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护国大将军-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承让承让。”
王铮不和老家伙一般计较回答:“好说好说。”
这次的肉搏也就结束了,自始至终,两人谁都没碰谁一下。
玩闹过后言归正传。
“是这,步卒在大营和敌军对峙不变。我想另派一彪人马,发挥我燕山卫军的优势,昼伏夜出,潜行至燕京以北。趁敌军大部都已抽调到了燕京前线,后方兵力空虚之际。直扑顺州、蓟州和檩州。能拿下那三座城池就拿下,拿不下那三座城池,至少也得攻克一座城池做根据地做补给,然后就在燕京以北打游击,以闪电战破袭战等战法,把燕京以北的三个州郡数十县城,搅他个天翻地覆。”
“让韩德壤不得不分兵去救,然后就在燕京以北围点打援,还是老规矩,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分批次消灭敌军的有生力量,降低我军步卒的压力,给我军步卒创造机会,最后等时机到来,再和敌军决战于此地。”
“好,妙,假如朔州再有燕山卫军相机出动,把朔州、应州等地,也搅成一团糟,蒙辽军顾此失彼首尾难顾,就更妙了。”
曹显连声赞叹。
“善,我军步卒稳如泰山,和敌军在此地对峙。敌军不分兵便罢,若分兵,我军就有机会,一战而胜大破敌军。”
代老将军也不吝赞美之词。
“只是,我军轻骑太少,这却如何是好?”曹显道。
“忘了给你们说了,我从上京出发以前,已让卫晃从雁山卫出兵。智取朔州、应州和寰州。现今,估摸着他们已和敌军接战,三天后就应有消息传来。另外,轻骑少就少点,太多了反而不适合打游击战,有两三万轻骑就已足够。”
“哈!那就更好了。”代老将军抚掌大笑。“老夫就知道你小子诡计多端。”
王铮闻言汗了一下。
“那么,派谁去合适?今晚我就挑选人马趁夜出发。”曹显问道
………………………………
206章 两军对峙
王铮稍一沉思后说道:“主帅就让韩庚做,他精于游击战法,最合适不过。派三个军三万轻骑,你看军司马谁最合适?”
“中军的庞聪和段韶两人如何?”曹显建议道。
“好,庞聪和段韶敢打敢拼,也是你手下的老人。当年庸州城外一战,假如不是他们俩冒死冲营和焚烧了敌军的粮草,那一仗还真有点悬。还有乌兰山口之战,他俩仅率一万人马,硬是生生顶住了哒突十二万人马一昼夜的猛攻,确是两员悍将,可行。”
代老将军也建议道:“老夫看,陈妍那小娃娃也不赖,她巾帼不让须眉,比项梁也不弱太多。现今新二军的整编和训练,就暂由老夫代劳,让她去锻炼一下,如何?”
“我看可行,・・・”曹显道:“陈妍出手不凡,假如不是她,莫州不可能轻松攻破。前些日假如不是她和邓化,首先赶到拼命堵死了敌军冲破的缺口,我军的大营必会被蒙辽军攻破。此女子不失为一员猛将,可行。”
“那就这么定了,中军的两个军不需我多做赘述。陈妍率领的那个军,给她派一名有游击战经验的军司马和司马都尉辅佐,别出了漏子。”
“无妨,项梁剩下的那个军,军司马是丁原,司马都尉是宋化,你都熟悉。”
王铮当然熟悉,丁原是他的老领导,还逼着他写过悔过书。
王铮突然想起,貌似,自己现在还是雁山卫后军,丙旅丁营的营校尉。
好像,皇上到了现在还没撤了他的这个职务。皇上估计早已把此事忘的一干二净了。
管他呢!撤不撤无所谓,还能多领一份儿俸禄,你忘了我就也不提。
而宋化做过他的亲兵队长,也是个敢杀敢战的拼命三郎,并且此人脑瓜灵活,也是一员有勇有谋的悍将。
有这两人辅佐陈妍,王铮大为放心。
在知道了陈妍在战场上的表现后,王铮已把陈妍作为重要的培养对象,他想为大郑培养一位女柱国。
所谓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以后商议军情时,有陈妍这一位和他年龄相当的美女作陪,肯定比和一帮老头子在一起心情好。
不过,为大郑培养将才是不假,王铮可没有私心,他对陈妍没有别的意思。
陈妍太是悍勇好战,不符合他的审美观点,他喜欢的是小鸟依人的娇媚女人,不是女汉子。
诸事谈妥,主意已定。曹显和代老将军,马上就出了中军大帐去调兵遣将。
王铮还在中军大帐,背着手转着圈儿皱眉苦思。
军中无小事,何况还是几十万人的大会战。他不得慎重,每一点每一步他都要考虑清楚利害得失。
现在这三十万将士,都在看着他呢!这三十万将士的性命,都由他的一言一行决定,大郑以后的国威国运,也和这一战有极大的关系。
稍一不慎,可能会有的后果谁都承受不起。
此后的数天,虽然是两军对垒,却是风平浪静。
蒙辽军的数次冲营,除了死伤惨重外,每次均难以攻破郑军的大营。
于是也就不再做无用功,每日只派出数千轻骑,在郑军的营门外骂阵,刺激郑军将士,想要郑军出营决战。
可郑军貌似胸有成竹不急不躁。距离远了,郑军将士反正也听不见,就不闻不问。
距离近了,就是投石车抛出的开花弹乌云盖顶,把蒙辽军炸的哭爹喊娘。
后来蒙辽军也懒得骂了,只派出一队军士,在郑军的大营外七八百步远近,避开郑军投石车的射程,吊儿郎当躺卧一地,监视郑军的动向。
郑军也没什么动向,甚至都极少向营外派遣哨探。
只是,从涿州到燕京郑军大营的一百多里粮道,郑军已经加强了戒备。
蒙辽军数次派遣数万军士截粮,竟然都被打的狼狈而归。
和郑军人数相差不是太多的轻骑对战,蒙辽军占不了丝毫便宜。
郑军看护粮道的是三万原雁山卫的轻骑,蒙辽军要想取胜,至少也得派出十万轻骑围攻。 可派出十万轻骑截一个粮道,太不值得。再说,韩德壤也怕郑军趁势冲营,蒙辽军不敢那么做。
现在,敌我双方都在等对方出现纰漏。
蒙辽的韩德壤知道王铮已到了郑军大营,王铮灭哒突驱蒙辽射杀萧达凛,早已是声名在外。他丝毫也不敢轻视王铮。
因此,他也是处处小心翼翼。
战场的宁静在七八天后被打破,哨探报给王铮说,蒙辽军近十万人马夙夜调动,每一波五万人左右,分别向西南和正北而去。
“哈!估摸着是卫晃和韩庚得手了,韩德壤慌了。”
曹显兴奋地大笑着说。
代老将军捻须沉思后说道:“哼!五万人马就想围歼我军的三万精锐?痴人说梦。”
“我估摸着,每一处不会只是五万人马,蒙辽从别的地方还会调拨援军。”王铮道。
曹显对敌军的这一步臭棋不屑一顾,我郑军的轻骑精锐,在旷野的运动战中,只要不是被敌军数十万人马合围,就不惧任何对手,他依旧笑呵呵地说道。
“那样更好,游击战就是在运动中消灭敌人,敌军若是用添油战术,卫晃和韩庚求之不得。分进合击各个击破,就能够消灭更多的敌军。”
王铮背着手看着地图,沉吟着提醒曹显:“别大意,韩德壤是个老狐狸,战场经验极为丰富,他不可能用添油战术。我担心,韩德壤从别的城池另调了十万人马,加上这五万,就是十五万人马,对韩庚的三四万将士进行合围。朔州估计也是这样。”
“另外,我军将士虽然夺取了城池,有了粮草补给。但霹雳炮和火爆箭等却无法生产,只能使用敌军的箭支和他们周旋,这一点无法解决的话,可能会吃大亏。”
“这倒是个麻缠事儿。”代老将军犯愁道。
“也不知道卫晃带了多少人马占的朔州?”曹显看着地图上的朔州问道。
“我给他下的军令是至少三万,雁山卫的兵马总共才八万,还要守卫几个边境重镇,卫晃带的将士,不会超过五万人。”
“大将军也无需太过担心,・・・”曹显道:“至不济,韩庚和卫晃看到形势不对,还能凭坚城据守,应该不会出大漏子。”
“我没担心这些,卫晃和韩庚俱都清楚游击战的精髓,不管是野战还是守城,由于霹雳炮不足,吃点小亏有可能,却不会有大问题。我现在突然想到,・・・”
王铮抬头看向了地图。
“假如韩德壤派出的兵马,不是想夺回被我军攻占的城池,也不理会我军对周边县城的骚扰。而是增援还没被我军攻占的其余州郡。那么・・・”
王铮捏着下巴,沉思着说道。
“我军人马太少,还均是轻骑,又没有攻城的战械和后勤的补给。太行山以北的局势,就也会形成咱们现在的局面,两军对峙,谁也无奈对方。”
“即便是这样,我军也占尽了优势。燕云十六州被蒙辽统治了百年之久。咱们在这里燃起战火,并且和蒙辽军长期对峙,蒙辽军却始终不能对我郑军怎么样,蒙辽的国威必定大损,民众的怨气沸腾,军中的士气逐渐减弱,国库日渐空虚,这就是胜利。”
代老将军到挺想得开。
“哈!代老将军说的也是。”王铮闻言也笑了起来。
代老将军说的也是实情,大郑的国力雄厚,足能支撑得起三十万大军,和蒙辽的经年鏖战。
不仅如此,即便是同时也和西夏开战,两年内也不会有任何问题。
此战是在燕云十六州境内,大郑全国上下,除了兵部和户部忙了点,其他部门均不受影响。
所有的百姓更是该吃吃该喝喝,不会受到任何牵连。
大郑的全国上下,依旧是歌舞升平。
而蒙辽就不同了,燕云十六州本就是蒙辽国库收入的主要地区,现在被郑军连克数个州郡,几乎半数已经失于郑军之手。
其他的州郡也是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百姓们人心惶惶再也无心生产,稍微富裕的就考虑后路,比较穷困的无处可逃的,就只能在家里无奈地听天由命。
商户关门大吉携带财物北逃,牧主们驱赶着牛羊马匹,放弃开春以后丰美的南部草原,向北方更荒凉更寒冷,还难以长出青草的地区逃亡。
别的不说,仅是这一个季节的牛羊马匹,蒙辽就会得到巨大的损失。
此一战,蒙辽的燕云十六州地区百业凋零,人心惶惶民不聊生。
两军即便不再开打,仅是耽误了燕云十六州全境的春耕和放马牧羊,蒙辽的损失就是巨大的,是蒙辽无法承受的。
和大郑比,以渔猎和放牧起家的契丹人,经济永远处于劣势。
大郑养二百万战兵极为轻松,可蒙辽养一百五十万战兵已经很是吃力,因此蒙辽才每年都南下劫掠。
而战争又是最消耗国库钱粮的事情,蒙辽经不起经年和大郑的恶战。
“不过,韩德壤会不会派出兵马,奇袭雁山卫的辖区?”曹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韩德壤从燕京大营派出去的部队,到底会做什么都还不清楚,只能猜测各种可能性。
“有这个可能,・・・”代老将军喝了口茶,然后一抹大嘴说道。
“雁山卫的林州距离朔州并不太远,轻骑三日可到。卫晃会从林州出兵直扑朔州,韩德壤就能从云州出兵,直扑林州。而向西急驰这五万援军,一是增援蔚州和云州。二是直扑雁山卫烧杀抢掠。三是想夺回朔州。第四嘛!・・・”
代老将军略一沉吟:“汇合其他援军,围歼卫晃的那几万人马。”
代老将军分析的透彻,王铮和曹显看着地图陷入沉思。
哪一个可能性都会有,可哪一个都不能确定。
卫晃既然出兵朔州,雁山卫所有城池的防御,他必已安排妥帖。
敌军长驱直入,数千里奔袭,却没有攻城战械。就不会对雁山卫的主要城池,造成太大的威胁。
至于一些小县城和城外的百姓被烧杀抢掠,卫晃应该也早已想到了这一点。可以首先忽略。
至于增援蔚州和云州,有卫晃的游击战,他们想进入蔚州和云州的城里都不会很顺利,还能在运动中杀灭部分敌军,这一点也无需担心。
夺回朔州倒是有可能,卫晃的兵马太少,还要野战消灭敌军,还要坚守几座城池,兵力不足就会顾此失彼。
不过,敌军只要硬夺,无需死战给他就是。
现在,卫晃出兵朔州,韩庚出兵顺州、檩州和冀州。
他们攻州克县闹得燕云十六州人心惶惶,逼得韩德壤不得不从燕京分兵,王铮的战略目的已经达到,朔州丢了就丢了,无需和敌军硬拼。
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尽量多杀伤敌军,才是卫晃和韩庚的主要任务。
可是王铮和代老将军以及曹显,都想错了。数日后传来的消息,让他们大惊失色。
………………………………
207章 韩德壤的奇谋
韩德壤不愧是百战名将,不愧是个老狐狸。
他明着派出的两股兵马,去顺州的那五万是实,去朔州方向的却是虚。更没有去雁山卫的防区烧杀抢掠。
那一股五万人马的蒙辽军,貌似向西疾驰增援朔州,却在夜间就改了方向。
蒙辽军穿过鹿皮关到了太行山以北,甩掉郑军的哨探后,就顺着太行山斜向东北一路疾驰。从白马关再次进入太行山以南,没有丝毫耽搁直扑顺州。
不仅如此,从蒙辽大营内进进出出燕京的轻骑。却每次均是进得多出的少,瞒过了郑军哨探的跟踪窥视。
一日夜间即腾出了十万人马,从燕京城的北门出城,同样是直扑顺州。
这么一来,韩德壤放弃救援朔州、寰州和应州,让坚城重镇云州和蔚州的守城主将,只凭坚城死守即可,不与郑军野战。
他却偷偷腾出了二十万兵力,围歼顺州、蓟州和檩州的韩庚三万人马。
而这一切,王铮和代老将军以及曹显,全被狡猾的韩德壤瞒在鼓里。
他们不知道,和郑军对峙的蒙辽大营内,三座大营已经仅剩了十万人马。
如果他们早能猜出韩德壤的诡计,也就能趁势攻破敌军的三座大营,围歼那十万蒙辽军。
可惜,战争没有如果。
韩庚等将士才三万人马,霹雳炮和火爆箭、三棱破甲锥等也已用尽。
加上城内的百姓视郑军如寇仇,不但不会配合守城,还必会趁势反抗。
在这种情况下,韩庚等人不敢野战,野战必会被敌军的二十万人马围歼,就只能凭坚城死守。
可三万人守三座城,每座州城才有一万人,连城墙上都站不了一圈儿,更别说是防备城内的百姓了,是无论如何也守不住的。
于是韩庚无奈之下,下令焚烧顺州和蓟州城内的大库,其他秋毫无犯,主动放弃顺州和冀州,死守最北面的檩州。
他想等敌军的大批人马攻不破檩州,又不能长期在檩州城外驻扎,无奈退兵后。再从背后继续骚扰蒙辽军。
可檩州紧靠太行山,蒙辽军从长城的古北口,出山增援的数万援军,和那二十万蒙辽军两面夹击,猛攻檩州一整天。
蒙辽军攻打檩州虽然损失惨重,可郑军因为人马太少,没有兵员补充不说,还没有霹雳炮等大杀器,死一个就少一个。也没沾到太大的便宜。
仅仅是一天的激战,郑军就折损了数千人,蒙辽军想迅速拿下檩州回到燕京,免得燕京城外的大营空虚被郑军看出破绽。
就派出二十多万大军一天十二个时辰,一刻也不停歇地猛攻。
韩庚坚持不住,他不能让这些大郑的精锐,全都战死在檩州。
再次无奈之下,他只得故技重施,下令焚毁檩州大库,不给蒙辽军留下一粒粮食和战械,然后打开城门,全军向北突围。
蒙辽军南面堵着二十多万人马,唯有向北突围才有一丝胜算。
檩州北门的蒙辽军不过四万人,根本就没想到郑军会突围,更没想到郑军会向北方的死地突围。
檩州距离古北口的数十里路程,就是一片开阔的草原,被蒙辽军二十多万人马,一旦包围就再无生理,是个绝对的死地。
可韩庚却反其道而行之,置之死地而后生,硬是从蒙辽军的包围圈中,杀开了一条血路。
因此,猝不及防下,蒙辽军被拼死求生突围的,两万多郑军将士,杀了个措手不及。部分人马被击溃后狼狈北逃。
韩庚等衔尾追杀,后面又是蒙辽军的二十万人马,对他们这两万多人不依不饶的追杀。
檩州距离古北口仅有数十里,可谓转瞬即到。
敌军刚逃进古北口部分溃兵,看到郑军杀到还没有顾得关上关门,作为前锋的女将陈妍,手持亮银枪上下翻飞连挑带刺,已经一马当先杀了进去。
众将士边杀边走绝不恋战穿城而过,直到逃进了太行山以北,进了茫茫草原,才算是甩拖追兵脱出了险境。
不过,这一切王铮都不知道。
等他知道的时候,围杀韩庚的那二十万蒙辽军,已经返回了他们在燕京南门外的大营。
燕京本就距离顺州和蓟州二三百里,蒙辽军去的隐蔽,在顺州和蓟州也没浪费时间。
檩州之战也不过只用了一天多时间。蒙辽军又均是一人三马,回来的就也极快。
韩德壤此举,给了王铮一个警告,使王铮对韩德壤更加的重视起来。
“呵!韩德壤不愧是一员老奸巨猾的百战名将。我王铮从军以来,这还是第一次被别人算计。如今悔之晚矣,就只能吃一堑长一智了。”
郑军大营的中军大帐里,王铮自嘲苦笑着说道。
“大将军无需介怀,胜败乃兵家常事。何况,韩庚也不算打了败仗。他仅有三万人马,对战二十四万蒙辽军,却还能带领两万多将士全身而退。即便败了也是虽败犹荣,他有功无过。”
曹显开解王铮道。
“这个我知道,我懊恼的是,我竟然没有看破韩德壤的诡计,竟然没有抓住这一次绝佳的机会,大破蒙辽军夺了他的三座大营。是我迟钝了?还是韩德壤太厉害不好对付?”
“当然是韩德壤不好对付,要不然,我也不会不敢和他对战。”
曹显也垂头丧气地说道。
代老将军先前分析的挺好,可韩德壤的做法,却是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让代老将军也是颜面无存,他现在也没了别的办法,连话都不敢多说了。
“那・・・以后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王铮答道:“战机已经错过去了,只能等下一次机会,继续等,跟蒙辽军熬,看谁熬得过谁?”
“论持久战,蒙辽当然不行,他们怎么可能熬得过我大郑?”
曹显语出惊人,不是别的惊人,是‘论持久战’这四个字。
王铮惊讶地看着曹显,他从没说过这四个字,可现今曹显却说了出来,由不得他不惊讶。
“对,既然无法一战而决,那就打持久战。等机会,现今,卫晃在朔州、应州和寰州,威胁蒙辽的云州和蔚州。韩庚在太行山以北的草原上以战养战,也可攻击儒州、妫州、武州和新州一线之敌。”
“即便韩庚的兵力太少,不能摧城拔寨,但他只要能骚扰的蒙辽百姓不能种田经商,不能放马牧羊,各城池之间断绝来往,只能紧锁城门,那也是胜利。熬不了太久,蒙辽军这三十万人马没有了粮草供应,定然崩溃,到那时再和韩德壤决战。”
“燕京是蒙辽南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重镇。城内的四座大库储存了无数的钱粮,足够蒙辽军三十万人马半年食用,短时间内,韩德壤还能坚持。”
“那就熬七个月。”王铮笑着说。
“哈!你这小子,和韩德壤耍无赖,他肯定不是对手。”代老将军也笑道。
王铮翻了个白眼说:“管他无赖不无赖,不管是阴谋还是诡计,只要能打败蒙辽就行。”
曹显也无奈说道:“也没了别的办法,那就等等看。我觉着,不出半月,蒙辽军必会熬不下去,必会再次冲营,寻求和我军决一死战。”
“为何这么说?”王铮问道。
“韩德壤不能任由卫晃占据那三个州,也不会对韩庚在草原上的行动不管不问。他要么从数千里外的蒙辽盛京调兵,要么就寻求和我军决战,击溃我军后,再分兵去围歼韩庚和卫晃。”
“对,一切皆有可能。我军现在就是以不变应万变,看韩德壤会怎么办再说。”
三人计议已定,也就不再着急,韩庚和两万将士虽然流落草原。
但他有丰富的游击战经验,也曾经在哒突三族二三十万人马的围追堵截下,跟着曹显在草原上坚持过四个多月,无需太担心他和那些将士的安危。
“现今,我军有几门火炮?”
王铮在和蒙辽的这次开战前,就已经改良出了新式火炮。不过,由于是刚开始建造第一批,也没有大型的机械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