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极品吴掌柜-第2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帷
回到正题上来,当朝最有名的道人,当属林灵素。此人深得神灵鬼怪之精髓,最大的特点就是满嘴巴跑舌头。而且其人胆子极大,口气极大,极其坚定果断。他相貌极为奇异。据说,因为好酒贪杯,又没有钱,于是向人家赊账,欠多了酒账,债主前来讨债,他“举手自折其面”,结果,导致他一半脸干枯如骷髅,一半脸则滋润如常人。平心而论,单凭这副尊容,一般人见到,先就会拿他当半个神仙了。而我们的教主道君皇帝本不是一般人。因此,皇帝一见到林灵素,顿时就懵了,他疑疑惑惑地发问:“先生过去当过官吗?曾经见过我吗?”道家大师林灵素答道:“我往年在天上玉皇大帝那儿当差时,曾经侍奉过圣上您的大驾。”皇帝道:“那段事如今我还恍惚记得。我记得你好像是骑一头青牛,那青牛如今哪儿去了?”灵素回答:“我把它寄牧在外境之国了,不久就会来此。”皇帝又惊又喜,不但知道了自己的前世,还找到了天上的仙伴。皇帝的心情无比喜悦。
林灵素像现代心理治疗的催眠大师似的,索性唤醒了皇帝所有沉睡的前世记忆。他告诉皇帝:天有九霄,神霄为最高,其办公场地叫府,上帝的大儿子是神霄府的玉清王,负责主持南方的工作,号称长生大帝君,这位神灵就是陛下。然后,林灵素谦逊地告诉皇帝,自己就是府中那个名叫褚慧的仙卿。如今主子下凡为帝,自己当然也要降临凡世辅佐君王。林灵素指着蔡京问皇帝:您不记得了吗?这是左元仙伯呀。他讲得兴起,把满屋子的人一一指给皇帝:王黼乃文华吏,盛章为宝华吏,而貌美如仙备受宠爱的刘贵妃正是九华玉真安妃。童贯等一干人也都名列仙班。如此一来,搞得大家欢天喜地:怪不得大家伙儿聚在一起如此开心,闹了半天,原来上辈子在天上就是老朋友了。
徽宗皇帝弄清楚自己的前世今生后,相当感慨。他派人宣谕有关部门:自己是上帝长子,只因为怜悯中华大地到处都是金狄之教(指佛教),因此恳求上帝父亲,愿意下凡为百姓之主,令天下归于正道。于是,道箓院请示了上帝之后,正式册封我们的徽宗皇帝为“教主道君皇帝”。
教主道君皇帝曾经亲自参加褚慧仙卿林灵素大师的讲经会。当时,在皇帝的倡导下,全国的道士都有官职级别,按资格享受工资俸禄和福利待遇,致使人们趋之若鹜。为扩大影响,每次讲经大会都设有大斋饭,就是一顿相当不错的饭局,而且听经者可以得到三百文钱的施舍。结果,很多贫民买块青布,打扮成道士模样前来听讲。据说,每次讲经大会的花费都要高达相当于今天的百万元人民币左右。
而林灵素林大师的讲经格外好听。史书记载说,林大师讲经,虽然没有什么殊绝之处,但时时杂以滑稽,语言生动而智慧,搞得听众一惊一乍亦喜亦悲,不时地爆发出哄堂大笑,气氛特别热闹而且热烈。事实上,生活在今天的中国人,特别是听过各类大师传法的中国人,对此应该并不陌生。而教主道君皇帝每逢此种时刻,也乐不可支,“莫有君臣之礼”。恍惚之间,皇帝可能已经真的把自己当成了玉皇大帝的大儿子。
在此期间,道家的修行、典礼、仪式、经典与生活方式,成了我们帝国国家元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皇帝相当自觉地以此要求自己,陶醉而且乐此不疲。于是,在此期间,中国道教的势力远远压倒佛教,达到了自己发展的顶峰。为此,道家弟子们,实在是应该感谢这位教主皇帝。
据说,当时仅林灵素一人,就有弟子两万多人,锦衣玉食地在京城内外招摇。他的势焰极盛,甚至被人们称为“道家两府”,意思是此人的权势已经可以和宰相并列了。
正是在这样的时刻,褚慧仙卿林灵素林大师的一番做作,导致了徽宗皇帝对于元祐党人案和上书言事获罪者们的重新思考。
史书记载说,有一天,皇帝在太清楼设宴,林灵素侍宴。恰巧太清楼下就有一块元祐党人碑。林灵素走到碑前,纳头便拜。皇帝大为讶异,问他何以如此?大师庄容回答道:“这块碑上的名字大都是天上的星宿,臣大模大样地不稽首致礼,今后回到天上大家如何相处?”而且,据说这位牛鼻子老道还随即吟诗一首。诗曰:
苏黄不作文章客,童蔡翻为社稷臣。三十年来无定论,不知奸党是何人?
人们找不到这位林灵素与苏东坡、黄庭坚这些人有什么瓜葛、渊源的证据。道士忽然为那些倒霉蛋儿说话,由不得徽宗不信。这可能是促使宋徽宗对元祐党人的态度明显好转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此前后,还有一位道士,也曾经以类似的方式,使皇帝感受到了一种特殊的压力。据说,有一次皇帝巡视一座道观。观中的道士在皇帝面前,向上帝伏地拜章,过了很久才起来。皇帝在诧异中等了相当长时间,于是问他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位道士回答说:“刚才到上帝办公的地方,正好赶上奎宿在向上帝汇报工作,很久才完,臣只能等他完毕才能上达奏章。”皇帝听了,感叹不已,又问那奎宿是什么人?向上帝汇报了些什么事情?道士回答:“臣离得远,听不清,对于他们谈的事情不得而知。不过那位奎宿臣倒是看清了,就是以前的端明殿学士苏轼苏东坡。”据说,徽宗皇帝一听之下,大为改容。随后,对元祐奸党一案的态度发生了许多明显的变化。
平心而论,这种变化特别令人心惊胆战。想想看,作为一位国家元首,在我们的皇帝身上,时不时地就会以此种方式,发生着治国方略的变化,这实在很难让人对这个国家的前途产生什么乐观的想象。
而在此时此刻,艺术家宋徽宗的想象则已经插上了道教的翅膀,正在现实生活中的此岸世界上空,尽情地翱翔。
应该说,道家的思想观念与皇家的思想观念是最为默契的,因为两者的追求高度一致。对于道家人士来说,此岸也就是今生今世的快乐追求是最重要的——健康长寿,长生不老,修炼成仙,白日飞升等等。如果今生今世就能够修炼成仙的话,也就意味着一劳永逸地解决了来生来世的问题。与此种聪明做法比较起来,苦巴巴地修炼来世的佛家人士,实在是显得特别愚蠢。
一般说来,我们帝国的皇帝多数都很聪明。他们内心深处最焦虑的问题,实际上有两个:一个是坐稳屁股底下的这把龙椅,不要让别人抢了去;第二就是怎么样才能尽可能坐得时间长一点,最好是长生不老地永远坐下去。这两个根本性的焦虑,是我们大多数聪明的皇帝们特别喜欢道家的主要原因。
而且,道家修炼时的美妙也实在不错。比如,对于皇帝这样的男性修炼者来说,健康长寿是可以通过采阴补阳来实现的。采阴补阳的过程,可能是全世界古往今来的男人们,除了生理心理失常者外,全部心神向往的。这个过程要求:采阴的对象,最好是芳龄二八,也就是十六岁左右的处女;她应该皮肤白嫩细腻,气色白里透红,骨骼玲珑细致,头发油光黑亮,五官和谐标致,实际上就是一个标准的美貌处女;而且,数量越多越好。采阴的场所,最好是有山有水,林木葱茏,鸟语花香,配以潺潺流水和恰到好处袅袅不绝如缕的音乐等等。采阴的时间,最好是万物复苏的阳春时节等等。按照伟大的弗洛伊德学说,无须解析,这显然是全世界男人们的梦。
赵佶最后还是用悲惨的下半生为自己前半生的荒唐买了单,正应了那句话,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报应来了,想跑也跑不了。
………………………………
今天说一说民国的那些武侠大家
当然是写武侠的,这些作者里面自然也不乏真的会功夫的,他们统一被称为旧派武侠大家,至于之后的金庸,古龙,梁羽生等统一被称为新派武侠,大致分水岭在1950年左右。台湾因为两岸关系紧张,国党保防单位于1951年起执行《戒严时期出版物管制办法》,严格取缔所谓的附匪分子的作品,更令旧派武侠日益绝技。国内在剿匪,整顿旧中国的一些风气。至于香港,也乱得很,人们应该根本没心情去看武侠。
1、先说两个大牛,南向北赵。
‘南向’………平江不肖生,向恺然(1889—1957)
为20年代侠坛首座,领导南方武侠潮流。湖南平江人。他从小喜好文学、武术,两者均有深厚造诣。他曾两度赴日本留学,他文学和武术的事业都从这里开始。武术方面,他与日本柔术家、剑术家颇有交往,功夫大进,回国后参加过反袁运动和大革命,1932年回湖南创办国术训练所和国术俱乐部,是现代著名的武术活动家。他的武术理论功底也很深厚,著有《拳术见闻录》、《拳术传薪录》、《拳师言行录》、《拳经讲义》等专著。他的文学生涯,最初是在日本留学的时候,未进学校而日事浪游,对日本妓院(主要是低级妓院)和下层社会颇为熟悉,写成清末留日学生恶现状的谴责《留东外史》,但回国以后,书局仅仅允诺每千字给三角稿酬,打击了他的积极性。
1922年,应世界书局之约,他开始专心从事武侠创作。武侠处女作《江湖奇侠传》一炮打响,一再续写,奠定了他在现代武侠中的地位。他在上海,不喜交游应酬,和一妾、一狗、一猴居住在一处很窄的小楼中,每到半夜,便开始动笔,一直写到天亮。用蝇头小楷写在不到一尺的纸上,每行可写一百四五十到一百七八十字,却是笔直一线,为现代文人中的奇观。解放后,向恺然出家为僧,68岁时因病逝世。
作品有:《江湖奇侠传》、《近代侠义英雄传》、《江湖大侠传》、《江湖小侠传》、《江湖异人传》、《现代奇人传》、《江湖怪异传》,有些查不到的我删除了。
后来风靡全国的《火烧红莲寺》就是根据他的作品改编的。
2、“北赵”——奇侠精忠,赵焕亭(1877—1951)
名绂章,焕亭是他的字,又称幻亭;河北玉田人,他出身于官宦之家)幼年家境优裕,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又随父亲宦游山东、湖南、四川等地,每有所得,随手记录、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材料。他写得一手精练古茂的文言笔记,著有《今夕斋丛谈》,其中颇多宦海秘闻,文坛掌故,又著有历史《明末痛史》、报应《循环镜》。
赵焕亭的武侠,始于1923年开始的《奇侠精忠传》,此书一出世便和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并称,他早年宦游各地,便注意搜罗奇侠轶闻、又从前人笔记中取材多多;他本人虽不谙武术、但平时仔细观察,注意卖艺武打的一举一动,又常到古寺实地踏勘,因此写来生动逼真。他平时写稿,也和不肖生一样密密麻麻,但绝少涂抹,编辑们十分欢迎他的稿件。他态度也极好,南北各报章杂志向他索稿,他总是有求必应,即使小型报社,他也欣然命笔。到了后来,因为那些小型报社往往寿命不长,长篇登不到一半,便已停刊,这种半截的稿子,其他刊物也不欢迎,没有办法,只得搁起,这类稿子共有10来种之多。且有的拖欠稿费,一再追索都置之不理,这使他吃了很大的亏)念及与其枉抛心血,不如焚砚搁笔。抗战爆发后,赵焕亭基本上退出文坛,专事书法,卖字为生,也就不再有武侠新作向世了。
“北赵”作品共19种:《奇侠精忠全传》、《大侠殷一官轶事》、《殷派三雄传》、《英雄走国记》
《惊人奇侠传》、《双剑奇侠传》、《北方奇侠传》、《双鞭将》、
《蓝田女侠》、《说剑谈奇录》、《边荒大侠》、《不堪回首》、
《江湖侠义英雄传》、《白剑莲影记》、《奇侠平妖录》、
《尹氏三雄传》、《昆仑侠隐记》、《侠骨红装》、《剑低箫声》
3、武坛三健将:顾明道、文公直、姚民哀。
顾明道,本名顾景程(1896或1897——1944年),江苏苏州人。毕业于教会所办的振声中学,并留校任教,受洗为基督教徒。早年化名“梅倩女史”写社会言情成名。幼时膝部罹患骨痨,不良于行,又为了生计熬夜赶稿,不幸于1944年染上肺结核,病殁上海。言情,武侠双绝。
顾明道是个多产作家,本以社会言情称著,为鸳鸯蝴蝶派文学团体“星社”的成员,如“正谊斋主”、“梅倩女史”、“虎头书生”、“石破天惊室主”皆为其代名,其作品如《奈何天》、《蓬门红泪》、《花萼恨》等,皆极受欢迎,名声不在张恨水、周瘦鹃之下。
1929年于《新闻报》附刊《快活林》连载《荒江女侠》声名鹊起。一生创作武侠作品共计十八部,代表作《荒江女侠》。
4、文公直
家学渊源深湛,五岁开始就读经史。其母博古通今,曾注《道德经》,著《明史正误》,她启迪文公直说:“儿习史,当于二十四史以外求之。”文公直从此拓开了史学眼界,接触野史、历史,走上了写历史章回的创作道路。文公直十三岁时离开家乡北上,考入军校,有机会纵览欧洲及日本名著以及世界史。军校毕业后,在军中任职。一九一六至一九一七年间,参加了讨袁、护法战争。后来直升至少将,足迹遍及东北和西南各省。一九二一年,在湘军中任职。一九二二年,在湘鄂军阀战争中,被系军狱,在狱中读到写于谦事迹的《千古奇冤》手抄残本,深受启发。一年后出狱,重返旧部,因军事失利,只身赴上海。受《太平洋午报》之聘,任编辑。从此,潜心写作。文公直共著武侠七部,其中以《碧血丹心》三部曲最为出色。
5、姚民哀
本名姚朕,又名肖尧,字天亶,号民哀。书坛艺名是朱兰庵(亦作莱庵)。笔名乡下人、花萼楼主、护法军、小妖、老匏、芷卿、灵凤等。室名花萼楼、息庵、芝兰庵等。与文公直、顾明道合称武坛三健将。“南社”中坚分子。作为评书艺人独创“吟咏调”,善说“书外书”,被称为“真乃当世柳敬亭也”。
曾任美商花旗烟草公司文牍,出差各地搜求党会秘闻。1923年,他的第一篇武侠《山东响马传》在程小青主编的《侦探世界》上发表,出版时间上几乎与被公认“近代武侠”开山之作——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相同。比起后来的“武侠北四家”来,姚民哀是真正的先驱。姚民哀不喜欢神怪和艳情,也并不擅长武术描写,但他能利用他对帮会内幕熟悉的优势,大写帮派故事。后来这种写作手法被郑证因继承下来,成为北派武侠中的重要一支。
1923年“临城劫车案”让姚民哀找到创作武侠的机会。山东一位著名的大土匪孙美瑶,劫持了国际列车,绑架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侄女等国内外名流,制造了全球震惊的“临城劫车案”。看看当年的黑社会,多牛;如今的黑社会单知道欺负平民百姓,没出息。姚民哀闻讯,立即赶赴山东考察探询,并迅速在《侦探世界》上发表了他的第一部武侠《山东响马传》,后来被拍成电影。这一年,几部名垂武侠史的大作一齐问世,它们是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近代侠义英雄传》、《江湖怪异传》、赵焕亭的《奇侠精忠全传》和姚民哀的《山东响马传》。这五部著作合称为现代武侠的“开山五传”。所以说,姚民哀与平江不肖生和赵焕亭一道,掀起了中国现代武侠的第一个高潮。
6、之后的“仙侠鼻祖”还珠楼主李民寿、“悲剧侠情派”王度庐、“社会反讽派”宫白羽、“帮会技击派”郑证因、“奇情推理派”朱贞木共称“北派五大家“。
李寿民生长在山高水深的四川长寿县(今重庆市长寿区)人,一个大长脸,从小随着父亲宦游,曾经三上峨眉,四上青城,吕祖伍柳天仙法脉传人,大好河山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虽然只上过私塾,却对道医卜星象都有心得。12岁时父亲去世,家道中落。19岁时随母亲移居天津,在《大公报》供职,兼作家庭教师。
23岁进入军界作幕僚,好像是傅作义请去的,婚后为天津电话局局长秘书,兼写京剧剧本。他的处女作《轮蹄》署名“还珠楼主”,自述奔波经历和少年恋情(12岁投亲在苏州,李寿民认识了长于他3岁的文珠姑娘,这姑娘面目清秀,性格温柔,弹得一手好琵琶,他们二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渐渐产生了感情,形影不离,到李寿民16岁时,他终于察觉自己正处在初恋之中。但是李寿民为家境所迫,不得不北上天津谋生。他与文珠分手后,仍时时书信往来。不料天不从人之愿,变起非常,文珠竟落入烟花队中,此后音信不通,使李寿民在精神上受到一次痛苦的打击,直到李寿民婚后,仍不时念及文珠。),取唐代诗人张籍《节妇吟》“还君明珠双泪垂”诗意。当时北方武侠十分流行,李寿民本人也很想把所历的山水人物写成笔记。
约在1930年前后,天津的《天风报》缺少一个武侠长篇,他在家人鼓动之下,就以《蜀山剑侠传》为篇名,一天天地写下去,而还珠楼主的名头也就开始响了起来。他的创作欲望因此高涨,再加上生活的压力,他最多的时候竟同时为8家报刊撰稿,过足烟瘾之后,指天划地,滔滔而谈,请人代录出来,即为美文。
日寇侵占华北以后,日本人要他合办刊物,他不答应,结果被抓去关了两个月。出狱以后,生活十分困苦。抗战胜利后,他再次到上海,正气书局的陆先生劝他不要再涉足政界军界,还是住在上海写稿子,生活想来总是可以维持的。他于是住在上海老垃圾桥北面,一直写到1948年。
解放后,他于1956年在报上写过关于神怪荒诞的公开检讨。后来任北京市戏曲编导委员会委员,写了一些戏,还写过《剧孟》。1959年他中风, 1961年3月去世。
这哥们练过太极拳、少林拳、八卦掌,练五式梅花拳,还可以上桩子呢。
他还和京剧表演艺术家尚小云更是一对好基友。
李寿民是个资格的戏迷,有一次散场后,直接跑到后台去说:“一般人只知武戏要文唱,却不知文戏要武唱。其实,它们道理是一个,就是讲究动静、冷热、刚柔、急缓的结合。武戏文唱,可避免过‘火’;文戏武唱,可防止太‘温’。不‘火’不‘温’,入情入理,才是好戏。尚老板的表演,能够做到文戏武唱,这正是秀出班行的独到之处。若是再多排一些可供‘武唱’的文戏,那就更好了。”尚小云现场懵逼。
没隔几天,李寿民便送来替尚小云私人订制的《汉明妃》,让尚小云惊为天人。此后,李寿民实际上成了尚小云先生的特约编剧。尚小云组织的“重庆社”,排演过一系列新剧目,其中诸如《墨黛》、《卓文君》、《林四娘》、《青城十九侠》等,都是李寿民编写的。
他毕生著有武侠36部:《蜀山剑侠传》《青城十九侠》等11部出世仙侠(剑侠)系列,述正邪两派剑仙间善恶之争,文笔华美,极富诗情,想象瑰丽,气势磅礴,且融冶儒、道、释三教哲理于一炉,寓意深远;《云海争奇记》《兵书峡》等25部入世武侠,提倡崇善除恶、孝友义侠,表彰人的价值尊严。还珠武侠诸著,对郑证因、朱贞木、梁羽生、金庸、古龙等武侠名家均有启迪之功。
只不过这哥们太监的作品太多了。
7、“悲剧侠情派”王度庐
王度庐成年后的生活十分困苦,民国29年时,得到一名友人帮助,在《青岛新民报》上发表武侠处女作《河岳游侠传》,自此便开始了其一生的武侠创作;王度庐的武侠创作虽然名气极大,但是刚好碰上抗战时期,收入并不算丰硕,常常得四处打零工,才能养家。抗战结束後,上海励力出版社本来要重新出版他的着作,因上海解放,半途而废;1956年时,他曾一度当上沈阳市政协委员,但是又遇上文革,身份又被拨掉,可说一生十分坎坷,直至1977年为止,王度庐逝世,这才结束了悲苦的一生。所以他的作品都很悲情,被称为悲情武侠,只不过你瞧瞧《卧虎藏龙》被李安排成来后的效果就知道这哥们有多牛逼了。
代表作品:《鹤惊昆仑》、《宝剑金钗》、《剑气珠光》、《卧虎藏龙》、《铁骑银瓶》五部为其代表作。
8、“社会反讽派”宫白羽
宫白羽,原名宫万选,改名宫竹心,原籍山东东阿,1899年出生于河北省青县马厂。他的父亲是北洋新军里的一名管带。宫白羽幼年时在天津读书,稍长,到北京求学,十五六岁即开始文学创作。因受五四运动的影响,思想追求进步;得到周作人、鲁迅兄弟的大力帮助,《鲁迅全集》中收有七篇致他的长信。在文艺理论、文学创作和文学翻译方面都受到过鲁迅的指点。这哥们写的散文真的一般,那知道一转行。
20世纪30年代中国击技盛行,宫白羽为一家七口人的生计,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