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将骨(合作)-第1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时候,卫兄切莫辜负了陛下的一番好意!”秦城拉着卫青如是说道。
卫青神色略显激动,踌躇满志道:“此番我定当竭尽全力,不让秦兄和陛下失望。”
“好,凯旋之时我等为你庆功!”秦城鼓励道。
送别卫青之后,秦城又去送别了另一位大将。
此前,匈奴入境的消息传来,刘彻除却让卫青领兵出征外,还下诏重新起用李广,任命其为右北平郡守。
“此前我就曾说过,将军必定还有再度为大汉建功立业的时候,此番陛下起用将军,证明我的话并没有说错。”送别李广的时候,秦城笑着说道。
“哈哈!”李广爽朗大笑,“陛下既然还瞧得起老夫,老夫自当殚精竭虑,为陛下分忧!其他不敢言说,匈奴往后再也别想动右北平一草一木,这点老夫却是敢保证的!”
“将军此言,让人听来热血沸腾。”秦城说道,旋即面色正了正,肃然道:“将军,右北平地处东北,与卫氏朝鲜相距不远。我观卫氏朝鲜这些年的举动,猜测他已有不安分的心思。将军到了右北平,还望多加小心才是。”
“卫氏朝鲜?”李广顿时诧异不小,“陛下并未跟老夫提过此事!”
“陛下未提,将军切不能不理。”秦城正色道,“若是卫氏朝鲜有妄动,右北平首当其冲,将军不可不防。将军,听秦城一言,断不会错!”
“好!”李广向秦城一抱拳,“老夫细心些便是!”
“将军好走!”秦城也抱拳。
朝鲜半岛及其周边的那些种族,从来都没有安分过,这秦城是知道的。记忆中那段历史中,确实有大汉与卫氏朝鲜的战争,虽然,规模并不能与和匈奴的交战相提并论。
送别李广,秦城就赶回家中。虽说如今政事繁忙,但是白馨歆的肚子越来越大,秦城不时常看着,还真有些不踏实。为此,刘彻也表示过,让秦城多在家照看――恐怕这也是刘彻没有让秦城出征的原因之一吧。
如今,白馨歆已是怀胎九月,再过些时候便要分娩,家中一应事务,都有小蓉儿着手。虽说平日里小蓉儿有些不着调,但是这些日子以来,着实成长不少,家里家外都料理的井井有条。
不仅如此,秦约也时常过来照应。这是秦家第一回添丁,大伙儿自然重视、紧张得很。
“将军,你给未来的少将军想好名字了吗?”闲暇的时候,小蓉儿问的最多的便是这个问题。
“此事尚属机密,到时候得视情况而定。”秦城敷衍道。
“视情况?什么情况?”小蓉儿的脸上写满了疑惑。
“情况,就是是男孩还是女孩。”秦城道。
“那要是是龙凤胎呢?”小蓉儿追问道。
“”秦城想了想,“那就叫秦龙秦凤好了。”
“”小蓉儿一阵气节,甩开秦城而去,“懒得给你说了,骗子!”
小蓉儿走了之后,躺在秦城设计督造的躺椅上白馨歆,抚摸着自己的肚子温柔道:“将军,其实妾身也很好奇将军给孩子取得名字呢!不如将军就先给妾身说说?”
“你也这么急?”秦城绕了绕头,在白馨歆肯定的眼神中有些不好意思起来,道:“其实我还真没想好以前想了很多个,但总觉得不够好,毕竟是第一回碰到这样的事儿,没什么经验,纠结得很呐!”
“咯咯!”白馨歆闻言笑出声来,“原来这世间也能有事将将军难成这样?”
秦城白了白馨歆一眼,“要不你想好了,凡是你想出来的,我都无条件同意,如何?”
“真的?”白馨歆双眸一亮,有些受宠若惊,毕竟这个时候给孩子取名,那都是男方的特权,女方是没有发言余地的。
“我何时偏过你?就这么定了!”秦城拍板道,“看你如此兴奋,可知你心中应该已经有了底。如此我道也省心了,哈哈!”
白馨歆嗔怪的看了秦城一眼,“哪有将军这样不负责任的?”
“我这哪里是不负责任?这叫革命工作需要合理分工”秦城义正言辞道。
正说着,白馨歆忽然“啊呀!”的叫了一声,“将军,他踢我了!”
秦城顿时一喜,连忙俯下身去听,还一边喊道:“再踢,再踢”
白馨歆啼笑皆非,忽然坚定道:“他力气这么大,应该是个男孩儿!”
“嗯?”秦城看向白馨歆,心里已经明白了她的意思,毕竟男贵女贱,白馨歆是想给自己生个男孩儿。秦城笑了笑:“男孩儿女孩儿都无妨,只要是你生的,都好!”
“真的?”
“又来?”
“主人,有客求见!”秦城和白馨歆正小幸福着,仆人过来请示道。
“何人?”秦城扭过头问道。
“那人自称董仲舒。”仆人答道。
“董仲舒?”秦城惊讶不已,隧道:“带客人正厅等候!”
“诺!”
“董博士到访,我不可不见。”秦城对白馨歆说道,站起身,正了正衣襟,“我先送你回房。”
博士,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
“既然是董博士到访,将军还是快去为好,切莫怠慢了人家。”白馨歆理解道,“将军不是一直说想寻一个儒学大家吗?现在人来了,将军可要把握好。”
秦城笑笑,“就怕这个董博士太顽固。”
秦城到正厅的时候,董仲舒已经恭候许久。
“未知董博士大驾,未曾远迎,恕罪恕罪!”秦城笑着拱手与董仲舒行礼,说罢吩咐仆人上茶。
“冒昧前来打扰,还望大将军莫怪才是。”董仲舒身形略瘦,生的风度翩翩,一身儒雅之气。
两人一阵寒暄,秦城道:“听闻董博士如今任江都易王刘非国相,怎么有空到寒舍来了?”
“不瞒大将军说,老朽已经辞去江都易王国相之职了。”董仲舒说的坦白。
“哦,不知为何?”秦城问道。
“因为大将军。”董仲舒语出惊人道,“准确的说,乃是因为大将军推行的新法。”
秦城若有所悟。
当年董仲舒上疏“天人三策”,将儒家思想阐述为“三纲五常”,并且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的观点,被刘彻采纳,此后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一直是官方哲学和治国思想。如今,新法推行,虽说并没有直接动摇儒家的根本,但是博学睿智如董仲舒,怎么会看不出来,秦城等人推行新法的背后,乃是有大行法家的意思?
这样,矛盾便来了。
儒家和法家的矛盾,已经不可避免的爆发了,而且一般看来,还无法调节。
不过秦城仍是没有想通董仲舒这时候辞职是为什么,难道他是为腾出手来,想跟自己硬磕到底?
于是秦城这便直接道:“未请教博士的来意?”
“大将军行法家,老朽行儒家,本无太大冲突。”董仲舒缓缓道,“但是老朽既然曾谏言陛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便不能接受大汉天下再有法家来破坏儒家的大兴。所谓用政必专。不过就你我两人而言,此仍是学术之争,今日到大将军府来,就是想跟大将军论论道,说说这法家跟儒家。”
………………………………
第三百九十一章 道从论中出(二)
“既然论道,不可没有助兴之物。”董仲舒话一说完,秦城便接话道。
到这个时候,秦城就发现,董仲舒原来是个颇有些可爱的家伙。倘若是一般人碰到当下治国理念之争这种事情,说不得肯定是恼怒不已,然后机关算尽,千方百计来为难自己,展开残酷的政…治…斗争而。但是董仲舒则不然,到了此时,他首先想到的竟然是来与自己论道!
当然,这里面肯定有新法势头猛劲的原因,却也不排除董仲舒先来探探底再决定如何区处,但是无论如何,董仲舒能来与秦城论道,就已经说明了其人的别致。
“大将军要何物助兴?”董仲舒见秦城有兴致,便笑问道,也有些心喜。心喜不是因为秦城要助兴之物,而是秦城的态度。
一般情况下那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能碰到一个说理的大将军,董仲舒怎能不喜?
秦城见董仲舒入了套,便说道:“我若胜,则博士助我;若博士胜,则我日后不再过问儒家法家之事。”
秦城说的有些模糊,但是他相信董仲舒能够听得明白。
董仲舒抚须呵呵一笑,“大将军倒是好算计,如此一来,大将军不是尽占便宜?谁不知新法四位首倡者中,个个皆是大才,尤其是那窦非,时人都说其有商君之风。大将军若是说只你一个人不过问法家儒家之事,是不是太小气了些?”
秦城摇摇头,义正言辞的反驳道:“博士只身一人,我也是只身一人,我要博士助我,也只是要博士一人而已。况且,博士乃是当世大才,秦某区区一莽夫耳,与博士论道本就是硬着头皮,鲜有胜算,若是如此博士还不让我,倒是不公平了!”
“大将军好厉害的说辞!”董仲舒赞叹一声,“大将军这是让老朽无法推辞啊!”
“这么说博士是同意了?”秦城笑道。
董仲舒知道再争论也没用,再争论恐怕就真会出现秀才遇到兵的尴尬了,索性不再纠缠,“如此,老朽有一请求。”
“博士尽管说来。”秦城伸手作请道。
“坐而论道,以茶辅之,未免显得味淡。不知大将军,可饮酒否?”董仲舒洒然道。
秦城稍愣,随即大笑:“如此甚好,正和我意!”说罢向仆人招呼道:“上酒!”
“多谢大将军!”董仲舒拱手,“既然大将军如此耿直,老朽再若多说便是矫情了。”说着问道:“是大将军先开始,还是老朽先开始?”
“博士乃是前辈,自然是博士为先。”秦城说着行礼道:“今日秦城愿受教!”
董仲舒道一声不敢,这便一挥衣袖,侃侃而谈道:“自大禹立国以来,我中原行道之法,首重于礼。及至周时,礼制完备,当是时,民知礼知耻,天下有序,朝堂有制,以成礼仪之邦,乃有大国文明。后春秋之时,孔夫子传道立说,以周礼为样,始有儒家之说。儒家之说,乃是礼制之说也,天子行仁政,天下行仁道,礼制完备,国家有序,此乃大国之风,昌盛之道。今老朽愚钝,却也愿躬行儒礼一二,以求天和人和。”
董仲舒说时,秦城频频点头,但董仲舒说完,秦城微微一笑,说道:“博士三两之言,尽述国家之道,晚生佩服。”随即话锋一转,道:“然,请问博士,国家有序以礼,然,国家欲强,欲胜敌之兵,该当如何?凭刀兵还是凭道理?”
“若只论刀兵不论礼制,末流耳,乃蛮夷之邦也!”
“如此,博士也说刀兵不可少,是否?晚生并不反对礼制,非但如此,晚生非常推崇礼制。但晚生有一言:礼制为本,但仅凭礼制,可能退蛮夷之兵?”
两人这便你一眼我一语,慷慨陈词,指点江山,大论天下之道。
两人身旁,是仆人温煮的美酒。
而屋外,大汉天下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其实从董仲舒对秦城提议的“赌注”表示异议,到最终不了了之,接受秦城的说法,就已经落了下乘,让秦城占据了上风主动。
虽然之后董仲舒主动出击,意图扳回颓势,但正所谓一步乱步步乱,董仲舒越是想要挽回,越是想要扭转先前的劣势,就越是举止失度,越失其风。
反观秦城,轻松而随意,刀锋不显,却动辄杀人,一刀见血,完全掌握了大势大气。
因此这场论道,从一开始,便已经注定了结局。
两人这一谈,日月变幻,斗转星移,酒沸酒尽,酒尽就沸,不眠不休,竟是整整两日两夜!
两日之间,便是窦非来府上,秦城也未见。
到了第三日清晨,当旭日东升时,董仲舒这才闭上了嘴,默然不语。
秦城饮尽碗中的酒,抓了一个饼咬了一口,招呼凝神沉思的董仲舒道:“博士,你我已经论了两日两夜,早该饿了,先随意吃些,待会儿我再设宴招待。”
董仲舒却像是没有听见秦城的话似的,一直处在低头沉默中。
秦城也不多言,自顾自填肚子,吃得津津有味。
良久之后,董仲舒长长一叹,对秦城说道:“大将军所言,儒家为本,法家为制,各行各业行百家之说,真乃千古良言,老朽闻所未闻,今日得此言说,老朽欣喜,却又惭愧。老朽书也读了不少,可之前从未想过吸取百家之长而成一门新的学说,今日闻大将军之言,才知老朽半生治学,都是固步自封!”说罢向秦城深深一礼,“真乃是后生可畏,大将军之才学,何止是统领万军,即便是大治天下,也无不可!”
“博士何至于此?让晚生无地自容。”秦城放下咬了一边的饼,向董仲舒行大礼,“方才博士所说:汲取百家之长而成一门新的治国学说,可是实言?”
“大将军面前,安敢虚言?”董仲舒叹道,“若是能得此学说,老朽这一生再无遗憾,可如孔夫子所说‘朝问道,夕死可矣!’”
“博士既然有此想法,何不自己去著这门学说?”忽然想到这样一门学说可能产生的巨大影响,秦城都激动的有些难以自已。
“此说乃大将军所有,老朽怎能窃他人之道?”董仲舒道,“况且,老朽老矣,余生恐不能得此巨著。”
秦城知道,恐怕后一句才是董仲舒的真实想法,这些治学大家,哪一个不想留下一部煌煌巨著,影响后世?
于是秦城劝说道:“博士应该明白,若是这样一部巨著问世,该会对后人产生多大的影响――这将是百家之说任何一家都不能相提并论的!而我观当世大儒,未有如博士这般博学睿智者,此事,非博士不能胜任!”
“大将军当真如此以为?”董仲舒的身体颤抖起来。
“当真!”秦城笃定道。
“好!既然如此,老朽愿倾力一试!”董仲舒下定决心道。
“多谢博士!”秦城顿时大喜过望。
若说之前,秦城还没有这样一个立新学的想法,但是没想到今日与董仲舒一场论道,竟然有如此收获,实在是振奋人心。想想先前跟白馨歆说的话,秦城还担心董仲舒老顽固老学究不好沟通,却不曾想董仲舒竟是这般好说话――其实不是董仲舒好说话,而是此时大儒之士比之后世那些士子都还很“单纯”,有着非同一般的胸怀,是真正的君子,而董仲舒更是这其中的杰出者,这才让秦城今日能有这样一番收获。
说起新学,比之董仲舒,秦城更能知道这样一门学说出来,对华夏往后千年的历史,其影响当是何等深刻!恐怕历史都要为此而改写!所以他更是兴奋难以自制,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助董仲舒完成这个伟大的工程。
“多谢大将军!”董仲舒赶紧拜道。
两人这便相视大笑。
这天下的大势,因这一老一少的大笑,翻云覆雨。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终究只是武夫所为;而谈笑间天地变色,历史转向,才是大才之士应有之风采。
后来,秦城将窦非引荐给董仲舒,两人便合力,耗费多年时间,著成百家新学,大兴天下。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博士,快些喝些酒暖暖身子,待会儿我还要大宴博士!”秦城递给董仲舒一樽酒,笑着说道。
董仲舒接过秦城手中的酒,一饮而尽,放下酒樽,身子晃了几晃,竟然直接栽倒在地。
秦城当即大惊失色,忙让人将董仲舒抬到厢房安置,急请医官。
还好,董仲舒只是精力消耗过度,疲惫不堪,体力不支罢了。
董仲舒这一睡,便直接睡了一天一夜,中间一次都没有醒过。
多年之后,关于董仲舒和秦城在大将军府论道两日两夜,而后董仲舒力竭晕倒多日不省人事,醒来后奋力著书立说的传说,随着新学传遍天下,一起为世人所知。当然,那时世人想起这一幕,都只会扬起大拇指赞叹一声:“好一个大将军,好一个大博士!”
………………………………
第三百九十二章 杀人如宰羊
秦城和窦非等人推行新法,阻力无非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士族公卿,一个是儒家学派,这两个目前都是既得利益阶层,当然要遏制新事物的发展。
如今董仲舒为秦城自己说动,也算是为新法和儒家之间的关系打开了一个新的格局。新法势头锐不可当,儒家学派的人若是想死磕,不定谁胜谁负,毕竟秦城乃是当权派,背后又有大汉百十万军队作后盾。现在这个儒法合流的局面无疑是最好的,既没有完全颠覆儒家的地位,也让两家看到了一种新的希望,能够展开合作。
想想窦非和董仲舒一起为著述一门新学同舟共济,茶饭不思,唾沫四溅,时而争的面红耳赤,时而开怀大笑,时而激动不已,时而沉默苦思秦城就感到心中一阵畅快。
转眼间卫青出征已有八日,边境有战报传来――卫青连战连捷,已经将战场转移到了国境线之外。
如此捷报,自然令举国振奋,特别是天下的汉军将士。
在经过了去年的北军中尉李广河西大败,左大将军秦城入狱的风波之后,汉军的处境就有些不妙,士气也有些低下。这个时候,卫青大捷,再次证明了汉军无往不利的威力,自然让天下汉军士气为之一振,百姓对汉军的信心也再次高涨。
卫青出征的第九日,刘彻召见了秦城。
在宣室殿的军事舆图面前,刘彻对秦城说道:“卫青已经从代郡、雁门方向越过了长城,一路将匈奴残军赶回了草原,如今北方大定,朕心甚慰。”
“右大将军智勇过人,出征必捷乃是常事。”秦城微笑道。
刘彻看了秦城一眼,然后将目光从舆图的北方挪到了西北方,对秦城说道:“三年前,你出自上谷屯军,当时李广是上谷郡守、都尉,如此说来,你还算是李广的弟子。”
“老将军治军有方,带兵仁慈,多年前秦城能在老将军手下为兵,确是人生一大幸事。”秦城说道,心中已经有了不小的震动,刘彻在这个时候提起自己李广弟子的身份,绝不只是信口说说这么简单。
果然,只听刘彻接着道:“既然如此,那么夫子在战场上丢失的尊严,由弟子替他找回来,正是理所应当。秦城,你听懂朕的意思了吗?”
“臣明白!”秦城当即抱拳道,“臣愿率军出河西,以雪老将军当日之辱!”
刘彻注视着秦城,一字一句道:“不要让朕失望,也不要让李老将军失望!打通河西,链接西域,朕只许你有此一战!此战,不仅要胜,而且要大胜!要胜的漂亮,胜的干脆利落!”说着问道:“你,做得到吗?”
“此战若不能如陛下所望,臣甘愿提头来见!”秦城昂然道。
“好!”刘彻随即下令,“着你领军三万万,出河西,灭匈奴浑邪王、休屠王,一战而毕全功!”
闽越,王城东郊。
仍旧是那条小河,那叶小湖,小湖边那个小院,东越王余善蛰居的地方。
“如今东越王已经不再是一年之前那条蛰伏的睡龙了,为何还要在这么一个偏僻的地方见本翁主?莫不是觉着本翁主分量不够,不能入了那王城?”身边站着面无表情抱剑而立的雷被,刘陵纤手妖娆的拨弄着茶碗,眉目对着那袅袅升起的茶雾,笑着对对面的余善说道。
“翁主误会了。翁主乃是上宾,本王怎敢怠慢?”余善看起来神采奕奕,布满横肉的脸上显得有几分油光异彩,面对眼前的妩媚美人,纵然是阅女无数,余善也不免心情大好,听了刘陵的话,他便笑着解释道:“此地乃是本王之前蛰居之地,不仅山灵水秀,景色宜人,而且这湖中草鱼,也是难得的佳味。这回翁主不远千里到了我闽越来,本王想着翁主对丝竹管弦应该是看的腻了,这便想领着翁主看看我这闽越特有的山水,尝尝这便特有的美味。”说着又道:“不过若是翁主不喜,本王立即请翁主入城。”
刘陵轻笑两声,盈盈姿态道:“方才我只不过是说笑罢了,哪会真有那么挑剔?况且东越王如此美意,正和我心,我岂有不领情之理?”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余善哈哈大笑。
两人这便开始笑谈,气氛无比轻松。
中间有草鱼等闽越特色美味上来,两人这便举杯换盏。
如此之后,两人这才说起了正事。
“此地幽静,风轻云淡,若是以人作比,恰好如如今的东越王。”刘陵直视着余善,缓缓说道,“东越王说我说的对么?”
“翁主是想说本王太过平和,以至低调?”东越王呵呵笑问道。
“难道不是吗?”刘陵不客气的反问。
“自然,翁主可以作此见解。”余善随意道,似乎是毫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待自己。
刘陵闻言,直起身,向余善行礼,“还请东越王赐教。”
余善充满笑意的眼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