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江湖博-第2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陆菁缓了缓神,望着水盆里的脚,又笑着道:“好了,傻蛋,我们一起洗吧……”
于是,唐战也很从容地将自己的双脚全然放进了水盆中……
虽然热水已经洗了有很长时间了,水温也早已没了之前的热度,开始慢慢变凉,可是在唐战和陆菁二人眼里看来,此时的洗脚水却是非常的暖和。
两个人的脚互相对着,陆菁时不时还用自己的大脚拇指“挑逗”了一番的脚趾,并冲着唐战“嘻嘻”一笑。唐战也是一样,也用自己的脚趾“回敬”了陆菁,自己也冲陆菁笑了笑。
两人就这样来回又洗了很长时间,陆菁两手拖着下巴,一脸笑容地望着脚盆中的四只脚丫,尽管洗脚水已经变凉了许多,但陆菁却是一点都不在意。她很享受现在和唐战在一起洗脚的过程,她希望时间能够停滞在这一刻。
而唐战也是一样,他已经很久都没有和陆菁在一起这么温馨过了,如果不是身上穿着厚厚的战甲,还真看不出他们是即将出征的将士,反倒像是其乐融融的一家人,就在这样一个寒冬的夜晚,温馨而又和睦地洗着脚……
直到洗脚水一点水温都没有时,唐战和陆菁二人才肯“收脚”。唐战将洗脚水倒掉后,陆菁也很疲劳了。当然,就在这出征前的最后一个夜晚,唐战和陆菁二人却享受了从汴梁城出来后最温馨的时光……
陆菁也是早早地就睡下了,唐战看在眼里,想到明日面对的可能就是战场上的你死我活,心中颇有感触。不过唐战并不是太害怕,经历了这样一个难忘的夜晚,尽管之前心事重重,他也很满足了。
于是,不再有太多的留恋和思绪,给陆菁好好盖上被子之后,唐战自己也回房睡了……
………………………………
第二百九十八章 帐下决策
明日松雪化,回首万山霞。羁旅及故里,思忆昔黄发……第二日的王家村,村中的积雪已经融了大半,树上的枝条重现骨感的姿态,冬被的农物蕴藏温暖的气息,一切都预示着今朝新日,故人重拾新征……
唐战和陆菁出门后,首先还是来到了唐战的母亲王雨萍的墓碑前,这也是他们在离开王家村前最后留恋的地方。尤其是唐战,对于她来说,他就是在这里知道了自己的身世,见到了自己的亲人,如今即将远赴疆场,虽在王家村只有短短的几日,唐战也是有万分的不舍……
唐战跪在自己母亲的碑前,两眼深情的望着石碑上的刻字,随后缓声道:“娘,孩儿要走了。恕孩儿不孝,没能在娘亲的碑前多守几日。今日孩儿就将离去,奔赴疆场,以务唐门世家未完之愿……而孩儿得知身世真相后,感慨多由,若待到他日有戎装归途,孩儿必再在娘亲和爹的墓前以守孝义……”
唐战说完后,慢慢站起了身,走到自己母亲的碑前,用手轻轻拨掉了石碑上残留的积雪和杂草。而陆菁以及王中魁和村长王俞明都站在唐战的身后,看见唐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他们也是感慨良多。
待到一切都相安无事,唐战转过身,对陆菁说道:“菁儿,东西全都准备好了吧?”
陆菁牵着李玉如的枣红马,点头道:“都准备好了,村外的部下还在营下等傻蛋你归位。回营收兵后,我们即刻便启程回大本营。”
唐战点了点头,随后又转过头,先对王俞明说道:“村长,感谢这么多天来您对我们的照顾。今日我们就将离去,待到有朝一日战事终了,我们一定还会回来看望乡亲们……”
王俞明听了,笑着说道:“别这么客气。这是你母亲的故乡,怎么说你也算是乡里的同亲了。而且这些日子真正是你们帮助了村子,我们感谢你们还来不及。若是你们真的有朝一日能够胜仗而归,村里的乡亲必会热情招待……”
“谢谢村长了……”唐战又回了一句。最后转头自己的外公王中魁道,“外公,这回战儿真的走了……没想到在这里还能见到外公,战儿甚是欣喜,只是战儿今日就将离去,不能在外公身边行孝了……”
王中魁听了,和蔼地笑道:“傻孩子,外公在村里活了大半辈子,从来不感寂寥。今日你继承家族遗愿,能够奔赴疆场。应该是你爹娘的骄傲,是你家族的骄傲,也是村子的骄傲。男儿有志闯天下,如今你做到了,外公还有村子里的所有乡亲都感到高兴――”
“嗯……待到战儿回来。战儿一定还会再来看望外公――”唐战最后道了一句,随后便于陆菁二人行装出发了……
二人牵着马走到了村口,却见村子里的所有乡亲都出了门,赶来送别唐战与陆菁二人。唐战和陆菁二人回头望去,发现村民们都用感激和期盼的眼神望着自己。的确,十八年前,唐战的父亲唐天辉曾经是拯救村子的英雄。一年后却犯下了天理难容之事;然十七年后的今天,作为子嗣的唐战故地重游,不但再次救了村子,而且能昂首阔步地离开这里,踏上拯救苍生的正道。从今往后,村子里的人可以不再向外隐瞒这里唐门世家的恩怨。相反,他们能够很自豪的说,这里有唐家后人的骄傲,这是英雄的故乡……
望着乡亲们无比期盼和不舍得眼神,唐战和陆菁二人还是离开了。离开了带给他们无数美好回忆的村子,离开了依依不忘的亲人……
昨日带过来的部队,还聚扎在村外斜坡的背出,由于唐战的命令,士兵们始终都没有在村子面前露半张脸,按令在斜坡处驻扎了一个晚上。待到唐战和陆菁归营后,唐战便示令收兵,同返大本营而去。而唐战和陆菁二人,就这样结束了在王家村的日子……
回到大本营后,唐战即刻便将十八年前唐门世家的信物交予了元帅朱元璋。营帐中,朱元璋接过了唐门世家的信物,看着信物内容,不禁感慨道:“十八年来,本帅终得此二物。十八年啊,本帅已经郭义父之征,斗战陈友谅、张士诚数番,如今到了北伐之际,此二物算是来得甚及啊――”
唐战站在台下,又向朱元璋请示道:“启禀元帅,唐门世家此二物,乃对抗蒙元骑兵之阵法及北伐之计。而今十八年后元帅才终得此物,不可贻误时机,当速做决断,商榷伐元之际,以救天下!”
朱元璋望着手中的信物良久,思绪了一会儿后,又对唐战说道:“此信物乃出自唐门世家之手,唐将军必深孰知。眼下有对抗蒙元骑兵之法及北伐之计,本帅便命唐将军你亲自操兵练阵,以待早日伏法蒙元铁骑。至于北伐之计,本帅自会与徐达、常遇春二位将军做出定夺……”
唐战听后,拱手接命道:“是,末将一定不负元帅所托,必操兵良阵,以备及日之用――”
“对抗蒙元铁骑,往往先锋军队身先士卒。既是如此,现在唐将军就去操练先锋部队为佳,本帅还得与徐达、常遇春二位将军商讨北伐之计……”朱元璋又下了命令,直接让唐战现在就去练兵。
“末将遵命――”唐战最后道了一句,接过了操兵阵法的信物,随后走出了营帐……
营帐中,朱元璋揣度了唐门世家的另一个信物良久,不禁感叹道:“唐家弟子果然料事如神,早已望见数年今日,本帅能够平定中原以南,起兵挥师北伐――”
徐达在一旁也思考了许久,随后走上前对朱元璋道:“元帅,平定陈友谅、张士诚等军阀已有数久,现蒙元气数已尽、内部矛盾重重、民心推翻所向,正是北伐之良机,还望元帅早作决策!”
朱元璋听后,认为先进形势确实利及,于是又对徐达和常遇春道:“元之将亡,其机在此。今欲命诸公北伐。计将何如?”
常遇春想了想,先言道:“今南方已定,兵力有余,直捣元都。以我非常战之师,敌彼久逸之卒,可挺竿而胜也。都城既克,乘胜长驱,余皆建瓴而下矣。”
常遇春说完,朱元璋又思绪了很久。根据刚才自己所见唐家信物之事,朱元璋最终并未采取常遇春“长驱直入大都”的计策,他决定制定稳扎稳打的进军战略,于是说道:“先取山东,撇其屏蔽;旋师河南。断其羽翼;拔潼关而守之,据其户槛。天下之势,入我掌握。然后进兵元都,则彼势孤援绝,不战可克。既克其都。鼓行而西,云中、九原以及关、陇,可席卷天下。”
徐达和常遇春听了朱元璋所言,明白了朱元璋其实早已胸有成竹。如今见了唐门世家的信物,心中既有克敌伐元之计。
朱元璋思度肾时后,便郑重道:“北伐之际,徐达。现本帅封你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统率甲士二十五万大军,由淮入河,长驱北伐!”
“谢元帅,末将遵命!”徐达和常遇春二人齐声应道。在他们心里,其实他们也早已怀有北伐必胜之决心。
朱元璋满意地点了点头,想到自己即将出征的北伐大业,朱元璋心绪蓬勃……
而在帐外,唐战受朱元璋之命后。接下唐家阵法,与军事陆菁一道,共研阵法精髓,操刀练兵其武。北伐出征在即,面对曾经驰骋中原、所向披靡的蒙元铁骑,先锋军中此阵法必不可少。
当然,生性愚钝的唐战根本不知研究战法之事,这些事情,还是只能交给熟读兵法百家且智慧超常的陆菁。当然,此阵法也是一环扣一环,毕竟以步兵为主的阵法,想要打败气势浩荡的铁甲骑兵,必然难点重重,关键阵位点位及其重要。
首先,该阵法既已骑兵先驱为屏蔽,中心步兵为奇阵,要做到里外和应、首尾紧密相连。再加之身为先锋部队,郊外平地之战,多有可能先遇敌军精锐部队,于是这就要确保屏蔽之骑兵要有过人善战之能。然而蒙古人多为草原马背上长大,蒙元的骑兵往往胜过汉人,想要切实可行,骑军阵中必有可统率之将领。而这其中,先锋之位又属最难,不但要有百战百胜之常手,以唤军中士气,还得坐领前阵,奋勇杀敌,示令前方布阵有条不紊。
面对先锋将领主战之功,陆菁坐镇营下,俯瞰先锋骑军,于是大声命道:“我意中已决,先锋将领必有率先冲锋杀阵且常胜兴兵之徒,即命‘飞骑将军’赵子川出任先锋,排头冲阵!”
唐战将操兵的权利供予陆菁后,先锋部队全军上下全然听从,即使是平时不愿委从陆菁的赵子川,此时也变得十分听从任命。毕竟到了军营乃至战场,众人的态度也与平时有了较大差异,普遍变得格外严肃和认真。
“飞骑赵子川领命!”赵子川骑在马上,大喝一声。随后缰绳一置,马嘶长啼,赵子川与战马同时高跃宇下,大跨几步,坐镇先锋阵前。随即赵子川亮出“乾坤二剑”,骑马并头,与先锋骑兵呈箭形列阵,威风凛凛。
接着,先锋将领问题解决,自然要谈两翼之况。如果说先锋之位乃阵法之头,确认敌军目标,则两翼之位在于对阵法的平衡和保护。由于阵法之外多为骑兵,阵法之中多为步兵,行军上速度的差异则较为明显。再加之先锋飞骑将领冲锋杀敌,讲求速战速决,若是阵中步兵速度延缓,则阵法难以维持。敌方骑将居多,以速战为核心,必抓住破绽,包抄以袭之,先锋阵脚必大乱。先锋部队与中部脱节,阵法疲于分割,必大败。
于是,两翼的保护及调整显得尤为重要。而在两翼的位置,除了要观察敌人阵型的包抄预先做出应对,更要两方受命,起到组织进攻防守的统领作用,起难度绝不低于前锋杀阵的将领。
陆菁手中短鞭点手而过,闭眼凝神,良久,陆菁睁眼挥鞭道:“两翼须定尤善把控阵型之人,其人必善于骑术、精于观察、熟于对武。顾吾念,封南宫俊和慕容飞两将军阵中两翼将领。此二人曾为常将军左右二虎,身有克敌武功、行有百战经验,此二人最为恰当――”
“南宫俊接命――”“慕容飞接命――”南宫俊和慕容飞同时喊道,遂两骑左右分道,各分八百骑兵,为阵法两翼护行。
先锋和两翼的问题解决了,自然便是军中后方衔接的问题。由于唐战的部队是先锋部队,尽管只有五千人马,却起着冲锋带头的作用。而冲锋陷阵、破敌前行,自然要和后续的部队及军需有恰当的衔接。此位虽少有与敌正面交锋之面,却要在行军之中保证时刻的前后连接,这其中在持久阵地战或拉锯战中就显得尤为突出。
陆菁侧头而望阵中后方之位,随即道:“阵中后方,须有快马衔接之统领。现遂命李玉如、慕容樱随千夫长陆昭、陆蒙二人共事后方,维持军阵前后联系,以保我方持久之战!”
李玉如及慕容樱人等接到命令后,同样骑行至阵法之后,以待之命。
先锋、两翼及后方妥善处置,最后,也是阵法中最重要的部分,自是军中步兵的统领。之前唐家所言此阵目的在于克制蒙元骑兵,而阵法精髓自在阵中奇兵步兵。此阵型以骑兵环绕外侧,意在掩护阵中步兵,而阵中步兵以错落兵阵为主。中有长盾之兵护其行,间有短刀之兵袭其马,两侧还有红缨之兵攻其阵。
由于蒙元骑兵多居高临下,手持苗刀圆盾,善于灵活变阵。而此阵法则对点克之,以长盾之兵预期苗刀纵下,以其短刀之兵削起马腿,以其红缨之兵,借兵器之长挑其将士,做到攻守具备,出奇制胜,这也便是该阵法的核心“奇”所在。
陆菁最后站起身,对下方军马阵中道:“最后,统领军中步兵之位,须洞察里外前势之将,做到及时里外应变、出招制敌。此为自由‘先锋将军’唐战及军师在下陆菁以坐观之,统领四方全阵!”
“将士威武――”“将士威武――”“将士威武――”陆菁起身排兵布阵结束后,下方五千军队同时喊道,起震喊声响彻郊原、撼动天地。
唐战望了一眼身旁一脸严肃的陆菁,不禁佩服起陆菁来。但唐战也有些不太适应,昨夜还是窈窕可人温柔女孩儿,今日就成了一副威严坚定的将才之容……
“现在开始,以阵练兵――”陆菁又大喊道,随即和唐战一路入至军中,坐镇阵型中端之位,调其前后两翼之军,其磅礴之势有如吞噬天地、震动河山……
马蹄声、军喊声不断,激烈而有序的战鼓声,使得整个阵法的练兵变得井然有序。在场的所有将士也都是全神贯注,作为统领将领的赵子川、南宫俊和慕容飞等人更是全然投入,严整以待,为他日驰骋疆场做好充分应对……
“报――”就在阵法训练的间歇期,一个侦察兵突然飞奔至唐战军中帐下。
唐战和陆菁见了,先行停下了训练,走到了侦察兵的面前。
侦察兵蹲下身,急于汇报道:“启禀将军,由西方向,有两千余蒙元骑兵正朝裕兴城方向行来,意图不轨!元帅有令,命唐将军及陆军师前往元帅营帐,以决战情――”
没想到刚刚练兵不久,就有敌军袭来,唐战和陆菁听了,神情骤紧……
………………………………
第二百九十九章 五绝阵法(上)
正值午时时分,裕兴城前方却传来了蒙元敌军来犯的战情,而在正营的帐下,朱元璋和手下徐达、常遇春等众将商讨迎敌对策……
徐达自为朱元璋的亲信手下,最先表意道:“元帅,如果没有猜错的话,这批蒙元敌军本应该是洛阳方向扩廓帖木儿派来支援裕兴城的援兵。只是可能他们也没想到,裕兴城却被吾等将士以闪电战击破……”
朱元璋思度了一会儿,紧接着又问道:“援兵有多少人马?”
徐达回答道:“前方探子来报,首批蒙元敌军丈眼约有两千余众,军队大部以骑兵为主……”
陆菁在下面听了,眉头一紧,心中暗道:“只有两千人马,还是以骑兵为主……明知裕兴城为重要关口,朱元璋的又是以主力部队出战,洛阳没理由只派两千人马。而且支援为守城战,而不是郊野战,为何派的多是骑兵?除非……这两千人马只是试探的幌子,后面还有更多的蒙元救兵也说不定……”
“两千人马就敢支援裕兴城?扩廓帖木儿怎么说也是蒙元名将,做事不可能这么草率,更何况这是行军用兵……”朱元璋也有些怀疑了,随后又问道,“他们既是来犯,想必是已经知道了裕兴城破的消息……如此看来,蒙元骑军部队现在动向如何?”
常遇春接过朱元璋的话语道:“回元帅,前方探子所报敌军动向。现在两千人马只是朝裕兴城这边靠近,至于有何意图尚不清楚……”
朱元璋回头望着裕兴城所处关道的地图地势,略作思考后。斩钉截铁道:“裕兴城乃我军北上重要关口,决不可轻易而丢。虽然不清楚蒙元敌军的动向,但吾等也不可掉以轻心。既然进犯城池,岂有不驱之理?”
正在紧张商榷中,这时前方探子又飞回营帐,通报道:“启禀元帅,阵前最新情况。蒙元军队在裕兴城郊两里之外停止了前进,不知何意?”
“两里之外停了,是有什么策略吗?”朱元璋先是自言了一句。随后又问道,“城郊两里之外是何地势?”
“回元帅,是平原,除了周围两道悬崖峭壁。没有特别复杂的地势”探子又报道。
朱元璋想了想。又自言自语道:“部队在平原处停住了,而且两道是峭壁,想要设伏兵也不太可能,元军到底什么意思……”
常遇春用兵向来浑身是胆,见此情形,常遇春自荐道:“元帅,裕兴城自为北伐之关口要道,不可失之。如今万事俱备。北伐即在眼前,怎可被蒙元劣马短兵所困?末将愿率五千骑军。冲锋陷阵,击破敌军!”
见着常遇春毛遂自荐的信心,朱元璋倒还并不着急,他又仔细斟酌了一会儿,随后对常遇春道:“正如常将军所言,北伐关口裕兴城既在手,何必急于一时?蒙元仅派两千骑军以对,无非以察我军实力。既是只有两千骑军,无需常将军亲自上阵,交给其手下其他将士即可……”
朱元璋说到这里,在下面一直一言不发的唐战站出来道:“元帅,末将愿率手下五千人马,以唐门世家‘五绝阵法’待之,以破敌阵!”
朱元璋看着唐战请缨之命,想到唐门世家所言击破蒙元骑军之阵,于是下定决心道:“好,既是唐家‘五绝阵法’初战,此战正好是检验的机会。即此,本帅命‘先锋将军’唐战,率营下五千人马,以击蒙元敌军!”
“末将领命,定大胜而归!”唐战接过出兵之命,心中也是充满紧张和兴奋。
没有想到初次入营,就要领兵先战,而且还是用唐门世家研究出的克制蒙元骑军的“五绝阵法”,陆菁看着唐战接过朱元璋的出兵命令,心中也是万分的紧张……
“砰砰砰”唐战军队的营中战鼓擂起,示意着行军入阵。接到了元帅朱元璋出兵的命令后,唐战营中的众将士全部提起精神。尤其是身为统兵将领的赵子川、南宫俊及慕容飞等人,想到即将出阵检验“五绝阵法”的效果,他们也都各个跃跃欲试。而对于赵子川来说,他是第一次带兵出战,而且是作为整个军队的阵头,赵子川也深感自身压力之大……
伴着磅礴且浩瀚的铁蹄声,扫荡着雪后尘土的滚滚黄沙,唐战、赵子川等人从来都没有经历过如此浩大的场面,更别说这是即将临入生死的战场……
提着一颗紧张会神的心,穿过裕兴城外的黄沙阵阵,面前放眼一望,却见如山海般规模壮大的敌方骑军。虽说只有两千人马,但是对于第一次亲临战场的赵子川及唐战等人来说,这些已经算是“经阅万千人马,瞭观铁甲无数”了。
这回唐战手下的军队,面对敌军郊野之战,自然是用上了才习兵不久的唐家“五绝阵法”,以待蒙元千骑。
冲锋阵头自然是“飞骑将军”赵子川,身后随他呼应冲锋的,还有副将李显和李功二人。身旁附有五百骑军,作为冲锋陷阵的前排部队。
而在左右两翼,各有南宫俊和慕容飞两将军坐镇,随附八百骁骑,一来谨观两翼敌情、随阵杀敌冲锋,二来掩护阵型行军变动、以调整军阵行动。
“五绝阵法”最后,还有李玉如及慕容樱等连接后军行动,且时刻警惕敌军骑兵包围夹击。但望见今日蒙元军队只有两千人马,所以阵法后方的情况应该不会有太大压力的变数。
最后便是阵中最核心的部分,以间隔长盾、刀枪步兵为克制敌方骑军的奇兵,由陆菁随时下令变换阵型,唐战单骑行间。以取敌方首将……
蒙元军队依旧是停滞在城郊两里以外的平原处,陆菁为求谨慎,故意放慢行军的速度。以观其势。而广阔的的平原郊野,敌我双方能够面对面看见对方的军阵,行在最前的赵子川定眼一望,已经能够看见敌方首将的面容。两军相隔逐渐拉近,赵子川甚至都能感觉到敌方战马的气息声。
虽然唐战手下将士五千,但骑兵也不过两千余众,全然成为了阵外赵子川、南宫俊和慕容飞的屏障。而敌方的将领见唐战部队这边多为步兵。认为郊野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