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极道之上-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阿浪,我现在也是道之境界〃近道〃中期修为,莫要紧张,没事的。”琦儿笑道。

    阿浪转头看向了老夫子和婉娘,二人暗暗点了点头。

    “好吧,不过你一路之上,必须听我的,不然的话,我立即送你回来。”

    “好,好,好!这个本姑娘保证,一定听你的。”琦儿高兴得犹如小鸡啄米般直点头。

    “在去之前,我教给你两门功法,一定要熟练之后,咱们才能去。”阿浪正色道。

    琦儿听了一愣,随即看向阿浪,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随后阿浪把化身虚空和〃天涯咫尺〃和〃咫尺天涯〃两门功法 ,传给了琦儿。

    琦儿听得是震撼不已,心中

    犹如掀起滔天巨浪,不停翻涌着。知道这些功法,绝对是举世绝无仅有的修炼之法。随后进入茅屋,不再出来。

    “小兄弟,那路上就麻烦你多照应小女啦!”老夫子拱手笑道。

    “前辈客气了,你们放心,有我在,担保琦儿无事。”阿浪亦是拱手笑道。

    老夫子和婉娘二人,听了阿浪的话之后,眼中倏地一亮,随即含笑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在下与二位前辈把酒言欢可好?”阿浪含笑道。

    “哈哈哈……我夫妻二人正想喝小兄弟的好酒呢!”老夫子大笑道。

    阿浪随即又拿出几坛天髓酒放于石桌前,三人畅饮热聊起来。

    “你和小女走后,我夫妻二人想去王府常住叨扰,小兄弟可否愿意?”老夫子含笑道。

    “前辈过谦了,二位前辈去我府中常住,小子是求之不得,喜出望外才是。”阿浪大喜道。

    随即三人同时点头不已,大笑连连。

    “哇,好香的酒啊,我也要喝!”话音未落,琦儿倏地出现在三人面前,端起一坛天髓酒,仰头痛饮起来。

    阿浪惊得差点坐到地上,看着琦儿道:“这才多大会功夫,你就全学会啦?”

    老夫子看着阿浪,笑道:“小兄弟有所不知,小女从小天资异于常人,聪慧无比,老夫只要给她讲过的书籍,典故,功法,皆是过目不忘,片刻之后,便能举一反三,另辟出处。在她十五岁之时,便学会我夫妻二人的全部所教。”

    “阿浪,听见没得,我父亲你老丈人,说的可都是实话。你传给我的那些功法,世间无有,绝对是旷古烁今的神功,但奈何本姑娘,太过聪明伶俐,一学就会,一会就明,一明就通,没得办法啊!唉……”琦儿喝完一坛天髓酒,用衣袖擦着嘴,叹气道。

    阿浪听得是连连摇头,哭笑不得。

    琦儿坐到一旁,顺手又拿起一坛天髓酒,仰头直接痛饮起来。

    阿浪在一边,看得是瞠目结舌,呆立当场。

    婉娘看到阿浪的懵圈样子,笑道:“阿浪公子,莫要如此的神态,小女五岁时便酒量惊人,曾经把我夫妇二人都喝醉过,可她却一点事没有,这也是她天生的本领。”

    阿浪听得是连连点头,暗道:这女人太生猛啦!看着外表斯文靓丽,没想到不禁聪慧过人,性格彪悍,酒量更是恐怖的一批啊!

    阿浪和老夫子,婉娘三人一坛子酒还没有喝完,琦儿就把剩余的六坛天髓酒喝得一干而净。好像还没有过足酒瘾,给阿浪递了个眼色。

    阿浪摇头一笑,又拿出十坛天髓酒放在石桌上面。

    “呦呵,阿浪,看不出你还身怀空间异宝这种罕见之物啊!”琦儿眼睛一亮,看着阿浪。

    “莫要多话,喝你的酒!”老夫子佯怒道。

    琦儿充着父亲呲牙一笑,又端起酒坛大口喝了起来。

    “小兄弟,今日相谈甚欢,可否借此酒兴,说说对道的理解感悟。”老夫子含笑道。

    阿浪亦是笑着一点头,随即略一沉思,侃侃而谈起来……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

    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名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毛蛆结茧,蝌蚪结胞,久而茧破出蛾,胞开出蛙。

    修道者,攒簇五行,混合百神,浑然太极,一气凝结,混混沌沌,不识不知;圣胎有象,如毛蛆之结茧,蝌蚪之结胞;蛰神藏气,恍恍惚惚,杳杳冥冥,一些灵根由微而著,由嫩而坚;大功到日,忽的打破虚空,露出清静法身,跳出三界之外;亦如毛蛆之化蛾,破茧飞升,蝌蚪之成蛙,脱壳跳跃;身外有身,别一世界。故道成之后,或谓之羽化飞升,或谓之脱壳成真,盖言其肉身之中,又生出一真身也。这个真身,人人俱有,个个皆见,但人为尘缘所迷,幻想所惑,当面不识;若有识得者,勤而修之,无质生质,无形生形,脱化得神,为金刚不坏之躯矣。

    红花虽好,必用绿叶扶持。有花无叶,花不鲜明;有花有叶,花更增色。

    道者,成己之事也;德者,利物之事也。修道者,内之功也。修德者,外之行也。自古抱道之士,未有不修德者也。道如花,德如叶;花以叶扶持,道以德成全;花叶不离,道德相需也。古之圣人,必先修道,而后修德;古之贤人,必先修德,而后修道。圣人者,上智也;贤人者,中人也。圣人者,一了百当,直趋道岸,修道易,故先修道而后修德,以德全道也;贤人者,必须有为,修道难,故先修德,而后修道,以德扶道也。学道者,上智之人,万中一二;中下之人,不可枚数。夫中下之人,根基浅,见识小,孽苦大,根尘深,必先积德;德重能服鬼神,能动天地,能感人物;以之学道,则道易学;以之行道,则道易成。盖道者,德之体也;德者,道之用也。德之极处,是谓元德,元德深远而不可测,即几于道矣,故学道行道易。今之学者,不积一德,不立一行,偶闻一言半语,不辨是非邪正,即便冒然下手,妄想成仙;勿谓不能得真,即得其真,自古及今,未有无功无行仙人;况大道非大忠大孝不传,非大贤大德不授,真师明鉴万里,岂肯将真宝付与匪人。更有一等糊涂愚人,不知脚踏实地勤行功行;即遇真师,又不敬心求教,谎言诡语,妄想哄人泄露天机,乘间偷取;又用不得长久,三朝两日即求传授,求之不得,即便远去;反出怨言,毁谤多端;如此居心,东奔西走,枉自费了麻鞋,碌碌一生,终无所成。殊不知道不离德,德不离道,岂可舍德而只言道,亦岂可去德而独修道!修道者,不可不先积德也!

    老夫子和婉娘二人,听了阿浪所说之后,频频点头不已。

    琦儿亦是放下手中的酒坛,美目之中异彩生辉,久久凝视着阿浪……


………………………………

第二百四十二章 与君倾诉

    “说得好,说得妙!阿浪你所言极是,听君一席话,解开我心中沉积已久的一些困惑难题,为了答谢于你,琦儿敬你一坛酒。”琦儿说完,拿过一坛天髓酒递给阿浪。

    阿浪哈哈一笑,随即摇头大口痛饮起来……

    “阿浪,继续再说说吧!”琦儿双眸神采飞扬的看着阿浪。

    阿浪笑着点了点头,沉思片刻之后,说道……

    古往今来的修士们,以见明为见,见暗为不见;以闻声为响,以不闻为静。这都是自我的意识海活动, 是相!见与不见之所共,响与静之所同,乃是非分化,非对立,非区别的本体和整体。见相非相即见寰宇,亦就是所说的本体和整体。真实不因我的变化而多,亦不会因我的变化而少。我不会因变化而得,亦不会因变化而失。如同映在天空的一道彩虹,荡在水面的一圈波纹。得与失,迷与悟,是与非,生与死,有欲和无欲,只是现象的一部分,无论是有变化亦是无变化,本质都是相同的。

    我是相,只是相。是与不是,存在与不存在,变化和不变化,都是相。都不是真实的本体,真实的本体不应该是相。本体或者整体的真实,之所以不是相而又不排斥相,是因为它是全部可能的集合:既有又无,既是又非,既生又灭,既显又隐。每一个相,都是这个整体中的片断,真实本体照在这某个片断上,就会产生相应的判断。但无论如何选择,如何经历,其实都没有产生东西。现象没有变化,本体没有变化,显现为变化的,只是意识在各种现象上滑过的过程而已。犹如我等在虚空漫游,所见的景物不断变化着,但不是景物真的产生与消失,也不是心的本体产生变化,仅是眼前所见的这一点在变化而已。这种变化除了变化的印象以外,没有改变任何的东西。一切的静相都是亮与寂的对比。而对比的旁观者是不变的。这就是真实!见光为见,见暗亦为见。知之为知,知不知亦为知。知在为真实,知不在亦为真实!

    亿万年以来修士们,皆认为修行应先博学,然后求精求深,终极变简变易,才不致于流于空疏。但小兄弟自身对修行的感悟,却是先要明本心,识大体,否则必落于支离,落于琐碎。理存于事物,而把心看作一种能知的作用。理不是离心而独立,不是存于事物之中,而是充满于人心,散布于万物的。虽然万物各有自身的理;但从人心来看,却只有一个理字。

    万物皆备于我,只要明理即可!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寰宇,无非此理。四方上下为之寰,古往今来为之宇!一是即皆是,一明即皆明。心明,理自然即明。修士们蒙蔽的原因,不外乎两种:一是意志不坚之人,为物欲所蔽;二是用智过偏之人,为成见所塞。所以修士只要保持心灵明,不必苦索,只要

    以明存心即可!

    每个人都有一个个体的专属于自己的心。个体化心的活动只是意识活动,最多算是思,是心的功用而不是心的全体。思是具体的每个人每时每刻各有不同。而心是根本性的,不会因人因时因事因地而有所改变。以本体为特征的心才是我心即寰宇之心。

    个体意识,会意识到差别,认为自己是不同于其他个体的存在。但实际在本质上,一切个体的存在都是一体的。这个本源整体的生命就是心!

    本体的心与个体的意识,不同之处在于,个体的意识与思维是以区别分化对立为前提的。眼睛区分色,耳朵区别声音,头脑区别意思。这些区别作为现象是存在的,但只是现象,它们并不是真实地存在于心的本体之中。假如眼睛看不到了,心得本体只是少了一个现象的区别,但是心的本体功能并不欠少。犹如镜子看见花,并不是镜子里有了花。把花拿开以后,也并不是镜子的功能缺失了。人的感官意识只是对这种感官来说有意义,没有这种感官,感受就不成立,谈论这种感受亦就没有意义。亦如色彩个形象只对眼识来说有意义,而心的功能却不仅限于色彩和形象的差异。因此,不能用任何的色彩或者任何的形象来描绘真实的心。

    我既是生命的自称!寰宇就是时空! 心既思维和意识的本源!

    寰宇即我心,我心即寰宇。细微至发梢,宏大至天地。天地,寰宇乃至世间万物皆为思维心力所驱使。博古观今,方知人类之所以成为世间万物之灵长,实为天地间心力最致力于进化者也!天之力莫大于日,地之力莫大于电,人之力莫大于心。阳气发处,金石亦锈,精神一到,何事不成?人生于天地之间,形而下者谓之真心实性。血肉者物质之所成,心性者先天地之所成。人活于世间,血肉乃器具,心性为主使,神志为天道。一切有灵生命皆于此不悖。盖古今所有文明之真相,皆发于心性而成于物质。德政,文学,艺术,器物乃至个人所作所为均为愿,欲,情等驱使所生。个人有何心性即外表为其生活,团体有何心性即外表为其事业,王朝有何心性即外表为其文明,众生有何心性即外表为其业力果报。故心力为形成世间器物之原力。

    老夫子和婉娘夫妇二人,听得眉开眼笑,对着阿浪频频点头。

    琦儿则是闭目静坐耳听,直至阿浪说完良久之后,身形亦是一动未动。

    突然琦儿身形拔地而起,直射夜空,随即一声清脆嘹亮的啸声,响彻天际……

    万道璀璨夺目的白芒,从琦儿的身体内部爆射而出,瞬间照亮整个山谷的夜空,耀眼的光晕还在不断得向着四周扩散着……

    良久之后,光芒才渐渐散去,琦儿在虚空

    一闪而逝,倏地出现在阿浪的面前。

    对着阿浪一躬到地,缓缓抬起身形,正色道:“今晚听君一言,厉依琦才有如此的精进,从今往后厉依琦与你同生共死,不离不弃,你笑,我便与你歌舞一曲!你哭,我便与你一醉方休!若是你死了,我便想尽一切办法,用尽一切手段,杀了仇人,再与你黄泉相见!若违誓言,人神共弃,神魂俱灭!”

    阿浪急忙站起身形,拱手道:“厉姑娘严重了,在下只是说了些自己的心得体悟,并没有帮你什么,你千万莫要如此,我……我……那个……”

    阿浪急得语无伦次,结结巴巴,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老夫子和婉娘夫妇二人,随即悄无声息的从原地消失不见了,只留下尴尬的阿浪和正经凛然的厉依琦。

    厉依琦又举起一坛天髓酒,仰头大口喝了起来,直至酒坛见底,才看着阿浪道:“我七岁的时候就知道了自己的症状,但是我从未有流过一滴眼泪,整天哄着爹爹,娘亲开心。我只想在活着的时候,和他们开开心心,永远记住快乐,没有悲痛,伤心的我!直到我醒来,爹爹,娘亲告诉是你救了我,我本想着无论你是怎样的人,今后都会嫁给你。直到走出茅屋的那一刻,更是被你英俊洒脱的身姿,所倾倒!今晚在你的说教之中,解开心里的一些疑虑难题,顿悟之后,更是从道之境界〃近道〃中期,一步跨入〃悟道〃中期修为。我刚才在虚空想来,这一幕幕,犹如在梦幻中一般,是那么的不真实,可回到地面后,才发现这是事实,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事实!”

    厉依琦说完缓步走到一处石崖之上,仰头望着无垠星空,嘴里轻声道……

    时光不与千秋老,岁月不与万年长,年华不与红颜醉,光阴不负有心人。

    盈一份秋的豁达和从容,敞开心扉,品味岁月静好,浅笑前行。

    时光深处,总有那么一个人是你一声暖,不求相守,只缘相见。

    淡淡的思念,淡淡的忧伤,唯美了一段静谧的时光。

    寻一份静谧,拾一段时光,山绕清溪水绕城,白云碧嶂画难成。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阿浪,试问天下间,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男儿不多情?”琦儿直视着阿浪缓缓道。

    阿浪亦是看着琦儿,张了张嘴,没有说出来一个字,因为他知道,无论怎样回答,都是错的,因为从古至今,没有一个人能够说得清楚,回答得明白!


………………………………

第二百四十三章 察咯拉湖

    “厉姑娘,你和在下有些地方很是相似,我曾经为了救治夫人和娘亲,神魂耗损过度,记忆全无,九死一生,历经万重磨难,才恢复如初,更上一层楼的。你如今是拔的云开见天日,过去的无论好与坏,对和错,爱与愁,都是做人所必须经历的,是人生的一种阅历,而不是包袱,希望你放下包袱,轻装前行,明天总是美好的!”阿浪凝望着琦儿,轻语道。

    琦儿亦是凝视着阿浪,随即展颜一笑,道:“阿浪,给我讲讲你的过往好吗?”

    阿浪听了琦儿的话之后,一愣,随即点了点头。

    二人并肩站立在崖石上,阿浪仰望着熠熠皎月,轻声诉说着自己的过往曾经……

    琦儿倾听着阿浪的诉说,时而放声大笑,娇嗔的看着阿浪。时而低头不语,潸然泪下,时而又微皱眉头,欲言又止。但始终没有打断阿浪的倾诉,说一句话。

    “我本胸无大志,既不想做官更不想发财。只想平淡过此一生,可事与愿违,本身经历和接触的事物,使我改变了自己的初衷,不得已而为之。厉姑娘,你知道假如有一天,浩烟大陆太平无事了,我最想做的是什么事情吗?”阿浪负手而立,望着渐渐隐去的皎月,缓缓道。

    琦儿听了阿浪的话之后,一怔,随即望着他,摇了摇头。

    “我只想带着自己的家人,远离这里所有的一切,到那里去居住,因为我曾经答应过一位前辈,要把太阴星恢复以往的景致。”

    琦儿顺着阿浪的目光,看着没入话,只是默默点了点头。

    阿浪翌日一早,把老夫子和婉娘要去王府的消息,告诉了千钰等人,让她安排好一切。

    “二位前辈,此去王府我都已经告知府内的人,琦儿我会照顾周全的,二位尽管放心!”阿浪朝着老夫子和婉娘,含笑拱手道。

    “阿浪,你都叫人家琦儿了,还叫我爹爹和娘亲前辈,听着多别扭啊!你如今脸皮薄害羞,我也不勉强你叫岳父大人,岳母大人,叫声伯父,伯母总是可以吧!”琦儿娇嗔的看着阿浪。

    阿浪听了琦儿的话之后,顿时一呲牙,尴尬的朝着老夫子和婉娘,躬身道:“阿浪见过伯父,伯母。”

    老夫子和婉娘二人,看着阿浪被自己女儿调侃的窘迫样子,顿时哈哈大笑起来……

    朔风怒吼,地冻天寒,嘘气成冰!

    一天一夜的大雪,把大地妆点成一个琉璃世界。

    入目一片耀眼的茫茫。

    远山近树,溪路洼丘,宛如一幅粒琢银妆的立体大图案。

    行人绝迹,鸟兽无踪。

    除了触肤如割的刺骨寒风,无休止的呼号外,整个大地,在皑皑白雪的掩盖下,似乎已丧失了生机。

    天空老是一片蒙蒙的灰色,时间似乎也停止了它的运行,使人分不出这是白天还是夜晚。

    雾蒙蒙,

    星月暗;

    含泪别君妾断肠,

    今生愿,

    恐难偿!

    低语轻问君何愁?

    情似海,

    恨悠悠,

    情爱难偿恨长流。

    泪中情,

    笑里恨,

    此情只留梦中痕!

    今夕别,

    何日见?

    断肠无语问苍天!

    阿浪诧异的看着琦儿,道:“琦儿,好好的,为何要吟诵如此伤悲的诗句?”

    琦儿看着阿浪,倏地一笑,道:“阿浪,你不觉得这首诗和天色很是契合嘛,我只是有感而发,没事情的。”

    阿浪听了琦儿的话之后,一怔,随即点了点头,没有在说话。

    二人

    在西凉王朝境内,并没有虚空奔行,而是乔装打扮,随意的在各个城市和荒原之间穿行,观赏着西凉的别有景致。

    浩烟大陆四大王朝,就属翰京和西凉两大王朝,气候和环境相对较差。翰京王朝一年四季几乎都是冰天雪地,没有春、夏、秋三季。

    西凉王朝则是地广人稀,生态脆弱,地形地貌独特,有高原,山地,戈壁,荒漠,草原,雪山,湖泊,河流,平原,沙漠,绿洲,森林,冰川,峡谷等等。自然景色大气,壮美,粗犷,苍凉,浩瀚,狂野,雄奇,原始。

    这里有黄沙漫天,不见天日,有漓江晚秋,春城飞花,这里也有大漠孤烟,塞外风疾。

    草原,在天底下一碧千里,羊群在一望无际的原草上悠闲的散步,到处翠流,在这里,涧溪交流,河川纵横,清泉喷涌,云杉茂密,鲜花盛开,芳草如茵,清风徐来,牧歌抑扬。

    “阿浪,我带你游览一下西凉王朝湖泊的美丽景致。”琦儿说完含笑拉着阿浪的手,破空朝着远处疾驰。

    阿浪和琦儿不多时,来到一处湖泊。

    “阿浪,这里是西凉王朝的察咯拉湖,你看漂亮吗?”琦儿手指湖面道。

    察咯拉湖四周雪山环绕,纯净、蓝白、倒影交织,恍若一面天然明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