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季汉再起-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李儒本是凉州陇佑人,与董桌同乡。董桌入京时为刘辩黄门侍郎,后来董桌将他提拨为尚书令,十分感激董桌的恩情,近来与董桌走得颇近,常为董桌出谋划策。
董桌虽是武人,也是读过一些经书,知道治国少不了一些文人。因爱慕他的才华,又是同乡,委以重任。李儒的意见大多数都能接受,很得董桌信赖。
董桌见是李儒,忍住怒气道:“文优何事惊慌。”
李儒答道:“刚刚见吕将军走得甚急,问其何事,吕将军说:‘太师杀他。’因此,特来询问太师,是何原因。”
董卓怒道:“叵耐逆贼!调戏我的爱姬,誓必杀之!”
李儒一听,急忙劝道:“恩相差也。昔楚庄王‘绝缨’之会,不究调戏爱姬之蒋雄,后为秦兵所困,得其死力相救。今貂蝉不过一歌女,而吕布却是太师心腹猛将。太师若就此机会,将貂蝉赐给吕布,吕布感激太师大恩,必以死报太师。太师请自三思。”
董卓沉吟良久道:“你说的也有道理,我好好地考虑一下。”李儒谢恩而出。
董卓怒气冲冲地走进后堂,对貂蝉质问道:“你为何与吕布私会?”
貂蝉哭道:“妾身在后园观花,吕布突然闯进来。妾身惊慌,就想避开。吕布说:‘我是太师之子,不必回避!’提戟上来调戏我,我因吕将军是太师义子不敢声张。我只得避让,退至凤仪亭。妾身再无处避了。给他拦着‘问我太师对我如何。如觉太师太老,他可向太师请求,将我赐予他。’我见吕将军胡言乱语,本欲唤人将他驱赶,又知吕将军是太师爱将,恐得罪吕将军,让太师见责,只得忍气吞声。后见其心不良,越来越过份,恐为他所逼,正想投荷池自尽,却被这厮抱住。正在生死之间,太师赶来,救了性命。”
董卓闻言轻舒了一口气,望着貂蝉道:“我想将你赐给吕布,你可愿意?”
貂蝉大惊,哭道:“妾身已事贵人,现今又下赐给家奴,妾身宁死不屈!”于是抽出挂在壁间的宝剑,就向自家脖颈上割去。董卓慌忙夺剑将貂蝉拥抱在怀里,柔声道:“我同你只是开个玩笑而已!你怎能如此当真,如果你就此死了,叫我该如何想你?”
貂蝉倒在董卓怀里,掩面大哭:“此是何人之计!不顾惜太师体面与贱妾性命。妾身当生噬其肉!”
董卓怜惜地道:“我怎么舍得你呢?”貂蝉哭道:“虽蒙太师怜爱,但恐此处不宜久居,必被吕布所害。”
董卓沉呤片刻道:“我明日和你同归眉坞去,同受快乐,不用担心。”貂蝉听后这才试泪拜谢。
次日,李儒来见:“今日良辰,可将貂蝉送与吕布。”董卓冷冷道:“吕布与我有父子之分,不便赐与。我也不追究他的罪责。你将我的意思告诉他,好言相劝。另赐一美婢及五十斤黄金。”
李儒急忙劝道:“太师不可为妇人所惑而坏了大事。”董卓变色道:“你的妻子也肯让与吕布吗?貂蝉之事,再勿多言,言则必斩!”
李儒闻言,知道事已至此,必是听了这女人的妖言,不再多劝,无言地走出来,仰天叹道:“我们都要死在这妇人之手了!”
董桌刚准备下令回郿坞,李儒又进来报告。
董桌以为这李儒又来劝他,怒道:“文忧不得如此无理,仗我对你信赖,貂蝉之事不可再说。”
李儒哭笑道:“我来非为此事。”
董桌仍怒道:“是为何事?”
李儒道:“刚才护武关道都尉兼商雒县县令刘石来表,说:‘南阳袁术偷袭商雒县,不过袁术大军已被刘石击退。请太师增兵增援。恐袁术再起大兵来攻。”
董桌一听,凝视着李儒问道:“商雒县令可是斩杀王国的那个刘石,后因功被封为蓝田乡侯?”
李儒点点头道:“正是此人。”
董桌道:“据说此人文武双全,深得灵帝喜爱。不过如今洛阳方向才是大敌,并州河东也很重要。西凉韩遂、马腾也不安宁。如今,如何有兵前去支援,况且也不知袁术几时来攻。商雒县穷山恶水,武关道崎岖难行,布置重兵在此,粮草运输十分不便。不知文优可有什么好主意?”
李儒见董桌相问,想了一下,道:“刘石此人,我曾见过,重义、重情。弱冠之年被先帝录为茂才,察族排谱,口称皇弟,赐任县长,因一首讽世家高官之诗,遭世家清流嫉妒,推荐到上雒县为长。”
董桌道:“上雒之地可不是好地方啊!”
李儒道:“这上雒县地处丛山峻岭之中,因遭山贼攻破,县长被杀,两年未有县长了。县中山贼横行,无人敢去。灵帝见此,心中明白大臣的意思,赐刘石兼武关道都尉,负责征剿蓝田、上雒、商县三县山贼,亲赐青锋宝剑,许诺两年内能剿灭三县山贼,恢复其先祖的爵位。”
董桌一听,问道:“看样子这刘石也是帝家血脉。为何又变成商雒县了呢?”
李儒叹道:“这刘石本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子刘贞之后,因献金不纯而失侯,一直念不忘,要求后代为他争回面子。这刘石还未上任,商县县令也被山贼所杀,无人愿意前去赴任。天子一怒,将两县合为一县,统由刘石牧守。不料刘石只用一年过一点就剿灭了三县山贼,还在为皇甫嵩押运送粮的过程中,顺手斩杀了叛将王国,立此奇功。”
董桌道:“立此大功就是封个县侯也是足够的。”
李儒叹道:“大臣们以少年立功不易赏得过重为由,将先帝的承诺,及斩杀王国的奇功两功合一,举荐徙封蓝田,封为蓝田乡侯。先帝心中有些歉意,拨蓝田三乡作为刘石封地。因封地土地贫瘠,良田不多,据说刘石正在筑堰引渠,改造坡田。可见此人能力才干,如恩相放心,可迁封刘明为中郎将,兼商雒县县令。自行招募五千壮卒,镇守武关,阻击袁术来犯。既不用出军,也不用耗费国家钱粮,一举两得。”
董桌沉思良久,毅然答道:“此人倒也是个人材,更兼与世家不合。就按你的意思吧!只是如今中郎将显得过低,这样吧!你拟一封诏书,迁其为平南将军。”李儒照办。
董卓解决了商雒县的事情,即日下令回眉坞,百官全来送行。吕布骑马站在土冈之上,眼望车尘,叹惜痛恨。
忽听背后一人问道:“吕将军怎不跟随太师去郿坞,在此遥望叹息?”
吕布一见,是司徒王允。施礼相见,王允叹道:“老夫近日因染微恙,闭门不出,很久未得与将军一见。今日太师驾归郿坞,只得抱病出送,幸能与将军相会。请问将军,为何在此长叹?”
吕布情绪低落地叹道:“正因为王公之女。”
王允佯惊道:“小女得罪了将军”
吕布闷闷不乐地道:“没有。”
王允惊道:“既然没有,将军为何事长叹?”
吕布将前事一一告知王允。
王允一听,叹到:“小女未能侍奉将军,是小女福薄,只是未想到将军如此痴情。将军若无事可否到我府上小酌一番,细说如何。”
………………………………
第八十九章 吕布再反 董桌就戮
吕布心中烦闷,左右无事,答应去王允府上饮酒。
王允请到密室,置酒款待。
吕布又将凤仪亭相遇之事,细细地述说一遍。王允道:“太师强掠我的女儿,夺将军的妻子,实在是让天下人耻笑。但并不是笑太师,而是笑我王允与将军啊!然而我王允已是老迈无能之辈,不足为天下人说道。可惜将军盖世英雄,也受此污辱!”
吕布一听,心中更烦,恼道:“若非父子之情,我必杀此老贼。”
王允叹道:“将军念父子之情,太师却不一定。”
吕布一听,忙道:“司徒何意?”
王允看了吕布一眼:“并不是我要说太师坏话,离间你们。太师自姓董,将军姓吕,太师掠走小女时,明知小女以许配给将军,还强要带走,可有父子之情?将军在风仪亭时,被太师掷戟刺杀,可有父子之情?将军英雄盖世,为太师阻挡盟军,立下盖世之功,论功本应镇守一方。如今沦为相府家将,百人之头。你道为何?这是害怕将军啦!以将军之才,不是太师可以限制的。但因太师害怕你,才将你留在身边,做一虚职。一旦放你出去,海阔天空,如何制衡你?”
吕布怒道:“大丈夫生在天地间,岂能郁郁不得,久居人下!”
王允接道:“有董太师在,将军做一家将就是福。不然,必为太师嫉妒,命将不保。”
吕布一听,恍然大悟道:“如非司徒细说,吕布还在梦中啊!”
王允见吕布意动,又说道:“将军若扶汉室,是忠臣,青史传名,流芳百世。将军若助董卓,是反臣,载之史笔,遗臭万年。”
吕布离席下拜道:“司徒不要怀疑,请指教布。”
王允故做迟疑地说道:“不是我不说,只是此事,事关允全族人性命,一旦泄露全族不保。”
吕布见说,拔出所带钢刀,将手臂割开,以血为誓。王允见此,跪谢道:“汉祀不断,全靠将军之赐。请不要泄漏!到时有了计策再通知将军。”
李儒安排好刘石的事情,见董桌执意要带貂蝉回郿坞,心中不乐。又见朝中大臣经常结党饮酒,心中十分不安。派人秘密跟踪,发现吕布竟常与王允来往。
心中疑虑,怀疑这是否是王允等安排的离间之计。他知道吕布勇而无谋,极易被人鼓动欺骗。
可是又苦无证据,无法向丞相说明。他知道以自己同董桌走得如此之近,又是同乡之情,董桌出事,自己也是逃不了的。现在西凉军中谋士贾羽又被去了弘农,让他一时无计可施。
一天,李儒正在长安街上行走,突然见到一个乞丐沿街乞讨,这不是引他注意的,让他惊呀的是,这个乞丐竟与他长得有几分相似。
李儒心中突有所悟,唤来一名亲信,问:“此人如何?”
这名亲信道:“此人怎样?”
李儒道:“此人长得似谁?”
亲信仔细一看,又看了看李儒,大惊,正准备说话却被李儒阻止。命他秘密将此人带到隐秘之处,安排他按自己的生活习惯、穿着打扮进行训练。
又让另一位亲信在长安城僻静之处秘置一套小院,准备一些生活物品。又让自己的母亲以思乡为由,通过刘石的酒楼,接至刘石的封地安顿下来。
一切妥当。又觉得当提醒董桌一下,看他能否醒悟。编制了一首童谣,秘密交与长安街头的儿童传唱,其词是:“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至于董桌能否领悟,就看天意了。其他的,李儒觉得自己也是无能为力了。
王允再次以饮酒之名,请尚书仆射士孙瑞、司隶校尉黄琬来府商议。士孙瑞说:“方今主上有疾新愈,可派一能言之人,前往郿坞,请董卓议事。一面让皇帝赐密诏给吕布,安排甲兵埋伏在朝门之内,等董卓进来将他杀死,此为上策。”
黄琬道:“何人敢去?”
士孙瑞道:“吕布同乡骑都尉李肃,因董卓没有升迁他的官职,对董桌心怀怨恨。若令此人前去,董卓必不怀疑。”
王允击掌道:“好!天助我也。”商议已定,请来吕布,将几人的计策一一说给吕布听。
吕布道:“当初就是此人劝我刺杀丁建阳,不过此人父母有恩于我,请他前去,须要他的同意才行。”
王允派人密请李肃来议。
李肃来后,吕布说:“李兄,当日你说服布刺杀丁建阳,投靠董卓。现今董卓上欺天子,下虐生灵,罪恶贯盈,人神共愤。李兄可愿前往郿坞传皇帝诏书,宣董卓入朝。伏兵击杀,共扶汉室,同作忠臣?”
李肃看了吕布一眼:“贤弟,我久有此意,只恨无同心之人。因当初劝你投董,如今又怕你怪罪,不敢同你说罢了。如贤弟有此意,是天赐啊,肃岂敢有二心!”于是折箭为誓。
王允喜道:“你如能干成此事,何患不得显官。”
计意妥当。李肃带十几骑,前往郿坞。门丞报有皇帝诏书,董卓教人唤进。李肃施礼完,董卓问道:“皇帝有何诏书?”
李肃答道:“皇帝病体新痊,想在未央殿大会文武。特请丞相前去。”董卓应允。董桌以朝中有要事,告别貂蝉、母亲池阳君。
池阳君拉着董桌的手对董桌道:“儿啊!近日我时常心惊肉跳,似有大事发生。你可要小心啦啦!”
董桌抓住池阳君的手笑道:“你儿我身为太师,手握重权。况且京师还有奉先在,怕什么?请母亲放心,坐着享福就可以了。”
池阳君仍然抓住董桌的手道:“儿啊!迟几天再去可以吗?这几天我总是觉得有大事发生,你就在家里陪陪我,可好?”
董桌抓着池阳君的手道:“你儿身为朝庭重臣,天子相诏怎能不去?不然,又要给那班大臣动议了。我去去就回,到时再来陪你老人家。”说罢令排驾回京。
董卓出坞上车,前遮后拥,望长安而来。池阳君依依地望着董桌离去的方向,仿佛是什么东西就要丢失一样。
董桌大队人马刚走到半路一阵大风,将队前旗杆吹折。全队人大惊,董桌也心疑不定,问李肃道:“这大风吹折旗杆是为不吉,不知李都尉有何见解?”
李肃刚才也是大吃一惊,暗道:“这董贼难道命不该绝吗?”听到董桌相问,人急生智,恭声道:“这皇上病体初愈,更加思令亲人,也许是想加封太师为尚父也不定。这吹折旗杆可能是太师要换身份了。李肃在此先恭贺丞相再进一步。”
董桌一听大喜:“如能如此当升你做将军。”说完再次启程。
刚到城外,百官全部出来迎接。只有李儒抱病在家,不能出迎。董卓来到相府,见一群小孩在门前唱道:“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董桌心里生疑,唤人叫来询问。那群小孩一见,如何知道?只道是大家都在流传,觉得好唱,便学了来唱。董桌又问李肃。
李肃道:“这是说太师要走鸿运。肃在这里早祝太师鸿图得展,心想得成。”这时吕布也前来问安。
董桌大喜道:“如果我能再进一步,你们两个都是功臣。”
………………………………
第九十章 蔡邕之死 李郭进兵
第二日就是皇帝安排大会群臣之日。清晨,董卓身着朝服,内置宝甲,乘坐金华皂盖车,携带随侍,在吕布、李肃的护卫下进入朝堂。满朝大臣各个身着朝服在道旁迎接。李肃手执宝剑扶车而行。
车行至到北掖门,随护军兵被挡在门外,只有金华皂盖车及二十余常侍一同进去。
董卓没有丝毫怀疑,待进了里院,看见王允等众人各执宝剑站在殿门,随后又见院门关闭。
董桌大惊,问李肃:“他们持剑是什么意思?”
李肃心中有愧,默不作声。
王允大叫道:“反贼到此,武士何在?还不快快将其就地斩杀!”
两旁转出百余人,持戟挺槊刺向董桌。董卓身着坚甲,刺不进去,只伤了手臂。几十个常侍顿时将董桌护在中间。
董桌大喊:“我儿奉先何在?”
吕布从车后厉声道:“有诏讨贼!”
话音未落,一戟刺向董桌咽喉。
董桌望着越来越近的方天画戟,惊恐万状,这几年将养的身子甚至来不及移动一下,只道:“奉先!你……。”
随后血水喷出,整个人摇晃了几下,‘砰’地一声倒在地上,肥胖的身子还在地上还弹了两下,最终一动不动了。
董桌身旁的侍卫望着吕布似呆了一样,吕布并不理睬,左手持戟,右手自怀中取出诏书威风凛凛地大叫:“奉诏诛杀贼臣董卓,其余从者不问!”
将吏大呼“万岁”。
王允命人封锁宫门,又命吕布同皇甫嵩、李肃领兵五千,直扑眉坞抄籍董卓家产、人口。
吕布与皇甫嵩及李肃商议,先由吕布带一千骑卒,乘消息未泄,疾走眉城,夺得城门,严防董桌家人逃窜,等待后援。
吕布率军来到眉城,徐荣问道:“何事?”吕布大声道:“董贼已被天子赐死,现奉皇帝诏书前来捉拿董贼家眷,大军随后就到,诏命只办董贼及亲属,协者免罪,反抗者死。”
说话间就奔向城门。手提大戟站在城门,随从骑士纷纷抢上城墙,将城门守死。徐荣听说董桌已死,不在反抗,吩咐手下士兵不要妄动。吕布吩咐所带军士任何人不得出入。
皇甫嵩带兵赶来时,眉坞城门已是尸山血海。
原来,董桌虽然骄横,但为人豪爽,对待自己的手下,只要能入他的眼,从不吝啬,许多人都得到过他的好处。
这镇守眉坞的人除了徐荣,还有一位董桌嫡系,西凉一虎李催的侄子,李华。
李华听说吕布反,董桌已死,慌忙带人护着董桌家小往城门口冲。可惜当初为防人攻击只建了一个城门,吕布此刻正带兵守着。
李华指挥人拚命猛冲,与吕布激战一个时辰,终不敌吕布,除少数人逃出外,大部战死。这能逃出去的少数,还是吕布担心貂蝉的安危,让西凉人看出。
西凉人愤怒之下,猛攻貂蝉,让吕布不得不分心遮挡,一部分人乘机逃出城外逃命去了。
皇甫嵩到时战事已经结束,于是下令将坞中所藏良家女子,尽数释放。但凡董卓亲属,不分老幼,全部诛戮。没收坞中所有积蓄,得黄金二、三万斤,白银八、九万斤。绮罗、珠宝、器皿、粮食,不计其数,清点完回报王允,然后一把火将眉坞烧了个干净。
王允见董桌已诛,大权在握,十分高兴。大犒有功军士,自任以司徒录尚书事,大赦关东诸侯,封吕布为奋威将军,假节,仪同三司,晋温侯,共掌朝政。
又命将董卓尸首放置在路口暴晒。任凭百姓泄恨。
董桌强行迁移洛阳百万百姓到长安,长途跋涉九百余里,到达洛阳时,百万余人能到者不过十之六、七,许多家庭因此破碎。
为聚集财物,董桌不光对洛阳富户强抢财物,还指使司隶校尉刘嚣,借吏民有为子不孝、为臣不忠、为吏不清、为弟不顺,凡有这几种情况的人全部诛杀,财物充官。
更有许多人借机报复,胡乱举报,造成众多冤屈枉杀,许多百姓对董桌恨之入骨。经过此地,无不踢几下尸体,以解其恨。
董卓身体肥胖,烈日暴晒之下、膏油遍地。
随后不知是谁,偷偷地将董桌尸体插上一根布杆,随后将布杆点燃,直烧了几日才熄灭。
王允与士孙瑞谋划用计杀死董桌,两人自认为立下大功。在朝堂上设宴招集百官,饮酒作乐,以示庆贺。
正饮宴间,忽然听有人叹息。
王允眉头一皱,抬头一扫,是侍中蔡邕,怒道:“董卓逆贼,今日伏诛,国之大幸。你身为汉臣,不为国庆,反为贼叹,是什么道理?”
蔡邕赔罪道:“邕虽不才,也知晓大义,怎肯背叛国家而向着董卓?只因一时想起他的知遇之恩,不自觉地叹息。自知罪大,请公见谅。”
王允冷笑道:“蔡邕!你饱读诗书,以孝闻名,却与贼同流,道什么董贼对你的知遇之恩,真是罪该万死。来人!将蔡贼拉下去就地斩首。”
蔡邕大惊!告饶道:“邕自知罪大,倘诺司徒能够对邕黥首刖足,让邕能够继续完成汉史,以赎其罪,则是邕的大幸。”
王允冷笑数声,道:“已犯死罪,还想完成汉史?”随即命人即刻将蔡邕拉出去斩了。
皇甫嵩与蔡邕相好,此时见蔡邕触犯王允,眼见不保,急忙上前向王允道:“蔡侍中为人重情,董桌对他有知遇之恩,叹息一声,也是人之常理。再说蔡公为人重孝,对汉家最是忠心也是人人皆知的。请司徒念其初犯,宽恕他一回吧!”
王允刚掌大权,眼见众人不服也想趁此树立威风,如何肯放,大怒道:“义真与董贼都是凉州人,难道义真也同情董贼吗?如再为蔡邕说情连你也一块斩了。不过既然如此,你回家休养去吧!”
皇甫嵩一怔,看了蔡邕一眼,暗然离去。
这时,蔡邕知道自己今日难逃一死,看着远去的皇甫嵩,大叫道:“义真!我自知必死,只是放心不下刚返长安的小女,请义真代为照顾一下,伯喈死而无憾了。”
刚刚离去的皇甫嵩身子一滞,回转身体向蔡邕道:“伯喈兄,义真无能,不能救你,你的小女,我必尽力照顾,你放心!”说罢转身缓缓走去,不再回头。
众官宛惜蔡邕之才,全力向王允求情。
太傅马日单低声对王允说:“伯喈旷世逸才,若能够让他继续编修汉史,也是一件盛事。而且他的孝名远著,若因此将他杀了,恐失人望。”
王允怒道:“昔孝武不杀司马迁,继续让他编修汉史,以致谤书流于后世。现在国运衰微,朝政错乱,不可令佞臣执笔在幼主左右,让我等遭受他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