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大宋做农民-第1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为李煜最宠爱的女人,周薇俨然是南唐的时尚教主。她偏爱绿色,常常一袭碧衣,飘若仙子。青碧色很快就成为南唐的流行色,上流社会的女人们都纷纷穿起绿色衣服。

    相传有一宫女,印染了一匹绉绢,晒于苑内,夜间忘了收起,为露水所沾,第二天一看,颜色却更加鲜亮。李煜与小周后见了,一齐称美,称之为“天水碧”。于是妃嫔宫人,就纷纷收集露水来染布。

    作为一个没有野心的小女人,小周后的人生追求并不高,无非是和自己喜欢的男人,过幸福的生活。可惜她和李煜并不是寻常夫妻,而李煜终究还是做了亡国之君、阶下之囚。小周后的小幸福也就此被雨打风吹去。


………………………………

第四百一十八章:棉布

    公元974年(开宝七年)十月,赵匡胤发兵十多万,三路分进,趋攻南唐。上路:曹彬率侍卫马军都虞候李汉琼、判四方馆事田钦祚领荆湖水军自江陵沿江顺流东进,攻取池州以东长江南岸各要地,直指南唐都城金陵;中路:朱明率侍卫步军都虞候刘遇、东上閤门使梁迥领马步各军向和州一带集结,直抵江边,然后待命,其它的什么都不用管;下路:以宋天下兵马大元帅、吴越王钱俶为升州东南面行菪招抚制置使,率吴越军数万自杭州北上,先攻击南唐的常州,然后迎接开封水师,挺进金陵。

    十月十八日,中路军顺利通过湖口,朱明率军发动突袭,迅速占领“峡口寨”,一鼓作气,相继攻克芜湖、当涂,抵达当涂以北的“采石矶”,迅速抢占了两处要隘。

    上路军战线上,十一月十五日,曹彬率军攻克鄂州。

    下路军也传来胜利的消息,已攻下“利城寨”。

    三路大军挺进南唐,朱明觉得攻时机成熟,立刻派人联系三路统帅,同时朱明派兵架设浮架。在早已建造好的大量大型船坞的基础上,被南唐人视为天方夜谭的长江浮桥很快架通,宋朝大军开始渡江。

    ……

    南唐大将马承俊看着浩浩荡荡的宋军打算横渡长江,立刻派人请求迎击作战。

    “报…马将军来吧!”侍卫急忙跑上还没退朝的大殿。

    “速速报来!”李煜正坐大宝说道。

    “启禀陛下,马将军来报,大宋已抵达长江北岸,不日将横渡长江,马将军请求迎敌出击!”侍卫说道。

    “乱闹,真是胡闹!自古长江是天险,宋军不可能贸然横渡,我军只要坚守南岸,宋军不可能过来!”李煜生气地说道,“回去,告诉马承俊,他要是敢贸然出击,朕定斩不饶!”

    ……

    三路大军一路高唱凯歌,离江宁城越来越近。

    公元975年(开宝八年)六月初二,朱明所率中路军于江宁城下大败南唐军两万余人,缴获数千艘战舰。

    得知朱明率军大败江南两万余人,李煜决定阻断宋军粮道,李煜派大将朱令斌用大型战舰冲断“采石矶浮桥”。

    朱令斌得到李煜的圣旨后,便亲率数十艘可乘坐千人的大舰驶出湖口,顺流东进。但是天不遂人愿啊!这是要亡南唐啊!此时逢江水浅,航道变窄,大船无法并行,朱令斌只得孤军乘巨舰继续东进。

    朱令斌所率巨舰行至皖口,遭宋军行营都指挥使潘宁所率部阻截。眼见宋军战舰密布,风向正从已方吹下敌方,朱令斌当即命令从巨舰上放下小船,发动火攻。

    眼见十多艘小船堆积着干草,点上了火,顺着风向驶往宋军战舰,朱令斌大喜,暗想宋军战舰插翅难逃。

    就在朱令斌满心欢喜之时,着了火的小船竞改变了方向,向已方战舰驶来。

    真是天有不测风月,人有旦夕祸福啊!

    就这样,火势反烧,南唐军不战自溃,朱令斌也在混乱中被大火烧死。

    下路军战线,吴越军已攻占江宁以东的润州,江宁局势越发危急。

    江宁陷入孤城境地,李煜忙派出使者前往开封,向赵匡胤请求和谈,遭到赵匡胤一口回绝。

    十一月十二日,宋军三路合攻江宁。李煜派五千军队夜袭宋军北寨,不料宋军早有预测,反被歼灭。二十七日,江宁城破,宋军大举进城。

    守城将领呙彦、马诚信、马承俊分别率兵与宋军巷战,先后身亡。

    李煜看着宋军冲进城中,心中悲痛欲绝,暗道:“再负隅顽抗,也是无济于事,何必苦了我南唐百姓!

    江宁城中战火四溢,宋军所到之处,南唐军民仍自殊死抵抗。

    赵匡胤曾下令,命主帅曹彬、副帅朱明严厉督促将士,进城不得滥杀抢掠。令朱明万万没想到的是,明明已到了“城破国亡”的地步,南唐军民兀自视死如归,不肯就范。

    无奈之下,朱明只得发令对那些顽抗的南唐军民给予严厉打击。

    朱明带着百余名宋兵巡视至城南,在一条巷道中与一队南唐士兵相遇。朱明当即喝道:“放下武器,可免一死!”

    眼见对方只有一十七人,也就没放在心上。

    南唐士兵全都扭头望向转角,朱明便顺着他们的目光望过去,只见一人身着银鳞铠甲,手提大刀,正自转角奔来,已知是一名南唐将领。

    那南唐将领一面奔行,一面喊道:“杀!”

    朱明原是期望对方弃械投降,免致伤亡,岂料那南唐将领一声高喊之后,率先冲了过来。

    在此情形之下,不动刀兵,已然是不可能,朱明也只得大喊一声“杀”,领兵向对方冲去。

    宋兵本来人多,但巷道狭窄,施展不开,百余人中,能与对方刀兵相接的,也就十来人。

    更加出乎朱明预料的是,以那名将领为首的十八名南唐人骁勇已极,转眼之间,杀死杀伤二十多名宋兵。尽管自己一方也有六七人倒下,他们兀自英勇奋战。

    朱明怒火中烧,手中寒月银枪收发急遽,转眼又刺翻两名南唐士兵。当他再次挺抢向一名南唐士兵刺去时,那名南唐将领执刀劈来,朱明只得收抢侧身,避了开去。未及站稳,那南唐将领便即一刀砍向朱明左腿,朱明于危机中挺枪格挡,两人厮杀到一处。

    朱明与那南唐将领刀枪往来,一时难判高下。

    原本是兵对兵,将对将,可是看到两位大将开战,士兵们就期待自己的将军干掉对方的将军,以振士气。

    南唐将领说到:“阁下武功不凡,手握寒月银枪,想必是是朱明!”

    朱明看着那手握大刀的南唐将领说:“正是在下,不知阁下怎么称呼?”

    那南唐将领说到:“在下柳如风!能与潘将军的寒月一战生死,柳某无憾了!如今我们各为其主,来吧!”

    说着两人又厮打到一起。朱明与那南唐将领已战至街道开阔处,宋兵冲上前去,将二人围在垓中。那南唐将领猛地收刀往巷道里望去,朱明便也停枪不攻。

    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

第四百一十九章:单调

    朱明看着那南唐将领脸现凄楚之色,心知他多半是因为手下士卒尽皆战亡而伤心,经过先前一阵恶斗,又想对方刀法高超,惺惺相惜之情油然而生,温言说道:“柳将军,事到如今,何必苦战?”

    柳如风突然爆喝一声,抡刀向朱明劈来。事出突然,朱明急忙后退,躲过了这一刀。

    宋兵中有六七人向柳如风身后挺枪刺出,一刺一收之间,那柳如风后背上便中了数枪,喷出一口鲜血,站立不稳,左膝跪在地上。

    朱明本要制止手下士卒,已然不及,又有两名宋兵挺枪刺在柳如风右腿上。柳如风领扑通一声跪倒地上。

    朱明喝道:“住手!”宋兵们怔在当地。

    只见柳如风刀柄拄地,咬牙缓缓站了起来,只因受伤太重,刚一起身,又即跪倒。如此四次,这才站直了身子。

    朱明道:“我潘某,还是劝柳将军还是放下手中大刀吧!”

    柳如风身体乏力,双手握住刀柄,却不说话。

    朱明道:“柳将军,你自尽罢!”

    柳如风忽然“哈哈”大笑,说道:“我柳如风驰骋沙场半生,要么杀死敌人,要么被敌人杀死,岂有自尽之理?”说着,奋力挺起大刀,向朱明砍去。

    十多名宋兵不约而同举起长枪向柳如风刺落。

    朱明摇了摇头,但见马承俊前胸、后背、手臂、双腿,处处鲜血直涌,仍自拄刀而立,无论如何活不成了。

    南唐士兵本就人少,看着主将已死,加之死伤过半,锐气登减。而宋兵一旦有伤亡,便有生力军补上。这一上一下之间,自是“宋强唐弱”。过不多时,南唐士兵相继战亡。

    正在这时,有人来报,说曹彬命各路兵马速速赶往东门。

    朱明命人抬起柳如风的尸身,领兵往东门赶去。

    来到东门,只见宋军全都排好了阵列。曹彬命各将领清点人马,报上之后,只听他下令道:“全体将士,退出城外!”

    宋军自东门退出江宁城,在城门外列队以待。

    过不多时,李煜自城中缓缓走出。

    只见李煜上身脱得精光,竟是肉袒而出。他走到曹彬身前,扑通一跪,哭泣说道:“南唐国主李煜愿降!请将军善待江南百姓!”

    南唐就此灭亡。

    正月,曹彬、朱明等人处理金陵事务完毕,朱明奉旨护送李煜到汴京。

    宝公公呼次呼次地跑进了“明德楼”,看见赵匡胤说道:“圣上。潘将军已经护送南唐国主回京!”

    “哼,什么‘南唐国主’,不过是亡国之君而已!”赵匡胤冷笑地说道。

    “奴才,该死,说错话了,惹万岁爷不开心了!”宝公公赶忙跪下来说道。

    “好了,好了,朕没有怪你!起来吧!”赵匡胤见宝贵吓得够呛,说道。

    “圣上,潘大人他们……”宝贵起身后,轻声说道。

    “宣他们来‘明德楼’吧!”赵匡胤说道。

    “嗻!”说着,宝贵就跑出去了。

    ……

    李煜穿着白衣到“明德楼”去见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见李煜到来,说道:“朕曾两次召你进宫,你都以病为由,坚辞不来,如今来了,朕便封你‘违命侯’,你说怎样?”

    看来,赵匡胤还有幽默的一面。

    对于赵匡胤的幽默,李煜笑了,不是愉快的笑,而是苦笑。他伏地而拜,颤声道:“多谢陛下圣恩。”

    “来人,带‘违命侯’下去休息吧!”赵匡胤看着狼狈的李煜,说道。

    李煜走了之后,赵匡胤看着朱明说道:“仲询,南唐之役,爱卿并非主将,可是功劳却在主将之上。那依爱卿之见,平唐之功归谁?”

    朱明一听,赵匡胤如此一说,便伏地而跪,颤声说道:“臣惶恐,此役全是曹彬将军指挥有方,微臣万死,不敢贪功啊!”

    赵匡胤此时高高在上,对功高的武将尤为不放心,平南汉是朱明的大军团作战的能力已经显而易见,尤其是强弩破南汉李承渥十万大象兵,更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而这次平南唐,朱明做了仁义之师的表率,使得更得军心。

    “仲询啊!你自陈桥之后,追随于朕,对朕忠心耿耿。”赵匡胤看着伏地而跪的朱明说道,“屡立战功,军中威望甚高。你说,如果有一天,朕不在了,朕真怕!”说着赵匡胤,叹了口气。

    “圣上,微臣的忠心日月可鉴啊!”朱明跪着哭泣道。

    “你的忠心,朕看的见!可是那些将士们呐!平南汉你有功,朕明升暗降,军中非议甚多,朕真怕控制不住这帮虎狼之师!”

    “圣上的苦心,臣,明白!臣愿告老还乡!”朱明重重地磕了一个头,说道。朱明其实在很久以前就知道“杯酒释兵权”是自己提出的也将用在自己身上。

    “仲询啊!你还是没能理解朕的苦心啊!如果现在让你告老还乡,军中必定生乱。”赵匡胤,扶着朱明说,“仲询,朕决定让你回到朝堂之上,以稳悠悠众口!”

    “微臣谨遵圣命!”朱明说道。

    ……

    “上朝!!!”

    文武百官陆续进殿依次站上,只见太祖皇帝坐在龙椅上说道:“自平南汉、南唐以来,天下归心,四海升平,决定封赏功臣!晋王,你来宣读圣旨。”

    “臣弟,遵旨!”赵光义说道,然后转身说道:“百官跪拜!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自朕登基以来,众将士为我大宋立下汗马功劳,今册封朱明宣徽北院使,进右丞相位,位列文臣第一职,其不再担任军中职务,西北、岭南事务交潘惟德、潘惟固统领;封潘惟德西北都军、潘惟固岭南督军,进北苑使;封曹彬检校太尉,进督军使节……钦此!”

    “谢主隆恩!”百官跪道。

    在赵光义、朱明(此时已是文臣)、赵普等人陪同下,赵匡胤到李煜家中看望,李煜急忙携府中上下列院跪拜。

    “臣,携家眷。叩迎圣上!”

    “‘违命侯’平身吧!”然后,赵匡胤对着其他家眷说道:“都平身吧!”

    接着赵匡胤走在庭院中,对李煜说道:“李爱卿啊!朕的汴梁远不如金陵繁华,朕委屈你了。不知爱卿在这住的舒服?”

    “臣惶恐,圣上如此善待降臣,臣不胜感激!”李煜战战兢兢地说。

    “那就好,朕甚是欣慰啊!李爱卿声明大义,才使得金陵保住了啊!如果刘鋹能如此声明大义,也不至于番禹尽失火海啊!潘爱卿,朕说的可否在理?”说着赵匡胤将话锋转向了朱明。

    朱明一听,立即跪倒在地,说:“圣上英明。此乃微臣之过错!”

    晋王依然得知朱明与太祖的关系趋于恶化,自己拉拢这个悍将的时候到了。于是说:“圣上,臣弟认为番禹之事,潘将军亦无过,反而有功。”

    赵匡胤听晋王如此一说,脸面有点挂不住了,嗔怒说道:“晋王,这是说朕不明事理了。”

    “臣弟不敢!”赵光义说道。

    赵匡胤自知理亏,也不在争辩,便说道:“今天就到此为止,朕有些累了,宝贵摆驾回宫!”

    “圣上起驾回宫!”宝贵喊道。

    看着怒气冲冲的赵匡胤离开了侯府,朱明此时已然明白:这是晋王在向自己抛橄榄枝啊!倘若太祖驾崩,凭晋王实力则是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人选。而自己的命运只能任历史的潮流摆弄了。

    话说,朱明卸除军职后,整日在家中静养,说是右丞相,实则一个虚职。赵匡胤虽然用朱明的儿子来分散了朱明的兵权,稳住了“潘家集团军”的势力。不过赵匡胤还是不放心啊!所以派人将朱明的家人全部监视起来。朱明有生之年怕见不到大宋一统天下,朱明心中的壮志之火,被赵匡胤一盆冷水浇灭了。

    据说有一次,赵匡胤梦见了一场大水,自己被困在大水中,后来找相师解梦说,朝中带水的大臣将要造反,赵匡胤反复思量终于找到了带水的大臣——朱明,此时的朱明已经卸除军职,但是赵匡胤还是不放心,便将朱明囚禁在宫廷之中的武德阁,不得与外人相见。

    身为晋王的赵光义,看到自己的哥哥将得力的助手已经打磨的差不多。他深知朱明渴望天下一统身为仁心,只要把朱明争取过来那皇位对自己而言,便是唾手可得。只是如今朱明被囚宫中,自己也没办法,正在苦闷之时。事情发生了转机。

    而这一次,赵匡胤却给了晋王这个机会。

    此时的朱明怔怔地站在原地,后背一阵发凉,因为朱明知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藏”是因为自己在军中的威望,现在得种种现象是在瓦解自己的威望,自己将走向“烹”的残酷啊!

    赵光义看着怔在原地朱明说道:“仲询啊!圣上已不是当年那个壮志豪情的圣上了,如今皇储之争,圣上怕你这样手持军权的大臣,有异己之心啊!”

    赵光义一语道破了赵匡胤的用心,朱明说道:“晋王,你我自陈桥起,一起共事,为圣上打江山,我怎会有异心嘛!”

    “仲询,陈桥之人,如今在朝的又有几人?”赵光义说道。

    “这……”朱明一时语噻,说道。

    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

第四百二十章:不好的地方?

    话说“违命侯”府中的倾国美人,映入了晋王的眼中

    在赵光义看来,跪在李煜身后的周薇皎若秋月,当得起倾国倾城这四字。

    赵匡胤气势冲冲地携众离去。而周薇的样貌却深深镌刻在了赵光义的心坎上。

    至此之后赵光义脑海里频现周薇的美色,这使得赵光义茶饭不香,苦于无计可施,整日价郁郁不乐。

    但是除了一件事,就是拉拢朱明。这次赵匡胤给晋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拉大了君臣之间的间隙。

    ……

    公元976年十月十九,一个历史铭记的夜晚。

    这天夜里,皎洁的月亮高高悬挂在上空,原本应是晴天,可是天空竟下起鹅毛大雪来。真是:思绪绕梁梦美人,晴雪伴月藏往事。

    炉后旁,袅袅升起的香烟,温柔地敲打赵光义对周薇深深思恋,要想得到周薇。

    周薇的一蹙眉间,轻盈身姿,已经在赵光义的脑海中回荡无数次,突然之间一个想法冒出了他脑海:要想得到小周后,务必除去李煜,以实现心愿。

    正在赵光义苦苦思索时,宫中来人传他进宫,他只得抛开心事,急赴皇宫。

    来到皇宫中,赵匡胤早已命人备好酒菜,当即屏退左右,邀赵光义入座。兄弟二人一边喝酒,一边谈些国家大事。

    赵匡胤道:“朕打算将都城迁到洛阳,不知晋王你怎么看?”

    赵光义愕道:“圣上,这是何意?”

    赵匡胤道:“如今我大宋冗兵已久,长此以往,民力殆尽,不利长治。以洛阳山河之固,去冗兵,最为妥善。”

    赵光义忙不迭跪地道:“长治久安,在德不在险!此等迁都大事,臣弟认为应找朱明、赵普再做详细计划。”

    赵匡胤沉吟不语。

    此时此刻,兄弟二人心中各有所思。

    赵光义心想:“若将都城迁往洛阳,我的苦心经营将毁于一旦。”我们都知道,自从北宋建国以来,朱明之后,赵光义就一直担任开封府尹。赵光义以亲王的身份担任开封府尹期间,主要做了三件事:组建自己的势力;结交宫中宦官;拉拢朝中武将,可说整个京城开封,遍布他的亲信势力。以前怕赵匡胤让朱明辅助新君,以朱明来牵制晋王,如今朱明和赵匡胤之间已经出现间隙,再者朱明有意亲近晋王,说明自己登基依然无阻。

    赵匡胤心想:“晋王在开封拥有非常大的势力,如果我一旦归天,皇位很可能会落入他的手上,不如通过迁都,削弱晋王的势力。”

    沉默良久,赵匡胤起身道:“你我兄弟手足情深,何须跪地说话,起来吧!此事以后再议便是!”扶起赵光义,继续喝酒。

    不知过了多少时候,在烛影摇晃之中,室外的宫女和宦官远远望见赵匡义站起身来,连连摆手,不住后退,跟着听见“嚓嚓”之声远远传来,却是宋太祖手执玉斧,在不停地戳地。

    宫女和宦官正感惊诧,只听皇上高喊道:“好做!好做!”众人不得召唤,想要进去看看,终究不敢,犹豫不决之际,又看见室内两人坐了下去,再次举杯饮酒,这才稍稍放宽了心。

    一直到了深夜,赵光义才打开房门,告辞而去,回归府中。宋太祖赵匡胤解衣就寝。

    凌晨时分,赵匡胤驾崩了。

    凌晨得知太祖去世,孝章宋皇后立即命宦官宝贵去召皇长子赵德芳入宫。

    宝贵领命而去,出得宫来,却径走向晋王府邸。来到“开封府”,宝贵叩响大门,手脚不住颤抖,在门外候着。

    过不多时,大门开启,宝贵急道:“快快快,我要见晋王。”不由分说,便抢进门去。

    赵光义一见宝贵惶恐不安的模样,问道:“难道宫中出事啦?”

    宝贵环顾左右,见无人在旁,低声说道:“皇上驾崩了!”

    赵光义闻言,似乎身体力竭,登时瘫坐在地,说不出话来。

    宝贵道:“晋王,快随我进宫吧!”

    赵光义猛地站起身来,迈出一步,又即坐到,说道:“兹事体大,不可贸然。”

    宝贵道:“时间久了,恐怕就会被人抢先了!”

    赵光义眼中精光一闪,霍然起身,道:“快!”

    两人当即冒着风雪赶往皇宫。

    来到宫内,赵光义本要在外等候,让宝贵进去通报,宝贵却说直接进去,以免夜长梦多,二人便直接进入殿内。

    正等得焦急的孝章宋皇后听到脚步声,头也不回地问道:“是德芳来了吗?”

    宝贵道:“是晋王来了!”

    就见宋皇后全身一颤,转过身来,看着赵光义,良久方道:“我母子的性命,全在官家手中了!”她完全明白,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没有别的好讲。

    赵光义道:“皇嫂不要担忧,我定保与之共保富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