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季汉再起-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店伙请我们进来的吗?说是你们这里有人病了,快死了。”
刘真急忙道:“不是快死了!而是受了风寒,现在沉睡了。你们既然是医工就快帮我家公子看看?”说着话急忙让进去。
中年医匠仍然不出声,走过去翻开刘石的眼睛,随即抓起刘石的手慢慢地按住手腕处的脉象,静静地一声不出,过了一会儿,又抓起另一只手,又过了一会儿才慢慢地站起来望着刘真,大声道:“他是你的什么人?”
刘真急忙道:“郎中!我家公子怎样?不是瘟疫吧!睢不瞧得好?肯定没问题吧!”
中年医匠看了刘真一眼:“你跟随他多少年了?是否都了解他?”
刘真急忙点点头道:“我们是一条村的,**岁时我们就在一起了,从没分开过,有什么事我都知道,您尽管问。”
“他是否受过严重的内伤?”中年郎中脸色严肃地问道。
刘真茫然地摇摇头道:“没听说他受过内伤。”
“那他是否经常练武,自小就与人比试?”中年郎中又问道。
刘真一听,连忙点头道:“我家公子十岁时就与人比武,那人力气极大,但我家公子从不认输,每失败一场后,隔一个月后再比,从未间断。难道公子在此间受过内伤?”
中年的医匠点点头道:“可能就是那个时候了。你家公子生性好强,受伤后从不说出,还加紧苦练,如此伤上伤,一直积累到现在,碰巧碰上大雨,而且是少见的寒雨,于是你家公子,旧伤同寒邪交织在一起,导致病情爆发,要是再延误两天就没有救了。现在还算及时。”
刘真一听大喜,急忙道:“谢谢郎中,谢谢医匠,只要能救回我家公子,要多少钱我都给。”
医匠沉呤了一下道:“你家公子的寒气倒还容易治疗,只是内伤却是需要慢慢调冶,我们这几天要去范县,已与病人有约。今天来此,也是有人相约,听到人们吵闹,又有人传说此客栈有人染上瘟疫才过来看看的。不能在此地多耽搁,只能先帮他制住病情,你看如何?”
刘真一听大喜道:“我们也正是要去范县,不如我们一起同行怎样?求老神医行行好!帮我家公子完全治好,刘真感激不尽。”说着再次跪下叩头。
中年医匠道:“既然同路,也是有缘,我就在此多呆一天,然后一同前往范县。”
………………………………
第二十五章 命运轮回 逆天改命
这位中年医匠就是华佗。
本来历史在这个时候因为没有前天的拦路壮汉出现,导致刘石的行程要快一点,直到过了此地不远才伤寒发作,被迫留宿在一座庙宇里,危急时刻,张角出现,救了刘石。
张角见刘石臂力强,武艺高收为徒弟,不久黄金起义爆发,刘石参与其中,黄巾起义失败后,刘石逃回太行山,最后不知所终。
但历史有许多巧合与突变,现在这个巧合正发生在刘石身上,因拦路壮汉的出现,阻扰了刘石的一点时间,导致刘石的伤寒在客栈里爆发,引来了华佗的关注。
刘石的运命从此更改了,大汉朝的历史也发生了不小的偏移。
在华佗的一幅药剂下,刘石疏醒过来,虽然仍然是不能动弹,至少比昨天晚上好多了。
刘真大喜,拿出一锭金子作为酬金,却被华佗拒绝,说是伤好之后再说。
店伙听说刘石不是瘟疫,而且能够治好,也放心了,不在往外赶人,又见刘真多金,态度也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
在他的印象中,能有这么多金子,武功又高强的奴仆一定不是什么小户人家。
想到这里,心里突然冒出了一身冷汗,暗想:“要是那一个高官或豪门的子弟,一旦醒来听说自己差点被当狗给扔出客栈会发出什么怒火呢?”越想越怕,禁不住上牙打下牙起来。
赶忙跑去向刘真道歉,不停抽自己的嘴巴,说自己不是人,差点将公子给害了。还好自己及时补救请来神医,请刘真不要将昨天的事告诉你家公子,并应承这医药费也由他来承担。
刘真鄙夷地看了他一眼,道:“看在你能请来神医的份上,我不会找你的麻烦,也不会将你的事告诉我家公子,药费也不用你出。但你记得将好吃的,能够补身体的物品多找一些来,我们按价给钱。否则我会将你的事情告诉我家公子,那时你就等着我家公子的怒火吧!还不快去?”
店伙一听连忙点头哈腰地转身跑开了。
待刘石能够起身后,刘真就租了一辆马车,让刘石坐上,和华佗一起向范县出发。
一路之上,看到华佗为穷苦百姓看病根本不收分文,刘石大为感动。
通过与华佗交谈,刘石知道了自己病根原因,当得知此伤需长期调养,而且不得再随意妄动武功时,心里十分着急。
要知道,刘石对武艺一途寄予了多大的希望?付出了多少代价?
询问华神医是否有什么解决办法时,华神医看了他一眼道:“自己首创一种养生之术能够调节内伤,增进人体气血流通。也许对疗伤有用,只是目前正在完善阶段,不知效果如何!”
刘石一听大喜,慌忙应道:“愿拜神医为师,跟随修习这种养生术。”
华佗看了他一眼道:“听说你们去范县是为了给舅父拜寿,再远游洛阳,进入太学学习。难道你能将此放下?”
刘石面色一窘,道:“前往范县为舅父拜寿过后,愿随神医修习养生术,做一个为民治病的游医。”
华佗看了他一眼,笑道:“像你们这样骑着大马,带着长枪长剑的去游医,我还担心被官府治罪呢?再说你想去,你问过你的那位家仆了吗,他怎么处理?难道还要带着一位奴仆来侍候?”
刘石再次一窘道:“他并非我的奴仆,而是我的同族兄弟,只是因为些许原因,坚持要称乎我为公子,无可奈何之下也只得随他的。在我的心中,他就是我的兄弟。等到了范县,我会与他协商,如他愿意回乡,也可随他意愿,不愿意回去,可同舅父商议在这范县找一份差事供他安身,我自随神医游医各处。
待几年之后,学有所成时再一同回乡不迟。不知神医意下如何,此种方法是否可行?”
华佗再次看了刘石一眼,道:“你真想修习这门养生术?一同游医乡村?不怕吃苦?”
刘石坚定地点点头。
华佗一看大喜,“好!你有此决心,我自当成全你,不过你要明白,此养生术只是可能有效果,并非绝对可靠。
同时,你这种情况也属特殊,我也想证明我所创立的养生术是否有真正的作用。
我这门养生术是我游医各地,观察各种动物而成的,我叫它五禽戏,它主要是模仿五种动物的各种形态,具体的是:虎戏、鹿戏、熊戏、猿戏、鸟戏。这五种戏可分练,也可合练。经常修习能保持全身气血畅通,身轻体健,起到治病延年、益寿养生的作用。如果有意引导,还能以气行血增进气力。
当然,你的情况特殊,内伤积蓄已久,具体效果还得长期观察才能知道。但我相信,只要你勤修苦练一定会有效果。即使全部治愈你的内伤也不是不可能。
我朝以孝为先,人无孝不立。你父亲的期望也不能不听,根据你的情况,经过这段时间的具体观察,只需你跟随三年足以,三年内我有信心将五禽戏完成,同时我也有信心在三年内通过针炙和修练五禽戏将你的内伤完全控制、甚至治愈。
三年之后,你再前往洛阳,游学太学,你看如何?”
刘石大喜,当即要拜师习艺。
华佗道:“我自小学医,也不过三年,后跟随师兄在医堂行医,座诊。后见许多百姓难以前来医堂就诊,这才游走各地,即能方便接触到各类疑难杂症,又能解决百姓无钱看病的问题。
你如真心拜师,我以医出名,作为我的徒弟,少不得苦读医书,勤于练习,养成一颗医者之心。不然,只需跟随专习养生术就可以了,无需拜师。”
刘石道:“拜师之说是小子自愿,既然跟随老师三年,自然当苦读医书,怎可只习五禽戏呢?我父及五经授业老师都教导我要存一颗仁者之心,无日敢忘。我以为,医者之心也不外乎心存仁义,慈悲为怀,刘石自当尊守,诚心愿拜神医为师。”
华佗看了刘石一眼,满意地点点头道:“你有此心足已。三年之中,只要你勤于学习,以你的学问,熟练掌握医书上的学问是没有问题的,具体的治疗过程就要靠你去多多练习就行了。我大汉朝也不是没有父母官行医的先例,比如荆州张仲景老先生就是,他的许多医书都值得我们去研习。”
一路同走,刘石也知道了那两位少年也是华师的两位弟子,一个名叫樊阿,彭城人,另一名叫吴普,广陵人,其中樊阿已跟随在华佗身边五年了,吴普则只有三年,本是华师在广陵游医时所救,因其无父无母就留在身边了,其年龄比刘石还小一岁。
十天之后,刘石来到范县。
范县陈氏是范县大族,陈光虽是庶子,在范县还是小有名气的。
随意一打听,就找到了地方,何况,刘石多少还有点印象。
华佗因与人有约,不便前来,相约十天之后再见,到时同往徐州一行。
五禽戏已交给刘石一部份了,这刘石每天练气,脸上的气色大有好转,感觉身体不再似前段时间那样疼痛,暗喜。
经过华佗同意之后,将五禽戏交给了刘真去练习,并说久而久之对气力极有好处,刘真正愁自己气力小帮不了公子太大的忙而苦恼呢?听说后大喜,随同刘石也是日练不缀。
范县陈光听说自己的外侄到了,专为自己祝寿来的,大喜,忙叫家奴迎了进去。
刘石此时身体已好得差不多了,剩余的内伤却不是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治疗才能根治,这点刘真、刘石都知道。
“舅父!侄甥奉父母之命给您拜寿来了。”
刘光大喜道:“好!先坐,看茶。”
刘石尊照父命问了舅父的安,说了一些家常,只等几日之后正式寿诞之日时献上寿礼,才算完毕。
………………………………
第二十六章 陈府做寿 黄巾来袭
这天,陈府华灯初放,一派喜气洋洋,礼宾司按亲疏远近唱名,前来拜见寿星,供献礼物,刚好唱道:“陈老寿星的亲外甥,幽州涿县的刘氏刘石前来拜见。”
刘石今日穿戴整齐,听到唱名,手捧一座红色宝玉,上刻仙猿献寿桃,极为精美,喻意吉祥,走了上去。
司礼一见大声唱道:“仙猿献寿桃一座,无价!”大家一阵骚动。
就在这时,听到门外传来大喊声“穷乡民造反了,攻城了,快跑啊!”
正端座在正中,身披大红寿袍的陈光一听,连忙站起来,向外喊道:“管家!快派人去打听一下,是怎么回事?”
然后又对下面的亲戚好友道:“各位安静片刻,一会儿就知详情。”
正在这时,刚跑出去的管家急急忙忙跑进来大声道:“老爷!不好了!乡民造反了,正向范县围过来,城里许多大户都在准备马车向别处逃跑呢?老爷!我们怎么办?”
陈光一听说是老爷不好了,就想发作,但听到真的是穷乡民造反了,也不敢大意,急忙招乎客人。
此时前来的客人听说真的是穷老百姓造反了如何还呆得下去,纷纷告辞而去,有的连一个招乎也不打,直接离去了。
管家惶恐不安的望着陈光,小声道:“老爷!我们怎么办?是否也整理一些家财带着跟着他们一起出走。听说很多有钱人或大家族都准备前往洛阳去呢?”
陈光手一摆道:“我们能前往何处去?那些嫡系刚才还在这里,现在招乎也不打一个就走,怕也是听到消息后在准备逃走吧!我们只好听天由命了。”说完一屁股坐在地上。
正在这时又一名管家模样的人走进来,来到陈光的身前,道:“五老爷!我们大老爷刚才发话了,大老爷、二老爷、三老爷已准备出行,行往洛阳一趟处理一些家事,这范县就留给五老爷照管了。”说完也不等陈光回话,就匆匆走开了。
陈光一听,身子一矮,看见管家还站在那儿,低声道:“刚才你也看到了,他们三个人说是去洛阳去处理一些家事,有什么事需要在这个节骨眼上三人一起去处理?还不是说得好听一点。
我们这些人是被他们抛下了,还有什么可说的,你再去外面看看吧!问问官府怎么应对,有多少乡民造反了。这范县历来城坚,乡民没那么容易攻下的。打听清楚了再来告诉我。去吧!自己小心点!”
待管家走后,刘石这才上前对陈光行礼道:“舅父,不用担心,真有贼人打进来,甥儿护着舅父逃出县城。”
陈光这才注意要刘石、刘真两人还站在那儿,急忙道:“甥儿!现在是什么时候,还说那些孩子话,你现在逃走还来得急,不必在这儿陪着舅父了!你舅父一辈子都是在这范县渡过的,所有的家产也都在范县,能逃到哪儿去?
再说,这乡民造反,也不知只是范县,还是大汉朝所有的地方都发生了。如果是大汉朝都发生了造反,我们又能逃到哪儿去呢?这几年听说各地都时有造反的发生,但朝庭根本就不处理一些贪官污吏,只知道镇压百姓,天灾又不断,各处都欠收,老百姓都没有吃的,那些贪官还是照样收取税赋,逼迫百姓卖儿卖女,售买良田,如此下去,全汉朝造反是无法避免的了。
可恨的是那些官员,但官员说是中常侍。都不知这大汉朝怎样了?你们先逃吧!能否逃得出去只能看个人的命运了,都是舅父害了你们,我对不起你的父母。你们快走吧!”
刘石道:“真的,舅父,你不用担心,如果这些反贼打进来了我同真弟就护着您逃往幽州,想来我们那儿是安全的。你不要看我年纪尚幼,我可是练了七八年的武艺了。在我的家乡涿县,我大哥都说我武艺高呢?说再过两年他也不是我的对手了!”
陈光道:“我知道我甥儿武艺高但这是乡民造反,可不是儿戏,这可碰上都是掉脑袋的!甥儿还是早走为好,回去之后代我向你父母问个好,就说是舅父不好,差点让你们陷于绝境了。让他们原谅我!快走吧!我就不送你们了。来人!送小少爷回幽州!”
刘石急道:“我怎能看着舅父陷入贼手呢?再说,真的!我也是经过阵仗的,亲手杀过山贼,同我大哥一起征剿过山匪呢?这真弟可以作证的。”
陈光道:“你们那里的山贼只是三五个毛贼吧!这里可是成千上万的乡民造反,这些人都是急红了眼,绝不可能放过我们这些人的。你还是走吧!不要再多说了。”
刘石道:“我们征剿的山贼可是有四五百人呢,盘居在涿县四五年了,连郡府都出动过官兵征剿了几次都是被贼寇打败了。我大哥带着我们几个再加上征集的几百个服过正卒的乡民,毫无损伤地就将山贼老巢拨出,山贼也一个不漏地被杀死或俘获呢?”
陈光一听,精神一振,“真的!”
刘石道:“当然是真的,我大哥当时是涿县揖盗吏目,专管打击山匪、流贼。当时他担心县里有山匪的耳目,没有动用揖盗吏役,只是偷偷地招集了几百有作战经历的乡民,乘着山匪出行,偷偷上山偷袭了山匪的老巢,然后伏击了回寨的山匪,一举全歼。”
“你大哥真的很了不起!”陈光道。
刘石道:“那是当然!我大哥是卢博士的入室弟子,又师从郑大师。我去年师从郑大师还是大哥推荐的呢?”
“可你大哥是你大哥,你是你。”陈光疑惑道。
刘石道:“我虽然不能像我大哥一样,出谋划策,全歼乡民,但冲锋陷阵,保护舅父出城还是可能的。经过这一年的修习,我的武艺比前年又有长进呢?不是我说大话,我大哥的武艺在涿县除了那个黑炭头外,无人是他的对手。但我自信,现在我与大哥比冲阵肯定强过大哥。比那黑炭头也差不到那儿去了。”刘石自信满满地道。
“真的!你用什么枪?”陈光目光奇异地道。
刘石脸上略有羞色地道:“我现在使用的仍是去年打造的,只有四十多斤的一柄长枪,如果舅父在范县能帮我找到一位良匠,重新打造一柄,效果更好。”
陈光一听,大吃一惊!原以为这外甥能使用二三十斤的武器就不错了,这样一听,似乎去年就能使用四十多斤的长枪了,现在看来,不是要五十多斤?这是神力啊!据说那前朝的项羽也只不过使用近百斤的长枪呢?我这外甥才十五岁?这力气还有长的!”
连忙大喜道:“好!好!舅父别的能力没有,这良匠刚好认识一位,他可是我们范县乃至东郡都有名的良匠呢?一定为你用上最好的镔铁打造一柄上好的长枪。”说完大笑起来。
刘石一听也是大喜,连忙道:“那甥儿就多谢舅父了,只是这重量可能要六十多斤,七十多斤吧!所用镔铁的打造费用都由甥儿自付就可以了,甥儿手中还有一些钱。”
陈光眼一瞪道:“在这范县,你还怕你舅父出不起一柄长枪的钱吗?再提舅父就要生气了。再说也是舅父做寿,才让你陷进来的!这点我还要求你父母原谅呢?”
这时管家跑进来道:“官府已组织官兵上城墙守卫,现在城里实行了宵禁,正在征招乡民准备协同防守呢?据说那些造反的乡民都是大贤良师的信徒,没有攻城,说是在等什么将军、渠师的号令。”
………………………………
第二十七章 大贤良师 黄天当立
这大贤良师姓张名角,冀州巨鹿人,本是寒门子弟,自小习文练武、聪明伶俐,被当时人称为神童。后来被州郡举为茂才,不过考试不合格,落选了。
张角灰心之下,顿生游览大汉名山大川,寻访奇人异士。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日在游历一座山洞时,意外寻得天书三卷,叫《太平要术》。里面无所不包,星、相、医、道、治政、军略等。通过多年潜修,悟得其中真味,开始游走于草民与世家、豪强之间。
张角本来十分键谈,才华横溢,武功高强,道术神秘,医道高超,引得无数人对他顶理模拜,成为众多世家豪门的座上佳宾,还成立了以太平要术为名的太平道,为众多的人传道释惑。
初初只收徒弟,得徒几十个。
后广开道门,传播信徒。
为了吸引更多的信徒,张角甚至故意制造温疫然后再进行救治,百姓感谢他的仁义,称他为“大贤良师”,家家侍奉“大贤良师”张角的名字。
随着信徒越来越多,张角成立了三**方,七十二小方,以天罡地煞之数为名,大方约万人,小方约五六千人,领头之人称为方头。信徒越多,张角的野心开始膨胀。
张角一方面派大弟子马元义带着大量的金银财宝到京城洛阳暗中结交中常侍封壻等一班人,做为内应。
另一方面暗自私造黄旗、整顿武备,并传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张角看时机成熟了,就与二弟张宝商议:“最难得的是人心,如今民心已顺,如果不乘势取天下,十分可惜。”
中平元年(184年)二月,张角召集弟子们开会,对弟子们说:“如今汉室无道,朝庭众官,贪婪昏庸,百姓吃没有吃的,穿没有衣穿,天怒人怨,汉庭的气数已尽,百姓都盼有人能为民请命,我们应顺天应人,讨伐汉庭,为百姓张目,还天下一个太平。”
大家经过协商,拟定起事的时间。
张角的弟子中,有不少是豪门子弟,因仰慕张角的道术才来投奔,如今要起事反抗皇帝,不少人心中害怕。其中有一个弟子叫唐周,秘密的将此事通知了国舅何进,何进得知消息后、立刻进宫禀报天子。
本来大贤良师张角要造反的事早已传进京城洛阳,皇帝宏并不相信,没有理会。
他不相信,那张角有那么大的胆子,就凭一张嘴能将大汉朝弄翻,仍然过着自己纸醉金迷的生活,日日与宫中宫女嬉闹。
不过,就在刚才,刘宏接到国舅何进送进来的张角弟子济南唐周的密报,张角已定于三月五日聚众造反,宫内中常侍封谞、徐奉为内应。一时之间,完全吓呆了。
作为一个蕃王的后代,一个落魄亭侯的儿子,自小历经苦难,与母亲相依为命,谁想有朝一日,时来运转。十二岁时被外戚窦氏挑中,继承皇位,成为人上之人。
进入皇宫之后,害怕自己被人害死。
他本来极为聪明,于是,在处理朝政时从不自作主张,总是多多听从大臣们的意见,最主要的是听从权力最大的几个人的意见。
这些大臣见刘宏还算上道,刘宏也就平平安安地长大了,在此期间,刘宏别无所依,只有几个陪伴他长大的太监为了自身的利益还算是真心对他好,这让他从心底里感激他们。
机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