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季汉再起-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族,受幽州太守刘基推荐,前来学习,想来大半是为了一个名气,返回自有安排,望你日后努力为国,清正廉洁,不可败坏了我的名声。
备儿家中贫寒,虽然胆略过人,要想出人头地还得继续求学。我有一位学长姓郑名玄字康成,学问高深,声名远播,是我大汉最著名的经学大师。我为你写一封荐书,你可前去求取学问,如能再他门下苦修几年,必有成就。望你好自为之,来日再见,为师也要启程了。”
见两人依稀不舍,又道:“只要你们怒力学习,大家同朝为官,还是相见有期,今日一别,你们各自回家去吧!”
卢植受天子诏去庐州任太守,征剿反贼,按抚民变,这一班学生自然散了。
公孙瓒、刘备,同是幽州之人,一同返回,一路之上倒也快活。
公孙赞正如卢植所说,前来学习原只是为了一个名,并不愿读书,现目的已达到,自然没有什么不开心,回去之后就可以得到一份职事。倒是刘备回去之后,再要辞别母亲去东莱向郑玄求学。
刘备也是不爱读书,奈何手中有卢老师的推荐书信,不能不去。
公孙瓒道:“贤弟此番回去又要到东莱求学,反而是辛苦了。”
刘备道:“师命不可违,我此去东莱或一年、或两年就会返回,倒是兄长此番回去,想是已有安排了!”
公孙瓒感慨道:“我本是一郡书吏,只是名声不够,我丈人才推荐我来卢老师处学习,原只是想走走样子,不料竟能登堂入室,成为卢老师的入室弟子。这已足够了,回去自有安排,不过我还是想驰骋沙场,建功立业来得快活。”
刘备道:“好!到时我们兄弟一同征战沙场,马上博封侯!沙场上见!”
公孙瓒道:“沙场上见!”说罢向刘备、刘石扬了扬手,扬鞭打马急驰而去。刘备望着公孙瓒的背影依依惜别。
………………………………
第九章刘备远游 刘石得伴
刘备与辽西公孙家嫡脉公孙瓒结为兄弟,几人打猎偶遇猛虎,为民除害,被卢植收为入室弟子。
消息在刘家庄传开来,刘备母亲是又惊又喜,能成为卢植入室弟子,这未来前途又多了一线希望。
与辽西大族公孙家的公孙瓒结为兄弟更是锦上添花。
刘简氏暗中祷告,终不负公公和已逝先夫所托,将备儿抚育成材。只是卢师又推荐刘备到东莱郑大师门下求学,让刘简氏既兴奋又苦涩。
兴奋的是这郑大师海内名儒,备儿能在他门下再次深造,未来肯定有指望。
苦涩的是这远游又得一笔大的费用,备儿去洛阳时的费用都是他二叔捐助,这去东莱再去找二叔于理也不通!
不去东莱吧,备儿已收卢博士的推举信,于情难却,也会耽搁备儿的前途。
正在刘简氏惶恐不安之时,二叔刘毅推门进屋。
“大嫂!这备儿去东莱的事怎样安排了?”刘毅问道。
“二叔!我正为此事操心呢?我们家的情况二叔也知道,每天的一点收入吃饭勉勉强强,这去读书则还是少了一大缺!正想向二叔求援呢?只是前次备儿去洛阳向卢博士求学的费用都是二叔帮着给出的,这远去东莱的费用怎开得了口呢?这要是他爹在就好了。”刘简氏叹了一口气道。
刘毅道:“大嫂说什么话呢?备儿是我亲侄儿,能有此出息是我刘氏祖上积德,别人求都求不来呢?你看备儿安排什么时候去,你同我说一声,一切费用我出。”
刘简氏一听感激地道:“多谢二叔!这备儿能有这么一个好二叔是他的福气,到时他有什么出息,叫他记着二叔的恩德呢?”
刘毅道:“大嫂不必这么说,我也是为了族里好,自爹爹过后,我们这刘氏一门,总得有一个人出来支撑门面,不然在乡下也不好过。备儿能有如此好的机会,是备儿自己挣来的,也是备儿的运气。
我身为一族之长怎能不支持?何况备儿还是我的亲侄儿呢?你去安排吧!这备儿也大了,有些事也懂了,不要让他有压力,只要好好地学习就可以了,将来有多大的成就将来再说,自己只做自己应做的就行了。”
刘备知道自己的家庭情况,本来没有准备去东莱的,回家之后,一面温习卢植所教的一些知识,一面刻苦练武艺,只等自己过了二十岁就去边关服役,到时好一显身手,沙场立功,马上搏封侯。
不料母亲通知他作好准备,开年后就去东莱游学,大吃一惊,慌忙问道:“娘!我们家里那里有钱去东莱读书呢?”
刘简氏望着他,慈爱地道:“这都是你二叔答应助你学费及盘缠费,你可要记住二叔,好好读书,不要辜负了你二叔的期望。”
“娘!你去求二叔去了?”刘备心痛地道。
刘简氏感激地道:“没有,是你二叔自己过来同我讲的,说你回来一段时间了,又没动静,担心你没有盘缠,又不想开口,就自己过来提起,说是算是族里援助的,实际是你二叔自己出的,现在族里那里还有钱?”
刘备道:“不去不行吗?我想以武建功,搏得个沙场封侯。一样能荣耀刘氏,也可以节约这笔费用了,上次已用了二叔的不少钱,这次又用,怎好意思呢?再说读书回来,不一定能做官,这不还要人举荐吗?”
刘简氏脸色一沉道:“这怎么行?这么好的机会不去抓住,我如何对得起你死去的爹爹和你祖父。他老人家也是对你寄予很大的希望,连你的字都同你起好了,叫“玄德”!只等你加冠之后就用。不去读书如何能出人头地?你也不好向你的老师卢博士交代呀!”
刘备一听,面露惭色道:“娘!我去!”
刘毅为刘备支付全部盘缠及学费去东莱读书的事传到刘毅老婆的耳中去了。
刘氏不满地对刘毅道:“现在各自一家,怎能再为备儿支付如此大的一笔费用呢?到时石儿也要读书!也要为他安排后路,都需要大笔的钱呢?如果族中其他人也需要,我们是否需要支援?不支援不是又得罪了族中其他人?”
刘毅脸色一板道:“你一个妇人知道什么?备儿天资不错,性格沉稳,胆略过人,将来一定有出息,如果现在不多读一点书,在我大汉朝光凭武功很难有大出息的。能拜在卢博士及郑大师的门下是他的福气,也是祖宗的庇荫,刘氏族中的荣耀。说不定将来石儿也要沾他的光呢?”
“哼!我看不出有什么不同,说不定我家石儿将来比他还有出息呢?”刘氏不满地回道。
“不要再说了!备儿是我看着长大的,又是我的亲侄儿,现在他需要帮助,怎么也得援助一下。石儿的事,我自有安排,这事以后不得再提,以免引起大嫂和备儿的不快。”刘毅怒声说道。
年后刘备远游东莱,刘石一个人,孤孤单单的,独自练武读书。
刘毅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想了想同刘氏商量道:“石儿还小,一个人来来去去,孤孤单单,练武、读书都倍感寂寞,我想为他找一个伴读,你看怎样?”
刘氏心中一喜道:“这事我早看在眼里,就是担心你不同意。我觉得要找,这庄上有几人都不错,你看看那一个更好?”
随后刘氏说出一连串的名字,这些人大都是刘氏族里人,刘毅自然都认识,也很了解。
刘毅道:“我前几天听说族弟刘光家里传出消息,说是想将自家老二卖给别人,得点钱好为媳妇治病,你看看他家老二怎样?这老二毕竟是刘氏族里的人,怎能卖给外人呢?”
刘氏道:“我也听说了,据说前几天刘光曾带到县城人市去,只是现在天旱,地里无收,许多家里交税,交租后没有粮吃,不得不将自家小孩带到人市上去卖,希望能找到一个好人家,为这小孩留一条生路。
这一来卖小孩的人多,也不好卖了,站了一整天也没卖出去。光家的二子真儿也是可怜,一个小妹已送出去做童养媳了。还有一个小弟只三岁,一个十二岁哥哥成天帮家里做事,娘亲卧病在床,几年了也不见好。哎!真可怜!不过这真儿虽然看起来有点不说话,但人生得精明,也是个好孩子。”
刘毅道:“我也是看出来,这孩子不蠢,今年十岁比石儿小一点。不过,只能放出风让他自己送过来,不要到时候别人说闲话,说我们抢他的孩子。”
风声一出,立马就有四五家将自己孩子送过来,刘毅没有答应,倒是有精明的人,将这个消息带到刘光家。
刘光说自己想卖了小孩为自家媳妇治病,怎么好收族长的钱呢?
还是有人提醒道:“族长家会少你这点钱吗?”
这刘光才醒悟地过来,将刘真送过来。
看到刘真惴惴不安的样子,刘毅道:“真儿!过来,以后就陪石哥读书、玩就可以了。都是自家兄弟,不要有什么担心的。”
回头对刘石道:“以后还是一样叫真弟,不允许欺负他,听到没?现在带他出去玩。”
刘石答应一声,跑过去拉着刘真的手,向外走去。
刘真看着父亲刘光不出声。
刘光道:“真儿!父亲无能,还好你二伯人好,收留了你。以后要叫石少爷,听石少爷的话,不得使性子,斗嘴。”
刘毅皱皱眉头道:“光弟!你说的什么话,都是自家兄弟,以后他照样叫石哥就行了。”
随后又对刘真道:“以后这家里叫我二伯,叫刘石叫石哥就可以了。”
刘光道:“这哪行!一定要叫石哥叫石少爷,不能乱了规矩。”
刘毅道:“算了算了!由你的,不过,改叫刘石叫公子好了,刘石称刘真为真弟,他们各叫各的,叫我仍要称二伯,不然我不开心的。”
刘光感激道:“真儿,就听二伯的,你们去玩吧!以后不得往家里跑了,经过允许后才能回一趟。”
刘真应承了一声这才同刘石一起跑去玩去了。
………………………………
第十章刘备回乡 苏张遇贼
刘备奉母命远赴东莱向经学大师郑玄郑大师求取学问,尽管刘备手中拿着卢植的推荐信,但郑大师沉湎于对古文经和今文经疏注的整理、编写,无暇对所有弟子进行教学,绝大多数时间都是由郑玄早先所教的入室弟子对后进学弟们进行教授。
刘备在郑玄处学了将近一年,觉得这学习确非自己所长,于是辞别郑老师返回家乡。
一路之上过州跨郡,见到大汉朝这一年又荒芜了不少土地,沿途三三二二的逃荒之人扶老携幼向城里进发,个个面黄肌瘦。
刘备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下马拦住一拨问询。
这逃荒的人说:“这两年天旱,官府不但不赈灾,一应税赋、地租不能少,无可奈何只得逃出来,想寻一条活路。”说完还向刘备请求施舍。
刘备给了几百钱后问道:“像这种情况的人多吗?”
这人收了刘备的钱,一个劲地感谢,一边道:“光他们村就不少,如果天气不下雨,另一些自有田地的人也会逃出来。”
刘备不知怎样上马的,一路心情不畅,自跟随卢老师、郑老师学习,一些治国理政的事也听讲了不少,书中所记本朝历代天子的治国方略也有不少教诲留下来。
可是现在自己所见州郡百姓流离失所,一旦闹起事来可不是小事啊!
近来就时常听闻某地百姓造反,卢老师也是因此才被调往庐江。这冀州沿途出现不少的灾民,还不知幽州怎样呢?
暗想:“这大汉朝怎样了?高祖时遇旱则赈、还要减税、轻徭役,稳定百姓,不得随意乱走。可现在似乎无人管理一样。这大汉江山真的不行了吗?”
一路胡思乱想,这天刚过中山郡,听见前面有喊杀声,刘备心中一紧,自背包里取出两把长剑,策马跑上去。
只见十几二十个商人被一群饥民包围,明显是去北方贩马回来。
双方已有不少人躺在地上了。
刘备眉头一皱,这群饥民看样子是要造反了。
当即迎上去大声喝道:“还不快快住手,光天化日之下拦路抢劫,你们这是要造反吗?你们可知道这是要杀头的重罪。”
被拦住的商人一看有人来救心里都是一喜,不料抬头看到只有一个少年,又陷入绝望之中。
这时,这群饥民当中分出几个人来,跑向刘备道:“小子!这也是你的运气不好!我们也是饿得实在无法,才走上这条路的。只要你留下这匹马和身上的双剑,我们可以放你过去。”
刘备大喝一声道:“让我留下双剑和马匹也不是不可以,只是要我这双剑同意才行,不然,只好对不住你们了,念你们初犯,放了你们,你们各自去寻生路或者去找官府请求救助吧!”
来人一阵狂笑:“那里来的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在何处读了几句书,背上一把剑就以为自己是大侠了吧!一不小心掉了自己吃饭的家伙,那可没办法接上去,还不快快留下马匹和双剑给我滚!”
刘备一听,暗自有点生气,略带一丝温怒地道:“我念你们初犯,尚未造成大错,饶了你们,却在此如此胡说,我不想多造杀孽,你们这里谁是主事之人,出来与我比过,能接我三招就放过你们,我不再多管。否则,各自给我散了,不然刀剑无情。”
这时领头的一位壮汉骑马奔过来,道:“好小子,既如此就如你的意,我就是这群人的头。来!刀剑无情,我是看你还心存善意才同你比的,不然围住你,累也把你累死。闲话少说,看刀!”
刘备一见一把大刀斩过来,而且来势凶猛,明显是经历过战阵的人。
当即右剑一拦,左剑向那壮汉的手臂挑去。
那壮汉吓了一跳,慌忙拨马跳开。
刘备面色沉静地道:“你看如何?这些商人也是冒险南来北往,赚点钱不容易,是否就此放过?”
壮汉一看,有点恼羞成怒,举起大刀再次向刘备冲来,似乎一付鱼死网破的架势。
刘备再次大喝一声:“你是不想收手了!好!好!还有两招,我成全你,如果三招过后,你再冥顽不灵就休怪我不客气了。”
说完拍马迎上去,左剑一顶,右剑再次划过去,向他的手背刺去。
壮汉躲避不及,左臂划伤,鲜血直流,这还是刘备手下留情,不然这一次这壮汉的手臂就废了。
“大哥!你怎样了?”一名正在围攻那群商人的少年跑过来惊呼道。
随即向其他几人发话道:“我们几个一起上,将这小子剁了。”
说完就和那最先上来的几人围了上来。
“住手!回来。”那壮汉怒喝道。
“大哥!你…………。”少年望着壮汉道。
壮汉道:“如果不是这位英雄心底仁慈,手下留情,我的手臂早就断了,你们上去是去送死!”
少年道:“我们这么多人还不能将他剁了吗?”
壮汉道:“这位英雄武艺高强,马术精湛,力大无比,试想我们这里谁人能够抵挡得住他,双手连环剑,你们几人恐怕不是他的一手之敌。再发动起马来,我们这一百人没有几个能够逃脱。
算了!这都是命,即使抢得这些马匹和财物,也未必能够抵挡住官兵的围剿,还是认命吧!各自逃生,能活几个试几个。
小弟!你如能如何都要活下去为家族留一条根,我的命任凭这位英雄处理了,你们走吧!我是头,想必这位英雄不会为难你们!”
“大哥!要死一起死,我不逃,大不了同他拚了!现在地里荒芜,地主还要逼租,逃回去也是个死,不如同你一起死。”少年悲愤地道。
壮汉道:“是大哥不好!没有能力照顾你们,你忘了爹娘说的话,你一定要想法活下去,我同这个英雄说。”
“大哥!”少年又想说道。
壮汉怒道:“住口,不要说了。”
刘备看了这群饥民,道:“你们都走吧!我说过了,只要你们放过这群商人,我不会记较。”
沉思了一下,又道:“我也知道你们是因生活所迫,可惜我家里也不富裕,我求学的费用还是别人捐助的,不能多帮你们。现在我手里只有这点钱,好在离家也不远了,留下一千钱够路费就行了,其余的都给你们吧!你们拿去分了,或许能再多过几日,或许又能找到事做。”
说罢从怀里取出一个袋子,从中拿出一千文钱,然后将整个袋子丢给了那个壮汉。
那壮汉猛地跪在地上道:“多谢公子!多谢英雄!请告知姓名,我们为你立长生牌。”
刘备道:“不须如此,我姓刘名备,汉景帝玄孙,涿县刘家庄人,是我们刘家对不住你们,你们走吧!”
那壮汉道:“多谢公子!我们记住了。”说完一招手,围着的那些人全部散开,走了!
这时那被围的商人急忙走过来,躬身下拜道:“多谢公子的救命之恩!在下苏双、张世平没齿不忘。还没请教恩公的贵姓大名呢?”
刘备跳下马道:“小子姓刘名备,幽州涿县人,汉景帝玄孙,救你们只是举手之劳。不必客气。”
那几人一听连忙下拜道:“原来公子是汉家血脉,失敬!失敬了!不知公子从那里来又到那里去呢?”
刘备道:“家族式微,不值一提。小子刚从老师郑大师康成先生处回来,正准备回家看望母亲。”
苏双惊喜道:“想不道公子不光武艺高强,还是名师高弟,真的是失敬了。”说完再次行礼。
随后道:”我们如果不是公子相救只怕这些马匹、财物都要被这些饥民所抢,甚至我们这些人还有多少人能够活下来也未可知。大恩不言谢,我见公子所骑不过是一匹劣马,我们刚好贩回一匹好马就送给公子了。刚才要公子破费,特送黄金二十斤相赠,感谢搭救之恩。还请笑纳。”
说完一招手,就有人牵来一匹好马,一个包袱。
刘备面色一沉道:“刘备怎能收你如此贵重的礼物,不要再说,我走了。”
苏双一看急忙拉住道:“公子!这宝马配英雄,如果不是公子出手这马就会陷入饥民手中了。这钱是我们孝敬你老母亲的,我们诚谢公子看得起我们这些贱人,出手相救,如果不收下,是公子睢不上我们这些贱人的几个臭钱了。再说我们来往北地,常常要经过涿县,到时还望公子能够请我们吃一杯酒,这些也算是订金。”
………………………………
第十一章宝马英雄 混混生非
“娘!我回来了!”刘备一回到家就高声叫道。
“备儿!你回来了!”一个惊喜的声音从隔屋传来。
刘备循声而去,看见母亲正在隔屋里编织着一张凉席,织了一大半了。看见刘备见来,慌忙站起来。
刘备一步跑上抱住母亲的身体道:“娘!你的头发又白了!人也更瘦了。”
一个花白头发的妇人笑道:“备儿长大了,娘也老了,头发还不白那不成了老妖怪呢!”
刘备哽咽道:“都怪儿子没本事,不能让娘过得好一点,享上几天福。以后就由备儿来养活娘亲了。”
花白妇人笑道:“好!我家备儿长大了,以后就靠备儿养活娘亲。”
说道这里,话锋一转道:“当初娘不是让你去修习两年吗?怎么才一年就回来了?是没钱了吗?还是…………?”花白妇人望着刘备关切地问道。
刘备道:“郑老师近几年来都在忙着整理编排古今文书籍的疏注,没有时间来教学,都是由几位学长来教习、解惑答疑。再加上思念娘亲,担心娘亲的身体,就同郑师辞别回乡。是孩儿辜负娘亲的期望,是孩儿不孝,还请娘亲责罚。”说罢就跪了下去。
刘简氏叹了一口气道:“我儿起来,是娘亲要求太严了,我儿能有如此孝心,为娘的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会责罚我儿呢?快起来。”说完就去拉扯刘备。
正在这时,外面传来一个惊喜的声音:“大少爷!你从那里买回一匹上好的马来,刚才听庄上的人说,我还不信呢?现在一见,果然是一匹好马,这怕要花好多钱吧!”
人未见来,声音到了。
刘备一听正是张婶的声音,正准备站起来回答。
只听刘简氏大喝一声道:“备儿!张婶说的事可是真的,你从那里弄的许多钱买的一匹好马?是不是将叔父给的钱都用了?还是做了不好的事?”
刘备听到娘亲严厉的声音,急忙跪着将自己回乡途中遇到中山巨商苏双等遇贼的事,一一讲给娘亲听。
刘简氏听完这才脸色缓下来道:“备儿做到很好!以后要注意自身的安全,这饥民闹事,造反的事,历史上就有许多,在我朝也有不少,就是我们涿县附近,去年就来了一股山贼盘居在山上,经常下山劫掠,官府征剿了几次都没能拿下。这些人穷凶极恶,心狠手辣,我儿以后遇到要注意。”
随后又道:“你救了那些巨商,还将自己的钱送给饥民,这是我儿仁慈,做得对,只是收取了巨商的一匹好马,再收那么多钱就有点过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