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将骨(合作)-第1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应付颍川局势。临行之时刘彻嘱托过公孙敖,不求大胜,但求不败,只要守住颍川到秦城从西域赶回,便算是大功一件。

    而秦城之所以记得公孙敖,还是源于多年前的一次战役。

    那时候秦城方才来到这个时代,第一次跟随李广出征,在老鹰口斩杀了匈奴左骨都侯之后和大军一起退守乾桑城。彼时匈奴势大,上谷郡屯军不足以野战致胜,临近的几个郡奉刘彻的命令前来和李广围攻乾桑城外的匈奴左贤王。后来在追击左贤王的过程中,秦城差点儿就将左贤王一刀斩于马下,却因为公孙敖强抢军功,在远处放了一箭,不料那箭没有射中左贤王,反而正中秦城后心,让秦城躺了半个多月的病号。

    对此,秦城自然记得清楚,不说是记仇,也不说找回场子什么,但吃了亏总得先记住。

    了解完这些情况,秦城问刘彻:“陛下,不知近来颍川和会稽郡战况如何?”

    “闽越的第一轮攻势已经给拦了下来,但是这回闽越行动虽然速度,但是准备却不仓促,现在还在会稽郡耗着,因为南军主力都投到了颍川战场,会稽郡那边兵力不多,只能让卫青先担待着,能大胜最好,不能也无妨,只要不让余善踏过会稽郡,问题倒是不大。”刘彻道,“至于颍川,大军目前也是采取守势,一者是磨磨叛军的锐气,二者也是等你这个左大将军前去坐镇。”

    秦城颔首,脑中速度思量起来。

    说起来秦城自来到这个时代,先是为保命为活着,之后是为了活的好些,在一次次战斗之后,便不自觉萌发了击灭匈奴的志向,再后来,随着位置的上升和视野的扩大,便想为中华立一个可以强盛万世的基础,这便是新法和新学。因为西汉是秦之后中华大地万事万规的大立时期,很多东西这个时候确立下来,就能影响往后几千年的历史。

    现在,新法推行三年有余,新学已经面世,匈奴击灭在即,在这个时候,淮南王叛乱,无论是其矛头直指新法,还是其对击灭匈奴的阻碍影响,都已经极度触犯了秦城的底线。到了自己碗里的东西,没人希望被别人吐一口口水,就更别说别人还要来抢了。此种情况只有一个选择,那便是一个巴掌扇过去。

    “陛下,辽东军报,十万火急!”秦城和刘彻说话间,忽然有宫廷戍卫军士来报。

    “呈上来。”秦城心中稍惊,刘彻眉头一皱,沉声道。

    待刘彻看过军报,顺手将军报丢给了秦城,秦城接过来一看,眉头微跳。

    卫氏朝鲜,进犯右北平。

    “卫氏朝鲜?区区一东夷蛮子,也敢向我大汉挑衅?”刘彻冷哼一声,极为愤怒,神色难掩轻蔑,就像是看到天底下最荒唐的事一般,“实在是可笑至极!好,来得好,都想趁火打劫,来大汉分一杯羹?那行,朕便发兵灭了他的国,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做敬畏,什么叫做天子之怒!”

    秦城眼皮低垂,没有说话。

    “秦城,你怎么不说话?”

    “陛下心中早已有了打算,臣何须多言?”秦城道。

    “哦?”刘彻眉头轻挑,“你如何就知道朕已经有了打算?”

    “无论是淮南王谋反,还是闽越动乱,亦或是卫氏朝鲜敢在太岁头上动土,这些,臣相信陛下在此之前早就有所察觉。”秦城道,“既然陛下要等到所有的事情都浮出水面之后再作动作,想必以陛下的韬略,心中已然有了谋划,何须做臣子的多言?”

    这回刘彻倒是愣了愣,随即哈哈大笑,打量着秦城,“想不到,你竟然如此知心?”

    秦城微微一笑,继续马屁道:“陛下雄才大略,做臣子不能先知先觉也就罢了,若是连后知后觉都做不到,还有何资格助陛下征讨天下?”

    刘彻大笑,极为高兴,“朕有臣子如秦城,大业可成。”

    刘彻没有明说他口中的大业是什么,有些话总是不方面拿到台面上来说的――大汉是礼仪之邦嘛。

    而现在,秦城已经深深为刘彻的野心所震撼。而这个震撼的由头,不是其他,就是如今的三方烽火。

    “三方烽烟,看似来势汹汹,不过是小打小闹罢了。大汉真正的心腹大患,还在于匈奴。”刘彻道,“如今朕方才从匈奴嘴边夺了西域,现在大汉境内烽烟四起,你说匈奴会不会坐失良机?”

    “不会。”秦城肯定道,其实他心里有话没说的是,匈奴、卫氏朝鲜、淮南国衡山国、闽越,四家本来早就串通好了,现在不过是一起举事,“这对匈奴来说是反攻大汉千载难逢的机会,伊稚斜断然不会错过。”

    刘彻点点头,喃喃道:“闽越,卫氏朝鲜,匈奴,淮南国衡山国,现在大汉是四面皆敌,形势不可谓不严峻。秦城,你跟朕说句实话,你可有把握替朕征战四方,大定天下?”

    秦城笑笑,笑容浅淡,但却难掩豪气,“大丈夫便应该横刀立马,冲锋陷阵,了却君王天下事。如此,方不负陛下信任,授臣大将军之职。”

    “好!”一个好字,刘彻说的豪气干云,随即露出一个狡猾的笑容,说了一句有些莫名其妙、只有秦城能够听懂的话,“这天下事都是你给朕惹出来的,自然要你去替朕摆平!”

    “臣领旨。”秦城道。

    刘彻挥挥手,“回去准备准备,三日后,你领大军出征颍川,先给朕摆平了淮南王与衡山王!”

    “诺!”

    秦城出未央宫的时候,与东方朔同行。

    东方朔是刘彻近臣,属于近的不能再近的那种,刘彻召见东方朔绝不仅仅限于公事,便是闲下来的时候,都会让东方朔常伴左右。谁让东方朔有娱乐君王的本事呢?要不然也不会被刘彻戏称为“弄臣”。

    不过此时的东方朔,与秦城熟悉的那个历史中的东方朔还是有区别的,历史中的东方朔,实实在在扮演了一辈子“弄臣”的角色,职业给刘彻逗乐子,但是现在则有不同,在娱乐之余,刘彻也会安排东方朔做一些正事,都是那种不一定特别重大,但只有亲近之臣才有资格办的事。

    两人寒暄一阵,无非是东方朔羡慕秦城如今的功成名就,秦城流口水东方朔和刘彻的亲密无间,罢了,东方朔叹了口气,道:“如今大汉的局势可是不大妙啊,同时面临三面烽火,这三方都是蓄势良久的,一下子爆发的力量不可小觑,而且北边儿还有刚刚在西域吃了亏的匈奴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兴大军南下四面烽烟,这回有你焦头烂额的了。”

    秦城拾级而下,视线跳过宫墙,跳过长安民居的房顶,跳向远方,“焦头烂额?此话从何说起?”

    “难道不是?”东方朔道,“我虽然没有再军中待过,却也知道两线作战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非是福事。况且,现在大汉已经面临三线作战,而且还有可能四面开战,更要面对匈奴这样强劲的对手。你这个左大将军,能够不焦头烂额、疲于应付?”

    秦城停下脚步,认真的看着东方朔,“你是不是觉得,如今天下烽烟四起,大汉处于四面皆敌的局面,是陛下的失策?”

    东方朔不说话,那神态便是默认了。

    秦城缓缓道:“若是你这样想,你就太小瞧陛下了!”说着,秦城的眼神复投向长安,投向长安之外的天下,字字掷地有声道:“你小瞧了陛下的韬略,更小瞧了陛下的抱负。”

    “抱负?”东方朔顺着秦城的目光看去,怔怔出神。

    “说野心更贴切些,陛下的心中”秦城指了指前方,“装着整个天下。”
………………………………

第四百四十三章 天下舞于棋盘(第三更)

    “还请秦兄详解。”东方朔面露不解。

    秦城脚步稍缓,声音略显低沉,“三面同时燃起烽火,看似是陛下决策失算,才导致烽烟四起,实则不然。原因很简单,陛下毕生都在做的事除却对付匈奴,便是加强中央集权,扩张疆土,这从陛下颁布推恩令、遣使入西南设郡县就可以窥知一二。就是这样一位君王,难道会对国内和家门口可能会起的巨大动荡都不知情?闽越、淮南王、卫氏朝鲜同时举事,事先焉能没有长久的谋划?如此,陛下怎会没有察觉?”

    “你是说,陛下是有意姑息养奸,以让天下烽火四起?”东方朔诧异不小,觉得匪夷所思,“这似乎没有理由啊!兵戈所向,生灵涂炭,百业凋敝,这对大汉有何好处?”

    “真的没有好处吗?”秦城反问道,“若是没有好处,古来征战无数,都是为甚?”

    东方朔隐约觉得自己正在触及一个自己平日不曾想到的层面,因而有些默然,良久才道:“古往今来,征战虽然多不可数,但无非两种情况,一为主动性扩张侵犯,一为被动性防守卫国。防守卫国姑且不论,那是迫不得已,而扩张,自然是为了土地、为了人口”

    说到最后,东方朔沉默下来,不再往下去说。或许作为儒生,东方朔本能的不愿意去触及这个层面。

    秦城却是摇摇头,“天下征战,性质复杂,岂能以扩张和防守两者就可定论?若真要一言以蔽之,可以说战争便是政…治的延续,战争总是政…治的附庸。”顿了顿,道:“我如此说,你可能想明白了?”

    东方朔不是笨人,秦城说到这个份上,东方朔自然已经明白了七八分,“让淮南国衡山国大动兵戈,想必是为了彻底削藩,迅速将藩国掌握而至于闽越朝鲜之流,若是不给他们反叛发兵的机会,陛下如何堂而皇之将其原有的秩序打破,真正控制这些地方?说起来,这场战争,其实都是陛下的筹划,为的不过是一个加强朝廷权力、扩张领土的借口罢了。”说着东方朔苦笑几声,“这些藩国外夷还以为自己联合其他势力,同时举兵能够占尽多大便宜,其实不过是落入了陛下的算计罢了,真是可笑。”

    东方朔说可笑,却偏偏没有半点儿笑意。

    刘彻的这个做法,不惜以万千生灵的性命作代价,将天下当做棋盘,让世间人尽在自己的掌控下起舞,然后被自己吃的骨头都不剩,可谓是腹黑到了极点。对此,窦非可能不觉得有什么,甚至会大赞陛下好手段。但是东方朔不同,东方朔是个纯粹的儒生,无法接受这样有些残酷的现实。

    “不过,以天下为战场,导致烽烟四起,陛下就不怕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或者是战事不顺,导致得不偿失?毕竟眼下的局势,来自军事上的压力的确够大。之前仅是面对匈奴一个,就需要大汉倾尽全力,现在四方同时发难,陛下从何来的信心能够稳胜?”东方朔说出了他心中最大的疑惑。

    秦城没有回答东方朔的问题,或许他自己也不知道这个答案,亦或是,这个答案实在是太过浅显,说出来就显得一文不值。秦城只是面朝天下,微笑道:“淮南衡山烽烟,因新法而起,我既然敢将新法抖出来,就已经做好了应对一切艰难困苦的准备。此番前去颍川迎击淮南王衡山王,必一击将其击溃。”

    说着,此时眼中装着山、水与城的秦城,凛然道:“新法成,新学兴,则我中华永世强盛。谁在这条路上挡我大汉,挡我秦城,我便亲提大汉雄师,杀!”

    刘彻为何敢让天下烽烟四起,而处之泰然,八风不动?

    说起来理由再简单不过。

    因为汉军。

    因为汉军将士足够强大,因为汉军的大将军征战无数,未尝一败。

    再说深一点,因为这些年来大汉为战争所做的各种准备已经到了可以收官的时候,无论是新法推行初现效果,还是边城建设差几完成。这些,都是刘彻信心的来源。

    刘彻为什么要推行新法?最重要的,还不是因为新法可以强国?国强了,军队强了,君王的雄才大学才能施展。

    未央宫,刘彻独自立于高阁之上,俯瞰着整个长安城。饶是经历了众多大事,早已修炼的内心古波不惊,此时刘彻心中也禁不住澎湃连连。

    委实大汉现在的这盘棋,太大手笔了些。大手笔的体现之处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风险,一个是收益。这两样东西,最是让有野心的男人着迷,刘彻也不例外。

    看着偌大的长安城,刘彻喃喃自语:“昔日山东七王之乱,声势浩大,短短旬月进逼梁国,父皇不得不杀晁错以平息诸王怒火,然终究不能控制事态,终究还是靠周亚夫领军才挡住了诸王的兵锋。前车之鉴,珠玉在前,朕焉能熟视无睹?但是现今的大汉早已不是三十年前的大汉,朕手中的大汉,兵强马壮,区区几个藩国,不过是跳梁小丑罢了,反手可灭,朕何惧之?”

    “诸方中匈奴势最大,虽然边城建设尚未完美,但已堪用。现如今的匈奴,朕有十五万北军铁骑,良将无数,更有左右大将军,边郡李广、乐毅远遁漠北的匈奴,早已不足为惧。”

    “纵观大汉立国凡八十年来,局势未有如今这般好,国富兵强,良臣在侧,朕若是不趁此时机大定天下,威服诸邦,更待何时?”

    “高祖,秦始皇朕未能生于大乱之世,但朕有幸立于天下大争之时,朕这一生功业,为何就不能超越古人?”

    刘彻看向远方天与山相接的地方,负在身后的手青筋暴突,一字一句道:“朕,要做那,千古一帝!”

    这一年,刘彻时年三十有三。

    阳翌城外。

    阳翌城守将公孙敖,坐镇阳翌城半月,与淮南王衡山王联军大战三场,小战天天有,结果是平分秋色,城池始终牢牢握在汉军手中。

    这日入夜之后,不甘心只做守城之将的公孙敖,召集麾下精锐一万,由心腹第一勇将率领,对城外的叛军大营发动了夜袭。

    凌晨时分,战斗打响。原本前来偷袭的汉军,却反而中了淮南王的圈套,全军陷入重重围困之中,苦战两个时辰,终究不得突围,主将战死,士卒战没十之**。

    叛军趁阳翌城中精锐尽去,对阳翌城发动了规模空前的总攻,公孙敖不敌,于翌日上午败走,率残军弃城而逃,退守下一座城池。

    淮南王遣军追出三十里,斩首三千而还。

    这日正午,淮南王刘安在刘陵和刘迁的陪同下,与衡山王刘赐一同进城。

    在进城之前,刘安和众人立马阳翌城下,看着身边十万大军有序进入城中,刘安意气风发。

    “这些时日遵照军师吩咐,有意卖破绽给汉军,这些汉军还真就愚蠢的出城偷袭,真是可笑至极!”刘安用马鞭点着眼前的大城说道,得意非常,“我有军师智慧如此,汉军焉能不败?”

    被称为军师的中年男子抚须而笑,“说起来都是这汉军主将太愚蠢了些,听说是公孙敖?这人辞赋倒是做得不错,领军嘛,确实差点火候。”

    刘安呵呵一笑,一手指着西方,问身边的刘陵道:“你说,本王有雄师、军师如此,坐不坐得长安那个位子?”

    “自然坐得。”刘陵笑道。

    会稽郡。

    十多万闽越将士浩浩荡荡渡过乌龙江,兵锋直指吴城。

    楼船上的余善一身鲜亮甲胄,风采超然,身后余瑞之一身儒杉,风姿翩翩。

    “区区几千楼船士,也妄想趁我大军渡河时半渡而击之,真是蝼蚁撼大树,不自量力!”余善面若冰霜,在深春阳光下也显得阴气逼人,此时他一手按着腰间的长刀,一手指着吴城的方向,对余瑞之道:“不消半月,吴城定能拿下!”

    “大王所言甚是。”余瑞之颔首道。

    “这回秦城不在长安,来吴城与我等对付的只能是卫青那厮了吧?”余善道,“卫青倒是有真本事,只可惜,大汉精锐都忙着去对付刘安刘赐了,他便有孙武之才,还能仅凭会稽郡那些虾兵蟹将胜本王不成?”

    “自然不能。”玉余瑞之道。

    余善指了指身后的闽越,又指了指面前的会稽郡,再指了指西北方的长安,傲然道:“此番早早收拾了南越,我大军增至十五万,你说,本王想要列土封疆,再打下几个闽越,如何?”

    “列土封疆,比之入主长安如何?”余瑞之目光炙热道。

    “不如!”余善哈哈大笑,“那本王便率闽越儿郎,也入主一次长安,看看中原风景如何!”

    “善!”
………………………………

第四百四十四章 我有骠骑,轻取尔城(一)

    公孙敖此次被刘彻敕封为征讨草贼将军,领十万南军主力开往颍川,暂行三军主将职权,全力抵抗两王联军的进攻。说是暂行主将职权,那是因为公孙敖虽然领了一个专为讨伐叛军而设的将军职衔,但那中军主将的位置,却是留给秦城的,等到秦城一到,公孙敖就得乖乖去做他的副将。而这,也正是公孙敖为何会在阳翌城主动出击的原因之一。谁会从骨子里愿意做备胎?

    大汉中央有南北二军,北军经由刘彻整顿之后,只剩下骑兵,如今号称有精骑十五万,可以说目下是专为对付匈奴而立。南军兵制遵循旧制,车步骑兵皆有。只不过近年来车兵数量相对之前要减少了些,步卒人数倒是有所增加。南军十万,骑兵仅有数千,其余九万皆是车步兵。

    公孙敖自打丢了阳翌城之后,三天退却三百里,现今将大军驻扎在阳翌城西边的一个名为丘城的地方。阳翌城一战,公孙敖大败,折损兵将两万余。虽然动了筋骨,好在元气尚在。在丘城,狼狈逃离至此的公孙敖见两王联军一时没有追来,终于能够重新排兵布阵,构造防御工事。因为不知两王联军什么时候会杀过来,公孙敖不敢将动静整的太大,以防工事还没有修筑好两王联军便赶了过来,自己措手不及。

    兵法云战必攻城,皆因城是一个地方的战略要地,交通位置重要,且掌控一个地区的经济命脉。有城的地方皆有攻防,城即是兵家必争之地。

    比之李广,尚且年轻的公孙敖在夕阳下屹立在丘城城头,面朝东方,面容严峻,愁在眉头。良久,公孙敖长叹一声,对身边的幕僚说道:“兵贵神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叛军声势浩大,每日所费物资自然庞大,这种时候,刘安那老匹夫定然是打定了主意要以最快的速度向长安方向进军。说不得他十几万大军只会留下一小部分留守阳翌城,大军连城都不会进,就会朝这边杀过来。听说刘安手下有一支训练有素的骑兵,是刘安花了大价钱打造出来的,人数不多,只有六千,但却当得虎狼之师这四个字。前日在阳翌城夜袭失败,数千骑兵折损在阳翌城外,就是吃了这支骑兵的亏。如今我大军到达丘城已经两日,按说刘安应该不会放过趁我军立足未稳的机会,派精骑前来突袭。可到如今也不见叛军的踪迹,延年,你可能猜透刘安那老匹夫的用意?”

    被公孙敖称为延年是一个已经过了不惑之年的男子,本身很有儒雅气质,但是一双阴气的眸子却将他整个身子的平衡打破,看起来有些不大协调。这位李延年是公孙敖的心腹,第一幕僚,外人称其足智多谋,有孙膑之才。

    李延年在公孙敖侧后半步,闻言他布满阴气的眸子显得有些深邃,平静道:“常言事出反常必有妖,刘安本身狡猾奸诈,这回他的军师更是早在淮南国就有兵家第一大才之称的吴怀素,这两人凑在一起,指不定就能弄出什么让人防不胜防的阴谋诡计来,将军不可不小心。”

    “先生就直说该怎么办吧!”公孙敖摆摆手,有些烦躁,“他刘安有吴怀素,本将也不有先生吗?以先生之才,别说一个吴怀素,就是孙武在世本将也不惧!”

    对公孙敖摆手烦躁的不客气之举,吴怀素神色平淡,不过眉宇间却有些傲气和冷意,“前日在阳翌城,我就曾劝过将军不要出城袭营,将军却不听便是延年再如何有能耐,也只是一介书生,万事还需将军指挥调度,况且延年不过就是一个书呆子罢了,安敢妄称大才?”

    “先生怎么又提起这茬?”公孙敖只觉得脚底生火,忍不住就想跺脚,终归是耐住性子,知道已经败过一场的自己再经不起失误,当下只得好声好气向李延年拱手,“阳翌城夜袭是本将的过失,现在该当如何,还请先生赐教,本将一切听先生的便是。”

    “将军是征讨草贼将军,在下一介白衣罢了,怎敢让将军事事唯命是从?”李延年话说的不咸不淡,但发自内心的傲气却怎么都掩盖不住,不过挖苦了一番公孙敖之后,李延年还是道:“当下形势虽然莫测,但追根到底也不难应付。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叛军的目标是长安,自然不能绕过咱们,这城他们肯定是要攻的,既然如此,将军大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只需要加紧修筑城防,布置军阵以逸待劳,同时多派游骑即可。”

    公孙敖闻言有些气馁,无奈道:“又是固守待援,在阳翌城先生便是这般说辞,好似在有意等秦城左大将军来一般,让人听了觉得好生不爽快!”

    李延年冷哼一声,不客气道:“将军大可以率军打回阳翌城去,将阳翌城夺回来便是,如此岂不是大功一件?”

    “”公孙敖怒从心生,看着李延年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