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将骨(合作)-第1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祖父!”女子听着汲黯有些责骂的话,大礼拜倒,声音有些嘶哑,“自元光二年陛下发动马邑之围开始,孙儿便无一日不想击灭匈奴。可这,并不是祖父希望看到的。孙儿让祖父失望了,无颜面见祖父!”

    “罢了,不说这些。政见之争虽然惨烈,可也不应该冲散了亲情。你离家的这些年,老头子也想通了,你父母早逝。。。。。现在你回来便好了!”汲黯的眼角有些湿润,他也坐下来,关切的看着女子,暖声道:“来,给老头子说说,这些年你都是怎么过的。对了,你现已经封了侯了,这可是光耀门楣的事!老头子忙碌了一辈子,封侯的事可想都不敢想呢!想你一个女儿家,从军该是万分艰难,老头子虽然与军方的人没什么交集,当时拜托李广老将军照顾你时,却也是拉下了面子的。不过这与你从军的艰难比起来,又不值一提,这些年,你受苦了!”

    汲黯絮絮叨叨的说着,像是小孩子一般。或者说,在自己这个五年不曾见面,而且政见背道而驰的孙女面前,这个年迈的老大夫想要让自己变得更加亲和一些。

    在汲黯如此暖人心的话语面前,女子脸上一贯拒人千里之外的冰霜早已不见,那层厚重的掩饰早已让女子分觉疲惫,而现在,在自己的亲人面前,她也终于可以卸下那副面具。

    “孙女起初从军之时,多亏了李老将军的照料,这才得以在军中立足。”女子缓缓开口道,“这些年孙女跟着李老将军和秦大将军东征西讨,早已是习惯了军营的生活,并不觉得清苦。”说着有些哀伤道:“就是未能在祖父面前尽孝,一直觉得愧对祖父。”

    汲黯摇摇头,“老头子久居长安,除却进宫面见陛下,几乎是足不出户,没什么需要的照料的,倒是你一个女儿家。。。。。。”说着叹了口气,“如今你也二十有二了吧?都这么大的人了,这回回来了就不要再去军营了,打仗到底还是男人们的事。。。。。。你征战匈奴这么多年,上对得起陛下,下也对得起你自己的抱负了。如今是时候该嫁人了,女儿家,到底还是应该找个归宿。”

    “祖父!”女子忽然对着汲黯大礼一拜,声音陡然坚定起来,“孙女这回回来,实则是有事相求!”

    “哦?”汲黯愣了愣,随即露出一丝苦笑,“老头子便知道,你这个时候来不会是来跟老头子叙旧的。老头子方才还想着你已经放下了当年的隔阂。。。。。。”说罢有些凄苦道:“说吧,何事?”

    女子抬起头时,眼神愈发清明,清明中带着一丝坚定不移和果决,”孙女可以答应从此离开军营,不再参与征战,只求祖父不要再对秦大将军施压,不再主张与匈奴和亲,支持大将军抗击匈奴!”

    女子说完,直直的看着汲黯,等着他给出答案。

    在女子刚开口的时候,汲黯眼中还露出了一丝喜色,但是当女子将话说完之后,汲黯已经浑身发抖。只不过这回,汲黯不是因为亲情,而是因为愤怒。

    “你应该知道,老头子这一生都主张和匈奴和亲,反对那些只会让生灵涂炭的战争!”汲黯激愤道,“老夫可以不计较你当初离家出走执意从军去边郡抗击匈奴,也可以不计较当初你发誓与老夫恩断义绝,但是要让老夫放弃坚守了一辈子的政治主张——你这是要老夫的命!老夫断不会答应!无论如何,不管怎样,都不行!”

    “祖父!”女子哀伤而又坚定道,“为击灭匈奴,维护大汉百年的尊严,洗刷当年白登之围的耻辱,孙女一介女流尚可以不计个人得失不计生死,大汉万千儿郎就更可以!与匈奴开战,不是徒耗钱粮,不是白白牺牲万千将士的性命,而是为了边郡的安宁,为了大汉的国家荣辱!

    祖父,您没到过边郡,不知道那里的百姓生活是何等艰难,不知道那里的百姓对匈奴的仇恨是何等深沉!辛苦劳作一年,却要在每年秋收之时担惊受怕,一旦匈奴入境,则是无数人家破人亡,多年心血毁于一旦!这些,是和亲永远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匈奴不死,大汉边境烽火不止,这就是现实!祖父,您到现在还看不明白么?”

    汲黯冷笑一声,“难道每年出征将士伤亡数万,战马粮草辎重耗费无数,大汉天下百姓为之清苦以至于十室九空,这便不是现实么?”

    “要么有尊严的活着,要么为国家尊严战死!这是军人的职责,我等自当义无反顾”女子的脸上尽是决然之色,这份大气凛然丝毫不让于英雄儿郎,“至于天下百姓之苦,这不正是新法要解决的问题吗?祖父若是支持新法,便不用再担心这些问题!”

    “你。。。。。。简直气煞我也!”汲黯痛心疾首,“这便是秦城那厮教你的东西吗?一将功成万骨枯,推行新法,征战匈奴,他是功成名就了,但是天下将士和百姓却要为之付出血的代价!”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女子昂扬道,“若无大将军,何人带领我等杀匈奴、保家国?每逢出征大将军必定身先士卒,每一仗下来大将军必定伤痕累累!大将军岂是贪生怕死沽名钓誉之辈?举国之力共击匈奴,正是同进同退,国家存亡该有之理,有何不对?”

    “你。。。。。。”汲黯手指着女子浑身发抖,却偏偏说不出一句话来。

    “祖父!”女子再度拜倒,“孙女这回回来,不是要跟你继续政见之争。五年前若不是为此,孙女也不会说出那番大逆不道的意气之话来,也不会一意孤行去边郡投了李老将军。只是当今之势,大汉与匈奴之战已经无法终止,终止则大汉损失更甚,还望祖父能够听孙女一言!为此,孙女愿再不出家门半步,在祖父膝前尽孝!”

    汲黯盯着拜倒的女子注视良久,眼中的愤怒之情渐渐淡去,终于,汲黯喟然一叹,“老头子老了,说不动你了。五年前老头子说不动,今日更加说不动了。”

    “祖父。。。。。。”女子抬头看着汲黯一脸皱纹的模样,一阵心酸,忍不住落下泪来,“孙女不肖,打小便让您担心,现在更是要您在晚年时变更坚持了一生的政见。。。。。。但是,大汉百万军队不能没有大将军,击灭匈奴,更不能没有大将军。。。。。。大将军、汉军、大汉,都已近没有退路了!”

    。。。。。。

    “起来吧。”良久,汲黯老脸已是泪水纵横,他扶起女子,长叹道:“你自小便没了父母,老头子对你照料得不够,前些年更是害得你一个女儿家去边军受苦,老头子何时心安过?罢了,罢了!”

    “祖父。。。。。。”女子已是泣不成声。

    “老头子也老了,什么政见什么抱负什么作为,都已经没有亲情重要了。只要你能高兴,老头子何必在乎这把老骨头?”汲黯怜爱的为女子擦去脸上的泪水,此时他再不是朝堂上为国家社稷冒死进言的大夫,而只是一个孙女的祖父,“总不能,让你再去边郡打打杀杀吧?”

    “祖父。。。。。。这么说祖父答应了?”女子惊喜道。

    “嗯。”汲黯点点头,“且不说与匈奴该是和亲还是该对战,这回薛丞相等人联合众士族给陛下施压,将左大将军锒铛入狱,用的那些借口老头子本就不以为然。不管怎么说,左大将军个人终究是没什么大错的,不应该如此狼狈。”

    说这些话时,汲黯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太好了!只要祖父不再为难大将军,朝中大将军的对手就要减少一大批,大将军的压力就能减轻不少了!”女子顿时雀跃起来,难掩兴奋。

    “。。。。。。”汲黯看着小女儿家姿态尽显的女子,一阵无语,然后道:“木儿,你是不是喜欢上这个秦城了?”

    “哪有?!”女子顿时大囧,羞涩不已,“祖父何必取笑孙女!”

    “呵呵!”汲黯笑了两声,“你给人家做了几年的副将,又如此推崇人家,难道就没有那份心思?”

    “祖父!”女子顿时不干了,“再说孙女就生气了!”

    “好好好,不说,不说了!”汲黯哈哈大笑几声,“总之,你能回来就最好了,也省的老头子一大把年纪了,还要整天为你提心吊胆!”

    说到这里,女子却是眼神一暗。

    她忽然想到她已经告别了一些东西。

    有些已经习惯的东西。

    有些在习惯时以为它会一直存在,而在失去后才感到措手不及的东西。

    那个她已经习惯了的热血沸腾的地方,她已经习惯了的那片战场,她已经习惯了的那个拼杀的背影,都不再属于她。

    但是如今,她甘之如饴。
………………………………

第三百七十五章 各显神通(一)【第二更】

    自打来了长安,伊雪儿成天唯一可以做的事便是无所事事。时令入秋,天气转凉,阳光也一复一日慵懒,枝头上各种不知名的鸟儿叫声也越来越稀少。如此景象,让在草原纵马驰骋已成习惯的伊雪儿倍觉百无聊赖,闷得心慌。

    太多时候,没有目的看不到尽头的悠闲总是让人觉得无所适从,好似自己已经与世隔绝,整个世界都已经将自己抛弃了似的,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好在伊雪儿的人生并不是头一回遭遇这种悠闲,早些年几乎是独自到中原来了解、学*汉的时候,伊雪儿就习惯了这种只见空气不见对手的日子。

    到长安的这些日子以来,伊雪儿平日除却看些书籍、耍耍刀剑之外,也愿意四处走走。长安城内和城郊的风景她都看了不少,闲来无事的时候也就更能关注一些八卦的事情,比如说,李老将军征讨河西大败而回、靠两大将军交了罚金才得以保住性命,左大将军入狱,丞相之子擅闯左大将军府耀武扬威却被揍得险些残废

    这些消息对于曾今的伊雪儿来说,可能会让她感到振奋,毕竟大汉内部不稳是最便宜匈奴的事情。但是现今,伊雪儿在听到这些议论之后,却没有丁点儿兴奋的感觉。或许对于如今的伊雪儿而言,大汉和匈奴的战争,已经与她关系不大。

    如今她已经置身事外,安静的扮演着一个俘虏的角色。

    只是如今,自己是匈奴人,还是汉人?

    这个问题怕是伊雪儿自己一时也无法回答。

    “不知丞相大驾光临,有何见教?”这日,丞相薛泽只身前来拜访伊雪儿,伊雪儿招待薛泽到正厅入座,吩咐了茶水之后便陪坐问道。

    薛泽呵呵一笑,“公主入长安久矣,老夫久未曾前来拜会,还请公主莫怪。”

    伊雪儿淡淡笑笑,“丞相说哪里话,我早已不是匈奴的公主,更不敢惊动丞相大驾。”

    “公主这话便是见外了!”薛泽道,“虽然老夫是大汉的臣子,但是对于公主昔日领军征战的风采还是极为敬佩的。在老夫看来,匈奴有公主这等巾帼英才,乃是莫大的福气!”

    “丞相休要取笑我了,我若是英才,便不会是现在这番处境了。”伊雪儿随意道,陪着薛泽打哈哈。

    “一时荣辱,老夫窃以为公主大可不必在意。”薛泽饶有深意道,“今日公主屈身长安,来日又是另一番景象也说不定。”

    “丞相此话何意?”伊雪儿蹙起眉头,草原人耿直的性子让她不习惯薛泽的弯弯绕。

    薛泽呵呵笑笑,“老夫一时胡言乱语,公主不必在意。”说着见伊雪儿脸色更加不好看,便话锋一转,又道:“公主本是草原的天之骄子,或者牧羊于天际,或者纵马于荒野,或者往来于沙场,而如今公主却只能委身长安这一隅之地,难道公主便习惯了么?”

    “习惯如何,不习惯又如何?”觉察到薛泽话语中的深意,伊雪儿渐渐化去脸上的不耐之色,反问道。

    “我们大汉民间有句俗话,叫做吃水不忘挖井人。意思是说要记得自己现在的处境是因何而来的。”薛泽缓缓说道,深深看了伊雪儿一眼,接着道:“公主之所以有如今这番境遇,想必不会忘了那始作俑者吧?”

    “自然不会!”伊雪儿眼神凌厉起来,似乎带上了几分狠意,“本公主怎么会忘了毁了我这一生的人?我恨不能寝其皮、饮其血、啖其肉!”“可惜,那人现在在大汉位高权重,纵然公主有千番恨、万番恨,平日里也不能拿他怎么样!”薛泽对伊雪儿的反应很满意,他趁热打铁道:“但是眼下,却有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那人如今深陷油锅,自身难保,只要公主给他添上一把火,就能让他化为残碎,永世不得翻身!如此,公主大仇可报矣。”

    “呵呵!”伊雪儿忽然笑了笑,饶有趣味的看着薛泽,“丞相这话倒是说道我心坎里去了,只是不知你我说的可是同一个人?”

    薛泽也呵呵笑了笑,却是拿手指在茶碗里沾了些水,然后在面前的案桌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左”字,“除了这人,还能有谁?”

    伊雪儿双眸一亮,直接问道:“丞相要本公主如何去添这一把火?”

    至此,薛泽终于放下心来,他一把抹掉案桌上的字迹,这才老神在在从怀里掏出一张锦帛,递给伊雪儿:“这是令兄伊稚斜单于给公主的书信,公主只要按照这上面说的做,便能给那人最后的致命一击!”

    伊雪儿接过薛泽递过来的锦帛时,霎时眼神的闪烁还是难掩诧异,待她平心静气好不容易将锦帛中上的内容看完,心跳仍是不免加速,好一会儿,伊雪儿才对薛泽道:“想不到丞相与兄长倒是熟识得很,若是早知如此,本公主当初何至于会败得那般简单?”

    “只要公主依照伊稚斜单于所说的去做,与我等一起证明秦城曾今与伊稚斜单于有过密谋,乃是与敌谋国之徒,秦城必定能死无葬生之地!”薛泽笃定道,倒是对伊雪儿方才的话不置可否,薛泽当然不会说这锦帛是经由刘陵的手转到他手中的。

    “丞相放心,本公主自然知晓该如何做。”伊雪儿收好锦帛,端起茶碗抿了口茶,“只是本公主如今依旧疑惑的是,若是本公主这般做了,对我自己有什么好处――当然不只是出一口恶气那般简单!”

    “这个公主大可以放心。”薛泽断然道,“这回只要能将秦城拿下,大汉与匈奴必定能重归于好,恢复和亲。届时,公主俘虏的身份自然也就不复存在,老夫敢保证公主能顺利回到草原!”

    “如此甚好!”伊雪儿眼中异彩连连。

    正事说完,薛泽也不便久留,便向伊雪儿告辞,只是在临走前,薛泽仍是叮嘱道:“伊稚斜单于给公主的书信,最好还是烧掉的好,免得给人落下把柄。毕竟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丞相放心,本公主不是三岁小孩儿!”伊雪儿道。

    “如此,老夫便告辞了!”两人作礼告别,薛泽道了声不送,便大步昂然出了府门。

    伊雪儿目送薛泽走出府邸,直到马车消失在视野,伊雪儿才收回目光。眼神落到手中的锦帛上,伊雪儿笑了笑。

    “人已经走了。”伊雪儿回到正厅,坐下后对空荡荡的屋子开口道。

    片刻,从里屋走出一人,那人一身红装。

    白馨歆!

    白馨歆在方才薛泽坐的地方坐了下来,看着伊雪儿,却并不说话。

    伊雪儿也看着白馨歆,半响说道:“夫人想说什么便说吧,无需顾忌。”

    白馨歆却是摇摇头,淡然道:“我想说的,你心里都明白,我又何必多此一举,落个小人的嘴脸?”

    “你不说,现在是一副小人嘴脸的,便是那位自以为是的薛丞相了。”伊雪儿平淡道,随意扬了扬手中的锦帛,“保证我回到草原?如此连三岁小孩都不会信的话,这位一大把年纪的丞相竟然说得出口,也不怕丢人!”

    白馨歆笑道:“我很高兴你先前没有把我丢出来。”

    “那你说说,我为何不在薛泽面前将你丢出来?”伊雪儿看向白馨歆,眼中有挑衅的神色在涌动,“你若是说的我满意,我便答应你的请求,你若是说的我不满意,也不说将你如何,但你今日肯定是白来一趟了。”

    白馨歆笑了,笑得很轻松很适意,她道:“薛泽不了解你,他不了解之前的你,更不了解现在的你,他以为他来可以拉到一个盟友,其实他不知道,你已经不再是匈奴的公主,而是大汉的列侯。你的心,你的人,变或者没变,却都不是自以为是的薛泽有一时能够猜透的。”

    “我的心,我的人,变或者没变?”伊雪儿喃喃自语了一句,像是在自叹,又像是在问自己。

    “变或者没变,你不清,我不清,又或许,没人清楚。”白馨歆道,直视着伊雪儿的眼睛,“但变了就是变了,变了便不一样了。”

    “呵呵!”伊雪儿忽然也笑了,笑得很肆意,她迎上白馨歆的目光,“现在我终于知道,秦城第一个选择你,并且现如今身边仍旧只有你一个人,不是没有理由的了。”

    “那又如何呢?”白馨歆却有些无奈道,伸出手颇有些自怜的在自己脸上滑下,“男人总是风流的,偏偏将军最不缺的,就是风流的资本。”

    “”伊雪儿,“你还真想得开。”

    白馨歆淡淡笑了笑,却道:“其实你先前根本不用说我说的能让你满意你会怎样,不能让你满意你会怎样,这些话,你觉得说出来不自欺欺人吗?”

    “”伊雪儿一时无语,默然半响,终只能以感叹掩饰自己心中那份不足为外人道的尴尬,“秦城这厮背后的女人,果然都不是正常人。”

    “”白馨歆。
………………………………

第三百七十六章 各显神通(二)

    就在长安城风卷云涌,众人都在为新法的命运和大汉的左大将军奔波、或准备痛打落水狗或意图力王狂澜时,作为第一当事人的秦城,却在大牢里优哉游哉。每日吃了喝,喝了睡,睡醒再吃再喝,秦城整个人都有胖上一圈的趋势。

    大牢的生活除却无聊和无自由外,于秦城而言倒也没有其他十分不能接受的地方,而秦城在实在闷得慌的时候,甚至会拉着牢中的狱卒插科打诨。那时便是话题荤素不忌,再辅以牢房招待自己的小酒小菜,日子倒也过得逍遥。如此多日下来,秦城竟是与众狱卒混的十分熟识了,也省却了许多寂寞。

    用秦城自己的话说,自从在上谷参了军,这些时日是自己最为悠闲的时光,不用为军务和其他政事担心,乐得自在,而实际上,现在秦城在大牢里担心了也是白费力气。

    而至今让秦城最为庆幸的,是刘彻没有到大牢来探望过他。因为前世接触过不少有关刘彻的影视,秦城也发现了一个规律,那便凡是刘彻探望过的入狱大臣,没有一个有好下场:不是被杀了便是自杀了。

    如今,至少秦城可以肯定,自己没有生命危险。既然如此,秦城也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自己在外面布下了如此之大的一个局,他相信自己那些伙伴能够将事情处理得很好。

    现在自己只需要在这里安静的等消息就好了,也正好趁此时机养精蓄锐,因为秦城知道,若是自己来日出去了,必定有极多的事情等着自己处理,正是极需要精力的时候。

    “大将军好神采,在这大牢里呆了这般久竟然还如此精神,张某佩服!”牢房中秦城正在唾沫横飞的与两个狱卒边喝酒边喊行酒令,身体斜歪着的秦城,神态肆意而张扬,十足的市井痞子形象。以至于张汤负手走进来时,秦城都没有发现。

    听到张汤这话,两名狱卒赶紧退下,秦城呵呵一笑,起身对张汤抱拳,笑道:“看张兄今日到此,我便知自己明日如何了。”

    “如何?”张汤哦了一声问道。

    “以张兄为人,断不会讥讽秦某。”秦城道,“所以听见张兄方才所言,秦某便知自己的处境不是太差。”

    张汤刻板的脸上露出一丝无奈,“大将军这份自信从容,一般人还真没有。”

    “张兄快说,何时讯问?”秦城却是赶紧上前一步,急切问道。

    “我还以为你真淡定出尘了,原来还有一些担心。”张汤笑了一声,随即严肃道:“日子已经定下来了,就在后日。届时,秦兄有罪无罪,是凌迟处死还是无罪释放,将最终定论!”

    “后日”秦城凝神想了想,“时间很紧迫啊!”

    “秦兄此言何意?”张汤纳闷,他心想你在这大牢里无所事事哪儿来的时间紧迫不紧迫?

    秦城随意摆摆手,转身回坐到小案后,适然道:“到时张兄便知晓了,现在我说出来,若是到时情况非是如此,不免贻笑大方。”

    “如此看来,秦城对后日的讯问是很有信心了?”张汤隐约揣摩出了什么。

    秦城摇摇头,而后看着张汤肃然道:“我只是没有退路。放手一搏,生死由命了。”

    张汤闻言正色点头,“秦兄说的是。”

    这个时候,张汤并没能真正领会秦城那句“放手一搏,生死由命”的意思,若是他现在听了秦城这话之后有些心理准备,在面对接下来讯问时发生的情况时,便不至于会那般震惊。

    未央宫。

    百十盏油灯轻跃的火苗下,刘彻手握一卷书简正在聚精会神的看着,在他面前,卫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