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将骨(合作)-第2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吴怀素意志够坚定,不会出卖刘安,但是他麾下的两王联军将士,谁保证了他们也会如他一般?

    这两日吴怀素下令大军示弱,为了就是今日突门劫寨。当吴怀素听闻突门异变时,气得吐出一口血,倒地晕厥。

    所谓自掘坟墓,莫过于此。

    他怎么都不会想到,刘陵派来监视自己叛变的人,才是真正叛变的那个人。

    南军围攻阳翌城三日,阳翌城城破。
………………………………

第四百六十八章 人生至此当饮大碗酒

    赵破奴领军攻入阳翌城之后,不可避免的与两王联军发生了巷战。按照秦城先前的安排,赵破奴控制了就近的一座城门,将南军主力放入城内。一般而言,当守城战从城墙上转移到街道之后,除非是守方战斗意志足够坚定,战斗便已经到了尾声,不会再有大的变故。很显然,如今的两王联军不属于战斗意志足够坚韧的军队。

    大军占据阳翌城之后,秦城在众人的簇拥下,轻踏战马,进入城内。

    “禀报大将军,末将在城头抓住了叛军的军师!”赵破奴过来抱拳道。

    “吴怀素?”秦城顿时来了兴致,“他人现在在何处?”

    “把人带上来!”赵破奴手一挥,便有两个军士架着吴怀素从人群中走过来。秦城看吴怀素的模样,神色萎靡,双目无神,双手被反绑,脸色苍白,衣衫上还有血迹。

    “你为何不走?”秦城走上前一步,饶有兴致的问道。

    吴怀素挤出一个难言笑容,却是反问道:“我为何要走?”

    秦城点点头,算是认可了吴怀素这个说法,然后摆手道:“带他下去,供给饭食。”

    “秦城!”吴怀素突然大声开口,神色不忿,咬牙道:“我不服!”

    秦城淡淡看了吴怀素一眼,说了一句“你可以不服。”然后便走开。

    “刘安抓到了没有?”秦城又问赵破奴,在他的安排中,最好是不要走了刘安,如此方能一举解决眼下战事。

    赵破奴闻言一阵惭愧,“让他跑了。”说着又补充道:“不过抓到了刘陵。”

    “刘陵?”秦城停下脚步,顿了顿,然后道:“看紧些,可别让她自杀了。”

    “诺!”

    秦城一路行往颍川郡守府,一路便布置了诸多事宜,待到了郡守府,秦城看到满身血渍的雷被正坐在郡守府前的台阶上,一张被鲜血覆盖的脸上,看不到表情。

    “雷兄!”秦城赶紧下马,向雷被迎了过去,“雷兄伤势如何?”

    “一点小伤,不碍事。”雷被站起身,也不与秦城客套,更没有行见大将军礼,勉强笑了笑。

    “此番能够如此迅速破城,都依仗雷兄,雷兄大义大忠,我先行谢过了!”秦城却是先向雷被庄重一个大礼。

    “你我何须如此客套?”雷被扶起秦城。

    “走,你我进去说话。”秦城拉着雷被大步走进郡守府。

    雷被也不先换衣裳,更未梳洗,与秦城在府中大堂相对而坐,酒水摆在雷被面前,厮杀半日的雷被却没有要动手的意思,他看着秦城率先开口问道:“陵翁刘安刘赐可都抓住了?”

    “刘安刘赐跑了,这也是没有办法事情,南军兵力不足,无法组织大量的兵力去围堵不过刘陵没有跑掉,给抓住了。”秦城说道。

    “陵翁主给抓住了!?”雷被闻言身体一震,眼中闪过一抹浓重的痛苦之色,随即抬头问秦城:“你打算如何处置她?”

    “交由陛下处置。”秦城有些不能与雷被对视,这个情况对雷被来说,确实残酷了些。

    虽然明知只能如此,但听了秦城的话,雷被还是浑身一阵无力,颓然无言。

    “我能否见见她?”雷被问道。

    “可以。”

    秦城暂时抛开军务,陪同雷被在军士的领路下,到了关押刘陵的大牢。一路上,雷被都不曾言语。

    与想象中的不同,大牢中的刘陵并没有多少狼狈之色,着装得体,面容清爽,正端坐在草席上。

    在来的途中,秦城和雷被已经知道,刘陵之所以被抓,并不是因为她跑的不够及时,而是因为,在听到雷被在突门“叛变”,打开门让南军进了城时,和吴怀素一样,她根本就没有跑。

    没有人知道那一刻刘陵心中所想所感为何。

    刘陵觉察到秦城和雷被走过来后,转过身来,注视着两人,眼神冰冷的没有半点儿色彩,稍事停顿之后,刘陵看向雷被,手指向门外,用不大的声音不容置疑道:“出去。”

    一如她平日里对雷被下命令一样。

    “翁主”雷被欲言又止,眉宇间尽是痛苦,犹豫半响,雷被终究还是转身而去。

    这间牢房里,便只剩下秦城和刘陵。

    秦城觉得索然无味,而且也不认为自己跟刘陵有什么好说的,遂也准备转身离去。

    “秦城。”刘陵叫住了秦城,盯着他的脸,怨恨道:“如今你赢了,你该是很高兴吧?真想不到,雷被竟然是你的人,我一直以为我已经够阴险了,但是今日我才知道,跟你比起来,我那些伎俩根本上不来台面!你当真是比妇人还要有心机,还要毒辣!”

    秦城眉头微皱,随即舒展开来,对刘陵,他本就没有要说什么的**,现在刘陵的话更是让他心生厌恶,连辩解的意思都没有,转身就要走。

    寒光一闪。

    刘陵手中的匕首在秦城眼前停下来。

    秦城握住刘陵手腕的右手微微用力,刘陵失声尖叫,匕首掉落在地上。

    从始至终,秦城的眼神中就没有格外的色彩,便是面对刘陵的突然袭击,秦城甚至连恼怒都没有。两人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上,秦城连最起码的不屑都懒得给刘陵。

    刘陵本就是束手就擒,以她的身份,南军下面的军士也没有真去搜身,这才让刘陵袖中能一直藏着一把匕首。

    “二十万大军杀不了你,我更杀不了你,不错,你是胜利者,你有足够看不起我的理由!”刘陵忽然声嘶力竭的叫喊起来,话说到这里声音便带上了哭腔,“但是我恨你却不是因为你亲手埋葬了二十万淮南国将士,而是因为在最后一刻,你硬生生从我身边夺走了我最重要的人”

    说着,刘陵跌坐在地上,无声抽噎起来,神态可怜,如受伤独自舔舐伤口的小猫,“我刘陵颠沛半生,好不容易才有了今天,还没来得及有一日能相敬如宾举案齐眉,便被你活生生拆散!我恨你恨你这种冷血无情的人,便纵使你在半月间反手便能覆没二十万大军,我依然瞧不起你”

    说到最后,刘陵哽咽不停,泪如雨下。

    大变故之下,人的神经、感情总是格外脆弱。

    秦城默然半响。

    在离去之前,秦城缓和了语气道:“若你方才所言为真,便是舍了这身将袍,我也会保你们能携手白头。”

    出了大牢,秦城对蹲在墙外黯然神伤的雷被道:“进去吧,好生说话。”

    “她肯见我了?!”雷被惊喜的站起身。

    秦城点点头。

    秦城安静的在原地站了一会儿,负手看天,他脑海中又回想起昨日自己问柳木的那个问题:“作为一个普通人,你说是对得起这个国家重要,还是对得起爱自己和自己爱的人重要?”

    雷被给出了答案,同样,刘陵也给出答案。

    但这可以简单的说成是一个看似痴情实则无情,一个看似滥情实则痴情?

    秦城信步走上街头,不再去想此时注定会持手相看泪眼的两人。

    阳翌城大局已经,两王联军精锐荡然无存,淮南国的反叛已经瓦解,秦城在颍川的任务宣告完成,这便要马不停蹄赶往漠南。

    骠骑军几日前已经返回,但是几万大军行军和单骑奔行完全是两回事,单骑若是发起狂来,能日行八百里送加急信件,但对于骑兵大军来说,一日一夜能行三百里?不期能够追上骠骑军,但时间对于秦城来说,委实耽搁不起了。

    至于南军诸事,秦城暂且命赵破奴主持,李延年辅佐。两人一文一武,领十几万大军,要一路收复失地,荡平已无大军的淮南国和衡山国,怎么看都是一件不费吹灰之力的事情,而这,也是秦城送给赵破奴和李延年的一个大功劳。

    新人要出头,江山总是要新人换旧人的,如此方能生生不息。

    至于公孙敖,秦城早已经忘了他。

    不过在离开阳翌城奔赴漠南之前,秦城还要见一见吴怀素。这场在颍川的大战,是刘彻和刘安刘赐的大战,是长安军和两王联军的大战,也是秦城和吴怀素的大战。而今,一切尘埃落定,秦城心中尚有些疑问,说是惺惺相惜也罢,说是其他也罢,总要见一见吴怀素才好。

    秦城见着吴怀素的时候,吴怀素已经浑然不见昨日被南军军士从墙头架下来时的悲惨模样,精神头恢复了不少,又是之前翩翩儒士模样。

    秦城空手而来,没有矫情的带上酒肉,与吴怀素相对而坐,秦城率先开口道:“若刘安没有先生相佐,此时我已经在漠南与伊稚斜对阵了,若是没有李延年相助,此时我还在大名城与先生相持。先生本有大才,奈何从贼?”

    吴怀素淡淡一笑,“刘安于你们而言是贼,于我等而言可不是。”

    秦城摇摇头,正经道:“先前两军对阵,我便想请先生出阵一晤,方才来此之前,我也想拧上一两壶酒,奈何都觉得矫情,便没有为之。早知先生也是矫情之人,我便应该让人备好酒肉。”

    “哈哈”吴怀素大笑,举止肆意,毫无身陷囹囵之感,笑罢,认真问秦城:“此番我被你们所俘,定会被杀头吧?”

    “应该是凌迟。”秦城回答的同样认真。

    “可惜,可惜,可惜啊!”吴怀素一连感叹三声,仰天朗声道:“我吴怀素若死,天下又少了一个大才!”

    “其实我一直觉得奇怪。”秦城道,“以先生大才,难道看不出,刘安刘赐之流叛乱,必败无疑?”

    “能看出来。但世事变幻莫测,又哪有一开始便注定结果的事情?”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为不智。”秦城道,“先生难道也是利欲熏心?”

    吴怀素朗声大笑,忽然止住笑声,注视着秦城昂扬道:“人生如棋,世事如棋,若此生不能以天下为棋盘对弈一局,岂不遗憾?将军大才,自成名之日开始,纵横万里未尝一败,嫣然神话,但兵家大争征伐天下的路上,若是没有旗鼓相当的对手,岂不寂寞?天下之大,穷尽人一生不能踏遍,天下之小,无非东西南北诸国而已,大汉既然已有将军这种人物,上马治军下马治民,我吴怀素便是入了长安,又岂能有机会在将军之上?素一身抱负,不甘屈居人下,素一腔热血,唯求一搏!便是与天下为敌又当如何?生不能尽展七尺之躯,与死何异?素只求轰轰烈烈,不负一腔才华,即便是背上千古骂名,也要在史册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吴怀素说完,猖狂大笑。

    秦城顿了顿,狠狠一击节,大声招呼外面的军士,“来人,上酒!”

    “善!”
………………………………

第四百六十九章 漠南扬名

    (恢复更新。)

    漠南草原。

    三日前,伊稚斜率领二十万大军,以强势姿态,绕过高阙关,进逼五原郡边线。在匈奴大军排除万难的强攻面前,乐毅的游击战术失灵,被迫在五原郡边线一带与匈奴打军展开会战。因兵力悬殊,五六万对战二十万,会战当日,乐毅所部,即大汉东征军战事失利,损伤惨重,被迫后退百里,据险而守,在小关北塘扎营。

    在大汉东征军退守北塘的第二日,伊稚斜分兵五万进攻高阙关。

    仅有三千兵力驻防的高阙关,是以危在旦夕。高阙关内千百里沃野河南地,形势危急。

    而支援颍川,几乎可以说一举大定颍川战局的骠骑军,还在赶回来的路上。

    若是让伊稚斜攻占了高阙关,纵横河南地,与五原郡外的匈奴大军主力两面夹击,可想而知大汉东征军会遭遇一个什么样的局面。

    所幸,伊稚斜的这个行动没有瞒过东征军的斥候,东征军统帅乐毅及时得知了这个消息。

    这一日,一支鲜衣怒马的汉军骑兵出现在茫茫漠南草原上,在蓝天白云下,在万里碧草间奔驰如飞。这是一支不到万人的骑兵部队,分成三条长龙,一左一右一中,人人双马,没有辎重,连粮草都没有携带。每个军士的身上,只背着能三日食用的干粮和清水。

    这支骑兵,自五原郡而来,向高阙关而去。

    三日三夜间,除却极少时间的休息,这支近万人的骑兵,一直都在运动当中。第三日,这支骑兵终于到了高阙关外二十余里的地方。

    到了这里,大军停下了脚步。先行一步的斥候,则回来禀报高阙关的情况。

    “报!霍将军,匈奴大军正在倾全力攻城,各处通道都布置有大量匈奴斥候,属下无法与高阙关内的守军取得联系,不过属下观之,高阙关已经支撑不了多久!”

    被称为霍将军的汉军将领正是霍去病,他是这支汉军骑兵的主将。日前霍去病从查哈地返回之后,奉刘彻之命,在东征军中任职。这回驰援高阙关的任务艰巨,霍去病主动请缨,乐毅知其骁勇,便命其率近万骑兵赶往高阙关,务必将高阙关守住,直至驰援颍川的骠骑军,和左大将军秦城赶到漠南。

    “支撑不了多久,是能支撑多久?”马背上的霍去病冷静追问。

    “最多一日!”斥候略作思虑之后道。

    霍去病见斥候言语中有几分不确定,微微皱了皱眉头,随即下令道:“尔等在此等候!”说罢对那斥候道:“带路,本将亲自去关外看看!”

    “诺!”

    三五战马,奔驰二十余里只在顷刻之间,在一座草丘上俯下身子,霍去病便看到了此刻正在混战的高阙关。

    五万人的匈奴大军,留在马背上的不足两万人,余者皆下马徒步在攻城。高阙关乃是雄关,要攻占并不容易,汉军守军虽然只有三千,但守城准备却是做的极为充分,匈奴人本就不擅长攻城拔寨,而此战,伊稚斜的命令是尽快攻占高阙,所以这场战斗,从一开始便极为惨烈。

    五万匈奴大军进攻高阙已经有整整一日,不要命的强攻使得他们损伤早已过了五千,而此刻,战斗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

    “这架势,高阙关最多还能坚守半日。”草丘上的霍去病在仔细观察了战场的形势后,下了结论。

    “霍将军,是否下令大军冲阵,以解高阙关之围?”偏将有些着急的问道。

    “还不到时候。”霍去病摇摇头,目光死死盯着战场,眼神深邃。

    高阙关城头,守军正在浴血奋战。

    守城将军公孙贺,率领三千守城将士,已经持续战斗了一日,到现在,高阙关城墙内外早已是血肉模糊,没有一寸地方没被鲜血侵染,断肢残骸五脏六腑满地都是,分不清敌我,让人无法下脚,活着的人莫不是浑身黏糊糊的,不带伤的将士少之又少。到而今,三千守城将士已经只剩下半数,虽然依仗着城墙上的工事,公孙贺已经带领众将士杀敌甚众,但自身的实力也已经到了濒临枯涸的界点。

    公孙贺为自己的左臂缠上纱布,制住伤口流血,起身挥刀又冲向攻上城头的匈奴军士,而今早已过了不惑之年的公孙贺,体力虽然较之一般将领要好得多,这个时候也有些承受不住。不过公孙贺知道自己不能撤下城墙,若是如此,不说其他,日后乐毅就会将他正…法。他相信乐毅做得出来――秦城带出来的将领,没一个不是杀伐果断的。

    好不容易击退了匈奴人的又一次进攻,公孙贺满心以为可以喘上一口气,刚坐下,便听到自己的副将跑过来对自己大喊道:“将军,匈奴人全部出动了!”

    “全部出动?”公孙贺抹了一把脸上的血汗,站起身来,急忙从城墙上往下看去。

    城墙之外,剩余的四万余匈奴军士,除却留下不到三五千之数的骑兵,其他的全部下了马,往城墙这边涌过来。

    高阙关久攻不下,匈奴主将终于失去了耐心,恼羞成怒决定放手一搏。

    高阙关上的一千多汉军将士,顿时人人肃容。

    即便是最普通的士卒,也知道此时面对匈奴人的全力攻城,会是什么样的一个结果。

    公孙贺缓缓环视了周围的将士一眼,心中升起无限悲壮和不甘。

    这千余将士,都到了战斗力即将枯竭之际。公孙贺知道,接下来这场短兵相接,将是众将士的最后一战。

    “尔等都是大汉最精锐的步卒!”公孙贺张开嘴想说些什么,话出嘴便只有这一句,他的喉咙动了动,不知道接下来该说什么。

    所有的将士都将目光聚集到公孙贺身上,无人言语。

    城外,匈奴大军攻城的号角声响起。

    “守城!”公孙贺沉着声音下令。

    众将士于是纷纷散开。从始至终,都没有什么呐喊,也没有什么疑问,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命运,每个人都知道没有选择。

    守城。

    两军相接,匈奴人的攻势前所未有的猛烈。整整四万人,前赴后继,往城头涌上来。

    箭雨遮天蔽日,惨叫声不绝于耳。

    事到如今,守城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公孙贺便一直战斗在最前线,率领所部将士在城墙上往来奔走,将一个个攻上城头的匈奴人群体斩于刀下。

    不知道杀了多少人,也不知道战斗了多久,公孙贺只觉得自己的双手越来越麻木,自己的眼界越来越模糊,自己身边的人越来越少,而城墙上的匈奴人却怎么也杀不完。到最后,公孙贺仅仅是凭借一种本能在支撑,挥刀砍杀,格挡闪躲。

    “将军,守不住了!”公孙贺的亲兵队正嘶喊道,拉住公孙贺,“将军,撤吧!”

    “滚开!”公孙贺一脚将自己的亲兵队正踹开,骂道:“宁可战死沙场,不能被处死在刑场!”

    “将军,小心!”在公孙贺回头唾骂亲兵队正的瞬间,冲上前的几个匈奴军士,挥刀便砍向公孙贺,公孙贺转身不及,眼看就要死于刀下,这时那亲兵队正嘶吼一声,声响格外嘹亮,一把撞开公孙贺,自己挺身而上,替他挨下了这几刀。

    刀从不同角度深入队正的躯体,鲜血顿时从队正的伤口、口鼻中喷涌出来。队正发出一声生命最后的大喝,左手抱住那些长刀,右手一挥,环首刀便在那些匈奴军士胸前划出一道道血花。

    最终,队正和那些匈奴军士,一起倒在了地上。

    “啊!”公孙贺目眦欲裂,挥刀冲上,将眼前的这群匈奴军士一一砍杀。

    就在这时,城外响起一阵杂乱的号角声。之所以说杂乱,是因为那号角声,分明不是由一个地方发出来的。

    公孙贺不由向城外望去,只见金灿灿的夕阳余晖中,无数红袍黑玄甲的骑兵,挥舞着长刀,从一个草丘上冲下。

    这些骑兵,冲进匈奴人的后阵,杀人如宰羊。

    正是霍去病。

    霍去病揪准了匈奴人尽数弃马步行攻城的时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率军杀出。那区区三五千的匈奴骑兵,已经形不成什么阻碍,而那三五千匈奴骑兵身后的匈奴步兵,只能是霍去病砧板上的鱼肉。

    公孙贺心头大振。

    “杀!”霍去病杀意高涨。

    这一站,霍去病以区区不足万人的骑兵,奔袭三日,在高阙关外,与千余高阙关守城汉军将士,大败匈奴五万大军,斩获无数。

    是役,天下震惊。霍去病由此扬名。

    就在霍去病远赴高阙关支援公孙贺的时候,伊稚斜率领十五万大军,向据守北塘的乐毅所率领的大汉东征军,发动全面进攻。

    伊稚斜之所以敢强行进攻险地北塘,乃是得到确切消息,北塘的汉军不足五万,骠骑军更是不在五原。

    是役,伊稚斜倾尽全力,欲要一举突破汉军在五原的防线,从此长驱直入中原,陈兵长安城下。

    大战当日,伊稚斜亲自督阵,与大汉东征军统帅乐毅,在北塘展开混战。
………………………………

第四百七十章 骠骑军的老子

    伊稚斜与乐毅大战当日,天昏地暗,黑云千万里。

    双方都知此战的重要性,因而都卯足了劲,施展出了己方最大的实力,匈奴十五万大军,对北塘汉军展开猛烈攻势,大汉东征军五万,据险而守,步步为营。

    自乐毅率领东征军出战以来,在大漠已与伊稚斜大军交战多场,多是在茫茫草原上对敌,虽然双方兵力从一开始便有悬殊,但也是胜多败少,只是如今东征军中没了骠骑军,霍去病又带走近万人,乐毅便是再如何有将才,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得采取守势。而对于匈奴大军来说,此番自打从漠北王庭出发,一路南行,每前行一步都要受到汉军的各种阻扰,汉军虽然人少,但战术灵活,总是集中优势兵力对其进行突袭,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匈奴空有二十几万大军,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