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将骨(合作)-第1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然,翁主可以作此见解。”余善随意道,似乎是毫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待自己。
刘陵闻言,直起身,向余善行礼,“还请东越王赐教。”
余善充满笑意的眼中闪过一抹欣赏和得意的神色,回礼道一声“不敢”,罢了遂说道:“本王纵观自己这一生数十载,苦思先前失败于南越番禹城的根源,常有所得,而其中行事肆意太过高调,乃是最为关键所在。如今本王深居一年,闽越王驺丑已经成势,本王才终于能再次上位,作为大汉皇帝在闽越平衡闽越王的棋子。若是如此,本王还不知道收敛的话,只怕就算是这回能再次显赫与人前,也好景不长。”说罢深意的看了刘陵一眼,“翁主可明白本王的意思?”
“自然知晓。”刘陵点头道,“不过我仍是要问东越王,你还要韬光养晦多久?”
余善闭眼缓缓深吸一口气,睁开眼的时候眼中精光闪烁,“不出三年!”
漠南草原。
右大将军卫青领军五万,兵分两路进入草原已经三日,这一日,大军汇合,一路追赶战败的匈奴残军三万人,越过查哈地边界线,一路向西北而去。
查哈地之前本是匈奴左贤王的地盘,如今查哈地为乌桓三族控制,已经不见左贤王。过查哈地向西,便是匈奴右贤王的草场,可惜去年右贤王就被秦城和卫青一起给擒获,两人更是率军在右贤王的王庭肆意游猎了一番,将其王庭绞得七零八落。
不过右贤王好歹比左贤王要好上一些,至少地盘没有汉军占领。
右贤王去年被俘之后,其长子继承王位,仍旧在这块草原上统领其部族。
“大将军,此去前方百里,便是右贤王王庭,我等是否继续前行?”与卫青同行的北军六将军之一的苏信开口问道。
卫青立马眺望了前方一番,理所当然道:“前行!”
苏信沉吟了一下,还是说道:“大将军,末将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讲。”卫青道。
“如今我等前面有匈奴残军三万,右贤王王庭中至少有精骑两万,如此一来,我等近五万疲惫之师匆匆赶去,是否会被他们以逸待劳?”苏信面露忧色。
卫青看着前方,“去年我与左大将军马踏右贤王王庭,如今,他们必然会加强戒备,尤其是大战爆发之后,其王庭精骑数量绝对不止两万之数。”
“在我等一路追击的路上,并未遇见多少匈奴骑兵,连游骑都很少,因有前车之鉴,这说明而今的这位右贤王已经将部族骑兵集中到了王庭。如此算来的话,右贤王王庭的精骑,应该不下四万之数!”
苏信听罢诧异不已,“既然大将军明知山有虎,为何偏向虎山行?”
卫青哈哈一笑,对苏信道:“右贤王之兵,皆羊群耳,谈何老虎?便纵使他有十万兵,又如何?”说着伸手指向身旁行进中的北军骑兵,大气道:“我北军将士个个精锐,骁勇无比,对付右贤王的骑兵,足可以一当十!如此,你我何惧之有?”
“将军”苏信深受感染,顿时有些激动。
“传令,加速前进,明日拂晓,与本将一道,再破右贤王大营!”
“诺!”
北军将士遂加速行军,在入夜时稍事休息,又连夜赶路。
及至第二日四更天,到达右贤王王庭外围。
黑暗中放眼望去,大营中通火通明,人影幢幢,不时有马嘶声传出。
隐没在黑暗中的卫青面色严肃,身后的近五万北军将士无声无息。
查看清情况后的卫青上马,令传令兵将自己的作战计划传达下去,待各部就位之后,一把拔出环首刀,大喝一声:“杀!”
黑夜中,北军将士奔涌如流,杀向右贤王大营!
北军将士主动出击,自然遇到了不少匈奴骑兵,但是还没等这些骑兵结好阵型,甚至是许多匈奴军士都还来不及上马,便被北军将士的洪流淹没!
一路杀穿右贤王王庭,利刃所到之处,所向披靡!
北军将士气势如虹,冲杀之下形成倒卷珠帘之势。后方的匈奴骑兵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反击,就被前方溃败下来的军士阻碍、冲散,直至汉军杀到。
此战,卫青以长途奔袭的疲惫之师,以匈奴人意料不到的神速,趁右拂晓之前贤王大军不备之时,大破匈奴联军七万余人!
新任的右贤王落荒而逃,随行者不足百人!
经此一役,匈奴右贤王所部元气大伤,再也无力据守原来的草原!
刘彻接到战报时,兴奋的对身边的人说:“自此,我大汉正北方,再无匈奴!”
………………………………
第三百九十三章 师之耻,弟子雪
自赵信投降匈奴之后,匈奴行事越发有智慧,此次卫青进军漠南,河西匈奴大军有异动的迹象,想要侧击卫青大军。这也是刘彻让秦城出击河西的原因。
既然匈奴人想打,那便陪他好好打!这是刘彻的原话。
秦城率三万骑兵出长安之时,并没有和后勤辎重的数万步卒大军同行,而是快马加鞭,一路奔向河朔地区的最南端,在那里,由朔方郡为大军提供短暂的补给。而数万后勤步卒,则是紧随其后而行。
如此行军,是因为秦城这回征战河西的计划。
在秦城的计划中,三万大军进攻河西,必不能一拥而上。
到达朔方郡的时候,时任朔方郡郡守和刺史的张骞、伊雪儿,早已经领着大批物资在等候。
与张骞和伊雪儿一起等候秦城大军,还有南宫商。
南宫商带来的自然不可能是物资,而只能是情报。这些情报,包括河西诸位匈奴王的位置、兵力,相互关系,以及河西大地的粗略舆图。
比之张骞和伊雪儿的物资,南宫商的情报才是秦城真正想要的。
“河西之地,有匈奴大小王十数位,其中尤以浑邪王、休屠王、卢侯王、折兰王部族势力最大,战力最强。其中卢侯王与折兰王所部在皋兰山,浑邪王、休屠王位置更西一些。”南宫商摆开情报队绘制的军事舆图,向秦城讲解其中的关键。
两人作了简单的交流之后,秦城便让亲兵队正王二将这幅舆图收好。
“向导已经准备好,到时可保大军深入河西不迷路!”南宫商说着叹了口气,“我让张大跟你去,届时路线选择,一定要听张大之言,切不可想当然啊!”
秦城明白南宫商的意思,去年就是因为张骞没有按照南宫商探明的路线行军,才导致了迷路。说起来这对南宫商也是个耻辱的印记,毕竟有他情报队在大军还是迷了路,其责任自然无法推脱。
“放心吧,这回我会为你正名的!”秦城拍着南宫商的肩膀安稳道。
南宫商笑笑,“正名与否其实我本无所谓,大军能胜,我等的工作才不至于白做,那些血汗才不至于白流!”
两人交谈完毕时,伊雪儿过来笑着对秦城说道:“大事可都谈完了?饭菜都准备好了,先来吃饭吧!”
在朔方郡任职刺史,该是件很辛苦的事才对,但是许久未见的伊雪儿,却偏偏精神饱满,连身子都似乎更加丰腴了些,也不知是不是河朔之地的羊奶质地太好,特别养人。总之比之在长安,伊雪儿的形象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其人的气场也恢复了,似乎还显得更加强大。
“也好,今日吃了这顿饱饭,下一顿就要啃干粮了!”秦城盯着伊雪儿看了许久,直到将她看的不好意思的低下头去,这才笑着说道。
众人吃饭的时候,秦城对张骞和伊雪儿道:“此番进军河西,我打算将重骑预留在河朔,只带轻骑。所以重骑的食耗,还要你们费心。”
“为何不带重骑?”伊雪儿诧异道,“重骑不一向都是骠骑营的利刃吗?”
秦城笑了笑说道:“重骑虽然是利刃,却不利于长途奔袭,只适合正面交战。话只能说这么多,再说就透露军事机密了。”
“好,你放心便是。”伊雪儿道。
吃过饭,在伊雪儿送别自己的时候,秦城忽然回头注视着她,嘴角含笑压低声音说道:“上回你曾说,若是我到河朔来,必定陪我以地为床,以天为被,这话你没忘记吧?”
伊雪儿闻言顿时脸红不已,娇嗔的看了秦城一眼,却并不是一味羞涩,“若是你能大胜凯旋,再来与我说这些事情。”
“当真?”秦城顿时喜上眉梢。
“你说呢?”伊雪儿媚眼生波的看了秦城一眼。
“哈哈,好!”秦城大笑不止,笑罢骑上马,潇洒而又斗志满满的行向已经集结好的军阵。
行至阵前,秦城对重骑统率山甲道:“按照本将之前的安排行事,切记不可妄动。否则,军法从严!”
“诺!”山甲抱拳应诺,脸上并无不满,反而是十分凝重。
“乐毅!”秦城又叫道,“大军集结完毕否?”
“禀报大将军,大军集结完毕,随时可以出发!”乐毅报道。
“好,出发!”秦城大手一挥,两万四千骠骑营轻骑,便缓缓启动,面向河西,开始了这回的征程。
轻骑背后,六千重骑整齐行礼,注视着他们率先踏上战场的同袍们。
长安,汲黯府邸。
柳木换上一身劲装,正在后院里舞剑。
柳木善用剑而不善于用刀,这是整个骠骑营都知道的事。
剑影绚烂,风姿卓绝。
过了好一阵,柳木将长剑飞掷出去,这才收气停手。
那长剑,便插在院子边缘一个木桩上,深入两尺。
收了势的柳木坐回到院子边缘,标准的军中坐姿,低着头沉默不语,任由汗水从额前、下颚滴落。
良久,柳木长叹一声,神色落寞,缓缓站起,走到木桩前,握住长剑的剑柄,却忽然又不动了,静立在那里,瞳孔里没有焦点。
如此又过了半响,直到一阵冷风吹来,柳木的瞳孔才紧缩起来,眼神不再涣散。
“喝!”忽的低喝一声,柳木一脚踹在木桩上,将长剑拔了出来。
“噼啪!”一声巨响,随着长剑的拔出,木桩也碎裂了开来。
“木儿!”不知何时出现在院子门口的汲黯出声叫了柳木一声,缓步走过来,“怎么,心情不佳?”
“祖父!”柳木勉强笑笑,“没有。”
汲黯走过来,柳木便收了剑去扶他,汲黯呵呵笑了两声,慈祥道:“祖父都活了大半辈子了,还有什么事情看不明白的?你这些小心思,休想瞒我。说吧,是不是骠骑军出征了,你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柳木扶着汲黯到屋中坐下,自己也坐下后神色黯然的伸手理了理鬓角的发丝,实诚道:“是有些是习惯毕竟,自打骠骑军成军以来,孙儿都是与众将士一同征战的,不曾如现在这般。”
“那你想回到军营了?”汲黯微微伸长了脖子问道。
“祖父”柳木无精打采的看了汲黯一眼,“孙儿不曾如此想过。”
“呵呵!”汲黯随即又笑了,“是不曾想过还是知道不能?”
说罢,不等柳木回答,汲黯又道:“说到底你还是太过清闲了,老是一个人闷在家里,确实无趣得很。依我看,你还是应该早些找个好人家,免得整日无所事事,净想着以前的日子了!”
“祖父”
柳木正想反驳,汲黯摆手打断她的话,极为认真的看着她,道:“别忘了,你是个女儿家!”
汲黯如此一说,柳木便不知该作何说了。
“闷了就多出去走走,不要整日闷在家里。”汲黯站起身,“闷得太久了,会像我这个老头子一样,人老珠黄的!”
“祖父!”柳木哑然失笑,遂起身送汲黯出门。
送走了汲黯回到房中,柳木又是一阵沉默。良久之后,柳木起身行到书案后坐下,提笔愣了良久却不知该写些什么。
“秦城那厮说过,这世上有种叫做回忆录的东西。不如我现在就为自己写部回忆录?”柳木喃喃自语道,说着又觉得有些不妥,“可是秦城那厮又说过,回忆录是没事干的老人才做的事,我还年轻着呢!”
正纠结间,有仆人来报:“少主人,有请帖。”
“哦?”柳木心中疑惑谁会送请帖给自己,接过来一看,却见是秦大将军府的请帖。
请帖原来是白馨歆送来的,说是自己在家无事,想要请柳木去说说话――白馨歆如今行动不便,跑腿的自然就只能是柳木了――之前两人也时有相互走动。
“秦大将军府的仆人还在门外等着少主人的回话。”仆人见柳木看完了请帖的内容,又说道。
“告诉来人,我收拾收拾这就去。”
一个时辰之后,柳木到了秦大将军府。
“柳妹妹,你可来了,可让我好等!”挺着大肚子的白馨歆见柳木来了,就起身过来拉着她,“如今你我都闲着无事,正该多走动走动才是,一个人在家多闷呐!”
“姐姐行动不便,做妹子的应该时常过来照料的――这真是我的不对。”柳木歉然道,说着看向白馨歆的肚子,“已经快生了吧?”
“嗯,医官说用不了一个月了。”白馨歆说这话的时候,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柳木叹了口气,有些埋怨道:“这个时候大将军应该呆在家里照应姐姐才是,还跑出去打什么仗――整日就知道打仗,连家都不顾了吗?”
白馨歆闻言却是笑了,“妹妹曾也是军人,怎么会有这番言论?”
“”柳木,“我就是随口说说罢了呵呵。”
白馨歆掩嘴笑道:“恐怕妹妹是因为自己不能随将军出征,心中正郁闷吧?”
“”柳木怔怔的看着如此直爽而又善解人意的白馨歆,真不知该说些什么。
其实柳木也知道,白馨歆这个时候找自己来说话,便是考虑到自己会因为念着骠骑军出征而心情不佳。如此想着,柳木不禁感叹道:“姐姐真是个贴心的人!”
………………………………
第三百九十四章 河西决战(一)
(河西大战我打算略写,原因是马上要开始的第四卷为大战争卷,为了避免剧情单一重复。所以,届时大家再过战瘾好了。)
卫青在匈奴右贤王王庭大败匈奴七万大军,斩首超过两万之后,又将右贤王王庭里里外外清理了一遍,之后就引大军退回到高阙关内进行休整。
而彼时,秦城已经在河西五战五捷。
秦城率领骠骑营两万四千轻骑,采取迂回侧击的战略,六天奔袭了五个匈奴部落,斩首过万,一路凯歌猛进,势不可挡,将河西匈奴大地搅了个天翻地覆。
六天之后,秦城率领的骠骑军轻骑,奔行到了皋兰山一带。
在这里,骠骑军遭遇了前来寻找汉军踪迹的匈奴卢侯王、折兰王联军。
卢侯王、折兰王所部,是河西匈奴为数不多的精锐部队之一,拥有两万余可战之兵。不仅如此,因为伊稚斜本就打算匈奴大军从河西进攻河朔,以达到侧击卫青大军的目的,所以这时候卢侯王、折兰王实际统领的骑兵已是超过了两万之众。
浑邪王的王子,相国以及都尉等一众高官,率领休屠王五千精骑,本是与卢侯王、折兰王互盟合兵,预备一起行动的,这回却因为秦城率军突袭河西,制造了极大的混乱,使得之前的计划不得不被搁置。也正是因为如此情况,卢侯王和折兰王决定,近三万大军一起来迎击骠骑军,先将这支给河西带来极大麻烦的汉军解决掉。
两军对垒时,默契没有直接冲过去,而是在相距五里的地方停下来,开始调整阵型。
行军队形与对战阵型自然不同,在草原上面对面死战,很少需要抢占什么有利地利,只需要将军阵铺展开来即可。
匈奴军阵中,卢侯王,折兰王,浑邪王王子立马在最前,三人都在注视面前红成一片的汉军骑兵。
“据哨骑和溃败的军队报告,前面的军队就是大汉左大将军秦城麾下的骠骑军,约有两三万之数。”卢侯王的眼中并没有多少凝重,只有浓烈的战意。若说其他,便是对胜利的极度渴望。
“听说骠骑军的重骑全身皮甲,持仗八长戟,刀枪难入,箭矢难伤,所到之处,无坚不摧。”折兰王比之卢侯王要慎重不少,他面露忧色的说道。
卢侯王听到这话,脸色也变了变,毕竟人的名树的影,都不是能吹出来的。
“两位大王放心,本王子得到确切消息,这回骠骑军中并没有重骑!”浑邪王子不到而立之年,在说这话的时候,他眼中已经带上了几分轻蔑,“秦城为了追求奔袭的速度,放弃了速度和耐久力都较差的重骑,竟然只带了两万余轻骑就敢试图横行河西――这简直就是送到狼口的肥羊!今日,我等大军杀到,骠骑军必败无疑!”
“王子的话当真?”卢侯王和折兰王闻言都是士气大振。
“此等大事本王子怎能信口胡说?”浑邪王子反问一句,然后斗志满满道:“此番骠骑军已成疲敝之师,我等必胜无疑!”
“好!”卢侯王和折兰王同时叫好,“待阵型变化完全,我等立即杀过去!”
此时,匈奴前方的骠骑军军阵。
“报!大将军,前方匈奴大军已经开始列阵!”
“报!大将军,其他方向未发现匈奴骑兵!”
“报!大将军,轻骑列阵完毕!”
传令兵将各方骠骑军游骑的旗语识别清楚,一一来向秦城禀报。
秦城听罢遂大声喝令,“告诉各部校尉,让他们将本将下面的话传达清楚:这是一场硬战,也是一场决战!若胜,则去年河西之耻辱尽可雪洗,尔等与本将将受到陛下和天下百姓的犒赏,得爵享荣!若败,则汉军再无颜面踏足河西,则骠骑军再无颜面面对北军同袍!陛下曾今说过,骠骑军自成军之日开始,就未尝一败,乃是常胜之军,是天下虎贲之师!
“今日,若骠骑军败,本将绝不苟活!”
战前动员,那是一个合格将帅必须具备的素质,秦城这样一番话,立即将众将士的情绪调动了起来,两万轻骑无不动容。
见众将士士气饱满,斗志昂扬,秦城举手一挥,大声道:“吹号,挥旗,大军冲锋!”
乐毅将环首刀一把拔出,向前以一举,身子前倾,嘶声大吼道:“骠骑军,冲锋!”
言罢了,军阵缓缓启动,秦城和乐毅身先士卒,黄旗高高飘扬。
从一开始,这场战斗就注定是一场硬碰硬的生死之战。卢侯王折兰王蓄势待发,早已是憋了良久,这会儿以优势兵力以逸待劳,自然占据一定的主动。
骠骑军虽说乃是天下至锐,但也经过了连续六日辗转作战,体力不如鼎盛时候。
所谓强悍之师,无外乎四个方面,:胆气,士气,服从号令,技艺高超。
至于装备,在这个装备差别不是太大的冷兵器的时代,并不是衡量一个军队强悍与否的关键因素。
有胆气,才可以临阵不惧敌,临敌不惧死,作战时不至于手忙脚乱,忘了自身的搏杀技能;有士气,才可以虽刀山火海吾往矣;绝对服从号令,才能做到进退有度,胜不忘形,败不溃散;技艺高超又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军士个人的搏杀技艺,一个是队形阵法的配合。
骠骑军自成立时开始,便在柳木和秦城等人的商议基础上,再请教李广,编制了在秦城看来极为严明的练军制度。这些年来,骠骑军也一直在练兵这一块苦下功夫。对于骠骑军的练兵成就,秦城自己还是很自信的。
外人只知道骠骑军重骑所向披靡,一般骑兵难以正面撼动其刀锋,但若是骠骑军的对手只知道骠骑军有重骑而忽视了其他的话,到了战场山无疑会败得很惨。
这回秦城没有带着骠骑军重骑长途奔袭,一方面是因为重骑的速度确实不符合千里奔袭要求,另一方面,秦城对轻骑本身就有着绝对的自信。
骠骑军河西的第一场决战,第一场硬战,便在皋兰山下拉开了序幕。
到了这时候,双方再没有没有任何奇思妙计,也谈不上什么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只有真刀真枪面对面的硬撼,只有军阵的正面碰撞!
“杀!”
“雪耻!”
“骠骑军,冲锋!”
每一个伍长队正,都在举刀大喊。每个军士都是决战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都必须竭尽全力拼命!
两军交阵,顿时一阵腥风血雨。军阵前方的骑兵,努力驱赶着战马向前冲锋,为后面的同袍打开拼杀的空间。
交战之后,一直士气高涨的匈奴军士才发现,面前这些他们原以为已成疲敝之师、必然气力不足的骠骑军将士,根本就没有半点儿疲惫的姿态,相反,这些汉军将士一个个生龙活虎,看见他们就像是看见了不世之仇人一样,手中的长刀挥动的特别快!
折兰王卢侯王等人本以为骠骑军因为体力不支,在冲锋交战之后必然会出现军阵散乱,士卒配合不力的情况,如此他们就可以轻易举得大胜,但是当无数敢战敢冲的匈奴骑兵隐没在一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