个子儿,损自己一个子儿,先导开,或找眼钉下,止住他的势,铺排下自己的势。这时你万万不可死损,势式要相机而变。势势有相因之气,势套势,小势开导,大势含而化之,根连根,枝连枝,彼此守望相助,做到有的放矢,无为而无不为,痴则弃,妄则固,溺则魔。世上最难下的不是明棋,而是暗棋,棋盘之上还有迹可循,人生的棋盘才是最难下的。”

    “吴大人,句句在理,字字精辟,小人受教了。”

    一旁的刘仲甫兀自沉默了下来,吴永麟口中所谓的棋局十三式和自己的棋诀处处透着相同,处处又透着不同,关键它把棋理阐述得更加透彻,而且与四书五经相结合,显得更高深莫测。这里面受益匪浅最大的莫过于黄臣可,他这才明白以前自己只会给对方下套,而忽略了刚刚吴永麟所说的势,只有进攻,没有防守,所以前两局下来,都被腰斩了大龙。也许是受吴永麟刚才的启发,黄臣可暗暗的在棋盘上开始做眼,为了防止对方发觉自己四围留下的势,他依然进攻凌厉,只不过不再只是一味的一往无前,而是经常性的将阵头变成阵尾,阵尾变成阵头,有时候甚至四处出击,毫无章法可言,加上黄臣可不停的催促暗自揣摩吴永麟刚刚那些口诀的刘仲甫,正所谓乱拳打死老师傅,当刘仲甫回过神来的时候,黄臣可高兴得从圆形杌子上站了起来,这一局破天荒的以黄臣可赢对手三目而胜出。

    “仲甫兄,这最后一局的棋运好像在老夫这边啊。”

    刘仲甫脸红耳热,惊得冷汗直下,自己这二十多年来,几乎在棋坛上叱咤风云,所向披靡,未逢敌手,有时候为了让黄臣可面子上好过,也只是让对方输的目少一点而已。

    围棋方面,古人善战,并不善守,他们在面临一个是攻还是守,抑或是虚己以待时往往会选择攻,他们的棋不重布局而重中盘,刚刚吴永麟口中念出来的棋局十三式,其实早已弥补了这里面的缺陷,刘仲甫的棋风早已约定俗成,很难有所改变,反而是黄臣可这种半吊子,反而容易听得进去,他刚刚故意以教叶知秋棋理的方式暗中帮了黄臣可一把,加之刘仲甫此人又比较自负,刚开始根本就没把吴永麟开始的话听进去,到后来吴永麟作了一番阐述,他才发现这里面大有文章,当他开始慢慢回味吴永麟所说的那翻棋诀时,是越想越心惊,最后完全失了神,一个完全不懂围棋的人能够将棋理说得如此通透,已经大大超出了他的想象,吴永麟口中说的这本书,他敢断定在东京绝对没见到过,内里行家,他早已如数家珍,此刻他完全被吴永麟口中的棋局十三式弄昏了头,所以和黄臣可第三盘的对弈,刘仲甫完全输在自负和不专精上面。
………………………………

第579章 袍哥会

    “小子,可否有胆和老夫对弈一局?”刘仲甫吹胡子瞪眼的望着吴永麟,看来刚刚输的这一局棋对他刺激的不轻。

    吴永麟知道此刻如果应战,以自己在围棋上不服输的个性,绝对会和对方在上面不死不休,一决高下,而且和当世棋圣痛快厮杀一番,更是他几辈子梦寐以求的,只是这时间、地点都不对,他更不敢冒这个险,他沉吟了一会,笑嘻嘻的说道:“老爷子,小的只会下象棋,对于围棋之道可以说一窍不通,刚刚的棋局十三式,我其实有不得已的苦衷,为了不至于让老爷子误会,那我就把话说开了吧,棋局十三式其实是一个孤本,现在除了在我脑袋里装着,在世上的任何地方是再也找不到了。这一切说起来也是一场因缘际会,前因后果恕我不便详述,我能说的是棋局十三式是在下回成都途中偶遇一位老者所得,老人生前曾再三叮嘱,切勿将此棋诀轻易透露出去,这世上多沽名钓誉之徒,倘若落入品行不佳的人手中,最终只会断了这棋道的传播。若遇到品行兼优的有缘人,教授一番也未尝不可。”

    刘仲甫此刻脸上是一阵青,一阵白,自己刚刚被吴永麟拐弯抹角的骂了一句,他却偏偏无言以对,毕竟有自己的《棋诀》在前,倘若有人向他进献吴永麟所说的这本棋道,以他初次对棋局十三式的印象,绝对会弃之于墙角,任凭鼠噬虫咬,自己就不成了棋局十三式不能流传千古的罪魁祸首?而让他欣慰的是,这吴永麟看人的本事还是有的,叶知秋表面上看起来略显呆笨,似乎脑子里缺少一根筋,那是因为别人根本不了解他,这孩子从十五岁起正式在他身边当贴身侍从起,便展示出了他在棋局上的天赋异禀,短短五年时间,叶知秋逐渐由一个初学者迈入了‘一叶居’能排的上号的高手行列,和东京的三大国手祝不疑、晋士明、王憨都能杀得有来有回,胜负参半,他今日的成就已经远远超过了别人几十年的积淀,让刘仲甫更刮目相看的是,自始至终他并没有教叶知秋怎么下围棋,这个仅仅立在刘仲甫身边观棋,无师自通的少年对围棋大局观敏锐的感知,甚至让刘仲甫都歆羡不已,这孩子天生就是一个下围棋的料,他只需要稍稍点拨一下,叶知秋几乎可以一日千里,岁寒而不知松柏之意。其实还有一点让多数人也没想到,叶知秋还是一个武行,弓马娴熟,更是使得一手好枪法,最难得的是,他对《孙子兵法》《六韬》《神机制敌太白阴经》上面记载的战法几乎是信手拈来。吴永麟如果知道叶知秋的真正底细,不知会作何感想?

    “可惜了,如果能与这位上人杀上一局,那是何等的快意。”刘仲甫急忙给自己找个台阶下。

    一旁的黄臣可也察觉到了刘仲甫和吴永麟之间的气氛没对,虽然刚刚赢了一局棋让他兴奋不已,只是比起这些年来和刘仲甫之间同在官家身前结成的肱骨之谊,这种偶尔自娱自乐,怡情的小玩意自然不至于让它破坏了原本融洽的气氛,连忙上前指着吴永麟训示道:“徒儿,还不上来向仲甫先生道个歉?”

    “希望仲甫先生大人不计前嫌,我这嘴巴上从来每个遮拦,刚刚如有冒犯的地方,还望先生赎罪。”吴永麟躬身向前毕恭毕敬的给刘仲甫打着揖,顿时让刘仲甫脸上的颜色好看了许多,原本两人之间的剑拔弩张气氛也缓和了下来,再经黄臣可在中间调停一番,四人之间的气氛总算又回到了原来该有的和睦融洽。

    天色渐晚,远处的天边逐渐露出一抹鱼白色,不知不觉,吴永麟发觉自己居然在这里整整待了一天,只是今天黄臣可赢了棋,似乎心情大好,硬是留下吴永麟吃晚饭,吴永麟突然记起一件事,也许酒酣耳热之后,正好可以探探黄臣可的口风,吴永麟假意推辞一番后,和原本就不准备离开的刘仲甫,叶知秋一起留下来吃晚饭。

    叶知秋对吴永麟的印象也大为改观,他从吴永麟身上发现了别人都不曾发现的小秘密,比如吴永麟帮着收拾第三局落在棋盘上的棋子时,并不是急于收棋,而是在棋墩旁边站了大约半盏茶的时间来观摩那盘棋,甚至试探性的在上面落了几个子,他这一遮遮掩掩的动作有意避着旁边收茶水、糕点等物的叶知秋,叶知秋在黄臣可拉着刘仲甫到另外一间房去聊一些私事后,早已不经意的扫了棋墩上的那盘棋,凭着惊人的记忆力,棋局的对冲他早已了然于胸,脑中回想着那盘棋时,对吴永麟落子的可能位置也有了个大略的判断,当瞟见一两个棋子果然落在料想中的位置时,他心里早有了计较,这吴大人绝对不是不懂围棋之人,至于为什么不接受师傅刘仲甫的应战,他却不甚明了了,也许他有什么不得已的苦衷,这一天下来,他和吴永麟之间由开始的生疏变成了彼此能说得上话的人,听了吴永麟的棋局十三式后,对他的印象更是大为改观,这人除开官面上那套不齿之事,私底下也不失为可以推心置腹交朋友之人。叶知秋觉得没见过的,道听途说的未必是真的,对于活在自己世界中的方外之人,他拥有很多人不曾有过的快乐,他没料到的是,和吴永麟这一次的偶然相遇,对他的将来会产生风云际会般的改变。

    看着桌子上的那一桌芳香四溢,让人大吞口水的盛肴,吴永麟这才知道陪刘仲甫和叶知秋留下来是多么的正确了,后来一打听,吓了一跳,原来这些精致的菜肴是庞氏,也就是黄妙灏的娘和黄妙灏二人亲自准备的,听说庞氏祖上几辈人曾经都在宫里当过御厨,伺候过官家和各位娘娘,庞氏也曾到宫里当过几天厨娘。后来下嫁到黄府后,只有来了刘仲甫这样的贵客,才会亲自下厨露一手,为了将庞家的这些绝活流传下去,她更是毫无保留的教给了黄妙灏。望着桌上大部分来自于江浙菜系的‘一鸡三吃’、‘醋鱼带鬓’、‘奶汤鲫鱼’等菜式,吴永麟也大致猜到了庞氏的籍贯,苏杭自古出美女,眼前这对母女花,便是对这句话最好的佐证了。

    “吴大人辛苦了,奴家陪大人小酌一杯,以尽地主之谊,希望大人将来念着和黄家的这段百年修来的缘分,无论好坏都能挂记上我们家必忠,我们必忠一定肝脑涂地,为大人孝犬马之劳。”

    庞氏的这句话说的几乎滴水不漏,大开大合,少有闺中女子的羞羞怯怯,果然是在宫里见过大世面的人,如果她是个男儿身,不知比当世奇男子要强上多少倍,反观旁边只知下箸如雨,把嘴巴塞得满满的,完全不顾忌黄家脸面的黄必忠,吴永麟这个外人都觉得有点看不下去。只是让吴永麟好奇的是,当黄妙灏上来给吴永麟斟酒时,庞氏在一旁古怪的盯着他们俩,似乎生怕吴永麟拐走了她这个宝贝女儿似的。

    看着似乎活络不开,有所拘谨的众人,黄臣可连忙让庞氏和黄妙灏佛照了一轮众人后退了下去。浅斟低酌,彼此交头接耳一阵后,众人之间的氛围这才变得热络起来。

    吴永麟酒壮怂人胆,酒意微醺的他在黄臣可诗兴大发一首,击掌大肆称道一番后,也忍不住背了一首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徒儿,何必这么感伤?今天是你我再次重逢相聚的高兴日子,不必如此。”

    “哎”吴永麟哀叹一声,脸上更是露出悲戚之色。

    “莫不是想娘了?”

    “还是师傅知道我的心意,这次回到东京,官家见我在成都府政绩卓著,圣意眷隆,特许今秋冬让老娘和大娘子来成都府和我过一次团圆年,入蜀之路险恶艰难,蟊贼更是多如牛毛,秋冬之际,杂务缠身,徒儿哪里还抽得出空去亲自接他们回来,这一路上若伤了老娘和大娘子,我这个不孝子、不尽忠的丈夫岂不让自己这辈子都这么不痛快下去?”

    “徒儿,不妨有话直说,刘先生和知秋不是外人。”

    “师傅,这件事对您来说可能会有点为难,我不想勉强您老人家做您不愿意的事情。”

    黄臣可似乎也察觉到了什么,自己这个徒儿这次给自己送了这么重的礼,几乎都是投其所好,让自己几乎乐昏了头,而不求一点回报,好像和他的性子不符,此刻听见他总算要把话说到点子上了,他摸了摸髭须,愠怒的说道:“想起年前,我这帖子送出去四五份,你吴大人这潭深水泡都不给冒一个,这次想到老头子还有那么点利用价值,就开始算计老夫这把老骨头来了?喝完这杯酒,大人从哪来,就回哪去吧。”

    吴永麟没料到黄臣可说变脸就变脸,看着端起酒杯立在自己面前的黄臣可,吴永麟在慢慢端起酒杯的时候,心中兀自想着对策。

    “师傅,你肯不肯听我多说几句?”

    “啊呀,吴大人你这叫什么话?承你的情来看我,我起码要留你住三天,好好叙一叙。你有指教,我求之不得,怎问我‘肯不肯听你多说几句’?莫非嫌我骄狂?”

    吴永麟知道没必要拐弯抹角下去了,成不成也就是一句话的事,他鼓着勇气直接将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师傅,我想借黄家的人和力,重新开一条出川的水道,船和一路的关节由我帮你们打通,如果有必要,疏浚河流都行,钱不是问题。”

    “吴大人的孝心好大。”一旁的刘仲甫忍不住抢白了一句,吴永麟根本就没在意,反而端着酒杯很诚恳的望着黄臣可,看着对方犹豫的眼神,吴永麟知道有戏,他也不逼迫对方,静静的等着答复。

    “袍哥会那边怎么办?他尚熙文可自称和转运使尚敬是一家人,恨不得和他做连襟,现在成都府出去的大船几乎都掌握在他手上,你觉得我们能绕过他们?”

    吴永麟进城之前,早已在半道上从措姆离那里得知了袍哥会这批人的来历,这些人以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八德(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信条。联络的聚点,最初叫“山头”、“香堂”,随着参加的会众日益增多,才由山头、香堂改为“码头”(又叫“公口”、“社”)。码头要分五个堂口:“仁、义、礼、智、信”(又称威、德、福、智、宣)”。五个堂口是五类性质的人参加:仁字是有面子、有地位的人物,义字旗是有钱的绅士商家,礼字旗是小手工业劳动无产者。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仁字讲顶子,义字讲银子,礼字讲刀子”或者“仁字旗士庶绅商,义字旗贾卖客商,礼字旗耍枪”。至于智、信两堂的人,都是“最低级”的体力劳动者,不过其组织办法中,有些莫名其妙的规定。如被认为操下等职业的娼妓、修足匠、搓背、理发、伶人等类人,都规定不能参加袍哥,还有搞盗窃的,妻子乱搞男女关系的,母亲再嫁的,也都遭到鄙视,不能参加袍哥。但是抢劫财货的土匪流氓,却又可以参加。其实他们自圆其说是“抢劫对象是贪官污吏,那些是浑水袍哥干的”。

    每一个公口(堂口)的组成份子为十排:头排首脑人物称为“大爷”(又叫“舵把子”,如行船掌舵之人)。大爷中除了“龙头大爷”或“坐堂大爷”之外,还有专司赏罚的“执法大爷”,另处还有些不管事的“闲大爷”。二排是一个人,称为“圣贤二爷”,这是大家推举出来的人正直,重义守信的人,隐誉为桃园结义的“关圣人”,但这个人一般在码头上不起作用的老好人(“圣贤”与“剩闲”谐音)。三排中有一位“当家三爷”,专管内部人事和财务收支,尤其在开香堂时,负责安排规划各类事务,这是一个全码头的重心人物。五排称“管事五爷”,分“内管事”、“红旗管事”、“帮办管事”、“闲管事”。“内管事”即“黑旗管事”,必须熟悉袍哥中的规模礼节、江湖术语,办会时,由他掌管礼仪,唱名排坐,和传达舵把子的吩咐。“红旗管事”专管外交,负责接待三山五岳,南北哥弟,在联络交往中,要做到来有接,去有送,任务相当复杂。袍哥中有两句流行口语:“内事不明问当家,外事不明问管事”。五排以下,还有六排的“巡风六爷”,在办会期间或开设“香堂”时,他便专司放哨巡风,侦查官府动静,负通风报信的专责,八排九排的人,平时专给码头上各位拜兄跑腿办杂事,一到开设香堂的会期,他们最为忙碌,听从当家三爷的支配提调,全码头就靠这些人上下跑跳,十排又称“老幺”,老幺还要分“大老幺”、“小老幺”(大爷、三爷的儿子,又称“凤尾老幺”)从一排起到十排止,总称为“一条龙”。在成都府,一般码头都称“公”和“社”,社还要分“总社”和“分社”。

    搜索书旗吧(),看更新最快的书!
………………………………

第580章 三代中兴

    袍哥会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