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极品吴掌柜-第2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哥们写的散文真的一般,那知道一转行。
20世纪30年代中国击技盛行,宫白羽为一家七口人的生计,不得不把自己在文学创作中的聪明才智集中于此,开始了武侠的创作生涯。宫白羽的第一部击技是《黄花劫》,不久他与另一名武侠作家郑证因合写了《十二金钱镖》上半部,自己独立完成了这本书的下半部。接着,又陆续完成了《金钱镖》、《武林争雄记》及续集《牧野雄风》、《血涤寒光剑》及续集《狮林三鸟》、《毒砂掌》、《摩云手》、《联镖记》及续集《大泽龙蛇传》、《剑底惊螟》、《子午鸳鸯钺》、《粉骷髅》、《太湖一雁》、《青萍剑》以及《绿林豪侠传》等等,其代表作是《偷拳》。几年间,宫白羽发表了几十部作品;加上他的其他文艺创作、杂文和译文,总字数不下千万,一举成为中国有名的武侠击技家。
民国有段时间几乎人人都在谈《十二金钱镖》;《偷拳》就是最近讲杨露禅练太极改编成的电影,可惜导演不给力。
9、“帮会技击派”郑证因
郑证因(1900一1960年)、原名郑汝霈、天津人。早年在北平国术馆馆长许禹生门下学太极拳、又使得一手漂亮的九环大刀,而且曾经公开献艺。后来又为白羽作技击顾问,由郑证因在纸上画出打斗的招式;白羽按图写文。同时也开始学写武侠,白羽写《牧野雄风》途中患病,曾由郑证因代笔。后来和白羽分道扬镳,开始自创武侠,40年代为郑证因创作的高峰。他勤于写作,共有武侠88部,位居民国旧派武侠家作品数量榜首。郑证因被称为“帮会技击派”,其特点一是江湖,一是武功。写江湖则谙熟江湖门道,精通帮会的组织和戒律,在他笔下展开了一个广阔纷坛的江湖世界。写武功则因他本人是武林高手,一一写来,神态逼真。无论内外功夫、长短兵器,施展应用,巧妙谙熟;至于写暗器轻功,更是出神入化。郑证因的总体风格,则偏向于粗犷豪放、刚烈火爆,有一江湖豪杰的英雄气。
古龙是他的铁杆粉丝。
代表作《鹰爪王》,张艺谋正是喜欢上这本武侠,才开始拍动作电影的。
10、“奇情推理派”朱贞木
三十年代初,见同事李寿民撰写《蜀山剑侠传》,于是操刀进入武林侠坛。早期作品《飞天神龙》《炼魂谷》《艳魔岛》系列,受还珠楼主影响甚深,后来自出新意,以《虎啸龙吟》《七杀碑》《罗刹夫人》为代表作,这其中,尤以《七杀碑》最为著名。该书写作发表于1949年春,可能是他的封笔之作。全书写得惊险离奇,环环紧扣,既有北派作品雄浑飞扬之神气,又借鉴了南派作家将“武侠、爱情、探险”相结合的故事结构,堪称一部融南北派风格于一体的武侠力作,同时它也为民国南北两派武侠创作画上了一个句号。《七杀碑》的最大贡献就是将武侠与历史结合起来,使得武侠历史化。武侠在江湖世界里增强了的传奇色彩,但是故事有一种飘渺之感,而一旦以历史事件为背景,不管武侠故事如何传奇,它都有了“根”,给人以真实和厚重之感。由于武侠与历史的“攀亲结故”,武侠故事就有了无穷的历史“根据”。1949年解放后不知所终,这给对他的研究带来了困难。这绝对是一个影侠。
11、这个月自己主要在总结,收集北宋末期各类人的资料,看的书少,就暂时推荐这个吧,文公直的《碧血丹心》和李寿民的《蜀山剑侠传》我买了实体书,其它的我会慢慢收集完。
………………………………
第700章 倒骑青牛
《道藏》指道教书籍的总称,包括周秦以下道家子书及六朝以来道教经典。它是道教经籍的总集,是按照一定的编纂意图、收集范围和组织结构,将许多经典编排起来的大型道教丛书。夫生天地,和阴阳,包囊万物,亘古不易者,道也;弘道德,正纲纪,成就仙业,利乐群生者,教也。总而谓之曰经,聚之于室曰藏。
道教经书,自唐玄宗时编成道藏之后,中原一带经过五代战乱,“经笈之逸”,散乱无伦。据杜光庭《太上黄篆斋仪》卷一二论述,“玉笈琅函,十无三二”。而南方《道藏》又编纂不精,虽有人收藏较多道书,也亟待纂修入藏。
随着北宋的统一,重编道藏就提上了议事日程。宋开国后,曾先后五次收集整理道经,以唐代残存《道藏》3700多卷为基础,重修恢复《道藏》。到了宋真宗时,统治者对道教的崇奉形成了第一个高潮,宋真宗加封老子为太上混元皇帝,并派道士张君房增编道藏4565卷,并采用千字文编号,天禧三年(1019年)编成7部,称《大宋天宫宝藏》。张君房又选其精华编辑成《云笈七签》一书。
徽宗政和中,又诏访道书,敕道士元妙宗、王道坚等校订,送福州闽县镂版,题曰《万寿道藏》,都五百四十函,五千四百八十一卷。刊镂工讫,进经板于东京。按《隋书·经籍志》始载道教符印雕木之事,《混元圣记》卷九载五代晋高祖天福五年(940),令道士张焉明雕刻《道德经》印版。然《道藏》全部刊板,始于徽宗政和中。
《道藏》可以说是一本奇书,依次分为三洞即洞真、洞玄、洞神三部,《三洞并序》皆称:洞真系天宝君所说经,为大乘;洞玄系灵宝君所说经,为中乘;洞神系神宝君所说经,为小乘。“此三君各为教主”,即天宝君为洞真教主,灵宝君为洞玄教主,神宝君为洞神教主。另据《道藏经目录·凡例》:凡托名元始天尊所造作的经典,均收于洞真部,“上清经”属之;托名太上道君造作的经典,均收于洞玄部,“灵宝经”属之;托名太上老君造作的经典,均收于洞神部,“三皇经”属之。道教认为,“三洞经符,道之纲纪,太虚之玄宗,上圣之首经”,故三洞为道经中最重要的三个部类。
四辅:太清、太平、太玄、正一的总称,是对三洞的解说和补充。据《道教义枢》及《云笈七签》的记载,太玄为洞真经之辅;太平为洞玄经之辅;太清为洞神经之辅;正一部通贯三洞和三太(即太清、太玄、太平),遍陈三乘,为以上六部之补充。《正统道藏》虽仍分为三洞、四辅,实际上,分部已经混淆。如上清经当入洞真部,今大多误入正一部;度人经诸家注当入洞玄部,今误入洞真部;道家诸子注疏当入太玄部,今亦误入洞真部。
十二类:三洞之下各分十二类,总为三十六类经,亦称三十六部。据《云笈七签》、《道教义枢》称,十二部即①本文类:经教的原本真文;②神符类:龙章凤篆之文,灵迹符书之字;③玉诀类:对道经的注解和疏义;④灵图类:对本文的图解或以图像为主的著作;⑤谱录类:记录高真上圣的应化事迹和功德名位的道书;⑥戒律类:戒规、科律的经书及功过格;⑦威仪类:斋法、醮仪及道教科仪制度的著作;⑧方法类:论述修真养性和设坛祭炼等各种方法之书;⑨众术类:外丹炉火、五行变化和一切术数等方术书;⑩记传类:众仙传记、碑铭及山渎道观的志书;(11)赞颂类:歌颂赞倡的著作,如步虚词、赞颂灵章、诸真宝诰等;(12)章表类:建斋设醮时上呈天帝的章奏、青词等。
成都府吴府上,吴檗就整体搜藏了这么一部奇书,光书架上所占据的半壁江山,就颇蔚为壮观,吴永麟平时闲来无事,就喜欢抽一本出来翻翻,加上周围《易经》、《梅花易数》、《河洛真数》、《青囊经》、《推背图》、《五行相书》、《奇门遁甲》等各大易家的熏陶,唬人起来绝对有板有眼,一套一套的。
其中道家的老子倒骑青牛,西行函谷关,被迫写下《道德经》就很耐人寻味,青代表东方,牛代表温顺,青牛代表东方包容随顺自然的智慧,倒骑代表老子对自然不做人为的驾驭,完全的信任、顺其自然的智慧。装一装逼,吸引一下有识之士,一举两得。
当吴永麟用撒金粉,挥桃木剑,烧符纸,念念咒语这些大招吸引住所有人的目光之后,倒骑青牛这一招终极一击无疑做得更绝,让高舆想不明白的是,他自己也被拉下了水。青牛白马在这水坝上可以说是稀有物种,但平时用来拉石木料的驴子倒不少,吴永麟勉为其难的选了两头。
“我们比一比。”吴永麟将其中一头驴子嚼环上的缰绳放到了高舆的手中。
“比什么?”高舆有些蒙圈,这驱鬼就驱鬼,怎么骑起驴子来了,而且还把自己拉下了水。
“看谁先骑驴在水坝上来回绕完九圈。”
“输了怎么说?”
“你在水坝上放下的死门我一个字都不说出去。”“不过得倒骑。”
高舆一听,这下傻眼了,只不过这样丝毫难不倒他,身体一跃,屁股一转,便率先冲了出去,周围的伍长,牛大春及围观的吃瓜群众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反观吴永麟,则慢悠悠的爬上去,左手擎着一个拳头般大小的转经筒,右手拿着一把桃木剑,双腿在驴肚子上轻轻一使力,开始老子的西天寻鬼之旅。
驴子跑太快了,对高舆来说简直是一场噩梦,毕竟水坝就那么宽,一不小心从边缘处摔下去,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就这十多丈高的距离,足够将他摔成一滩肉泥了。于是开始蹿在前面的高舆想勒一勒他的坐骑,让速度能够慢下来,他此时已经远远超了吴永麟数个身位。就这样,当吴永麟快要赶上来的时候,他会狠狠的给自己身下那头驴来那么一下,让自己始终保持在领先的位置。前面两圈还好,到了第三圈,问题出现了,这头驴子竟然和他较上了劲,这头驴由着它的性子,它是顺情顺理的驮你,你只要一羁勒鞭叱,它立刻就使性。你叫它跑,它站住,你叫它住了,它偏放开蹄子。高舆怒骂道:“畜生,你是自找挨揍,我要没本事惩治你,也叫你主人看得我只会说大话了。”
到堤坝边缘处的时候,他伸手捋了一根树枝子。高舆这树枝子到了手里,立刻一手挽紧了缰绳,右手擎着这根树枝当了马棒,这头驴这时已窜出有半箭地来,说甚么勒不住它。
高舆骂了道:“该死的畜生,你这是自找倒楣,我叫你跑!”吧吧的一连就是两树枝子,打的这头驴一哆嗦,一声长叫两只前足立了起来,站在原地转了两圈。仗着高舆手里缰绳拢得紧,没容它从堤坝边缘处滑下去,只是高舆早已惊出了一声冷汗。等到高舆啪啪的一连又给了它两树枝子,这头驴蹴踏跳跃长嘶着,这才扑奔了堤坝东。
就在高舆原地转圈的当口,吴永麟非常干净利落的超越绝尘而去,至始至终花驴上吴永麟稳如磐石,就凭着骑驴的功夫,绝对不在高舆之下。高舆这下慌了,看见吴永麟的那匹驴铁蹄翻沙,比自己这头快了不少,也顾不了那么多,赶紧啪啪的连连鞭打。
这头驴原本就是犯着火性,只为累得见了汗,稍觉宁帖。高舆这一忽要慢,忽要快,驴虽是哑巴畜生,也不肯这么听话。一挺脖子,长嘶跳跃着往前跑,这种跑可真够高舆受的。往起一蹿,四个蹄子一块起。往下一落,屁股上一撅,头往下一低,再往起一扬,屁股往下一矮。这种跑法,一个脚步扣不紧,就得硬往后摔高舆。
高舆早防到这手,裆里早合好劲,鞭绳也从背后握牢了,脚从镫眼里褪出来,只用脚尖点着镫眼。这是骑牲口最要紧的,就忌认镫认老了。万一有个被蹶劣牲口给摔下来,只是挨一下摔,不致有大危险。若是认镫老了,不用说是牲口的毛病,象肚带松了,鞍子滚了,脚一个褪不出来,立刻有被马拖拉死的危险。
高舆是善骑牲口的,尤其是这种跑趟驴子,更骑了多少年,甚么讨厌的驴子全有。当时高舆一合裆,往后一伏腰,算是没被驴扬下去。这头驴真够性大,一连三次蹦跳,高舆也怒极了,照着驴的后胯上一连又是三下,这三下打的更重.可是打也有打的手法,一要打的地方对,只叫它疼,不能把它打伤了。二要鞭子上有横竖劲,打的虽重,皮不破,毛不脱。这三下打的可够瞧的,这头驴知道摔不了背上人,又撒开了性的乱跑。
这一跑,把这种逗人着急的情形露出来,越是哪儿有坑,哪儿不平,越往哪儿跑。哪儿有大树桩,它偏擦着往上撞。你只要缰上没有功夫,往往被它往树桩上一挤,把腿给你撞伤,把你摔个鼻破脸肿。高舆回头见它又拣有树桩的地方挤,遂把缰绳往里一捋,一扬树枝,“吧”的在外怀的驴脖子上给了一下。
这一下,驴彻底来了牛脾气,不停的在原地开始打旋,和背上的高舆玩起了陀螺舞。
周围的牛大春,伍长等人全开始哈哈大笑。依然在驴背上悠然自得的吴永麟不失时机的提点道:“别跟这种牲口较劲,从堤坝上摔下去,就得不偿失了。”
高舆被这头驴挣了一身汗,一边跟这头驴较着劲,答道:“我现在倒想下来,只是这头驴犯了野性,我现在骑虎难下,这种畜生,不把它摆治服了,不能撒手。”
“那你小心点,不要跟它较劲,我在前面等你。”
吴永麟往前走下去,高舆挽紧了缰绳,任这头驴子转了好几周。高舆拿定了主意,反正不叫你把我掀下去,你怎么厉害没有我劲耗。高舆是存心把这头驴折腾个筋疲力尽,然后再一撒缰,它绝不会再狂奔。
果然这个法子倒真用上了!这头妄驴,任凭怎么施为,只是无法把背上驮的人摔下去;功夫一大,这头驴渐渐没有先前那种拚命挣扎的力气了,驴身上满是汗,从嚼口上流白沫。高舆在驴背上这么跟它较劲,可没有多大工夫,不过是半盏茶时。吴永麟虽是没等着高舆,可是把牲口勒慢了。
高舆见驴子的野性已灭,遂想至少赶上吴永麟当面说一声谢谢!想到这,脚下一用力,两腿一合,用脚踵一磕驴腹,一领缰绳,这头驴此时算是被高舆打的有些怕了,不过可还不算十分服贴。人虽没被摔下去,高舆此时也弄得满头大汗,更不能象方才把缰绳扣紧了只叫它在一个地方盘旋。
哪知前面突然出现了一个立起来的大磨盘,那原本是用来打开中间石闸门泄洪的一处机弩,周身边缘处钻满了齐臂粗的孔洞,用大木头嵌入转动磨盘,便可以牵引底下的石门放水,设计十分之精巧。驴子又开始使蛮力,这家伙似乎也是一个记仇的主,前身几乎已经和石盘紧紧贴在了一起,如果高舆的一只腿从磨盘边缘处陷进孔洞,很有可能一只腿就废了。
就在高舆发出一声惊呼的时候,他连人带驴感觉突然传来一股奇大的力道,将他和驴从磨盘边缘处深深挤开了一截拳头大小的距离,原来吴永麟此刻就隔了他一个身位,察觉到不妙的他猛然出了一脚。
高舆顺势机敏的猛力往右一捋缰绳,两脚踵猛的向驴后腋一磕,用了十成力,这头驴它想不往前蹿全不成了,疼得它往前一蹿,可是笼头已被捋的向了右前蹿去,把道旁的大石磨闪开。但是高舆因为猝然的闪避,两腿一磕驴腹,竟自没捋牢了,“噗通”的把高舆从驴后摔下来。可是缰绳始终没撒手,仗着是土地,顿了屁股一下子。高舆顾不得屁股疼痛,怕被驴蹄子罩上,藉着驴挣扎之力,腾身跃起,蹿上驴背。
此刻高舆脸上说不出的难堪,索性捡回了一条腿,一条小命,这场赌局的结果如何,他反而不那么在意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
第701章 祭阵眼
“胡兄似乎根本就不是道门中人,至于胡兄看人的本领,确实技高一筹。”高舆和吴永麟经过刚刚的惊险一役,芥蒂全消,两人再次转回到堤坝中部时,双双勒紧缰绳,信驴由缰,速度慢了下来,高舆自从不和身下那头驴较劲之后,也变得闲豫起来,甚至掏出一本《河渠书》,如若旁人的读起来,仿佛八仙中的张果老,这逼装得好,吴永麟剜了他一眼,满满的鄙视。
“何以见得?”
“我看胡兄好像对水中立起的这些柱子更感兴趣。”
“这些出自高兄之手?确实让人大开了眼界。”
“胡兄真的看出了这里面的门道?”
“易学高深莫测,我也只是对奇门遁甲、八卦生克之理略知一二,这些柱子,我看是按乾、坎、艮、震、巽、离、坤、兑、休、生、伤、杜、景,死、惊、开。演为奇门遁甲、九宫八卦之势。只是。。。”
高舆听了后心摇神移,有些魂不守舍,自己好不容易布的这样一个阵,在对方眼中居然成了一个摆设,何以不让他心惊,急忙不迭的问道:“可是什么?”
“这阵眼中,按理说应该有一条镇水兽坐镇其间,更为残忍的办法,便是在这十六根柱子下用人祭,我站在这里却感受不到一点阴魄鬼煞之气,看来高先生大义,我替那十六个躲过一劫的幸运生命在这里向先生说声谢谢。不对,应该是十五个,那个刘二恐怕算不算。”
两人同时发出一阵爽利的笑声,惹得周围的观望者一阵注目,牛大春更是充满了好奇,原本火药味及浓,水火不容的两人,此刻怎么却成了谈笑风生的挚友?只不过他更关心的是赶走这水坝上他无能为力的脏东西,现在两人携手,他高兴还来不及呢,至于他们在水坝中央私底下交流了一些什么,他完全没一点兴趣。
“胡先生有没有兴趣去阵眼中瞧瞧?”
吴永麟这下可傻眼了,如果这厢诸葛卧龙在身边,以他的满腹经纶,绝对能看出这里面的门道和破绽,自己虽说能用算命那一套用嘴皮子唬唬人,可是今时不同往日,当初在石头阵那里他是见过这些东西的厉害之处的,万一自己陷进去走不出来,岂不是要被活活困死在里面。
就在吴永麟犹豫不决的时候,高舆又发话了:“半月前镇水兽因为一场大雨早已不知所踪,现在连唯一的铸魂石也出了问题,这十六根柱子也就只能在这里吓唬吓唬那些不懂的人,装装样子罢了。”
“那我们坐船过去看看。”
二人就这样从驴背上跳了下来,就着岸边停靠的一叶轻舟,同棹离岸朝十六根石柱缓缓而去。
“他们怎么骑着驴就下水了,这什么个意思?”牛大春咬着一根肥的流油的烧鸡腿,莫名其妙的问道。
“牛爷,要不我让手底下人跟上去看看?免得他们在里面整出什么幺蛾子。”
“你小子办事我放心,找几个招子亮堂,机灵点的。”
“牛爷放心,这事包在我身上。”
火楼派出轻舟跟上去的时候,水土木金四楼也先后同时派出了相应的轻舟,牛大春也不阻拦,这谁立了功,对他来说都一样。
这十六根柱子占地颇广,高舆和吴永麟刚刚停周的立身处,是这阵图的南边,吴永麟所能看到的,只有正南、东南、西南。按八卦的部位,他这正南这道门应该是离宫,东南应该是巽宫,西南是坤宫,可是高舆竟用反八门,正南为乾宫,东南为兑卦,西南为巽卦,这种反八门,极容易令入阵的观察错误,自踏危机。而且一旦入阵,阵外和阵内立马被十六根柱石分隔成了两个世界,站在阵外的人,根本不知道阵内发生了何事。
果不其然,当金字楼的那叶小舟从东南位置进入阵中后,原本普普通通的一根石柱突然射出飞蝗般的箭矢,金字楼小舟上的三个僧人瞬间被射成了筛子,原来那石柱上暗藏了箭弩,让吴永麟心里猛的一紧,庆幸自己当初还好没从水里打这水坝的主意,光这暗藏玄机的十六根柱子,他们几个估计都不够塞牙缝的。
木字楼的那叶小舟从西南位胡乱闯进去后,也不知是怎么一回事,那叶小舟突然开始漏水,舟上的四人立马弃舟泅渡,只是刚游到西南位的口子上,水里突然收起一张大网,网中的四人立马发出撕心裂肺的惨叫,被吊在半空中的四人如捞出水面的活鱼扑腾了几下,便再也不动了,吴永麟仔细观望了一下,原来网上挂满了暗青色的倒钩,上面估计淬了奇毒,这手段未免太过歹毒了一点,原本和高舆紧挨着的吴永麟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顺势往旁边挪了挪。
高舆看在眼里,连连叹了几口气,瞧见火字楼,土字楼,水字楼的三只小舟被惨叫声吓得不敢再越雷池半步,已经进入阵中的两人远远看着他们后,高舆这才道出了这里面的原委:“这反八门当初的目的只是为了挡住外人靠近这水坝,哪曾想到却成了杀人的恶窟,我曾想亲手毁了它。刚刚被胡兄在驴背上这么一提点,我这心思猛然一开,顿时想出了一条妙计,你我不妨联手,去除掉上面的机关,也算是功德无量的一件好事。”
吴永麟瞧着对方的神情,不似作假,只是他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高兄,你我同舟而渡,若要毁掉这里面的机关,是不是得从两个不同的位置下手?”
高舆轻笑一声,喃喃说道:“其实大可不必,暗藏在这十六根柱子里面的机关分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