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季汉再起-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奉、韩暹逃往广陵郡。

    广陵郡如今由陈家控制,吕布几次想收回来,都被陈登以各种理由拒绝,吕布也不赶逼迫过盛,此时见到杨奉、韩暹逃了进去心内暗笑,只将兵马留在广陵边界上,派人前去通知陈登,问是否需要协助征剿。

    不久,陈家派人前来,多谢吕州牧的爱护,陈家有能力征剿杨奉、韩暹,如需要时再向州牧请援。

    吕布暗恼,可又无可奈何,他知道自己暂时还没有能力同陈家闹翻。如今徐州各县,大部官吏都与陈家、袁家有关联。

    如今袁术是得罪了,再得罪了陈家,到时这些县郡何人来治理?何人向他吕布提供税赋?恼虽恼,也不多说,打马就回琰城,派人向曹操邀功去了。
………………………………

第一百四十三章 袁术受挫 刘石封公

    刘石赶到铚县,刘备、关羽正带兵与张勋部战在一起,整个战场十分混乱。

    原来,刘石奉诏书击破桥蕤部、斩杀桥蕤,将人头送往许县,让刘备尽快派人接管陈国的消息早以传来。

    刘备传信让孙乾任陈国相,张平为陈国尉。见到张勋部正在移营,知道张勋已知桥蕤已败,刘石不可能放过他,正在撒营回淮南。

    刘备是何许人,怎可能轻易放张勋逃脱?

    当即下令陈军守城,自己与关羽带兵冲出城外将张勋部死死的缠住。

    张勋本就惊慌,见刘备出军,如何还敢停留,只是不好一个人逃走。

    就这样在纠缠中缓慢退却。

    然而这样却差点丢了张勋性命。

    一天之后。刘石的铁骑冲了过来,一阵冲杀,张勋部全部冲散,成了将找不到兵,兵找不到将。所带辎重也全部落在刘石手中,正在逃跑的张勋遇见刘石,张勋哪里还有心事与刘石战?往后就退!

    正好遇见关羽,挥刀斩来,张勋也是久经战阵之人,知道自己不是关羽的对手,看到关羽的大刀划来,将身子向马侧一闪,也许是慌急了一点。用力过猛,跌下马来。

    关羽正准备一刀刺去,刘备叫道:“二弟!饶他一命吧!”

    关羽这才罢手,冷哼一声,“还不向我大哥求饶。”

    张勋面色通红,翻身站起来,向刘备拱手道:“多谢玄德公不杀之恩!”

    刘备摆摆手道:“张将军无需多礼,你我现在各为其主。大家原本都是大汉臣子,不须赶尽杀绝,只是袁公路反心已露,还望将军识大义,多劝劝说公路,及早回头。如果公路不听,将军还须早作决策,避免与袁公路同焚。不知我说得对否?张将军自己思量,请回吧!只是你的部众大部已被我弟俘获,很难要回,你就带着这些部卒回淮南去吧!”

    张勋再次行了一礼,带着万多人,返回淮南去了。

    刘石带着轻骑将袁术军一直赶到淮河边,这才停住。

    纪灵为阻拦刘石追杀,掩护袁术逃命被刘石斩杀,阎象也在乱军中丢命,直赶得袁术屁滚尿流,将渡船全部收过河南。

    刘石站在岸边让众士卒大叫,“再做迕逆之事,定斩不饶。”

    这才押着俘获的袁术军回返铚县。

    有小校来报:“刘备放走张勋及其部众。”

    刘石知道大哥此举必有深意,不在阻截张勋,令将俘获的袁术军全部押回长安屯田,带着甘宁来见大哥。

    几年没见自然有许多话说。

    大家都是朝庭大臣,刘石在铚县歇了一晚,写了一份秦表,托大哥一起送往许都,第二天就回南阳去了。

    临走时,将俘获的袁军战马又送了几百匹给刘备,让关羽极为兴奋,细长的眼睛更细了。

    秦表送达许都,皇帝看后大喜,封赐刘石为商国公领骠骑将军、雍州牧,镇守雍州、凉州、并州,食邑为蓝田、商县、丹水。

    封刘备为左将军领豫州牧,撒陈国为郡,同意刘备表秦的孙乾为陈郡太守、张平为陈郡尉。

    赐封吕布为后将军领徐州牧。

    消息传出,众大臣大哗,百多年了,除了皇子,还没有其他人因功封公了。

    天子大怒道:“刘德然身为皇室宗族弟子,屡立大功,封公理所当然。”

    任大臣如何说,都不肯更改,最后只得依他。

    天子虽然年轻,历经磨乱,变得极有心计。刘石在他危难之际,鼎力相救,如今又身陷许都,皇叔被灭族,无人去复仇,只有刘石挺身而出,将乱党斩首,为皇族雪恨。知道自己大部份事情都无法作主,现在能作一次,何不成就一番人情呢?让世人都知,自己还有一位皇叔有能力帮助自己。

    曹操统领百官事务,天子坚持的事情,刘石又确实立有大功,曹操也不想与刘石结仇:“刘石的封国不过是从他自己的辖地里增补,与自己没有多大的关系。如今刘石势大,想接收雍州,几乎不可能,不过能听从诏书,就有事可做,以后正好在这方面着手,让他牵制袁绍。因此,不但不反对,反而还支持,说不定以后自己也有…………。”心里藏着一份火热。

    刘石接到封国诏书后大喜,上表谢恩,再表自己忠心。

    随后将建国之事交给李儒、鲁肃、刘真等等一班人处理,自己前去书院、医馆拜见老师康成先生及华神医。

    自一年多前去了长安,一路征阀,就没有回来过,前几天听吴普带信说是师傅华神医来了,心中高兴,前动拜见。

    几年前,刘石将郑康成接来南阳后,因在紫精关附近,取名紫精书院,原本想取名康成书院,不过康成先生反对作罢,另在康成书馆下面又建了一个伯喈书馆。

    伯喈书馆里面全部收藏着蔡邕收藏的书籍文章,算是对现了自己对蔡姬的承诺。

    在书院的旁边又建立一个医馆,以师傅华神医之名,取名华佗医馆,由师弟吴普在里面教授特意招收的一些习医弟子,同时也开堂问诊。

    刘石先到医馆拜见华佗,吴普说师傅正在书院同康成先生谈话,讨论一些阴阳问题。

    据师傅说,他近来同康成先生谈了几次后,发现从易经中也能找到调理身体,医治疾病的道理。

    刘石听了很高兴,自己的师傅看来对学问又有了突破,转眼看到吴普身边站立着一位大汉,年近五旬,身体极为雄壮,一把长须已呈花白,脸色有点憔悴,见刘石看过来,突然眼睛一亮,随即又暗下去,抬手向刘石拱了拱,随即专注地看向大汉前面的一位少年。

    这位少年极虚弱,不时地还咳嗽几声,看样子这大汉跟这位少年关系不一般。

    刘石见了也不在留意,向大汉点点头,随即向吴普告辞,到书院去寻找神医去了。

    刘石进去时,里面坐着几人,一人自然是康成先生,准确的说应称呼为外祖大人,刘石现在可是娶了人家的两位孙女。

    不过,刘石习惯了称呼先生。

    另一位正是十多年未见的师傅:神医华佗。

    十年未见,容貌仍是如同当初,一定也没有改变,如仔细看起来,只是多了一些奔波之色。

    另有两人却不认识。

    刘石上前给华佗、康成先生行礼,礼华,刘石又看了旁边的两位。这两位极有气质,绝非白丁可比,不说是大儒,也可称得上是饱学之士,或士族贤人。

    刘石不想怠慢,转身向两位拱拱手。

    两人也向刘石回礼。

    其中一位年轻一点的道:“颖川攸拜见商国公。”

    刘石疑道:“石与足下并未见面。足下怎识得石?”

    原来这人正是荀攸,自拒绝曹操之后,同邓曦一起来到南阳刚成立的紫精书院,一方面向康成先生请教,另外也在伯喈书馆里研习典籍。

    这时康成先生笑道:“德然恐怕还不认识这位吧!他就是颖川荀氏荀攸字公达,早年曾在东都及长安做过黄门侍郎,因谋董桌险些被杀,吕布杀桌后被救,返回颖川,被举为任城相,不就,又推为蜀郡太守,因遇兵祸,道路难行留在荆州。前段时间,曹公征招未就,来此游学,和我们一起议圣贤书呢?其学问渊博,机智权变令人惊叹,你要好好地请教请教。”

    随即又指向另位道:“这一位姓邓名羲字子孝,曾在刘荆州治中,因意见不合,与公达一起来此研习蔡伯喈藏书。”

    刘石连忙重新行礼。
………………………………

第一百四十四章 刘石探师 荀攸拜主

    邓羲,南阳人,刘表入荆州时,因不惯袁术,入襄阳。刘表赞扬他的才学人品,招为治中。对刘表因袁术之事,与袁绍联盟,不是很赞同,几次反对,刘表不听,于是向刘表称病辞去,与在荆州的荀攸相好,此次两人结伴来此。

    鲁肃一见,惊叹他们的学问、人品,要向刘石推荐。

    荀攸、邓羲不同意,不许向刘石提起,否则就此离去。

    鲁肃不知他们的意思,没敢向刘石推荐,此时与刘石相见也算是一种巧合。

    刘石道:“我因雍州事务繁忙已有近两年未来此地。外祖大人也不喜别人打扰,今天是得师弟口信,说是华师来此,特来拜见,不想有缘与两位大才相会。想来两位已来很久了,只是子敬也未向我提过,不然早来请益了。”

    邓羲笑道:“商国公之名,我们早已听说。商国公崛起之快也令人惊呀,年年轻轻就从一介县令,成长为商国国公。其际遇也让人感叹。少年时师从康成先生,后遇劫得华神医达救。据康成先生说,商国公离开时,康成先生就已经看出,商国公有难,并且会有高人达救。只是前途晦暗不明,让康成先生费解。后来才知是华神医救了,并且还从华神医游医三年,遍偿世间人情、疾苦。”

    荀攸接到:“圣人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将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泛其身。商国公一至洛阳不就时来运至?拜得名师卢子贡,又得义真举荐,受先帝招见,纳入皇族宗谱,受封皇弟,得赐青虹宝剑,亲令武学宗师教授剑术,真是集众多宠爱于一身。委上洛令后,又斩叛贼王国,受封蓝田乡侯。随后受平南将军、安南将军领南阳太守。如今已是商国公领骠骑将军、雍州牧。不过短短十年,走过了别人几十年,甚至一辈子都无法达到的高度。真是气运恢弘,别人无法仰视。”

    刘石道:“石只是得祖宗荫庇,受众位老师宠爱,不嫌石粗鄙,耐心指教,又得众位友人、兄弟、家人、部曲努力,才能有今日成绩。石怎敢独自称功?每受天子新职,加重责任,就想起先帝当年的宠爱,及对先帝的许诺,昼夜不眠。常思如何解天子出水火,归皇权于朝上,不敢怠慢,总想收天下英才、勇士于己身,早晚请益,天子有诏时,奋勇当先,克难克乱,为天子解忧。今日得遇两位高才,石不避浅薄,想请二位为刘石谋事,早晚请教,不知可否?”

    邓羲看了荀攸一眼,荀攸道:“商国公了解百姓疾苦,又有为天子办事的志气,我等本当为国公尽绵薄之力,只是才疏学浅,恐有误商国公的视听。”

    刘石道:“公达如此讲,既是菲薄自己,又是小看石本人了。还望两位成全理解石对汉室一片拳拳之心,对先祖创立汉朝的缱缱之意,还望两位不念石粗鄙,多多指教。”说罢深深一揖。

    康成先生道:“德然虽居高位,为人随和,也能听进忠言,做事并非率性而为。自当初大劫过后,前途一片坦荡,日后成就怎样,天意难测,但绝无大的灾厄,众位也是有大气运的人,不可只是游戏人间。还需为国为民多作劳力。特别是公达,身体现在无恙,但十几年后,必有一场灾厄,跟随德然也许能够化解,毕竟华神医坐镇雍州,有神医在,化解的希望要大得多。我言尽于此,还望二位考虑。”

    华神医也从旁劝解,二人应许,弯腰口拜:“主公。”

    刘石大喜,将二人扶起,就坐。四人又谈论了一些国事,及天下奇闻。

    华佗说起前段时间救起一位勇士,姓太史名慈,字子义,说起你,说是同你认识,可惜被孙策及手下大将伤害,虽得救治,但伤及筋络,以后恐难征战,伤好后就走了,可惜了一位勇士。

    刘石说起当初也曾想请子义相助,只是子义重诺,说是乡里人,时任扬州刺史刘正礼有邀,不能失约。

    大家一阵摇头叹惜。

    随即刘石又问起,“刚才在师弟那里见到一位壮士,感觉颇为不凡,不知是谁?看其打扮,应不是世家士族之人。”

    华佗笑道:“那人姓黄名忠,字汉升,南阳人。曾在南阳郡做过都尉,黄巾战后因宦官当权,不升反降,一气之下辞职回家。前几年独子生病四处就医,累及家庭,听说普儿在这里开了一家医馆,这才回家。现以打猎为生。前段时间,刘荆州曾来信相招,不过没有去。”

    刘石大喜,声言:“此人绝对是一位人才,其武力不低于子鸣、恶来,与子龙有一比。”

    几人又谈了一会儿,荀攸道:“如今天下大势,袁绍已占冀州、青州,幽州,地广人密,贤才倍出,猛士如云。实力为天下之最。曹操都不敢与其争锋。不过袁绍外宽内忌,虽贤才聚集却不能为他所用,甚为可惜。当初天子居安邑,袁绍要是能接驾冀州,挟天子以令诸侯,成变一番大业,留名青史,并不难。可惜不能用。”

    又道:“主公虽皇室宗亲,当初名声不显,不能为众大臣接纳。曹操名将之后,可惜先祖名声有污。但曹操本人才智多变,气力雄大,有英雄之姿,又得许子将点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朝庭贤能之士交往极深,颇有能吏之称。此次得董昭、钟繇之助,接天子驾许县,以有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势。”

    邓曦接道:“可惜袁绍势大,不理曹操。但袁绍终不是曹操对手,假以时日,曹操必定胜袁绍而定中原。主公皇室宗亲,本应听从皇命,只是如今天子受挟,往往令非本意。因此,主公当经营长安,控洛阳,守并州、威凉州。为天子外援,阻曹操霸权。南阳虽富,离许县太近,一旦曹操解决冀州,兵锋所指,必是南阳,再下荆州。”

    荀攸笑道:“主公鸿运罩身,抢先收得长安,关中之地易守难攻。在这方面,曹操只能采守势,以天子之名而令主公,并会交好凉州,为主公添乱。天子有诏,主公挥兵出洛阳、河内,再自南阳入豫、徐,荡涤中原,挟雄兵扫出阴霾,还乾坤朗朗,建不世功业。”

    刘石大喜,此讲与自己及贾诩所言相合,拜荀攸为国公府兵曹掾,邓羲为国公府尚书。

    刘石建议康成先生在长安再开办一所书院,方便与白芍、赤芍及郑恩早晚相见,共享天伦之乐,同时也请神医在长安开办一所医馆,为长安百姓培养出更多的医工、良匠,造福百姓。

    两人都应许。

    刘石辞别华神医及康成先生,又去看望了一下左伯。

    当初自己带左伯来南阳开办纸厂,如今也有近三年了。左伯不愧为良匠,经过努力,在刘石的大力支持下,又利用雍州当地的一种白色的泥灰,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发现用树皮、竹枝捣乱之后造出来的纸张极为白净,好用,一时轰动整个南阳,就是刘荆州、刘表听说后都曾专门派人前来采购,以供荆州学子、文人使用。

    如今是供不应求,为刘石提供了极大的收益。

    昨天,他接到天子诏书,让他进贡一点白纸去许都,供皇宫御用。

    刘石的到来惊动了所有纸坊中的人,左伯急忙前来迎接。

    刘石对左伯道:“你能造出白色纸张,让我也极为惊呀,这可是为众多文人、学士提供了更好的书写条件,如今天子都来旨索要。此功非小,本公决定赏你良田五百亩,赐职商国匠作郎,专管造纸,尽量为雍州、乃至大汉提供更好的纸张。”

    左伯惶恐道:“小的那里会做官,只是凭着多年的经验,在侯爷,不!是国公爷的支持下,偶然发现树皮、竹枝在一种白色的灰泥的长期淹制中,捣乱滤后得到一点白纸。只是这时间极长,极难制造,数量少,恐让国公爷失望了。”

    刘石点点头,经过了解,再次鼓励几句,定下一个送往皇宫的数量、时间,这才转身出来。
………………………………

第一百四十五章 刘备剿贼 刘石收将

    “国公怎会来此小民之家!此地极乱,让国公受累了。”黄忠抬头看到刘石进来。

    刘石笑道:“此地已是极为整洁了,想当初石跟随师傅走乡串户,进过多少百姓柴庐,从这点可以看出黄都尉曾经也是一个富裕家庭,纵然今日落难,也不忘当初习惯。”

    黄忠惶恐道:“怎值国公如此讲,小民不过一介草民,国公到此何事?还望告知!”

    刘石看了一眼正躺在茅屋一角土床上,还在不停咳嗽的少年。又见黄忠不停地望过去,似是十分焦急,皱皱眉道:“来人!速将黄都尉之子送去医馆,让我师弟用最好的药,所有的费用由国公府支出。”

    不一会儿进来几人将黄忠之子抬走,黄忠感激地看了刘石一眼,谢了一句,然后有点不安地走动。

    刘石笑道:“黄都尉是担心儿子吧!走!我们一起前去看一看。”说罢带头出门。

    黄忠暗含感激。

    刘石出面,吴普用药又舍得,半天之后,病情稍稳,黄忠这才放心下来,过来找刘石再表谢意。

    刘石道:“黄都尉武艺高强,从此做一名猎户不是太委屈了吗?”

    黄忠抱抱拳道:“忠别无他技,唯一身蛮力及射技还拿得出手,只是自黄巾造反后,奸臣当道,忠一身蛮力与射技无人赏识,后逢乱世,诸侯并起,天子蒙乱,不知为何人而战。后忠独子身患重病,心中忧虑,四处奔波,求取良医,但终不见好,前段时间听说乡郡有郡守请良医开设医馆,得信后,急忙赶回,这段时间以来,忠得吴神医医治,已是稳定。”

    停了一下,迟疑道:“前些时间,刘荆州也曾来信相招,只因孩儿病情严重,无心他往。日前吴神医说‘治病所用药材金贵,非小民所能用得起。’今得国公爷相助,忠无以为报,但用八尺身驱为国公效力,万死不辞。”

    刘石笑道:“我见黄都尉一身武艺,不忍埋没。再说英雄且能为钱所困?今黄都尉为难,本公自然愿意相救,何况又是本州豪杰。本公愿意全力相救,至于黄都尉是否愿意为雍州效力,全凭自愿,本公绝不敢强。当然,本公能得黄都尉相助自是喜欢。”

    黄忠当即拜道:“忠愿为国公效犬马之力,请国公收留。”

    刘石大喜,将黄忠扶着道:“能得黄都尉相助,是石的幸运。既如此,石赐封你为本军武勇都尉,待立功后再行晋升。都尉之子所用药材全部由公府支出,无须费心。”

    黄忠再次感谢。

    却说刘备得刘石之助击破袁术,得封豫州牧,孙乾任陈郡太守,张平任陈郡都尉,陈震向刘备请求一名都尉协助守护汝南,防止黄巾再起。

    刘备沉思片刻,点头同意,道:“稍待时日。”

    刘备将豫州之事交给陈群、糜竺、简雍处理。

    正在这时,陈登来信:“说是杨奉、韩暹停留广陵,望公能前来助一臂之力。”

    刘备大喜,让张飞留守豫州,带着关羽及几百亲卫悄悄来到广陵,面见陈登后,手书一封书信传给杨奉、韩暹两人,道:“公等两人前为朝庭出力有功,今何沦落于为袁术张目,如粮食困顿,愿为公等送去粮食五百斛,暂为公等解困。公二人如信刘备,备请公等二人前来广陵一述,为公与元龙解和,共扶大汉。”

    杨奉、韩暹自受袁术之令牵制吕布,不料这吕布竟率军前来邀战。

    杨奉、韩暹不敌,退往广陵,粮草困难,将士无以为食,靠劫掠过日。

    接到刘备书信,随信送来粮食五百斛,大喜,欲前往。

    韩暹不同意,担心为刘备所害。

    杨奉愁道:“如今为吕布所败,袁术已不容我们。现在又非粮熟季节,劫掠也难,且去见一见,我听人说这刘玄德颇有信义。如能同陈登说和,暂住此地,以待来日。”

    韩暹不同意,杨奉一人前往,刘备接着杨奉,见韩暹未来,大怒,令关羽着兵前去征剿,韩暹大惊,带兵逃跑,被关羽截住,一刀斩杀,其余兵将尽降。

    首级拿回广陵,杨奉大吓,刘备安抚道:“公信我,自然不伤公命。

    韩暹抗逆,又累犯皇威,天子令我等捉拿,死有余辜。”

    杨奉急忙拜倒,口称:“愿为豫州牧执马。”

    陈登点点头。

    刘备将其扶起:“既然公愿意为备效力,公也曾为朝庭用过命。备也不能亏待,备即任公为都尉之职,以后有功再升赏。不知公可否愿意?”杨奉大喜。

    刘备将韩暹首级送往许县,整顿杨奉余部,得兵二千,其余让陈登安顿在广陵。

    又前往东海见武安国。

    此时东海形势不太好,东海太守与武安国不相合,兵甲粮食时常不足,无法扩招郡兵。

    郡守的亲卫倒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