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护国大将军-第1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我也中毒了,那可咋整?”

    “没办法,慢性重金属中毒,搁谁都没办法。”

    玄一颓然坐倒在地,霎时间就面如死灰。

    他已经感觉到,王铮不是在诓他,王铮没必要诓他,他早就了解过,进入王铮的大将军府后,对王铮的了解就更加详细。

    王铮太姬八能,就没有他不会的不懂的,他刚才说的,应该全是实情。

    有些名词他虽然听不懂,但他也能感觉出来是什么意思。
………………………………

265章 申四拒婚

    “道长别太担心,你虽然也已中毒,但你应该只是接触中毒,还不算太严重。以后慢慢调理身体,估摸着还能慢慢恢复。”

    看到玄一面如死灰的神色,王铮心有不忍,就温言开解道。

    “没想到,我们道家费劲心思炼丹制药,竟然全是在害人,竟然没做一点对百姓有益的事,・・・”

    玄一神色颓丧喃喃自语。

    今日,王铮的一番话,给了他极大的打击。

    他一直以为,他以前做的,都是泽披苍生的事情。即便是为人批八字看面相,胡说八道一通糊弄几个银钱,也是在利用玄学,为民众解除心病去处烦恼。

    可他没想到,他精心炼制的丹药,这么多年来,竟然都是在毒害人。

    “道长,别这么说,你们道家对社会的发展,还是有很大的益处的,・・・”

    “有益处?有什么益处?”玄一闻言,稍微有了些精神问道。

    “当然有,你想啊!火药就是因为你们道家伏火炼丹,无意中发明的。你不知道,你们为整个人类做出了多么大的贡献。指南针。造纸、印刷和火药,是咱们华夏惠及了全人类的四大发明,这其中一项,就是你们道家的贡献啊!”

    “还有,你们道家炼制的,也不全是有毒的丹药,绝大部分的丹药,可都是能解除百姓疾苦的灵丹妙药。道长只需转变思路,发扬广大你们道家精通的,天文、歧黄之术等等,就是为国家为百姓做了天大的好事了。”

    其实,王铮不懂玄学,但他却知道,玄学虽然无法解释,有时却又是确实存在的,是偶尔会发生的,是不可不信,但因玄学太是玄乎,又不可全信的。

    比如,他穿越一事该怎么解释?他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穿越来的,也不清楚这个莫名其妙的大郑是怎么回事儿。

    王铮也就只能把无法解释的事情,归结为玄学的一种。

    玄学太是深奥,王铮在上一世曾经听说过。华夏的学科,最高级的,最难以学习和理解的,就是玄学。玄学是所有学科最顶端的金字塔。

    好像是说,科学是最简单的最低级的,是共通的,是人人都可以学习的学科。

    科学的上一级是文学,再上一级是美学,美学上面是哲学,而哲学上面,就是最高级的玄学了。

    很不幸的是,王铮在上一世,学的却全是科学,连文学他都不太懂,就更别说是哲学和玄学了。

    而玄一道长,却是一个在这个年代,还略懂一些玄学,以及天文医学等的大师。

    可笑的是,现在,王铮这一个略懂后世科学的学渣,正在给一千年前的大师传道授业解惑。

    王铮所持的,仅仅是华夏又发展了一千年后,比玄一懂的稍多的科学知识。

    因此,王铮抛开玄学,不讲天文地理星相八卦等等他不懂的,只讲自己知道的科学知识。

    王铮说了一通,为玄一认真分析,他们道家为人类的发展做出的贡献,直到把玄一说的眉花眼笑,不再那么颓丧烦恼才作罢。

    申四来时,王铮正和玄一,并肩坐在廊檐下的台阶上,两人正说的热闹。

    这半天来,王铮已经讲的是口干舌燥,可他看玄一听的是津津有味,就好像是听故事似的那么感兴趣,他还不得不继续讲下去。

    凡是他知道的知识,凡是玄一问到的话题,他都会用现今能解释的方法,和玄一说一通。

    看到申四的身影时,王铮正在和玄一探讨医学。

    “是这,女子因胎位不正难产的话,有一种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刨妇产,刨妇产能避免一尸两命的发生。可现今的医术不够发达,也没有必须的药品,更没法化验血型给产妇输血。为这件事,我已经头痛了很久,可就是没有办法解决。”

    玄一赞叹道:“大将军果真是一个善心人,为了百姓,竟然连这样的事情都在想办法。贫道不得不佩服大将军了。”

    在当时,一个大男人,是不齿说女子的生产之事的。王铮的身份尊贵,按说更不会考虑这种事。

    在现在这个,男尊女卑上下有序的时代,女人,基本上就是男人的生育工具和玩物。这一个死了,女人多的是,再娶一个就是,不用为女人考虑太多。

    可王铮为了减少女子的痛苦和死伤,竟然不顾他辅国大将军的身份,还在为这种事头疼,他的心胸,的确是旁人难及的。

    “道长不用夸我,人活一世草木一秋,总是要做些事才不算是虚度此生。既然我肚子里,还有一点有益于黎民的东西,就要使出来造福百姓,假如死后被埋进了坟墓里,岂不是虚度了光阴?”

    “大将军说得对,不知贫道,能否帮得上大将军?”

    “哈哈!道长学识广博,能做的事情太多了。比如,道长能研究历法益于农事,能悬壶济世造福苍生,能写书育人教人向善,能传授武功使人强身健体,能改良火药等等,太多了。”

    王铮已经看到了申四在侧门边探头探脑,就继续对玄一说道。

    “道长,你做什么都行,但就是别再炼制那些剧毒的丹药了。那些东西,吃了以后感觉到的飘飘欲仙,其实是大脑中毒后产生的幻觉,真能毒死人。”

    “唉!贫道谨遵大将军的教诲,以后绝不会再炼制那种丹药,即便是炼药,也只会是那种能惠及百姓的中草药,请大将军放心。”

    “哈!这就对了,道长你忙吧!我还有事,就先告辞了。”

    目送王铮离去,玄一感慨良多。

    王铮的知识让他佩服,王铮的心胸让他赞叹。他很庆幸,今生遇到了王铮这样一个,一心为国为民的妖孽。

    “咋?那老道又把他的丹炉炸上天了?”

    申四和王铮便走向前院的书房边问道。

    “呵!你咋知道?”

    “我上次来找你,你碰巧不在家,却突然听见一声炮响,我还以为,有人吃了熊心吞了豹子胆,要炮轰大将军府。连忙跑过去一看,原来是老道的丹炉炸了,可把我笑死了,他今天烟熏火燎的样子,就像那天一样。”

    “哈哈!他伏火用的木炭和硝石,是米粒大的颗粒,如果全部是粉末的话,就真能把丹炉炸上天。”

    “咋?他的火药配方,比你改良过的还合理?”

    申四做过王铮一年多的亲兵队长,了解王铮做过的很多事情。

    “应该是,我觉着,他放进去的那些乱七八糟的材料里,有一种东西,能提升火药的威力。我还没顾得问他就看见你了,改天再问吧!”

    两人说着话,就进了王铮的书房。

    “你叫我来,有啥正事儿?”申四自顾自倒了一杯凉茶问道。

    “别只顾你自己,给我也倒一杯。我想给你说个媳妇,黄花大闺女,咋样?”

    王铮笑呵呵地看着申四道。

    他觉得申四一定会满口答应,像陈妍那样的好姑娘,他申四这个歪瓜裂枣能娶回家当婆娘,那是他申四积了八辈子的德了。

    哪想到,申四闻言却把脖子一梗问道。

    “是陈将军?”

    “对头。”肯定是传信的亲兵跟申四说的。

    这家伙做过他的亲兵队长,他训出来的手下,现在还有二十多人在,那些亲兵摄于他的淫威,不敢不告诉他。

    得到王铮的确认,申四当即就急眼了。

    “你别想坑我,陈妍那个母・・・我还不想死,莲娘也不会同意。我是不会上你当的,你祸害别人去。”

    王铮大恼:“我咋是坑你了?”

    “就陈妍那性格,你还不是坑我?我都打不过她。”申四瞪着眼说道。

    “我是让你俩结为夫妻的,又不是让你俩打架的。”

    “夫妻过日子,免不了会磕磕绊绊,她要是怒了,揍我一顿咋整?”

    “夫为妻纲,他敢揍你试试?你不会休了她?”

    “就她那脾气,我敢提休书两字,绝对见不了明天的太阳。”

    “可她喜欢你。”

    申四一愣:“别胡扯,她咋会喜欢我?”

    “她暗示给我的,昨晚在夜市说的,十多个亲兵都在,不信你去问。”

    申四还就是不信,他当即大喝道:“来人。”

    申四是四品将军,王铮的亲兵全是军职,也算是他的属下。

    “在,申将军有何吩咐?”

    “把昨晚随大将军去了夜市的,全给我叫过来。”

    亲兵看看王铮,王铮摆了摆手。

    “诺。”

    片刻过后,那十多个亲兵就来了,可亲兵们的回答却让王铮很丧气。

    他和陈妍说话时,亲兵不敢打扰大将军勾搭陈将军,都离得很远,没听到王铮和陈妍的谈话。

    王铮想了想,当时的情况,好像确实是这样。

    “哼!还想糊弄我,我申四是好糊弄的吗?”

    申四得意地冷哼了一声说道。

    王铮委实是一片好心,可陈妍的母老虎之威,却也确实太盛。

    现在大郑最能打的,临阵杀敌最是凶悍的将领,不外乎就是申四、项梁、韩庚和陈妍等人。在这些人里,陈妍的凶悍和项梁不分上下,就连申四都得甘拜下风。

    开玩笑,涿州是燕京的南方门户,镇守涿州的那一名蒙辽的守城主将,绝对也是一位凶悍难缠的蒙辽著名将领。

    可就是那样一位主将,竟然都不是陈妍的一合之敌,刚一照面就被她刺了个对穿砍了脑袋。

    申四估摸着,就算是他和项梁齐上,也不一定仅凭一招,就能把那人毙于马下。

    现在,郑军和敌军大战时,基本上就是使用霹雳炮神臂弓等,远距离给敌军造成极大的杀伤。

    等到基本摧毁了敌军的战斗意志,把敌军炸的死伤遍地阵形混乱,无心再战开始逃窜。才会冲上去,和敌军展开混战贴身肉搏。

    谁也不会傻乎乎地,一上来就和敌军,兵对兵将对将单挑厮杀。那样的伤亡太大。

    因此,项梁和申四等,虽然也都是悍将猛将,可他们却是以精良的装备和战法取胜。若是论单挑和贴身搏杀,估计就连项梁也不会是陈妍的对手。

    更何况,一寸长一寸强,申四和项梁使用的,均是还不到三尺长的柳叶双刀。

    而陈妍的武器,却是一杆一丈长的镔铁亮银枪,他们和陈妍单挑,根本就接近不了陈妍的三尺之内。

    “不管有没有证据,反正她暗示我,她喜欢你。”

    王铮无奈说道。

    “不可能,她要是喜欢我,我早就感觉出来了。在军中,你才见过她几次?我们可是天天在一起,还轮到你说媒?”

    王铮一想,貌似,申四说的也对。

    申四比猴还精,陈妍假如真喜欢他,哪怕她只是有过一个爱慕的眼神,申四就能感觉到。

    难道,是我理解错了?可是陈妍说军中就有,那又是谁呢?

    “我说怕她揍我,其实是说着玩的。陈将军是军中同僚,是战友,是兄弟。可女人是什么?女人是衣服,是为了传宗接代的,是娶回家供咱们男人玩乐的。我估摸着,兄弟们应该都和我的想法一样,只会把陈将军当手足,不会想把她娶回家,想怎么骑就怎么骑,没人会下得去手。”

    申四的话王铮虽然不敢苟同,但他也能理解。

    在现今这个社会,女人就是传宗接代的工具和玩物。绝大多数男人都是这么认为。

    弟兄们都和陈妍,有过命的战友之情,自然不会把她当成一个普通女人看待。

    这个社会的形态,是华夏几千年来发展的必经之路。

    阶级有高低贵贱之分,男女有尊卑之别,这也是华夏文明的发展,必须经历的一部分,是秩序,有秩序就要遵守。

    哪怕这个秩序并不完美,哪怕某些儒家的、道家的、法家的思想是在误国害民。

    但任何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错误,只要不是太严重,就会一点一点的改变,历史就只会进步,不是他王铮在短时间就能做到的。

    王铮在后世时曾经看过一段视频,一位教授就说过,五大文明之所以仅有华夏文明,能屹立数千年而不倒。

    (注:原来是四大文明古国,后来又加上了玛雅文明,算是有了五大文明。其他三个文明早已灭绝,古印度文明,也在印度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后消失,唯有我大中华文明始终存在。为祖国点赞吧!)

    原因有很多,但从没有间断过的文化传承和秩序的遵行,以及极强的包容和吸收能力,是华夏文明,能始终屹立于世界的主因之三。

    因此,王铮虽然不敢苟同申四的话,却也没有反驳他。

    再说了,现在这个社会的形态,对于他这个大官僚大地主来说,实在是最享受的事儿。

    要是搁在后世,他就是一个小公司里的小员工,他凭啥能官居二品妻妾成群?
………………………………

266章 文化征服

    申四提出告辞时,王铮正在思索,到底谁才是陈妍喜欢的那个人?

    他虽稍觉诧异申四的早走,却也没想太多,甚至都没有抬头,更没有出去送他。

    他们哥俩的关系,不需要虚礼。

    可他挠破了头皮,也猜不透陈妍喜欢的到底是谁。最后烦了,心说,不想了,我都忙死了,等以后再说吧。

    他反映过来申四已经走了时,抬头一看感觉不对,仔细一看顿时大恼,立即就破口大骂起来。

    “申四你这个混账,你大字都认不了一箩筐,要不是老子教了你硬笔书法,你连一个毛笔字都不会写,咋把老子的墨玉镇纸给顺走了?那可是我从房相家顺来的呀!值老多银钱了。”

    给申四说媒不成,反而被他偷走了一个价值不菲的墨玉镇纸。

    把王铮这个财迷给气的,要不是郑妽正巧派人送信,说是她弟弟宁王郑铭去了公主府,喊他这个姐夫去陪着吃饭,他非要追上申四,夺回来镇纸不可。

    洛阳公主府,距离王铮的大将军府并不远。他不需骑马坐轿,胳肢窝下夹着两本书,带着七八个亲卫,晃晃悠悠就去了公主府。

    其实,长安街上最好的位置,距离皇城的午朝门最近的区域,基本上全是四品以上官员和王公贵戚们的府邸。

    距离越远位置越不好的,或者是背街的,才是三品以下官员的宅院。

    大街上依然是井然有序热闹喧嚣车来车往,上京城越来越是繁华。

    并且,路上几乎随时可见,穿着奇装异服的各国使节以及商人。

    随着王铮和大郑诸多官员,这几年不懈的努力,国策越来越灵活开放。已经吸引了周边不少的小国小邦来到大郑,学习文化和科技知识,加强交流以发展国力。

    当然,大郑的敌人,还是必须要严格限制的。

    按照王铮的办法,像盐铁茶叶粮食这种,能增强西夏军力的战略物资,是绝不肯让他们得到一丝一毫的。

    可瓷器丝绢等使人贪图享受,对西夏的军事,也不会有任何助力的一些奢侈品,以及佛经等能降低西夏人斗志的物品。

    王铮也不介意,让大郑精明的商人,去交换来西夏的战马。

    西夏的民众基本都信佛教,王铮正在考虑,等打下西夏全境后,是用佛教的思想,还是用儒教的办法,去教化西夏的民众。使那几百万人,永久地融入汉民族之中,以后再无反抗汉家朝廷的心思。

    王铮没打算灭族,杀戮,永远不是长治久安的最好办法。

    再说,杀也杀不完,这一个民族杀干净了,就还会有另两个民族崛起,边境永远就没有安生的时候。

    原来的沙俄,用杀戮征战,的确是占领了大片的疆土,可后来,苏联还是解体了。

    西方国家数个大帝的开疆拓土,可后世的欧洲,分裂成的国家却更小更多。

    要想长久统治周边,所有的小国家和民族,只能用后世的政策才能行得通。

    别歧视那些异族的百姓,使他们和大郑的子民地位相等。

    给他们读书和入仕的机会,使他们都能吃得饱穿的暖。

    所有的异族百姓,假如都像现在的大郑百姓一样的幸福安康,谁还会总想着造反?即便偶有一个造反的,也不会有太多人响应。

    那么做的话,以后的战事才会越来越少。

    比如蒙辽,蒙辽是契丹人建立的国家。

    可蒙辽的太祖耶律亿,就仰慕中原的文化,读的也是四书五经,遵循的也是儒家思想,甚至他的名字,都由契丹文的耶律阿保机,改成了汉字的耶律亿。

    他的子孙更是干脆,生下来直接就是汉字的名字。

    不仅如此,其他异族在刚开始建国时,都是称王、赞普、可汗等,只有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后才会称帝,如五胡十六国等。

    只有蒙辽建国时,是在北方草原直接称帝的。

    这是因为,耶律亿认为,他的蒙辽国才是中华正统,也就是说,他不是别的异族国家,他建立的蒙辽是华夏的国家。

    ‘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与中华’,这是蒙辽道宗皇帝耶律洪基的原话。

    ‘文武’的意思是典章制度,也就是说,我们蒙辽国的典章制度,和中华是一样的,因此,我们蒙辽也是中华。

    他认为,他和中原汉家王朝的大郑,是一个大中华两个民族的兄弟,各自建立的王国。

    而打打杀杀这些年,也只是在争一个正统的身份。互相给对方下圣旨,就是证明自己才是正统的意思。

    蒙辽朝廷,从不认为蒙辽,是独立于华夏之外的另一个国家。

    因此,王铮想一举灭了西夏国,而他却没有真正想灭蒙辽国。

    能让蒙辽向大郑臣服,两国不再杀来杀去的,再利用蒙辽压制住女真和蒙古,把后来的金国和蒙古国,直接扼杀在摇篮里就行了。

    何况,他现在还和肖燕燕是夫妻关系,就更不能让肖燕燕太为难了。

    按现在这个社会的现实条件,大郑是没有能力统治太大的区域的。即便是强盛的汉唐,打下的疆域确实不少,可真正实际控制的,也没有多少年。

    游牧民族的生活,无法和农耕民族相提并论,一场大雪灾就能使他们灭族。

    因此,抢掠是他们的天性,杀戮也就难以避免,打下来疆域却不能长久统治,还不如用别的办法,慢慢改善和他们的关系。

    比如王铮现在所用的对付蒙辽的办法,开放榷市,使契丹人不再缺生活必需品。

    派遣大量人员前去蒙辽,输入文化改变契丹人的思想。

    长此以往下去,契丹人被完全汉化的时候,就是契丹人融入汉族,成为汉家百姓的时候。

    历史上,隋唐皇族皆有鲜卑族的血统,被汉化后就成了汉家子弟。

    五胡乱华被汉化以后,就成了汉家百姓。

    元朝没有被汉化,那他‘胡族没有百年之运’,不过九十七年的江山,就被朱元璋打回到草原放羊去了。

    满清之所以有二百多年的国运,就是几乎被完全汉化的结果。

    但元世祖忽必烈,也承认他是炎黄子孙。

    金国和后来的满清,其实是一个民族,和元朝的统治者一样,他们也承认自己是华夏人。 只不过,蒙辽早已建国,已成事实,并且,蒙辽被汉化的比较严重,也不喜杀戮。为了避免兵连祸结百姓流离失所,不和蒙辽打下去是最好的办法。

    同样,为了避免杀戮,避免被更奢杀更野蛮的蒙古人统治,也必须把蒙古和女真的建国,扼杀在摇篮之中。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屹立于世界而不倒,不是靠武力征服世界,而是靠的文化征服和宽容的胸怀。

    当快马弯刀遇到子曰诗云,是学还是不学?学的话就会被汉化。

    不学的话,任何一个草原民族,都没有能力统治,这个人口数千万、并且极其富裕,生产力还特别先进发达的中原地区。

    他们早晚还会被打回老家去,学不学都会丧失了自己。

    所以,此时华夏的版图,绝不能靠武力强行扩大。而是靠深厚的文化和先进的生产力,使落后野蛮的地域,逐步向中原靠拢,离不开中原王朝的统治。

    即便是在走路时,王铮也在考虑很多问题。有些事现在就要做,有些事也要和房相、吕相商量后,做一个长远规划。

    比如,虽然和西夏还没有开打,但王铮已经考虑,在打下西夏后,应该怎么提前培训一些官员,去西夏执政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未雨绸缪,才能处变不惊。

    不过,他的亲兵都已习惯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