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季汉再起-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一百五十一章 孙策求贤 张昭出山
孙策拿下丹杨,舅父吴景建议孙策顺势攻取吴郡。
孙策笑道:“严白虎不过是一群强盗而已,胸无大志,大军到时,手到擒来。倒时会稽王朗多有贤名,令人不敢小视。”
准备攻打会稽,袁术来信,征周瑜、吴景、孙贲回九江职任。
原来袁术没有想到孙策真能拿下丹杨,心中大惊,谋士杨弘道:“孙策所依靠者不过是吴景、周瑜、孙贲等,不如征吴景、周瑜、孙贲等前来九江为人质。到时孙策还不是为主公所用!”
袁术大喜,来信去招。
孙策接到袁术来信,心中十分恼火,这是要斩断自己的臂膀,将他们留做人质呀!又不敢强留吴景等人。
这时吴景道:“策儿不必担心,这丹杨就有几位贤士,袁术累次征招不就,如果你能虚心向他们请教,未必不会出来帮你。如果你能得到他们相帮,何愁大业不成?再说只要你能成功,我等自有脱身之计,不必担心。”
孙策大喜,忙问是何人?
吴景道:“一位是彭城名士张昭、另一位则是广陵大家张紘。现在这两位都住在丹杨,只是怕不肯从你。”说完叹了一口气。
周瑜惊道:“就是那曾被徐州牧陶谦慕名,举荐他为茂才不就,引得陶谦大怒,将此人抓了起来,还是名士赵昱劝说才放出来的张子布?另一位则是先大将军何进及太尉朱俊都曾征招而不就的张子纲?”
吴景笑道:“正是此人。”
又道:“只怕策儿年轻、位卑不肯屈就啊!”
孙策大喜道:“只要人在此地就好办,心诚必应。”
吴景、周瑜及众将要求陪同前往,孙策不同意,道:“既是请教高士,当诚心为上,如果大家都与我一起前去,张公认为我是位卑而张扬,心中不喜就不好了。”
第二天,孙策准备停当,独自一人在向导的带领下,悄悄来到一处住处。
此处不大,却极为清静。
孙策打发走了向导,迈向大门,轻轻扣门。
有一健仆开门。
孙策恭敬道:“江东孙郎特来拜见张公,请帮通传。”
健仆听闻心中闪现一丝异色,只道:“孙郎请稍等,我这就前去通传。”
一会儿健仆前来道:“家主人正在后院赏花,孙郎如有事可前去相见。”
孙策大喜,眼中光芒闪动,向健仆道谢后,在健仆的指引下来到后花园。
前院不大,后面颇为不凡:只见小桥流水、石山、花树紧簇,一位年约四十来岁的中年文士正在一株花树前凝目注视,此树不高却青枝绿叶,文士似乎想从中找出什么东西来似的,两眼一动不动地看着。
健仆正要上前禀报,被孙策拉住。
直到过了好久,文士似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这才转过身来,似突然发现孙策似的,望着健仆怒道:“有客人来也不告诉我,让客人久等。这不是让我失礼吗?我平日是如何教你们的,还不将客人领到客厅,待我换一件衣服就来相见,自己下去领罚吧!”
说罢转身走向屋内,孙策连忙道:“是我来得唐突,见张公正在思考问题,就让贵家仆不用叫醒,请宽恕贵家仆的罪责。”说完拱手表示谦意。
张昭一笑道:“既然如此,算他走运,免了他的罪责,我们到前厅说话罢。”说罢领头就走。
孙策随后跟上。
双方分宾主坐下,张昭道:“贵客不知何事造访草庐,还未请教姓名呢?”
孙策欠欠身,恭敬道:“小子孙策字伯符,听到张公大名,知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不嫌年轻位卑特来诚心请教,还望张公不吝赐教。”
张昭面一板道:“昭不过一介书生,无治国谋兵之能,如何能够教导孙将军?孙将军如今在江东何人不知,何人不晓,昭怎能当得起请教二字。还请孙将军另谋他人,不要误了孙将军的前途。孙将军请吧!”说完似是有意送客。
孙策大惊,起身再拜,痛哭不已道:“如今汉室衰弱、天下纷乱,英雄豪杰各拥众兵,却不能扶危救难。先父与袁扬州共破董桌,功业未成却被黄祖所害。策虽然年幼也有志向,今从袁扬州处求得先父旧部,依靠舅父的帮忙,整合了丹杨。但江东豪杰各据郡县,相互争斗,置百姓于不顾。策愿率军平定江东,解百姓于倒悬,再为父报仇,成为朝庭的外藩,还请先生教我。”
张昭不为所动,冷声道:“昭只是徒负空名,无真才实学。自知智力短浅,这才隐居一清静之地,只想过自己的清闲生活,你还是去另请高人吧!”
孙策见了,更是放声痛哭道:“先生大名在我大汉无人不知,怎能这般谦虚?孙策今天是真心相求,希望能得到先生的指教。哪怕是志向得到一丝达成,能为先父报得血仇,这都是先生的功劳,策终生不敢有忘。”
张昭看到孙策真心相求,这才改容答道:“以前周道陵迟,齐、晋崛起。如今王室衰微,诸侯争战。将军骁勇非凡、而又身俱慈心,广纳豪杰,此实是与诸侯争锋之本。如今已占丹杨,如再下吴、会,以江东为基,西可强夺荆交,北可虎视徐、豫。若能如此,则大仇可报。再奋德威、整军武、扫除奸邪,匡扶汉室,则功业如同周、霍,又岂是外藩能比?”
孙策一听,破涕为笑道:“这正是策所想的,愿先生能屈就教我,一同完成这项大业,青史留名。”
张昭点头同意,孙策大喜,当即拜张昭为轸寇将军府长史。
张昭道:“即随将军,当为将军计划,离此不远有一名高士,姓张名紘字子纲,本是广陵人,因战乱避祸江东,与我最为友好,如今我去请他同扶将军,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孙策狂喜:“策早有意相求,只恐子纲公不愿相助,所以不敢去请。如果先生能为策请来,先生就是策的福星啊!”
不过几天,张昭前来见孙策,张紘也一同来到。
孙策表张紘为校义都尉,随军参军事。
随后孙策请张昭守丹杨,自带大军下会稽。
会稽太守王朗,本以为孙策先夺吴郡,不料孙策反其道而先,挥军渡渐江,攻会稽。
王朗大惊,令大军守山阴。
担任会稽功曹的虞翻正在家服父丧,听说后急忙脱下丧服前来劝道:“如今孙郎势大,使君当避其锋芒,待孙策气势衰弱后再来争夺不迟。”
王朗大怒道:“我身为大汉臣子,当守土有责,怎能见贼首袭城就逃往他方避乱。你教我以后何以见人?如何面对皇恩?”
虞翻大惭,心中虽然不以为然,但对王朗的气节表示赞同,也不再回去,随同王朗守城。
………………………………
第一百五十二章 豪杰献策 王朗中计
孙策率军来到离城十里驻下,王朗招集众人议事道:“今孙贼来袭,我等当如何应对?”
会稽都尉周才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淹。我等自当为使君效力。如今孙贼远来疲惫,我们应当趁夜袭营,一举击破孙贼。”
王朗点头赞许,周才下去准备。
虞翻忧郁地道:“孙贼承父志,晓畅军事,何况还有子纲相助,今夜不会不防。一旦周都尉陷入敌人,则会稽危了。”
王朗道:“仲翔有何计可救?”
虞翻稍作思考道:“周都尉袭营当防被伏,孙贼远来,其粮草必是他们重中之重,一定有重兵把守。不过可以采取声东击西之策,周都尉猛攻孙贼前营,孙贼以为我等不会偷袭粮草了,到时再出一支精锐轻骑,趁夜而出,奔袭其粮草重地。此时正值深秋,多备火具,一袭就走,绝不相缠。孙策担心粮草有失,必不能全力围攻周都尉,如此虽不能击破孙贼,当能挫其锐气,不知使君认为如何?”
王朗凝视虞翻良久道:“仲翔可愿担此重责?”
虞翻慨然道:“翻愿为使君效力,击破孙贼,还百姓一分安宁。”
王朗点点头道:“江东多水,少马。我虽喜读经书,但从小喜马,自来会稽后,曾自幽州运来几十匹良马,加上会稽原有的,合集起来约百匹左右,全部交给你了,望你能为朝庭建功,不负天子恩宠。”
当夜,月白如水。
寂静的山阴城外突然爆发出一片火光,随即传来一阵阵的怒吼声,刀剑相击、战马怒嘶,伴随着各种惨叫哀嚎。
孙策果然有所防备,周才刚刚攻入大营,就见周围火光齐亮。
周才知道上当,“大叫后退!”
孙策岂会让他轻易退走,伏兵四起,刀剑相加,眼看周才就被完全陷了进去,全军尽灭。
正在这时,一支轻骑悄悄地接近孙策后营,一时火箭齐发,火星迸出,眼看着后营火起,后营一片惊慌。
正在前营伏击周才的孙策大惊,急忙招军前去救援。
虞翻乘机杀出,轻骑所过,留下一片血路。
周才得虞翻所救逃回城中,所带人马损失了近三成。
孙策营中也不好过,混乱中部卒被轻骑伤了不少,更叫人痛心不已的是,自家军兵在救援时不慎引燃了一堆粮草,可谓损失惨重。
孙策恨恨地道:“是谁出此计谋我当生吃了他?”
当夜离城五里重整营寨,一夜不眠。
直到第三天,孙策见士气已复,指挥大军攻城。
王朗令周才严密防守,不可懈怠。
这王朗并不纯粹是个文人,对军谋也有涉猎,在会稽治政又颇得民心,在他的协调指挥下,孙策连续攻城二个多月,仍未攻下,这是他争夺江东以来所受到的最大的挫折。
刚来就吃了一个暗亏,一直在孙策心中愤愤不平,对王朗可谓咬牙切齿。
但事实就是如此,山阴守军十分顽强、坚忍。
眼看所带粮草用完,再有一月攻不下来,孙策所部只能含恨退军了,这让孙策如何甘心?
附近能打的县城已经打下,得到的粮食没有多少,又不能竭泽而渔,将百姓的粮食收取干净。
正在孙策心烦意乱,焦躁不安之时,有一壮士前来相助。
此人姓董名袭字元世,余姚人。孙策一见,为之惊叹:此人身高八尺有余,身材雄伟,双目有神,生就两条粗眉。
孙策心中欢喜,下帐相迎。
孙策道:“壮士来见有何教我?”
董袭恭敬道:“孙郎征会稽,军需紧张却从不扰民,百姓感孙郎之德,听说孙郎在山阴遇阻,让袭前来相助。袭虽粗鄙但生于会稽,知会稽粮草存放之地,特来相告。只要此地拿下,山阴必失。而此城虽险,但守城军士松懈。孙郎只要秘密前往,必破此城,所得粮草不可胜数,而王使君知孙郎攻此城则不得不救。”
孙策大喜,请董袭为前导,自己亲带军马前去袭城。
程普担心道:“董袭此人不知底细,将军还须小心谨慎,以防上当。如真要袭城,由我等前去就是了,将军不可冒险。”
孙策道:“事关重大,非我不可。我观此人不似奸诈之徒,我相信他。再说,如果我不能亲冒箭矢,那个愿意为我冲锋呢?韩叔不必多言,我自会小心,城破之时,安排奸刺通告王朗,然后我们再中途伏击,一举攻山阴。”说完又向程普细细地交代几句,程普听完面露兴奋之色。
在董袭的带领下,拿下山城极为顺利,守城军士做梦也没有想到相隔百里的孙策军会突然出现在自己城下,发现时已是防守不及。
孙策拿下山城,果然城中粮草不计其数。
孙策大喜赐任董袭为门下督,随军行动,专事破贼。
程普等孙策走后不久,渐渐地将兵撒离,似是往山城方向。
王朗大惊,急与周才、虞翻商议。
王朗道:“如山城被破,孙策将再粮草无忧,山阴围城日久必难固守,必须迅速救援山城。”
周才自告奋勇前去救援。
当下点兵八千,前往山城。
刚出城几十里,一声鼓响,四周孙策大军拥动,齐声呐喊。
周才大惊,指挥大军急速后退。
此时那里还来得急?孙策一马当先冲出,手起枪落,周才躲闪不急,被孙策挑下马来,几月的恶气终于让孙策长长地吐了一口。
王朗军见主将被杀,那里还有什么战心,纷纷放下武器。
孙策迅速让自己的军卒换上王朗军的战甲,找来一名王军副将,软硬兼施,同意带路。
天要黑未黑之时回到城门,程普率兵在后急追。
孙策让那名副将大喊:“快开城门!周都尉救援失利,遭遇伏击,我等被迫突围返回山阴,我有要事禀报王太守。”
守门之人,见是自家副将,后面又追得急,不敢怠慢,开城放入。
王朗军刚入城门,突发变故。
只见这些人亮出刀剑,纷纷将开门军士斩杀,夺取城门。
守城军士大惊,慌忙跑去报告王朗。
正在郡守府等候救援消息的王朗听说城门已破,急忙带着虞翻等部份精锐、心腹向外逃去,一直逃到东治。
王朗知道大势已去,无可挽回,准备渡海前去交州。
知道虞翻还有老母在堂,到了东治,王朗对虞翻道:“仲翔!我知你家里还有老母在堂,你就不要同我们一起前去交州了。你就此返回吧!以你之材,那孙策必会重用。你就不要再管我们了,就此告别吧!”
谁知事情并非王朗想到的一样,虞翻返回后,王朗等人本想乘船渡海去交州,事不凑巧,这段时间出现大风,无船敢冒险出海,孙策听到王朗在东治,派人前来捉拿。
王朗无计可施,束手就擒。
孙策尊重王朗之才,劝说王朗从己。
不过王朗拒绝孙策征辟,一心想回许昌。
孙策无法,又请王朗好友张昭前来劝说,王朗不为所动。
王朗在会稽很得民心,孙策是杀又不能杀,最后只得同意王朗返回许昌。
………………………………
第一百五十三章 孙袁决裂 豫章争雄
孙策听说协助守城的还有功曹虞翻,让自己吃了大亏的偷袭战,竟出自虞翻之手。
得知虞翻是余姚人,现正在家,就将部曲交给程普、张紘,自己只带几十名亲卫亲自到虞翻家里相请,登堂拜见虞翻老母。
虞翻看孙策确实诚心相请,同意出任会稽功曹。
会稽已平,孙策率军前往吴郡。
吴郡太守名叫许贡,听到孙策攻破会稽,郡都尉周才被杀,王朗束手,大惊!
知道自己的才能不如王朗,料来吴郡无法坚守,立即带领亲信,逃往乌程严虎处。
严虎本是吴郡豪强,自黄巾之乱后,挟持部份百姓占山为贼,拥兵达一万多人,即使太守许贡也不得不对他青眼相看,任他霸占乌程。这严虎时而为贼,时而为官,往来结交具是名士、豪杰。
许贡来到乌程,两人商议如何防备孙策进攻,议来议去,无计可施。
严虎派人与孙策协商,称愿意服从管理。
孙策认为吴郡形势正对自己有利,那里同意将乌程交给这么一个人来治理,埋下众多不可知的隐患。
孙策坚持:严虎必须放下武器,做一个单纯的富家翁。
严虎单心放下武器后,自己性命不保。
派自己的亲弟严与前来商议。
孙策摆酒相待,协商时严与态度强硬。孙策大怒,拨出长剑,一剑将桌子砍掉了一角。
严与吓得慌忙跳开。
孙策奇道:“我不过砍掉一个桌子角而已,你为何如此跳跃?”
严与脸一红道:“我看到拨剑心里害怕,故此跳开。”
孙策心里知道严与此人无用,乘其不备掏出小戟,一戟将严与杀死。随后传严与随行人员,让他们告诉严虎,放下武器,还可留下一命,否则城破之日必夷其三族。”
士卒听到严家军中力气最大的严家二公子在孙策手中无还手之力,军心动摇。
严虎只得接受孙策的条件。
与许贡一起跑到许贡的部下许昭那里去躲避去了。
孙策收复乌程,三郡渐平,众将祝贺,程普道:“将军为何不乘胜用兵,铲除许昭?”
孙策沉思片刻,回道:“许昭对旧主有义,对故友有诚,这正是一个有情有义的男子汉应当做的。这种人应值得尊重,我怎么能去将他杀了呢?再说严白虎、许贡等经此一役,想必不敢再挑事端。再说这许贡为人虽然狠毒,但在江东还是有些贤名,杀了会受到别人的指责。”
不久,孙策收到一条消息,袁术公开称帝,自称“仲家”,以九江为伊,大封群臣,郊外祭天,赐封孙策为前将军。
众将震惊,一齐看向孙策。
孙策面沉如水,招张昭、张紘前来议事。
张紘道:“袁术狂望自大,野心勃勃,听信妖言,挟袁氏历代先祖之恩,行不轨之事。必遭众人唾弃。此正是将军脱离袁氏的大好机会。当向各州郡、许都发放檄文,对袁术此种行径,严加痛斥,公开断绝与袁氏的关系,向朝庭进贡。必为将军夺得一个好的名声。”
孙策道:“袁杨州前段时间,将舅父、堂兄、公瑾召回九江留府听用。如我公开谴责袁杨州恐对他们不利。”
正说着,听得亲卫来报说:“吴太守回来了。”
孙策大喜,出门相迎。只见吴景、孙贲走了进来。
孙策问他们是怎么回来了的。
吴景道:“自袁术称帝后,大封群臣。我与伯阳都封了官,大家都觉得袁术极难成功,许多人偷偷地跑了,我们也是在封职三天后借故走的。”
孙策急问道:“公瑾现在怎样了?”
吴景道:“公瑾到达九江后不久,袁术本来是要重用他的,公瑾借故自荐愿做居巢长。袁术见他执意要去,也就同意了。现在不知如何?”
正说着又有人报:“将军的好友周公子来了。”
孙策迎出屋外,看见周瑜,急忙跑上去拉着周瑜的手道:“我刚才正在担心公瑾呢?今日见你,我才将心放下。此次以后不要再走了,就与我一起共创大业!可好?有你!我大事可成了!”
周瑜拉着孙策的手道:“从今以后再不走了,除非你赶我!”两人大笑。
孙策任命周瑜为建威中郎将,调拨两千兵卒,良马五十匹。
驱逐袁术任命的丹杨太守袁胤,派遣刘由为使向许都进贡,表奏舅父吴景为丹阳太守、朱治为吴郡太守、自领会稽太守。
令张紘书写檄文,严词斥责袁术的叛逆不道行为,通令各州、郡及许都,与袁术断绝关系。
表章还未发出,听得原杨州刺史刘繇已死,立刻表奏堂兄孙贲为豫章太守,分豫章一部为庐陵郡,表奏孙贲之弟、孙辅为庐陵太守。
原来刘繇被孙策击破赶出丹阳后,本想投靠刘表,一路展转来到豫章,听说豫章太守周术因病去逝,许都曹操经郭嘉提议,表荐前太尉朱俊的儿子朱皓为太守。
朱皓本人正在豫章,接诏上任。
刘表前部下诸葛玄因家兄去逝,几个侄儿侄女又小,辞别刘表回琅琊为兄长办理丧事。
事毕带着侄儿诸葛亮、诸葛均等一班人自九江前往荆州,在九江被袁术留下,欲征辟为朝官,诸葛玄不就。
豫章太守周术死了,曹操表朱皓为太守,袁术不同意,见诸葛玄在此,立刻表奏诸葛玄为豫章太守,认为自己得不到,也不能好了曹操。
这诸葛玄本是刘表的前部下,刘表早就想染指豫章。
这样一来,诸葛玄、刘表都会感自己的恩,也为曹操添点堵,可谓一举两得。
事情果然如此,诸葛玄到了豫章后在刘表的支持下站住了脚。
正在此时,刘繇来了。
刘繇原本是想投靠刘表,此时却改变了主意,公开力挺曹操任命的朱皓,带兵将诸葛玄驱逐出去。
诸葛玄不敌,只得再次回到荆州,半路因病死了。
刘表无奈,只得罢手,本想将诸葛玄的侄子们招为小吏,以示照顾。
年仅十七岁的诸葛亮不就,带着几位弟妹来到离襄阳不远的卧龙岗,购置了百十亩田地,租了部份出去,留下部份自己半耕半读,逍遥自在。
朱皓在刘繇的支持下,坐稳了豫章太守一职,可事情又有了转折。
比刘繇早到的笮融对刘繇的态度极为不满,他认为这豫章太守一职应该归自己所有,刘繇不仅不支持自己,还让自己去协助朱皓,这让他如何忍得下去?
心生一计,听刘繇的意见,前来豫章郡城。
朱皓为人诚实、厚道,笮融也是名声在外的贤士。
朱皓不敢怠慢,为笮融摆酒接风,酒席中杯觥交错,笮融大醉,朱皓将他安排在客房休息。
半夜,一条黑影窜入朱皓房间。
笮融酒醒时,听到朱皓家人哭泣。
笮融一问,才知朱皓不知被那一个千刀万剐的给杀害了。
笮融大惊,安慰朱皓的家人,举持朱皓的后事,发誓要为朱皓报仇,顺手也将豫章太守的职位拿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