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季汉再起-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君侧,归政于汉,当不负先帝宠爱。”

    高顺道:“只要将军财力充足,顺当尽力为将军训练精座卒。将军北上平乱时,顺愿当先锋。”

    刘真道:“只是这贤士难留,能人难招。为之奈何?”

    刘石沉思半想,毅然道:“我师康成先生自隐居东莱,门下弟子众多,与我相熟者也有几人,待我亲自前去邀请,如能将我师请来更好,自南阳开一所书院,造福南阳百姓。”

    史涣大惊:“主公!这前往青州,须经过徐州。眼前徐州正酣战,主公如何能去冒险?主公如要请何人,只需主公一封书信,涣前去就是。”

    刘石大笑:“以我之枪法,我要走,天下有几人能拦住我?”

    刘真、李儒等纷纷反对。刘真道:“我也曾在东莱一年,公子所识之人,我也识得。公子要请何人,我去就是,公子如何能去冒险?”

    李儒道:“没有人才,可以自己培植。主公独自外出,实为不妥,现在主公一人之安危身系南阳几十万人。还望主公三思。”

    刘石坚决道:“我还有要事,应承某人的约定,也须前去一结。再说也不是我单独前去。我自带一队亲卫,快马而行,想来只要不是有人刻意围堵,陷入重围,无人能将我留下的。你们放心,我也不会拿自己去冒险。”

    彭脱道:“就让我与主公同去,只要我在,必不让主公受损。”

    大家眼望刘石,在南阳军中,论武功,刘石第一,第二则是彭脱与典韦二人难分昆仲。

    刘石望了众位一眼,满脸沉静地道:“我前去青州除了袁术与我结仇,还无人想要我的命。我说了,只要不是身陷重围,无人能拦住我。但南阳不同,目前争战不断,我离开后,子真与恶来、成仁等就是南阳军的支柱。你们在,我放心南阳不会失。我只带一队人,轻骑快马,最多两月即回。你们给我守住南阳就好。这南阳以后就是我们的存身之地,不可大意,有事可由文优、子实、成仁、子真、成武、恶来商议。由文优、子实、子真决定。”大家见刘石主意以定,要求带上亲卫两队及项熊、魏延、曹性、史涣。

    最后,刘石以成武掌握各地奸刺,事关南阳安危,不得任意离开,有急事须与子实、子真、文优商议。

    第二天,天刚亮,一辆精致、结实的马车,二十几骑轻骑悄悄地向青州出发,无人知道车里面坐着是谁,项熊扮做一个车夫,戴着一顶遮阳帽,压得极低,其余人等一副家奴打扮,背着一支长剑。如果不是极熟悉的人,很难认出这些人原来的模样。

    曹操击败袁术,威镇山东,一时意满。于是派人给因躲避战乱,远在琅琊郡的父亲一封书信,言及接其回兖州享福。派泰山太守应劭,前往接取。

    曹父接到书信,不等应劭到来,便与曹操的二弟曹德及一家老小四十余人,带领随从百余人,马车百余辆,一路往兖州而来。经过徐州时,徐州牧陶谦,曾因与袁术结盟而与曹操为敌。袁术被被曹操打败逃往扬州,自称扬州刺使,又称徐州伯,想强压陶谦,收纳徐州。

    陶谦极度不满,曹父经过徐州,想利用这个机会交好结纳曹操。亲自出城迎接,执礼甚恭,大设筵宴,款待两日。曹嵩要行,陶谦亲自送出府门,附赠巨财,又差都尉张辏Тけ灏倩に汀

    曹嵩率家小行到华、费之间,当时正值夏末秋初,大雨急来,只得投到一古寺歇宿。寺僧接入。曹嵩安顿家小,又命张辏Т冶∑桶嵩讼淞0嵩耸保皇勘恍⌒慕嗔せ担冻鱿渥永锩娴幕平穑茚远跃舐睿嵬旰竺抨'将军马屯于两廊。众军士衣衫都被雨打湿,又时值深秋,夜寒如水,同声报怨。

    张辏Ф圆茚砸布宦依词窒峦纺吭诎簿泊ι桃榈溃骸拔颐潜臼腔平砭闱客督堤涨⑽吹玫绞裁春么ΑH缃裾獠芗谊⒅爻盗疚奘晕业任蘩翊蚵睿忝怯酶还蟛荒眩恍杞褚谷蠹铱辰ィ巡茚砸患疑绷耍×瞬莆铮鞅级鳌4蠹胰衔绾危俊薄

    听说有份,大家点头同意。

    等到夜深,风雨未停,曹嵩正坐法堂,突然听到四周喊声大起。

    曹德提剑出去查看,被叛兵杀死,曹嵩连忙带一妾走进方丈室,正想越墙而走,怎奈身体肥胖,不能翻出。曹嵩心急,与小妾躲去茅房,不料,被乱军寻见,乱刀砍杀。

    张辏本〔茚匀壹八旅砝锏纳冢×瞬莆铮话鸦鸾旅砩栈伲拥貌恢ハ颉

    其实也该陶谦倒霉,这百多家奴中有一人是应邵派去送信给曹嵩的亲卫。当时刚好此人被安排在一处安歇,半夜出去方便,回来事发,不敢动,等这些人走后急告应邵。

    应劭听后,心中大吓,心中大叫:“苦也!”知道曹操不会放过自己,给曹操留下一封信,转投袁绍去了。
………………………………

第一百零六章 曹操屠城 糜竺献计

    应劭手下军士见到书信,心知事情重大,急忙报告曹操。

    曹操接到书信,展开一看,放声大哭,昏倒在地。

    众人急忙救醒。

    曹操切齿道:“陶谦纵兵杀我父亲,此仇不共戴天!我今起大军,洗荡徐州,方雪我心头之恨!”

    其实,曹操早就对陶谦不满,徐州富裕之地更是眼红耳热,如今父亲、家人被陶谦部下害死,如何不趁机起兵复仇呢?

    曹操令全军戴孝,树起“报仇雪恨”大旗,切齿道:“必用徐州之血,洗尽丧父之下。”留下荀彧、程昱、曹仁领军三万守兖州,尽起大军,令夏侯淳、于禁、曹洪为先锋,杀奔徐州,所过之处,城池尽毁,百姓戮尽。

    消息传开,天下哗然。

    贤人名士不忍见徐州百姓惨遭凃毒,纷纷前往劝阻,

    原九江太守边让,与陶谦、曹操相熟,听到徐州有难,去信曹操,不要枉杀百姓,曹操不理。边让又气又怒,自组家奴、乡勇五千来救徐州。

    曹操大怒,令夏侯淳半路截杀可怜边让,一腔仁义,化作袅袅炊烟,五千乌合怎是夏侯淳的对手?一击即溃,边让也被乱军杀死。

    离开曹操的陈宫,此时担任东郡从事,听到此消息,惊怒交加,连夜来见操。

    曹操知是为陶谦作说客,本不想见,又却不过旧恩,只得请入帐中。

    陈宫说:“明公以大兵临徐州,报尊父之仇,所到尽杀百姓,实在有伤天理。陶谦乃仁人君子,并非好利忘义之辈,尊父遇害,实在令人悲痛。这是张辏б蝗酥瘢皇翘涨幸庠斐伞?銮倚熘葜瘢朊鞴惺裁闯鹉兀可敝幌椤M鞴级小!

    曹操大怒:“公昔年弃我而去,现在有何面目又来相见?陶谦杀我一家,誓当摘胆剜心,以雪吾恨!公虽为陶谦游说,不过我并不想听!”陈宫含怒退出,叹到:“我也没有脸面去见陶谦了!”于是策马投陈留太守张邈去了。

    曹操大军所到之处,杀尽百姓,发掘坟墓,搜尽陪葬财物。

    陶谦在徐州听到曹操暴行,仰天痛哭:“我有罪于天,致使徐州之民,受此大难!”聚集众将谋士商议。

    徐州都尉曹豹道:“曹兵既至,岂可束手待死!我愿领兵破敌。”

    陶谦拨三万精兵给曹豹为前锋,自带五万为后卫去迎曹操。

    远远望见曹军如铺霜涌雪,中军竖起白旗二面,大书“报仇雪恨”四字。军马列成阵势,曹操纵马出阵,身穿缟素,扬鞭大骂。陶谦出马阵前,欠身施礼道:“我本想结好明公,这才派张辏Щに汀2幌胝抨'贼心不改,导致惨事发生,我深表悲痛。我愿揖拿元凶,为明公报仇,还请明公退兵,请不要伤害无辜百姓。望明公明查。”

    曹操大骂道:“老匹夫!杀我父亲、家人,还敢胡言乱语!谁与我生擒老贼?”夏侯淳应声而出,陶谦退入阵中,夏侯淳赶来,曹豹挺枪跃马,前来迎敌。

    两马相交,不过几十回合,曹豹不敌退走,陶谦只得弃彭城而退保郯城。

    陶谦入城后,再次招集众人商议,泪流满脸道:“曹贼兵多势大,难以抵抗,我不忍曹贼屠杀无辜百姓,我愿自缚前往曹营,任其处置,只要能救徐州百姓之命。”

    一人出言道:“陶公久镇徐州,人民感恩。现在曹兵虽然势大,却无法即刻打破郯城,只要陶公与百姓坚守勿出,某虽不才,愿施小策,教曹**无葬身之地!”众人大喜,急问有何妙计。

    原来献计之人,东海朐县人,姓糜,名竺,字子仲。此人家世富豪,传言:糜竺曾前往洛阳行商,乘车回家途中,路上遇到一位美妇。美妇求糜竺车载一程,糜竺将马车让予妇人坐,自己下车步行。妇人请糜竺同车,糜竺不能拒绝,上车后端坐不动,目不邪视。走了几里里,妇人告辞离去。临别前对糜竺道:“我乃南方火德星君,奉玉帝令,烧毁你家,感谢你对我以礼相待,故此告诉你。你可速回,搬出财物,我今夜当来。”说罢转眼不见。

    糜竺大惊,飞奔到家,将家中所有尽数搬出。这晚果然厨中火起,尽烧其屋。

    糜竺火德星君之恩,从此广舍家财,济苦救贫,后来被陶谦聘为别驾从事。

    糜竺献计道:“某愿亲往北海郡,求孔融起兵救援;更得一人往青州田楷处求救。若二处军马齐来,操必退兵。”

    陶谦大喜,书信二封,问“帐下谁人敢去青州求救。”一人应声愿往。

    众人一看,此人姓陈,名登,字元龙,广陵人。陶谦大喜,将书信交给二人,嘱其快去快回,自己率众死守郯城。

    北海相孔融,字文举,孔子第二十世孙,曾任虎贲中郎将。孔融在董桌把持朝政,决意皇帝废立之事上,处处事事,以大义规劝董桌,董桌极为不耐。当时北海黄巾正盛,董桌收生一计,荐举孔融为北海相,前来治理、教化北海。

    孔融为人急公好义,接到陶谦书信,对曹操所为极为愤慨。整军备武准备前往徐州驰援,

    正在此时,黄巾余部管亥带兵十万前来借粮,大叫:“不借粮就攻破城池,血洗北海。”

    孔融大怒道:“我本朝庭重臣岂能与贼同流,不借。”

    管亥大怒,带十万大军日夜攻城。

    孔融命武安国守城,等待管亥自退,自己带糜竺在太守府饮酒。

    这天,都尉武安国刚打败了黄巾军的二次进攻,正在城上巡视,突见远处一骑突来,直奔城下,大叫开门,随后有黄巾军赶来,返身再次冲杀,将黄巾军杀退,再次来到城门下。

    武安国高声问道:“来将何人?”来人大叫:“东莱太史慈奉母亲之命特来相助孔北海。”

    武安国一听大喜,开门请进。

    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县人,自幼好学,在乡中有勇名,精骑射,曾为东莱奏曹史,因东莱郡与青州刺史不和,刺史因一事向朝庭上表郡守之过。郡守害怕受到朝庭处理不公,派太史慈前去洛阳申辩。

    太史慈接到郡守批令后,日夜兼程,在州中小吏之前赶到洛阳,借故欺骗小吏,将奏章损坏,自己则将郡中奏章递上了朝庭,郡守的意见得到了重视,名声大振,

    太史慈担心刺史报复,逃往辽东避难。孔融就任北海相后听到太史慈之事,十分称奇,对太史慈的行为颇为赞赏,知道太史慈老母一人在家,时常派人资助一些钱财。北海被黄巾军围困,太史慈刚自辽东回来,母亲让太史慈前来相助北海。

    太史慈见过孔融,拜谢对其对母亲的照顾之恩,请求带兵退敌。

    孔融说:“孔壮士虽然勇武,奈何黄巾军势大,恐非其故,可惜无人能出城搬取救兵。”

    太史慈道:“不知大人欲往何处求救?”

    孔融道:“平原相刘备,世之英雄,为人仁慈、有信义。如能求他,必来相救,可惜无人能突围送信。”

    太史慈高声道:“草民愿意前往!”

    孔融道:“黄巾军围困严密,极难突围。”

    太史慈傲然道:“虽有千军,草民也不惧,草民愿往。”

    孔融道:“即如此,路上小心!”随后书信一封交给太史慈。

    太史慈收起书信,告辞出府,与都尉武安国商议突围之事。

    一连两天,太史慈,一人双马突出城门后,遇到黄巾军拦截,就以弓箭相射,射完即回。到第三天,黄巾军以为太史慈仍与昨天一样,射完即完,不在坚守。太史慈趁此机会闯阵出营,黄巾军慌忙阻截,被太史慈一连射倒多人,破营而出。
………………………………

第一百零七章 旧地重游 佳人不再

    太史慈连夜赶路,一路飞奔平原,来到平原后求见刘备。

    刘备见过太史慈,双方施礼。

    刘备对太史慈道:“足下何人,来此何事。”

    太史慈送上书信道:“慈乃东莱黄县人,与孔北海无骨肉之亲,亦非同乡好友,因慕孔北海之名,感其相知之义,前来送信。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孔北海久闻使君有仁义之名,更能救人急难,使慈甘冒刀刃之险,突出重围,从万死之中送信使君,北海正盼使君相助。”

    刘备正容答道:“当初孔北海仗义会盟酸枣,备也曾随公孙大人前往会盟,因帝室苗裔身份,蒙袁绍赐座,得与孔北海相识一面。如今孔北海有难,备虽兵少力弱亦无惧。”当即点兵三千前往救援,只留简雍守城。

    张飞带兵一千与太史慈为前锋,刘备、关羽为后军。

    这天走到离北海昌都五十里地,有小校来报:“前面有一人拦路。”

    张飞大怒,让太史慈束住军兵,飞马前往,果见一人手绰长枪,正拦在大路中间,身后十余部马车、二百余人。

    大吼道:“何处小贼,不识刘平原大军,还不快快滾开,否则压为齑粉。”

    来人轻声一笑,大声道:“黑脸汉,要我让开不难,只要你能赢我手中枪即可,看枪!”说完纵马上前,挺枪就刺。

    只见枪尖如电,直朝张飞胸前扎来。

    张飞大怒,抓起丈八钢矛,用力一隔,两人一交手,张飞大吃一惊,再也不敢小觑,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两人枪来矛去直杀得天昏地暗。

    张飞与来人交战,早以有小校报给了刘备。

    刘备听说,吃了一惊,谁人如此利害,竟能与冀德战个平手,不敢迟疑,带着关羽来到阵前。

    来人见刘备赶来,大叫一声:“黑炭头,今日且寄下,来日再战。”

    说完向刘备奔去,张飞一惊,随后吼道:“喂,站住,你是………。”

    关羽大吃一惊,拍马拦住,来人一枪将关羽的大刀荡开,向刘备叫道:“大哥,是我,刘石。”刘备见对方突然弃了张飞向自己奔来,吃一惊,听见叫大哥,心里起疑,定眼一看,眼前之人依稀可辩,又不是十分熟悉。迟疑间,刘石已下马向刘备奔去。关羽还要赶上时,张飞叫道:“二哥!是熟人。”

    刘备试叫了一声:“是石弟吗?”

    来人答道:“正是。”

    刘备一听大喜,相拥抱在一起。

    这时张飞赶过来大叫道:“是刘小子吗?”

    刘石松开刘备,回头叫道:“黑炭头!记起我来了吗?今日一战如何?我说过:有一天也让你偿一偿我的利害。”

    张飞大笑道:“我们还没有分出胜败呢?来、来、来、我们再打一场如何?”

    刘备回头道:“三弟休得胡闹,我们此来是要去支援孔北海,如何能停留?”

    刘石道:“有时间再打过,现在我可不怕你了!”说罢大笑。

    刘备传扎营,然后拉着刘石的手进入寨中。

    关羽疑惑地望着刘石、张飞。

    张飞笑道:“这是大哥的堂弟,名叫刘石。”

    随后又骚骚头道:“几年没见了,不知表字是什么?哦!对了!听说先帝封为他为蓝田乡侯。这样,我张飞再也不能叫他刘小子,刚才是我鲁莽了。”说完又骚了骚头盔下的乱发。

    刘石与兄长几年未见自然有许多话说。双方简要地讲了一下这几年的遭遇,大家希吁不已,特别是对刘石传奇经历,小小年纪就已封侯、拜将,成为一方太守,更是惊呀。至于如何到这里相遇,刘石也简单地叙述了一下。

    原来,刘石本来想去北海请康成先生去南阳开办书院,顺便拜访几位师兄。

    一天,刘石一行晓行夜宿来到北海康成先生教授弟子的小村,见到村庄清清冷冷,几无人烟。刘石心里没来由一慌,驰马走到以前常去的酒店。

    眼前的一切,更让刘石吃惊。

    酒店十分破旧,像是很久没有人住了,屋顶长满青草,几只不知名的小鸟立在屋檐下,看见刘石几人,忽然飞起,在空中盘旋,不肯下来。门上一把大锁,早已锈迹斑斑。刘石心中怅惘,打马又向书院跑去,原先的书院已是杂草丛生,房屋破旧。刘石下马,向书院走去,仔细查看了一下,原先教书的书屋,由于房屋漏水,屋内潮湿不堪,长满杂草。

    刘石的突然进去,一只兔子急窜而出,刘石没有理会,又走到康成先生及白芍、红芍居住的地方,见到里面还散落着一些无用的家私。

    刘石在里面站了一会儿才出来,带着随从来到早先自己与刘真一起居住的地方:那几间草棚仍在,只是院子及室内长满了草。围墙已是缺了许多块,木门歪在一边。

    这时有几个亲卫走进去,突然,魏延叫道:“主公!这里有字!随即念道:“小石子!烂石子!怎不回来看我们。是否把我们忘记了。”

    刘石一听,脸上现出一丝惭色,急忙走过来,轻轻地抚着这几行秀气的字体,一动不动。

    另一个亲卫也惊道:”这里也有字!”

    刘石又跑过去,众亲卫默默地看着刘石,仿佛猜到这里应有故事发生过。只见上面写着:“小石子!烂石子!这么长时间不来看我们,我恨你。”刘石脸色不停地变换。

    “谁?”一个站在门外的亲卫大喊一声,随即‘哐’地一声,将佩剑拨出。

    刘石抬眼一望,只见一个三十多岁的农夫惊在那里,一动也不敢动,口里不停地叫道:“公子!大王!我不是有意的,我是本地的猎人,刚才看到有人来到这个小院子,心中好奇,才跟过来看看的,我不是有意的,请饶我一命。”

    刘石一见,心内一喜,叫道:“可是王家的大哥!不要害怕,我是十年前的刘石,康成先生的弟子,就是常去打猎的那个刘石。”

    被称做王家大哥的中年汉子,睁大眼睛,仔细地又看了看刘石,惊道:“可是以前住在此处的刘家公子?”

    刘石点点头笑道:“正是,可有记起?”

    王家大哥笑道:“刘公子千万别这样称呼!这是折杀小民呢!刘公子的事,小民怎么不记得,庄子里的人都说,那刘家公子,小小年纪,力大如牛,箭艺不凡,就是同打了几十年猎的人,都有一比,真是神人,刘公子走后。郑先生的两个孙女常来这里,后来有人也想在此居住,都被她们赶起走了。庄里人说,可能是那两个孙小姐喜欢上刘公子了呢?这刘公子真有福。只是后来一直没见刘公子来,庄子里人还常叹息呢?说是刘公子可能早不记得她们俩了呢!”

    说道这里,突然想起什么,闭口不言,反而一脸担心看着刘石,仿佛知道自己说错了话,又望望四周几十条汉子。

    几十名亲卫听了这位王家大哥所言,齐齐地又望向刘石,一脸的怪异。刘石感觉到了这气氛不对,吼道:“看什么看!都给老子走到一边去,我要同王家大哥说几句话。”

    众亲卫一听,急忙逃向一边。眼里充满笑意。

    刘石一看气恼地道:“还不走远点?小心打板子。”

    刘石见众亲卫都走远了,才又问道:“王家大哥!这康成先生去了何处,那两位孙小姐是否嫁人?”

    王家大哥道:“前几年青州闹黄巾,郑先生搬去东莱了,过了一年又回到这里。两三年前,郑大师又带着弟子走了。不知去了哪里。三年前,郑先生回到这里时,两位孙小姐还没有嫁人。不过长得像花一样,庄里人说谁娶到,谁有福呢?”

    刘石又问道:“在这里读书的师兄们呢?还有庄子里现在怎么这么冷清。”

    王家大哥道:“那些读书人在郑大师走时,都一起走了。因为听说是为了躲黄巾,庄子里的一些有钱都去城里了。庄子里的人也跑了一些,这庄子自然冷清下来。何况郑大师走了,没有读书人来,大家都得去山上打猎、下地里种禾。我也是刚回来,看到有人到这儿来,就跟过来看看。”

    刘石见再也问不出什么来,给了王家大哥一些钱,走回北海。
………………………………

第一百零八章 县城邂逅 王修果决

    康成先生不知去向,其他几位师兄也是人迹不在。刘石怏怏不乐,来时脑中时常盘旋的佳人,更是无影无踪,心中极为失望、惆怅。正准备前去平原,拜访几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