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家藏春秋-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干将目光转向汪弘,朦胧中看见一副模糊而又熟悉的面孔。光洁白皙的脸庞,透着棱角分明的冷俊;浓密的眉毛叛逆地稍稍向上扬起,长而微卷的睫毛下,幽暗深邃的冰眸子,显得狂野不拘,邪魅性感。他肤色白皙,五官清秀中带着一抹俊俏,帅气中又带着一抹温柔!他身上散发出来的气质好复杂,像是各种气质的混合,但在那些温柔与帅气中,又有着他自己独特的空灵与俊秀!于干犯怵。
“你姓什么?叫什么名字?”于干像审讯。
“叔叔,我姓,”还没等第三个字出口,一个士兵气喘嘘嘘,满头大汗,
“于团长,我们到处找你。没想到你在这,和大小姐在一起。”
“什么事,这么急啊?”于干问。
“孙大人派人到团部找你,叫你去衙门。”士兵上气不接下气。说着拉着于干就疾步离开了。
(本章完)
………………………………
第70章 第 十 四 章
倒是汪美章那里被二狗母亲、秃头父亲弄的焦头烂额,两家都赖在他家找他要人。孙凤仙又装疯卖傻,砸锅摔碗,捶桌子打板凳,有时又呼天号地。汪美章也想一走了之,但两家拦门,汪美章只好双手抱头,闷坐,耗了两天。
日出三竿,巳时左右,衙役急匆匆来请汪美章,二狗、秃头他们家人认为是商议二狗他们的事,就千恩万谢,好话说尽,请“二爷”救他们。
县衙正堂,孙大人坐上方中央,杨树仁、何伟、于干、宪兵队郭队长、东乡自治会圣会长、南乡吴会长、北乡钱会长都到了,汪美章最后,瞟了一眼坐下。
“接上级指示,a市钟市长回家探母,要我们搞好治安保卫工作,做到万无一失。下面布置任务,保安团如何如何,宪兵队,几个想乡自治会如何如何说了一通。”
钟市长,近50岁,桐江人,自幼丧父,母子相依为命,苦读,成人后入仕,在外履职,亲日派。母亲77岁,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住城东3里外一3间茅屋里,这次一病不起,思儿心切,传书唤儿。钟市长接母亲家书,带侍从七八个人,马不停蹄,日夜兼程赶回故里,侍母于病榻前,有时亲自煎汤熬药,端茶递水。半月余,母亲未见好转,钟很着急,寻遍名医和乡野郎中,均不见效。这天早上,母亲突然容光焕发,好人一样,坐起,吃了一大碗连汤带肉,要儿子把她搀扶到堂屋躺椅上躺下,唤来儿孙们,一一交代了一番。辰时尾,哈哈大笑,“孩子们,我的任务完成了。你们都很好,我没任何遗憾了,我走了!”
钟等亲戚、朋友列队茅屋里外,披麻戴孝。噩耗传到a市,一副市长率五十人卫队、二十人乐队前来吊丧。在茅屋前场基上用十三张八仙桌搭起戏台,请来两个戏班子轮番唱戏,唱的是“小倒七”,《小王强焐寒冰》、《四郎探母》等。七天出殡。因为没有事先准备“寿材”,在当地请了四个手艺精良的木匠日夜赶制。他们在地方木材市场挑选上等“禾木”(江水泡过的杉木称禾木,经腐,不生皮虫),割大套小棺材。大的高四尺八寸(寓意四时发),长七尺六寸(寓意其实顺),十三“圆”,(十三根圆木段子,不能剖开)。小的高二尺四寸,长六尺二寸,九圆。棺材尺寸是整数,不能带“半”字,意思是死人不能带“伴”。用3斤桐油,5斤石灰,10斤糯米饭砸碾,调制勾缝,它的粘性和强力堪比混凝土。大、小棺材制作好,在大棺材里倒进20斤防腐、防虫等药水,里面摆两条20公分高小板凳,待用。入殓师在小棺材里倒进石灰、木炭等,扫平,铺上垫被。给死人化妆后,穿好衣服,“三腰、五领,披风、鞋帽”等,然后用黄、浅蓝、淡红、墨绿、大红五色绸缎层层包裹,严严实实,抬起纳入小棺材,盖好被子,放入珍珠、玛瑙、金银首饰类,棺材口用糯米饭封好,盖上棺材盖,十根铁钉钉牢,放入大棺材,盖好钉牢。
黎明,200多人的出殡队伍,浩浩荡荡,前面礼宾开道,九响“通天炮”,鼓乐齐鸣,鞭炮震耳,十六个人抬着棺材,
儿子、儿媳扶灵,长孙头戴官帽,身披大红袍,手抓一只大活公鸡,端端正正骑在棺材上。
两个戏班子近40人改成哭丧队,前几天真唱,现在假哭,跟在棺材后,葬礼极为隆重,闹腾到未时,总算安葬结束。
(本章完)
………………………………
第71章
钟在家守孝“三七”,造访的络绎不绝,门庭若市,特别是亲日派于干等人,一直陪伴左右,冈本也悄悄派人送来礼品。眼看“三七”已到,准备烧灵。请来道士在家扎灵,五进十三拿,摇钱树、元宝、轿子、猫、狗等一应俱全,活人所用之物她都有,不过都是纸的,还剪了童男童女,佣人若干,一切准备就绪,道士等人选“焚场”,于干建议在城里最繁华的桐江中学体育场,道士附和,
“那里最好,合老太太时辰八字,老太太喜欢热闹,那里风水好!”
敲定,命a市留下的卫兵将“灵”、礼品、用具等一字一里多长的队送到体育场,道士在体育场中央50平米铺上20公分厚稻草,把灵摆放在稻草上,用白麻丝一一扎牢,五进新“屋”顷刻时间就盖好了,家具一一摆放好,四个门童站立两边,一切就绪。开始拜新“灵”,祭品,“三生”摆放好,孝子、媳披麻戴孝,其余人等素服裹身。七响“通天炮”(告知天王入户口),三铳“地开门”(通知土地老爷安排宅基地),十三人组成的唢呐队吹起《大开门》震天动地,五颜六色的礼花在桐江上空绽放,壮美的景观桐江市民前所未见,闻所未闻。近万人拥到桐江中学堂体育场。钟市长率子女三跪拜新灵,后分跪灵两边,其余亲属、朋友叩拜新灵。道士的一切套子结束,派二十几个护卫看守,准备第二天下午“吉时”烧灵。
“宁哥”按杨树仁指示,叫阿沐、柯泽舟、汪弘、叶振华、马小奎等下午三点左右来到体育场打篮球,打着打着,阿沐正投球,马小奎一个腾空――拦球,他个子大,一手将球挽回,高抛,用力过猛,球落在体育场中央钟家的灵上,把“二进屋”砸个粉碎,看灵的护卫一看灵被砸碎,几个人立马过来理论,阿沐他们一拥而上,
“我们不是故意的,体育场是公共场所,是体育锻炼的所在,不是你家烧灵的地方。”
护卫队的一个士兵和他们动了手,阿沐他们也是血气方刚,热血男儿,当仁不让。拖着他要找钟市长评论。钟正好赶到,一看母亲灵被砸碎,气急败坏,暴跳如雷,命士兵把他们抓起来,并派人去通报孙大人、于干。郑向宁听说阿沐他们动起来了,赶快带桐江中学于昕怡等六十多学生,呼声震天,
“打到汉奸卖国贼!”,
“汉奸卖国贼滚回去!”
“日本走狗滚回去!”
阿沐他们看援兵已到,指挥汪弘、叶振华蜂拥而上,一鼓作气把灵屋全部踩碎。护卫队的士兵朝天开了三枪。这正是阿沐他们所要的,桐江中学学生在阿沐的带领下,拉着“打到汉奸卖国贼”横幅,举行游行,并在县衙大门口高呼口号,“打到汉奸卖国贼!”
“汉奸卖国贼滚出桐江!”
衙门,孙大人豆大汗珠直滚,像热锅上蚂蚁――团团转,没想到桐江中学学生闹出这么大动静。急忙派人去找小太爷、何伟、于干。并奋笔疾书报告一份,差人急送上司。不一会,小太爷、何伟到。于干路过县衙时,发现于昕怡、汪弘他们也在。他本想干脆来个镇压,给小太爷点脸色看。这回自己女儿也参与了,为难了。难道小丫头也入他们行了?不得而解。事态越闹越大,人越聚越多,市民也出来声援学生。衙门口很快就聚集4,5百人。孙大人眼看局面难以控制,无法收场,干脆把球踢给小太爷,
“小太爷,你看这是桐江中学学生,还是请你劝劝他们,不要把事搞大了,到时大家都不好收场。”
“这是学生的自发行动,是他的护卫队开枪,先动手打了学生,才闹得这样结果!学生也有伸张正义的权利!”小太爷说。
“干脆把为首的抓几个起来!”于干说,他想,虽然于昕怡参与了,但她不可能为首,我提抓为首的,不就和她无关了吗。
何伟知道孙大人没什么头脑,危急时喜欢附和别人,他怕真依于干所说,那阿沐他们不就要吃亏了吗?暂时他是“代理”啊,小太爷对他使了个眼色。
“我看这样吧,钟家把灵屋摆在体育场中央,这是公共场所,繁华地段,严重妨碍学生体育活动,错在第一;护卫队先动手打无缚鸡之力的学生,错在第二;他们在我桐江范围,孙大人你的辖地,你才是桐江这一亩三分地的簸箕王啊,在学生面前开枪更是小秃子打伞――无法无天。再说,他官再大,来到桐江,他是客,你孙大人是主啊,他的所作所为告诉你孙大人了吗?根本没把你孙大人放在眼里啊!如果我们抓学生,与学生造成对立,引起公众不满,反倒是我们的错。他出了纰漏,要我们擦屁股,孙大人,你说值吗?不如我们做做学生工作,息事宁人为好!免得把篓子捅上去了,到时我们都得挨板子。”
孙大人忙称,“是,是,是。就这样,快去把学生解散了,学生有什么问题,我们以后解决。小太爷,你看呢?”
“既然孙大人、何团副这么决定,我有什么重要吗?”
a市钟市长眼看事态闹大,虽是故乡,但毕竟是别人地盘,吓得簸簸颤,赶快收拾行囊,带着家眷、护卫队夹着尾巴,连夜潜逃回a市。
(本章完)
………………………………
第72章
桐江中学被军管了,实行军事管理,从外地调来十几名正规部队的军事教官,保安团六人。于干恢复保安团长,兼任桐江中学堂训育部主任。从生活制度到课程设置都是军事化。周一至周六,一周八节军事课,其中两节《学科》,讲解《步兵操典》军事知识,六节《术科》,操练步枪射击技术。“升旗”、“早操”、“晚点”,一天的训练,课程排的满满,不留一点空闲。
体育场上,500多名学生集结完毕,整齐的队伍立在司令台前,20几个教官手握带刺刀的半自动步枪,列横队一字形位于学生队伍前。训育长于干登上训示台,木桩一样站在中间,开始升旗。完毕,于干拖着公鸭嗓子,用别人为他选定的“忠党(国民党)爱国”的党化教育内容进行训话,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桐江中学将实行军事化管理,你们将要受到正规的学习和军事化训练。我们的教育和训练方针,必须与国家的教育和文化政策密切配合,而每一个学生,必须在三民主义的最高指导原则及政府决策之下,加强革命信念,增进革命知识,学习工作方法,锻炼坚强体魄,使自己成为文武合一、德术兼备的人才,以担负**抗俄、救国救民的责任。……”
训示结束,供给部为每个学生发放学校统一制作的军服、军帽、皮带、绑腿,佩带齐全。教官为他们编队,接着
强迫学生接受“童子军”、“青年军”训练。用种种手段训练青年,用各种方式麻醉青年思想。开饭时,八人围在一起,蹲在地上吃,不准讲话,不准扇扇子。在“升旗”、晚上九点下自习的“晚点”仪式上,训育主任、值首教官轮流还要训话40分钟。有时午夜,学生正在梦乡,一声“集合”号,学生要立即打好背包到操场集合,进行军事演习。
四个多月繁琐而紧张的高强度训练使学生的身心遭受极大摧残,苦不堪言。
会客室里,郑向宁、阿沐、叶振华、汪弘他们把学生的不满一一向杨树仁、小太爷讲述着。杨树仁说,
“待请示上级后,我们再采取行动。”
三天后早操,教官带学生爬后山,山坡陡峭,早上露水滑,一个体弱的女学生易小曼一脚踩翻一块石头,人、被包、石头一起滚下山底,一小腿骨折,面部受伤,胳膊被刺划伤。于昕怡、阿沐等迅速将易小曼抬回,放到训练部办公桌上躺下,阿沐叫于昕怡找来于干,叶振华、汪弘、马小奎、郑向宁先后赶到。
“你是训育主任,你看把我同学伤成什么样子。你要负全部责任!”于昕怡对着于干大吼。
“你怎么说话呢?”于干举手要打昕怡。
汪弘一把将昕怡拉到自己身后,
“你们训育部就要负责任。你要给同学们一个说法。”
40分钟早训结束,训练部门口聚集了六,七十学生,“宁哥”叫阿沐迅速去报告杨树仁,杨树仁闻讯,大喜,
“天助我也!”
他在阿沐耳边如此如此,这般这般说了一通。阿沐飞也似跑回学校,把杨树仁的话告诉“宁”哥和叶振华、马小奎、汪弘等,并要于昕怡在易小曼处护理。
自己拉汪弘出去了。
早饭时,没有人去吃,全来到训练部外,黑压压一片,于干嘶哑嗓子喊,
“同学们,回去吃饭,这是正常现象。我们会做正确处理,使你们满意!”
于昕怡往于干面前一站,小辫子一甩,
“于团长,那你就给同学们讲一下你怎么处理吧!”
出乎意料,于昕怡这么一说,还真难倒了,我怎么处理呀?什么结果啊?
“于大人,没有诚意,就不要信口雌黄,易小曼是我同学,我要管到底。”昕怡说。
同学们一看,于昕怡和于干叫上劲,就振臂高呼,
“反对党化教育,反对军阀管制!”
“国民党反动派滚出去!”
“打到反动派!”
人声鼎沸,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呐喊声,尖叫声,怒骂声混成一团。
于干见勢,赶忙集合集训教官,调来保安团,把桐江中学围得水泄不通。
轿子在桐江中学大门正中端端正正落下,轿夫压下轿杆,小太爷不紧不慢走出轿子。今天,小太爷身着紫红色长衫,头戴高顶黑色礼帽,金丝眼镜遮盖着炯炯有神的双眸,左手稍提长衫大襟,右手持黑色文明棍,特别庄重。四个轿夫跟随左右,杨树仁等一行随后。学生们见小太爷来了,快速闪列两边,夹道欢迎,高呼,
“打到军阀!”
“反对党化教育!”
“于干,于大人,怎么回事啊?”小太爷目光逼人。
“哦,小太爷,今早训练中,一学生不小心摔倒,没什么大碍。怎么惊动大驾了?”于干一脸奸笑。
“我学生都摔成重伤,骨折了,脸都破相了,一个女孩家家的,以后怎么生活啊?于大人,你就不痛心吗?”小太爷说。
这时,阿沐、汪弘一群人高举横幅
“打到军阀!”
“军阀滚回去!”
他们在阿沐、叶振华、马小奎、于昕怡的带领下,振臂高呼口号,打着横幅,组成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抬着易小曼,穿大街过小巷,在县衙门口静坐,要求政府取消军事管理和军事化训练,恢复正常教学秩序。
(本章完)
………………………………
第73章
孙大人、于干、何伟不知所措,请来小太爷、总训育长尤思虎。总训育长,邯郸人,近50岁,高挑个,深邃的眼睛里暗藏几分威严。
“你们看学生的事怎么处理较合适?大家拿点意见。”孙大人说。
于干急性子,又怕影响自己的女儿,
“还是小太爷说说吧,你是校长。”
“搞军事管理和实行军事训练,并不是我的意见,也没谁和我商量啊。现在怎么要我说说?我说什么呀?”小太爷反驳。
孙大人见小太爷有点火,就说,
“还是总训育长说说下一步怎么训练,怎样把学生劝回去。”
何伟,“学生提的条件怎么答复,今早受伤的学生怎么处理,这些才是主要的。”
孙大人,“那你们看怎么处理啊?小太爷,还是请你谈谈想法吧。”
“要我说嘛,很好说,1,答复学生的两个要求,2,处理今早带训教官。”小太爷说。
“学生的两个要求,取消军管和军事化训练,这是上面规定的,要请示啊。至于处理带训教官,请总训育长和于大人你们商量一下。”孙大人说。
衙门外,市民和学生家长也参与了,聚集了近千人,口号连天,还有蔓延的趋势。
孙大人认为驱散学生才是第一要紧,不能让事态发展。就宣布,“军事化训练暂停,军管问题待请示;给带训教官停职处理,赔偿易小曼一切医疗费用。”
于干晃晃悠悠来到衙门外,宣读了孙大人的决定。
“宁”哥对阿沐耳语几句,阿沐振臂高呼,这是骗人的鬼话,什么“暂停”,什么“待请示”,这是忽悠我们。同学们,我们不能上当。
“打到军阀!”同学们跟着高呼。
“军阀滚出去!”,
“军阀滚出桐江去!”
学生根本不答应这样模糊的答复,孙大人当小太爷面把情况向上级作了汇报,上级回复,“待研究决定。”孙无奈,只好请小太爷做学生工作,并找了桐江中学几个意志不坚定瞻前顾后的教师等,来做学生工作,学生解散了。
三天后,上级决定:取消军管桐江中学和对学生的军事化训练。给于在训育工作中造成失误,引起学生对立的训育部部长于干军级降两级处分,保留保安团团长职务。
于干心胸狭窄,度量小,他不但不认识自己错误,反把这一切迁怒于小太爷。自此,复仇的怒火越发膨胀。
(本章完)
………………………………
第74章
最近发生的一连串事情,阿沐、柯泽舟、马小奎,心情很不爽。今天天气晴好,“宁哥”约阿沐、柯泽舟、于昕怡、汪弘等七八个人,徒步来到斧山游玩散心。斧山是一孤山,海拔438米,山顶一座千年古刹,殿宇层叠,楼阁峥嵘,佛塔对峙。高山以古寺作幽雅的饰品,古寺凭高山添雄浑的气韵。
一条七,八百级青石阶山道蜿蜒盘叠通达山顶。石阶左边一条从山顶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的小溪,溪水清清澈澈,晶莹剔透,像块会流动的水晶玻璃。小溪踏着沙粒,抚着卵石,潺潺湲湲,叮叮咚咚。那些倒影映在水中翠绿的小草,夹杂着三三两两不知名的野花,浅黄、淡蓝、粉红、微紫,像眼睛,像星星。偶得一场大雨过后,那条原本平静的小溪,一下子水流淙淙,撞在青石上,溅起一束束洁白的水沫,飞起又落下。如果是小溪,就不要羡慕大海的惊涛拍岸,你依然可以在山涧自由流淌。平静的小溪有马尾松在风中吹动的音韵,有森林上空太阳对杉木林的赞美诗情,有山谷子的种子和杉果被风吹着,落在坡上的声音,有整座森林呼唤太阳的哗响。“宁哥”拉着阿沐的手,汪弘并着于昕怡的肩,柯泽舟、马小奎等欢呼雀跃,一路憧憬一路歌,不是欢声即语声,拾级而上,一路苍松夹道,青霭虬盘,菖蒲涧溪水自山巅而下,泠泠之声与松璜对鸣,如歌如乐。两边,山涧潺潺,林间,小鸟啼鸣,眼前,万杆翠竹,耳边,百尺松涛。情人嫌路短。不经意间,到了山顶,映入眼帘的是“洗眼池”东、西两端两棵“相思树”长得一模一样,恰似一对情侣日夜相守,不差分毫,汪弘悄声对于昕怡打趣的说,
“这就是我们两个!”
于昕怡嘴角一翘,“想得美!”
跨进山门,进香拜佛的人络绎不绝,虔诚的跪在佛像前,佛像两侧被香烟熏得发黄的对联:
坐虎帐,眺湖水东流,纵浪卷千层,难淘尽英雄遗恨;登凤台,望塔山西峙,虽云遮万里,莫隔断兄弟深情。他们三叩三拜。于昕怡看着佛像,又低头看脚下的石头,
“这佛像是石头,我们脚踩踏的不也是石头吗,为什么他们就这么大区别?”
“宁哥”说,“之所以佛像是佛像,石头是石头,是因为一块石头忍受极大痛苦,被人千刀刻,万刀剐,雕塑成佛像,供千人顶礼,万人膜拜;而另一块,则贪图享受,不经任何磨砺,就只能是石板,给人踩踏。”
于昕怡若有所悟,“是啊,不经寒冬磨砺苦,哪得梅花扑鼻香?!”
绕过屏门,后进就是大雄宝殿。
“问斯楼几历沧桑,鸳鸯一梦;
看今日重开图画,烟雨万家”。
大殿正上方供奉三尊大佛,南北供奉伽蓝十八罗汉,殿后一尊自缅甸进口的汉白玉释迦牟尼卧佛,重达9吨多,堪称希世之佛、罕世真宝。
他们来到“伏虎洞”,洞口不大,洞深五丈余,十几平米。相传,隋朝时,有一双目失明的孩子被母虎奶大,并用爪刨泉,为孩子洗眼睛,终使孩子复明。孩子长大遂结茅庵于山顶,与虎同隐循修,德行高洁,禅理圆通,昌隆鼎盛,仅一年间,受戒弟子就达800之众。他是斧山开山祖师,带虎修行,香客们就叫他“伏虎禅师”。唐昭宗李晔闻之,敕封其为:孝慈伏虎禅师。自此斧山声名远扬。历唐、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