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季汉再起-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众人本来以为丁奉危险了,后来见到董桌不在追究此事,这才放下心来。
原来此人是并州前刺史丁原,现任执金吾一职,站在其背后之人正是丁原的义子吕布,此人自小力大,在并州极有名声被丁原征为手下,后拜丁原为义父,现任执金吾主薄。众人又劝说丁原暂息,丁原心中愤怒,匆匆饮罢也不向董桌辞别,离席而去。随后众大臣也匆匆辞别董桌各自回家。
丁原回府后,心中愤怒未消,当即招集自家亲随及执金吾将校商议,恰在此时,丁原手下前都统张辽奉何进之命自雁门招兵回来,得知何进被杀来找丁原。丁原于是将今日之事向众位一说,大家齐说“愿听丁公指令”。丁原当即招集军兵自城门外向董桌挑战。
董桌大怒,自带张济、樊稠、华雄出战。两军自城外对阵。吕布头戴紫金冠,身披烂银铠甲,手提方天画戟,跨骑一匹枣红马在阵前高声挑战。
一阵鼓响,董桌阵中,一匹黑马自本阵跑出,此人腰围六尺,身约一丈,头戴带百炼头盔,身披铁甲,手握大刀,正是西凉三虎中的华雄,职任偏将军,前面二虎却是李催、郭汜,如今正留下守护皇宫。
华雄大叫,“本将手下不斩无名之辈,快报上名来。”声音如雷。
吕布一听,心中恼怒,自被丁原征召后,随军打仗,闯下了不少的名声。不过丁原常说为将者当有勇有谋,有勇无谋是为莽夫。让自己多读兵书战策,经文歌赋,无奈自己看到书就头痛,说什么为磨练自己,让自己担任这么个破主薄,整天写写算算的。
此时,见到华雄耀武扬威,大吼一声,“并州吕布。”答完话,两人战在一起。不过三、五十回合,眼见华雄不敌,董桌大吃一惊,华雄的本事,董桌是知道的,见华雄吃紧,董卓将旗一挥,张济跑出与华雄双战吕布。
丁原也不理,三人再战二、三十回合,仍然不敌吕布,张济首先力衰,圈马跑回本阵,华雄独自更难以支撑,也带马跑回,吕布随后急赶。
董桌心中惊吓,再准备派出樊稠接应时,丁原将旗一挥,全军出动,直向董桌杀去。
董桌大败,逃回城中。董桌招集诸将、谋士商议对策,董桌说:“我观此人武勇非常,我甚爱之,如能收服此人,何愁天下不平。”众人无话。董桌见此,心中忧虑。有人主张再去并州调兵,与丁建阳决战。董桌摇了摇头道:“远水难救近火,如不能斩杀或收服吕布,我等只能退回并州甚至西凉了。”
这时,有一个名叫李肃的出来说道:“主公不用担心,吕布与我自小好友,我知他有勇无谋,见利忘义,只需主公能舍得一匹名叫‘赤兔’的宝马,再加上一些金珠结交,必能说服他来投奔主公。”
董桌抬头一看,却是虎贲中郎将李肃,问道:“你如何去说服他?”
李肃道:“吕布自小身壮、力大,善射,使一柄方天画戟。在草原上有‘飞将’之称,匈奴及乌恒人闻之色变。常想拥有一匹宝马,只身闯天下。后来我追随主公,就不知他的音信,前段时间,在洛阳碰到,才知道他被丁建阳征召,如今是执金吾主薄。对于这个职位,吕布十分不满。因此只需名马、金珠,再凭我三寸不烂之舌,必能让他投来。”
董桌双掌一拍,说道:“好,只要他能投来,我再封他都亭侯、骑都尉。”
李肃一听高兴道:“如此一来,更有把握了。”
李肃带了礼物向吕布寨中走去,被巡寨的士兵捉住。李肃说:“你们速报吕将军,就说是故人来访。”吕布在帐中命进,李肃也不迟疑,迈进寨中,来到吕布帐外高声叫道:“故人来访,贤弟是否欢迎?”
吕布心中一怔,当即走出帐外,果是李肃,随即支开闲杂人等道:“两边交战,兄怎来到这里?”
李肃笑道:“我知贤弟为国出力,特来送贤弟良马一匹,为贤弟壮威。此马长一丈,高八尺,日行千里,登山渡水如履平地,名叫’赤免’。”
吕布一看:此马浑身上下如火炭一般红,并无一根杂毛,背长腰短平直,四肢关节粗壮,果然是一匹好马。”不自觉地走过去想骑试,不料反被此马拒绝。顿时醒悟,不好意思地对李肃道:“如此贵重的宝马,兄长从何去得来?”
李肃不理,反而笑道:“贤弟难道就让为兄站在帐外说话,不请我进去坐一下吗?”
吕布一怔:“是为弟疏忽了,兄长请。”
双方坐下,吕布问道:“双方交战,不知兄长来此何事?”
李肃道:“古有语‘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如不早为,悔之晚也。我今天是来劝你的。”吕布道:“我虽空有一身本事,却无人识得,奈何!”
李肃微笑又道:“你父不在寨中吗?”
吕布笑说道:“兄长想是醉了,我父母早亡多时,还是多得兄长父母照顾,吕布才能活到今日。”
李肃说:“我说的是执金吾丁建阳。”
吕布苦笑道:“我认丁建阳为义父,实属无奈。事情是这样的,自兄长出外后,我自在雁门关服役,弟力大,善骑射,每次匈奴,乌恒犯境时,都被小弟击退,匈奴人无人能敌,渐渐地被匈奴称做“飞将”。前几年,丁大人职任并州刺史,闻小弟之名,征召为亲随,多有立功。丁大人见我武勇,想收我为义子,我自一人,就同意了。年前先帝迁董桌为并州牧时,迁丁大人入洛阳为执金吾,我随丁大人来到京城,丁大人以我勇而无谋,职任我为主薄。”
李肃叹道:“可惜了,贤弟有擎天驾海之能,如此乱世,获得富贵本如探囊取物一般,不想丁建阳却让贤弟做一主薄,实在不识贤弟之才,枉屈了贤弟了。”
吕布道:“谁说不是?想当初,纵横草原何等威风,如今无可奈何!”
李肃道:“如今我观遍朝中群臣,当今英雄,唯董太尉。此人礼贤下士,赏罚分明,任人为贤,终成大事。如今更欲效仿那霍、伊之事,完成先帝遗愿,事成之后必然名垂青史。只是这事让许多人不能理解,给董太尉造成许多困扰,丁建阳更是仗着贤弟这样的人才与太尉作对。今日太尉一见贤弟心中喜爱,不忍加害,这才收兵回城,这匹宝马正是董太尉所赠。”
吕布大惊:“如今我们敌对,我怎能收此宝马,这不是兄长在害贤弟吗?”
李肃道:“先帝本欲立中子刘协为太子,但被何进及一班清流党人阻扰。先帝崩驾,何进等匆匆立太子为帝,后鸠杀董太后,诛杀宦官不成,导致宫变被害。如今董太尉秉先帝遗愿,欲立陈留王协为帝,光大我朝。丁建阳以一已之私利妄动刀兵,实是我朝之罪人。董太尉今见贤弟之勇,心中爱慕,不欲加害贤弟。试想以贤弟之能,对于华雄之流一人自不在乎,但华雄之上还有二虎:名叫李催、郭汜,此二人武勇更在华雄之上,更何况还有军兵十万,西凉兵之勇,想必贤弟早已听过。董太尉不欲生灵涂炭,正在愁闷之时,是为兄自荐来说服贤弟。如贤弟能弃暗投明,董太尉即封贤弟为骑都尉,都亭侯。还有金珠、良马。就看贤弟如何选择。”说罢又自怀中取出金珠伍十斤递了过去。
吕布心中微动,沉呤道:“承蒙董太尉如此青眼,送如此重礼,可惜无寸功作为相见之礼。”
李肃道:“建功只在贤弟反手之间,只看贤弟是否愿意。我问你,丁建阳收你作义子后,他是否赐你田宅,委以重职?”
吕布道:“不曾。”
李肃道:“既如此,丁建阳只不过利用你之勇做为自己晋升之梯罢了,有什么顾惜的。”
吕布脸色坚毅道:“兄长今晚自回去,听我消息,我必带军来投。”李肃笑道:“如此兄长将在城中为贤弟摆酒接风了,”说完离去。
………………………………
第七十六章 丁原之死 董桌呈威
夜二更十分,吕布提刀进入丁原帐中。丁原正在帐中看书,看到吕布进来,招呼道:“我儿何事?”
吕布咬咬牙道:“堂堂大丈夫,如何做你儿子。我自跟随于你,不光没有升职,分得多少钱财,更是连军司马的职位也给你除了,做一憋屈的主薄,让人笑话。你不仁,休怪我不义。”说完上前一刀砍下丁原首级。提着丁原的首级在大寨中大声道:“丁原不仁,为一已之私利,妄动刀兵,遗祸百姓,已被我杀了,董太尉礼贤下士,赏罚分明,我已决定投奔他去。众位愿意跟随我的,留在此地,不愿意者自去。
话音刚落,军中大寨一片骚乱,有的人惊恐地望着吕布手中丁原的首级,一会儿就有人偷偷离去,接着越走越多,最后,留下的人有一半左右。
等到天明,吕布手提丁原首级,带着剩下的军兵去见李肃。李肃将吕布引见给了董桌。
董桌听了大喜,出寨相迎,当即封吕布为骑都尉、中郎将、都亭侯。其余司马、都统、什长等,官升一级,置酒相庆,士卒人人赐酒。
席间,董桌道:桌今天得到将军,如同旱苗碰甘雨呀!”吕布见董桌如此豪爽,重信。当即道:“公若不弃,愿拜为义父。”董桌更喜,赐给吕布金甲锦袍。酒宴至晚才散。从此董桌威势更大,自领太尉兼车骑将军,封自己的弟弟董渂为左将军,云侯。军中谋士贾羽劝董桌趁此良机,早立新君。董桌点头称是。
一天,董桌在省中设宴,遍请文武百官,由吕布带领金甲卫士,于四周巡查,警卫。
席间,董桌重提策立新君之事,道:“皇帝在丧,天子日夜欢乐,无人子之心。威仪也不像人君。今废帝为弘农王,立陈留王为帝,不服者斩。”
群臣惊慌失措不敢应对。司隶校尉袁绍挺身而出道:“当今皇上继位没有多长时间,并无失德;你想废嫡立庶,难道真的想造反吗?”
董卓大怒:“天下事的我说了算!现在我想废帝立新,谁敢不从!可试一试我的宝剑是否锋利?”
袁绍拔剑在手道:“你的剑锋利,难道我的剑不锋利吗!”两个人在筵上对敌。
郎中令李儒,尚书卢植上前劝道:“事情没有确定,不可妄杀。”
袁绍手提宝剑,辞别百官,出城直奔冀州而去。
董卓对太傅袁隗怒道:“你的侄儿十分无礼,我看在你的面子上,且宽恕他。废立之事怎样?”
袁隗说:“太尉说‘是’就可以了。”
董卓道:“敢阻大议者,以军法从事!”
群臣恐惧,齐声道:“一切尊命。”
事后,董卓找到侍中周毖、校尉伍琼问道:“袁绍此去怎样?”
周毖说:“袁绍忿忿而去,若逼得急了,势必有变。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如果招收豪杰聚众成军,翼州,青州就不是您的了。不如赦免了他,拜为一郡守,必没有祸患。”
伍琼说:“袁绍好谋无断,不足为虑;不如封他为一郡之守,以收民心。”
董卓听了,即日差人拜绍为渤海太守。
过了几天,在朝会上,董桌拨剑在手,对群臣道:“天子暗弱,不足以君天下,今有策文一道,公布如众。”说完令郎中令李儒宣读。
李儒拿出策表当朝念道:“孝灵皇帝,早弃臣民;皇帝承嗣,海内侧望。而帝天资轻佻,威仪不恪,居丧慢惰。否德既彰,有忝大位。皇太后教无母仪,统政荒乱。永乐太后暴崩,公论惑焉。三纲之道,天地之纪,毋乃有阙?陈留王协,圣德伟懋,规矩肃然;居丧哀戚,言不以邪;休身美誉,天下所闻:且为先帝之意,宜承洪业,为万世统。兹废皇帝为弘农王,皇太后还政。请奉陈留王为皇帝,应天顺人,以慰生灵之望。”
李儒读完。董桌令左右将皇帝辩扶下殿,摘下玺绶,北面长跪,称臣听命。又令太后去服候敕,母子二人相拥痛哭。悲悲切切十分凄惨。
阶下大臣不忍相看,敢怒不敢言。
董桌又令请扶陈留王上殿,百官朝贺,改元初平。然后再议何太后迫害董太后,违反了妇姑之礼,无孝顺之节,移往永安宫居住,群臣不得进见。
随后董桌自封为相国,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加封自己母亲为池阳君。
群臣无人敢说。董桌自认为功高,日渐骄傲。
一次见到皇甫嵩,想起以前在皇甫嵩手下做事,对他十分严厉,于是指着皇甫嵩道:“义真如今是否服我?”
皇甫嵩回道:“我没有想到你能做到丞相位置啊!”
董桌说:“鸿鹄有远大志向,燕雀却没有目标。”
皇甫嵩说:“以前我和您都是鸿鹄,不过现在你是变成了凤凰了。”
董桌笑道:“现在是否害怕?”
皇甫嵩说:“如果您以德来辅助朝庭,是值得庆贺的事情,又有什么害怕呢?如果您以严刑酷罚来执掌朝政,天下的人都恐惧,又怎么只是我一个人害怕呢?”
董桌听后默然不语,行事收敛了不少。
董卓指使司徒黄琬、司空杨彪上书,重新审理陈蕃、窦武及诸党人的案子,恢复了陈蕃,窦武等爵位,任用其子孙为官。
为拉拢人心,施放善意,任命清流党周宓为吏部尚书,伍琼为侍中、何颙为长史,荀爽为大司农。听从周宓的建议,以尚书韩馥为冀州刺史,侍中刘岱为兗州刺史,陈留孔由为豫州刺史,颍川张咨为南阳太守。
郎中令李儒对董桌说:“洛阳城外驻守大量军队,日久必生事端,应及早调往它处驻守才行。”
董桌听从他的意见,将驻守在洛阳的军队分成几部,华雄、樊稠、胡珍部调往虎牢关驻守,郭汜驻守平津,李催、张济、徐荣调往广成关。洛阳只留下自己的弟弟董渂任左将军,统带所带来的西凉军,侄子董潢任北军中军校尉。
董桌时常入宫找献帝商议国事,献帝偶尔便赐一些酒食,董桌来者不拒,有时主动要求在宫中吃酒,开怀痛饮,醉后夜宿宫中。
一次董桌醉后,见一女子,年约十七八岁,长得十分美貌,董桌招其过去,女子不从,旁边有宫女说道:“此女是灵帝之女,请不要冒犯。”
董桌大怒道:“我为汉家立此奇功,纵是赐一女也不为过。”说完上前将女子拖上自己的怀抱,一把将裙衫撕碎,双手不停按捏,渐渐双眼迷朦,一股欲火升腾而起,一把抱起来,大步走向床,仍在床上。一名宫上前劝说,被董桌一拳打昏在地,随即扯掉自身的衣物,也不理对方的哀告,扑了上去。半晌才翻身沉沉睡去。
宫中女子无人敢劝,都远远地避开,此女羞愤难当,扯起破碎的衣衫,跳井自尽。
消息传到宫外,朝臣愤怒不已,越骑校尉伍孚,决心刺杀董卓,上朝时在朝服内披小铠甲,藏一把短刀。
董卓入朝时,伍孚迎面走去,拔刀直刺董卓。董卓大惊,两手抓住伍孚的手臂,吕布跑来,击倒伍孚。
董卓怒问道:“谁指使你反我的?”
伍孚瞪目大喝道:“你不是我的君主,我也不是你的臣子,有何反之说?你罪恶盈天,人人愿意,刺杀你。我恨不能车裂你,以谢天下!”
董卓大怒,“命令推出去剐他、诛灭三族。”伍孚至死骂不绝口。
董桌知道逼死灵帝之女,实在做得有点太过。为缓和朝中大臣的愤怒,任用王允代替杨彪为司空兼尚书令。
袁绍在渤海,得知董卓**弄权,差人送密书来见王允。书上大意说:董贼欺天废主,是人都不能忍受;而您还任其随意跋扈,不加劝阻。您诺有心扫清王室奸邪,就应有所作为。如诺不听,又怎是效忠报国的忠臣呢?我现在在渤海训练士兵,如有驱使,随时候命。”
王允得到袁绍的书信,无计可施。
一日,在侍班阁子内见旧臣都在,王允道:“今日老夫生日,晚间能请众位到寒舍小酌吗。”
众官答应道:“必来祝寿。”
………………………………
第七十七章 王允设宴 曹操行刺
当晚,王允在后堂设宴,公卿都来了。
酒行数巡,王允忽然掩面大哭。众官吃惊地问道:“司空贵诞,为什么悲伤啼哭呢?”
王允泪流满脸地道:“今日并非我的生日,因想与众位一叙,又害怕董卓怀疑,故意说是我的生日罢了。如今董桌欺主弄权,社稷朝夕难保。想高皇帝诛秦灭楚,才有天下。谁想传到现在,却丧失在董桌手中。想起这些事情就想痛哭。”
众官听后也都流泪不止。只有一人抚掌大笑:操虽不才,“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能哭死董卓吗?”
王允抬眼一看,是典军校尉曹操。王允大怒:“你祖宗也食汉朝俸禄,如今不思报国反而大笑,是何道理?”
曹操说:“我并不是笑别的事,只是笑众位无一计杀董卓罢了。操愿即断董卓头颅,悬在城门下,以谢天下。”
王允离席向曹操请问道:“孟德有何高见?”
曹操说:“近日我屈身跟随董卓,实际上是想乘机杀他。现在董卓颇相信我,得以时常接近董卓。听说司徒有七星宝刀一口,请借给我去相府刺杀他,纵然死了也不后悔!”
王允转怒为喜道:“孟德果是有心人,天下幸甚!”亲自斟了一杯酒递给曹操。曹操将酒洒在地上发誓‘必用此刀诛杀董贼’。
王允唤人取出宝刀,递给曹操。曹操藏好刀,将杯中之酒一口而尽,起身辞别众官离去。其余众人又坐了一会儿,也都全部散了。
次日,曹操佩着宝刀,来到相府,问:“丞相何在?”
相府下人道:“在小阁中。”
曹操径直走进去,看见董卓坐在床上,吕布侍立在侧。
董卓说:“孟德为什么来迟了?曹操躬身道:“马太廋,走不快。所以迟了。”
董卓转头对着吕布说:“我有西凉进来好马,奉先可亲去拣一骑赐给孟德。”
吕布点头应承而去。曹操暗思道:“此贼合该死!”当即就想拔刀刺杀董桌,又害怕董卓力大,不敢轻动。两人说了一些闲话。董卓人胖不耐久坐,倒身而卧,随后又转过身子向着内面。
曹操又想:“此贼当休!”急擎宝刀在手,正待要杀。不想董卓侧面看到看衣镜,照见曹操在背后拔刀,急回身问道:“孟德做什么?”
这时,吕布已牵马到了阁子外。
曹操见事不好,持刀跪下道:“我有宝刀一口,想献上恩相。”
董卓接过一看:刀长尺余,七宝嵌饰,极其锋利,果然是把宝刀。见吕布进来,随手递递给吕布收了。曹操随即解下刀鞘递给吕布。董卓带曹操出阁看马,曹操谢道:“愿试骑一下。”
董卓唤人递过鞍辔。曹操牵马走出相府,加鞭往东南急驰而去。
吕布有点怀疑地对董卓说:“刚才曹操似有行刺之状,被喝破,故此推说献刀。”
董卓点头道:“我也有点怀疑。”正说着话,李儒到了,董卓将刚刚才的事告诉他。
李儒说:“曹操无妻小在京,只独居寓所。现在差人去召,如果没有图谋便会来,则是献刀。如果推托不来,则必是行刺,就可以擒住审问。”
董卓点头称是,立即差人去唤曹操。去了很久,回来报告道:“曹操没有回府,乘马飞出东门。有门吏问他,曹操说“丞相差我有紧急公事”,纵马而去。”
李儒道:“曹操做贼心虚逃了,行刺无疑。”董卓勃然大怒:“我如此重用,反想害我!”
李儒说:“此必有同谋,只要拿住曹操一问就知道了。”
董卓下令遍行文书,画影图形,捉拿曹操。凡抓住献来洛阳者,赏千金,封万户侯。窝藏者同罪。
曹操逃出城外,飞奔谯县。路经zm县不慎为守关军士抓获。推去县衙。此县县令姓陈名宫字公台。兖州东郡东武阳人,自幼聪慧,从名师,有智名。陈宫听说抓到疑似曹操的人,叫推上堂来。
陈宫见来人果似曹操,暗中明白,却也不动声色,只是大声道:“来者可是曹操,为何要背叛丞相,可有话说?”
曹操急道:“我非曹操,是陈留一客商,覆姓皇甫。”
陈宫看了曹操一会,沉吟半晌,说:“我以前在洛阳求官,曾认得你是曹操,如何隐讳!且把来监下,明日解去京师请赏。”
到夜半,陈宫唤亲随人员暗地取出曹操,直至后院中仔细审问:“我听说丞相待你不薄,何故自取其祸?”
曹操见夜半提审,必有缘故,知道实难瞒住,曹操腰一挺,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你既然拿住我,便当解去请赏。何必多问!”
陈宫知不会错,也欣赏曹操的志向,屏退左右,对曹操道:“你不要小觑我。我不是一般的俗吏,奈何只是未遇见明主罢了。”
曹操道:“我祖宗世食汉禄,若不思报国,与禽兽何异?我屈身跟随董卓,就是想乘机杀他,为国除害。今事不成,乃天意也!”
陈宫道:“孟德此行,将欲何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