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季汉再起-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佞臣执笔在幼主左右,让我等遭受他的诽议。”

    马日单无言而退,私下对众官:“王允没有将来啊!善人,国家的楷模。史著,国家的经典。毁灭楷模废出经典,国家能长久吗?”

    当下王允不听马日单之言,命人将蔡邕下狱,为免夜长梦多,当晚就在狱中将蔡邕缢死。士大夫听说后无不流泪、叹息。

    王允还派人去捉拿李儒,不过派出的军兵还没有走到李儒的府上,就见李儒的管家将李儒绑来邀功。

    王允并不审问,挥手让人拉出去直接斩首。其他与董桌走得较近的人也都受到了牵连。一时人人自危。

    镇守河东的董桌女婿牛辅,听到董桌被杀,带兵进攻长安,发誓要为董桌报仇。

    王允听说后,令吕布领军迎敌。吕布命李肃为先锋,李肃与牛辅相遇。牛辅不等李肃结阵,领兵冲去。李肃大败而逃。吕布大怒,认为李肃折了自家的锐气,不顾恩情,斩李肃以立军威。

    随后亲自领兵征讨牛辅。两军相遇,牛辅如何是吕布的对手,一战就被击退,军兵溃散。牛辅看到战胜无望,收拾金银偷偷地带上几个亲信逃走。

    不料半路被一个叫胡母班的亲信杀死,抢夺了金银。并将首级送交吕布请功。

    吕布认为胡母班以亲信之身,背义杀主,赦无可赦,叫人将胡母班推出去斩首。

    吕布得胜回朝,王允更是大喜。自此骄傲起来,认为西凉大军不过如此。有人建言要迅速发布大赦令,以安西凉军的军心。王允不置可否。
………………………………

第九十一章 李汜进京 王允之殇

    远在弘农的李催、郭汜、张济、樊稠听到董卓已死,牛辅败亡,吕布将至,各自领兵连夜逃向凉州。

    半路上派人到长安上表求赦。

    王允道:“董卓之所以跋扈,都因此四人相助。今虽大赦天下,唯独不能赦此四人。”

    使者回报李催。李催哀道:“求赦不得,各自逃生去吧。”

    军中谋士贾诩急忙制止,进言道:“你们如若弃军独行,只要一名亭长就能将你们绑了。不如引诱逃散的西凉军士,与本部军马一起,杀进长安,与董卓报仇。事成,奉朝廷以正天下。若不成,再走也未迟。”

    李催几人大喜,接受贾羽所提建议。于是停兵半途,派人四处谣传。不久,有流言在西凉军中流开:“因丞相缘故,王允要杀尽西凉人!”

    西凉军士听后,人人惊惶失措。这时李催站出来高呼:“白死无益,不如大家都跟我反了,杀向长安,找天子要个公道!为丞相报仇。”消息传遍长安三辅之地。正在惶恐不安的西凉军士,个个响应,纷纷向李催聚集。

    不多久时间,就聚集了十几万人。李催将军兵分作四路,各由李催、郭汜、张济、樊稠带领,杀奔长安来。

    王允得知西凉兵再次杀来,召集吕布商议。

    吕布说:“司徒放心。量此鼠辈,何足道哉!”

    吕布带兵五万迎击李催、郭汜。

    离城不过五十里地,与李催等部相遇。

    李催跃马出阵要吕布答话。吕布自阵中闪出。

    李催大骂道:“吕布,你这个忘恩负义的逆贼,天下人都可以反恩相,你却不能反。恩相对你不薄,将你从一个小小的军中主薄,提为骑尉、中郎将,赐爵都亭侯。是你自愿拜恩相为父,不知报恩。竟为一个女人,刺杀恩相。全天下的人都会唾弃你,你还有面目生于天地间吗?”

    吕布大怒道:“我为董桌阻挡盟军,立下汗马功劳。以我之能,自能镇守一方。董桌老贼,惧怕我的能力,只封我为一相府家将。如此待我,怎能说对我有恩?何况董贼欺凌天子,藐视百官,残害百姓,天下人都想诛之而后快,我奉诏诛贼又有何罪?”

    李催大怒道:“你这个背主忘恩之徒,阻挡关东乱贼,岂是你一人之功。别人怕你,我李催不怕你,你有胆与我大战三百回合。”说罢抬枪冲向吕布。吕布提戟拍马而上。

    两人枪来戟往,大战了五六十回合,眼见李催不敌,后阵的贾羽对郭汜说:“吕布勇猛非李将军一人可敌,请郭将军双战才好,”郭汜点头称是,催马上前,与李催双战吕布。这李催、郭汜人称西凉三虎之二,果不是平凡之辈。一时之间,直杀得天昏地暗,飞沙走石。

    张济在后看得眼红,催马上前。吕布阵中刚提拨的校尉张辽看见,打马上前接战张济。

    两处战场,五匹马似灯笼一般旋转。

    贾羽见一时难分胜负,催兵上前。吕布见了,将手一挥,双方一场混战,直杀得天晚方才各自收兵。双方不敢大意,各自退兵二十里安营扎寨。

    李催请贾羽、郭汜、张济、樊稠前来共议,李催说:“吕布勇猛,一时难以分出胜负,如此我军粮草短缺,必败无疑。诸位可有什么高见。”

    郭汜本是一个偷马贼出身,因其悍勇被董桌收在军中,此时也无计谋,张济、樊稠不语。李催又看向贾羽。

    贾羽看了众位一眼,慢慢道:“我也没有其他好的计策,但我觉得王允虽已掌控皇城,但手中兵力不足,听说连皇甫义真因是凉州人也被王允忌讳,解了兵权。能放心使用者不过吕布一人。我们可兵分几路,一路由李将军正面迎战吕布,张将军领兵绕吕布之后,效仿彭越挠楚之法。李将军每日诱吕布厮杀。郭将军抄击其后,鸣金收兵,擂鼓进兵,让吕布疲于奔命。张、樊二位将军,分兵两路,直取长安。如此一来他们首尾不能相救应,必然大败。”大家齐称妙计,当晚各军按计行事。

    第二天一早,吕布领兵来到阵前,李催带军搦战。吕布冲杀过去,李催退走入阵。吕布到时强弓硬弩箭矢如雨,吕布大军正准备强行拨寨。

    正在此时,忽然郭汜在阵后杀来,吕布急忙回军接战。只听见锣声大震,郭汜已退。

    吕布正想收军,鼓声响处,李催军又来。未及对敌,背后郭汜又领军杀到。及至吕布来时,却又鸣金收军去了。激得吕布怒气填胸。一连如此两日,欲战不能,欲止不得。

    正在恼怒,忽然飞马报来,说张济、樊稠两路军马,进犯长安,京城危急,王司徒令吕将军迅速回援京城。

    吕布急忙领军回返,背后李催、张济齐齐杀来。

    吕布无心恋战,只顾奔走,粮草辎重掉得满地都是,人马也溃散了大半。

    等逃到长安城下,李催、郭汜等也紧跟到来,一时西凉大兵,云屯雨集,将诺大的长安城似铁桶般的围了起来,吕布兵败逃回城中,兵营军心不稳,吕布心中焦急。

    李催又在城外树起了一杆大旗,上书:为丞相报仇招雪。只诛首恶王允、吕布。从者不究,立功者受奖。

    几日之后,西凉军余部李蒙、王方在城中为内应,偷开城门,四路大军一齐拥入。

    吕布左冲右突,拦挡不住,领数百骑逃往青琐门外,对王允大喊说:“情势危急,请司徒上马同出关去,另图良策。”

    王允望着吕布镇定道:“若能得先帝保佑,诛杀奸贼,还政于朝,辅助社稷、安抚黎民,固原是我的愿望。但如果不成,唯有以身殉国,死而后已。你自己去吧!为我谢关东诸侯,努力以国家为念!”

    吕布再三相劝,王允只是不肯走。

    不一时,各门火焰连天,吕布顾不得家小,只领着数百余骑飞奔出关,投袁绍去了。

    西凉兵攻入城中,为发泄怒火,四处放火、抢劫、杀人。太常卿种拂、太仆鲁馗、大鸿胪周央、越骑校尉王欣等都死于这场劫难。李催兵围内宫,要求晋见天子,不得已大臣请皇帝刘协上宣平门。李催等望见黄盖,约束住军士,高呼‘万岁’。

    皇帝倚楼问到:“卿等不候奏请,善自兵进长安,你们想怎样?”

    李催、郭汜仰面奏到:“董丞相是陛下社稷之臣,无端被王允谋杀,臣等特来报仇,并非造反。只要见王允,并请陛下给一个说法,臣等便退兵。”

    王允此时站在皇帝身侧,闻言奏到:“臣本为社稷,事已至此,陛下不可惜臣,导致国家崩溃。臣请去见二贼。”

    皇帝徘徊不忍。王允自宣平门楼上跳下,大声道:“王允在此!”李催、郭汜拔剑叫到:“董丞相因何罪而要杀害?”已跌得半死的王允惨然回道:“董卓之罪,弥天亘地,不可胜言!受诛之日,长安士民,举冠庆贺,你们不知道吗?”

    李催、郭汜恨道:“丞相有罪;我等何罪,为何不能赦免?”王允大骂:“你等身为董贼爪牙,助董贼作恶作端,罪责难书,逆贼何必多言!我王允今日有死而己!”

    二人大怒,拨剑乱剑将王允杀死于楼下。
………………………………

第九十二章 李郭当政 袁术袭曹

    李催、郭汜杀了王允,又差人将王允宗族老幼,尽行杀光,方解了一恶口气,随后又想到以后又该怎么办。

    李催再次召集贾羽、郭汜、张济、樊稠商议。

    郭汜道:“既到这里,不如杀了狗皇帝谋大事,怎样?”

    李催、张济、樊稠不语,眼观贾羽。

    贾诩劝道:“不可,我西凉大军经此折腾,已兵疲粮尽,无力再战。关东诸军所忌者,不过是皇帝的名声。如我等杀了皇帝刘协,必受关东诸军的猛烈攻击,到时必死无葬身之地。何不奉天子以正天下?”李催,郭汜意会。

    皇帝刘协站在楼上望着李催等在一起密商,心中暗惊,大声问道:“你们既已为董丞相报了仇,为何还不离去?”

    李催,郭汜几人商量已完,起身回道:“我等为国除害,于王室有功,还未得封赏,因此不敢离去。”

    皇帝无奈,只得问道:“诸位想要何封职呢?”

    李催、郭汜、张济、樊稠将几人议定的官职报上,声称不满足决不离开。

    刘协无奈,只得按李催、郭汜、张济、樊稠的要求,迁李催为车骑将军,假节,开府,领司隶校尉。郭汜为后将军,樊稠为右将军,张济为镇东将军,全部封为列侯。

    李催、郭汜几人得到自己想要的官职,这才散兵。随后几人将董桌的尸骨找到部份,隆重举行葬礼,结果落葬之时,大雨顷盆。无奈只得草草了事。

    经过商议,张济带兵去弘农去镇守,以防关东军复来。李催、郭汜、樊稠三人共持朝政。封贾诩为左冯翊,本来想秦请皇帝,封贾羽为封侯,以报道贾诩的救命之恩。

    不过贾诩推托道:“此是大家的救命之计,何功之有!”坚决不接受。

    王允被杀,李催将以前归吕布带领的军队尽数置入自己与郭汜的控制之下,朝中一切大小之事必得李催、郭汜同意之后才能施行。

    不过也不是绝对的,原本以替身逃过一命,藏身长安的李儒,见西凉军再次占领长安,把持了朝政,这才敢露面。

    李催推荐李儒为尚书令,却被皇帝刘协拒绝。理由是李儒任先帝刘辩的尚书令时,杀死了刘辩。坚决不同意此人再任朝庭官职。

    李催辩解道:“李儒不过是执行董太师的命令,当时情况危急,国不可二主,这也是为陛下着想,怎能怪罪到他的头上?”

    刘协道:“纵然如此,一个已死之人,也不可再任朝庭官职,不然朝庭威严何在?”

    李催无奈,将此情告诉李儒。

    李儒苦笑着道:“皇帝不过是不想我等西凉人署理朝政。算了,我自做打算。”

    随后,李儒找到刘石在长安开设的酒楼及商铺的负责人,将自己欲投刘石之事说出。

    商铺掌柜自然不敢怠慢,连夜送信给刘石。

    刘石接信后,急传掌柜,安排李儒先到侯府封地暂住,再行安排具体职事。

    李儒也不惊动他人,雇一辆马车独自前往蓝田。

    自此长安都城在李催、郭汜等控制之下,成为一个有名无实的小朝庭,而关东各州郡为争夺地盘,各自征战更为頻繁。

    袁术与袁绍两兄弟自反目成仇,袁术任命的豫州刺史孙坚攻打荆州失败身亡后,袁术夺取荆州的计划受挫。从此也与荆州刺史刘表结下了冤仇。

    本来以前刘表还看在袁氏四世三公,名门望族的身份,对袁术颇多忍让,对袁术提出的粮草供应要求从不折扣。见袁术如此无情、狠毒,还指使孙坚抢夺荆州。也彻底翻脸,不在为袁术供应粮草、辎重,还与袁绍联系结成联盟。

    袁术大怒,亲征几次无果而终。南阳郡也因袁术大量征兵及横征暴敛,百姓逃走十之六七。无力满足袁术的军资需要。

    对于这些,袁术更迁怒自己的兄长袁绍。袁术派人与公孙瓒及陶谦联系,联合三家攻打袁绍与曹操。

    当时曹操虽领兖州牧,对袁绍还是十分敬重,与袁绍结盟共对公孙瓒。

    袁术领军进入陈留,驻扎封丘。此时黑山余贼于毒及匈奴於扶罗因受曹操攻击,损失惨重。见袁术进攻陈留,派人与袁术联络相约共击曹操。

    袁术驻兵封丘,派大将刘详驻兵匡亭。曹操刚经历与黄巾军大战,兵疲粮尽,看到袁术带领十多万大军逼近兖州。一边派荀彧去游说陶谦,一边向自己的盟友袁绍求救。

    游说陶谦被柜绝,袁绍让曹操将家人送去邺城,答应自河内出兵攻击于夫罗。

    曹操拒绝了袁绍送家人去邺城的要求,回信说:“谢谢你的好意,但我的家人愿意与自己共存亡。”

    面对危面,荀彧认为:“陶谦虽有勇名多谋,徐州富裕、兵强。但名声不显于徐州之外。虽有野望,不过顾忌袁绍、袁术,短期陶谦难夺兖州。以我看来,最多是在袁术的压力下对我进行偷袭与牵制。上次,我去徐州,虽没见到,但也没有太多为难之处。我以为可暂不考虑徐州方面,而且兖州一旦被袁术击破,徐州也难保全,这个道理陶谦必然明白。袁术四世三公之家,又是袁家嫡子。故吏遍布兖州,一旦进来,旦夕即可站稳。”

    程昱建议:“在长桓、济阳一带故陈重兵,虚张声势,以精兵八万暗袭匡亭,其中以三万主攻,其余五万为奇兵。”

    曹操精光一闪:“假如袁术不救匡亭,直攻济阳或长桓,又当如何?”

    程昱道:“如此只能让长桓、济阳之兵退守东武阳及鄄城并将沿途百姓驱散,或收尽粮食。主公则在夺取匡亭之后,截断袁术粮道,进而相约刘表,攻克南阳,汝南,九江。而袁术想攻东武阳,袁绍为了自己的名声也必救东武阳。进而与袁术大战。以袁术之智,目前还不敢与袁绍激战。因此,我以为袁术必救匡亭,保证自己的后方安全。”

    曹操眼中凶光一闪,对着程昱说:“仲德之计正合我意。”令乐进、夏侯渊各带一万,陈兵长桓、济阳。让他们按计行事。自己亲率八万主力,奔袭匡亭。跟随诸将心怀恐惧。以八万新组之兵奔袭袁术后方,一旦失败必然无法全退。要知袁术在南阳、汝南等地颇得世家豪强的支持。

    为安尉诸将,曹操道:“袁术,塚中枯骨,为人刚愎自用,好大喜功,自视甚高,不知体恤军兵,轻视军头。所用皆为世家弟子,华而不实,许多并无真材实料。有功不赏,有过必罚,克扣军粮。一旦军溃,必然大半溃散。因此,只要我们运用得当,奋勇向前,一旦将其击溃,则可竟全功,必胜无疑。”

    众将见曹操说得有理,心下略安。

    为保证偷袭成功,尽量杀伤匡亭之敌,曹操将仅有的近三千轻骑全部交予曹仁。清晨发动攻击,匡亭守将刘详毫无防备,死伤近万人。正当刘详收拢残兵,想法聚歼骑兵之时,有细作来向刘详报告,前方有曹操大队步兵向匡亭围来。

    刘详大惊,急忙传书向袁术求救。

    袁术接信后,一片慌张,他怎么也不相信,自己的背后出现了曹操的大队人马。

    袁术急召众谋士前来议事,有说既然曹操人马出现在匡亭,兖州必然空虚,不如让匡亭死守,袁术亲率大队人马直取兖州。也有说一旦匡亭不保,则我大军后路截断,粮草不继,必将动摇军心。

    最后,袁术决定亲率大军救援匡亭,确保后路无忧。

    经过三天的急攻,匡亭守军已近溃散。这时探马来报:“袁术率军来援。”

    曹操大喜,立刻分兵五万在袁术必经之路埋伏,命令放过前锋,直捣袁术中军,胜败在此一举。
………………………………

第九十三章 兵败匡亭 退逃九江

    袁术亲率十五万大军直扑匡亭,在他想来:“今次一定将曹阿瞒留在匡亭,这个宦奴杂种,竟然敢联络袁家的奴才同我作对。只要曹操被灭,我一军出长桓,一军自匡亭,横扫兖州,到时看谁敢同我斗。”

    为保证将曹操留在匡亭,袁术命陈纪为先锋,率五万精锐轻装疾行。自己率十万为中军,随后接应。

    此时曹操正面临着很大的危急。

    匡亭守军本有五万,其中两万被刘详布置在城中,三万留在城外,形成犄角之势,本无可指责之处。不过由于曹操来的太过隐秘,刘详治军疏忽,让曹仁偷袭得成。损失近万,再加上一些乘机溃逃的兵士,及刘详收军进城时,曹仁又跟踪骚扰,足足又去了一万伍千人。

    尽管如此,仍有近三万人。匡亭城不大,一下子收进几万人,吃喝拉撒变得十分不容易。粮食也紧张起来。经过两天的激战,士气十分低落。

    正在此时,先锋陈纪赶上来,让城里的守军看到了希望,如同打了鸡血。

    曹操被迫退守营寨固守。好在提前有所预备。面对一波一波的进攻,曹操还是感到压力山大。刚刚再次打退一波进攻,曹操来到兵营,慰问士兵,对伤兵问寒问暖。让士兵非常感动,大有为君扑死之心。

    不到一个时辰,又一次攻击来到。

    胜败在此一举,为了鼓舞士气,曹操让自己的亲卫和自己一起,亲临一线与袁术士兵作战。

    本来十分疲惫的曹军,见到绵绵不绝的袁军如波浪般涌来,毫无停歇之意。已是感到绝望。此时见到曹操亲临,一股信心涌上来,个个奋勇,一连打退了袁军的三次进攻。

    夜幕降临,袁军这才退了下去。曹操浑身湿透,满身是血,抬头望着远处的夜色,以及那四散在营寨周围的灯火,他知道,如果伏兵不能击退袁术中军,这里将是他是埋骨之地,也许这将是他看到的最后一次夜色。

    他不明白,袁术的中军与前锋怎么相隔的这么远。这个陈纪上来就打,而且这些士兵也都像是拚命似的。

    曹操当然不知道,为了能留下他曹操。袁术许诺,谁能抓获曹操,士兵官升三级,封乡侯,将官则官升两级封县侯,另赏黄金千斤。他向四周扫了一眼,看到军士拖着疲惫的身子正在趁着夜色修整着营寨。他不知道,伏击现在怎样,他希望老天能帮他一次。否则,他不知道明天他还能否坚持下来,以后这个世界上是否还有曹操。

    第二天,天刚亮,袁军就攻击上来了。陈纪希望能在袁术赶来之前击破曹操营寨。曹操看了看那些士兵拖着疲乏的身子在营中奔跑,咬咬牙,命人传令下去,“凡今天坚持下去者每人赏田五亩,立功者重赏,逃跑者就地斩首。”

    消息传遍全营,曹军士卒知道这曹兖州说话算数,个个兴奋起来,看到扑上来的袁军也发了狠,整个营寨弥漫着一股凶杀之气。

    俗语道:两军交战勇者胜。曹军发了狠,也顾不得了,将周围的同袍堆起来,形成一座城墙。弓箭手就伏在城墙上,长枪手则留在寨角的缺口,几万人的混战,一个人实在太渺小了。袁军是一排排倒下,另一排又爬上来,不知过了多久。此时的匡亭用尸山血海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刀枪断了就用手抓、嘴咬。总之,这些士兵都疯了,在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杀死对方。

    眼见袁军就要杀上来,正当曹操心急火燎之时,陈纪的后军出现了骚乱,袁术军纷纷退走。一杆‘曹’字的大旗出现在眼中。是曹仁的轻骑赶回来了。

    曹操也是有决断的人,当即挥军跃出营寨,急追陈纪。

    陈纪所率几万大军本来赶了几天的路,一到就参与攻曹,早已身心疲惫。此时军阵一乱,大军立刻四分五裂,各自逃散。

    袁军大多是南阳人,这匡亭离南阳也不远,纷纷逃回家了。也有部分逃不动,干脆将武器一丢,抱头伏在地上。

    对这种情况,曹军在曹操的命令下也不理睬,只是对那些成群的,还在逃跑的军士急追。

    原来,袁术所带大军经过一险地时,随军谋士提醒袁术,小心埋伏,袁术大笑道:“曹阿瞒能有几多兵士?纵有埋伏也不是我十万大军的对手,此时恐怕曹阿瞒在考虑怎样才能逃回兖州吧。”

    随行的将军也是一阵大笑。

    不过,还真是给这位谋士说准了,夏侯惇、曹仁正是埋伏在此地。正当他们大笑声未落,一阵金鼓如春雷般炸响。两边士兵如潮水一样跃起,瞬时冲向袁军。袁术措手不及,整个军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